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3:1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

第一篇: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

打造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

南京市凤游寺小学

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扶持下,我们凤游寺小学牢固坚守“为每一个孩子积蓄成才的力量,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的办学理念,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蓝图,通过几年来的建设,至2007—2008学年度,我们成功创建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南京市百家优美校园、江苏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获得南京市合格学校及五室建设先进学校的荣誉。现在,我们明确提出学校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会更难,更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地努力。而这一切工作的核心追求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因此,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发展意识,是每一个凤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学校如何进一步保持在南京市小班研究领域的相对领先位置,使得我校更有内涵,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必然要在深化小班化教育实践和研究上努力开拓,深度发掘。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发展的文化资源、小班资源和环境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和充分开发来进一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是我们近期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小班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教学改革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小班化教育学校的课程观决定着小班教学观,并由此决定着小班教学改革的品质。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视角既在课堂,更在课程上,追求多元化、个别化和适性化的小班,必然追求多元化、个别化和适性化的课程。

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区教研室、教科所的关心、指引下,特别是南京市教研室书记、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所所长汪笑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的鼓励、扶持下,我们坚定了通过学校课程发展特色,深化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思路。

一、整体规划,建构学校课程发展体系

认真思考和建构学校的课程发展体系,在近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学校课程发展,突出了五个方面的特点,即:服务于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发展;基于学校资源;基于学生需要;以教师为实施、开发和评价的主体;着重小班课程的多样性

与可选择性。以这五点要求来保障小班课程的适性化。

我们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在教学上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小班课堂管理的规定性;二是在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这个层面上进一步开展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三是基于凤凰台和六足园的资源,规范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如此,我们凤游寺小学就初步明确了具有学校特点的课程发展体系,为进一步打造学校课程特色奠定了基础。

二、聚焦合作,探索小班课堂教学规定性

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的小班化教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 学科整合教学这一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大特色,是对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学科课程的过程,是在国家课程权力允许的条件下由学校自主决策。

学科整合教学的做法是:集中1—2周时间,把同一年段不同学科教材中具有关联性甚至目标重叠的学习内容,通过梳理,使它们结合在一个共同主题下进行教学。至今,我们已经开展整合教学主题20余个,每学期都在市、区进行展示。这一学年来,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开发一个,就成一个精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两个学期内深度开发了《不一样的秋天》和《生生不息》两个单元,分别请了郝京华教授、汪笑梅书记、全区同行和南京市教导主任培训班全体学员观摩、指导了两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在活动结束后,都编写了该单元的《学科整合教学指南》。在学科整合教学的过程中,从环境、资源、活动、课堂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规划和组合,整合学科优势,形成集体攻关、合作实施的教师团队氛围。深度开展的学科整合教学活动使教师打破了学科的壁垒,从封闭的个体劳动走向分享与共进,他们的教学视野从知识逻辑走向认知逻辑,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学科合作,同时避免了教学中的烦冗、缺漏,使得工作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而学生在整合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有趣的合作任务、多样的合作方式、广泛的合作时空、持久的学习情境和整体的认知视界,他们与他人分享学习资源和成果,使得学习变得更有活力。南京市教研室汪笑梅书记将我们的研究誉为南京市实践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在5月底的香港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上,我校作为南京市唯一的发言代表在会上介绍学科整合教学的有关做法,得到来自港、澳和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南京市教研室表扬我们的研究为南京市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赢得了荣誉,并引起了《南京日报》的关注和报导。今年暑假全市四、五、六年级小学生的暑假作业《过好暑假》中,就加入了我校以整合学习思想编写的《奥林匹克之夏》单元,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让全市小学生共享。

四、规范开发,形成两翼并举的校本课程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依托凤凰台校园文化和六足园的资源,借助专家的力量,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规范进行开发,形成了人文类校本课程和科学类校本课程两翼并举的鲜明特色。

一方面,近年来,我们研究凤凰台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认识凤凰台文化的教育作用,探索凤凰台的文化品格,建设凤凰台文化的学校资源,取得了显见的成效,在市、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学校鲜明的文化形象,孕育了学校特色

发展的重要基点。但是,我们深知凤凰台文化必须要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走进活动。只有通过课程实施,凤凰台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品格才能真正使学生获益。在开发凤凰台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分析课程目标、建构单元,逐课编写。经过近2年的努力,开发的《千年百尺凤凰台》课程包括:“恭敬、宽容、诚信、勤敏、慈惠”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凤凰台有关诗词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掌故、民俗文化、乡土地理教育;以宣传、保护凤凰台遗迹为主的社区实践活动等内容。这门课程扎根乡土,弘扬传统,底蕴丰厚,社区资源众多。在2007年江苏省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评选活动中受到专家好评,荣获一等奖(南京市仅2家),下学期,南京市教研室将安排我校在全市进行展示。

另一方面,我们学校的六足园蝴蝶探究活动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少年科学院科学探究活动一等奖,目前六足园已经实现向社会开放,与社区共享。南京的媒体高度关注我校六足园,电视、报纸、广播多次报导学生开展的蝴蝶探究活动。我校的六足园作为科技活动,已经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六足园必须作为校内的课程基地,给全体学生获得学习、活动和发展的机会。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著名课程专家郝京华教授的指导下,与郝教授的研究生团队一起着手深度开发以“尊重生命”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人人参与为追求的科学探究系列课程,目前正在进行之中。郝教授认为,这项课程的成功开发,将使得学校走向国际课程交流的平台。

我们认为,共同开发课程是一个教师校本研修的过程。因此,我们组织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让教师们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向专家学习,从研究中进步,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我校汤飞等青年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他们个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长三角地区乃至更大范围来看,深化小班研究,今后的视角必然落在小班学校的课程发展上。在这一领域,我们虽然有了思路和一些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小班的课程理想仍有差距。我们愿意与全区小班学校携起手来,实现研究中的进度共享、主题共享、问题共享和成果共享,以共同赢得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新高度。

2008年7月

第二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摘要: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关键词: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文:众所周知,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实践证明,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各种特色形式本身,而在于特色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即真正使学校特色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史表明: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可选择性和丰富性上。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而特色校本课程则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体现了差异性教育的原则。作到了因材施教。同时,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为此,学校组织编写了艺术特色系列校本教材——简笔画校本教材(一年级),拓展学生的线条把握和简单的造型能力,为其它美术活动打下基础;手撕画校本教材(二年级),这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构图能力,更突出了对学生色彩搭配能力的培养;秫秸制作校本教材(三年级),结合辽北地域文化,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旨在锻炼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蛋皮画校本教材(四年级),艺术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历练学生的耐力,创造自然之美,贴近学生生活;种子画校本教材(五年级),锻炼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受能力和平面造型能力,感受拼图造型的乐趣;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六年级)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一个验收和强化,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涂上优雅的底色。通过以上系列艺术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校走上了“课程引领,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真正让特色教育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最终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了教

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教研之风、学习之风的形成。教师具备了精良的文化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不断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修养。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和深入,教师的观念在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广大教师深深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能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编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的关系、与学校发展前景的关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由于传统上,教师并不负责教材的改编或重组,长期处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这种能力;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和思考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全体编委成员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以课堂师生互动的自然情景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大大增强;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改变了教师们传统的、孤立的开展教学的形式,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课程资源,每个年部之间的校本课程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这就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们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情景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知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本体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条件知识,累计实践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与完善。所以,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思想,确立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校功能的重新定位。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必须顺应现存的社会价值规范和文化传统,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承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认为学校除了传承文化之外,同时肩负着改造现存的教育弊端,冲破不合时代的落后的文化传统的任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学校教育选择的权力。在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下,学校只是国家课程的执行单位,校长的任务只是上情下达,教师只是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特色校本课程则具有研究性、学习性、发展性、开放性。支持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机会和空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要对外开放,形成一种交流的思想,在合作交流中进步,让从事教育事业的基层教师有机会参与决策,分担责任,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当下,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投资的概念已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逐步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扩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总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遵循科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生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兴趣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文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从切实提高学生素养需要出发设置系统的特色校本课程,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挖掘各类课程要素,提出各类课程具体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感染性,最终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并形成自我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了自我发展;学校完善了办学理念,改革了学校管理,追求校园特色品牌的形成,学校通过深入进行特色课程校本开发研究,推动了特色学校的建设,最终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认真研究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并有效的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出更多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人才,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特色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特色腾飞的翅膀。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中国学校特色教育建设与发展研究'的子课题 《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提交论文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田柏伏

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九小学

第三篇: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荐]

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我认识到,校长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和社会上的其他岗位不一样,校长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俗话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我校地处农村,和所有的农村学校一样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校规模小,学生少,办学条件不足,二是师资老化、紧缺且不稳定;三是家长对教育的要求高,使得优秀学生不断外流。面对这些困难和矛盾,怎样把学校办出品味办出特色,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赵固乡是中央提名的民间书画艺术之乡,有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而我校就位于赵固乡小罗召村,两对这样好的乡土资源不利用起来真是可惜。而且我也发现我们学校的老教师毛笔字都写的很漂亮。同时我们中心校又在去年成为辉县市书法协会的教学基地,并有书法协会的著名书法家进校园进行书法教学活动,这为我校书法艺术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平台。同时,再加上我校一直坚持经典通读活动,培养学生背诵和阅读的能力。因此我校决定了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那就是建立书香校园。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发展”,这是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目标。一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正是以这样一个目标为动力,以书法艺术教育、经典诵读和阅读为突破口,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品位,打造出我校书香校园的特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今天我就从书法教学和经典诵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对于特色教育的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一、书法教学活动

我校虽然一直开展硬笔书法教学活动,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从去年开始我校也把书法教学纳入学校特色建设的日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阶段

随着去年赵固中心校成为辉县市书法协会的教学基地,并且借着去年赵固中心校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东风,以及中心校提出的一轴两翼的办学方针。我校也积极响应,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法艺术特色学校。为此我们积极宣传,并投入一定的资金,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学校的书法艺术活动逐渐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发动和普及阶段。

为了让创建“书法艺术特色学校”成为全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共同目标。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认识,明确目的。首先通过校会、班会、板报、班级文化来进行宣传。灌输给学生“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每人都为创建工作出份力。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我们成立了 “书法艺术特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书法艺术领导小组成员。

3、加强投入,做好普及。虽然我校有部分学生写字的确很棒,尤其是陈培海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的书写很棒。但我们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学校特色是建立在全面、全员普及的基础上,因此创特色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书法艺术活动。去年,学校在三、四、五年级开展了毛笔书法教学,在一、二年级开展了铅笔字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看着学生什么也不会,毛笔都不会拿,写字也是用笔在抹,没有一定的章法,我们很是担心,学生还小,书法教学活动会不会取得成功。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看到了学生明显的进步,由原来不会执笔,到能够有有模有样的书写毛笔字。这一进步令我看到了书法教学的希望。

(三)、具体深入实施阶段

1、课程设置

一直以来,我们每个班级每周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进行间架结构和笔画教学,三四五年级进行毛笔字教学,以颜体字为主进行楷书教学。由各班语文老师进行书法教学活动。学生的书写水平并不是很好。从去年开始,我校响应中心校的号召,加大书法教学的力度,真正做到书法进课堂。为此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每天都安排30分钟的练字时间,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专门辅导。以班主任的教学为主,真正做到手把手的教,先教学生基本笔画,再练习带有这些笔画的简单的字。

2、字帖的选择

由于学生处于初学阶段,所以在选择字帖上我下了一番工夫,在网上找了一些很简单的适合学生书写的字体,为学生每人印发一份,并投入资金购买了书夹,把印的字帖一个个装进去,既可以避免学生不小心弄脏字帖,又可以做为校本教材循环使用。

3、日常教学管理

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二年级虽然小,对于铅笔的握笔方法还好掌握,难就难在字体的间架结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上。对于三四五年级的毛笔字我也担心有些学生不认真,写不好,也不好好写,没有效果。为此我要求每位教师都来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并及时指导纠正。各科作业也都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写清楚,作业要干净,尽量不写错或者少写错字不乱涂乱画。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同时教师、学生之间经常讨论把字写的又好又快的方法,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老师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把写字指导渗透到每一学科的教学和每一项活动中,使学生的把工整书写形成习惯。

4、通过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彰显书法教学特色

学生练了就得有效果,同时学生的练习也要有动力,为此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书法展览墙,每天练习的字,都会展览在教室的墙壁上,每学一个新字,练习两到三天后,由班主任挑出最优秀的作品再粘贴到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每周至少更新两次。从去年开展这一书法教学活动以来,教室内外的书法作品展览成了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彰显出了我校的书法艺术教学特色。

5、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开展了书法进课堂的活动,学生是进步了,老师要是不练习会跟不上步伐的,为此我校教师也都坚持不懈每周写一张硬笔字和一张毛笔字,展出在办公室里。努力提高教师的书写技能和书写水平。

(四)、取得的成就

在五一前,我们每个年级挑选两名学生参加了由中心校组织的书法比赛。在比赛中我校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总评第三。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校没有取得第一的好成绩,但是就我个人认为,我校的书法教学还是很扎实的,因为直到比赛前我们还没有把每个笔画的教学给学生讲完,相信如果学生把所有的笔画都学会以后,学生的书写会有更大的进步。

每年六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汇演,今年我们又为这一活动加上了一笔,要求各个班级准备学生写的好的书法作品,在六一演出时在校园里进行展览,让来观看演出的家长看到我校的特色,看到孩子的进步。同时也把我们学校的特色推出去,把学校的品牌打出去。让家长,让社会看到我们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在演出开始前,我看到许多家长都在看学生写的书法,并且是赞不绝口,让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有成效的。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二、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了,我们秉承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理念,开展了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一)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感。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智慧,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二)经典诵读具体实施

我校开展晨诵经典的活动。利用早晨晨读十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为此,我校大量投入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墙以历史人物为主,以名家名篇,名言名句为主,对学生进行熏陶,潜移默化的来景响学生的品质和人格。

每学期我校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经过评比选出诵读优秀的学生,进行颁奖,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练字就是练心,诵读就是修心。不过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我将带领我们的教师继续努力,再接再厉。相信我们一定能让书香墨香飘满校园,飘向社会。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我校作为秀山县一所新建直属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特色发展”的模式,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机制约束,活动熏陶,家校互动,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

一、完善硬件夯实基础,打造文化精品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占地面积51.8亩,学校整体设计采用新加坡建筑风格,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具备实验电教、信息技术教育等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建有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目前学校已申请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集硬件、图书、互联网等功能为一体的“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项目,“班班通”工程已纳入学校规划,同时正积极多方筹资,建设和完善学校风雨操场、食堂、运动场后期工程和校园的绿化工程,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优化校园内外部环境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着“追求高品味”的原则,我校在建设规划中,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力争做到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建造具备育人功能的景观,做到点面结合,校园户外张贴物、宣传品管理规范,校内各种标牌规范。

学校处于建设之中,但学校仍按整体的绿化规划和思想进行校园绿化工程学校按照“四季长青”的绿化要求,修建了花台、花园、假山景观、环校绿化带,目前我校以“森林校园”为契机,栽植香樟、桂花树700多株。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3、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椄道、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温馨提示语等,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加以展示,在走廊柱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文化墙内容定期更换,班级图书柜图书定期更换,让每面墙壁、壁柱、围墙说话,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建设发展,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内涵,打造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本着“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未来奠基”的宗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新建直属,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和打造名校品牌的信心,我校采用“项目管理”项目招标的形式向全体师生询计问策,征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最后集全校师生之大成,形成了“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个性校园,书香凤栖。”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规程。同时结合学校新建直属,地处城郊的特点,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敬业奉献、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培育“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是以原平凯小学教师为班底,向全县公开考调20多位教师而组建的新学校,建校初,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校本培训,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开展了围绕“敬业”和“爱生”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育,在教职工中培育“六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树立“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即:“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体协作、为人师表。学校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给每一个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形成一支团结和谐、有改革意识、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年级组管理,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我校结合县级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通过开展示范岗、监督岗,实行路队制,校园静化工程,对学生校内外行为规范作了具体的要求,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小手牵大手爱心传递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受到社区家长的一致肯定。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为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我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课件制作比赛、论文竞赛、文体比赛、唱红歌比赛等;针对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讲故事、传箴言、唱红歌活动、广播操比赛、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教育和创建活动方面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针对学校新建直属,社区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开展了深入广场、深入社区家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了解社区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意见;开展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大摸底,对问题学生实行行政、班主任和教师重点家访,做到了“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片区”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在“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引下,通过进一步强化“待人以诚,处事以正”的校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敬业、奉献、和谐、创新”的学校精神。

三、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全员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改革和实验,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教职工提出建议意见,学校行政制定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年段组长负责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年段组长竞聘和管理办法,落实年段组长的责任和目标,明确年段组长的管理权限,促进年段组互动发展、和谐发展,提升年段组教育教学质量。把一系列的管理权限(考核权、经费使用权、教学活动组织权等)下放到年段组,实施绩效管理,学校考核与年级组挂钩。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基础上,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坚持班主任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评优选先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先学后导,小组互助学习”,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了教学指导方式,以引导塑造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我校紧紧围绕“秀山县优质教育基地,武陵山区名校”这一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书法教学、美术班、舞蹈班、体训班、成立器乐队,校园文化队伍的成立和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初步显示出了特色成效。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健康文化、班级文化、公共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为目标,按照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为打造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我校作为秀山县一所新建直属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特色发展”的模式,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机制约束,活动熏陶,家校互动,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

一、完善硬件夯实基础,打造文化精品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占地面积51.8亩,学校整体设计采用新加坡建筑风格,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具备实验电教、信息技术教育等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建有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目前学校已申请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集硬件、图书、互联网等功能为一体的“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项目,“班班通”工程已纳入学校规划,同时正积极多方筹资,建设和完善学校风雨操场、食堂、运动场后期工程和校园的绿化工程,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优化校园内外部环境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着“追求高品味”的原则,我校在建设规划中,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力争做到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建造具备育人功能的景观,做到点面结合,校园户外张贴物、宣传品管理规范,校内各种标牌规范。

学校处于建设之中,但学校仍按整体的绿化规划和思想进行校园绿化工程学校按照“四季长青”的绿化要求,修建了花台、花园、假山景观、环校绿化带,目前我校以“森林校园”为契机,栽植香樟、桂花树700多株。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3、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椄道、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温馨提示语等,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加以展示,在走廊柱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文化墙内容定期更换,班级图书柜图书定期更换,让每面墙壁、壁柱、围墙说话,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建设发展,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内涵,打造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本着“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未来奠基”的宗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新建直属,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和打造名校品牌的信心,我校采用“项目管理”项目招标的形式向全体师生询计问策,征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最后集全校师生之大成,形成了“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个性校园,书香凤栖。”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规程。同时结合学校新建直属,地处城郊的特点,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敬业奉献、艰苦创业

精神的教育,培育“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是以原平凯小学教师为班底,向全县公开考调20多位教师而组建的新学校,建校初,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校本培训,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开展了围绕“敬业”和“爱生”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育,在教职工中培育“六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树立“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即:“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体协作、为人师表。学校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给每一个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形成一支团结和谐、有改革意识、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年级组管理,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我校结合县级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通过开展示范岗、监督岗,实行路队制,校园静化工程,对学生校内外行为规范作了具体的要求,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小手牵大手爱心传递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受到社区家长的一致肯定。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为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我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课件制作比赛、论文竞赛、文体比赛、唱红歌比赛等;针对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讲故事、传箴言、唱红歌活动、广播操比赛、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教育和创建活动方面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针对学校新建直属,社区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开展了深入广场、深入社区家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了解社区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意见;开展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大摸底,对问题学生实行行政、班主任和教师重点家访,做到了“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片区”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在“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引下,通过进一步强化“待人以诚,处事以正”的校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敬业、奉献、和谐、创新”的学校精神。

三、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

和规范作用。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全员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改革和实验,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教职工提出建议意见,学校行政制定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年段组长负责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年段组长竞聘和管理办法,落实年段组长的责任和目标,明确年段组长的管理权限,促进年段组互动发展、和谐发展,提升年段组教育教学质量。把一系列的管理权限(考核权、经费使用权、教学活动组织权等)下放到年段组,实施绩效管理,学校考核与年级组挂钩。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基础上,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坚持班主任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评优选先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先学后导,小组互助学习”,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了教学指导方式,以引导塑造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我校紧紧围绕“秀山县优质教育基地,武陵山区名校”这一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书法教学、美术班、舞蹈班、体训班、成立器乐队,校园文化队伍的成立和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初步显示出了特色成效。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健康文化、班级文化、公共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为目标,按照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为打造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下载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构学校课程特色,促进小班化教育深度发展(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写字教育特色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篇范文

    加强写字教育特色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杨木中心学校 解福贵 我曾经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某学校的所确定的办学思想:“在成就教师中实现校长的理想和追求,在发展学生中造就......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陕西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范文大全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 教育科研促使教师主动地自觉的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练就信息接纳筛选和运用的力,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吸收;逐步学会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理性化,实现理论的......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始坐落在沂源县城美丽的胜利山脚下,学校占地8257平方米,建筑面积4377平方米,绿化用地2700平方米,运动场地4700平方米。......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__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立足创建绿色生态校园 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发展 102团子女学校争创绿色生态校园工作汇报材料 六师102团学校 2014年6月 1 立足创建绿色生态校园 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发展 102团学......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材料 教育教学两不误 创优争先占一流 ----------记武强XXXXXXX先队志愿辅导员xxx XXX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年年出色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积极......

    以教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以教学特色推进学校发展 ——胶南市珠海路小学教学特色工作汇报近年来,学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身心健康,品学优良,适应未来......

    创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和谐生态发展3

    创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和谐生态发展 于洪区东湖学校 于洪区东湖学校是于洪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9月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在原163中学与东湖小学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