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内涵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内涵及应用
1.前言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 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高校篮球选修课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具有广阔性和潜在的发展性, 可与同门类的相邻学科或不同门类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也可向软科学蔓延融合, 将有力推动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移植、优势互补和综合聚变, 从而有效催发新学科的思想萌芽, 建构新的理论框架, 促进新学科的创建及其发展。本文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初步论述高校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及应用,旨在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实践。
2.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信息技术、整合。3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育中 , 合理而有针对性的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模式教学可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该环境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等多方面学习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 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丰富体育课传统教学方法 , 改善教学结构。真正把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 ,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课程 ,应用于教学 它有利于突破体育传统教育观念 ,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它丰富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手段 ,有利于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 ”转变 ,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 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有利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使得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性不再局限于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这样就可以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全面积极的了解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纵观体育学科的创建发 1 展过程, 实际上是思维方式方法变革更新的过程。通过科学先进的思维方式方法, 能深入全面地揭示体育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运动规律及其内在本质, 会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促进和造就各种新学科动因的形成。特别是现代科学研究的整体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超前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等正在被广大体育科研人员掌握与运用, 其研究思维已从体育科学内部跃入整个大科学之中, 更容易发现体育某些学科理论上的突破点, 从而寻找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激发建构各种新知识体系的设想。大学体育课程整合正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体育课程的整体中去, 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 创立信息化课程。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 促进体育新型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发展, 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体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情景方式以及课程实施等,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4.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 ,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影视、录象、等视听媒体载有活动的带感情色彩的教学信息 ,能够直接以鲜明、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明快、简练的语言传送给学生 ,学生很容易接受那些深人简出的动作技术。例如 在篮球战术教学中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于是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录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 ,分析篮球局部进攻战术队员跑动路线、传球时机等 ,使得学生对篮球局部进攻战术有个大致印象。进行理论讲解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做“篮球局部进攻战术 ”课件来展示其实际意义 我们还可以采用篮球游戏软件 ,可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和软件强大的“ ”比赛录像功能 ,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学生建立正确 的动作概念 ,统一规范技术动作,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教师要上好篮球选修课 ,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 ,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 2 技术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 ,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 ,提高了教学效果 ,缩短了教学过程。例如 ,篮球的技术动作 ,教师如果动作示范,一般在瞬间就完成 ,而且动作异常复杂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以其鲜明的图像 ,生动的画面 ,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用信息技术分析和研究动作技术 ,将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标准化动作进行对照分析 ,发掘运动员动作技术不足之处 ,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象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象或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和加工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 ,找出学生技术动作的差异与不足 ,帮助学生改进动作。便于自学因材施教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 ,体育教材变得形象、直观、易懂 ,加上多媒体 自身操作简单易行和广泛普及 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可以按照学习者的要求 ,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程序、重现次数等各方面都可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它大大的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重现力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或者教师自学 ,无师自通 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比如 ,受伤运动员就可以安排多媒体进行表象教学最好。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大量文字和图象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即快有准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大量有关的图文资料以不同文件形式输人计算机内储存起来 ,在备课中可随时查询和筛选 ,以利于不断更新以及动作动作分解、组合、修改等。
5.结论与建议
[1] 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具有广阔性和潜在的发展性, 可与同门类的相邻学科或不同门类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也可向软科学蔓延融合, 将有力推动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移植、优势互补和综合聚变, 从而有效催发新学科的思想萌芽, 建构新的理论框架, 促进新学科的创建及其发展。[2]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课程 ,应用于教学 它有利于突破体育传统教育观念 ,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它丰富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手段 ,有利于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
[3] 高校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可以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4] 广大体育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化水平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更多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6.参考文献
[1] 谢舂风、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16 [2] 李长志.对新媒体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思考.中国学校体育.[J].2007.07.30-31.[3] 吴峰等.关于大学体育网络教学的思考.安徽体育科技.[J].2007.08.59-61.[4] 松树群等.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育.[J].1994-2007.591-592.[5] 高菲菲.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陕西理工学院学报.[J].2006.11.79-82.[6] 姜健、刘汉生.浅谈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2006.01.64-65.作者; 王正军,1973.12,硕士研究生,中教二级,西安特立中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现实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越来越越丰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不断催促着学校教学生产力的进步,教育理应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先进的文化,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是与教学整合,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重要引擎,作为对教育质量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师,我们该怎么办?
一、明白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及解释百家争鸣,本专题定位的是教学方法。即: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方法,从现象使用实态看,可分为五个层次: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2、信息技术作为个别学习的辅助工具。
3、信息技术引入“任务驱动”。
4、信息技术作为在开放式课堂中,进行发现式学习的工具。
5、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载体。
其中2、3、4用得较普遍,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母教学法的框架内,大放异彩。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在一定的资源情境下,根据教学目标,共同构建一个任务,然后紧紧围绕这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第5个层次大城市特别是建立了“教育云”体系的地方,用得较多。比如武汉市,作为全国教育云试点城市,专门建设了武汉市教育云体系,从硬件资源建设和软件资源建设全面规划,全面推进,目前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正在快速发展。
二、使用基本优势
用FLASI软件做动画,让学生看屏幕数几朵红花,再数几朵黄花,然后列式计算共有多少朵花……,很显然,这没有用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因为做几朵实物花更省事,学生看起来、数起来也更直观。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方法时,应该尽可能使用它的优势,并与其它资源配合使用,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主要优势有:
(一)交互性优势。
(界面生动、吸引力强、即时受理、即时反馈。)(二)图文并茂、图影并茂、影画并茂优势。
(这是其它手段难以或不能做到的。)(三)多感官刺激优势。
有资料表明,人类记住信息的统计结果为:
1、自己阅读内容的:10%
2、自己听到内容的:20%
3、自己看到内容的:30%
4、自己视听结合获得内容的:65%
5、自己交流中说过内容的:70%
6、自己多感联动(经历情景)内容的:90%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基于多媒体视听技术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益,如果教育云体系完善,具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条件,其效益更可观。
(四)“八化”优势。
即: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快为慢、化慢为快、化毁为存、化险为夷。象人体结构、内脏器官、细胞、天体、分子、电子、原子;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这些传统教学方法要花较多时间精力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教学效益。(五)“六超”优势。
即:超越地域、超越时空、超越成本、超越人障、超越物障、超越生命。不同地域的学生可以享受同一个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当场接通国内外的资源库、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微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在走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甚至与人的生活深度融合。(六)更好更科学地实施因材施教。
“微课程支持下的微学习”、“丰富资源支持下的翻转课堂”等正在不断兴起,一般应用中,超文本支持下的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成为:网络名师、数字教员、课件助教、邮箱伙伴、QQ同学。开放式、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因材施教的需求,也倒逼着我们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七)构建开放式协作平台。
(八)提供学生创新活动的土壤。
(九)重复自如、缩放自如、切换自如、存取自如。
为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三、掌握基本方法
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及获得了技术能力的提升,为了什么?还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并逐步走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技术只是载体,根本目的还是用整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益。作为教学方法的使用,我们要:
(一)研究确定主题
1、分析教学重难点。
无论什么教法,教学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是最重要的主题,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研究学科交叉点。
不是各学科所有的内容都要“信息技术化”,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效益,提高整合效益,就要分析学科交叉点,语文与信息技术、数学与信息技术、其它各门学科与信息技术都有个“交叉点”研究的问题。
3、选好教学突破点。
象解析几何、函数、根式方程等,这些内容理性成份很重,学生学起来,老师教起来都很费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从而突破教与学的障碍。
(二)认真做好设计
做好教学系统设计,是所有教学方法发挥作用的前提,这里省去其理论阐释,着重强调:
1、脚本设计
(1)知识点、技能点
(2)画帧载体
(3)界面设计
(4)互动设计
2、技术设计(基于某一工具)
(1)顺序结构段落设计
(2)随机可控结构段落设计
(3)全程任意返回段落设计
(4)动、静、图、文、影、声技术设计
(5)容错、防爆技术设计
(6)打包、防盗技术设计
(三)精心开展制作
选好自己最拿手的一个工具,PPT、FLASH、专题网站、云网页等都行,只要能实现设计目标。但无论哪个,都要体现“精心制作”,也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最大限度、最精细、最高水平发挥地制作课件。
(四)反复进行调试(目标达成度;技术合理度)
(五)择时安排使用
选择最佳时机使用课件是整合式方法发挥最大效益的保障。具体操作各种各样,不可能一个模式,但基本原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教方式,提高学教效益。所以建议从学与教的十一个环节入手。即:目标设计、重点难点的考量与操弄、过程设计与运作、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课外延伸、课后反思。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探索和推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浅析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范文)
浅析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总感到课越来越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融合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步伐,使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1.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体育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体育教师课堂教育手段,有利于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有利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性不再局限于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全面积极的发展、锻炼学生。
2.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
2.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体育教学模式;影视、录象、VCD等视听媒体载有活动的带感情色彩的教学信息,能够直接以鲜明、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明快简练的语言传送给学生。
战术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组织学生看录象,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分析足球局部进攻战术、队员跑动路线、传球时机等,使得学生对足球局部进攻战术有个大致印象。进行理论讲解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做”足球局部进攻战术”课件来展示其实际意义;我们还可以采用“欧洲足球冠军联赛“中文版足球游戏软件,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和软件强大的“3D”比赛录象功能,学生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
2.2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之上,灵活的运用和创造新的运动技能。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好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来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例如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移动、旋转、定格来演示运动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例如,“倒挂金钩”的空中动作,教师如果动作示范,一般在瞬间就完成,而且动作异常复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
2.3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用信息技术分析和研究动作技术,将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标准化动作进行对照分析,发掘运动员动作技术不足之处,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象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象或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和加工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学生动作的差异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一技术以往运动队应用较多,应用于体育教学对身体本体感觉较差、不能很好感觉自身动作的学生尤为有效。例如,在操场教学中,我们先用摄象机,摄下云动员或学生体操动作,再把这些动作录象输入计算机里就能够知道运动员或学生运动轨迹,与同样条件下优秀运动技术进行比较,为运动员训练中改进动作提供依据。
2.4便于自学、因材施教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体育教材变得形象、直观、易懂,加上多媒体自身操作简单易行和广泛普及,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按照学习者的要求,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程序、重现次数等各方面都可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它大大的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重现力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或者教师自学,无师自通,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比如,受伤运动员就可以安排多媒体进行表象教学最好。
2.5动作创新
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研究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设计出该运动员高、难、新的创新动作。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我们先把运动员基本动作用摄象机摄下来输入计算机相应的软件中进行研究,得出该运动员动作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绝对速度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出运动员高、难、新的创新动作。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大量文字和图象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既快又准,在健美操、武术、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的动作创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大量有关的图文资料以不同文件形式输入计算机内存储起来,在备课中可随时查询和筛选,以利于套路不断更新以及动作分解、组合、修改等。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教师素质
融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教师的积极参入,整个融合将无从谈起。首先是信息技术下“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挑战,在教学设计准备中,体育教师是策划者、引领者、协作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实践的支持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要成为学习伙伴的协调者、参入者。
其次是教学观念的挑战,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知识和技术的认识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要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彻底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和教学观念的转换。
第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体育教师要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能力,必须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和课程融合能力,促使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3.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资源共享,在网上教师通过留言板、论坛等进行论文交流、体育课件交流、教学经验交流等,通过交流,共同提高,并且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进行整理,充分利用,为教学服务。目前国内有许多网络平台,在这些平台中可以大大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以工具的形式与体育课程融合,使学生能够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主的学习,而且只有当学生能够利用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从外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的时候,才能适应当前提出的终身教育,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才可以说信息技术融合于体育课程是有效的。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002年5月
3.《谈CAI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峤洪中主编
清华大学
第四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初探
摘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的推行,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成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和实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也是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和,将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融合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步伐,使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1.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体育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体育教师课堂教育手段,有利于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有利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性不再局限于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全面积极的发展、锻炼学生。2.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 2.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体育教学模式;影视、录象、VCD等视听媒体载有活动的带感情色彩的教学信息,能够直接以鲜明、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明快简练的语言传送给学生。
战术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组织学生看录象,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分析足球局部进攻战术、队员跑动路线、传球时机等,使得学生对足球局部进攻战术有个大致印象。进行理论讲解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做”足球局部进攻战术”课件来展示其实际意义;我们还可以采用“欧洲足球冠军联赛“中文版足球游戏软件,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和软件强大的“3D”比赛录象功能,学生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
2.2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之上,灵活的运用和创造新的运动技能。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好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我们
用心
爱心
专心 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来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例如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移动、旋转、定格来演示运动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例如,“倒挂金钩”的空中动作,教师如果动作示范,一般在瞬间就完成,而且动作异常复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
2.3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用信息技术分析和研究动作技术,将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标准化动作进行对照分析,发掘运动员动作技术不足之处,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象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象或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和加工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学生动作的差异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一技术以往运动队应用较多,应用于体育教学对身体本体感觉较差、不能很好感觉自身动作的学生尤为有效。例如,在操场教学中,我们先用摄象机,摄下云动员或学生体操动作,再把这些动作录象输入计算机里就能够知道运动员或学生运动轨迹,与同样条件下优秀运动技术进行比较,为运动员训练中改进动作提供依据。2.4便于自学、因材施教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体育教材变得形象、直观、易懂,加上多媒体自身操作简单易行和广泛普及,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按照学习者的要求,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程序、重现次数等各方面都可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它大大的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重现力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或者教师自学,无师自通,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比如,受伤运动员就可以安排多媒体进行表象教学最好。2.5动作创新
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研究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设计出该运动员高、难、新的创新动作。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我们先把运动员基本动作用摄象机摄下来输入计算机相应的软件中进行研究,得出该运动员动作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绝对速度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出运动员高、难、新的创新动作。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大量文字和图象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既快又准,在健美操、武术、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的动作创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大量有关的图文资料以不同文件形式输入计算机内存储起来,在备课中可随时查询和筛选,以利于套路不断更新以及动作分解、组合、修改等。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教师素质
融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教师的积极参入,整个融合将无从谈起。首先是信息技术下“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挑战,在教学设计准备中,体育教师是策划者、引领者、协作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实践的支持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要成为学习伙伴的协调者、参入者。
用心
爱心
专心 其次是教学观念的挑战,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知识和技术的认识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要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彻底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和教学观念的转换。
第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体育教师要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能力,必须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和课程融合能力,促使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3.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资源共享,在网上教师通过留言板、论坛等进行论文交流、体育课件交流、教学经验交流等,通过交流,共同提高,并且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进行整理,充分利用,为教学服务。目前国内有许多网络平台,在这些平台中可以大大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以工具的形式与体育课程融合,使学生能够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主的学习,而且只有当学生能够利用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从外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的时候,才能适应当前提出的终身教育,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才可以说信息技术融合于体育课程是有效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在
信息技术科:陈美彬
【摘要】 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较中,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程整合【正
文】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1.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的反思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例如所谓的“课件”很多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国内很多研究者都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局限,并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例如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台湾学者王全世和惟存教育实验室柳栋都曾经系统地将二者进行比较,本人在借鉴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下面的具体分析(参照下表)。
(1)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2)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根据台湾学者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可分为五个等级,从等级0到等级4: 无(等级0):
教学中没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未扮演任何角色。分离(等级1):信息技术被用来教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内容没有连结,或连接性很低。
补充(等级2):
师生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既有的教学活动中被视为补充的角色。
支持(等级3):
在大部分学习活动中需要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支持的角色。整合(等级4):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3)范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也有较少的时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4)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一般只需要教师使用固有的软件进行演示,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小。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3]李
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4]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5]王全世.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之意义与内涵[J].资讯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