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时间:2019-05-12 23:4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第一篇: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数学室 高枝国 郑丽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未来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等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数学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这为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和方向以及良好的契机。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更说明数学教育教学的观念、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应用性与实践性

现实数学的观点得到了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也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这种观点集中反映在强调数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要求。

(二)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在做中学。“做数学”(doing mathematics)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基础。

(三)计算机应用于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开始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突破,它引发数学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更新、更广泛、更前沿的信息,从而自主的进行数学的学习,这使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学习方式及个性化的思想、观念、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四)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

课程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国际数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国家数学课程明确规定每个水平的学习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统一要求又具有弹性的结构特点,方便教师因材施教,提倡选择性学习。

这些共同的趋势和热点,既构成了实施新课程目标,改革数学教学的基本路向,又为构建数学教学新策略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框架。

目前,正处于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急需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将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经验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把有效要素提炼出来,使之完善和发展,利于对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实施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在新教学理念、新教学目标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客观

存在着一个理论与实践的高落差,更需要加强实证性、应用性的科学研究,尽快填补理论与实践的空缺,达到把新课程理念和目标落到实处的目的。所以,本课题将对丰富和发展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深化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围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培养目标及改革的各项具体要求进行研究与实践,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开展对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策略方法体系进行实证性研究与实验,探寻出一系列在新理念指导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新的教学范型,为大范围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有效的实用量表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案例以及相关资料。

(二)主要内容: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教学,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方式、方法、手段等行为。具有有效性、创新性、互动性、建构性、发展性等特点。

在研究过程中,力争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关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计划先从收集成功案例入手,剖析出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研究的策略,然后具体研究策略的理论假设、实施要领、操作流程和实施的范围以及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采取“研究——总结——研究”的滚动推广的方式,随时拿出反映新课程理念的微格案例和运用策略的小例子,用课例和文字形式及时向课题组汇报,点面结合,滚动推广,及时为第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广大教师选择、参考。

可重点参考的子课题如下:

子课题(1)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的策略研究。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通过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教学内容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整合的经验,防止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实施有效教学。诸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案例式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科整合”等等。

子课题(2)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教学方法的实证性研究,尤其是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等组织形式;加强对实践活动课等新课型的具体研究。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进行有效性学习的探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诸如: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案例式研究;小组教学中最佳讨论时机的研究;对“学生讨论经常偏离主题”问题的探讨;“运用讨论方式,学习进度缓慢”成因与对策的研究;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主动探究与教师作用发挥的相关性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佳介入时机的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研究;动手实践与活动内化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等。

子课题(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研究目的:主要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践层面上的探索性研究,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用以促进本学科教育教学新观念的具体实施。参考题目,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的研究;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实效性研究;开展对探索课堂教学中学生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提高的量化指标的研究;学生口算能力评价量表的研究等。

子课题(4)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比较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研究;小学数学各领域内容的学习特点及规律;

(三)研究的思路:

从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新走向,并进行学科改革的前沿性研究探索出一条扎实、有效,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新路。根据培养目标和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任务,结合学生和现有的实际条件,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开展对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进行实证性研究与实验。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摸索以学校为基地的,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的行之有效、且能广泛推广的促进专业化研究型教师发展之路。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在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中,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学校、县市区等)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以案例(个案)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从寻找问题出发——根据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从总结经验出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再次运用于教学实践,经加工、提炼、筛选,从而形成教师特有的课堂教学策略或模式。

(四)研究方法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内涵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教师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

研究的方法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三、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实行分级管理制,以地市教研室为单位,学校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可根据总课题实施方案,制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子课题研究计划,并填报子课题申请表。经地市教研室向省教育学院初教部申报审批立项。

第一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4月(制定方案,分地区分层次落实课题。)

根据本课题总方案和各地市各单位的教育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课题提出(选定)后,实验领导组和研究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学校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填写申请审批书。并于2008年3月下旬,各子课题完成申报,制定子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并报送总课题组,由总课题组协调、审批后,子课题开题研究。

各地市、县区、乡镇和学校在制定出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验研究方案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实验过程的领导管理和指导,落实实验任务和方法,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第二阶段:2008年4月------2009年12月(实践研究阶段)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各地市、学校参加课题研究后,应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资料的搜集积累是实验必备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石;也是实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看书阅览材料中搜集,也从教育教学实验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设计实验课,编拟的教案、记录等;还应从上课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建立教例撰写制度,开展案例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等。还可以从评课中、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调查中搜集和积累资料。

3.加强学法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加强对学法的研究,重视上好每节实验课。

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备课工作,努力上好每一节研究课。

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是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活跃研究气氛、推动科研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各地应积极地扎实地开展。

多种教科研活动包括:针对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活动;各地市、县(区)、校的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改前沿性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课,以及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而开展的网络研讨活动;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

以上活动应分年度或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0月(结题、总结、评比阶段)搞好总结、定期组织鉴定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做好表彰工作。

1.2010年2月前,要求各子课题完成各组研究(实验)报告,届时将召开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2.2010年10月前在各子课题研究基础上,完成研究总报告。各研究单位在课题鉴定验收时,要以研究目标所倡导的教学观念为依据,根据研究资料对研究结果,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写出研究报告,以便进行成果鉴定。

四、可行性分析和保障条件

(一)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基于对国内外开展的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活动现状的了解,基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积累与反思。

2.基于现阶段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需要。3.各级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

4.总课题及各地市负责人为都为经验丰富的各级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多为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

手群体,具有为事业积极投入的奉献精神和实际的努力。

(二)实验过程的管理和物质保障。

1.确定研究方案,制定实施步骤,要树立明确目标,处理好理念与现实的冲突,从实现出发,做到安排有序,落实到位。要本着求真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去真抓实干,稳步前进。

2.实验过程中,加强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实验顺利进行。3.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对实验中产生数据材料进行收集,加以整理分析。

4.由于本课题是自筹经费,拟计划通过实验交流,培训指导等方式落实课题研究费用。

五、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经验汇编(拿出体现课程标准新理念实施研究的交流材料,形式可多样,如:教学量表,案例、经验、论文、实验小结、收集的资料等);优秀录像课例、课件光盘等。

六、课题管理

成立全省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指导组,负责对全省实验工作的整体规划、方案制定、研究设计、人员培训、组织实验、检查指导、效果评估等。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张晓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组长:赵立成(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主任)

鲁晓千(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副主任)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组 长:高枝国(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组长:郑丽(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数学教研员)

赵家锋(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数学教研员)

成员由各地市参与课题研究的小学数学教研员、部分特级教师组成。

成立地市、企业办学单位课题指导组,更好地组织、实验、协调、指导完成本地实验工作,协助省课题组指导当地实验学校开展专题研究工作,检查实验及进展情况,组织专项研讨等。地市级指导组成员名单要报省课题组备案。

成立学校课题组开展具体实验。实验学校要填写子课题申报立项书,并上报省课题组审批。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从大的教育教学环境来看,现行高考体制和用人原则决定了学生和家长的目标就是名牌大学,造成了教学质量成为了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分数,教师和学生只好埋头苦干,结果是两败俱伤。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书包越来越重,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也感到身心疲惫。据调查,教师患咽喉炎的比例占80%,患胃肠道疾病的比例占30%,患颈肓椎类疾病的比例为22%。正如一则短信对教师的描述: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迟,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骨肉还亲。这样低效繁重的教学真是耗子穿风箱,两头受气。从我校的小环境角度来看,根据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分析,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对提高课堂效率有迫切的愿望。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教学效果反馈速度快,当堂课就能看学生的情况,在有效教学这个问题上更突出的研究价值。同时,这几年来,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有滑坡迹象。希望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数学教学质量的不利局面。在这样的大小背景下,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的核心是“有效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策略作为切入点。所谓“有效”就是高效能。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言之,就是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

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而“小学数学”则限定了该课题研究的学段和科目。“课堂”则是明确了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综合起来,课题的界定为:在小学数学的学段和科目范围内,教师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

三、课题研究内容

从教学的流程看,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具体表现为:(1)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评价体系,应该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角度制订出评价标准。(2)有效教学准备策略,即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作业设计等。(3)课前3分钟和课堂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4)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具体表现为小学数学新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教学流程和模式。(5)学生学习评价反馈策略(6)学校管理层对教师教学“六认真”的监督和激励,即教师教学评价反馈策略。(7)教学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主体性认识不够,通过课题研究让研究老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克服原来的教学思维定势,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第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所谓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

第三,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由“控制者”向“主导者”的转变。一味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学生唯命是从、言听计从,是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而主导包括发动、组织、指导、调控、点拨5项。其中的指导集中体现了主导的特性。指导就是引领。这样,如何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去替代教师发号施令,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角色以“能讲”为主要特征,新理念的教师角色以“善导”为主要特征。

第四,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改变教学的无效和低效,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大多数课堂存在着无效和低效现象。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一个最佳途径。在课题研究中,虽然我们很难打造出公认的最好课堂来,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努力打造出相对有效的课堂来。

四、课题的论证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政策依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改革的具体目标中第5条: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旨在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3、国务院二○○七年五月十八日颁布执行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中的第2点中指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中“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第二十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第二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有效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也为我们的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三)现实依据

1、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意在有效参与,保证质量,其中有效参与即指:诱发兴趣、激励参与、自主学习;保证质量即指:通过导思、导疑、导练、提高教学效果

2、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乐于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学生心力憔悴,有的教师上课满堂灌,板书整块黑板,学生听力疲劳,目不暇接,教师上课上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根据课题组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开展有效教学更的极强的现实性。

通过调查问卷,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对学生主动性重视不够。原因是这样的课堂便于教师调控,有利于教师的发挥,但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就会出现“船上人不使力,岸上人挣断腰”悲剧,这样的教学当然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另外,教师对合作学习使用较少,对学生评价也不科学,导致教学的效果较差。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五、研究的目标及预期成果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成果形式是:《自强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学校教学六认真评价激励机制。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及至各科课前3分钟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

四是小学数学四类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力求培养一批校、镇、县骨干老师。

六、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七、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0年1月到20014年6月共四年,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2010、1――2010、12)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组织研究人员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制定课堂有效教学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规范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成立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组。制订了自强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完善了自强学校教师德能勤绩中关于教育科研的条例。课题组由校长唐承德带头任课题主研工作。

2、课题组成员参加有关教育科研培训,并培训本校教师,加强对科研的认识,提高教育科研素养。教科室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丰富知识,掌握科研方法。由教科室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科研培训。

3、制定课题的学生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汇总调查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按两个小组进行分工,低段数学组由巫仁秀负责,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师问卷,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论证提供一手资料。高段数学组由胡树林负责,开展有效教学的学生问卷,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调查报告。

4、请教研室的专家指导,帮助修订课题的实验方案。对初步完成的实

验方案,要请教研室的熊维平主任等专家进行修订完善。

5、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向泸县教育局教研室进行立项申请,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第二阶段(2011、1――2011、12)布点试验阶段,主要是选定好实验班级,分析当前课堂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负效教学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出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组织学校教师学习本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有关要求,安排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并确定为每月开一次科研工作会,组织所有主研协研人员参加。

2、选定3个布点试验的班级,向相关教师说明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使他们心中有数。具体是小2012级1班、小2010级2班和初2011级2班,确定的实验教师为胡树林、余仁英、陈言平

3、构建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将取得有成果以自强学校科研专刊的形式向学校教师宣传推广。教科室明文规定,每学期至少办两期课题专刊。

4、课题主研人员聘请进修校专家到我校对课题进行指导。计划每年请课题联系人对课题进行指导,形式包括课题组出去学习和把专家请到学校讲学的形式。

5、总结第二阶段布点试验成果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阶段成果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研究,为课题全面铺开垫定基础。

第三阶段(2012、1――2013、12)全面实验阶段 主要工作是将第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出经验,使之更具操作性,并将前阶段的成果进行运用。

1.将教研组、备课组与课题组有结合,在常规教研中渗透和应用课题

组中取得的成果。

2.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的平时活动中检验成果的有效性。具体是将这两年的教研和集体备课的主题确定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的活动就围绕这个主题开展。

3.每期进行一次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收集评选论文,并向上级推荐发表,最终形成论文集。

第四阶段(2014、1――2014、6)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搜集汇编课题研究资料,撰写实验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成果报告,申请验收结题,并将研究成果正式社会推广。

1、进行自我检测,汇总各项研究资料,包括教师、学生的文章、文集、学生个案,音像图片资料。

2、对实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终结实验报告。

3、完善课题实验的档案体系。

4、申请验收结题。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物质保证

为了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预计用于外出考察学习、进修费1000元,科研资料费2000元,培训费1000元,其它开支1000元,共需投入经费5000元。学校将给予充分保证。从本学期开始,学校还专门为每个课题每学期划拨500元作为科研专项经费,足见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了便于查找各种资料和打印相关课题研究材料,学校还专门为教科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每学期都订阅了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各种刊物来装备教科室。

2、制度保证

(1)为了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完善了教育科研的有关工作职责和制度。制订了《泸州市自强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为课题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保证。为了使几位主要研究人员有充裕的研究时间,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都有所考虑,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要把课题研究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同备课,课堂教学,本教研

活动和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养成时时有科研,处处有科研,事事有科研的良好科研意识,杜绝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相剥离的现象。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汇报课、自荐课、研讨课活动,在教学中要突出研究内容、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教学案例的编制和教学反思活动。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每位老师所研究的项目和子课题是各不相同的,但就重点课题而言,其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步骤是一致的。

3、人员保证 顾问组:

吕操

泸县教育局副局长 杜作文

泸县福集镇党委书记

郑光明

泸县福集镇分管教育副镇长

指导组:

胡运清

泸县教师进修校副校长

课题联系人

李万富

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主任 熊维平

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副主任 李宗德

福集镇教育助理

领导组:

唐承德

福集镇自强学校校长

余仁英

福集镇自强学校副校长

研究组:

唐承德

福集镇自强学校校长

本科

余仁英

福集镇自强学校副校长

专科 莫德平

福集镇自强学校教科处主任

本科 胡

福集镇自强学校教科处主任

专科 张才刚

福集镇自强学校办公室主任

专科

胡树林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陈言平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巫仁秀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第三篇: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组

本学期是课题《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起始阶段。课题组努力做到了周密计划,抓好落实,为课题今后的顺利实施以及取得预期成果奠定了基础。我校数学组在秭归县教科研中心数学教研员何训光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第一阶段各项工作已完成,初步形成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并积极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去,现将我校“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各项工作作阶段性小结。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做好实验的开题工作。3月20日召开了开题会,学习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师明确了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

2、认真做好实验调查研究工作。实验前,我们对实验年级的全体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摸清了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及习惯,为进行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做了良好的铺垫。

3、认真做好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开题会后,指导实验教师学习实验的相关理论,用新课程理论来理解实验的立项和研究工作。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实验区与课题相关的实践经验,并联系已鉴定立项的课题《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实际做法,编写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理论篇》一册,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4、实验教师按课题方案撰写实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依据总课题方案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使实验教师选准了实验的突破口,也保证了总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5、强化实验过程,保证实验的落实。坚持以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行为为保证的实验方法;坚持实验教师的个体研究为主,课题小组等集体研究为辅的实验方法。

6、加强实验的指导。主持人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深入课堂,多做细致的分析,多和教师、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实验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发现有效的做法及时组织教师交流、借鉴,出现偏差及时纠正。做到了重过程,重指导,勤总结,勤改进,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7、加强资料积累。对反映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加强了积累。课题组做到了要求明确,督促实验教师勤于动笔。各个层次的活动记录,实验教师的学习笔记,案例分析,课堂实验记录,阶段计划、总结,实验论文等文字或音像资料及时整理,期末存档。

8、注重总结分析,及时改进工作。及时做好课题实验总结及使用新教材体会。2007年1月28日召开了课题阶段总结会,参加会议的4名实验教师都详细撰写了实验总结,4名实验教师做了现场发言。会上实验教师还互相观摩了学生实践活动资料,为下学期进一步深入实验,改进实验做了准备。

二、阶段成果:

(一)、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师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学生身边发生的数学等多渠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办数学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通过搜集中国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责任感,不仅使学生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境界,大大发挥了数学学科传播知识的功能,又能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育人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探究中学生读数学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从不看书,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

2、看书也是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功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当然对于初中学生,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3、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弄不懂。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不超过”、“不低于”“不小于”“不大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4、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划着重点(找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

(三)本阶段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阶段的阅读习惯主要是侧重于从不同数学内容,形成不同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内容初略可分为引言、概念、定理、公式、例题、阅读材料等几块。

1、阅读引言的良好习惯,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主题;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2、阅读概念的良好习惯,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定理的良好习惯,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4、阅读公式的良好习惯,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5、阅读例题的良好习惯,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6、阅读阅读材料的良好习惯,布臵学生通读阅读材料,对材料所研究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然后让他们趁热打铁预习新课,最后再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四)、硕果累累。

1、郭道虎的《争论之后应有定论》发表于《中小学数学》,《有理数乘法教学之我见》发表于秭归教研,《例谈与相交两圆有关的两条特殊直线》发表于《初中数学教与学》。谭之伦的《数学阅读方法浅谈》发表于秭归教研。

2、郭道虎指导的学生刘鑫静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三等奖,王兵指导的学生王键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二等奖,向杰指导的学生田邓飞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三等奖。

(五)、阅读模式。

质疑 阅读

创设情景--------自我阅读----------方法点拨--------形成习惯

释疑 思考

三、存在问题:

1、阅读提纲的设计大而统,没有合理的与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联系起来,缺乏层次性和一定的梯度。

2、有的实验教师没有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而是与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相脱离。

3、教师撰写典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分析不够全面,有的实验教师有实际做法,但不能表述出自己的意图和做法,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4、实验教师的阶段总结中,虽然总结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策略,但深入分析这样的实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产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到位。

四、几点建议:

1、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

2、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臵阅读提纲,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对于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3、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读、讲、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4、教师在开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阶段,不论是安排在讲授前的阅读还是讲授后的阅读,都应精心组织设臵些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要记住我们教研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是国民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科目,作为逻辑思维启蒙性教育小学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时候,特别是三年级以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程度尚未定型,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目前来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容乐观,许多学生依靠着课后的作业和课外辅导来提高成绩,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被提到了教学任务中,合理利用新课程的内容,对于教育部门所指定的 相关标准,指导小学数学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作用受到不小的冲击,虽然数学作为我国小学的优势型学科,相比国外的学生已经领先。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课堂的教育效果其实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效率地下,学生多以课后作业和题海战术来弥补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的内容。当前来说中国的数学教学水平虽然能保持平稳,但不少教师对新兴的教育形式还有理解的误区,在教学能力上仍然有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其实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冲击之下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大成都上已经可以摆脱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急需要抓住新课程的发展契机,不断地提升自我,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满足现代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1.新课程背景的要求

(一)新课程需要学校和教师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以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和拓展思维为前提,全面提高小学学生数学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了解数学,懂得数学的教学意义和作用,以数学的学习为出发带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课程安排,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出发,让学生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有客观、科学的评价,认真的做好教学安排,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兼顾,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能有偏袒和照顾思想,做好教学日志、合理安排内容、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新课程背景下还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善于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打造理想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推理能力,多元化的教学开发学生多角度的解题方式[1]。2.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在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常用,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可见教学本来就是有章可循但不生搬硬套的。但是不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有效”和“课堂”这两个关键词,特别是对有效的理解,就是因人而异的,而课堂又对有效的应用进一步的限定了时间和范围。所以,课堂有效教学可以解释为在课堂中教学提高工作效率、强调过程细节和目标内容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它更关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所得到的进步,课堂上的利用率和教学手段是评判的标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好坏的依据。

3.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3.1提高教材内容的成效

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课本内容相对比较重要,因为所学的公式和法则都依托课本的陈述。数学教材的概念性承载能力强,是教学的主要理论来源,缺少了课本学生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得系统和严谨的指导,因而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实现空间。对于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了解和领会教材的基本走向,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就能更好的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教材的范围和限度的掌握,也不至于让教学进度失去控制,教学时浅层的就带过,深层的就挖掘,把握课堂节奏,提高学生关键知识的学习。3.2适当结合情境教学法

对于低年龄层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抽象的概念,他们还无法自主的在头脑中立即做出数学反应。更多的是利用图形、图像或者实物来组合记忆,而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力。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多以现实例子来带入学生。条件反射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生进入所设立的情境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特别是通过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给学生出题,引导学生去进行一些数学以外的行为来实现数学的运算。学生会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丰富的想象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故事,设立一个连续性的情节,在不同的课程中慢慢推进,也让学生的记忆和应用形成逻辑的关联性和延续性[2]。3.3营造有效教学的氛围

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对于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健全,学校应该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从学习、生活和游戏等各个环节上加以保证。不能以学生在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学生成绩,不论是学生与学生,还是学生与教师都应该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才会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条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融入学校的前提。3.4学生互助小组的有效策略

数学是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学习这些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教师需要清楚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实际感受,教授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把自己的学习理念渗透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方法,充分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教师提供指导性意见,而非直接提供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学生互相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可以让其它学生更容易理解。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会带动相对落后的学生,让他们融入自己的小组,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成效。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学校课堂中教师需要换位思考的鼓励和理解学生,不能一味的追求教学成绩,而错过了学生成长道路最好的学习时机,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教学策略,利用情境的创立,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投身于教学过程中,才能不失时机的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张薇薇.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2]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训练、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而言,虽然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还是拘泥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缺失,教学质量的提高较为缓慢。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去思考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问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1.加强教育创新,提倡教学归真。为了小学生发展需要,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出台的教学改革文件重点提出要加强小学教育教学创新,提倡教学回归本真。所谓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回归本真,主要指的是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意义,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教学活动应该因材施教,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推新教学理念,实行有教无类。无论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一直以来都要求推陈出新,教学有教无类,倡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步伐一致。因此教师在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纳情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预习、多温习,而不是传统的题海战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课本教材使用率较低。随着教学竞争的不断激烈,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已经不再满足于课本,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以人教版数学材料为例,教材内容本身是丰盈的,知识点的整理和罗列都比较到位,但是教师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复述内容,并不把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而是在课堂之外让学生订购其他的学习材料,理论上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点,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更深的数学知识。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数学学习不再轻松简单。

2.数学教学思维观念落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多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教师以题海战术为主,让学生多练题,同类型的题目反复练习,换汤不换药,降低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本身对于刻板的数字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教师思维观念的传统和落后。虽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遍布所有教学部门,但是教师对于新课改如何去实施还是较为迷茫的。

3.教学管理力度不够。数学课堂本身的枯燥无味性决定了学生课堂思维不够集中,而小学教师在数学授课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好有坏,这也就使得部分学生因不被重视而轻视或放弃数学学习。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有待加强。再加上小学老师对于工作的怠慢,批改作业不仔细,课后知识点追踪不到位,教学质量也就很难提高。

三、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策略

1.科学选择数学教材,提高教材使用率。小学数学教学本来就是一件灵活机动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如何科学的选择数学教材,首先教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然后根据知识点的罗列情况选择最为相近的教材。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奥数的相关知识点,那么就可以选择有拓展延伸的教辅教材,在课堂上就可以将知识点充分拓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理念的创新就是敢于打破传统,教师要学会转变课堂角色,将学生变为数学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人教版三角形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模具来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识别各种角度的三角形。也可以将学生分组,以小组竞争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交流、讨论、思考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数学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数学教学管理,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点,严抓教师备课工作。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此可能发生的课堂情况和遇到的课堂问题很难确定,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确定自己的备课内容;第二点:集中课堂教学工作。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多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耐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教给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点:认真批改课后作业。学生的课后作业除了对错之分之外,还有解题思路的不同之分。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得到一样的结果,但是解题的思路可能是有所区别的,教师要去研究为什么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以便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有的解题结果就是错的,那么教师要以此为重点关注对象,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能力,这需要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婷婷.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2015.[2] 崔英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7.7.[3] 苗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学素养教学设计.2016.[4] 张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5.16.[5] 李明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

下载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和以前相比却没有多大的改变。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

    《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汇编)

    《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淮阴区西宋集镇中心小学姚士敏 《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课题组在2009年7月申报的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于2009年9月立项,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背景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新课程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哈尔滨兆麟小学 吴 晶 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了精读课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略读课......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精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薄家小学 毕义静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育工作开展所追求的方向,不仅是课程改革下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关系到学生日......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进,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开放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实验方案一.课题提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