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时间:2019-05-13 21: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中期总结报告

盐城市第一小学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全省颇有影响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现有89个班级,220多名教职员工,5000多名学生。

校区占地面积140多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教学区内间间都配备多媒体系统,所有教学人员都配制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有四个网络教室,并配备了校园网。运动区内有标准游泳馆、标准灯光篮球馆、乒乓球馆、健身馆、室外篮球场和200米及250米2个环形塑胶田径场。优良的设施为本实验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我们体育组18名专职体育教师中10人具有本科学历,另6人为专科学历;其中有三名市体育学科带头人,两名中学高级教师,县级教学能手2人。所有教师全部顺利通过了省级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具备了一定的现代信息素养。全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新课标的培训和学习,积极参与教科研的研究,教科研成果丰硕,现已结题省级以上课题3项。组内教学中南北校区进行资源共享,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与健康课中。现代信息技术在我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摸索、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已经历了二个阶段,并计划向更高的第三个阶段进行实验。第一阶段: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存储、演示功能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也是我们将信息技术用于体育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我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因此,该层次的教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只是必要时偶尔用一用。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仍是被动型的学习。如: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先播放一段NBA的精彩片断,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先放上一段精彩足球射门集锦等。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我们所运用的“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在实现上述目的同时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校园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如:我需要帮助、老师优劣之我见等,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此外,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个别辅导软件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或学习)方法,包括:操练和练习、对话、游戏、模拟、测试、问题解答等。第二阶段: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封闭的、以个别化学习和讲授为主。在经过学习、总结、研究后,我们全组又制定了第二阶段的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在这一分阶段,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更加重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

1、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的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此层次,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如在进行六年级奥运会的理论课教学前,先让学生上网查阅奥运会的有关资料,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本阶段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但是本阶段的学习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如果没有可供探索的资源,无法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就根本无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这也正说明该层次比上一层次先进。在该层次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该层次可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而且适合于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所有年级,如: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制作一份健康小报,学生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然后将文本、图形等进行重新加工,在电脑上制作出一张精美的小报等。

3、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和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基本的协作模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组织不同类型的协作学习对技术的要求程度不同。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也通过Internet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技巧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基于竞争模式的网络协作学习,一般是由学习系统先提出一个问题或目标,并提供学生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相关信息。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先从网上在线学习者名单中选择一位竞争对手(也可选择计算机作为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然后开始各自独立的解决学习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看到竞争对手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状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竞争一般在智能性较强的网络教学软件支持下进行。

协同是指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协同需要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如: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留言板等。

伙伴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找到与现实环境中的伙伴相类似的学生,然后共同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另一种伙伴形式是由智能计算机扮演伙伴角色,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玩耍,在必要时给予忠告等。

角色扮演指在用网络技术创设的与现实或历史相类似的情境中,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角色,在角色中互相学习的过程。要实现角色扮演一般采用实时交互的网络工具,如:net-meeting、视频会议、多功能聊天室等

以上为我校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具体实践,现我们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准备进行: 第三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整合

前两个阶段都没有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组织架构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信息化。当前六个层次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并取得很大成功时,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时,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的目标。这将是我们本阶段的努力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准备创设了一些教学案例,现进行简单介绍。

案例1.探索技术学习法

教学环境为室内体育馆,教师事先已制作了大量有关运动技术的材料存放在服务器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激趣导入:利用多媒体演示营造出在2003年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空的情景,同学们扮演杨利伟的角色。(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网上浏览知道飞行的一些知识,知道怎么样才能使手中的纸飞机飞得远(3)巩固应用:进行练习,并能将自己的投掷动作与屏幕中的正确动作作对比,学生上网交流学习情况(4)课外延伸:教师提供其他有关宇宙飞船方面的网站,请学生课后自己再去浏览。

案例2.小青蛙学本领――情景化启导学习法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来导入新课,引出“小青蛙学本领”这一主题;第二步播放小青蛙跳荷叶的画面,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第三步是小青蛙练本领,学生分组自练,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和自评,交流看法,教师巡回指导;第四步是小青蛙比本领,教师启发学生以找到的资料为背景思考问题,让学生观看了小青蛙捉害虫的情节,提示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抓到害虫,并通过观看知道游戏的方法,进行游戏和比赛;第五步使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轻柔的音乐达到放松的目的。

案例3.社区体育设施调查――合作性调查学习法

本案例以调查本社区体育设施调查为背景,要求学生在Internet上进行调查,了解一些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并对自己所在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本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议。教案包括说明、任务、资源、调查、评价、结论六个部分。说明部分给出问题的背景,任务部分罗列出具体本调查任务,资源部分给出有关的文章、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评价部分给出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的评定标准,体现了鼓励合作、创新、实用的原则。在结论部分要求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写成专题报告和制成剪报在网上发布。

案例4.安全知识的学习――层层导入学习法

本案例在室内进行。如在进行《行路安全》的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然后通过学生的阅读、观察,把行路安全的知识编成一首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接着通过游戏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然后通过看一段录像,进行辨析是非,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通过玩“交通游戏棋”,对本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进行本课小结,并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外争做“交通安全小标兵”。案例

5、远足――多学科专题学习法

这一案例重真实挑战性学习任务的介入,还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理念。例如,远足这堂理论课本来是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内容,我们将之与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命名这一典型案例为多学科专题学习法。如在本案例中:一开始出示一些美丽片:如黄山、长城、海南等场景,让学生想想我们在语文课中学习了哪些描写祖国美好河山的诗篇,学生背诵出了《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早发白帝城》等古诗;之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思考:远足有哪些好处?接着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远足的方案设计。(这时让学生上登陆旅游咨询网,通过查阅,学生可以得到旅游新闻、旅游景点、民族风情、出行参考、土特产品、风味饮食、省内、国内线路、电子地图等方面的知识)。并展开讨论:远足前要做哪些准备,为什么?在这过程中让学生理一次财,每人有一百元的远足经费,你是如何安排的?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一些资料(音乐,动漫、短信等),在远足的间隙中给大家表演一下,使远足更有趣味性,气氛更活跃。在远足中会有许多突发 事件,你能对这些场面进行描述吗?面对这些场面你会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节日给全家做一个旅游的规划。中期实验所取得的效果:

(一)教师方面

1、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模式的变革,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及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一教师已由原来知识的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收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信息加工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其二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去“如何学”;学生则由过去的单纯学习知识,死记硬背课文结论的过程转变为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处理知识信息,从而主动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其三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

2、教学目标的转变

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过去的“重教轻导”、“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得到了纠正,转变为现在的既重教学、更重教育,既重知识、更重能力,既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教学目标转变,因而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转变。

3、教学内容的转变

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运用网络中的信息,自由地搜集、发现,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运用。网络信息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内容,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懂得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教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肯定发展和更新。这样十分有利于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策略的转变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促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则由过去的“问答式”递进转变为现在的“探究式”递进;教学方法从过去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现在的启发式、独立研究式和协作探究式的教学;教学手段从过去单纯的教具演示或实验,转变为现在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了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5、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尽管目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由于信息媒体的进入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则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小组合作、个别自学等各种形式开展学习;二则由于有了计算机联网这一中介媒体,打破了原来固有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下载学习信息;自由地选择合作、交流的对象。这样在班级授课制中“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贯彻,也大大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

6、教师能力的发展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3)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

(4)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教师利用工具软件记录、管理教学日志,并定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二)学生方面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交流的技能,通过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训练来培养。

(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判性地处理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特征,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和内容都能进行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回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其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和谬误,识别信息,准确论证。

(3)运用信息,具有融入社会的态度及能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共事精神,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推进社会进步。这些素养的形成需通过加强思想情操教育训练来培养。A.学会学习

B.网上交往能力 C.参与能力 D.网上礼仪E.计算机文化

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教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这一层面的应用可以引学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就是强调信息技术在这一层面上的应用。

3、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化,虚拟课堂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界限。教育的信息化还为学生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要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课程整合中学生学习的培养目标。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利用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理想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思想,发挥个性特长和知识结构;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

四、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课程整合的实施面临五大问题:

1、学校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2、教材内容的更新与选择

3、教师手中没有合适的软件;

4、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

5、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是课程整合的终极目的,这更是有待探索的重大问题。

(一)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本课题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验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体育学科之间划分界限,而是要将信息技术课程与之联系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应用于体育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二)教材内容的革新

在新课程理念下,只划分了五个领域,没有指定教材内容,这就给教师和学生有了很大的选择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将知识综合起来,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他多学科的知识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如课件《》

(三)课件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软件的种类还不够多,教学实用性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上“多媒体教学课”要由老师自己制作课件。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老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课件制作上,而作为体育教师个人是很难开发出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课件的。相反,由于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课件制作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上来,甚至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从而很难从根本上有所突破。因此,“课程整合”的概念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制作课件,而是如何应用课件。校园网资源库建设是解决课程整合中课件不足的最佳对策,尤其是建立适合教师学生教学学习应用,内容丰富,资源容量广泛,而且能够不断随着教学内容容量增加而不断进行更新的网络资源库。

(四)教师培训问题 可以说,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三方面: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老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老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老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理论问题。

(五)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 当老师掌握了信息技术后,老师的能力就会被大大扩展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可以从光盘数据库中快速地查找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去图书馆;可以方便地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通过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地操作,可以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成绩跟踪系统,可以持续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这在客观上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表明: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又一个极为重要的也是课程整合中所要彻底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建议:

1、教育内容改革

总的来说,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如下: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依据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重在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基础要宽。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教材的多媒化,利用多媒体,尤其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可跳转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点和资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教材的信息化表述。

2、教学组织架构改革

随着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组织架构和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革。教学目标强调以真实性问题为学习的核心,这样,就要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45或50分钟一堂课,学生都坐在教室中听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必须以项目和问题为单位,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活动安排的分组上,也要打破传统的按能力同质分组的方式,实行异质分组。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会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职能的逐步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一些管理体制与方法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而学校必须制定一些积极的配套政策并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还要建立应用(教学应用为主)示范科目,培养主干教师,推出一些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他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此外还要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课;最后,最好能参与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本文试图从教师会用、善用、巧用三个方面探讨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关键词:

情境

善用 巧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它以语言、文字、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誉为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

同时,我们又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校都得到空前重视,目前有的学校规定:凡是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这就使得有些教师为了证明自己是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就用电脑展示几道口算题,感觉自己也是现代化教学。就连平时的日常教学,用多媒体觉得是一种时髦,以至于有的老师课课都运用信息技术,造成老师们抢占多媒体教室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不仅“大材小用”,而且浪费了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形成“高成本,低收效”的不和谐局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

一、教师要“会用”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确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活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必需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才能顺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且学校还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学校每学期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比赛,多媒体教室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开放的,随时都可以使用,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等等一切措施都为教师使用计算机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了筹码。

二、教师要“善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1、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为原生态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比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我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如,学习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等变换关系。用多媒体创设原生态的场境,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2、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比如在教学“小明的一天”也就是学习24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班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12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6时30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7时30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学;上午11时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时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7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12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24时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3、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实现资源共享。

三、教师要“巧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1、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原生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化抽象为形象时用,让学生思维得到放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竖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简化学生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在教学《温度》时利用电脑使温度计中水银能升降,让学生明白正负数。又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4、化肤浅为本质时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此外还有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小长方体不同的数法和不同的算法,从而引出乘法结合律。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时,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或宽边旋转形成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形成圆锥体,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交错表现动静两种状态,在教学中可直观设计、灵活操作。上述案例,灵活的运用了这些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甚至能参与其中的原生态情境,把静止不动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架桥铺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能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

1、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

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往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画面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搭配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2、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利用多媒体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多媒体,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潢“门面”,从而丢掉粉笔、黑板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但是由于速度比较快,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是由传统的“人灌”改为披着现代化外衣的“机灌”。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应服务于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定稿)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 吴峰

【内容摘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朝流的部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挖掘审美潜力,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创造和再创造的能力。【关键词】

信息技术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 整合 【正文】

音乐是人类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目标与内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教学内容结构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同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也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听视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来为教学服务。

音乐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优劣,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何更快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我以后在教学中探索的重中之重,现就我音乐教学中的体验,谈谈我对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一些体会。

普通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虽有不同的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

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传统课堂教学使用黑板、粉笔、乐器、教师讲、学生听、挂图、录音机等多种设备,繁琐而又耗时,往往手抄一段乐谱就要花费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有时为了欣赏一段音乐又需要准备好几件乐器、挂图等,好多课前准备成了一个“运输队”。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这一现状。近年来,笔者尝试着将信息技术带入了课堂,运用其实用性极强的信息技术平台,设计、编制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生动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件,取代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挂图等;利用音乐软件模拟真实乐器音色,结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讲解乐器结构;利用会声会影编辑视频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音乐会的实况演奏、演唱;利用PremierePro剪辑一些学生的录像片段,也让学生的“真容”再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大了音乐教学的容量。由于信息技术能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若干个兴奋点,使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了强有力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强有力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一切的“准备”,也就是教师的“备课,这样,就把好多所谓的课堂内的“耗时”变成了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例如:在欣赏《江河水》时,我将大量的讲解内容直接运用文字的形

式出现在大屏幕上,选用适合音乐意境的图片作为背景画面,再加上音乐,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听、自己理解、自己体验,这样既节省了传统教学中的讲解、书写、挂图等时间的浪费,又音画一体,学生在理解“教师讲解”的同时,使音乐与环境融为一体,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兴趣,丰富了情感体验,陶冶了高尚情操。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图画背景和文字介绍,增加了教学内容理解的直观性、可视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在各种歌曲或器乐曲的欣赏教学内容中,其作品的创作、流传过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音乐风格的演变、都有许多翔实的资料和传说故事。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MIDI制作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乐的基本思想内涵,选取能够体现其音乐段落主题的画面和适当的文字介绍,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助于

学生对音乐基本内涵的理解,倍受学生欢迎。例如我在给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选用了江楼钟鼓、月夜赏景、风吹影动、渔民撒网打渔、夜幕回归等一些适合不同段落的视频画面,既有动感,又情景交融,同时,在音乐中出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时,我用动画的形式,让所演奏的乐器或演奏实况出现在大屏幕上,也将有些创作背景文字或意境说明插入到视频的下边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陶醉在优美的环境中如醉如痴,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体现出了音乐艺术的形象美。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课堂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如在介绍作品《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时,播放一些纤夫们拉纤的视频片段,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在赏听时,学生便会随着“拉纤”的动作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介绍欣赏《十面埋伏》时,播放一些有关楚汉战争或内容接近的战争视频片段或图片,再配合文字介绍,整个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以及中间的转换变化便一目了然的出现在学生的意海中,随之,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意义也自然而然的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和作者“相同”的心境,既达到了课堂音乐欣赏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这种音画一体,尽管在某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针对全体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客观存在,为了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这种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演绎、创造情景,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达到艺术的升华。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尤其是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更大可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譬如我在给学生欣赏了管子独奏曲《江河水》时,通过“实际观察”,有一名学生在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这样写到:“作为在辽南广为流传的鼓吹乐曲,《江河水》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就像一篇优美的韵文诗,只要闭上眼睛用心去领会,我不认为该曲表现某一特定人物的感情和遭遇,一首民歌在流传许久之后已然融入了哪个地区所有人的悲苦和沉思。社会的黑

暗使身世无依的东北人需要渲泄、需要呐喊,而《江河水》正表现着这一主题。深沉而悲亢的音调、反复的吟说展现了被压迫民族的心情与呼声,悲凉的曲调中不时透出一阵阵衰微的疾呼。” 曾经,我们的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了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幅画,学生非常兴奋,当堂作画,很快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答案。同样的,我多次利用PremierePro、PowerPoint或会声会影等软件制作、播放几个近似或同类型的图片,或播放一段很有特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即兴创作,然后拿几个学生的“作品”,利用软件(fina2006、SONAR、TT等)制作,进行配器,让学生自己来欣赏自己的“作品”,效果非凡。由此可见,无论是情感的体验,还是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乐器的搭配等,都要发挥学生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的整合,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了接受音乐信息的通道,给予学生更大的音乐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视听联觉,有助于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种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的地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了音乐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用音

乐奠定了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也引领了课堂教学一场深刻的革命。

2014.7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中国远程教育)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4、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

5、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我们都知道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使得教师摆脱了以前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一技术给我们教学到底带了多来的收益,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深有体会

一、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知识获得模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得知识的平台,从而使学习由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或是图形的教学,都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板书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当堂板书则会占用相当的教学时间。在练习中也会出现大量的书写,如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解答等,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前预制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密度,使有限的教学时间产生更高的教学效益。(出示几个网址)

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传播媒体也从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向多媒体转化。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原来一些比较难以表达的分析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密度,为实现减负增效提供了支持。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习题的分析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传统的媒体就很难实现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同时行动的演示,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下载的Flash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了四种车轮的行驶情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概念。在同一课件中,还直观演示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知识以及直观演示了利用各种工具绘制圆的方法。

三、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

传统的纸质教材由于受篇幅、编写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知识的容量和对最新知识的及时更新,所以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支持,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搜索相关的信息,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课堂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例如,在

教学《年月日》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年月日有关的信息,了解二月是28或29天的来历,了解了闰年产生的原因等知识。

四、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利用互联网可以快速搜寻更多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图片等),还可以搜索和下载合适的教学课件,使单纯的自制教学课件发展为自制教学课件和通过网络搜索和下载适用的教学课件互为补充,从而节约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纸化教案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教案的实时修改,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以上所讲上的几点是需要我们的老师们必须要具备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那如何使我们的老师们能够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好务呢?我们学校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具体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1、在座的各位同项基本上都参加过文轩的电子白板培训,培训的内容多而杂,因此每次培训完后,我都会把培训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分类,在分类的时候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学校老师的年龄及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整合,以保证开展校本培训的时候每一位到场的老师都能听懂,并能基本掌握学习操作的步骤。

2、每学期我们集中对全校老师进行信息技术及电子白板的集中培训两到三次,并且在学期教学过程中不段的收集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分时段分学科的进行小组培训和一对一的培训。

3、把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教学节上我们要求名师上示范课,骨干教师上观摩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在这些展示课上教师都要用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节后老师们在集中评课的时候都要参与讨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哪些有效哪些还需要改进和补充。

4、全校40以下的老师全面铺开实行电子备课,老师们根据所在班在学生情况,自身的教学特点及教学方法,自已撰写或二次修改电子教案,自从实行电子备课,老师们都觉得大大的增加了课前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总之,当一个新生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这样方能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喻德旻

有人会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在室外的身体锻炼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少之又少,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下,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突出。

在新的课程标准和对学生综合素质高要求的现状中,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科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指导者和执行者,其掌握的教学信息资源以及实施教学的方法手段都对体育教学有直接的影响,对学生体育观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和运用的情况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深化学生对动作技术概念和体育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改进以往传统教学中所未触及到的方面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体育教学也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体育教学有了崭新的一面,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模仿和练习中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由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就很难将完整的动作呈现给学生,这也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腾空、翻转的技术动作,在教师的示范中,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而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在此过程中,过多的讲解和示范可能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不太理想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和学生一瞬间很难看清楚的技术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将复杂的技术以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象认识,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改进了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下,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它的出现与运用正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近几年来,大家都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运用,而体育这门学科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应考虑它的辅助性、合理性。

其一,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根据天气的变化,在课时计划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实践课中,如遇到雨天,可以改上室内课,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准备好的课件或通过网络下载的教学内容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体育课遇上雨天就成为枯燥的自习课。

其二,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还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投掷项目中,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俯卧式跳高的转髋等动作,这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动作要求作示范的,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中难点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也比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的目的。同时,学生练习的时间得到保证,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其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体育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兴趣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以往的体育课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引不起学生兴趣,而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讲解示范的效果。另外,还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可将室内课改欣赏课,给学生播放精彩的NBA篮球联赛,激烈的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片段)等内容,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的呈现方式,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

对动作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抽象的动作和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跳远中的踏板及腾空动作的教学中,由于跳远的踏板及腾空的实际时间都太短,教师对技术讲解必然是在若干次示范之间逐一完成的,这使得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听讲解时因无示范可看而不能理解,在看示范时又忘了讲解中的重点。这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听觉和视觉是轮流发挥作用进行学习的,两者没有进行较好协调,使得学习的效率较低,而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这一点即可得以解决。当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的同时,可以通过音响系统进行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可以眼耳共用,在看课件中的示范同时,听到对示范中要点和技巧的讲解,使得学生更好地对跳远的各项动作进行理解,也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

五、借助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体育教学当中,学生除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学习一些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和体育竞赛等方面的知识,相对于室外课而言,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适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在如今网络如此发达,知识广泛普及的信息时代,在网络中进行搜索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可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点进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符合目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

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挥信息化技术教学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里去,正确、合理地使用它,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

    我用信息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 浚县新镇镇新镇中心小学周红翠 先进科学技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我认识和感受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将存贮记忆、高速运算。......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1 摘要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就......

    浅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应用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对课堂多媒体教学应......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总结

    十堰市联校协作第二片区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十堰市张湾区谢家小学 《联校协作体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有效课堂的任务设计》这一课题研......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总结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进行了一年,2010年10月召开开题会,组建课题实验组,修订并形成了......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晓佳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坊子区凤凰街道响河子小学 王 瑾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