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时间:2019-05-13 05:5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第一篇: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题目:中学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在近几年,随着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有目共睹。为进一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有效整合资源,本人在实践中也逐步酝酿并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资源整合 正文:

一、前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大中小学教师已经能够接受信息技术,并能够广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然而冷静思考,究竟信息技术能否给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能否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能否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整合呢?

2002年10月,我校成为江苏省教研室申报的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规划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运用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学校,并承担《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实验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目前已经结题,笔者通过对我校教师几年来在课题研究前后的自身发展、研究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通过对实验组的学生对照实验情况进行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二、研究对象:

教师:我校全体体育教师 学生:

长期实验组:我校2002年初一年级1---4班(直升高中班)为实验班级

短期实验组:我校2002年高一年级1---16班为实验班级,17----26班为对照组。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比法。

1、采用本校同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

2、采用长期实验组和短期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本校高中起始年级为短期实验组,初中起始年级直升班为长期实验组)。

(二)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有关的教育改革、体育改革等方面的著作和专题资料。

(三)调查法。

1、访谈交流:了解本组体育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况、现代化媒体和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具体见下表一:

2、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了解实验班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情况,了解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使用电脑及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认识改变程度等。共发出问卷1200份,收回1200份,回收率100%。(问卷附:问卷调查设计)

(四)教学中技评和考核方法:高中两组学生以同一标准进行技评、考核。对于田径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一率纳入到测验项目中去计算成绩(测验标准由教研组统一研究制定);把球类等技术因素较强的项目一般都纳入到技评项目中(技评标准由教研组统一制定),技评时一般请本教研组其他教师协助参加技评打分,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再得出平均分即为该项目的技评成绩,初中组成绩保存待用。

(五)数理统计法:所获数据均经CASIOFX-82D计算器统计处理。

四、研究时间:高中组:2002年10月~2005年5月,长期组至2008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通过实验研究,教师自身方面成绩显著:

1、利用电脑平台,处理各种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到2002年寒假,我们全体体育教师都能熟练的运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处理各种运动竞赛的成绩,比传统的人工计算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又减少了各种人为的错误的产生,同时还减少了各种因无意错误计算而导致的各种矛盾的产生。表一:体育组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各项指标

基本掌握和简单操作人数比重

能自己做课件的人数

全组共制作课件数

上课时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人数

常到网上查找体育方面资料人数

利用电脑处理数据人数

参与研究前

占35%左右

10%左右

5篇

15%左右

5%以下

20%左右

参与研究后

100%

100%

30篇以上

95%以上

80%以上

100%

及至目前,我组教师基本实现人人都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人人都能熟练的进行电脑平台操作。

2、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流通功能,创立、优化我校电子网络资料库。

教学过程中积极收集相关材料,建立、充实和优化校园电子网络资料库,供学生到校园网上进行查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的能力。

3、倾情打造“青春飞扬——http://yztyz.1a.cn ”这一平台,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2003年十月建成自青春飞扬”,并根据各方面反馈过来的信息,不断调整网页栏目设置,不断更新和充实栏目内容,各栏目分别由体育组的教师进行管理,力争使得我们的网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习的平台、网络交流平台。

4、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存储、再现、反馈和加工。为了让学生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真实反馈,我们全组的教师将E-mail向实验组学生全盘托出,同时还在我们的网页上开设了留言簿和论坛,给学生创造与教师展开交流的空间,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交流难的问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5、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全组教师的自我培训。

我们发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多数教师能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二)学生方面的实验结果对照如下: 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教材,随机抽取的各250名学生的连续3个学期的体育成绩的样本分析,并将实验成绩分项进行数理统计列出方差分析表(详见下表二、三、四)。(表二)为被选作为实验和对照组上课的使用的部分教材一览表 组别

主要教材内容

实验组 对照组

田径:短跑、中长跑、三级跳远

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

(三)中的数据是我们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时的田径项目测验成绩经过统计后得出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组之间在短跑(主要测验了100米)这一项目上的差异不很明显,主要可能是因为:①尽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如教学中利用摄像机向学生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劣等),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100米跑对学生自身原有的素质要求较高,加上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因而在测验成绩还不能明显表现出实验的效果来;②测验时采用了站立式起跑,加上学生测验时心理紧张导致其失去了原有的节奏,以致其成绩跑不好;中长跑(主要测验了1000米),表中P<0.05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①由于网络促进了学生跟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生对中长跑在青春发育期以及人的一生中的作用有了正确的理解,因而平时加强了锻炼;②由于考试过程中,录像机的运用,转移了学生的疲劳注意,让他们产生不愿意将自己落后于人而又不求上进的镜头永远留在老师的录像片上的心理,从而提高了他们努力坚持到底的信念;三级跳远项目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明显,这说明测验过程中实验组的成绩比对照组好,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自身示范外还经常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三级跳远的节奏的把握上,反复利用电脑进行著名运动员的快慢镜头的重放,使学生对三级跳远这一技术动作的节奏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动作表象,而对一般体育教师来讲,即使能够完成示范,但动作节奏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因而两组之间差异明显。

(表三)为田径项目测验成绩数据统计表结果的方差分析表 项目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值

P值(a=0.05)

短跑

组间

1.85 1 1.85 3.43 P>0.05

组内

38.09 71 0.54

39.94 72

中长跑

组间

0.25 1 0.25 4.17

P<0.05

组内 10.22 71 0.06

4.47 72

三级跳远

组间

2.85 1 2.85

29.69

P<0.05

组内

6.80 71

0.096

9.65 72

(四)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球类个人技术项目统计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主要可能是因为: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采集了一些著名运动员的、偶像派的运动员个人比赛技术动作镜头放在其中,激发了那些喜欢欣赏和模仿他们的学生学习兴趣;②多媒体课件可以反复、形象的展现了各种动作的动作方法和动作路径,有效地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单项技术动作;③通过教学录像的及时反馈,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与别人的差距,同时还与自己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程度,从而促进他们从客观上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而在球类集体组合项目中,两组技术统计结果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很明显。主要可能是因为在集体组合项目教学过程中,尽管也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但由于各人个人技术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产生诸如不愿意跟水平差的人搭挡、不愿意跟自以为是的人配合、不愿意跟单干的人合作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因而差异不明显。

(表四)为球类项目个人技术技评成绩数据统计表 项目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值

P值(a=0.05)

球类个人技术项目

组间 0.71 1 0.71 5.55

P<0.05

组内

9.09 71

0.128

9.8 72

球类集体组合项目

组间

0.01 1 0.01 0.36

P>0.05

组内 71

0.028

2.01 72

六、结论与建议:(一)结论:

1、从教师自身发展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确实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从学生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变化来说,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整合,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训练效果、优化体育教学训练方法。

2、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健康化、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应当以资源库的建设为基础,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网络建设为平台,以“人性化”这一理念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理念,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整合。

4、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到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层次及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网络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开发和利用的瓶颈;教师的现代化媒体操作水平、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艺术、组织教学、学生人数以及学生对电脑的掌握水平是课程整合过程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5、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训练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法的运用,应根据课的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按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以保证实现“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这一目的。

6、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无论是从研究学科整合的角度,还是从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当继续强化课程观念,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新时代的要求,适应网络环境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附:

问卷调查设计

本问卷调查结果仅作普通数据记录使用,不记入学生个人档案,请大家如实填写。

1、上高中前你上过电脑课吗?

()A上过

B没上过

2、你玩过电脑游戏吗?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3、你喜欢玩电脑游戏吗?

A喜欢

B无所谓

C不喜欢

4、你经常在电脑上干些什么事情?

A游戏

B聊天

C看新闻

D查资料

E文字处理

5、你第一次接触电脑大约在什么时候?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6、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你有什么感觉?

A容量大来不及反应

B焕然一新

C增大容量方便记忆

7、你以前了解体育方面的知识一般途径是什么?

A体育教材

B报刊杂志

C电视网上

8、如果在体育课室外课采用多媒体你说行吗?

A很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有可能时可以用

9、如果在体育室内课上使用多媒体你赞同吗?

A十分赞同

B赞同

C可以试一试

D无所谓

10你对体育教师上课采用多媒体的能力有信心吗?

A有

B一般

C怀疑

11、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你对体育课室外课采用多媒体有何认识?

A很好

B须要改进

C有可能时多用

D没有必要

12、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你对体育室内课上使用多媒体的效果感觉如何?

A很好

B一般

C有待改进

13、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你对体育课上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有何感觉?

A满意

B一般

C较差

14、最近你经常在电脑看体育方面的东西吗?

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看

15、最近你是不是经常光顾我们的“网络体育知识库”?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

16、我们的体育网页“青春飞扬”,你光顾过吗?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17、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你对体育教师上课采用多媒体的能力还有信心吗?A有

B一般

C没有

18、我们的体育网页上哪些栏目你比较喜欢?

()()()()()()()()()()()()()()()()()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中学实验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实验课程整合【摘要】新世纪,信息技术正不断改变着人们学习,思维的方式。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实验课程整合是近一段时期以来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整合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在实验教学信息化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实验选题范围狭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相对困

难等现实难题。本文正是针对实验教学的新特点,对上述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另外,文中还对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如何实现有效整合,以及整合的具体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实验课件设计的理论基础等相关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技术;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引言

时代已经进入21世纪,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时代,对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对知识的欲望空前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渗透,使我国教育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教育信息化迅速明显加快。实验教学作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业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速度大大加快。现今实验教学过程中己很少有单纯的传统教学仪器,一般都用计算机做终端,形成新一代智能化实验教学仪器,以弥补传统教学仪器的不足。本文研究的重点正是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的有效整合。

实验是科学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实验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习者学习实验的测量方法、学科基本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无论是课堂实验还是家庭实验,都成为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上讲,学生也是实验教学的一种资源。但是目前中学实验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下降,这已成为中学的实验教学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寻求现实的可操作性的途径和方案,促进技术优势转化为教学效益,推进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效用,因此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CAI),即利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对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和监控以及对实验进行模拟、重现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优势,与传统实物实验优势互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实验的效果。开展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研究,可以解决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是实现实验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课程的教学,其作用不仅是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将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融于实验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实现新的更高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并要求各门课程都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革新原有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

信息技术与实验整合,有利于规范实验的操作。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保证安全地进行实验和得到准确的结果。利用多媒体可通过视频信息为学生展示规范、严格的操作过程。同时也可以模拟出错误操作后造成的不安全后果。

信息技术与实验整合,有利于突破性质实验中的疑难点,物质的性质实验在中学实验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实验中有一部分却属于疑难实验,有的因为反应速度过快稍纵即逝,通过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有效整合可以放大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这些经过信息技术整合后的模拟实验都是物质性质实验的有益补充。

信息技术与实验整合可以模拟放大微观过程,促进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些实验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这类实验在学生已感知实验事实的基础之上,很难形成理性认识。要真正认识实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信息技术无疑在对促使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上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用图像化的形式来显示微观运动的动态过程,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

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希望更多的学校参加到运用新教学模式的实验中来,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挑战培养更多的人才.本文正是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整合过程中一些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学实验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秀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现实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越来越越丰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不断催促着学校教学生产力的进步,教育理应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先进的文化,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是与教学整合,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重要引擎,作为对教育质量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师,我们该怎么办?

一、明白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及解释百家争鸣,本专题定位的是教学方法。即: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方法,从现象使用实态看,可分为五个层次: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2、信息技术作为个别学习的辅助工具。

3、信息技术引入“任务驱动”。

4、信息技术作为在开放式课堂中,进行发现式学习的工具。

5、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载体。

其中2、3、4用得较普遍,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母教学法的框架内,大放异彩。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在一定的资源情境下,根据教学目标,共同构建一个任务,然后紧紧围绕这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第5个层次大城市特别是建立了“教育云”体系的地方,用得较多。比如武汉市,作为全国教育云试点城市,专门建设了武汉市教育云体系,从硬件资源建设和软件资源建设全面规划,全面推进,目前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正在快速发展。

二、使用基本优势

用FLASI软件做动画,让学生看屏幕数几朵红花,再数几朵黄花,然后列式计算共有多少朵花……,很显然,这没有用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因为做几朵实物花更省事,学生看起来、数起来也更直观。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方法时,应该尽可能使用它的优势,并与其它资源配合使用,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主要优势有:

(一)交互性优势。

(界面生动、吸引力强、即时受理、即时反馈。)

(二)图文并茂、图影并茂、影画并茂优势。

(这是其它手段难以或不能做到的。)

(三)多感官刺激优势。

有资料表明,人类记住信息的统计结果为:

1、自己阅读内容的:10%

2、自己听到内容的:20%

3、自己看到内容的:30%

4、自己视听结合获得内容的:65%

5、自己交流中说过内容的:70%

6、自己多感联动(经历情景)内容的:90%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基于多媒体视听技术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益,如果教育云体系完善,具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条件,其效益更可观。

(四)“八化”优势。

即: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快为慢、化慢为快、化毁为存、化险为夷。象人体结构、内脏器官、细胞、天体、分子、电子、原子;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这些传统教学方法要花较多时间精力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教学效益。

(五)“六超”优势。

即:超越地域、超越时空、超越成本、超越人障、超越物障、超越生命。不同地域的学生可以享受同一个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当场接通国内外的资源库、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微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在走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甚至与人的生活深度融合。

(六)更好更科学地实施因材施教。

“微课程支持下的微学习”、“丰富资源支持下的翻转课堂”等正在不断兴起,一般应用中,超文本支持下的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成为:网络名师、数字教员、课件助教、邮箱伙伴、QQ同学。开放式、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因材施教的需求,也倒逼着我们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七)构建开放式协作平台。

(八)提供学生创新活动的土壤。

(九)重复自如、缩放自如、切换自如、存取自如。

为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

三、掌握基本方法

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及获得了技术能力的提升,为了什么?还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并逐步走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技术只是载体,根本目的还是用整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益。作为教学方法的使用,我们要:

(一)研究确定主题

1、分析教学重难点。

无论什么教法,教学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是最重要的主题,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研究学科交叉点。

不是各学科所有的内容都要“信息技术化”,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效益,提高整合效益,就要分析学科交叉点,语文与信息技术、数学与信息技术、其它各门学科与信息技术都有个“交叉点”研究的问题。

3、选好教学突破点。

象解析几何、函数、根式方程等,这些内容理性成份很重,学生学起来,老师教起来都很费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从而突破教与学的障碍。

(二)认真做好设计

做好教学系统设计,是所有教学方法发挥作用的前提,这里省去其理论阐释,着重强调:

1、脚本设计

(1)知识点、技能点

(2)画帧载体

(3)界面设计

(4)互动设计

2、技术设计(基于某一工具)

(1)顺序结构段落设计

(2)随机可控结构段落设计

(3)全程任意返回段落设计

(4)动、静、图、文、影、声技术设计

(5)容错、防爆技术设计

(6)打包、防盗技术设计

(三)精心开展制作

选好自己最拿手的一个工具,PPT、FLASH、专题网站、云网页等都行,只要能实现设计目标。但无论哪个,都要体现“精心制作”,也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最大限度、最精细、最高水平发挥地制作课件。

(四)反复进行调试(目标达成度;技术合理度)

(五)择时安排使用

选择最佳时机使用课件是整合式方法发挥最大效益的保障。具体操作各种各样,不可能一个模式,但基本原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教方式,提高学教效益。所以建议从学与教的十一个环节入手。即:目标设计、重点难点的考量与操弄、过程设计与运作、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课外延伸、课后反思。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探索和推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浅析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范文)

浅析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总感到课越来越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融合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步伐,使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1.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体育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体育教师课堂教育手段,有利于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有利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性不再局限于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全面积极的发展、锻炼学生。

2.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

2.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体育教学模式;影视、录象、VCD等视听媒体载有活动的带感情色彩的教学信息,能够直接以鲜明、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明快简练的语言传送给学生。

战术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组织学生看录象,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分析足球局部进攻战术、队员跑动路线、传球时机等,使得学生对足球局部进攻战术有个大致印象。进行理论讲解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做”足球局部进攻战术”课件来展示其实际意义;我们还可以采用“欧洲足球冠军联赛“中文版足球游戏软件,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和软件强大的“3D”比赛录象功能,学生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

2.2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之上,灵活的运用和创造新的运动技能。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好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来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例如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移动、旋转、定格来演示运动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例如,“倒挂金钩”的空中动作,教师如果动作示范,一般在瞬间就完成,而且动作异常复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

2.3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用信息技术分析和研究动作技术,将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标准化动作进行对照分析,发掘运动员动作技术不足之处,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象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象或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和加工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学生动作的差异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一技术以往运动队应用较多,应用于体育教学对身体本体感觉较差、不能很好感觉自身动作的学生尤为有效。例如,在操场教学中,我们先用摄象机,摄下云动员或学生体操动作,再把这些动作录象输入计算机里就能够知道运动员或学生运动轨迹,与同样条件下优秀运动技术进行比较,为运动员训练中改进动作提供依据。

2.4便于自学、因材施教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体育教材变得形象、直观、易懂,加上多媒体自身操作简单易行和广泛普及,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按照学习者的要求,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程序、重现次数等各方面都可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它大大的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重现力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或者教师自学,无师自通,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比如,受伤运动员就可以安排多媒体进行表象教学最好。

2.5动作创新

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研究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设计出该运动员高、难、新的创新动作。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我们先把运动员基本动作用摄象机摄下来输入计算机相应的软件中进行研究,得出该运动员动作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绝对速度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出运动员高、难、新的创新动作。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大量文字和图象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既快又准,在健美操、武术、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的动作创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大量有关的图文资料以不同文件形式输入计算机内存储起来,在备课中可随时查询和筛选,以利于套路不断更新以及动作分解、组合、修改等。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教师素质

融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教师的积极参入,整个融合将无从谈起。首先是信息技术下“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挑战,在教学设计准备中,体育教师是策划者、引领者、协作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实践的支持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要成为学习伙伴的协调者、参入者。

其次是教学观念的挑战,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知识和技术的认识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要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彻底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和教学观念的转换。

第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体育教师要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能力,必须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和课程融合能力,促使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3.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资源共享,在网上教师通过留言板、论坛等进行论文交流、体育课件交流、教学经验交流等,通过交流,共同提高,并且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进行整理,充分利用,为教学服务。目前国内有许多网络平台,在这些平台中可以大大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以工具的形式与体育课程融合,使学生能够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主的学习,而且只有当学生能够利用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从外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的时候,才能适应当前提出的终身教育,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才可以说信息技术融合于体育课程是有效的。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002年5月

3.《谈CAI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峤洪中主编

清华大学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中期总结报告

盐城市第一小学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全省颇有影响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现有89个班级,220多名教职员工,5000多名学生。

校区占地面积140多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教学区内间间都配备多媒体系统,所有教学人员都配制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有四个网络教室,并配备了校园网。运动区内有标准游泳馆、标准灯光篮球馆、乒乓球馆、健身馆、室外篮球场和200米及250米2个环形塑胶田径场。优良的设施为本实验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我们体育组18名专职体育教师中10人具有本科学历,另6人为专科学历;其中有三名市体育学科带头人,两名中学高级教师,县级教学能手2人。所有教师全部顺利通过了省级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具备了一定的现代信息素养。全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新课标的培训和学习,积极参与教科研的研究,教科研成果丰硕,现已结题省级以上课题3项。组内教学中南北校区进行资源共享,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与健康课中。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摸索、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已经历了二个阶段,并计划向更高的第三个阶段进行实验。第一阶段: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存储、演示功能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也是我们将信息技术用于体育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我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因此,该层次的教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只是必要时偶尔用一用。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仍是被动型的学习。如: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先播放一段NBA的精彩片断,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先放上一段精彩足球射门集锦等。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我们所运用的“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在实现上述目的同时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校园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如:我需要帮助、老师优劣之我见等,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此外,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个别辅导软件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或学习)方法,包括:操练和练习、对话、游戏、模拟、测试、问题解答等。第二阶段: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封闭的、以个别化学习和讲授为主。在经过学习、总结、研究后,我们全组又制定了第二阶段的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在这一分阶段,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更加重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

1、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的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此层次,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如在进行六年级奥运会的理论课教学前,先让学生上网查阅奥运会的有关资料,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本阶段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但是本阶段的学习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如果没有可供探索的资源,无法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就根本无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这也正说明该层次比上一层次先进。在该层次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该层次可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而且适合于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所有年级,如: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制作一份健康小报,学生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然后将文本、图形等进行重新加工,在电脑上制作出一张精美的小报等。

3、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和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基本的协作模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组织不同类型的协作学习对技术的要求程度不同。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也通过Internet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技巧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基于竞争模式的网络协作学习,一般是由学习系统先提出一个问题或目标,并提供学生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相关信息。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先从网上在线学习者名单中选择一位竞争对手(也可选择计算机作为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然后开始各自独立的解决学习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看到竞争对手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状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竞争一般在智能性较强的网络教学软件支持下进行。

协同是指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协同需要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如: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留言板等。

伙伴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找到与现实环境中的伙伴相类似的学生,然后共同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另一种伙伴形式是由智能计算机扮演伙伴角色,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玩耍,在必要时给予忠告等。

角色扮演指在用网络技术创设的与现实或历史相类似的情境中,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角色,在角色中互相学习的过程。要实现角色扮演一般采用实时交互的网络工具,如:net-meeting、视频会议、多功能聊天室等

以上为我校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具体实践,现我们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准备进行: 第三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整合

前两个阶段都没有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组织架构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信息化。当前六个层次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并取得很大成功时,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时,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的目标。这将是我们本阶段的努力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准备创设了一些教学案例,现进行简单介绍。

案例1.探索技术学习法

教学环境为室内体育馆,教师事先已制作了大量有关运动技术的材料存放在服务器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激趣导入:利用多媒体演示营造出在2003年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空的情景,同学们扮演杨利伟的角色。(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网上浏览知道飞行的一些知识,知道怎么样才能使手中的纸飞机飞得远(3)巩固应用:进行练习,并能将自己的投掷动作与屏幕中的正确动作作对比,学生上网交流学习情况(4)课外延伸:教师提供其他有关宇宙飞船方面的网站,请学生课后自己再去浏览。

案例2.小青蛙学本领――情景化启导学习法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来导入新课,引出“小青蛙学本领”这一主题;第二步播放小青蛙跳荷叶的画面,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第三步是小青蛙练本领,学生分组自练,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和自评,交流看法,教师巡回指导;第四步是小青蛙比本领,教师启发学生以找到的资料为背景思考问题,让学生观看了小青蛙捉害虫的情节,提示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抓到害虫,并通过观看知道游戏的方法,进行游戏和比赛;第五步使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轻柔的音乐达到放松的目的。

案例3.社区体育设施调查――合作性调查学习法

本案例以调查本社区体育设施调查为背景,要求学生在Internet上进行调查,了解一些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并对自己所在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本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议。教案包括说明、任务、资源、调查、评价、结论六个部分。说明部分给出问题的背景,任务部分罗列出具体本调查任务,资源部分给出有关的文章、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评价部分给出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的评定标准,体现了鼓励合作、创新、实用的原则。在结论部分要求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写成专题报告和制成剪报在网上发布。

案例4.安全知识的学习――层层导入学习法

本案例在室内进行。如在进行《行路安全》的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然后通过学生的阅读、观察,把行路安全的知识编成一首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接着通过游戏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然后通过看一段录像,进行辨析是非,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通过玩“交通游戏棋”,对本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进行本课小结,并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外争做“交通安全小标兵”。案例

5、远足――多学科专题学习法

这一案例重真实挑战性学习任务的介入,还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理念。例如,远足这堂理论课本来是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内容,我们将之与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命名这一典型案例为多学科专题学习法。如在本案例中:一开始出示一些美丽片:如黄山、长城、海南等场景,让学生想想我们在语文课中学习了哪些描写祖国美好河山的诗篇,学生背诵出了《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早发白帝城》等古诗;之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思考:远足有哪些好处?接着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远足的方案设计。(这时让学生上登陆旅游咨询网,通过查阅,学生可以得到旅游新闻、旅游景点、民族风情、出行参考、土特产品、风味饮食、省内、国内线路、电子地图等方面的知识)。并展开讨论:远足前要做哪些准备,为什么?在这过程中让学生理一次财,每人有一百元的远足经费,你是如何安排的?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一些资料(音乐,动漫、短信等),在远足的间隙中给大家表演一下,使远足更有趣味性,气氛更活跃。在远足中会有许多突发 事件,你能对这些场面进行描述吗?面对这些场面你会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节日给全家做一个旅游的规划。中期实验所取得的效果:

(一)教师方面

1、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模式的变革,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及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一教师已由原来知识的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收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信息加工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其二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去“如何学”;学生则由过去的单纯学习知识,死记硬背课文结论的过程转变为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处理知识信息,从而主动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其三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

2、教学目标的转变

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过去的“重教轻导”、“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得到了纠正,转变为现在的既重教学、更重教育,既重知识、更重能力,既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教学目标转变,因而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转变。

3、教学内容的转变

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运用网络中的信息,自由地搜集、发现,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运用。网络信息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内容,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懂得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教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肯定发展和更新。这样十分有利于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策略的转变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促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则由过去的“问答式”递进转变为现在的“探究式”递进;教学方法从过去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现在的启发式、独立研究式和协作探究式的教学;教学手段从过去单纯的教具演示或实验,转变为现在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了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5、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尽管目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由于信息媒体的进入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则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小组合作、个别自学等各种形式开展学习;二则由于有了计算机联网这一中介媒体,打破了原来固有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下载学习信息;自由地选择合作、交流的对象。这样在班级授课制中“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贯彻,也大大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

6、教师能力的发展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3)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

(4)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教师利用工具软件记录、管理教学日志,并定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二)学生方面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交流的技能,通过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训练来培养。

(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判性地处理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特征,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和内容都能进行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回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其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和谬误,识别信息,准确论证。

(3)运用信息,具有融入社会的态度及能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共事精神,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推进社会进步。这些素养的形成需通过加强思想情操教育训练来培养。A.学会学习

B.网上交往能力 C.参与能力 D.网上礼仪E.计算机文化

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教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这一层面的应用可以引学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就是强调信息技术在这一层面上的应用。

3、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化,虚拟课堂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界限。教育的信息化还为学生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要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课程整合中学生学习的培养目标。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利用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理想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思想,发挥个性特长和知识结构;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

四、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课程整合的实施面临五大问题:

1、学校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2、教材内容的更新与选择

3、教师手中没有合适的软件;

4、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

5、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是课程整合的终极目的,这更是有待探索的重大问题。

(一)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本课题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验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体育学科之间划分界限,而是要将信息技术课程与之联系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应用于体育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二)教材内容的革新

在新课程理念下,只划分了五个领域,没有指定教材内容,这就给教师和学生有了很大的选择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将知识综合起来,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他多学科的知识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如课件《》

(三)课件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软件的种类还不够多,教学实用性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上“多媒体教学课”要由老师自己制作课件。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老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课件制作上,而作为体育教师个人是很难开发出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课件的。相反,由于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课件制作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上来,甚至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从而很难从根本上有所突破。因此,“课程整合”的概念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制作课件,而是如何应用课件。校园网资源库建设是解决课程整合中课件不足的最佳对策,尤其是建立适合教师学生教学学习应用,内容丰富,资源容量广泛,而且能够不断随着教学内容容量增加而不断进行更新的网络资源库。

(四)教师培训问题 可以说,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三方面: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老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老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老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理论问题。

(五)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 当老师掌握了信息技术后,老师的能力就会被大大扩展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可以从光盘数据库中快速地查找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去图书馆;可以方便地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通过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地操作,可以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成绩跟踪系统,可以持续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这在客观上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表明: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又一个极为重要的也是课程整合中所要彻底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建议:

1、教育内容改革

总的来说,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如下: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依据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重在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基础要宽。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教材的多媒化,利用多媒体,尤其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可跳转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点和资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教材的信息化表述。

2、教学组织架构改革

随着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组织架构和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革。教学目标强调以真实性问题为学习的核心,这样,就要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45或50分钟一堂课,学生都坐在教室中听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必须以项目和问题为单位,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活动安排的分组上,也要打破传统的按能力同质分组的方式,实行异质分组。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会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职能的逐步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一些管理体制与方法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而学校必须制定一些积极的配套政策并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还要建立应用(教学应用为主)示范科目,培养主干教师,推出一些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他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此外还要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课;最后,最好能参与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

下载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工作总结

    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搭建理论平台,作好实验准备 1、建立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融信息技术和人脑潜能开发于一体的新教学理论。它......

    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计划

    《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实施计划 章丘市汇泉小学 胡琳 蔡延芳 一、指导思想: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本学期,学......

    中学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模版)

    中学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天津市咸水沽一中 周延义 2004-10-20据资料统计,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30年来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是过去千年以来所获取知识的......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内涵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内涵及应用 1.前言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整......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研究与实验》

    课题成果公告 课题名称: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立项编号:063621232 课题类别: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综合实践课题......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调查报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调查报告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本文以个人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以及所在学校的实......

    实验中学体育工作总结

    实验中学体育工作总结我校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高中校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在体育教学方面为了扩展每位体育教师的视野,了解体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