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3: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

第一篇: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

《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

案(2010-05-27 17:16:10)转载▼ 标签: 教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政治化倾向和应试目的使语文阅读热衷于宏大主题和追求功利价值,背离了通过语文阅读帮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使学生热爱生命和自然的真正目的,从而使语文阅读既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工具性特点,更没有发挥出人文素养养成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在本世纪初掀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产生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由于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展开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就必然地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来确定自身的研究理念和建构自身的研究目的体系、内容系统及方法论的。本课题的研究理念可概括为:用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其特征为按照研究理念设计阅读主题,从方法论的角度讲,主题的选择和确定不拘泥于现有教材的有关主题,而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根据课题所研究区域的儿童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水平来选择和确定,在此基础上,以大语文和大文化的视野,将教材中的主题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构建的阅读主题有机结合,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阅读主题群,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不同主题群,构建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探求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整体性的重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主题中得到整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

(二)现实背景

新课程改革六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导,讲问过多,忽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阅读杂乱无章和浅尝辄止;忽略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共性突出、个性缺乏的阅读结果;忽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暂时性功利的短期行为,最终使语文阅读形成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的反文化特征,造就有知识、没文化的阅读者。

由此可见:当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数量、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缺失乃至民族文化的退化。

具体到宝安的现实,由于宝安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人文素养的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使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结构主义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而缺乏本课题所强调的以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建构为取向的新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以主题为内核、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论思想,从而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注重语文的工具功能,强调文体、语法、修辞、技巧、句型、词汇等的教学;普遍存在着“轻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现象,语文阅读教学大都停留在对文本浅层意义的诠释和对局部技巧的传授,不太注重深究阅读文本所内蕴的深刻人文价值;语文阅读教学带有较大的功利性,看重短期的考试、竞赛价值,而不去追求阅读对学生精神生命成长和升华的恒久价值;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缺乏有主题的整合,甚至在课内外阅读内容所蕴涵的价值观上存在冲突,对学生人格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谐产生负面影响;中小学生的阅读缺乏老师的有目的、有系统的深度引导,由于中小学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这种自发型的阅读极其容易使其受到社会流俗文化的影响,不仅难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会慢慢消弥人的意志,使人精神空虚,失去精神生命的活力。为此,对我区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整合。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将有效弊免中小学生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阅读方法单一,阅读文本泛化,缺乏精神内核等弊端,它旨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新课标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主线,选取对人生最为重要、最需要关注、最富有情感、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生命价值的主题,如:感动、感恩、博爱、敬畏、品位、睿智、和谐、宽容、生命、自然等,通过阅读与这些主题相关的文章,展现每个个体的阅读个性和理想,培养其自觉阅读、独立阅读、有思考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以及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觉寻找有意义主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成为渴望的阅读者、有吸收的阅读者、有思想的阅读者和终身的阅读者。

二.关于语文主题阅读的国内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独特研究意义

近十年阅读教学与以往相比有很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研究性阅读和新概念阅读两种新的视角来诠释阅读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体现在个性化阅读、语感教学、自主阅读、快速阅读、互动性阅读等方面。阅读方式的变革体现在网络阅读、扩展性阅读、整体性阅读、比较阅读和批注式阅读等。其中较为突出的课题实验有:

(一)山东高密: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它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大量读写为教学手段,强调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该课题通过对语文教学要素的重组,采用“识字双轨、阅读双轨、听说双轨、习作双轨”这四种策略,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挥了1+1>2的整体功能。

(二)于永正的“五重”阅读法研究: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使阅读做到“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强调阅读方法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双重落实。

(三)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系。

(四)李敬尧的“导学式”阅读教改实验:强调学生在教师强力指导下的“自学”。其教学过程包括下述六个基本式:预习式、读书式、提问式、讨论式、作业式,评改式,主要侧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

(五)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研究:根据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阅读倾向、身心特点、阅读喜好来选择阅读文本,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思想修养等。该课题强调将文本按一定标准、体裁分成不同类别,如:故事、童话、传记、游记、历史、艺术、小说等,并按学生的需要选择阅读材料。

(六)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法”研究:它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它强调学生阅读理解、阅读速度及高效阅读方法的掌握。

以上课题多关注阅读方法、阅读与其他能力间的联系及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等。而本课题的独特研究意义则在于:(1)从教育角度来讲,“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是一种方法引领。当一个主题愈具有意义,愈深入,愈能置于情境脉络,愈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而当儿童的生活与主题建立联系时,学习就趋于统整。(2)从文化的角度讲,“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建构,它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世界和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沉淀与创造,形成一种高品味的精神建构。(3)从课程角度讲,“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重组、拓展,它将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具体而言,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研究的意义还表现在:(1)强调语言与精神同构。关注阅读的人文性、文化性,注重人的内化,偏重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良好人格的形成。“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的“主题”既是单元主题,又可成为中小学生的“生活主题”、“人生主题”,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形成高品味的人生追求,学会哲学的思考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2)从整体入手,强调阅读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它与“专题阅读”有所不同,“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有些主题虽属同一专题范畴,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意识高度、情感发展特点不同,它们的呈现方式、思想内涵等呈循环式递进。(3)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用文化的视角浏览整个单元内容,关注其对单元文化主题多角度、多侧面的把握和理解。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使学生有思考地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进一步促进学生识字、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教师目标:理解“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理论建构,掌握“主题阅读”的方法引领,使教师的阅读素养、知识涵养、文化学养有更大的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学校目标:带动学校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打造书香型校园,形成卓有特色的阅读文化。2.研究内容

围绕“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理论建构、方法、策略、体系、适用范围、研究重点等进行以下子课题研究:(1)主题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形成的研究

(2)“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主题的深化与拓展研究

(3)“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4)“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与智慧表达”的研究(5)在主题阅读中生成习作智慧的研究

(6)“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外活动体系构建”的研究(7)“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评价机制”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1、方法

(1)在“主题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形成的研究”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查字典、认真思考、讲求阅读方法、自觉寻找有价值的文本的习惯,并通过对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类别、阅读品味、对阅读主题的把握及学生阅读前后的表现(口语表达、朗读、习作等)来判断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

(2)在“‘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主题的深化与拓展研究”中要善于搜集与文章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地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要挖掘主题内涵,在文章的关键点、相似点、生长点等处进行适当地拓展,从一文拓展到多文,从一本书拓展到整本书,使“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一个个文化连缀点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点。

(3)、在“‘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要努力做到:组构、建构、整构教材,从“主题”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出发,打造大容量、多角度、同主题、重文学濡染、关注文化传承的高品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主题阅读教学计划的制定、阅读主题提出的依据、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主题阅读教学的措施和方法、主题阅读教学的效果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主题内涵,强调阅读的整体和综合,并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建构立体的、开放的、多角度的、结构灵活多样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4)、“‘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与智慧表达的研究”宗旨是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文明态度、语言修养、语言智慧和语言风格。因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①学生复述、讲述、演讲等基本能力的培养;②学生倾听艺术的培养;③学生交际中的双向互动;④学生表达交流中的语言智慧;⑤学生交际中的合作精神;⑥学生交际中的文明习惯养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智慧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5)、习作的技巧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在阅读中一点点熏陶习得的。为此,“在主题阅读中生成习作智慧的研究”要从积淀(积淀生活素材、情感素材、语言素材、习作方法等)、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语言这几方面入手,倡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写出有一定思想主题,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形式活泼自然的习作,构建以“主题阅读、主题积累、主题创作”为主旨的习作教学体系。

(6)、“‘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外活动体系构建的研究”是要建立一种注重文化提升,注重成果展示、带有主题研究意义、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活动体系。包括以语言积累为主的活动(如:成语接龙赛、读书成果交流会等),以展示为主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查字典比赛,汉语拼音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诵读比赛,习作展等),以评比为主的活动(如:最佳背诵明星,最佳写作之星等)等。要注重活动的主题和文化内涵,保证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效性,使活动成为展示“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7)、“‘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评价机制的研究”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为指南,从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量、积累与运用、写作水平、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跟踪性评价。

2、途径

(1)总课题组成员、课题组顾问、专家做好课题方案、开题论证、教师培训、实验跟进等工作。(2)定期召开研讨会,内化精神,了解实验进程,对实验效果和实验方式进行监测。

(3)课题组专家定期点对点、有针对性的就子课题进行指导。

(4)定期举办科研沙龙、课例评比、科研论坛、阶段性成果交流会等,展示和推广子课题组的实验成果。

(5)建立“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网站,为各实验教师提供网上培训、网上交流、网上论坛的平台。(6)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考察,了解其他地区同类研究课题的新成果。五.实验步骤

课题整体实验为三年,从2007年12月到2010年12月。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3月)1.课题申报和论证。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3.确定实验校4.撰写实验课题、各小组制定实验计划。5.实验教师培训,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做好有关课题的调查,为实验做准备。第二阶段:研究操作阶段(2008年4月—2010年8月)1.完成和完善《新语文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读本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发行;2.各实验校进行子课题研究;3.召开各种形式的教研沙龙活动;4.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5.教师撰写实验论文,各子课题组撰写阶段实验总结报告。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1.课题组召开实验研讨会,对实验从计划、实施和实验成果等进行验收,撰写实验工作报告。2.各种成果材料收集、整理; 3.对本课题进行成果鉴定。4.结题;5.对外宣传研究成果,推广课题成功经验。六.实验成果

1.小学12册《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学6册《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系列读本;

2.各子课题组课堂模式、课程事实的个案、经验、论文集。3.记录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各类音像制品、VCD光盘。4.光盘、图片、录音、专题片等

七、课题的组织机构

1、课题组织机构(1)顾问组:

崔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任洁: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张俊洪:华南师大教科院教授 于永正:全国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赵志祥:深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2)领导组

郑映通: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局长 王熙远:宝安区人民政府督导室主任 潘世祥:宝安区教科培中心主任

冯颖霞:西乡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文化办主任 蔡 曼: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副主任 金如湘: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副主任 黄承华: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副主任(3)课题研究组 课题负责人:刘宪华

课题总指导:唐宝成(小学)倪岗 吴明庚(中学)课题组成员:刘立庆 朱利霞 彭建 各相关教研中心主任、语文教研员、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各子课题组实验教师

2、课题实验校 小学:

滨海小学、宝中附小、翻身实验学校、观澜大水坑小学、民冶二小、大浪龙华二小、锦华实验学校、龙华清湖小学、石岩上屋小学、新安宝民小学、福永桥头小学、松岗潭头小学、沙井上寮小学、西乡黄麻布小学、西乡凤岗小学、西乡黄田小学、松岗中心小学 中学:

宝安中学、海滨中学、新华中学、福永中学、沙井中学、文汇中学、松岗中学、观澜二中、清华实验学校、石岩公学

八、经费估算及来源 专家指导费用:5万元 课题活动所需经费:5万元 课题成果展示所需经费:10万元

第二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政治化倾向和应试目的使语文阅读热衷于宏大主 题和追求功利价值,背离了通过语文阅读帮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使学生热爱生命和自然的真正目的,从而使语文阅读 既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工具性特点,更没有发挥出人文素养养成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在本世纪初掀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产生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了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由于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展开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就必然地成为本课题研究的 理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 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 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 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低于145万字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 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来确定自身的研究理念和建构自身的研究目的体系、内容系统及方法论的。本课题的研究理念可概括为:用小 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其特征为按照研究理念设计阅读主题,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参与实验的儿童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水平来选择和确定读物,在此基础上,以大语文和大文化的视野,将教材的学习与相关主题的文章阅读有机结合,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阅读主题群,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不同主题群,构建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探求不同的语文阅读 教学方法,课堂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整体性的重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 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 性在主题中得到整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

(二)现实背景

新课程改革十一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缺乏有效指 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导,讲问过多,忽视 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阅读杂乱无章和浅尝辄止;忽略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共性突 出、个性缺乏的阅读结果;忽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暂时性功利的短期行为,最终使语文阅读形成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 创新;重认知、轻情感的反文化特征,造就有知识、没文化的阅读者。

由此可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数量、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缺失乃至民族文化的退化。

具体到现实,由于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人文素养的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使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传统 的结构主义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而缺乏本课题所强调的以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建构为取向的新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以主题为内核、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 相结合的方法论思想,从而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注重语文的工具功能,强调文体、语法、修辞、技巧、句型、词汇等的教学;普遍存在着“轻阅读”、“浅阅 读”和“局部阅读”现象,语文阅读教学大都停留在对文本浅层意义的诠释和对局部技巧的传授,不太注重深究阅读文本所内蕴的深刻人文价值;语文阅读教学带有 较大的功利性,看重短期的考试、竞赛价值,而不去追求阅读对学生精神生命成长和升华的恒久价值;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缺乏有主题的整合,甚至在课内外阅读内容 所蕴涵的价值观上存在冲突,对学生人格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谐产生负面影响;中小学生的阅读缺乏老师的有目的、有系统的深度引导,由于中小学学生的人 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这种自发型的阅读极其容易使其受到社会流俗文化的影响,不仅难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会慢慢消弥人的意志,使人精神 空虚,失去精神生命的活力。为此,对我校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整合。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将有效弊免小学生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阅读方法单一,阅读文本泛化,缺乏精神内 核,阅读教学以理科方式学习语文的现状等弊端,它旨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新课标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主线,选取对人生最为重要、最需要关注、最富有情感、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生命价值的主题,如:感动、感恩、博爱、敬畏、品位、睿智、和谐、宽容、生命、自然等,通过阅读与这些主题相关的文章,展现每个个体的 阅读个性和理想,培养其自觉阅读、独立阅读、有思考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以及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觉寻找有意义主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成为有渴望的阅读 者、有吸收的阅读者、有思想的阅读者和终身的阅读者。

语文主题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独特研究意义

近十几年阅读教学与以往相比有很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研究性阅读和新概念阅读两种新的视角来诠释阅读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体现在个性化阅读、语感教学、自主阅读、快速阅读、互动性阅读等方面。阅读方式的变革体现在网络阅读、扩展性阅读、整体性阅读、比较阅读和批注式阅读等。其中较为突出的课题 实验有:

(一)山东高密: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它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大量读写为教学手段,强调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该课题通过对语文教学要素的重组,采用“识字双轨、阅读双轨、听说双轨、习作双轨”这四种策略,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挥了1+1>2的 整体功能。

(二)于永正的“五重”阅读法研究: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使阅读做到“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强调阅读方法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双重落实。

(三)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 语,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 构建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系。

(四)李敬尧的“导学式”阅读教改实验:强调学生在教师强力指导下的“自学”。其教学过程包括下述六个基本式:预习式、读书式、提问式、讨论式、作业式,评改式,主要侧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

(五)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研究:根据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阅读倾向、身心特点、阅读喜好来选择阅读文本,进而培养学 生的阅读速度、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思想修养等。该课题强调将文本按一定标准、体裁分成不同类别,如:故事、童话、传记、游记、历史、艺术、小说等,并按 学生的需要选择阅读材料。

(六)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法”研究:它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 速阅读法,并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它 强调学生阅读理解、阅读速度及高效阅读方法的掌握。

以上课题多关注阅读方法、阅读与其他能力间的联系及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等。而本课题的独特研究意义则在于:(1)从教育角度来讲,“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研究”是一种方法引领。当一个主题愈具有意义,愈深入,愈能置于情境脉络,愈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而 当儿童的生活与主题建立联系时,学习就趋于统整。(2)从文化的角度讲,“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建构,它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 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世界和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沉淀与创造,形成一种高品味的精 3

神建构。(3)从课程角度 讲,“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重组、拓展,它强调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它要求教师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交给学生;它将 使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具体而言,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的意义还表现在:(1)强调语言与精神同 构。关注阅读的人文性、文化性,注重人的内化,偏重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良好人格的形成。“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中的“主题”既是单元主题,又可成为小学生的“生活主题”、“人生主题”,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形成高品味的人生追求,学会哲学的思考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2)从整体入 手,强调阅读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配套读本中有些主题虽属教材同一专题范畴,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意识高度、情感发展特点不同,它们的呈现方式、思想内 涵等呈循环式递进。(3)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用文化的视角浏览整个单元内容,关注其对单元文化主题多角度、多侧面的把握和理解。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 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使学生有思考地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进一步促进学生识字、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教师目标:理解“小学语 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的理论建构,掌握“主题学习”的方法引领,使教师的阅读素养、知识涵养、文化学养有更大的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学校目标: 带动学校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打造书香型校园,形成卓有特色的阅读文化。

(二)研究内容

围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的理论建构、方法、策略、体系、适用范围、研究重点等进行以下子课题研究:

(1)“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不同学段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在主题学习中生成智慧表达的研究

(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评价机制”的研究

(4)“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不同课型模式研究

(5)“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一)方法:行动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1)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查字典、认真思考、讲求阅读方法、自觉寻找有价值的文本的习惯,并通过对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类别、阅读品味、对阅读主题的把握及学生阅读前后的表现(口语表达、朗读、习作等)来判断学生是否形 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不同学段课堂教学模式与不同课型模式的研究中要努力做到:根据不同学段儿童特点组构、建构、整构教材,从“主题”的 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出发,打造大容量、多角度、同主题、重文学濡染、关注文化传承的高品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主题学习教学计划的制定、阅读主题提出 的依据、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主题阅读教学的措施和方法、主题阅读教学的效果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主题内涵,强调阅读的整体和 综合,并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建构立体的、开放的、多角度的、结构灵活多样的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善于搜集与课题相关、相似、相近甚至 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地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要挖掘主题内涵,在文章的关键点、相似点、生长点等处进行适当地拓展,从一文拓展到多文,从一本书拓展到几本书,使“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的一个个文化连缀点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 点。

(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与智慧表达的研究”宗旨是:其一,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文明态度、语言修养、语言智慧和语言风格。因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 点:①学生复述、讲述、演讲等基本能力的培养;②学生倾听艺术的培养;③学生交际中的双向互动;④学生表达交流中的语言智慧;⑤学生交际中的合作精神;⑥ 学生交际中的文明习惯养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智慧表达的能力和习惯。其二,习作的技巧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在阅读中一点点熏陶习得 的。为此,“在主题学习中生成习作智慧的研究”要从积淀(积淀生活素材、情感素材、语言素材、习作方法等)、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语言这几方面入手,倡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写出有一定思想主题,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形式活泼自然的习作,构建以“主题阅读、主题积累、主题创作”为主旨的习作教学体 系。

(4)“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评价机制的研究”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为指南,从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量、积累与运用、写作水平、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跟踪性评价。

(5)大量搜集并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指导实践。

(二)途径

(1)总课题组成员、课题组顾问、专家做好课题方案、开题论证、教师培训、实验

跟进等工作。

(2)定期召开研讨会,内化精神,了解实验进程,对实验效果和实验方式进行监测。

(3)课题组专家定期点对点、有针对性的就子课题进行指导。

(4)定期举办科研沙龙、课例评比、科研论坛、阶段性成果交流会等,展示和推广子课题组的实验成果。

(5)建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网络群,为各实验教师提供网上培训、网上交流、网上论坛的平台。

(6)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考察,了解其他地区同类研究课题的新成果。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课题申报和论证。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3.确定实验教师。

4.撰写实验课题方案、各小组制定实验计划。

5.实验教师培训,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做好有关课题的调查,为实验做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1.进行子课题理论研究;

2.各种形式的教研沙龙活动;

3.课题实验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4.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5.教师撰写实验论文,各子课题组撰写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

1.课题组召开实验研讨会,对实验从计划、实施和实验成果等进行验收,撰写实验工作报告。

2.各种成果材料收集、整理;

3.对本课题进行成果鉴定。

4.结题;

5.对外宣传研究成果,推广课题成功经验。

第三篇:潍坊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通讯摘录

潍坊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通讯摘录

主题学习背景下,阅读课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潍坊广文中学刘爽)

以前,我认为阅读应该完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主、自由的阅读,不应该带着任务,更要去除不必要的干扰。而教师,也可以相对放松一下,阅读课嘛,不用讲,不用指导……总之,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阅读课是比较轻松的。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单元主题教学,一个单元学习完了,我对阅读课尤其阅读课上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教师是指导者,应给予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初二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加之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他们往往只会带着‚猎奇‛的心理去读书。语文课上的阅读,不同于平时的‚休闲读‛,光‚猎奇‛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去品味、领悟,进而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体验,丰富自己的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但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老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一定的指导。

如速读和精读相结合,第一遍读可以快速读,迅速地了解故事情节,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把握文章内容;速读完还需要精读,要细读文章的主要细节,能说出文章那些地方最精彩,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记下自己的疑问,不要出声,不要用手指着读……总之,对于阅读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的学生,要想提高其阅读效率,我们就不能放任自流,而要逐步规范其阅读方法。

其次,教师是答疑解惑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少疑问,有些疑问若不及时解决,还会影响阅读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主张阅读时产生的疑问要随时解决。请教别的同学会干扰别人,答疑解惑的‚重任‛自然就落到老师的肩上。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要更细致全面。学生的想象力不可低估,甚至有的学生的思维不可捉摸,谁知道他们会产生什么疑问呢?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问我阅读材料上的‚打了几天排子‛是什么意思,我联系上下文看了看,很有把握的告诉学生,‚是打仗的意思。‛下课后我仔细读了全文,‚打排子‛在下文中又出现一次,但再当‚打仗‛讲就不通了。我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一种疾病,得疟疾的意思。如果我上课前就仔细读完文章,备课时再细心再全面些,后面的更正环节就可省略了。教师要读学生读的材料,还要读学生没有的材料,只有自己读得更多,准备得更充分,上课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再次,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监督者。有人也许会问:阅读还用监督?这可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了。说实话,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以前的阅读课两个周一次,到了阅览室,名著、杂志、青春读物……学生想读什么读什么,课上自然鸦雀无声,学生个个沉醉其中。而现在,阅读课的量是以前的几倍,连续好几天的阅读内容都是同一主题的,他们最喜欢的搞笑类文章、青春读物甚至一篇都没有。阅读由以前的‚休闲阅读‛变为现在的‚人文阅读‛,自由惯了突然再给他定个规矩、划定个‚活动范围‛,有些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个变化,以致认为阅读不像以前那么有趣。其实他以前的‚阅读兴趣‛也不完善,真正喜欢阅读的学生并不会只把自己的兴趣局限于某个方面,‚广‛泛的读才能做到‚博‛文。对于还不适应的学生,老师要监督他读,一方面不让他影响别人;最主要的是让他能够静下心来看,开卷有益嘛,只要读了,就会有收获;通过老师监督着读,来接触更广的阅读面,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还应是阅读效果的检测者。主要是布臵少量的任务来检测,如用一句话概括内容,简单的写下阅读感受,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后的题目进行自测。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是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巩固阅读成效。但任务不要太多,以免影响阅读的正常进行。

关注“差生”的阅读(唐吾镇中学刘永贞)

‚这些‘差生’,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了,哪有时间读课外书籍‛一位教师的怒火引起了我的疑惑,难道‚差生‛就没有阅读的权利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差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确定了差生的阅读权力之后,我们又该为学生干点什么呢?——为他们选择适合于他们阅读的课外阅读材料。只有选择适当的阅读文章,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学习‛的作用。

在选择主题学习阅读文章时,我们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选取的文章要短小精悍、幽默、生动有趣,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提高阅读效果。

二、文章的选择要由易到难。对于难度稍小、生词量较少的材料,学生容易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产生成功感,越读越爱读。如若过多的选用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文章,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三、选取的文章的内容、章法等最好接近所学的教材,语言知识的重现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记忆,一举两得

四、文章的题材要广泛。文章最好要涉及到国内外文化习俗、天文地理、世界名人的趣闻秩事、人口问题、环境保护等等敏感性的。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学生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同时也加深对其他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

阅读训练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一定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几篇蜻蜓点水的阅读材料是不能奏效的,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吃进来” 的精神营养(昌乐县唐吾镇中学潘永贞)

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占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当然是有其道理的:‚读‛是学习的主体由‚外‛(客观‚外宇宙‛)而‚内‛(主体‚内宇宙‛)的一种吸收、借鉴,其中的目的以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有文字记载的全部文明来充实、丰富自己,使主体的人格精神、文化素养得到有力‚提升‛。‚能读‛并不是终极目的,‚吸收、借鉴‛的目的完全是为着‚创新‛——因此,动手创新(物质文明)或‚作文‛创新(精神文明)的‚表现、创造‛能力的养成,当更加重要!

‚读书‛犹如‚吃饭‛。人所以需要不断地‚读书‛是为着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完善生活。作为一种‚吃进来‛精神营养的‚能力‛,‚阅读‛也是有其自身的‚特性‛。这主要是:

一、‚代码‛翻译,再造‚情境‛。文字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它本身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符号系统。一旦写成‚表情达意‛的‚文本‛,经读者阅读并加入其想象、再造后,原本线性、平面的文学就变得形象、立体起来。因此,任何一个‚文本‛的阅读、接受,实际上都是作者和读者一起参与,共同完成的。

故此,读者的参与和创造,是‚阅读‛活动本身最为鲜明的特性之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的)和‚情境‛再造(创造性),所谓的‚阅读‛是根本无从进行的!由此观之:把学生的‚读‛变为老师的‚讲‛,从根儿上说就是违反阅读规律的。

二、感性积累,‚比较‛开‚悟‛。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想要获得它,须经主体‚多读‛的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厚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后自己‚悟‛出来的。中国写作理论的奠基人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里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你)看过一千把剑后就认识兵器(好坏)了,弹过一千支乐曲后就懂得音乐(优劣)。这里讲‚能力‛获得的一般规律,十分精彩。阅读重‚感悟‛:所谓由感而悟、感而能悟(包括先感后悟、内感外悟)等,都符合了阅读的内在规律。

读得太少,学生‚感性积累‛不够,就在那里企图通过教师多讲,‚讲‛出阅读能力来,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今后,我们还是应把‚读、思、感、悟‛的能力养成律切实地还给学生。

三、‚综合‛吸收,‚潜移默化‛。主体‚阅读‛的本身,是一种综合吸收、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人物、技巧、文字等构成‚要件‛,被精妙地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主体心灵,提升其人格、精神的更高境界。‚眼观、心感、情动、理通‛——这就是主体在阅读活动中鉴赏、吸收的一个完整过程。因此,读诗文时真正做到‚整体感悟‛和‚神韵把握‛更重要,而理智判断、科学解析还在其次,其后。繁琐分析、肢解作品之所以不可取,道理就在这里。

综合吸收、整体把握只能靠‚感悟‛。因此,语文教学所谓‚讲深讲透‛的提法不妥:有把教师的‚感悟‛强加于学生的味道——这既悖于作品鉴赏,也悖于诗文接受的规律。

四、‚涵泳‛其中,‚取法乎上‛。[宋]朱熹《论读书诗》:‚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这里谈的自是‚精读‛。所谓‚涵泳功夫兴味长‛,即浸泡、吟诵于其中,慢慢地去品尝它悠长的韵味——这既是我国古人的‚阅读观‛了:他一贯地重视吟诵。好的诗文应‚熟读成诵‛,的确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熟‛了,才能‚化而用之‛;不‚熟‛,则‚文我两分‛。我们现在把学生的‚精读‛变成了老师的‚精讲‛,祸患极大。

读什么?天宽地阔——要读的东西太多了!这样,读得‚少而精‛些,但能‚快而好‛地提高受教育者的‚阅读能力‛,就成了语文课‚选文‛的努力方向。

我个人赞成‚取法乎上‛,也就是‚质文兼美‛、‚经典一流‛(名家、名篇)的选文原则。所谓要‚多选‛贴近学生水平‚伙伴文‛的办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潮,无论对阅读还是写作来说,都是‚少慢差费‛的歧途!须知:教育,从来就不是对受教者的‚俯就‛,而是一种有益的‚提升‛!‚取法乎上‛,才‚仅得其中‛;现在要‚取法乎下‛了,那他还能得到什么呢?——阅读水平之所以越来越低,我看和这‚俯就‛不无关系。

以上谈了我初步归纳的‚阅读四法‛。用以上‚阅读四法‛去衡量我过往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就能看出一些问题来来:

我想大致有以下几点:

1.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生在阅读中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老师‚讲‛得太多,成了‚主角‛,而学生‚读‛得太少,反而成了‚配角‛,‚喧宾夺主‛,遗患无穷;

2.重了课内,丢了课外,学生读得有限,感性认识‚积累‛过少,不能形成精微深邃的‚比较‛,故难以真正地开‚悟‛,从而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

3.教材选文不仅应‚取法乎上‛,而且要‚举难放易‛。‚曾经沧海难为水‛,难的(如那些足以传世、可‚终身受用‛的传统诗文)都会了,容易的(那些只供‚翻览‛而无须‚背诵‛,难度很小的多数现代文)自然不在话下。而长期来以现代文为主的‚数篇组元‛方式,使得‚低水平‛课文不断重复,不仅造成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也致使学生阅读能力低下;4.经典诗文还是要熟读并背诵。‚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助益。现代语文教学对学生‚熟读成诵‛要求太低,学生对课文多不熟,从而不能‚化而用之‛——这也是很大问题。

《枣核》教学设计(潍坊广文中学宋瑜)

教学目标

一、设臵悬念的巧妙构思。

二、平实且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海外游子的思想情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导入新课

由朗读《月之故乡》导入。附:《月之故乡》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二、预习提纲

1、诵读两遍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把字词整理在预习本上。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课文设计一个合理的结构图。

3、你是老师,你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

4、找出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进行赏析。

(先自主学习20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形成观点,归纳整理,教师进行指导点拨。)

第二课时(阅读课)

一、师生根据本篇文章学习的重点确定学习的主题,阅读《仰读祖国》主题学习材料,如《想北平》、《故乡的中秋夜》、《乡音》等。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课前也可搜集资料,如爱国诗词、爱国歌词、爱国散文等。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边读边圈画,可以是不理解的字词,也可以是表现爱国主题的语句,提出自己的疑问,最好在空白的地方写赏析、感悟。)

第三课时(展示课)

一、导入新课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那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

(同学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自己的表达方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萧乾《枣核》中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思乡离家之情的?(大屏幕展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给同学们布臵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

在预习课上,我们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把小组提出的问题都写到了黑板上,我现在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请同学看大屏幕。

问题:

1、本文读来引人如胜,为什么会给我们这样的感觉?

2、请找出表现美籍华人思乡爱国之情的语句,并谈出你的理解。

(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和其他组交流,要形成组内形成明确的看法,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其他组员补充。)

三、主题学习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有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作品。现在,同学们浏览手中的资料,看看这些作品中是怎样爱国思乡之情的?(大屏幕展示)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阅读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结合课堂学习的收获谈感受;可以对其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来感悟主题;可以通过唱歌等来表现这一主题。小组成员可以合作展示,也可以个别展示。)教后心得:

语文的全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语文教学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开始,通过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为此,我结合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开始了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实验。

《枣核》是萧乾的散文。主要内容是一位海外华人委托作者不远万里为他带去几枚家乡北京的枣核,希望在美国的家中种上故乡的枣树,吃上家乡的枣子,以慰藉无法排遣的思乡情、爱国心。强烈的思乡爱国便成为这篇散文的主题。

展示课上全班就围绕‚思乡爱国‛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交流。学生通过找课文中表现思乡爱国主题的语句来深化主题感知,由此感悟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他们对祖国深挚的爱,不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在学生们的交流展示中,那位美籍华人浓得化解不开的爱国思乡之情逐渐在学生心中明晰起来。学生在讨论、分析、揣摩、延展中个个畅所欲言,能结合主题学习材料分析文本中的语句,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大家很快理出了课文的情节线索,并且认识到主人公的感情寄托所在——枣核。枣核虽小,思乡情浓,爱国情深。

第四篇:《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

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实 验 方 案

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付跃红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一、课题名称: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二、目的和意义

我县基础教育于2003年秋季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以后,逐渐打破了中小学教研各自为战、彼此孤立的传统局面。在视导和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它所带来的影响阻碍孩子的语文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反过来又抑制着中小学教师的良性心理体验和教学能力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抱怨的推诿心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薄、知识底码浅薄、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能力低下,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语文基础没给打好,小学教师埋怨中学教师把学生兴趣教跑了。如此形成非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对孩子的终生发展很无益。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如何在新课改形式下,充分运用新理念,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摆在中小学语文教研员和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调查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语文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以2007——2008届小学毕业班和中学七年级学生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调查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调整固有的教学模式,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和熟练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

研究的目的在于在中小学教学教学方法上进行理念的衔接性变革,由中小学各自为战变为相互沟通,通过实践探索一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规律,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寻找优化中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研究视角是从侧重研究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调查中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学习效果等,发现课堂教学中来自于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师、教法等方面的导致中小学脱节的原因,寻找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课堂教学改进点。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向课外学习方面拓展,探索有效衔接的良策。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1、整合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索构建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心理学显示,学习者认知过程和身心特点在不断变化,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差异并非跳跃性的。因此本课题通过比较研究能更好地揭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构建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理论。

2、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寻求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家庭、社会大语文教育相协调的,适应社会变革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能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理论支点和对策。一是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二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教与学有机统一。

3、实现构建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的理论设想。现代化指语文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都要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指继承发扬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突出汉语文的民族特点。只有中小学语文教学均实现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建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二)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在应用价值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研究,可引起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重视,运用研究的有效策略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使学生通过有效衔接的学习方式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加强语文素养,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感悟积累,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形成发自肺腑的倾向和喜爱。

(三)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泰安市中学让中学教师充实小学师资,更新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邀请全体小学毕业生到中学进行联谊活动,了解中学的校史、校风、校容,介绍初中的学习任务、要求和方法;小学毕业生入校第一个月集中学习学校自编的《中小学教师衔接实验教材》。江苏于殿信老师提出要做好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通过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和思维、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并展开读写双翼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过渡。海宁市郭连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迅速适应中学学习。

(四)创新程度

中小学衔接的研究之前综合性研究居多,语文学科方面也多侧重研究中学如何做。而本课题的研究重视中小学一线教师、中小学语文教研员、总校校长和中小学视导员的共同参与,在于发现新课改背景下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因素,并通过中小学双向互动,打破固有的界限,积极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整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方法,调整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策略和评价方式,从而探索适应新课改和中小学生新特点的有效衔接策略。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和立意有一定的新意。

(五)研究假说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果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脱节问题,并运用合理对策解决其问题,那么就有利于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培育小学生毕业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习得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中学新生浓厚的语 文学习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具备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三、研究目标

(1)构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探索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课外学习途径。

(3)激发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4)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学习者和语文学科的研究热情,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探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等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关系。

(2)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调查。一是调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包括不同的学习心理、态度、习惯、方法、需求等;二是调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状况,包括教学态度、手段、评价方式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归类、统计分析,比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找出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因素。

(3)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具体策略。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选取卢龙镇燕河营镇西吴庄小学六年级和燕河营镇中学七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尝试筛选法经验总结法。

1、调查法。①问卷调查法。②座谈调查法。③课堂观察法。通过调查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极及原因。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和小学毕业班学生语文学习个案的分析和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尝试筛选法

就同一教学内容或同一类问题,可以设计几种方案,经过尝试、对比、分析、论证,从中筛选出可行性方案。

4、经验总结法。通过综合整理,以论文、课例、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研究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有效策略,在研究中提高。

为了确保实验积极稳妥地进行,要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组成: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实验学校校长、实验教师。

课题组负责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深入实验学校,以听课、座谈等形式,了解实验的动态,对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

2、任务落实

课题组成员做好开题报告、中期论证报告和实验总结。每学期认真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研究记录,写一份阶段性研究报告,组织一次实验研讨会。实验教师每学期精选两课教学预设,撰写不少于总课时三分之一的教学随笔,写一篇教学论文,一份调查报告。每学年写一份实验工作总结。到实验结题时,整理四—五份有价值的个案分析。

3、活动落实

认真落实实验活动计划。活动力争做到:组织有序,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效果明显。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7年1月——2008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8月)(1)确定研究人员及实验教师。

(2)学习新课改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相关的外地教学经验。(3)走出去、请专家辅导,了解语文教学前沿性策略。

(二)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

(1)制定实验计划,做好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等活动安排。

(2)为实验班学生建立学生档案,通过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法、习惯和效果。

(3)为实验教师建立教师档案,通过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方法。(4)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认识学科性质和特点,了解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语文教学阶段目标,把握知识与能力的衔接点。

(5)做好实验课例研究,定期组织中小学师生研讨。(6)进行形成性检测和质量分析,做好阶段性总结。(7)做好实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8年9月——12月)(1)整理资料,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总结成果,撰写实验论文、实验报告,搜集其他资料。

(3)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听取研究汇报,接受评估验收。

八、成果形式

本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课例、案例分析、论文随笔、典型教案、课堂实录、学生读书笔记等。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付跃红 1966 小学高级 本科 县教研室副主任 主持 课题组成员:

王 金 1957 中学高级 邸 飞 1962 中学高级 王秀敏 1959 小学高级 曹 伟 1979 小学一级 杨永奎 1971 中学一级 吴京鸽 1978 小学高级 成俊郿 1968 小学高级 李红蓓 1981 中学一级 课题指导:

李志如1968 中学高级

本科 县教研室副主任

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为中小学语文教研员、镇总校长、镇总校中小学视导员和一线骨干教师。其中有两位省和国家优秀教研员,两位省级优秀实验教师。这些同志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和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37岁,研究热情高,事业心强。课题组成员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定性评价的研究》《运用理读课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九项课题获全国“十五”规划课题等二、三等奖,省级二、三等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定性评价的研究》在秦皇岛市推广。课题主持人连续七年担任《河北教育》“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编写组成员。参与编写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经国家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冀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思想品德第十册及教师用书第九册、第十册,经国家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激趣策略》等数十篇论文获国家级奖。

课题组实验教师所在学校除传统设备外,还有微机室、多媒体室、远程教育接收室,能进行网络学习,接受远程教育,可以迅捷查阅资料。

本科

燕河镇总校长 主管研究经费 本科

县教研室中学教研员 指导中学教研

本科

县教研室小学教研员 指导小学教研

本科

县教研室小学教研员 指导小学教研

本科

燕河镇总校中学视导员 指导中学教研

专科

燕河镇总校小学视导员 组织和协调 专科

燕河镇中心小学教师 实验教师

本科

燕河镇中学教师 实验教师

十、经费预算情况

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划拨专项资金计14000.00元。

主持人所在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提供部分资金,每学期1500.00元,累计6000.00元。课题组其他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卢龙县燕河镇总校提供部分资金,每学期1000.00元,累计4000.00元。

课题组其他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卢龙县燕河镇总校燕河小学、燕河中学提供部分资金,每学期计1000.00元,累计4000.00元。

保障措施:(1)做到专款专用。

(2)在日常办公支出中优先解决研究过程中所需的费用。(3)避免因经费紧张而终止研究。

附:主要参考文献

张志公 语文教育论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朱作仁,祝新华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潘涌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杨再隋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李维 学习心理学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王丽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顾明远 黄济 教育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叶谰 教育概论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

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笔 付跃红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第五篇:《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学院:文学院

班级:09级6班

姓名:文承乾

学号:200902140630

指导老师:曾红军老师

一、课题名称: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二、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后,逐渐打破了中小学教研各自为战、彼此孤立的传统局面。在视导和教研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它所带来的影响阻碍孩子的语文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反过来又抑制着中小学教师的良性心理体验和教学能力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抱怨的推诿心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薄、知识底码浅薄、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能力低下,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语文基础没给打好,小学教师埋怨中学教师把学生兴趣教跑了。如此形成非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对孩子的终生发展很无益。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如何在新课改形式下,充分运用新理念,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调查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语文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采取以某学校某班级学生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调查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调整固有的教学模式,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和熟练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

研究的目的在于在中小学教学教学方法上进行理念的衔接性变革,由中小学各自为战变为相互沟通,通过实践探索一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规律,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寻找优化中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研究视角是从侧重研究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调查中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学习效果等,发现课堂教学中来自于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师、教法等方面的导致中小学脱节的原因,寻找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课堂教学改进点。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向课外学习方面拓展,探索有效衔接的良策。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1、整合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索构建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心理学显示,学习者认知过程和身心特点在不断变化,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差异并非跳跃性的。因此本课题通过比较研究能更好地揭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构建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理论。

2、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寻求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家庭、社会大语文教育相协调的,适应社会变革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能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理论支点和对策。一是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二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教与学有机统一。

3、实现构建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的理论设想。现代化指语文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都要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指继承发扬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突出汉语文的民族特点。只有中小学语文教学均实现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建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二)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在应用价值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研究,可引起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重视,运用研究的有效策略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使学生通过有效衔接的学习方式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加强语文素养,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感悟积累,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形成发自肺腑的倾向和喜爱。

(三)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泰安市中学让中学教师充实小学师资,更新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邀请全体小学毕业生到中学进行联谊活动,了解中学的校史、校风、校容,介绍初中的学习任务、要求和方法;小学毕业生入校第一个月集中学习学校自编的《中小学教师衔接实验教材》。江苏于殿信老师提出要做好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通过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和思维、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并展开读写双翼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过渡。海宁市郭连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迅速适应中学学习。

(四)创新程度

中小学衔接的研究之前综合性研究居多,语文学科方面也多侧重研究中学如何做。而本课题在于发现新课改背景下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因素,并通过中小学双向互动,打破固有的界限,积极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整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方法,调整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策略和评价方式,从而探索适应新课改和中小学生新特点的有效衔接策略。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和立意有一定的新意。

(五)研究假说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果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脱节问题,并运用合理对策解决其问题,那么就有利于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培育小学生毕业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习得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中学新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具备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三、研究目标

(1)构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探索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课外学习途径。

(3)激发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4)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学习者和语文学科的研究热情,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探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等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关系。

(2)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调查。一是调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包括不同的学习心理、态度、习惯、方法、需求等;二是调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状况,包括教学态度、手段、评价方式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归类、统计分析,比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找出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因素。

(3)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具体策略。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可选取某校某一小学年级(6年级最优)和某一初中年级

六、研究方法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尝试筛选法经验总结法。

1、调查法。①问卷调查法。②座谈调查法。③课堂观察法。通过调查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极及原因。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和小学毕业班学生语文学习个案的分析和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尝试筛选法

就同一教学内容或同一类问题,可以设计几种方案,经过尝试、对比、分析、论证,从中筛选出可行性方案。

4、经验总结法。通过综合整理,以论文、课例、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研究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有效策略,在研究中提高。

为了确保实验积极稳妥地进行,要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需成立课题组.课题组负责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深入实验学校,以听课、座谈等形式,了解实验的动态,对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

2、任务落实

课题组成员做好开题报告、中期论证报告和实验总结。每学期认真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研究记录,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组织好实验研讨会

3、活动落实

认真落实实验活动计划。活动力争做到:组织有序,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效果明显。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

(一)准备阶段(用时七个月)

(1)确定研究人员及实验教师。

(2)学习新课改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相关的外地教学经验。

(3)请专家辅导,了解语文教学前沿性策略。

(二)实施阶段(用时一年)

(1)制定实验计划,做好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等活动安排。

(2)为实验班学生建立学生档案,通过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法、习惯和效果。

(3)为实验教师建立教师档案,通过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方法。

(4)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认识学科性质和特点,了解语文教学阶段目标,把握知识与能力的衔接点。

(5)做好实验课例研究,定期组织中小学师生研讨。

(6)进行形成性检测和质量分析,做好阶段性总结。

(7)做好实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三)总结阶段(用时三个月)

(1)整理资料,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总结成果,撰写实验论文、实验报告,搜集其他资料。

(3)筹备、召开结题会,请专家听取研究汇报,接受意见与建议。

八、成果形式

本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课例、案例分析、论文随笔、典型教案、课堂实录、学生读书笔记等。

20011年11月17日

下载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共5篇)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实验课题》 实 验 方 案 顺城中心小学 刘志明 1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它所带来......

    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范文大全]

    《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考查试题 1、识字教学有哪些方法?试结合案例予以说明。 1.图解识字法 图解识字法指利用图画(简笔画、贴画等)帮助识记字形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研究与实验》

    课题成果公告 课题名称: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立项编号:063621232 课题类别: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综合实践课题......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小结

    大量阅读背诵开启智慧之门 松山蒙小二年二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小结 “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是把课外阅读带入课内,课内大量阅读,所以整合单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实践“语......

    最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方案

    辛 安 完 小 2017-2018学年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方案 “主题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场新的革命,它必将带来无限广阔的前景。实验在我县开展一年来,我校教师与学生对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结所谓的“主题学习”是指教师凭借文本素材的主题,开展课内与课外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教师依据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本质,凭借新教材以单元主题编排的特点,实......

    实验研究

    一、基因的克隆 提取小鼠视网膜RNA,然后反转录为cDNA。 RNA电泳 用PCR扩增。先以检测引物EL4d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引物如下: EL4d-s 5 TAAGCACGCTCTATCTCCTGTTCG 3 Tm 63.1 E......

    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

    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我们知道,无论科学素养的提高还是科学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需要国家在政策导向上、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下大决心。不过从目前比较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