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美育渗透初探(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3:5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美育渗透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美育渗透初探》。

第一篇: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美育渗透初探

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美育渗透初探

赵宏艳

(长安区第四中学

陕西西安

710100)

[摘要]在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中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教育,应注重美育的教育和渗透,使学生充分认识美术是质、材与精神的统一体,是劳动创造的精神产品,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载体,深刻体会美的形象和意蕴,提升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生;美育;知识渗透;审美能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美术课往往在教育教学中,成为点缀物、装饰物。但凡有学识的人,都不能否认,文化艺术修养在人的素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只有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人,才能成为素质良好的人,离开了文化艺术修养,素质结构就有了致命的缺陷。在经济和社会急剧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有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施之于全面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美术课作为必修课开设,目的在于提高全体高中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这正是适应教育转轨的需要。

一、美术是质、材与精神的统一体

物质材料是美术作品的传达媒介。例如:在《建筑的艺术特点》一课中,特别选出法国埃菲尔铁塔,其巨大的钢铁构架显示出法国19世纪末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它更是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建筑。它是从设计竞赛700多个方案中评定出的,并讲述铁塔建成前后,连连遭到社会各界贵族和文艺界显赫人物的反对,引申到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是多么的不易啊!面对各重压力埃菲尔毫不动摇,他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去完成前人没有做过的,但他对此充满信心的伟大事业。通过事实,至今证明埃菲尔的确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每个人面对创新的艺术必须具有可贵的精神。此外,长城那砌筑于高山顶峰的蜿蜒万里的巨大实体,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二、美术又是劳动创造的精神产品

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操作成为物质化的成型产品。例如:“龙”和“凤”是神灵性的动物,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中想象出来的,寄寓“天下太平、”“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又例如:在《培养审美的眼睛》一课中欣赏齐白石的虫鱼、花卉、蔬果,让学生感知到的不只是花鸟、虫鱼、蔬果,而是那清新放浪春天的生活气息引起的快慰和喜悦,感悟到的自然生命的可爱和可贵。齐白石对绘画艺术的突出贡献是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传统文人画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在《中国画技法》一课中,通过学生欣赏、运用审美的眼睛后,告之每位学生画家齐白石自己亲身养育河虾,经过十年的锤炼,熟练的利用国画的纸、笔、墨的特性研习出成功的《虾》画来。他在63岁时,还在不断提炼、取舍;78岁时,仍然研习,使国画写意技法的“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理,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美术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载体

学生通过学习、观摩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文化、社会状况。例如: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一课中,欣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宋代的社会风俗、建筑制式、贸易的方式等,这比文字的介绍要直观,要生动准确。可以从《簪花仕女图》了解唐代宫廷生活的某个侧面,通过服装、发式进而体会生活方式、社会时尚和审美趣味。总之,更不用说史前文化不是靠文字而是靠图形来传播信息的,现代人们只能通过图形,了解、认识这阶段的历史。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具有艺术审美和陶冶情操的功能。通过画面直观欣赏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让远古的历史文化回复到每位学生的眼睛里,对比出

现在生活发展中出现的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艺术门类,影射到当今社会更需要当代青年学习创新的艺术知识。

四、体会美的形象和意蕴,提升审美价值

美术家在创造作品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心境、精神和审美理想等倾注于其生产的全过程,物化于作品之中。例如:在《中国古代花鸟》一课中,品位竹的坚韧——“竹贵有节,人贵有恒”;梅的俊俏——“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欢喜漫天飞”;兰的幽香——“兰之花中隐君子者也”;荷花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的绘画作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而给予艺术于夸张、强调,象征性的显示中华民族高风亮节的气概。美术作品塑造的模范人物是一种模拟人性的显示,更是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培养审美的眼睛》一课中,讲述达芬奇从小爱画画,他画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他去请教老师,老师就教他从画简单的鸡蛋开始。他每天画几十张、上百张鸡蛋,锻炼了毅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最终达芬奇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并且善于使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结合起来,他的技术发明也遍及民用、军事工程、机械各方面。因此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和工程师。”

此外美到处都有,美育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肯定了美在大自然天地中。现代创造心理学研究证明:“美感可以唤起一个人到未知领域去进行探索的欲望,同时又可以指导一个人怎样去进行这种探索。”例如:广阔的田野、蜿蜒的渠道、成行的树木、笔直的马路也可以间接体现劳动创造的力量。

学生是兴国强国的接班人,科研兴教,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抓住本学科特点为基准,把研究性学习真正引入到课堂中去,落实到每节课中。通过审美能力的作用扩展知识、引申美育、加强美术欣赏与理论结合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提高文化品位,而且能够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对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人生观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引入较宽泛的知识面,贯穿全面的意识修养和分析判断能力,重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学习美术作品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形象思维,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的左右大脑协调发展,理智与情感同时发育。在某种意义上,高中开设美术课对开阔学生文化知识视野,发展个性,修身养性,增强审美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艺美术,建筑美术在现代化生活和生产中更被广泛采用,来美化房屋建筑,室内装饰、产品装潢、园林设计,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显得十分必要。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更应该在我们“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岗位,坚守我们普通而重要的岗位,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只有了解自己工作意义的教师,才能更清楚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我们应当看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高中美术课的价值,支持美术教育的工作,使素质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摆到应有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较宽的文化知识,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和体魄健全的素质性人才。

总之,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人类的文化史缺少艺术,就缺少了丰富的内涵,缺少了魅力。[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常锐伦主编.美术教学参考用书.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3】吴东梁 , 攀学川主编.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4】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编.艺术欣赏-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赵宏艳,长安区第四中学教师,中教一级。

第二篇:中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渗透

◎刘松龙

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孩子们的心智受到空前的侵蚀和毒害。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加强对孩子们的美育教育,使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扎根,让他们能用心去发掘生活中的美,感受生命的意义,学会珍爱、敬畏和尊重生命。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学校教育的功利化使美育教育失却了应有的位置,很多普通高中追求的是升学率,职中则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把其他方面的教育弃诸门外。而且这种功利化的做法愈演愈烈,已经到了不得不反思的地步了。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恢弘的知识空间区别于其它任何一门学科,其深远的影响能够延伸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他们终身的生活质量。所以,就如何针对上述情况在语文课中开展美育,本文做出如下探讨: 1.亲其师,信其道,用人格的魅力去进行人格美教育

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上语文课呢?脑海中经常会闪过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文中的蔡芸芝老师将自己一切美好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不仅在课堂上同时在课后、在生活中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学生烦恼时能得到她的援助。纯真的学生哪怕是在放假的日子里、在梦中,也会想到他们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园丁,才真正称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好比一架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旋律,必须把乐器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给自己定位:力争做一个精神领袖型的语文老师。这样的语文老师容易使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心灵沟通、情感融汇的桥梁。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用人格的魅力去激励学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揭开语文的面纱,让学生知道语文的内涵美 语文的精髓为“真是生命,爱是核心,美是魅力”,学语文的意义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就是通过阅读每一篇作品,从中获得新的美感体验,从作者的生活经历中获得新的启示,从而能够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得到实在的生活经验。巴金先生曾说过一段有关于他对文学见解的话:“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是笔者认为语文的真谛所在。然而我们的很多学生读了十多年的语文而对于“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却往往是一头雾水,因而对语文失去兴趣。我们要让学生学好语文,进而用语文去熏陶他们的情操,启发他们的心智,就首先让他们了解语文,并尽力让他们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学什么”这些问题,由了解进而“学之者”再到“好之者”。

中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内涵极为丰富,是德育的最佳载体,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初步阅读,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里熏染。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极致,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读之诵之,学生在吟诵中积淀、升华,情操得以净化,心灵得以熏陶,心胸自会开阔,情操得以陶冶。例如在讲《宋词二首》时,笔者给他们找了很多有关的音乐和动画,营造气氛,再让他们理解词义,最后让他们诵读,他们体会到了《雨霖铃》的凄苦,体会到了《念奴娇》的豪迈和无奈。美育的熏陶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3.开展情感教学,进行应时应景教学,让学生感受情感美 在开展语文情感教学中,笔者也尝试了以下的一些做法:

(1)关注学生兴趣,投其所好。笔者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非常喜欢听和唱流行歌曲,特别是自从课室装上多媒体设备后,课间他们总是播放最新的流行歌曲。于是我们开展一个流行歌曲欣赏系列课。首先让他们每天找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及歌词,并准备一篇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的发言稿。学生兴趣很高,表达自己的欲望也很强烈。在这个系列课中,学生能够深入地去理解歌曲作品的内涵,再加上我们引导其欣赏,从而达到了陶冶其情操,提高其思想修养的目的。同时,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明显地拉近了。

(2)把握时节,应时应境。中国人历来都对传统节日有较为深厚的感情,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每年中秋节前夕,笔者收集了一些中秋节的素材,花了几天时间做成了课件《月色如水》,汇聚了许多描写月亮的名篇,加上了许多中秋节的起源和中秋节的传说,还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再配上有关的音乐,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学习了知识。课件最后在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中结束,学生全都不由自主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很动情地轻唱起来。课后,学生把自己过中秋的感想写出来。结果所有学生都交了作业,也能很有感触地把中秋节的感想写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知不觉,学生在欣赏音乐和诗篇的课堂里,在节日的氛围下,收到了美的熏陶,达到了美育的效果。4.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在实践中感受自然美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不能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体会磨难,面对困境,面对挫折,从而对生命负责。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如果想让学生成为坚强的人,就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磨练。因此,作为深化语文教学的语文活动无形中亦是对学生美育的上佳时机。

日记是一个人人生轨迹的真实记录,个人的喜怒哀乐尽可在此得到最彻底的倾诉,因此也是暴露学生真实思想、真实感情的所在。笔者指导学生写日记时着眼一个“真”字,字字篇篇去虚假,点点段段不矫饰,赞真善美贬假丑恶。在写作读书笔记时也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是的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堂中教师应善于启发思维、提出热点话题、营造研谈氛围。“情动于中,必然发之于外”有所思有所见,自会生情。让学生在虚拟的生活中张扬个性,挥洒蓬勃的热情。对于中专生来说更要求教师不应全为应试而授课,而应让学生大处着眼,去讨论,去发挥,去感知生活,掘出生活的底蕴,生命的真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法让学生去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去感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苍茫,去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惬意,去体会“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去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孤寂和博大情怀,去斟酌“对影成三人”的寂寥。从而让他们知道,生活并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的,加深对生活和生命的更深一层的认识。只要他们能够有初步的体会,那么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相应的场景的时候就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因为在现在这个缺乏感恩的年代,笔者发觉很多孩子都失掉了感恩的能力。所以要让他们能够去体会父母的艰难和关爱,就必须让他们去做一些实践类的亲情作业。比如布置“给妈妈或爸爸洗脚”“我为爸爸(妈妈)做件事”“同爸爸妈妈交换角色过一天”等实践亲情作业,目的是让他们知道父母脸上的皱纹是历史的沧桑,双眼的浊流是生活的风雨,鬓边的白发是青春的传承。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艰难,了解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使他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亲情的责任,历史的重负,进而迸发出为民族为国家而奋起的豪情壮志。

学校每年都组织一次郊游,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抓住学生郊游的契机进行美育教育。不管草长莺飞还是秋风飒爽,只要是走出校门,就能够给学生以新奇和刺激。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更能近距离地贴近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乡村之行自会让他们欣赏到花团锦簇的希望,亦会见到“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老妪,都市的气息在鸟儿敛羽间悄然流逝,时代的风情与此绝缘。城市森林和大自然永远是天差地别的。面对乡村的总总,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从而使灵魂经受一次次洗礼,达到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美育目的。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把美育的渗透于语文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相互环绕相互依存,那么语文和美育才不是两张皮,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作。

第三篇:美育渗透研究报告

《初中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研究》 研究报告

昌图县大洼中学

《初中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

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美育应从狭义的美育向广义的美育发展,因为让每个学生都去学习音乐、绘画等艺术专业是不现实的,也没有那个必要。美育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不仅是美育自身发展的途径,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比较容易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去。各学科都蕴涵了丰富的美育因素,各学科教师如能发掘并传播这些审美因素,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拓宽美育的途径,也能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效果。

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美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他认为美育就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美育要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目标的高度统一。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渗透美育内容,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大量教育实践证明,讲得好的课,往往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那些能充分激发美感,师生双方都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的学科教育都可以说是美育,美育应该是所有学科教育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

1、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让学生有美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科中的美,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表达美。

4、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各研究实践中逐步达标。

1、课题研究启动阶段:(2016.4——2016.5)开题,评审、修改课题方案,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培训。主要内容:学习新课程标准、愉快教学、创造教学、情境教学等理论文献、开展讨论会。通过本阶段学习,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老师必须人人明白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操作步骤和实施过程。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6——2016.11)按计划实施并搜集原始资料。

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自学讨论、观摩研讨、参观学习、资料积累、主题研讨等活动,加深对美育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边实践边积累,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6.11——2016.12)搜集、整理实验资料,个案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二)本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认真学习有关资料文献。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科研方法,借鉴、吸收国内外有关思想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思考,做到“教学做”合一。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学科中渗透美育的研究。引进自主学习、情境教学、愉快教学、创造教学的研究成果及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使美育的教育既利于夯实基础,又益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系统地分析、研究优化学科中实施美育的策略,使教育方法具体化、程式化、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可展示性,可检测性。

四、研究成果

(一)教师层面:强化了课堂教学美育研究

实验教师将美育主动、积极、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全过程,注重发掘教学内容之美、运用教学方法之美、创造课堂和谐之美、塑造人格魅力之美,将美育融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显现于教师的言行仪表,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1、展现教学内容美: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出知识本身所孕含着的美学物质。教师在备课中要去挖掘、探索提炼美的因素,而且还要巧妙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所孕含的形成美、结构美、哲理美、情境美、广博美、严密美、自然美。

2、展示教学形式美:人们说,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组合,教学媒体、语言、仪态、板书、训练等形式的运用,寓美于教学之中,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1)教学的语言,要给人以真情美感。教师应切实把握教学语言的审美要求,做到清晰悦耳,强弱适度;生动机智、精确简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实验中,教师使用情境化、诗化、美化的教学语言,去陶冶学生;以淳美丰厚,清脆圆润的音质和灵巧多变,跌宕有效的旋律去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听觉上美的享受。

(2)美的仪态: 仪态,既仪表神态,包括穿着、打扮、举止、风度、精神状态等,它是无声的语言,是造型艺术,是教师内在的思想品质,感情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仪表,不仅做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而且还表现出教育者本人高雅的情趣和萧洒的风度,从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教育形象。教师应有慈祥之容,庄严沉稳之仪,幽默和谐之趣;语言、态势要配合自然默契,浑然一体,给学生以美感和快感。

(3)美的板书: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概括化、图表化,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可以诉诸学生的视觉、传递美的信息。板书不仅要具有内容的完整美,构图的结构美,而且要具有语言凝炼美和文字的俊秀美,研究过程中,教师也从板书的形式新颖,图文并茂,脉络清晰上入手,给学生规范悦目的整洁美,引人入胜的曲折美,层次井然的条理美和组合巧妙的图案美。

(4)美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和实践美的创造活动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美、欣赏美、再现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二)学生方面: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1、美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教师通过美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

2、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通过老师的课堂结果的改革和精心的引导下,学生们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学会了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艺术修养使学生们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人格。学生们在极富诱因的情境中认识、感受、表现美。

(三)学校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再是道德的生硬灌输,而是在美的情境中塑造学生真诚、善良,美好的人格;智育不再是知识的枯燥传授,而是情理统一的诗意思维的培育,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活度、广度、深度;体育不再只是身体的单调锻炼,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达到身心统一的真正的健康体魄;劳动教育不再只是劳动技能的训练,而是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心灵手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新的“立美育人”模式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对真善美的境界的永远追求在学校教育中的充分体现。总而言之,美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渗透于各学科教育中。美育是各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美育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提高,又保证了美育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了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把美育思想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个学科之中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五、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由于本课题组的研究者都是一线的教师,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研究的方式方法等必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必然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了诸多不便;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有了这个研究过程,我们就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继续丰富和完善审美教育的实施,不断探索、实验、研究、完善扩大战果,尽我们所能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以后我们还会根据具体情况,扩大实验并逐渐推广开来,让学生会的审美欣赏能力、审美情感体验、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有所提升。

第四篇:美育渗透英语课堂

文科

美育渗透英语课堂

衡阳市衡东县杨林镇中心学校 谭杰

【摘 要】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我们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英语课堂,渗透美学教育。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关键词】 渗透 美育 欣赏美 鉴赏美 感悟美 体验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英语课堂,渗透美学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所以美育也是中小学生最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如何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言”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的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激发他们说英语的欲望。

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英语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语言要新鲜,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语言要优美。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悦耳动听,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容易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

2、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英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教师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初中英语课本知识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犹如一个大舞台,老师与快乐的学生能够在舞台上尽情饰演着来自生活的角色。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堂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英语老师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Good job!” 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to do your best next time.”

3、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构图清晰。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美的思索。科学实践证明,人对不同色彩的注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色彩搭配合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色彩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的板书,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也是课堂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平时授课时我通常用黄色笔强调某一词,用同一色笔书写同一规律的知识。这种习惯有利于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英语课堂。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教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拍,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比如教学英语数字时,可以借助“Ten Little Indians”来帮助他们掌握。另外还借用一些熟悉的曲调(如“Two Tigers”等)让学生自编歌曲。伴着悦耳的音乐节奏吟诵感受音乐美,领悟语言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一定的欣赏能力。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文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旧知识,学习掌握新知识。

2、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一直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有一个固定教室,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自己的教室变成美丽的“大花园”,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这样不仅记忆的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比如,在教pretty时,我特意用几盆可爱的鲜花布置了教室,还从家里拿来了一把小巧玲珑的伞,一些可爱的动物玩具,美丽的物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就趁势问学生:Is it pretty?这样结合实物学单词效果是相当好的。再如,我在教授picture时,把很多美丽的照片贴在教室四周,学生兴致很高,于是抓住机会,问What is this ? It's a picture.然后师生问答,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单词,还美美地饱了一次眼福,这样的学习学生怎能不喜欢呢?另外,我也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再配上合理的英文说明在教室进行展示,换一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样,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围下去感受、去表达,使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使“单调”的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3、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 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 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 进别人房间要说“ May I come in ?”初次见面,要说 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 ?这些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项大任务。

4、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化教育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动画效果等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比如每个话题的Section A 都会有一个情境小故事,虽然它的趣味性、情景性比较强,课文插图比较丰富,但仅靠老师的语言描述仍是不够的,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动画画面,磁带的音响效果等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让学生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设不同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将其表演出来,这样,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听说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5、在活动中体验美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师在课堂里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边听边做,边说边做,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各种常用名词的名称时,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或边听边画;在学时间的表达时、让学生做一只钟的模型,边拔动时针分针边练习句型;在学习家庭成员名称时,让学生做一做指偶,互相玩一玩,猜一猜……在这些活动中,会画会做的学生总会是特别受到大家的关注的,他们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而其他孩子从他们那儿既能学到如何用英语自由表达,又能欣赏优美的艺术品,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正蕴含于这一次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加强挖掘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参考资料: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杜 威:《民主主义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吴也显主编《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中学古诗词美育教学浅析

中学古诗词美育教学浅析

语文是人文底蕴丰富的学科,在引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挖掘美以及协助公民塑造审美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作力。古诗词蕴含作者的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和审美创作力,具有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等等,但在教学中,诗词教学的美育情况并不完美,存在的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重视讲解,轻视点拨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路子未得到改变。为夺得高分,课堂俨然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填饱鸭子,灌输式教学从头致尾一分不落。提及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可谓寥寥无几,师生间的讨论、生生间的讨论被看成浪费时间,不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速成应试的能手。当前,诗词的教学流程大致如此:介绍作者资料,简介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归纳主题思想或做通俗易懂的翻译,让学生熟记诗词内容,只要学生能说出内容,通常都被认为完成了任务。对于诗词欣赏,教师根据试题的研究,归纳总结出应试技巧,甚至会给学生鉴赏的模板套路,不同风格的诗词被套上相同的马甲,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讲授为主要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原本韵味悠长、意境深远的诗词被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搞得支离破碎。课上教师口干舌燥地讲,学生的任务是听、记、背,诗词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荡然无存,古典诗词语言精美,情感委婉,只有细细品味,反复酝酿才能感知它的甘醇与悠远,再透彻再精致的语言都无法描绘诗中所富含的韵味。

吟咏诗词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沟通的桥梁,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思想内容,体验文中情感,感受作品的气势和韵味。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在吟咏中反映出来。很多教师强调诗词的背诵,尤其强调名句名篇的背诵,于是一篇诗歌的教学就简单地化成了其中的几处名句,片面强调背诵已弥散整个古诗词教学,学生简单地把诗词当作任务去背诵,对吟咏的重视远远不够。毫无节奏感、毫无章法重复地读,对理解诗词内容以及把握意境微乎其微,机械化的记忆行为其实成为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古典诗歌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丰富的情感,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陶冶心灵,仅仅背诵对于情感内容的把握远远不够。古人倡导的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可以培养语感,古诗词教学要在反复吟诵之间,领会其内在含义,诗词的审美元素体现在吟咏之中,情感的深切流露能让学生领略到诗句的美。语文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诗词教学更能够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那么,吟咏在教学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素养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涵养,涉及言语主题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个性人格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等。中高考的《考试说明》对教师而言是最有力的教学依据,考纲指到哪里,教师就教授到哪里,追逐中高考试卷俨然成了教学的唯一参考,这使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追求转化成了以追求知识为目的,以追求高分为终极目标的学习行为。只重视知识与能力,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美育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沉淀。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考试,以试卷分数衡量学生的情况。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人文性强,以试卷来探测学生成绩好坏,过于片面单一。尽管中高考中诗词鉴赏是主观性题目,考生也被圈进了牢笼,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随心所欲,学生必须围绕诗词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几个角度来作答,个人主观色彩过于浓厚的理解将难取高分,主观性的题目被客观化。考生务必读懂文本,揣摩出诗人当时所想所感,把握住思想感情和表达特色,同时还要牢记教师总结的应对诗词鉴赏通常运用的有模有版的鉴赏术语,才能取得高分,这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约束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体验感悟能力受到束缚,学生学得苦,学得累,鉴赏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落空。

为古典诗词教学的美育问题寻求有效举措,能更好地传达美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对青少年情操的陶冶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结合当前诗词美育教学的疏漏,归纳总结出以下几条举措来提升诗词美育教学。

诗词的诵读要讲究节奏,处理好句子内部的停顿、把握好朗读的节奏以及朗读的语速语调,情感的升华可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抓住实现因子。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创造良好的氛围,把学生带进文本表达的情感世界,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能够实现对作品的理解,达到文本的多元化解读,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的一面,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诵读还要注意读准字音,拿捏好涉及轻重音的关键字词,体悟好诗人的思想感情,加深文本的理解,做到这些才能够在诵读中正确把握诗歌的音乐美。

诗词是具有高度含蓄的语言艺术,凝练概括而且生动传神。因此,诗词的阅读需要雕琢、钻研,吟咏是不同于诵读的一种方式,吟咏应该是诵读过后的贯注了思考和领悟的过程,反反复复吟咏才能感受到诗词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诵读再到吟咏可以说是一次飞跃,不是迅速实现的过程,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充分的诵读之下,咀嚼出诗词真谛之后的吟咏才是真正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随着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加深,诵读的提高,吟咏才能真正做到位,学生才能从个人思维能力上产生审美冲动,主宰审美过程,获得审美愉悦。

诗词教学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学生要打开想象的空间,进入意境,欣赏感悟美,理解意象的含义是理解诗歌的关键,教师对诗歌的教学要避开对文本的过度翻译,过度解析会造成语言美的破坏。诗词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解释其中蕴含的成分,学生只有充分想象其中的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挖掘诗词文本,融入学生自己情感,通过文字,发挥想象,捕捉意象,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字里行间的隐藏内涵,通过对意象的理解,品味意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达到陶冶学生性情的美育目标。

何谓语文?简单地概括为听说读写、字词句章八个字。诗词美育的培养除了听读、吟咏之外,当然不能离开读写。要学好古典诗词,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尝试着仿写古诗词,学生的自由创作会加深他们对字词句的理解,对意象的把握,对意境的塑造。教师应注意相关指导,比如韵律、词牌、对仗等等,还应在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上给予帮助。仿写古诗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作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诗词教学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举措。虽然任何一种举措都不能完全达到诗词美育的教学目标,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忽视诗词中美育的目标。

总之,当前的语文教学,以美育为目标的教学才切合学生发展。完美的古典诗词教学能使学生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受到思想熏陶,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学生能在古典诗词中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促使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真诚地希望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能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关于古典诗词在美育方面的教学方法。

下载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美育渗透初探(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美育渗透初探(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学音乐美育教学

    2012年日照市中小学优秀论文评选 浅 析 初 中 音 乐 美 育 教 学 姓名 刘笑 单位 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 浅析初中音乐美育教学 初中音乐课随着......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 . 曾利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大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挖掘与渗透 单位:宣威市务德镇第一中学姓名:胡粉清内容提要:美育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实现美育,中学教师肩负着很重的责......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摘 要】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美育素材,选择适当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 龙山县里耶小学陈桂芳 小学语文的教育需要与丰富的审美思想活动相适应。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能力,让学生经常亲近自然环境,利用声音影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刘丽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课。 案例背景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

    作文教学的美育渗透之浅议范文

    作文教学的美育渗透之浅议 南安市柳城中学 余伟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在悄然的变化着。真善美与假丑恶,有时在人们心目中混淆起来,社会思潮的导......

    浅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浅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在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