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生本课堂下灵性的语言表达(李桃娟)

时间:2019-05-13 03:2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聆听生本课堂下灵性的语言表达(李桃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聆听生本课堂下灵性的语言表达(李桃娟)》。

第一篇:聆听生本课堂下灵性的语言表达(李桃娟)

聆听生本课堂下灵性的语言表达

——观摩青年教师表达类现场课心得体会

李桃娟

2014年4月23日,我有幸和王晓兰老师,庆华荣老师去兰州东郊小学参加为期两天的“2014年甘肃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表达类现场课观摩研讨活动”。在这两天中,我们一共观摩了11节表达类现场课。这11节课都是在3月份的“全省小学语文表达类现场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这些青年教师也是由此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教学能手。本次观摩活动,省小语会将11节课分别按照课型,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每位观摩教师能直观的对比表达类课怎样上才最好,可谓用心良苦。所以我们聆听了3节二年级口语交际课——说说我们的小制作;3节四年级以“生命”为话题的习作课的指导教学;两节五年级“热门话题大家聊”;3节六年级综合实践课“依依惜别”。观摩着这些精彩纷呈的课,我对比着,也思索着,感触良多。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引领表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生活的语文,就是要自觉地将生活资源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为了让语文教学枝繁叶茂,我们应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让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使之发芽、开花、结果。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例如二年级的三节口语交际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教学理念,尤其天水市的王帆老师的课堂尤其精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巧妙地导入以及流畅的教学思路值得我学习,这一课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智慧树栏目吗?老师特别喜欢这个栏目中的“巧巧手”环节,大家一起跟老师读一读。(动手做)

师:大家喜欢绕口令吗?(动嘴说)跟老师一起来念这个绕口令。师:猜猜谜语吧。(动动脑)

(王老师的这一导入方式,有趣,贴近儿童的生活,更大的激发起了孩子的求知欲望。)

接下来,老师出示了一些小制作的图片,看的孩子们惊喜声不断,这就为下面课堂的精彩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头。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我自己做的一个小制作,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我先说说自己的小制作,你们要认真倾听啊。

王老师有条有理的说了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并且让孩子们总结出了要说清楚一件小制作要按一定的顺序说,说清楚小制作的名称、材料、制作过程、用途。因为有了老师的引领示范,教给了孩子表达的方法,所以在后面的半节课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自己的小制作。因为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所以孩子们的表达都很到位,赢来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这一案例,王老师紧紧抓住语文与生活这根链条,积极调动学生生活储备,有效地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学生由于具有熟悉的生活空间,思维就显得比较活跃,语言的表达也就呼之欲出。在不知不觉中,教材融进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成了学生生活所需,这自然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教学中,由外在的动力转变为学生内存的需要,并且经历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同在,体现了真正意义的语文教育。同时,引领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感受活生生语文的存在,让生活融入语文,语文走进生活,使生活与语文的通道永远通畅,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就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的教材。

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象促进表达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要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一个个问题开始的。正是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而且,学生提的问题越多,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也就越活跃,表达的欲望就越强烈。

在五年级的两节《热门话题大家聊》中,老师要求孩子们聊聊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可以是学校、家庭、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也可以是不良倾向问题。在倾听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聊天内容,听完后,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各位同学,这里是“实话实说”栏目的录制现场,我是主持人杨老师,我想请几位同学上台聊聊你关注到的热门话题。

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邀请学生聊天,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说话的欲望。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聊“马航失踪”;聊“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聊“兰州水超标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不便;聊前一天兰州的沙尘天气。孩子们聊得那么投入,聊得话题之多让人惊讶。在聊的同时还不断的向台下的孩子提问,同时也积极回答台下孩子的提问。我在佩服老师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之余,更多的佩服兰州东郊小学的孩子们。他们掌握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生活中的,整节课孩子们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锻炼出来的。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这一板块,真正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灵活,想象会更加开放,语言的表达也会汩汩而出。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文孕育表达

语文都是凝聚着情感的认识,语文的背后是人,是独白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人文的魅力和人文的价值。作为语文物质外壳的语言文字,更是浓缩了人生命的情感和体验,是人生追求的外显。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蕴涵在教材的文本中,它也是很好的指导学生立言的范本。因此,用语文课堂洋溢着的人文色彩,散发着的人性之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验,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储备与作者的情感世界共振、共鸣,品尝语言文字所蕴涵着的生命意识的律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例如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路小学牛筱琼老师执教的《最美不过初相见》课例: 师:同学们,还有一个多月你们就要离开小学校园了,临别之前,你们一定还有许多的留恋和不舍,请大家看幻灯出示的一组你们曾经的照片,找寻六年的小学生活中,那些温暖的记忆,那些温暖的让你最难忘的场景以及最难忘的人和事。

(孩子们看的都很认真,看到有自己的照片,有的悄悄地笑了,有的流泪了)

师:看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你的同学或老师说?请把它写下来

(孩子们奋笔直书,真情实感流露于笔尖)

师:请你走到你的同学或老师面前,将你所写读给他听。

(我们看到,有的同学读着读着就哭了,读完后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当一个孩子将他给老师的赠言面对老师读完时,那个老师也哭了,好感人的场面。)

最后,老师作诗一首,赠与孩子们,结束教学:相见时难别亦难,怎诉胸中语万千?此别经年互珍重,欲说已是泪潸然。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变得高效,就会把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言语表达,促进学生在言语表达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发展与提高。

第二篇:生本理念下的课堂组织

生 本 理 念 下 的 课 堂 组 织

店子镇中心小学 王太平

所有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老师们都清楚一件事: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组织就是其中之一。在生本课堂上,有的学生经常说话或插话;在自习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自由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会争论不休„„学生为什么这么吵闹?当学生吵闹时老师应该如何处理?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应如何组织?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对生本教育课堂认识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1.有的教师认为实施生本课堂不需要管理。

哈哈大笑、不按次序发言、递小纸条、做白日梦、不按指示行事、精神不集中地乱写乱画、轻敲桌子等,这些是小学生正常的行为。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不进行约束,他们能破坏课的正常进行,妨碍他人专心致志地学习。

因此,教育要循循善诱,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且要明之以方,约之以规。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节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授课、学生发言时整个班级非常安静,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地学习、思考,注意倾听同学的观点;有疑问时要举手讨论,充分表现出对自我行为的负责态度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简单说教和灌输能起到作用的,而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去参与、去感受,把良好品质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特别是我们在新接一个班的时候,不要急于教授知识,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润物细无声,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如果处理得好会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许多老师都认为小组活动最难管理,一旦放手就很难再收回来,或者认为小组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但没什么实效性。事实并非如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刚开始不要期望有什么收获,要慢慢教,教他们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讨论、记录,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

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最好是需要集体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概念的总结,往往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来的,一个人观察面比较窄,你一言,我一语,就完整了。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就要保证每个人都参与,要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在活动前要明确活动内容、时间、规则,特别是一定要讲清规则。这样形成习惯,下一次活动时同学们才会重视。这些细节问题都要在教学中慢慢去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磨合,老师和学生都彼此了解,那么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都能领会,这样你上课就会轻松很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形成一定的规则,达成默契,才能真正享受课堂带来的乐趣。

2.有的教师认为实施生本课堂不需要进行反思。

为什么有的教师教了三十年书,仍然教不好?这不是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很多遍。为什么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就教得很好?因为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效果不好时,他不埋怨学

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甚至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他相信总会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批判性反思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而不仅仅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他知道每一次面对的都是新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带来新的挑战。

敢于经常反思的教师,正像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新生的活力。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他要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实验是否取得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3.有的教师认为生本课堂不需要老师讲课。

很多教师在听完别人成功的生本课堂后,就把整节课设计成学生讲,教师本人要不一言不发,要不只说开头两句话,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混乱。其实,教师不是不可以讲,而是当学生需要你讲的时候再讲。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每当遇见一题多解的时候,笔者总要多想想,尽可能把所有答案都罗列出来,“博其学,才能见其远”。这样不管孩子选择怎样的方法,笔者都能抓住要点进行点评,这样,课堂才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孩子们的想法去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听懂。

二、如何营造充满生机又井然有序、合作互动又民主和谐的课堂。

1.问题导学。

生本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努力营造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和确立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

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不是让学生马上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不是追求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追求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2.实践(实验)引路。

实践(实验)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无不是在实践(实验)中得以实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应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学习方式割裂了学习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践,结果造成高分低能、厌学等不良现象。

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他们亲自得来的,这种知识是一种间接知识,一种偏于理性、尚未与情感认识相结合的不完全知识。学生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转

化为理解和能够运用的东西,必须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实验)活动。

3.对话互动。

长期以来,人们未从对话的高度来认识和指导学生学习,这导致学生学习中对话意识的淡化。以前机械的问与答只是一种浅层的语言活动,现在我们所倡导的对话式学习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双方都应以尊重对方为前提。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对话学习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是一种民主、互动的学习;也是一种共享、共进的学习。它更强烈地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性、协调性和生成性。这是一种崭新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

4.和谐管理。

生本教育的课堂,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而是保持稍稍的喧闹。这是因为改变了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生本教育的课堂,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生本理念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追求的是学生的“动”,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

如 何 培 养 小 学 生 的 数 学 兴 趣

店子镇中心小学 吴公义 杨基山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是教育者的重大任务。教育人士认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好棒”、“真聪明”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这点难不住了”、“继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起于思,思始于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能否把学生的兴趣保持在教学自始自终,一法不行,必须得采取多种方法施教。以趣激思是我们在讲课过程中进行的另一种培养方法。如讲解,a比b多百分之几?a比b少百分之几?我让学生总结了(大-小)÷单位“1”。在讲解若4a=3b,那么5a:6b=?

b:a=?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特知法)让4a=3b=1,从而把a、b表示出来,在求解。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 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给乙数多少两数相等”,“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我们复习时还采用给名称要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编题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数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我认为在释疑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也才能在最大的空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最短的时间里激起学生的学习性趣。

三、在数学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怜悯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我在教“鸡兔同笼”时,我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方程等方法,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运用假设法时是我让学生扮演鸡和学兔,在兔班长一声令下,全体立正,这时候所有的兔子都抬起两条前腿,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时笼子里的鸡和兔立在地上的都是几条腿?一只兔子少了几条腿?……(咯咯…咯咯…)在兔子学鸡的过程中,鸡王很不服气,于是鸡王就号召所有的鸡模仿兔子走路,可是他们只有两条腿,哪位同学知道鸡怎样学兔子走路呢?生:鸡把两只翅膀支下来扑在地上当腿。一只鸡多了了几条腿?……

四、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

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在我教授小学六年级利息与利率时,我如下设计: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生总结: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

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一则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二则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小学生也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但是以下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给教学注入一些兴奋剂,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三篇:美术课堂下的生本教育

美术课堂下的生本教育

作者信息:姓名:马菊 性别:女 年龄:30岁 职称:二级教师 学历:本科 学位:学士 单位:绥德县教研室

摘要: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指引我们教师将走进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更新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的时候,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这些技法,当这些技法没有一个好坏的标准以后,当孩子们创作出一套自己的绘画技法后,将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教学当中,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生本教育 理论依据 问题与方案 内容:

在课改的洪潮中,各类课改书籍也应用而生,作为一名教研员,阅读书籍是提升自身能力最好的、最快的、最实用的途径。可在面对众多的书籍,难免眼花缭乱。课改怎么改,怎么改最好,最有效,随着阅读疑惑却越多。年前领导推荐阅读郭思乐教授写的《生本教育》,起初不以为然,该不会又是一个唱高调的,说得好,可行性却不大的吧!抱着学习的态度——“翻翻”,可渐渐地入迷了,心中的疑惑,逐渐烟消云散。生本教育这一教育模式的创始人是郭思乐教授,他提出目前教育的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那么生本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在美术课上又是如何开展的呢?我在研修中有如下见解:

一、“生本”理论的依据

1、先教后学——先学后教,课堂主体的转变

美术学科在整个义务教学中,一直以来就是个小学科,每周一次课,课上画点画,做点手工,玩一玩橡皮泥,没有课下作业,也不用参加任何大考,所以很容易被学生、老师忽视,但如果我们把美术以生命为本来看的话,却是关系学生一生审美素养的关键学科,它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指引我们教师将走进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更新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新气氛。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大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人士”。在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学会把讲台让给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2、以人为本

“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这一理论对于美术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教师向学生传播各种美术知识,另一方,由于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可以促进学生将美术与自身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本教育的亮点

1、能够使学生重返童年时代的自由

我们都知道,人在婴幼儿时期由于什么都不懂,外界对于自身的约束也就少了很多,因此他们能够自由自在的将自己所想所感通过绘画这一方式来表达出来。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约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感想的描绘,比如学生今天心情很糟,他认为太阳应该像自己心情一样成为红色,但是老师说天是蓝的,你画的不对,这就约束了学生。长期下来,学生们对绘画的兴趣也就减少了很多。而生本教育模式重新将绘画自由权交给了学生,当学生可以任意的绘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时,自然就会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2、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中包含着许多技法及理论,学起来都非常的枯燥和乏味,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会讲这些技法与理论当作重点传授给学生,例如过分的叫学生记忆某幅名画的作者及产生背景等。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们渐渐的开始抵触美术课。而生本教育模式下地美术课就不是这样的了,由于它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的时候,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这些技法,当这些技法没有一个好坏的标准以后,当孩子们创作出一套自己的绘画技法后,将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在老一代人们当中的评价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这幅画与你所描述的对象是否相符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是否像。这一标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画的很好的画给别人看会因为自己画的不像而被否认,于是就会出现几种不好的结果。而生本教育本身就是以学生这个个体为主的,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心中对所描绘事物的好坏标准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可以随意的将自己描绘的事物进行任意的夸张,只要自己认为好看,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是一幅好画。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自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生本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生本教育在目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美术课程不重视导致不使用生本教育

中小学作为一个人生教育的过渡阶段,处在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一方面,孩子们由轻松到了学校变得累了起来,他们不得不为繁杂的作业而操劳,同时还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新知识。这使得孩子们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很不充分。美术作为一个“副科”,在老师心中并不占什么重要的地位,因此他们不认为应该将生本教育模式放臵在这样一个不重要的学科当中,他们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应该运用到重要学科当中,这就使得目前生本教育在美术课题中开展的并不顺利。

(2)学生缺乏主观意识和创造精神

进入中小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不断增加,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的希望度过高,导致孩子们对待学习已经没有了什么兴趣可言,这时候,对待美术这样一个课程,一方面,学习好的孩子会把它当做一门不重要的课,因此他们就不会好好的学,而另一方面,学习不好的孩子哪一门课都不会太喜欢,时间久了,孩子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也就减少了。

(3)学生自学能力差

自学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生本教育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中国初中生普遍存在自学能力太差的现象,这一现象对生本教育的开展带去了很大的阻碍,由于学生们自学能力太差,老师在实施生本教育模式时,其效果和作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差成为目前美术生本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2、生本教育在目前美术教育的解决方案(1)提高对美术课重视程度

美术教育最高目标是实现终身美术,美术课上能教给学生的东西毕竟有限,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实现了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而要达到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的目的,要求学生与老师间有融洽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教师要有与学生平等的角色意识,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进入课堂,教师就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理。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等教学活动时,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重视美术的调节情绪、愉悦心理的作用,要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主动精神

美术课堂上,不应该只有老师一直在做示范与教课,更应该有学生展现学习成果的瞬间。教师应该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问题的疏导上。应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老师示范之后,主动自学,自己思考完成该项活动的技巧,对于没有明白的地方,鼓励学生主动询问老师。而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角度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这样才能给学生继续自主学习和长久学习美术提供动力。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或方法存在建议的,应鼓励学生勇敢提出,美术课堂应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主宰,共同讨论,共同商定上课能容,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3)提供学生自主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会局限于教学经验和教学科目,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有限,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沉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这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涉及面较广,思维活跃,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让教师意外的好方法来。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中,要积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给予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

对比之下,美术课堂其实早就运用着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这正是学生们为什么喜欢美术课,而有些厌烦语文、数学等科目。总之,生本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强调解放学生长期以来被教师的压迫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自提出以来深受社会各级教师的喜爱,许多教师都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教学当中。美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当中的一个必修课程,我们有必要让生本教育来完善美术课堂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思乐

2、《坐看云起时》汕头大学出版社 作者:生本教育体系研究课题组

3、《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思乐

第四篇: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

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

罗燕

方式,而真正实施起来,在教学中并没有落到实处。以往的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所以,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价值,必须讲究艺术。下面,我就谈谈在生本课堂实践中我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明确分工

为了使每个组真正能动起来,在分组之前,我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以优带差。让他们选出最相信的人做组长,并根据各自能力明确分工。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小组活动的组织、小组内的分工;组员分别承担一项或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二、注重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小组交流有没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而且会使学生两级分化。在刚开始实验时,我们班学生不会小组交流。在交流时会说的都在说,不会的只顾东张西望,不知该做什么好。看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批评他们。下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在于教师没有明确交流的具体要求。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十分清楚。其二,小组长没有发挥作用,致使大家的发言多次重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于是利用课余时间,我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把小组的4个人编上号,每次都按1、2、3、4号的顺序来发言。一个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组长同意后再补充。对于交流的结果在小研究上要有体现,即每道题小组有几种方法或有几个不同的例子、几种不同的发现,小组成员都要选取典型的在旁边做上注解。

三、小组汇报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刚开始的时候,到全班汇报时我叫哪个组都不愿意上来,更不用说哪个组敢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原因是怕说错了在全班出丑,挨老师批评,丢面子,伤自尊,所以我总是鼓励学生要大胆发言,敢于汇报。无论对与错,只要敢于到前面来,我就给这个小组发一颗“勇敢星”。尤其是平时发言少的,说错了我也给予鼓励。老师以宽容之心,善待错误及说错的同学,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充分挖掘错误的价值,在容错、纠错中让学生收获知识,收获自信,收获快乐。

四、加强小组评价的激励性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有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每节课都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老师的“你说得真棒!”、“你的发言实在精彩!”、“你好聪明呀!此时,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发生了碰撞,即刻就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就产生了令你意想不到的极快的进步。例如,我班的学生,在期末数学总评中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大大的给了我一个惊喜。2018年4月25日

第五篇: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新课堂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新课堂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构建生物新课堂,以加快课堂改革的步伐。那么,怎样将生本理念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各环节呢?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教师可以在生本教育基础上,以任务作为牵引,引导学生融入任务,高效完成预习。在预习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性得到发挥。当然,仅设计预习任务还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教师还必须注重对预习的检查。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预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针对这四个内容,教师依次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预习:多细胞生物通过受精卵发育而来。请思考生物体内为什么会有不同形态、功能又有所不同的细胞呢?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为什么?人类会变老。细胞也会像人类一样变老吗?细胞会不会自杀?设计对应的问题,学生预习起来更有针对性。第二天的课堂展示上,教师以随机抽问,或是集体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

二、以生为本,创新生物课堂导入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不能像以往那样以简单问候、复习等方式来导入,教师必须在导入环节突出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创新导入,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对话导入、趣味导入等方式实现导入的改革与创新。例如:在学习“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时,教师以趣味导入方式成功导入新课。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DNA是遗传物质。为了增强生物课堂趣味性,教师利用有趣的方式导入学习。教师提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其中蕴含什么生物学知识吗?此时,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兴致。教师继续提问:种下瓜,能长出豆子吗?龙能生出凤吗?教师问完,有学生开始发笑。但是,笑过之后,学生主动思考:老师葫芦里卖着什么药?随着教师的停顿,学生开始探讨,课堂其乐融融。从这个案例中可见,教师利用熟悉的句子,引出遗传物质的学习,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师在利用句子阐述时,需要融入情感,调动氛围。

三、以生为本,改革生物教学方法

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了突出生本教育,教师必须改革生物课堂教法。以生为本,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会学习,教师的教才是到位的、有效的。例如:在学习“关注癌症”一课时,教师设计与学生相关的问题,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请探究癌是如何产生的?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果不幸得了癌症,你会怎么办?以上探究任务的设计从癌症的产生,到致癌因子的举例,再到生活中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因素,最后到假设患了癌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层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交流自己的观点。学生相互倾听、质疑;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当然,当有不和谐的现象产生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等合作探究结束,小组再呈现学习成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学习要点隐藏在问题中,让学生以合作探究形式完成。

四、以生为本,搭建动手实验平台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是教师“自演”,学生不幸沦为“观众”。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动手实验的平台,以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为目的,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细胞呼吸”一课,教师给予了学生分组动手实验的机会,实验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石蜡油?烧杯中的水温上升。这说明了什么?将橡皮塞打开,能够闻到酒味。请问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你能说说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吗?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认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一定的问题可以驱动学生认真实验,相互配合。学生在实验时,也能享受到自己操作的乐趣。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更大的提高。

以生为本就要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设计实践活动两大方面突出生本教育。以生为本并不是要求教师“全程放手”,教师还必须做好引导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清江中学)

下载聆听生本课堂下灵性的语言表达(李桃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聆听生本课堂下灵性的语言表达(李桃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下教学改革既生本课堂有效性

    信息技术下教学改革既生本课堂有效性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现代化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今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

    感悟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感悟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楼主发表于:2012-11-23 10:48来源于:“国培计划(2012)”——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刚接触生本教育时,我对何为“生本”真的很模糊。通过听郭思乐......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堂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堂 “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功......

    生本理念下《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宋娟

    生本理念下《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宋娟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

    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受应试思想观念的禁锢,当前很多高中化学教师沿用了传统以自身为主体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本应体现......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精选5篇)

    业务学习2017.3.22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的价值观,从学生这一生命实体的基本......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店子镇中心小学祝庄华付日红 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

    “生本课堂”下的神话教学[小编整理]

    主持人:陈金铭 辩 课:周一贯 杨文华 莫国夫 范信子 洪志明 郦彩仙 张幼琴 周国萍任 妹 朱娅娜 陈诗文 张小燕 冯 燕 郦 鑫 袁 青 辩题一:你对“生本”如何理解? 陈金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