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文化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5篇

时间:2019-05-13 03:1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田园文化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田园文化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田园文化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田园文化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流涧小学校

流涧小学处于城乡结合处,座落在小店区北格镇流涧村东北角,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小学。学校始建于1915年9月,但由于社会与政治的原因,办学时断时续,而且校址也几经变迁,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的办学才真正走上正轨。2007年7月建成现在的新校区,现有在校生126名,教学班6个,属单轨制教学,专任教师12名,中小学一级职称6名,中小学二级职称5名;中小学初级职称1名;本科11人,大专1人,其中市优秀班主任4名,区优秀教师5名,区优秀辅导员1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137平方米,生均128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3443.4平方米,生均12.1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1.34%。校内有教学楼一座,标准的运动场一个,并配有升旗设施,整体庄严、美观。校舍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生均10.2平方米。学校配有图书室,藏书9600册、阅览室、多媒体教学设备7套、电脑室、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少先队队室、卫生室、综合实践室等。学校多次获得市区好评,2012年通过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成为北格镇第一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我校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镇前三名,体育成绩更是彰显了学校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特色。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按照“美育引领、和谐发展、绿色课堂”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以“健康、诚朴、树木树

人”为校训;以“朴实、勤奋、团结、睿智”为校风;以“向上、和谐、敬业、乐教”为教风;以“进取、团结、自主、乐学”为学风。进行以“田园文化教育”的学校特色建设。

一、“田园文化教育”提出的背景

国家正在积极提倡新农村建设,同时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确立我校为基地校。通过专家培训,我们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内涵,要发展特色,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以及走适合我校实际特色的学校建设之路。我校结合实际,根据学生发展情况,本着“美育引领、和谐发展、绿色课堂”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田园文化教育。以农耕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打造“快乐教学”的教师团队,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并以此影响学生的家庭生活。把田园文化的内涵及内容影响师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通过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认识和了解,我校把“田园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方向。让师生的生活更贴近自然,享受田园文化。因此,我们把创建工作的目标定位为:依托农耕文化,打造“田园文化教育”特色品牌,让学生学会快乐学习,教师愉悦工作,师生健康共长。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师生的整体素养。学校力求借助“田园文化教育”这一独特的资源,把“田园历史文化”与少先队道德建设活动相结合,通过读书、了解传统文化,并亲自参与农作物种植实践,品味劳动的乐趣、传承古代田园文化的精髓,接受现代田园文化思想,让学生接受田园文化的熏陶,感受田园文化“快乐、自然、健

康、和谐”的精神。我校注重田园文化教育基地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田园常识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农耕文化作为教育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学农实践活动,以达到对田园文化的独特诠释,同时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思考——内化、升华——外显、行动”的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树立结合古今,让传统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有探究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精神,达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目的。

二、“田园文化教育”的内涵界定

“田园”一词在字典里含义有三:“田地与园圃;农村;乡下描绘或表现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表现田园诗,田园文学。”而我们国人一提到“田园”就会想到著名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恬静的生活。我们学校之所以以“田园文化教育”作为特色发展,并不是要回归乡村生活,也不是倡导无为、宁静的生活。而是以“田园”为出发点,追寻自然、健康、和谐、快乐、绿色的校园文化。“田园文化教育”在我校是指拥有良好的生态校园环境、勤朴的耕种文化、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绿色、和谐的人文课堂。

田园是最理想的和谐社会。田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审美的母题。田园文化之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并不在于对建筑形态、生活习惯等形式上的固守,而在于在精神上对一种特定文化的不断体验,在于对“健康生活”这一核心的守常秉承。它更应深入到心灵感受层面,这种感受是清新、明朗、轻松、愉悦的,折射到生态环境、建筑空间、师生关系、课堂学习等方方面面。

学校根据专家对学校调研后提出的建议,在全体师生共同商讨的基础上,描绘了以“美育引领,和谐发展,绿色课堂”为理念的学校发展蓝图,力图以美育来构筑和谐校园文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对美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开启了以“良好的生态校园环境、勤朴的耕种文化、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绿色、和谐的人文课堂”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征途。寻求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现代化、内省与外显两者的结合点,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体验温情,释放生命灵性。“田园文化教育”追求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健康之美、和谐之美。

三、“田园文化教育”提出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民国时期,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即合一”的主张,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同时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素质教育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积极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一年来,我校把“田园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以“田园文化教育”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文化底蕴,形成田园文化的氛围,整体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课堂中穿插德育

教育,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田园文化教育”。造就生态生活,让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总之“田园”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美给人以健康、快乐、和谐的生活方式。

四、实施策略:(一)良好的生态校园环境

目标:通过三年时间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师生佳作营造艺术美、主题活动营造心灵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充分体现“人文、健康、和谐”,做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一定的文化品味。实现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迹,每一处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努力打造洁净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花园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

举措1: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死角,处处皆育人”。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在现有的校园布局上,重点做好校园活动场所的净化、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通过3年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体现学校特点,突出“田园文化教育”内涵,强调自然和谐,实现“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

(1)净化。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办公室、教室等教育场所、运动场、厕所等公共设施要干净,还要保持墙壁、阅报栏和各种宣传窗的整洁、有

序。师生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无乱扔纸屑、杂物现象,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努力营造“洁净校园”。

(2)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农耕实践基地为主,花坛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荣、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在校园绿化方面提倡立体性和园艺化,使地面绿化与空中净化相结合,并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提高绿化的文化品位,体现田园风格,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组织全校师生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养护,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3)美化。各种标牌设置都要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要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挖掘校园内外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园的语言文化。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校园语言。校园内使用文字要规范,如校风、校训、标语、警句等。保护操场、爱护绿化等各种提示牌,要使用诗一般的语言,在提醒师生的同时,陶冶师生情操,避免使用“禁止”、“不准”一类的生硬词句。

(5)校园环境文化。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做好“楼道文化、墙壁

文化”,每一个楼层、每一面墙壁,设一个主题,形式内容既要和谐统一,又要各具特色,图文并茂,形成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校园“活”起来。主题以田园文化教育为主,农耕教育实践为辅,通过板报、橱窗、花草树木旁挂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学生自办的学习园地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田园美的熏陶。

举措2:非物质文化建设

(1)“朴实 勤奋 团结 睿智”的校风建设。通过创作校旗、校徽、校歌,编辑校报、校刊和制作校风宣传牌等形式将校风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同时,还要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向上 和谐 敬业 乐教”的教风营造。每一个教师都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未来高度负责,严谨治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学生的普遍尊敬。学校一方面要使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进教师之间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把教师列入学习者的行列,使教师认识到既有教的义务,又有自我学习的责任,把学校当作是自己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征订教育刊物,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定期编发教育信息,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3)“进取 勤朴 自主 乐学”的学风培养。严格要求学生,实施晨检,午检制度,每周进行评比,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养成教育评价细则”为标准,要求学生,每月评选“最美少年”逐步形

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学风。学校设立“田园之声”广播站,面向全体师生征文,每月定期进行广播并表彰。以班为单位展示优秀手抄报、绘画、手工等作品。

(二)勤朴的耕种文化

目标: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学校力求借助农耕文化这一独特的资源,把“拾起农耕记忆”与少先队道德建设活动相结合,通过认识农作物、了解农具并亲手参与农耕实践,品味农耕乐趣、传承古代农耕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感受农耕文化“勤劳、勤俭、勤奋;朴实、朴素、淳朴”的精神。我校注重农耕文化教育基地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农耕常识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将农耕文化作为教育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学农实践活动,以“实践、体验——感悟、思考——内化、升华——外显、行动”的教育规律,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促进孩子们树立科学探究精神,达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目的。

举措1:走进勤朴农耕,让学生懂得生活。

生活是什么?人们千百年的追寻,千万里的寻找,写不尽万般风采,道不尽千种风情。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生活?我们一是落实学生“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阅读农耕文化书籍,田园诗歌、田园散文等书籍开阔学生读书视野,并从从书中追寻生活的内涵: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农业时代;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促进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进而在绵

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懂得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才形成土地上精耕细作,生活上勤俭节约,经济上富国足民,文化上天地人和的优良佳境。二是鼓励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协助父母学干一项农活,并写出自己的所作、所感,领悟生活在于劳作。

举措2:走进勤朴农耕,让学生感悟生命。

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道出了生命的价值。而生命的意义,只能靠自己在体验、观察、阅读、思考中寻找答案,不能一概而定。学校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着手建立校园文化墙,其文化墙以“中国谚语二十四节气表”开篇点题,教室外展板以四篇(农植篇、农具篇、农技篇、农趣篇)知识教育为主线,以活动与探究为切入点,通过文字表述、实物收集、图片展示、种植实践、民间采风、网络搜集、科技制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不息源于劳作、生命多彩源于付出、生命辉煌出自睿智、生命活力源自勤朴。

举措3:走进勤朴农耕,让学生学会生成。

文化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那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就是发展人。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走进自己班的种植基地,收集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名、了解其生长特性和农民伯伯们的田间管理情况,定点跟踪一种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收获,做好农作物的成长记录,让学生感知“成长”是要经历风风雨雨的,“收获”需付出艰辛的劳动;组织学生深入田间了解农业耕作中的使用工具及

耕作情况,查阅书籍、网路搜索从古自今农具的更新及耕作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懂得智慧来自实践,科技改变落后;组织学生学习了解二十四节气,收集、诵读反映不同季节的农谚,让学生从中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创新好祖国文明应肩负的责任;组织安排学生有主题地过好“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清明节开展耐挫教育,重阳节开展感恩教育„„文化提升了活动,活动促进了学生养成。

举措4:走进勤朴农耕,改变学生行为。

校园文化涵养人,成就人。学生好的行为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文化熏陶出来的。成就学生行为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其生命力在于落实。从学礼仪做起,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自塑高雅文明形象。学校开展“校园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校通过开展“美在身边”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感悟美,培养审美意识,提高道德情操。如开展“人文之美”、“自然之美”、“校园之美”、“艺术之美”等主题活动。另外,学校在温馨教室、和谐班级的创建活动中,发挥班集体建设对个体的正向积极影响,形成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良好氛围。

为彰显好学生的行为文化,我校德育工作遵循“小事着手,细节领航”的工作策略,坚持开展“五比五不比”,即:不比父母比明天,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分数比进步,不比吃穿比行为,不比家庭比志气。坚持“把校园建成文明岗、“生活自理从整理课桌开始”“扫天

下从教室开始”。让勤朴农耕文化的延伸意义落实到每一个师生的内心,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

目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份播种,十份收获”;“辛勤劳作流汗水,科学耕耘讲智慧”;“花开蝶自来”等具有浓郁学校特色的“田园文化”逐渐形成,健康快乐已成为田园师生精神的象征。我校“田园文化教育”明确提出,以美育为构筑和谐学校文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们积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养性,既讲究科学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又讲究直观性、形象性与愉悦性,在寓理于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审美实践活动中,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让美育成为精神文化的播种机,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校园充满快乐的气息。

举措1:学校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德育内化与审美体验,构建以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自我教育为特征的德育模式,强调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学会审美,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生命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道德规范、审美情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举措2: 借助“每月一歌”,以美辅德、陶冶情操。我们计划从本学年开始,学校开展以“美在生活,放声歌唱”为主题的“每周一歌”活动,即在每天下午上课前留出十分钟时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同学们喜爱的歌曲,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站立在座位上放

声歌唱,这不仅为下午的学习生活调剂精神,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高雅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学校生活充满精彩,在快乐的歌声中学习。

举措3:学校每天保证学生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每年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以美健体,舞动青春”的体育节;每年会举行“亲子运动会”、“跳绳、踢毽子比赛”、“趣味体育项目”打造家庭与学校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校园体育活动。努力使每位学生都有运动项目,能活动起来,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学习生活。

举措4: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在绘画、书法、文学、体育、诵读、演唱、舞蹈、手工等方面成立校级社团,定期举办文艺表演、校园演唱会、小制作比赛、运动会和才艺大赛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充分运用师生成果,用“成果”提升师生信心。一是做好静态成果运用,由绘画、书法、刺绣等创作生成的成果除了用于参加各类展出、展示外,还要用于的学校教室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院墙文化、橱窗文化等的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二是做好动态成果运用,师生集体“红歌”演唱、全体师生“经典”诵读、学校合唱团演唱、学校舞蹈队舞蹈、故事讲演等在“全校家长会”、“读书节”、“艺术周”、“六一庆祝活动”、“国庆节庆祝活动”、“新春庆祝活动”、“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期间进行展示,并根据需要随时进入社区等进行展演。通过

学校搭建的各种展示平台,让师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师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举措5:让美师成为教学文化的智耕者,在提升专业素养中“产效”。田园以美育为着力点来构筑和谐的学校文化,首先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和审美能力。学校鼓励教师既要阅读美学方面的书籍,也要阅读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教育、经济、法律、宗教、心理等多方面的书籍。

(四)绿色和谐的人文课堂

目标: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应是培育出具有美好人性、灵性的“好人”、“能人”,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站在整个人类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尊重爱护每个学生的个性,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到全面、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在以学校“田园文化教育”特色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我们竭力打造绿色、和谐的人文课堂。我们所说的“绿色课堂”是:追求自然、和谐、宽松、健康的课堂氛围,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的是鲜活的个性生命特征,提倡的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注重的是平等民主的尊重教育,强调的是以生为本的中心教育。教师关注的是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教育影响。

举措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更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

(1)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情感关系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众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性,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坚持平等的原则。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

(2)师生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完善绿色课堂。过去的课堂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角,不论是在课堂时间占有上,还是对知识的把握上,都由教师一人操纵。学生只是被动、无奈地接受。这种不平等、不民主、不合作的师生关系,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正常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终生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

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

举措2:把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发展绿色课堂。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创新、科学思维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发明创造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举措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优化绿色课堂。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如果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欠缺,会造成我们很多学生“头重脚轻”,学业成绩突出,思想品德却成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从小树立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的思想。

举措4:重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深化绿色课堂。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多的是封闭和预设,少的是开放和生成。拓展课堂走向课外,延伸教学内容,迁移运用知识,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才得以充分发挥,拓展开放的课堂环境,能避免课堂教学过于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1)打破“教材宿命”。我们中的许多教师“唯教材是命”,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新的课程理念提醒我们,课程内容应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过程应该成为教材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体会、感悟。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延伸课堂,延伸教学内容,延伸教材,能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充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加强课外延伸,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外大课堂中,学生是自由的,自主开放的活动是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经过了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规律,不仅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能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学习品质,更培养了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坚定信念,承受挫折,乐观向上等优秀的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更全面,更和谐地发展。

绿色和谐的人文课堂,是现代教育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课堂是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的课堂,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课堂,是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构建这一赋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将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五)勤朴的和谐团队

举措1: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和班级读书角,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为真正落实勤朴、和谐做好铺垫。办好学校图书馆,在增加藏书量的同时,重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放阅览室,尽量开出阅览课,将图书下放到班级,固定时间班级轮换,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使用率。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周(月)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举措2:团结合作、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构建。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有助

于增进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家长协同学校工作。为此,我们要设置校长信箱、心理话信箱,定期举办家校联系活动等,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家长有机会提出宝贵的意见。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让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校增进彼此的感情,努力创造出团结合作、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五、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讨论和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

1、组建田园文化特色教育领导机构和队伍。

2、了解“田园文化教育”的内涵,知道“田园文化教育”的意义,师生收集有关“田园文化教育”内容的知识。包括“农业种植、田园诗、田园风格艺术品”“品味田园文化,写好田园文章”还包括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挖掘校园内外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田园文化熏陶和思想感染。

第二阶段: 探索和落实阶段(2014年2月——2015年7月)

1、整体推进、项目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使特色文化稳步实施。

2、聚焦特色科研问题、丰富特色科研方式、打造特色科研团队、营造特色科研文化。

3、实施中加快对特色建设阶段性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并及时做好问题修正和建议补充。

4、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做好“楼道文化、墙壁文化”,每一个楼层、每一面墙壁,设一个“田园文化”主题墙,形式内容既要和谐统一,又要各具特色,图文并茂,形成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校园“活”起来。通过板报、橱窗、花草树木旁挂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学生自办的学习园地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学到丰富的知识。还可以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第三阶段:完善和巩固阶段(2015年8月——2016年7月)各班以班级为集体,在自己的责任田上种植自己的作物,请人指导种植;开展“田园诗歌朗诵会”活动;用板报的形式认识“田园文学”的代表人物;了解“田园”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全面实施特色校建设,整体提高师生文化内涵。基本达成目标,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向社会和家长展示并推广“田园文化”实施成果,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六、实施保障:

1、组织机构:

成立特色学校“田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校长马红生为组长;事务主管田吉梅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分工及职责:组长:负责特色建设的总体领导与策划,宏观调控特色建设的全过程。副组长:构思并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和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特色建设的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组实施课程计划,组织教师编写地方教材、撰写课题

和督导各班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培育,对特色建设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做好特色建设的总结及经验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成员:负责各班的特色建设的实施,负责编写教材、教案,上好特色课,组织领导学生进行各种特色建设的活动,总结、归纳、整理本班的过程性成果资料,并展示、交流和存档。

2、建设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学校特色建设,根据项目设施情况,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以满足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的需要。

(1)学校要拨出特色项目的专项经费、确保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2)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科学制定项目预算,合理调度建设资金;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明确投入重点。

(3)进一步加大田园文化建设资金整合力度。明确工作职责、明确预算引导、明确规范管理,集中财力支持。

3、制度保障:

(1)严格贯彻落实《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文件精神,围绕《流涧小学艺术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开展特色教育工作。

(2)成立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特色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安排、组织学校特色创建相关活动。

(3)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情况科学分工,实行项目负责制。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镇性特色活动及各级各类竞赛,科任教师在课程中应当积极渗透勤奋、朴实、自主、乐学的学习态度。

(5)学校应当为特色创建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6)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辅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7)学期末根据特色项目实施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核,予以表彰。

总之,我们要把流涧学校打造为带有“田园文化教育”特色的学校,我们将会拥有一支朴实、和谐、积极进取的教师团队,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家长积极参与,满意度高的一流学校。

第二篇: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建设方案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建设方案

录入:admin www.xiexiebang.com 2009-3-19 人气:428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建设方案

在教育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特色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学校高层次办学的客观需要。几年来,我们在建设学校特色建设方面作了很多的努力。学校建立了以课堂为中心的过程管理思想,形成了全员参与读书的书香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执行层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积极倡导情感管理,追求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校长力做师生发展的“支点”,提倡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都应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大计中来,从较深层次唤起了师生的主体意识。学校还努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校园文化,教师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和能力培养以及考核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管理,群策群力,共同把书香校园特色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

一、特殊色建设的理念:

一个追求:植根于经典的土壤,建设“阅读校园”。

两项工程:“全员阅读”、“原典精读”。

三个发展:人的发展、事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

三个原则:

①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

②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即可,即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的方针指导儿童读经诵典。

③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

七条途径:

领:利用校园广播每周有计划地分年级领读。

听: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

看:我市金都广场柱子上布置了大量的古诗名篇,休息日让学生看,回校后定时间搞汇报活动。读:学校编写了古诗文诵读方面的校本教材,学生可以在课前3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

讲:在每周四次的早读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

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

赛:每学期,全校和班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背诵大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我们的口号: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二、特色建设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使语文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相融。

2、班级特色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取得初步成效,并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肯定。

3、继续开展大量读写活动,并引向深入。

4、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绩,起用自编的校本实验教材。

三、任务和措施

1、加强显性氛围建设,结合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加强特色显性氛围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同特色建设融为一体。一是要进一步规划建设走廊文化,使其成为全面反映我校特色建设活动和成果的主要阵地。二是完成外墙文化的建设工作。三是继续完善校园文化景点以及特色“橱窗文化”建设。

2、丰富师生阅读书源。加强阅读积累是我校特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学校将投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图书,系统购买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建立了一个学生必读书库,并要提高图书流通率,为广大师生系统阅读名著原典创造了条件。

3、大力开展班级特色建设。班级语文特色建设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要在原有基本上不断进行论证,调整和完善,做到班班都有明确的目标,保障措施和活动的载体。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或观摩巡礼活动,促进各班的建设项目真正形成优势,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扎实推进师生读书活动。要咬定建设“阅读校园”这一目标,大力开展和扎实推进“全员阅读”,“原典精读”两项活动,在阅读中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学年,要全面完成拟定的读书计划,对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要求,检查监督,配套活动要作了明确的规定,争取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5、进一步完善特色建设考评办法。一方面要加大考核的比重和力度;另一方面,要以制度来促工作,使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校特色建设出力的岗位和任务。

6、继续开展好古诗文诵读、班级周报、一句话新闻讲演等活动。要认真用好学校自编的古诗文诵读教材,让学生天天诵读。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带头诵读,不断充实自己文化积淀,要认真自觉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文检测活动,力争人人达到优秀。继续把周报的编辑评比工作作为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加强指导帮助的同时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7、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小星星直播间”要开辟“希望之星”栏目,每周推出“新星专访”、“美文共赏”等富有语文特色的栏目。每学期要开展好优秀课本剧、故事会、报告会、主题征文、读书读报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四、具体安排:

1、学校层面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上的讲话,积极宣传诵读中华古诗文的意义,利用校园广播提供学生成果展示的平台,并定期举办大型诵读汇报会,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教师层面

加强中华古诗文诵读,教学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教师每年必须认真阅读10本以上由学校推荐的书目。以教师的阅读水平带动学生的读书,配合学校活动,教师定期进行读书竞赛。

3、学生层面

(1)倡导学生藏书,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经典书,每生每学期达10本以上。

(2)指导学生诵读。1—4年充分利用每周三节课校本课程课让学生诵读、背;5—6年利用晨会阅读课。根据课标及教研室的要求,继续落实其下达的背诵内容。通过指导,提升学生审美品味,培养语文能力。

(3)汇报展示:采取学校集体、年部集体、班级等形式组织1—6年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背诵,营造阅读氛围。

五、特色活动介绍

1、“一句话新闻”讲演活动

为了系统地培养学生听、看、记、说的能力,自2005年起,我校在中高年级各班开展“一句话新闻讲演活动,每天由学生轮流讲演,轮流记录,每月组织一次校级评比,评出最佳、优秀讲演奖若干名。

2、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量阅读古诗文对于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等大有好处。我校精心挑选了教材外的古诗文近百余篇和名言警句数千条,分年段编成校本教材,让学生随身携带,日日诵读。

3、开设了大阅读课

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我校把图书室真正对学生开放,每班都有固定的大阅读课的时间。为了保证充足的书源,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师生购进了大量的图书,订阅了百余种公开发行的少儿杂志、报纸,每月开展读书汇报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

4、全面开展“原典精读”活动

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让全体教师读经典,可以培养教师对语言的运用之妙和文学的神气力量的异乎寻常的敏感和充满激情;让学生读经典,让他们穿越时空,与中外古今的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敏感,热爱语文和书本拥抱,跟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之中体验生命的愉悦,升华语言和精神同构师生的美好境界。

5、加强“走廊文化建设”

力争把我校的“走廊文化”建设成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塑造灵魂的精神家园。

6、编辑《班级手抄报》活动

为了营造和谐、美化、健康的班级文化,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创办《班级手抄报》的活动,对报纸的尺寸、栏目设置都作了规定。学校组织人员对报纸进行评比、指导和展示,学校图书室也收藏手抄报的合订本。

7、在特长活动中,开设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太极拳、腰鼓、舞龙、剪纸、编织、国画、书法等。

8、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到和谐校园构建中,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通过开展感恩活动,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或许哦那个,公德比赛的等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六、保障

(1)人员的保障,学校成立创建特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组长:江洪英 副组长:王艳芬

组员:孙晶、徐亚梅、张冬梅、李晓侠、罗淑艳、刘金侠、潘淑红、朱艳秋

(2)组织上的保障:校长负责,副校长主持,教务处组织,教师实施。

(3)时间保障:严格执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保证每周3课时,保证每天进行晨读。

学校注重过程管理,重视人文关怀,体现孔子精神,实施品牌战略。学校建立以课堂为中心的过程管理思想,形成全员参与读书的书香校园氛围。努力打造一所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学校。

第三篇: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建设方案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建设方案

录入:admin2009-3-19人气:428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建设方案

在教育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特色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学校高层次办学的客观需要。几年来,我们在建设学校特色建设方面作了很多的努力。学校建立了以课堂为中心的过程管理思想,形成了全员参与读书的书香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执行层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积极倡导情感管理,追求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校长力做师生发展的“支点”,提倡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都应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大计中来,从较深层次唤起了师生的主体意识。学校还努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校园文化,教师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和能力培养以及考核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管理,群策群力,共同把书香校园特色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

一、特殊色建设的理念:

一个追求:植根于经典的土壤,建设“阅读校园”。

两项工程:“全员阅读”、“原典精读”。

三个发展:人的发展、事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

三个原则:

①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②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即可,即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的方针指导儿童读经诵典。

③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

七条途径:

领:利用校园广播每周有计划地分年级领读。

听: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

看:我市金都广场柱子上布置了大量的古诗名篇,休息日让学生看,回校后定时间搞汇报活动。

读:学校编写了古诗文诵读方面的校本教材,学生可以在课前3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

讲:在每周四次的早读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

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

赛:每学期,全校和班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背诵大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我们的口号: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二、特色建设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使语文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相融。

2、班级特色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取得初步成效,并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肯定。

3、继续开展大量读写活动,并引向深入。

4、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绩,起用自编的校本实验教材。

三、任务和措施

1、加强显性氛围建设,结合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加强特色显性氛围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同特色建设融为一体。一是要进一步规划建设走廊文化,使其成为全面反映我校特色建设活动和成果的主要阵地。二是完成外墙文化的建设工作。三是继续完善校园文化景点以及特色“橱窗文化”建设。

2、丰富师生阅读书源。加强阅读积累是我校特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学校将投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图书,系统购买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建立了一个学生必读书库,并要提高图书流通率,为广大师生系统阅读名著原典创造了条件。

3、大力开展班级特色建设。班级语文特色建设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要在原有基本上不断进行论证,调整和完善,做到班班都有明确的目标,保障措施和活动的载体。

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或观摩巡礼活动,促进各班的建设项目真正形成优势,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扎实推进师生读书活动。要咬定建设“阅读校园”这一目标,大力开展和扎实推进“全员阅读”,“原典精读”两项活动,在阅读中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学年,要全面完成拟定的读书计划,对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要求,检查监督,配套活动要作了明确的规定,争取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5、进一步完善特色建设考评办法。一方面要加大考核的比重和力度;另一方面,要以制度来促工作,使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校特色建设出力的岗位和任务。

6、继续开展好古诗文诵读、班级周报、一句话新闻讲演等活动。要认真用好学校自编的古诗文诵读教材,让学生天天诵读。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带头诵读,不断充实自己文化积淀,要认真自觉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文检测活动,力争人人达到优秀。继续把周报的编辑评比工作作为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加强指导帮助的同时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7、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小星星直播间”要开辟“希望之星”栏目,每周推出“新星专访”、“美文共赏”等富有语文特色的栏目。每学期要开展好优秀课本剧、故事会、报告会、主题征文、读书读报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四、具体安排:

1、学校层面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上的讲话,积极宣传诵读中华古诗文的意义,利用校园广播提供学生成果展示的平台,并定期举办大型诵读汇报会,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教师层面

加强中华古诗文诵读,教学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教师每年必须认真阅读10本以上由学校推荐的书目。以教师的阅读水平带动

学生的读书,配合学校活动,教师定期进行读书竞赛。

3、学生层面

(1)倡导学生藏书,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经典书,每生每学期达10本以上。

(2)指导学生诵读。1—4年充分利用每周三节课校本课程课让学生诵读、背;5—6年利用晨会阅读课。根据课标及教研室的要求,继续落实其下达的背诵内容。通过指导,提升学生审美品味,培养语文能力。

(3)汇报展示:采取学校集体、年部集体、班级等形式组织1—6年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背诵,营造阅读氛围。

五、特色活动介绍

1、“一句话新闻”讲演活动

为了系统地培养学生听、看、记、说的能力,自2005年起,我校在中高年级各班开展“一句话新闻讲演活动,每天由学生轮流讲演,轮流记录,每月组织一次校级评比,评出最佳、优秀讲演奖若干名。

2、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量阅读古诗文对于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等大有好处。我校精心挑选了教材外的古诗文近百余篇和名言警句数千条,分年段编成校本教材,让学生随身携带,日日诵读。

3、开设了大阅读课

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我校把图书室真正对学生开放,每班都有固定的大阅读课的时间。为了保证充足的书源,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师生购进了大量的图书,订阅了百余种公开发行的少儿杂志、报纸,每月开展读书汇报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

4、全面开展“原典精读”活动

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让全体教师读经典,可以培养教师对语言的运用之妙和文学的神气力量的异乎寻常的敏

感和充满激情;让学生读经典,让他们穿越时空,与中外古今的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敏感,热爱语文和书本拥抱,跟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之中体验生命的愉悦,升华语言和精神同构师生的美好境界。

5、加强“走廊文化建设”

力争把我校的“走廊文化”建设成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塑造灵魂的精神家园。

6、编辑《班级手抄报》活动

为了营造和谐、美化、健康的班级文化,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创办《班级手抄报》的活动,对报纸的尺寸、栏目设置都作了规定。学校组织人员对报纸进行评比、指导和展示,学校图书室也收藏手抄报的合订本。

7、在特长活动中,开设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太极拳、腰鼓、舞龙、剪纸、编织、国画、书法等。

8、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到和谐校园构建中,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通过开展感恩活动,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或许哦那个,公德比赛的等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六、保障

(1)人员的保障,学校成立创建特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组长:江洪英副组长:王艳芬

组员:孙晶、徐亚梅、张冬梅、李晓侠、罗淑艳、刘金侠、潘淑红、朱艳秋

(2)组织上的保障:校长负责,副校长主持,教务处组织,教师实施。

(3)时间保障:严格执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保证每周3课时,保证每天进行晨读。

学校注重过程管理,重视人文关怀,体现孔子精神,实施品牌战略。学校建立以课堂为中心的过程管理思想,形成全员参与读书的书香校

园氛围。努力打造一所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学校。

第四篇: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扎实有效推进我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发展与复兴,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立足XX实际,着眼农村发展,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夯实“XX”的新实践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有效推进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发展与复兴,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采取上下结合、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主体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村庄开展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XX特色田园乡村的风光。通过建设试点,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特色田园乡村成果,造就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工作团队,为全市面上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二、工作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XX乡村实际,优化水系、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尊重村民意见和选择的基础上,引导村民主动投身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统筹推进村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

三、推进目标

充分利用我镇现有资源,以自然村为单元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体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里下河风貌的特色田园乡村。到2025年,全镇规划建设和选择培育6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争创省市级3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全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形成特色田园片区。

四、重点任务

1.科学规划设计。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做好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发挥乡村建设技能型人才作用,用好乡土建设材料,彰显田园乡村特色风貌,确保新建农房和建筑与村庄环境相适应,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2.培育发展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竞争力的农业地理标志品牌。完善涉农产业体系,利用“生态+”“互联网+”“旅游+”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市域性农业生产服务中心,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

3.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促进“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管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河道疏浚、驳岸整治,加强村庄垃圾、污水等生活污染治理,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田园景观。

4.彰显文化特色。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延续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保护农业开敞空间、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传承乡土文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加强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培养乡村技能人才。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丰富文化生活,繁荣乡村文化。

5.改善公共服务。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要求,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养老、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布局合理、质量相近和方便可达。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旅游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休闲、停车等服务设施,同时建立科学管理、持续运营的新机制,努力满足乡村发展需要。

6.增强乡村活力。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将财政项目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增强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真正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成果。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载体建设,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村组干部、合作组织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自主创业,吸引高校毕业生、城镇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下乡返乡创业。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促进乡村社会全面进步。

五、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协调联动。坚持“多规合一”,高起点做好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特色产业规划,严格规划管控,分期分批推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各区镇要加强引导,统筹涉农政策、项目和资金,协调各方力量,重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形成工作合力和内在动力。

2.把准方向,科学推进。村庄建设方向,在报镇领导组同意后实施规划设计,以利于注重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传统肌理的尊重和保护,避免全新重建、大拆大建。注重以农为本,推动职业农民扎根、特色农业发展,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避免仅仅成为观光休闲的景点。注重集聚现有资源要素,挖掘乡村和村民潜力,同时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避免简单地成为商业开发项目。

3.整合聚焦,重点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聚焦特色田园乡村聚合使用。使用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项目和能够推广的试验成果,聚焦特色田园乡村先行先试。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聚焦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引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特色田园乡村先行一步。

4.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采取上下结合、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主体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乡村,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成果及经验,以点带面、串点组团、连线成片。通过试点工作的不断摸索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案,扎实工作、有序推进。

六、激励机制

1.政府资金引导机制。除了整合各级各类资金集中支持外,镇财政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农村道路桥梁、村庄污水治理、河道治理、高标准农田等)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村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产业发展和支持集体经济等三个方面。为缓解村资金压力,前期规划设计费用由镇代垫,待项目通过后村转结付到镇财政。

2.人才培育激励机制。鼓励镇农村局、建设局、经发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村担任实职。凡是任职期间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富有成效的,将在考核时予以加分,优先评先评优。对于村(居)书记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优先评先评优。

3.相关项目整合机制。优先安排建设点向上申请各类项目。统筹安排全镇向上争取相关项目,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重点向建设点集聚,促进全面推进和跨越式发展。在符合项目资金用途和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倾斜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镇各部门对上级村级一事一议奖补、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农村公路、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等专项补助建设项目优先用于建设点。农村环境整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资金向建设点倾斜,以及招商的农业发展项目优先落户建设点。

4.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符合镇村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经批准的建设用地自办或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兴办符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产业规划的企业,鼓励盘活利用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空闲农房。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应先行办理供地手续,优先安排供地。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公开、透明流动。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XX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镇党政办、党群局、农村局、经发局、政社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执法局、民政办、生态办、水利站、建设局等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办公室设在建设局。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相关村要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的推进落实。

2.健全制度,专业指导。建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月报制度,建设村定期上报工作推进情况。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情况、研究政策、解决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根据各成员单位职能分工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组织热心乡村建设的团队、志愿者和公益团体等参与建设。

3.深入宣传,营造氛围。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宣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广泛动员村民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同时发挥乡贤的积极作用,研究探索有效方式和渠道,助力乡村建设发展。各地要加强学习研究,全力部署推动,把握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内涵、方向和路径,用始终保持历史的耐心、发展的定力推进建设。

第五篇: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培养“一专多能”、“合格+特长”的现代中学生

2010~2011学

一、总体思路

落实金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关于学校特色建设工作要求,提高学校办学档次和品位,发挥学校高品位文化环境的潜在功能,用高品位文化环境熏陶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学生成长搭设平台,最终实现学生“一专多能”、“合格+特长”,培养高身体素质、高人文修养的现代化中学生。

二、学校特色建设内容

1、发挥学校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资源优势,打造高身体素质、高人文修养的现代化中学生。实现“一专多能”、特长明显、基础厚实、品德高尚的个性发展目标。

2、创建高品位的学校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我校特色建设的优势之一。70多年建校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学校特色建设铺垫了坚定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班级管理文化贴近学生、个性突出。走廊宣传文化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环境建设文化优雅、整洁;习惯养成文化规范、持久;人际关系文化和谐、有好。学生踏入校门就身处于温馨、和谐、人文的育人环境之中,浓厚的文化气息、高品位的学校文化、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助推力的作用。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是我校特色建设的又一大优势。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国家、省、市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学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曾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试点校,为国家、省、市输送了大量的体育优秀人才。音乐、美术教学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学校曾是国内各大艺术院校的生源基地。有多名学生考上名牌艺术院校。如今的一专多能、特色明显、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的培养模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实环境育人,打造高身体素质、高人文修养的现代中学生就是学校特色建设最终要实现的培养目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力求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实施原则

1、高标准原则

学校特色建设目标要求起点高、硬件建设档次高、思想内容品位高。

2、个性化原则

学校特色建设要突出学校的优势项目,要体现学校自身的办学思想,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3、全面性原则

学校特色建设要体现在学校发展的全过程,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各阶段,要体现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要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实施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提高认识阶段

2011年2月24日至2011年2月28日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让教师全面了解特色建设在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师自身素养在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激发教师投身于学校特色建设的积极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30日

1、学校各基层部门结合本学年学校特色建设工作计划、安排,制定出各部

门工作计划、确定活动内容和时间。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学科要把发展学生“一专多能”作为工作重点;活动时间:2011.3.1~2011.3.152、举办学校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参加本届艺术节活动的学科有:语文、英语、政治、生物、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综合学科等以上各组要依据学校文化科技艺术节方案中规定的内容、确定时间安排好活动。活动时间:2011.3~2011.12.303、体育传统项目活动

本学体育传统项目活动要与“一专多能”结合,为学生搭设表现或展示平台,具体内容:初

一、初二年级男生“校长杯”足球赛,初二年级男生“校长杯”篮球赛,初一年级学生跳绳比赛,初二年级男生俯卧撑比赛,初二年级女生仰卧起坐比赛,秋季阳光体育运动大会。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达人”表演赛。活动时间2011.3~2011.12,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4、校本课程教学成果展示与汇报

此项活动要把学生在校本课程上学到的技艺、制作的作品、编排的节目以及授课过程中精彩片段向全校师生展示。活动时间:2011.11.1~2011.11.305、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I、更换走廊、正厅、各教室门口宣传板的内容

II、更换校园周边宣传橱窗的设施及内容

III、配备校园内电子宣传屏幕

IV、做好校园绿化、美化管理工作

让校园文化环境、绿化、美化环境再上档次。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杨文森

成员:吕世斌、王正伟、孙秀炬、吴静、张军

2、学校成立特色建设项目工作组

组长:王正伟

I、一组负责人:吴静负责校园文化宣传工作

II、二组负责人:孙秀炬负责学校特长教学的开展工作

III、三组负责人:张军负责校园硬件建设、绿化、美化工作

IV、指导检查组负责人:吕世斌负责指导、检查特色建设各项活动计划的落实情况

3、保证特色建设所需人员、经费、时间;

4、加强活动过程的检、指导、验收。使各项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总结验收

1、对学生“一专多能”项目进行考核验收。记入学业成绩之中;

2、形成总结报告;

大连市101中学

2011.3.2

下载“田园文化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田园文化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秉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积累文化底蕴,熏陶人格情操。二、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领导班子成员(略)三、传......

    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建村〔2018〕88号)和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

    “责任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责任教育”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张花营小学 张花营小学始建于1987年,于2009年被确定为太原市“百校兴学”工程项目校,在原址兴建三层教学楼,占地......

    群小小学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群仙观小学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建设‛初步实施方案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龙马潭区金龙乡中心学校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

    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

    色校建设实施方案xx创建于1995年,是一所四轨制街道办初级中学,从建校到现在,我们始终围绕“三主和谐: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人的和谐发展为主线”的办学思想。以“把学生......

    高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因地制宜、学用相长、多元发展” 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大连市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和我市《指导意见》,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实际,现就我校特色高中......

    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实施好“三百”示范工程,改善我县城乡面貌,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州“三百”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