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研究与实验》
课题成果公告
课题名称: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立项编号:063621232
课题类别: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综合实践课题
课题承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丹霞小学
课题负责人:吴岱雯 小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副高级)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丹霞小学
主要研究人员:吴岱雯 林耀强 范创松 林铮峰 陈敏 蔡少芸 彭婵如
余晓泠 黄学鹏
正文:
一、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在理论层面上探索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相互关系及内部规律。
网络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决非仅仅停留在几堂示范课的基础上,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研究方法
采用研究课、网络活动课、网络信息课、网络制作比赛等相结合的方法。
在继承、完善和发扬业已形成的传统德育教育手段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勾通和联系,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德育活动新场所。
本课题是探索性的实验研究。依据理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探索性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研究,掌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发现新的规律性东西,为理论提供新数据,新例证,新经验,并对理论进行验证。
三、结论与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认识。
网络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利用教师例会、学科教研会等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政策文件、学习网络的有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转变观念,转变传统角色,努力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探索新的德育方法,同时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的道德修养。
2、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丹霞小学很注重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为了了解学校学生在在网上的各种活动,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吴老师经常利用学生上机课或下课时间与学生在一起聊一些有关上网的话题,以谈话的方式了解一些他们上网的心态,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年级—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她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是玩游戏、进入聊天室聊天。针对这一现象,就召集这一“网民”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告诉他们现阶段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玩游戏和聊天,和他们一起分析沉溺于网上游戏和聊天的利弊,引导他们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于暂时没有法律法规的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举例给他们说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少数网站倒卖用户隐私、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几乎无时不在发生。通过典型的实例,引起了这些学生的警惕性,提高了他们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
3、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营造绿色网上空间。
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的丰富教育资源,为德育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要积极在面对和进行探索,充分利用网络这项高新的科技对学生实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1)、加强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现代教育是在一定的设施基础上进行的,先进的教学设施本身就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学校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和完善住处技术硬件建设,构建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良育人环境,营造了信息化的校园氛围。
(2)、加强网络管理。成立学校网络控制中心,全面掌握学生上网情况;加大力度和投入,协调好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的关系,加强对各种有害信息的过滤和屏蔽;改善计算机机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为上网的学生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良好环境。为了避免学生接触外界不良网吧和有害的网络信息,学校特地在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提供电子阅览室安排学生上网,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做到及时引导教育。
(3)、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在上网时特别注意搜索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站点,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学生论坛推荐给学生,如: 小学生作文网、中国小学生报、学生在线等。还积极鼓励学生在作文网站上投稿,已有多篇学生写的作文刊登在小学作文网站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问题不敢面对、有心事不敢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对学校或教师有些看法但又不敢说出来,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就会尽情倾诉,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通过以网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并将一些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再让他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4)、建立德育主题网站,开辟德育专栏。我校通过建立“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网站,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为青少年提供绿色网络空间,学校设立了众多适合学生阅读的德育教育内容,如“德育在线”、“心育园地”、“德育天地”、“德育花絮”、“丹心颂”、“心育驿站”、“心理专栏”、“法律法规”、“环保教育”、“班级主页”、“我爱地球”、“爱护家园”、“家校互访”等德育栏目,定期更换学校德育工作新内容和新向,及时报道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规范学生行为,丰富学生网络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交流和发挥潜能的空间,让网络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校园网站成为学生网上家园。
(5)注重管理好学校的绿网教室,给全体学生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这一工具,洞察学生心理,全面开展信息技术工作,使学生在搭乘信息高速快车,切实做到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真。在课余,积极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有网页设计小组、动画小组、电子小报小组和机器人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激励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想象,在学生遇到难点时及时点拔引导,学生在兴趣小组里忘情地学习,制作出了许多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作品,我在学生作品的基础上成立了 “动画集”、““专题小报集”、个人网页集”和“机器人基地”。其中动画小组、网页设计小组、电子小报小组和机器人小组(LOGO程序设计)中的优秀学生都参加过国级、省、市级的信息技术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兴趣的小组成立,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使哪些爱好计算机的同学,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6)、举行课题实验学校教师自制德育主题网页的观摩和评比。通过教师自制德育主题材网页的观摩和评比,研究利用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与和谐
家园,积极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站,使之成为服务广大青少年的绿色网络载体。通过教师自制德育主题网页的观摩和评比,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德育师资队伍水平,使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及管理人员都能掌握现代化的网上教育教学的技术,无障碍地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7)、在校园网上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开展网上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交流思想,拓展思路;而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具有敏锐而正确的文化判断和选择能力,识别网络中各种文化的真假、美丑与恶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使学生免受那不良的、消极文化的影响。
(8)、从家庭的角度为学生培养温馨的上网环境。开展家长网络学校,对家长的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道德进行培训,提高家长对网络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利用网络的特点,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以配合学校对学生上网环境的监督管理。
4、挖掘课堂教育资源,整合、渗透德育教育。
注重在学科教学整合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校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又一突出特点。各学科教师积极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捕捉教育良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中,积极研究如何在整合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找准在整合过程中贯彻道德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例如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活动课的探索,结合贯彻新课标,探索网络环境下,英语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途径和结合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上网查找资料,小组协作学习,制作电子贺片,发送电子邮件等教学环节,应用网络丰富教学资源,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既学到英语知识,又学网络信息技术,文明上网,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全”、“新”、“准”、“活”。“全”是指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新”是指教师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新内容;“准”是指要找准“知识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活”是指渗透方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及时把握渗透时机和方式。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读中华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古诗文导读书活动,应用信息技术,把有关的古诗文内容制成课件,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导读,让同学们在诵读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古诗文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满腔热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渐渐地,同学们心中有了一面镜子,懂得了爱国是多么崇高的情感,应该怎样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校大队
部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构建德育的新网络,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5、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校还根据实验的开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信息技术培训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学校配合汕头移动电信公司开展“我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 网上征文活动,学校共收到近1000篇征文,其中经过评审获得奖励的有100多篇。在抗击今年强台风“珍珠”的赈灾活动中,学校通过网上宣传、发动,学生踊跃捐款,共收到学生捐款3万多元,让学生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我校通过开展活动,在学生中树立起爱护家园的环保意识,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成果与影响
在2007.12——2010.12期间,课题组凭借务实的作风,辛勤耕耘,团结协作,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总结,进行理论探索,写出了大量专项论文、课例分析、说课稿,陆续在校级、市级、国家级刊物发表,屡获殊荣。课题组老师精心准备,多次开设校级以上的公开课,以教促研,精彩纷呈,教学教研成果丰硕。课题组主要理论成果:
1、蔡楚群、林耀强、罗少璋领导的《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索》课题成功结题,并获得汕头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课题。
2、由吴岱雯主持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成功结题,其中林耀强、林铮峰分别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研究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
3、课题组参研老师有23篇论文在国、省、市、区论文评选中获奖,有5篇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4、课题组成员吴岱雯、林铮峰、黄学鹏参加省、市、区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都获得一等奖。
5、课题组成员设计的课件及教学设计有二十个获国、省奖,有28个获市奖,有十六个获区奖。
7、吴岱雯、林铮峰、陈敏等老师设计大量的课件及教学设计在学科通过网络渗透德育教育。另外,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校风更加优良,学风日渐纯正,思想道德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五、改进与完善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加强与青少年的谈心和对话活动。
3、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做出具体成效来。
4、下一阶段我们将着力组织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广青少年学生健康的网上生活方式。试着将社区工作与学校工作紧密配合,加强对家长网络教育的指导,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进一步研究活动成效。
第二篇: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
河南省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河南赛区)评比的通知 豫电教馆〔2011〕40号 作者:研究部 文章来源: 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点击数: 302 更新时间:2011-08-30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电教馆: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创新人才,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基础教育二司的指导下,中央电化教育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 同主办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论文评选首先进行省级评比,省级一等奖再报送参加全国评选。为此,我省将先进行河南赛区的评 比,现将本次论文大赛河南赛区的具体活动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名称
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河南赛区)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河南省电化教育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河南移动”)。
协办单位:各市、县电教馆、河南移动各市、县分公司、“校讯通”业务各合作方。
活动组委会:由河南省电化教育馆和河南移动集团客服部领导组成。
三、活动时间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 2011年9月10日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2011年9月10日
河南省评审时间:2011年9月15日至10月7日
四、参加对象
河南省中小学(包括学前教育)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工作者。
五、征文范围
此次征文活动主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创新人才,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用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研究
中小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数字化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应用研究
“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研究
不限于以上内容,其他与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六、征文要求
1.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要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字数在3000字—15000字(含图表)。应包含题目、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2.来稿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
3.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如有剽窃或抄袭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引言等无任何法律纠纷。
七、论文大赛的组织和投稿方式
1.论文大赛的组织宣传:请各区县和直属学校在本区域教育网站主页上发布“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河南赛区)活动的通知,积极宣传、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大赛情况,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论文大赛。
2.在线投稿方式:本次论文大赛采用在线投稿方式,参赛教师直接将论文提交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或登录河南移动公司校讯通平台,通过链接进入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首先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注册后提交论文,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论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费。
八、评选方式
1.本次赛事采用先省级评选、再推荐参加全国评审的方式,凡河南赛区一等奖获得者将选送参加全国评审。
2.论文评选采用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相结合方式。
3.河南赛区评审由河南省电化教育馆负责,全国评审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和优秀教师,成立评审委员会,制订论文评审细则,进行初评和终评。
4.网上公众投票:所有参赛论文均在网上集中展示,可随时查看论文内容。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等可对参赛论文进行网上投票。
九、奖项设置
省级组委会将根据中央电教馆的各项奖项设置,评选出相应的奖项。
十、联络方式
1.投稿平台技术支持
联系单位: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电话:400-890-0086
2.河南赛区活动详情咨询
联系单位:河南省电教馆研究部
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展建辉66324285
活动详情请登陆以下各网站查询:
“论文大赛专用网”(http://lunwen.jiaoyu.139.com);“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官网”(http://);“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网站”(http://);河南移动校讯通网站。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研究_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教学中较常采用 但不易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并根据《信息技术》课程这一
学科的特点,极力推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建构主义
为了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我国中小学已逐渐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然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该课程的开设首先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和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综合性,且逐渐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不关心教学的方法,结果导致了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由度不够高,不利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从而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信息技术课程在这几年中兴起,许多教师还没经验该如何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自然而然地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一般课程看待,因此在教学中较多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1 讲授法
讲授,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WORD文档中剪贴画的插入时,先用讲授法讲剪贴画在WORD文档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图片插入的操作步骤。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缺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听久后自然感到枯燥无味。1.2 演示法
演示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教学的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等)或利用到某个软件来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电脑,对此教师可以展示所要传授的知识。在某些知识的教学中,借助教学设备来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尤其是软件的使用,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和复习课。缺点:演示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学生不能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1.3 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多次地、多方面地、创造性地应用已学知识的方法。就学生来说,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练习法的意义还在于培养技能和技巧。技能技巧是被理解了的知识的反复应用,达到会用和纯熟的结果。如打字技能、编程技巧,都需反复练习才能得到,主要适应于训练技能课。缺点:有些学生没有来得及弄清楚所学的知识,就盲目的尝试与猜测。1.4 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本教材或课外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看书的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创造精神。例如在学习WINDOW2000附带的“画图”软件工具箱的操作时,就可以采取了自学加指导的方法,首先讲解如何获得帮助,指导学生利用帮助菜单,边学边练,先学会画图工具箱一些工具的使用,再让学生掌握一些使用技巧,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工具箱的使用步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掌握操作步骤以及出现错误时如何纠正,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缺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责任心,学生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另外,学生可能学不到系统、完整的知识。1.5 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的活动较多,因而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及时得到解决。进行谈话法教学,教师的意图要通过学生的语言来表达,并且要求全班学生都处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状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谈话提纲;另一方面在实际授课时,谈话要围绕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问题展开,并善于结合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启发诱导,灵活执行课时计划,主要适应于复习课。缺点: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否则有些学生会产生歧义和误解;在谈话当中会容易将大多数学生冷落在一边。1.6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各个小组的成员围绕着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讨论法能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学生反馈的意见;这种方法增加学生交流机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掌握学生的认识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主要适应讲授新课和复习课。缺点: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知识体系的逻辑性降低;时间较长;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只适合于能力较强并积极发言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易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2)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3)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信息技术课程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一一作细致介绍,然后再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学生一般觉得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学方式单调,使学生缺乏耐心和兴趣,不能做到专心听课。当教师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时,他们虽然被屏幕上丰富多彩的图像吸引住,但由于没有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只能有心无力,难以完成教师要求的练习。再之,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所以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久的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学生一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没有兴趣。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它不利于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所以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行不通,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本人极力推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中得到一种符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方法 —— 任务驱动法
3.1 何谓“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人们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试验,终于摸
索到了一种比较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在这几年期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逐渐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在完成“任务”中学会知识,这就是每一位老师所希望的。3.1.1 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主流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作为建构者——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所以说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这一门课程的教学。
3.1.2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的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以能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制作漂亮的幻灯片”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精美漂亮的幻灯片,并配以动听的音乐,展示给学生,通过视、听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出问题:“你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漂亮的幻灯片呢?”以引出本节“制作幻灯片”的任务。
3.1.3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并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让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通过任务分析,提出问题,然后在软件环境中自己去探索。在这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中,驱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种主动性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学生将原有知识库中相关的知识再现出来,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教师就应当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例如:可以让学生玩“空当接龙”来学会鼠标的单击,玩“拼图”软件学会鼠标的双击。然而运用“任务驱动法”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多了。3.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可以从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学生们喜欢独立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空间与时间的尺度。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利用它来画出一幅《雪人》的图画,然后运用电脑展示这一幅图,配上音乐。使学生感觉到电脑绘画真漂亮,电脑真神奇,产生一种强烈想了解、学习电脑画画的愿望。而后,我层层构建任务。《画图》软件的启动,我要求学生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去试,“画图”的工具和颜色使用的初识,我也是要学生先去试。“画图”工具和颜色的使用,如何使用?让学生去探索它们的使用方法?自己心中一幅漂亮的图画,有兴趣,你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画一画?„„ 学生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自己喜欢的图画。教师在学生中只是给以引导和帮助。3.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任务驱动法在中小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之后,教师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学生对上课时所掌握的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更多的学生能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堂练习。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迁移知识的灵活性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授信息技术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只有敢于动手操作才能从信息技术课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所以我们知道只有敢于动手,才能将知识牢固地掌握、深刻地理解,才能更灵活地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3)对信息技术教学时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出学生们的顽强意志。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使学生们更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4)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可以锻炼了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学会了彼此互相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3.4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Word2000的“表格”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将“表格”如何建立、编辑、格式化或者对表格内输入的文字做稍微的处理这一系列的使用方法一一作详细介绍之后,让学生编辑一张课程表。在这种方式下,教师讲解时间长,学生练习时间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展。教师讲解完后,再让学生编辑一张课程表时,部分学生已记不清表格的使用方法。然而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张表格,这张表格包含了今天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老师应该首先明确今天的教学任务是如何对“表格”的使用。学生一开始就被这张设计周全的表格所吸引,并为自己能够亲自制作这么一张表格而兴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共同交流如何设计好一张表格。限制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表格的使用方法,更加熟练地掌握表格的使用技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基础稍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在多边共同研讨活动中迸出灵感的火花,尝到了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它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样既学会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在设计时也会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最后也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3.5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完美,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到几点要求:
(一)在教学评价上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以传统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如:学生按时完成课堂练习后,教师不能只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作品,教师在此只起到了辅助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和审美水平,又可以增加学生的交流合作机会。
(二)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它不再像以往的教学方法那样,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作用。在此学生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去摸索得到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使用任务教学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评价工作。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如何开发它的教学方法是当今最关注的问题,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但也要科学地、辨证地看待“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很多知识内容的教学也不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研究出更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3期。
2. 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3. 张梦宝,《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段》,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 20 卷,第3期。
4. 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中国电化教育钱晓菁,2002年第9期。5. 雁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山西省雁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6. 《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之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法篇。
7. 史春华,《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校园》,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8. 何克抗教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This text mainly focus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th in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detail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often used but not easily to make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e true.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subje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 will commend a new teaching way to you —— Assignment Drive Standard.【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ssignment Drive Standard Constructivism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研究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研究
山东省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277000 李彬
[摘要] 加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工作重视力度,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的发展。坚持系统思考、整体改革的思想,尝试着把行政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等有机地融入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工作中,初步构建起了管理、培训、教研、科研、教改“一体化”的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师资 培训模式研究 [引言]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两个重点”、“六个工程”再加“六项保证措施”的构想,重点之一就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增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教师是关键。然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非常匮乏,很多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农村中小学地区重硬件配备,轻软件建设和师资培训,计算机硬件的利用率和使用率不高,不重视师资培训,计算机教育质量和效益不高;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及培训网络不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信息技术的师资不足和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学科教学情况,也是制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因素;培训内容不适应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极大地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势在必行。
通过三年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子,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加强管理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模式的根本保证。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方案、决定。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从师资培训的内容设置、形式采用、评价办法和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工作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
针对性培训。根据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培训专题。组织薛城教师进修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农村学校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师自学研修过程中的读书笔记、反思札记、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等环节都严格管理,提高了教师自学研修的实效。选派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采取城乡联合、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通过抓联合培训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信息技术师资培训的均衡发展。
科学的管理。通过培训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中提高了教育专业化水平,提高了教学创新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建立考核评估标准体系,组建评委会,从态度、能力和效果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评价,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师资培训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培训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模式的有效途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分别要求,科学设计师资培训的课程内容,构筑师资培训的基本框架。在自学研修上,设计“规定性”、“限定性”、“自定性”三类课程,通过团队学习和自我研修两手抓,提高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增强了培训实效。给教师提供自学教材,让教师自主选择发展目标,帮助教师制订学习计划,指导教师自主选择研修内容,通过自评、互评、导评、审评等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充分调动了每一位教师自学研修的积极性。
(三)强化教研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模式的重要措施。加强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有效地提高教师改革教学实践的能力。为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中通过采取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和互动研讨等教研形式,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反思教学。我们积极开展反思教学,在建立组织上采取互动反思模式,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按年级划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分工,制定行为规则和活动规划。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考评每一个小组和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培训效果,从而引导教师提高了反思教学实践的能力。
案例评析。精选典型案例,组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门学习,由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专家进行剖析。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问题供教师讨论,最后做出深刻点评;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信息技术教师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热情;让优秀教师“现身说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典型教学事件,在讲述中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角色定位,由专家点评,共同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
教学诊断。培训中,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深入农村中小学学校开展公开课、探索课、研究课、尝试课等观摩活动,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临床诊断,指导教师完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组织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教学诊断与评议,和学校领导、业务骨干一起分析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教师总结和提炼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互动研讨。按照“集体听课、分组讨论、会议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的形式组织互动研讨活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实战性研讨、对话式主题研究和定向性质疑辩论,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组织教师对课例进行深层次剖析,研讨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运用,既挖掘了个体潜能,又整合了群体智慧,使信息技术教师明确了现阶段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和应注意的突出问题。
(四)深化科研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模式的科学支撑。教育科研既是推动农村中小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首先对校本科研正确定位,根据农村中小学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可行的培训目标,促使教师自己制定教育教学和科研目标,通过目标实现增强了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通过邀请魏书生等教育专家讲座和互动研讨等,对教师的研究和学习进行了个别指导;通过学科带头人的辅导报告、示范课以及教研组的学术论文报告会、教研例会等,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教师互换、走出去、请进来等校际间的交流,实现了教师教学经验的共享。
组织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中,指导教师按照“明确问题、制定计划、付诸行动、批判反思”的基本步骤开展行动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撰写专业日志、反思札记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课程档案袋等形式,反思教学实践,找出问题,及时改进;教师定期总结教学工作,撰写经验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矫治措施,提升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
(五)改革评价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模式的重大举措。改革评价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的关键环节。改革教学工作评价办法,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档案袋评定,促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科学开发教师教学档案袋。我们设计的档案袋评定包括教师备课、说课、授课、听评课、执讲优质课和教学业绩等方面的内容;大力落实教师教学档案袋评定工作。结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让广大教师在教学档案记录中既能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又能激发了教师个体好学上进的愿望;搞好教师教学档案袋信息的采集和评议。进修学校对农村中小学学校建立的教师教学档案袋及其评定工作负责检查、验收,调动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积极性。
(六)深化教改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模式的重要目的。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鼓励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观摩比赛活动。坚持系统思考的思想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与教学整合,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通过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方案,促使教师依据课程计划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运行机制,积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而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开展观摩比赛活动,引导教师探究教学规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
江泽民同志指出:“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农村中小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改进这些不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才会为农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五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常态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常态教学策略研究
姓
名: 工作单位:辽宁省建昌县碱厂中学联系地址:辽宁省建昌县碱厂中学电
话:
刘玉奎
0429—740100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常态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激趣”、“任务驱动”、“设疑解惑”、“探索求知”、“信息反馈”等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该门课程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凡是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完成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都是成功的教学策略。本文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的状况,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景激趣,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农村地区的家庭电脑普及率低,大部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经验不多,操作能力比较薄弱,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只是针对上机考试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率比较低。
例如,在进行文件管理的教学中,一些老师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老师先对教学目标进行说明,让学生了解文件管理的操作包括:新建文件夹、文件及文件夹重命名、复制、移动文件及文件夹、文件夹及文件夹删除等操作。接着教师分别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进行练习;综合练习时给出操作题是新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并进行一系列的文件管理操作,如将D:ABAA.TXT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将D:ABBB.TXT移动到自己文件夹中,并删除D:AB文件夹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平时接触电脑很少,没有文件管理的实际经验,学生只停留在技能训练上,只是机械模仿,对于如何运用所学的操作进行文件管理还没能真正的掌握。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指引他们去探究新知。例如,对于上述文件管理的教学内容,可以先创设在较多且凌乱的文件夹里如何查找所需的文件的问题情景,然后引出文件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下,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探究发现或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应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情景,如给出一个包含文档、图片、音乐等不同类型文件的文件夹让学生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掌握文件管理的操作及其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景,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场景,加深对过程的体验以及对方法的掌握,使他们明白所学知识的作用,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提高信息素养及动手能力。
二、提供素材,加强练习针对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的操作技能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操作练习如果设计得不够合理,将会使练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受到影响,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平时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如果练习的设计没有针对性,学生就更难以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里掌握所学的技能。因此,在设计上机操作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练习的目的,排除干扰因素,使练习更加充分有效。
例如,在Excel格式设置的课堂教学上,通常我们都会先演示了格式设置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学生进行练习,这时老师会安排学生新建一个工作表,录入数据后再进行格式设置。这样的练习设计,对于熟悉计算机操作、文字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来说没多大难度,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基本操作不够熟练、输入速度慢等原因,完成了数据录入后,已经到下课时间了,而对于本节课格式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时间进行练习,这大大影响练习的效果,没能达到操作练习的目的。对于这类需要以某文件或素材为基础进行操作的练习,我们可以提供素材或半成品给学生,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练习更有针对性,达到练习的目的。如上述的课堂练习设计,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已经录入全部数据或者部分数据的数据表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在该数据表上进行格式设置,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本节课格式设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使练习的针对性得到加强,提高练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设疑解惑,留有悬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四、游戏引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的好动性、好奇性,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这种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赛车等游戏,这些有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会很好,同时学生也不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学习的功能。
五、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各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六、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我们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应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种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
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
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
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
4、给自选图形填色;
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
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主要的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七、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要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农村地区初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克服面临的困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农村信息技术教学逐步向城镇看齐,以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要求。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