第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第一阶段性总结
高桥小学数学课题组
2012年9月,我校数学教师参加了《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现将这一阶段所做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努力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着眼于研究两个方面:
1、改变教师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和意义的活动,形成“创设情境,活化教材,探索解决方法,运用新知,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确定了方向,就有了努力的目标,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定认识,但还存在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我们学习了《人民教育》卞小娟《解读学生生活经验 建构4Q数学课堂》一文,还学习了《人民教育》“数学教师的素养”对话录,还上网学习了一些有关文章,如:“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整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 问题情境生活化 思维方式数学化”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学期正在学习《黄爱华老师智慧课堂教学》。我们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开展了“智慧旅行”活动,读有关细节的书,写读后感,使每一位成员都能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课堂。本课题组成员每次都积极外出学习,去年我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所有课题组成员都去学习,回来和自己的课堂进行对照,找出差距,进行改进。还派了侯东风和成艳丽两位老师去郑州参加了“河南省教育科研研讨会”,今年成艳丽老师去郑州参加“ 全国名师作课观摩研讨全 ”,回来后把自己的收获向老师们汇报,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做好记录,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观看了一些名师课堂,学习吴正宪老师、黄爱华老师等名师的教学风格,领会他们的课堂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学校老师少,我们虽然不能上同一节课,但我们互相听议课,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理念进行研讨。卢敏老师执教的《位置与方向》一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村庄,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任高峰老师执教的《正比例的认识》从学生喜爱吃的方便面入手,一包五角钱,两包多少钱,三包多少钱„„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入手,使学生感到数学时刻就在我们身边。成艳丽老师执教的《卸货》一课,让学生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先想出了六种方案,然后让学生分组扮成三艘船,一艘艘地卸货,使学生理解在第一只船卸货的时候,其它两艘船需要等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做的小船演示六种情况,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先让卸货时间短的船先卸”,从而理解优化思想,学生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数学。
三、课题成果的形成
1、接课题中期评估,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成艳丽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获得了市科研课题二等奖。老教师刘爱枝虽然老,但也勇于尝试,所上的课获得中心校和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了使平时上课的点滴能够记录下来,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两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其中成艳丽老师撰写的《精彩在这里生成》、《玉米粒丰富了我的一节课》在研修茶座上获得了精华日志。撰写的《活用行知理念
让数学走进生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获得“学陶论文”一等奖,《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提升数学认识》受到了多位网友老师的好评。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在情境导入或学习新知或新知运用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数学活动时间长了,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形成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实验组开展了“数学伴我快乐成长 ”数学日记实验,刚开始学生写不好,教师找来例子读一读,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语文和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数学的运用,学生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在市教研室举办的“实践与综合运用” 优秀学习成果活动展评中五年级学生周成琳写的《身份证中的学问》、四年级学生郑宇佳写的《一杯水的学问》分别获得一等奖、三年级学生李梦瑶写的《我发现了老师的秘密》获得了二等奖。
四、研究展望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个课题的名称有些不太好,数学课除了与生活紧密联系,还有注重课的“数学味”,用知识去带动学生的情感,我们认为课题更换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整合”比较恰当。
另外,我们还指导学生做了数学手抄报,学生能收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日记或文章,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想,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写得不太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写的数学日记也需要老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将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课题的研究,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策略。
2012年12月
第二篇: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铁岭市实验学校
崔学深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探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的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面向全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可促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积极的发展。
近些年来美国在化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考虑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强调科学为大众的思想。美国的《教育周刊》报道:“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在理科课堂中使用身边实验的学生和参加问题解决小组的学生,比那些通过讲授和阅读教材的方式学习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好的态度。年龄在10-17岁的中学生中,60%的学生说,如果他们能做更多的实验,并且和同学极其他人进行交流,就会觉得科学更加直观。有54%使用以探究为基础方法的学生说理科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相对而言,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这样认为的比率为45%。同时,在传统教育中接近25%的学生认为理科是他们比较难学的学科,而经历探究教学的学生这样的情况仅占18%。”
2、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可有利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可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加深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可以对科学在环境、能源、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的两面性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历史,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合作,形成自己的观点,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和经验。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按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分组既注意组内间的配合,更注意组际的合作,相互关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艰辛,承受探索失败的挫折。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3、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成功经验的同时体现自我价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Waslow)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自我价值。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中,学生探究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后,对探究结果是否可行还有疑惑。此时让学生亲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制取出气体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根据观察的现象学生马上就可以马上判断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可行的。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后,自我体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 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内涵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麽办”的时候,思维才真正启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景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强调自主参与
探究式教学不是教师直接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自身主体构建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主体构建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生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的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联系,从而他们面队实际问题时,能更激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三,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是主动的。
例如,做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开展探究时,让学生从已掌握的“化学反应时常会看到气泡”这一知识,在探究实验时从金属和大理石分别与酸反应放出气泡,探究出酸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物等会造成腐蚀。第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探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构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着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合作学习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重视收集实证资料
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重要区别。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如开展“酸雨对植物的危害”的探究时,除了部分同学的资料介绍,教师还可以准备好用“酸雨”浸泡时间较长的植物叶子,让同学们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更真实了。
二、探究式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究
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切化学知识对于他们都是新奇而陌生的,但是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的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实验时,先出示给学生一束白颜色的绢花,就像魔术师在变戏法一样先给它喷上一点“水”(无色的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白花变成了红色,带着悬念继续上喷稀盐酸,红花又奇妙地变成了白色,这一反一复的颜色变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酸碱反应的欲望。
(二)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条件。例如,第一个探究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按教材中的做法,检验水时烧杯发烫,且学生难掌握倾倒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最后师生经过不断的尝试,研究出不同于课本的实验方案:(1)将蜡烛放在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2)在三角架上放一张铁丝网,将蜡烛点燃放在铁丝网上,蜡烛另放在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在小烧杯和火焰上方罩一个大烧杯。两套实验装置都能看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学生第一次体验到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照方抓药做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猛烈和持久,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在管理、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应用有效的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去创造,但学生的探究应该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利用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积极、和谐的环境框架。在这里,学生能学习和理解核心内容。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走动和与个别学生谈话的方式来积极的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在多样化的学习的前提下,与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合作,教师强调学生要积极的参与,并选择保证他们积极思考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查找资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完成任务,知道什么时候进行讨论和转化新的问题,保证课堂进程向学习目标前进。
(四)通过教师对话,鼓励学生探究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教师的听和说同等重要,有时教师的听比说还重要,教师真诚的倾听,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即使教师没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教师就是心灵上给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它的意义原远远不是仅仅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带给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是思维的火炬,铸就的是价值与信念的追求,倾听是理解,沟通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教师与学生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宽容,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不能使学生感到气馁,要使 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对话要善于等待,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学生要说“你能行”,对于学生说错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再想一想,用另一种方式再试试。
所以,我们在实施化学新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桶水,注满学生一碗水的教学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取水,而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水源在哪里,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培训资料 [3]《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10
第三篇:探究式教学研究的看法
学习《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的看法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的:通过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完善品格。意识单靠灌输很难形成,要通过具体的行为和感受才能形成意识。只有经过体验才能形成意识,进而培养能力。
科学探究的行为过程有七个“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论证,6评价,7交流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
1、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三四个这样的要素(并非环节)就有了探究性。即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
2、科学探究不一定要做实验。科学探究在手段上可分为实验性探究活动和理论性探究活动两种。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动手做实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但决不是物理学中的每一个规律都应该直接由实验总结出来。没有实验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科学探究。不分学科、不分学段地一味强调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
3、探究教学中最难把握的是提出问题这个要素。多数问题还是要由教师提出。教师根据现象或过去的知识找出矛盾或疑问,把它清晰的表述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经常这样做,学生也就逐渐学会了怎样提出问题。强调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4、中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猜想与假设这个要素,因为这是创造性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中的重大发现(科学定律、新知识等)常常不在于实验证据的多少,而在于研究者的洞察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新认识、新见解也是这样。
5、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讲授并不对立。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的效果很好。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需求,自由选择教学方式,教材中有些探究内容只是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参考课题。要注意: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第四篇: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初探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白鹤小学 张晓
一提到数学教育,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学业成绩如何,至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价值、地位都无情地忽略了,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是数学学习的苦涩和知识的深奥……不少人都深信“勤学苦练是100分的榨油机”,而对儿童是否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则从来没有为孩子想过。数学,究竟给我们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什么?是给学生一堆金子,还是给学生一个点金的手指?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我们是否口服心服一个新的观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比获取知识重要。只有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处处的数学。因此,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是学习数学的本源。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的慧眼,这是孩子明天的生存与发展
第 1 页 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有一双火眼金睛,使他们看到数学就在周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它,使每个孩子都高兴地叫起来:“数学,我捉到你了!” 我们给孩子的不是起早贪晚,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与其“学会”,不如“会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小小超市”,根据买卖货物的情景,让学生带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布什的人民币共1元在超市中买东西,活动中要求: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二、提出数学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第 2 页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教材在提供现实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后,一般不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留给孩子尝试、讨论、发展和充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提出数学问题,萌发创新意识,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启蒙,积滴水以成涓流,汇细流以成江河,在教学中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求异、求新、敢于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例如:“小白猫和小花猫一共有15只”(出示小猫图),你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全班同学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又多又好,计算的又对又快。生1:小白猫和小花猫一共有15只,小白猫有9只,小花猫有几只?15-9=6(只)
生2:小白猫和小花猫一共有15只,大猫有7只,小猫有几只?
15-7=8(只)
生3:一共有15只猫。左边有4只,右边有几只? 15-4=11(只)
生4:一共有15只猫,钓到鱼的有8只,没钓到鱼的有多少只?
15-8-7(只)
这些学生列出的算式,具有想象力,突破了根据静止的画面
第 3 页 所列出的7-2=5的算式。而学生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发生什么情况?数量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于是他们敢于提出一般学生没想到的问题,具有创新意识。新教材中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机关报意识,提供了这样具有丰富内涵,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提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佳境,孩子就敢提问,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见解解决问题,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聪明的孩子!
三、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给学生一个点金的手指 数学课堂的学习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新理念。因此,精心设计,提供所要探究事物的数学材料,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会怎样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练就了这种本领,具备了这种能力,今后无论在任何新的情境或遇到任何新的问题,都能知难而上,自行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例如:学习“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时,教师采用动画课件生动有趣的呈现教材:树上有12只小鸟,飞走了4只,现在树上还有几只?
学生根据画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生1:我是一只一只数的,数上还有8只小鸟 生2:我是用12只一只只的减去4只,树上还有8只 12-1=11 11-1=10 10-1=9 9-1=8
第 4 页 生3:我是这样做的,把12分成10和2,10-4=6 6+2=8 生4:因为4+8=12,所以12-8=4 以上问题的答案,是学生自己亲身研究出来的,他们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能争先恐后的抢着发言,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就喜欢数学,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由学会、到会学。
综上所述。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微妙,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解决问题孩子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总之,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一堆金子,而是一个点金的手指。
第 5 页
第五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的阶段总结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的阶段总结
青河县中学物理组
刘尊毅
本学期忙碌有序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我们物理组申报的课题已经进入了阶段总结的时间了,在这个学期里,为了贯彻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全面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学校领导的的支持帮助下,按照各学期的计划逐步实施并在各学期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解决了在实施课题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教好的效果。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我认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在实施此课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不断的学习、查阅资料,以便能够更好的排除问题,总结经验,经过不断努力和坚持实施,我总结了一些素材,作为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
为了有效地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必须弄清自主创新学习的内涵、探究式教学条件和策略,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式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心理学》、《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尝试教育理论等有关文章,了解了探究式教学的涵义、特征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创新性的策略,为科学地开展研究提供了理论保障。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和所有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属于探究式教学。只有探究式教学,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研究内容:
1、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
学习课题有关的著作、文章,研讨课题进展问题。通过学习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研究的效率。
2、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虚心向其他申请课题的成员学习,并相互观摩各自组织的研究活动,相互学习、听课,协商课题进展情况。研究教材、学生和学习方法,探索用何种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效。
3、取其精华,提高研究质量。在实施课题之初,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内容和措施,有步骤按计划的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定期将取得的成果在课题组内交流。将有关的内容先在实验班级认真组织实验,取得成绩和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本学期我任初二的物理课,在教学中,我大胆的进行了教改实验,面对初二的教材,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探究式的教学环节,例如:对一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些重点内容学生能否掌握的更好些是学生很关注的问题,处理这些题时,我把问题层层深入,每一个过程都设计成探究实验的形式,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让学生理解和明白,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把结论或现象展示给大家,并得到验证,使学生能够记忆深刻。在这个探究环节中,我觉得学生们肯于配合老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肯于动脑去解决,尤其是在我设计了一些带有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老师把实验结论或实验现象展示出来时,一部分得初正确结论的学生会由衷的高兴,另外一部分同学也会从中找出差距,得到正确的认识。每次当我看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悦时我就感到很欣慰,这不仅是因为学生们掌握了知识,更因为我的探究环节设计的较好,使学生多能有所得。
课上讲授部分:留出设疑时间,让学生都有主动提问的机会,对于基础问题可以请层次好的同学给予解答。对于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则由教师来讲解。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其得到了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信心倍增。
在课题研究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关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学习,对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的特征、条件、培养的目标评价等进行初步的界定。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起点,为客观地评价研究成果提供事实依据。
3.实验研究法:对初步确定的研究内容运用比实验的方法,检验其效度。例如:在初二物理《蒸发》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内容与日常化工生产联系起来,设计了关于生产生活中的请你探究、向你请教的教学探究情景,让学生合作研究,探究式教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见解独特,很有创新意识,通过探究,我发现学生的知识面很广,对一些常识和现状也能紧紧的联系起来。在请你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和老师的赞赏,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学生在经过自己努力后,充满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探究过程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增添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参与性。
在设计自主探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必须敢于打破常规,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思想。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制作收集多媒体课件,收集典型的教案和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从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进行优化,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针对不同教材选取各方面的素材来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事实证明,我们的实验确实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实施课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对策(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影响,我对课题研究缺少足够的经验,不能很好的真正的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研究工作还停留在底层的层面上。担心让学生过多的进行探究式教学会影响教学效率,故有时欠主动的去实验。
(二)针对课题研究中困惑的对策:
1、防止与新课标脱节的现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初中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采用自主探究式教法的的同时配以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自主探究彻底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这对我们进行物理创新教育十分有益。
总之,教育需要改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现代化,因而教学中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在欣喜地应用自主探究式教法和多媒体教学时,结合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规律,恰当合理地运用自主探究式教法,发挥其优越性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开发、创新,运用智能化传递信息的功能,将课本中的结论性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质的资料和信息,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加工组织,使学生亲身体验人类取得成果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