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计划

时间:2019-05-14 22: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计划》。

第一篇: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计划

《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实施计划

章丘市汇泉小学 胡琳 蔡延芳

一、指导思想: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本学期,学校美育教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坚持创新学校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为突破口,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美育教育全过程。

二、总体目标:

1、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2、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引导学生自愿选择,自主参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级艺术团队建设。

3、深化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如:音乐,在一至二年级使用新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其他年级以老教材为载体,将艺术审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美育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工作:

1、抓好学校美育教育的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课中所能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在音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音美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艺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电子琴等器乐教学活动。

4、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剪纸、陶塑等一些手脑并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1)、校内活动将开设棋类、合唱、电子琴、舞蹈、足球、美术、文学欣赏、科技等十多个校内活动组。

(2)、初定于五月中下旬的举办第三届“美的畅想”艺术节。为学生培养艺术兴趣,展示艺术才华搭建舞台。

(3)、开展系列艺术教育活动:小型的艺术比赛或专题活动(一年级讲故事;二年级写字比赛;三年级朗诵比赛;四年级数学比赛;五年级阅读比赛;六年级手抄报比赛等)。

(4)、抓好舞蹈队、合唱队、鼓号队的训练。

6、抓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7、以美的教学教育人。

(1)教学,是人们按照教学规律所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科学,又是艺术。当代教育的发展,又赋予这一命题以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有时代的内涵。教学科学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科学化是教师的一种对美的追求。“以美立艺”,即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教学艺术的规律,自觉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素养。

(2)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掌握教学艺术进而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以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传递具体的直观的信息材料,进行学科的教学。

(3)由于美育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使其左、右大脑的机能得到发展,从而增强了学生各种能力(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因此在学科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运用美育的方法,来促进学科知识的获取及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目的。

(4)挖掘学科中美育的内容,运用美的情感来唤起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学生推上主体的地位,从而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达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意向。

(5)美育与各学科相互渗透机制的主要要求。①各学科都有明确的美育教学目标,都担负着美育的任务。例如,语文要学习关于艺术的美学知识,要认识汉字的结构美、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体育要学习人的健康美和形体美等。②运用各学科的内涵的美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通过美的感受体验并运用有关的手段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低年级重点陶冶爱美的心灵;中年级重点培养审美的情感;高年级重点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为活动的基本内容。

语文方面:我们设想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首先,创设情景感受美。①在导入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出示画面,或播放录像,或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觉,来感受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等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感官的完善。②初读课文时,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初步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自然美景、美好事物及人物形象。其次,精读课文鉴赏美①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抓住那些体现内容美的关键的字、词、段,运用读、思、议等方法,体会课文所表现的美的内涵,即文章所表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人物的形象美及心灵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②在精读课文时,还应认识品味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上的美,如用词的精当、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与所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这也是一种美,是语言文字的美。接着,潜移默化升华美。所谓的升华,就是在各种因素激荡下,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感情,感到自己的渺小、卑琐、平庸,从而强烈地要求净化自己的心灵,学习、赶上、超越对象,或者辨清对象的卑劣、愚鲁、丑恶,萌发出远离它、铲除它的迫切愿望。

数学方面:在学习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字、数字规律、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美,让学生发现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中的无穷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一个轻松的心态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通过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美。

英语方面:在教学中利用英语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特点,给学生以美的听觉享受;运用健康、文明、饱含热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动学生求知的心扉,还要激励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礼貌用语。通过课本中的好人好事启发教育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品格,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具有行为美的人。

体育方面:通过队列操练、体操教学、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塑造外在体态美,培养健美体态和勇敢、坚韧、礼貌、克制、协作等高尚情操和良好心态。

劳动方面:在劳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劳动产品,感受和欣赏劳动产品的外在形式美;通过学习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创造出美的劳动产品,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自然方面:自然教育中的美育就是通过认识自然规律、生命奥秘、掌握动力学知识等以及实验操作,使学生有自然美的欣赏、科学美的体验、心灵美的展现等。

计算机方面:利用计算机学科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计算机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嘴里描绘的神秘美丽的境界直接呈现在屏幕上,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对美的追求。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到网上去冲浪,去探索美,去发现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社会方面:社会学科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周围的环境。通过观看图片、录像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体会大自然中那些事物的形态美、景色的变化之美、壮丽的山水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及周围的环境,辨析并讨论社会上的人和事、人和人的关系、各种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教育学生把美带给家庭、带给学校、带给社会,即引导学生去创造社会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五、研究的对象和主要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校全体 师生。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将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以教育实验研究法为主,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科学的经验总结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在于把握中外小学美育的现状和发展等问题;调查研究法主要用于小学美育实施前后的状态;行动研究法则用于小学美育师资队伍的优化,小学美育环境的建设等问题研究;科学的经验总结用于各方面的研究以形成关于审美教育的研究报告。

第二篇:美育计划

定远小学美育工作计划

(2008——2009学)

为贯彻落实上级美育工作相关文件精神,通过美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本学年我校贯彻上级有关精神与指示,制定美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与贯彻“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美术特长、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学校,大胆探索,更新观念,努力开创学校美术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美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

三、措施和方法

(一)健全美育工作领导机构

由教导主任任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为组员,负责美育活动的组织落实,做好美育的学科渗透工作。

(二)加强教师建设

1.美育特点突出的学科,教师应达到大专以上水平。

2.其它学科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各学科教学工作意见中有关美要求。

(三)加强环境建设

美化教学环境,美化活动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不断增强校园文化品味。让校园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展示、美的创造。

(四)加强美育活动

通过体、音、美、书法、劳技等学科组织学生展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

(五)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将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之中。

定远小学

2008年8月

定远小学美育工作计划

(2008——2009学)

2008年9月

第三篇:卢瑟福与现代物理实验

卢瑟福与现代物理实验

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从微观的原子着眼,探索物质组成及其内在机制的奥秘,从而发现原子有核结构和人工打破原子核,实现元素的人工转变,从科学实验上论证并阐述了新的物质观和科学观,他就是被誉为“微观宇宙之王”的卢瑟福。本文就卢瑟福对现代物理实验的贡献作一简要介绍。卢瑟福的生平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1日出生于新西兰的一个偏辟乡村,其父是一个诚实而正直的农民和手工业工匠,其母是一位乡村教师。自幼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和影响,中学阶段是最拔尖的学生,在坎特伯雷学院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数学教授库克和化学、物理教授毕克顿对他的学习和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引导他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1895年卢瑟福有幸获得新西兰唯一的一个“大博览会奖学金”名额赴英国剑桥大学师从J·J·汤姆逊读研究生,先在无线电通讯方面崭露头角,后又沿着气体导电、放射性、原子物理、核物理的顺序做出一系列划时代的重大发现。他一生的工作主要可分为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时期(1898~1907)、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时期(1907~1919)和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时期(1919~1937)。1908年卢瑟福由于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对原子科学的杰出贡献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0年被英国女皇封为勋爵,1937年10月19日在英国不幸去世。创立“原子嬗变理论”

卢瑟福遵照其导师J·J·汤姆逊的建议,进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领域。在实验中他首先发现了铀的两种射线,并将其分别命名为α射线和β射线;不久,他又发现这两种射线都是带电的粒子构成的,α粒子带正电荷,其质量与原子的质量属于同一数量级。他还发现钍在放射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气体,并把这种气体命名为“钍射气”。后来经实验证实“钍射气”就是氦气。他和他的助手还证实了镭射气是一种放射性气体,其分子量比氢气的分子量大几十倍。后来经实验证实了这种气体是放射性氡。1903年,卢瑟福发表了题为《放射性变化》的学术论文,提出了“原子嬗变理论”。这个理论明确指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在放射性过程中按一定规律不断分裂,转变为其他元素的原子,放射性过程是元素的嬗变过程,即一种元素转化为他种元素的过程。在这之后,卢瑟福及其学生又作了一系列实验,对“原子嬗变理论”进行验证。1904年,他和他的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铀在放射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嬗变,最后生成没有放射性的铅。1908年,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盖革在实验室里观察到了镭放射出的单个的α粒子,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单个的原子。卢瑟福还通过实验证实了α粒子就

是失去负电荷的氦原子。这些科学成就当时曾轰动世界,被人们称为“现代炼金术”。3 发现原子核,建立原子模型

“原子嬗变理论”的创立,只是卢瑟福一生科学事业的开端。他的最主要的贡献是发现并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

1897年,J·J·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其后,汤姆逊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认为电子是原子的基本单位,正电均匀分布在原子内,电子则由于与其他电子相排斥与正电体相吸引而处于原子内的平衡位置。这一模型缺乏实验根据。

为了探索原子的秘密,卢瑟福及其学生做了用高能α粒子束穿透金箔的实验。实验表明,α粒子束在通过金箔时,绝大多数都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没有受到阻挡,“如入无人之境”。这表明原子内部存在着相当大的空旷空间。但是,实验还表明,约有1/8 000的α粒子通过金箔时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偏转,个别的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很明显,原子中一定存在着体积极小但集中了全部正电荷的“核”,α粒子束通过金箔时,有极少数靠近了这个“核”,受到正电斥力的作用发生了散射;而绝大多数则没有接近这个“核”,顺利地按原来的运动方向通过了金箔。通过反复的实验观测和对实验数据的理论计算,一幅真实的原子图景在卢瑟福的脑海里出现了: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核,其半径约为3×10-13cm,它差不多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中的电子则围绕这个核以极高的速度旋转,轨道半径为10-8cm左右。卢瑟福把这个带正电荷的核命名为“原子核”。这就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于1911年提出的原子有核模型。1913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Bohr,1885~1962)把量子理论引入这个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线光谱。科学界把这个经玻尔进一步完善了的原子模型称为“卢瑟福———玻尔模型。”

自从发现了原子核以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原子核层次。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

继发现原子核之后,卢瑟福于1919年在科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元素的人工嬗变,即用人工方法实现了核反应。他在实验室里用α粒子作“炮弹”轰击氮,结果从氮原子核中击出了氢原子,生成了氧的同位素

此后,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用α粒子轰击了元素周期表上从硼到钾的所有元素,成功地使。卢瑟福用下列核反应表述了这个核反应过程。

这些元素发生相应的核反应(碳和氧除外),释放出一个氢原子核,同时转化为元素周期表上的下一位元素。

这是人类利用原子能的先导,它宣告了新的时代——原子能时代即将来临。卢瑟福是这个新的原子能时代的第一位奠基人。这一伟大科学成就的意义还在于,它为物理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原子核物理学领域。科学界公认卢瑟福是“原子核物理学之父”。5 命名质子,预言中子

作为原子核物理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及学生一起继续进行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新的成就。他成功地证明了氢的原子核是其他所有元素的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建议把氢的原子核命名为“质子”。这一建议被科学界采纳,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1920年,卢瑟福预言组成原子核的另一个重要成员中子的存在,并相当详细地描述了中子的特性。“中子”这个概念也是卢瑟福确定的。在卢瑟福的指导下,他的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用α粒子轰击了金属铍,释放出一种质量与质子相同但不带电荷的粒子,这就是中子。这一发现使卢瑟福12年前的预言在大部分细节上得到证实。查德威克因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至此,人们终于弄清楚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对于建立原子核结构理论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卢瑟福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他一生中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他心地坦诚,热情无私,在他的学生和助手中,有10多人荣获诺贝尔奖,卢瑟福是20世纪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科学家。正因为如此,新西兰教育部长鲍伊斯称卢瑟福是“现代科学之父”。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现代美育研究思考点滴

新课程改革下现代美育研究思考点滴

高华 张娟

(江苏油田第一中学 江都 邵伯 225261)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条件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美育有了新的内涵与意义,新课程的理念与思想更给现代美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让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现代美育。

关键词:新课程 现代美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不仅有高科技和高情感的挑战,而且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尽快在基础教育中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据此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要使中华民族跃身于世界前列,当前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并按照二十一世纪世界舞台激烈竞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和确立课程改革的目标模式。

在这种时候国家教育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显得非常及时与必要。审美教育具有形式化、动情化的教育特性,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的终极追求。因此,目前新课程改革给现代美育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义。新课程的理念与思想更给现代美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更让我们重新去认识和思考现代美育。

思考一:基于对当前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的认识,给现代美育的指向研究提供了非常现实的依据。目前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这是一个大众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市场经济、商品大潮为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大幕。大众文化是一种以经济实效原则为杠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消费性文化,这一文化特质决定了大众文化的许多长处,同时也造成了它的某些缺陷:出于赢利的目的,大众文化往往追求娱乐性、消遣性和刺激性为准则,以提高上座率、收视率、发行量和畅销度为目的,对于人们的官能快感、感性欲望、原始冲动的过度纵容和曲意迎合有可能孵化出一种浅薄、粗陋、萎靡、弛懈的文化风尚。这些确实存在的缺陷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将产生严重的消解作用,对于青少年危害尤烈,它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目前青少年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这就对当前的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应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中心。在《纲要》关于美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上述对当前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的认识,为学校的美育研究发展方向提供了现实依据。

思考二:新课程赋予现代美育新的内涵。现代社会中人类需求发展最复杂、最丰富的层次莫过于情感。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又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培养个体情感的手段和途径正是广义的美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美育要超出艺术教育的狭窄范围,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从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丰富的艺术细胞中,人们认识到美育对创造性思维的深刻影响;从文明个体道德自律的美妙乐曲中,人们体验到美育对个体品德行为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巨大陶冶作用。现代美育不仅广泛渗透在智育、德育之中,成为沟通真与善的情感桥梁,而且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与时代使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美育的教育场所也大大扩展了,它是社会美育、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的三位一体,贯穿于生活的整体过程中,是生活化的教育。现代美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成长是一个完整的生活过程,审美教育贯穿于这个过程中的每一部分,每一环节、每一层面,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之中,是十分有意义的。新课程改革对现代美育的实施方法、途径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审美教育的内容、过程、场所应扩展到对生活实践的观察、社会、参与、评价上,做为学校美育应当成为一个纽结点,尽可能地将社会美育、家庭美育与学校美育联为一个整体,运用多种方式、途径和手段,改变过去古板枯燥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尽可能以感性、活泼的形式对青少年有所影响,注重心灵的沟通。不仅重视经典的、精英的艺术作品教育,适当兼顾对大众文化、民间文化的关注与理解。在日常生活化的活动中过程,将青少年日常关注的对象做为重点问题,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分析能力,才有可能在实践中保护感性能力,发展创新能力,从而走向全面发展与完善。

思考三:当前人们对于美育的本质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流行的观念还需得到有力的纠正。

一种观点认为,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从属于德育,美育是实现德育的工具、途径和辅助手段,这种观点过于强调美育与德育间的联系,忽视了美育与德育之间的区别,以至取消了美育的独立性,否认美育在目的、内容、功能、方式上的特殊性,不利于美育的展开。而新课程改革下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把美育与德育区分了开来。德育偏重于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美育则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与德育相比较,美育进入了更为宽广的文化的领域,更富于文化的意味,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性质上的重大差别。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育即艺术教育,是关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这种观点的不足在于将美育的功能限度缩小和降低了,仅仅局限于培养具体的技能、技巧的范围,而没有在塑造新型文化品格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美育的意义。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是就美育与德、智、体育的分工而立论的,即认为德育是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是知识、能力的教育,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相对于此,美育则是情感的教育。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又是不够的,因为美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情感教育,还在于人文品格的塑造,人文品格的丰富内涵并非情感生活一端可以囊括,故仅谈情感教育有以偏概全之弊,有可能取消美育的丰富性。

因此,美育并不是具体的艺术教育,也不是单一的情感教育,美育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更丰富的内涵,它是美学这门“人的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充分体现着美学的人文精神。当代学校美育应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导向,以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神圣使命。

思考四:现代美育的社会功能及效益。美育是发展人的创造性的教育。它对人的生命力的不断更新与实现有重要的作用,它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有可能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的前提和基础。美育对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美育通过培养未来劳动者的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创造出并欣赏到生产环境的美,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美育有助于形成美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美育通过提高生产管理者的审美修养,带来劳动生产的高效率。

这是因为美育有助于形成以协作互助而不是孤立敌对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适应商品生产分工更细的特点,促使市场经济商品生产在协作互助中发展;有助于形成以独立自主、相互尊重、承认人的价值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适应独立自主经营、尊重人格独立的特点,使市场经济在经营自主权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以平等、公正、真诚、坦率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适应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公开交易、等价交换的特点,使市场经济在合理的竞争中得到发展;有助于形成以宽容、和谐、亲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避免和消除不择手段、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资本主义弊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代西方未来学家、文化学家大都趋于这样一种共识:在工业化社会中教育应当进一步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文导向,促进人的情感、个性、价值观得到健全的发展,使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和谐地协调起来,构成一种合理、完满的文化品格。当然我们与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体制不同、国情各异,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西方学者所揭示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方案,对于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显然不无意义。

思考五:目前学校美育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目前学校美育的现状也不容乐观,而目前学校美育之困境的造成,既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又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分不开,同时也是由对于美育本质的模糊认识所致。

其一,目前学校美育受到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学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落后,其作用和效果相对有限,中小学教师在一个学期中苦口婆心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可以在一个假期中丧失殆尽,大学教师辛辛苦苦教了四年所达到的效果抵不上毕业分配所带来的思想波动。其二,学校美育在学校中受到智育的排挤,而所谓“智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和升学率,由于目前教育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升学率成了支配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普遍存在以升学率评校、评教、评学的情况,相形之下,美育变得可有可无,其重要性在思想上得不到确认,甚至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都得不到保证。其三,目前学校美育的目的和内容不明确,一般偏重于初步的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人文导向的目标感不强烈,造就新型文化品格的目的尚未真正确立,同时美育的形式也偏于陈旧、落后和单调,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够,严重影响到美育实施的水平和效果。

因此,明确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现代美育的指向,并将其落实在培养和造就新型的文化品格之上,这不仅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而且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思考六: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其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其二,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阶段,“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

总之,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与美育有关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目前确实存在的现象,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美育观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既而提高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审美力,抵御不良文化中有害的毒素,实现美化个体、美化社会、美化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第五篇:2011政治美育计划

八年级政治美育计划

教师:刘玉舫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从审美的视角来看,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而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下面,是本人在政治课中的美育计划。

1、要做到 创造教师之“美”

教师包括“表美”、“道美”和“教学艺术美”三种形式。“表美”即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师者,人之模范也。”为人师表首先有外在形象上的规定性。”其次,“表美”必须与作为精神涵养的“道美”修养结合起来。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审美感以提高教育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意义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教师的教学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美就政治课教学而言主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美,含而不露的提问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幽默风趣的语言美、简洁明快的板书美、跌宕起伏的节奏美、端庄持重的资态美、回味无穷的小结美,等等。这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感觉,从而实现了美育的要求。总之,思想政治老师作为直接、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人,更应创造“自身美”。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政治课教学才能受到理想的效果。

2、创造教学内容之美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蕴涵着美的因素。但学生为什么普遍认为政治枯燥乏美呢?原因就在于教师知识照搬照抄教材和教参上的知识。没有挖掘和创造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补充各种因素。

2、创造教学手段之美

“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课属传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也包含一定美的因素。事实证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单靠政治教师用抽象枯燥听理论和简单生硬的说教,往往不易被接受。因此,为了使课堂富有变化,生动活泼,政治课必须充分利用幻灯、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它能使课堂具有形象生动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讲话情景伴有图像,使学生神入到当时的情景中,丰富了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提供了基础。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有利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减轻精神负担,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我国现正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美育的地位及作用在教学中必将进一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融美育于思想政治教学中,是政治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载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文学与小学美育(终)

    目 录 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 „„„„„„„„„„„„„„„„„„„„2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 „„„„„„„„„„„„„„„„„„„„3 引 言„„„„„„„„„......

    “小学数学能力提升”课题研究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这一中心,根据“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实行“分层教学、分类评价”,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目标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第一学年实验研究计划

    红星小学四一班2010年9月------2011年7月 《小学语文目标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制定人:刘春芬 实施对象:红星小学四一班全班学生 一、 实验研究目标 1.养成正确的写字......

    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题目:中学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在近几年,随着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中期总结报告 盐城市第一小学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全省颇有影响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

    小学美育化教学与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读后感

    小学美育化教学与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读后感最近,读了《小学美育化教学与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受益很多。书中提到,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引领下,美育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

    实验小学教务处计划

     实验小学教务处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新学期,我校教导处工作将继续围绕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和培训工作部署,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

    实验小学少先队计划

    徘徊镇实验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江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贺信精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