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培到县”听课心得
“送培到县”听课心得
2012年10月9日实验中学
河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鹏影
听课心得
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初中数学科”送培到县“活动,于2012年10月9日在伊通实验中学召开,初中的全体数学教师出席。通过此次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第一节是我县名师李玉清老师讲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节是公主岭怀德一中的名师吴珂艳老师讲的《算数平方根》,这两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两位老师在课件里呈现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两位老师联系游戏----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一、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两节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李玉清老师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课,李玉清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两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李老师就是充分让学生体验,他首先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理解感知“大漠孤烟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画一画体验直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几种关系,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三、创设的情景为教学服务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
四.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五、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短短的两节可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送培下乡听课心得2
送培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今年暑期培训有幸参加一次难得的名师送培下乡活动,聆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收获颇多。这几节课上得非常生动和精彩,她们都能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拓展为目标,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提高,也是促进。现就此次听课,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 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 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 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平时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个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 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 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 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教师具有较高的基本素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 面。两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能很好地 将学生引入文本。某老师的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挥洒 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某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准备。两位教师的板书都很规范,这一点我和她们有很大 的差距,要提高我的板书基本功。
三、总观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能力都非常 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来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 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内容很扎实,课堂容量 很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英语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 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 己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 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充分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照样能 把课上好。“图文结合”充分利用好了课本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四、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 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 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们都 没有用自己的思路牵着学生走,敢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驾驭能力 很高。而我恰恰习惯于在课堂上引着学生走,这一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总之,这次送培下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 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 身素质的目标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 己的教学之路。
送培到校学习心得体会
铁中
梅 智 峰
第三篇:国培送教下乡听课心得
2017-3-21 找准新旧知识连接点,设计有效课堂
——听国培“送教下乡”研讨课有感
紫林路小学 贺志蓉
上周四,我们有幸到柳杜乡中参加了国培“送教下乡“活动,上午听了郁慧荣老师讲授的五下《分数的意义》和赵萍老师讲授的三下《认识分数》两节课,并听了成艳斌老师对两节课的精彩点评;下午听了成艳斌老师题为《核心素养下,从“解决问题”到“问题解决”的思考》的讲座。感觉收获颇丰。
这两节课是前后联系的,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是学习《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是在上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将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分数的意义》是在此基础上,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怎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两节课,两位教师都能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比去理解知识,都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学生的体验。不足之处在于第一节课有的操作偏离教学重点,第二节课教师被学生的错误牵着走了。虽然都有小小的遗憾,但这些毛病也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存在的,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听了专家的评课和讲座,我平常的疑惑得到解决,而且更清楚地认识到怎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首先数学教学活动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有效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知。在课堂上,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这是学生持续学习数学的动力保证。其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数学思维才会有数学问题的产生,才会有关于数学问题或数学学习的反思,有了反思才会有思想,才可能会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数学创新意识方面有所发展。第三,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上,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认真倾听、善思好问、独立思考、检查验证、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
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定实践,并不断反思,全方位提升教育研究能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篇:送培到县心得体会
“送培到县”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5、26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送培到县”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听了陶妙如老师的讲座,我深感从今以后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很多老师每天都觉得很累,心中充满抱怨,我也一样,可陶妙如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明白要做一个大度、宽容的人,要做一个智慧的老师。
听了四堂语文课,让我感受很深,语文教学重在读,多种形式的读,语文即语言文本,对于一篇课文我们应多指导学生品、赏、悟。对于课改,很多老师有不同看法。我觉得我们必须课改,只不过如何改,怎样改,这是值得大家探讨和深究的事。
在当前课改形势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
总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方方面面无私地付出,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迎接成功。
第五篇:国培计划送课下乡听课心得
两天的“国培计划——专家听课评课”在匆匆的小路与思维的高度运行中,尽管身体疲乏,但心情激动不已,从一缕缕真实的课堂与专家一针见血的评价中,我一次次感悟,一次次兴奋,我终于对困惑、纠结整个教学中的一个死结——激发学生课堂思维的兴奋点有了认识,有了验证:
一、平和的教态,微笑是一缕春风,可化解春寒的料峭。在生活中、微笑、可以消除路上的陌生;在课堂上,微笑更是拉近师生距离的粘合剂。所以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小错误(过失),那可能对学生是一个有力的鼓励、或是心灵的暗示。这样可能揭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二、成功的导入,导入的功能有很多,但我认为我们首先应遵循的原则是导入的 的性,如果他能与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或引出教学目标、或展示教学目标导课已离成功不远,然后我们的导课的话题再选择或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最感兴趣的或熟悉的成就近的材料,这样的导入即引出了就课、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意识。
三、细节的处理,细节决定成败、一堂课中,细节的处理适时处理可以锦上添华,更重要的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第四单元(初二)在完成听说内容时,庭前可以添加这样一个细节Look at the picture.The buy Tom house.He always put the things everywhere.Can you find them? Can you help him make the room tidy? Let students put the things to their places, in groups, them ask and answer.Especially, you must add that cue should put the things to their suitable places.If we do, we can find them easily, what’s the more.It can make the place clean and tidy? 这样我们通过几个细节的处理。即完成了教学任务。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细节激活了学生思维的欲望,表的渴望,从而又巧妙的穿插了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成整洁、卫生的好习惯。
四、手头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到教学资源,我们首当齐冲地会想到多媒体,想到教师手忙脚乱的制作,今天听了初二第四单元《Where’s my schoolbag》一堂课后,为老师的大胆措施而折服,面对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的图片,她避而不用,而是调动学生资源,让学生或对周围熟悉的事物画一幅画或者做一个小手工,当谈论到这些事务时,学生们急于展示自己自己的战果,而其他同学又急于了解、探究对方的作品,这样学生思维的欲望就飞多重激活,课堂氛围自然就活跃起来。
五、恩威的巧妙并用。因随着独生子的社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用鼓励的语气对孩子,以表扬的方式育孩子也无可争议地登上占据了教育的主导台,但课堂上巧妙地恩威并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激励效果,例如再给出几个不同的对象赵本山、韩红、杨幂、朗朗让学生人选两个进行比较,一开始可通过展开竞赛,得小奖品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但一段时间后,一方面较直观的表述基本选过,另一方面,学生们的思维刺激已显疲惫,这是教师灵机一句话,“还有五个机会,谁再不发言,就让你们在全班面前跳一段骑马舞”立马学生们的思维在一次被激活,尤其是基础较差的或不善表达的学生们竟能找到连优生都难观察的角度,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Lang lang plays the piano better than Han Hong.”
最后,我要记得是:其实课堂的主动权就把握在我们手中,可能我们一个细微的表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是一句绝含深意的话语,一个突发其想的设想,都可能会是点燃学生思维火华的火种,让我们认真对待每堂课的每个环节,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样只要我们绝含激情,学生的思维何愁不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