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愿还是用心写 何捷
“心愿”还需用“心”写
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请擦亮你的眼睛,掏空你的耳朵,做好听故事,读故事的准备吧。
即将开讲的是发生在壮壮老师的乱乱班中的作文故事。在这个奇葩一样的班级中,没有什么不会发生。而作文故事,则是班级故事中的“战斗机”,让你在阅读后,心里有“非”一样的感觉。
惨不忍睹的作文
在有名堂小学的乱乱班是全校最出名的。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是极有个性的。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有自己贴心的好伙伴,每个人也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所以,这各班不好带,出了名的乱班。
请不要误会!乱,是一种态度,一种气质,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五年级刚接班的班主任壮壮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对有个性的孩子这些再正常不过的特点,他可是了如指掌。他期待能尽快从了解每个孩子的心愿入手,以便自己融入这个集体,被孩子们接受。
“请大家把心愿写下来,让心里话晒晒太阳吧。”这一天,壮壮老师在第一次作文课上布置了这道命题作文,发出了“心愿集结令”。大家伙儿可高兴写心愿啦,满肚子都是话,憋得太久了,都快发霉啦。所以,壮壮老师一声令下,小伙伴就开始写。
打住!打住!你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还要等待老师的命令呢?不是“满肚子话”么?咳,别提啦,这帮孩子能说会道,可写起作文来就应验了一句话“老牛推破车,不抽鞭子不挪窝”。写作文,好像是交作业,没人布置就不动笔。壮壮老师哪知道这些,只是满怀希望看到孩子们独特的,真实的心愿。
作文出炉啦!壮壮老师一看,心里凉了大半截。怎么回事?文章可谓“惨不忍睹”啊!“赛悟空”小李写道:我的心愿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妈妈喜爱的好孩子。“全球通”小王写道:我的心愿是成为科学家,发明一种药物,治疗人类所有的疾病。
“阅读王”小张写道:我今后要成为董事长,管理三家公司,四家上市公司,还有物价跨国公司。就连文静,不爱说话,但自称是“莫言粉丝”的小莫也这么写:我的心愿就是长大后找到好工作,为祖国建设出力。
„„
这哪是心愿,哪是作文,简直就是古墓里出土的文物古籍。壮壮老师清楚地记得,当老板,科学家,董事长,建设祖国„„这些心愿在他小的时候,同班同学就是这么写。而如今,“2012世界末日”都成了一笑而过的闹剧了,有个性的孩子们居然还这么写!
“看来是作文出了问题。”壮壮老师自言自语道。他转念一想,计上心头„„
爱上作文课
传说中的作文课开始了。早在壮壮老师接班前,乱乱班的孩子就听说壮壮老师的作文课非常有意思。好像叫什么“游戏作文”。据说他上作文课,可不是正儿八经地念经。他会让孩子们带着纸笔,自然舒坦地围坐在他身边,和他玩游戏,听他讲故事,当然也要即兴写下最真的话。
第一季:游戏是把开心锁
“看大家这么紧张,不如先玩个游戏吧。”刚上课,壮壮的提议马上得到大家热捧。“好耶!”赛悟空把手举得高高的,几乎要插到壮壮老师的鼻孔里啦,他喊道:“我要参加!”
壮壮老师说:“每个人都参加!请大家先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集结好。然后按要求排好队形——所有小伙伴排成一个圆圈。注意啦,你可以精心挑选你身边的小伙伴。他可以是平时就很要好的,也可以是和你有些小矛盾的。总之,要找到有话可说的作为队列中的‘邻居’哦。开始行动吧!”
小伙伴听到这样的安排,感到非常的兴奋,立马就忙活开了。找邻居,站队列,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到底壮壮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不如先让我们翻开小莫同学随后写的课堂随记,从文字中体验当时的情形吧:
片段展示:
我在班上没什么“仇人”,所以我的左右两边站的都是我的死党--咏祺和恺茜。唉,真不知恺茜会对我说什么,我又该对咏祺说些什么。心里有些慌张,但更多的是惊喜。原来,我在班上还有这么多的好伙伴啊。再看看其他的伙伴,居然让我捕捉到了两个有趣的镜头:琪瑶跟诗钦成为邻居,这叫“不是冤家不聚头”,但是一旦成为邻居,他们却有说有笑;诗钦和伍薇站在一起,后者还一直跺脚,好像很气恼!看来这是生拉硬拽的结果啊。而慧凌、琦婕与阙菲这三人,好像是欢笑三人团,非常开心。
这一切,壮壮老师当然看在眼里。他默默地想:写作,就是倾吐心里话。写心愿,更是讲出心里最真的愿望。那么,该何谁讲?听众是谁?写下的心愿谁来读?这些都要让乱乱班的同学们心里清清楚楚。因为,他们可是高年级的孩子了,不能再把“写作”当做“写作业”,他们要学会为自己的文字负责。所以,自己应该通过游戏或者其他的形式,方法,帮助孩子们树立起重要的“读者意识”。这也是写出真实“心愿”的基本保障。
游戏怎么玩呢?壮壮老师说起了规则:“首先由队列中的小干部开始,向前方同学耳语一句话,至少针对他的一个优点,真诚地发出赞美,和他说出你的一个最简单但是最真诚的心愿。之后,这位小伙伴再接着向自己前方那位小伙伴传递耳语,不过内容略有增加:第一句:你知道吗,别人称赞我„„;第二句还是针对这位小伙伴某一方面优点的称赞以及自己的小小心愿。依此顺序往下循环传递赞美,传递心愿。直到最后一位小伙伴向第一位发出赞美,传递心愿为结束。
“哇!太棒了!”这句话大约500分贝,是“莫粉”发出的惊叹。一语既出,满座皆惊。真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几年下来,大家几乎认为小莫是不会说话的了。其实,小莫就是那种嘴上话少,心里特别明白的孩子,她已经感受到这个游戏的魅力所在:其一,传递赞美,赞美是沟通的钥匙,赞美让相互间多了一份信任。不要说是好朋友,就连有那么一点小恩怨的伙伴,也会“一笑泯恩仇”的。其二,说出心愿,在信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心愿,而且是用“悄悄话”的形式来说,在这样静谧的空间里,在两个小伙伴心与心的近距离中,大家都会说出最真实的愿望的。
阅读王也念叨着:“我好像在一本心理学的书上看过这个游戏,在这样温馨的氛围里,大家都愿意表达心愿。而且,壮壮老师也在训练我们学会倾听。你想一想,不听清楚,怎么传递呢?倾听就是写的基础啊。” 全球通和赛悟空使劲儿点头,随即顾不上说话,兴致勃勃地和大家一起参加这个游戏。还是让我们看看全球通小王游戏后写下的作文片段吧:
片段展示:
悄悄话在圈子中迅速传递,终于快要传到我了,我又兴奋又期待。我侧耳倾听,小茜赞美我作文写得好,人也很可爱。她还告诉我她的心愿就是在毕业前能出版一本她个人的小小说。哇,难怪她平时一个劲儿地写,好像要成为“韩寒第二”。我如实地传给了小宇,我又赞美他:"你的性格很不错。很高兴能和你成为朋友。我的心愿很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多给我一些空间,不要老是想监视犯人一样看着我,逼着我。”小宇听到这里,转过头来,猛对我点头。再看看其他同学,他们每一个人脸上那种既兴奋又忐忑不安的表情,想必也和我们一样,都在传递着赞美和心愿。就凭着他们脸上那抹认真与微笑,我想:就算有不愉快的过去,也会被这一句温暖的动人的话语冲淡的,也会被这真诚的心愿倾诉所带过去,一个新的开始将会到来。
这一轮的游戏后,壮壮老师请每个小伙伴都记录下游戏过程。他没有提“写心愿”,但是他却看到了大家最真实的心愿:想要跟圣诞老人去送礼物;希望到死海旅游;想要到山区去帮助那里的孩子;想找回丢失的宠物犬;想要一台智能手机;不想去奥数补习班;希望调整座位;还有的居然引述了一个农村娃的心愿——变成一条狗„„这篇习作特别让壮壮老师感动,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篇真实的作文,那个最另类的心愿曾经打动了许多人。于是,他找来原文,请朗读高手在全班念这篇作文:
我想变成一条狗
阿爸走了,家里只剩下我和阿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们说黑夜里有鬼,我怕鬼,阿妈也怕,阿爸不怕,可是他再也回不来了。听人们说如果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可我们家没有狗,要是我是一只狗那该多好啊,我就可以天天守在阿妈的门口,她就再也不会害怕了。
全班陷入沉默,一个卑微,渺小,甚至曾经让人鄙视的心愿让大家不能释怀。只沉默了几秒,多年未曾流出的泪水已经在乱乱班许多孩子的脸上蔓延开来。大家这才知道:充满真情的文章,是可以打动人的。此时的壮壮老师心里清楚,游戏仅仅让小伙伴们放下包袱,打开心扉,说出了淳朴的心愿。但这只是只言片语,只是可喜的开端。而对于这群有情有义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作文写不了。
壮壮老师充满信心,接下来壮壮老师要做什么呢?不用猜,马上揭晓„„
第二季:用“心”写出好作文
壮壮老师要拿出看家本领“讲故事”,一步步引导大家把心愿写出来,写具体,写生动。壮壮老师的系列作文故事在这个时候就盛大开幕啦。
1、有“心”方才有话
壮壮老师说的故事来自《封神演义》,和大家常吃的空心菜有关系。传说比干被妲己诬告说有七窍玲珑心,妲己还装病,说只有七窍玲珑心才可救她。于是昏庸的纣王就决定挖出比干的心煎药。比干就这样被开膛取心,但由于姜子牙以前给他的一张符得以取心不死。
比干就这样出城游离,路上看到一个卖的妇人。他问:“这是什么菜啊?”妇人告诉他:“这叫空心菜。菜无心能吃,人无心即死啊”。比干一听,这才意识到自己是无心的,立刻倒地身亡。
“阅读王”一听就发现端倪:“老师,您应该不仅仅是要和我们说‘人无心即死’的故事吧,一定和作文有关系。我知道,写作也要有心。”
“赛悟空”说:“当然有心,我们都有心啊。”
壮壮老师笑道:“写作上的有‘心’就是要大家要多留心。比如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留心自我,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体验;留心变化,善于发现变化,找到变化的根源。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想一想,有‘心’才有可能产生‘心愿’嘛。所有的心愿都是在面对生活和自我,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要想写好心愿,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全球通接茬道:“我们记住了,要做个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一切,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不要像被挖心的比干,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壮壮老师高兴地表扬道:“说得太棒啦,把我想要说的全说啦!奖励你,为大家读一篇台湾小朋友的心愿题材作文吧。她呀,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一封信,寄给圣诞老人啦。大家听一听,之后聊一聊吧。”
“好嘞!”全球通可高兴啦,这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作文展示: 我的心愿 徐祯倪(台湾)亲爱的圣诞老人:
我叫祯倪,来自台湾,现在福州读书。我们生活的不错,但就缺少了一份感觉和一种气氛,那就是亲情,所以我希望您能满足我的心愿,给我四份礼物,我要分给大家„„
第一份礼物是给妈妈的,请你给她一双翅膀,让她时不时的看见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爸爸妈妈。我们从遥远的台湾而来,来的路上很不方便,钱也要花很多,虽然每年都能回去,但时间很短暂,妈妈有时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睡觉的时候都会自言自语,有时还会梦见已逝世的奶奶,当听她说自己小时侯和兄弟姐妹玩的故事,她总是笑笑的。所以我希望能给她一双翅膀,不再伤心,不再觉得舍不得。
第二份是送给爸爸的,送他一部能跑东跑西的车子,因为他经常出差,虽然爸爸有了一台车子了,但老是出问题,很麻烦,要是我能送爸爸一台车子,能伴他长途旅行,他一定开心。就是因为钱的关系,大人省吃简用留了一笔钱就是让我们住的更好,吃的更好,学的更好。送他一辆车,能让他安稳舒服的做生意。
第三份礼物是送给老师的,送给她许多的火车票,因为她的父母就在边疆工作,是她爷爷照顾她,所以她很想念父母,直到大一些后才见到自己的母亲,她当时连妈妈都不会叫。后来爷爷跟她讲因为妈妈是好人,她去帮助别人,做善事所以这时才回来见你,这样就化解了她们之间的误会,就到现在她也只能等几年才能见到父母。所以我想送她到边疆的火车票,让她们见面。
最后一个礼物我要送给我最恨的朋友,送她一个秘密信箱筒,我们之间永远是一个裂缝,永远合不起,一开始我放心的和她做朋友,但一切她表明是假的,深深的伤了我,从此我对她起了很大的怀疑心,虽然现在还和她在一起,但我们每一次在一起都不能相处太久,不然会吵架,所以,我希望我能把我的想法写下来,放在信箱里,让她更加了解我,也希望我们能重来。
希望圣诞老人能实现我的愿望,带给大家幸福。
“赛悟空”说道:“哇,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小作者很有心,她非常关心周围的人,知道大家需要什么。他的心愿和大家的心愿就是相同的了。”
“我觉得她还有爱心,有了爱心才会关心别人的需要啊。而且她向圣诞老人写信,要求的都是别人想要的,真是难得。”全球通继续问道:“阅读王,你怎么看?”
“阅读王”说:“依我看啊,这简直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设少儿组。别的不说,就是用书信写心愿这样的形式,就很让人喜欢。”
小莫不服气了,说:“这篇文章虽然好,但是获得诺贝尔奖还没那么容易。莫言爷爷可是真材实料的获奖者。说道写书信,这只不过是一种体裁的变化而已,我还见过一篇用‘课本剧’形式改写的心愿作文呢,原文曾经还是我们的课文呢。我给大家看看吧。”说罢,小莫操作起了投影仪,展示出这样一篇作文:
心 愿 黄真乐
地点:在巴黎的一个小公园里 时间:一个晴朗的早晨 人物:阎纯德(一位作家)小姑娘(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女士(姑娘的妈妈)先生(一个中国迷)第 一 幕
[话外音: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来到一个公园里,坐在一张长椅上看书]。小姑娘:你好先生,请问你是中国人吗?(歪着脑袋,抱着个布娃娃)阎纯德:(想了一会儿)不,我是大灰狼!(吓唬她)小姑娘:大灰狼不是这样子的,你是中国人!(很自信)阎纯德:为什么呢?
小姑娘: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
阎纯德:(迷惑不解)你家有多少中国人呢?他们和你一起生活吗?
小姑娘:(摇着胖呼呼的脑袋)不,你猜错了。他们不动,不吃饭,也不说话!阎纯德:(更奇怪)噢?是吗?
[话外音:这时,走过来了一位先生,和一位女士] 女士:(一边走一边喊)维勒尼克,另在那儿影响那位先生看书,快过来。小姑娘:(扭头看了一下)
先生:真不懂事!妈妈叫你呢,你怎么不说话?(手轻轻拍她的肩板)小姑娘:(转过头,指着阎纯德)我在和这位先生对话。
阎纯德:噢,是的。我们在进行非常有趣的谈话。她告诉我家里有许多中国人。即不吃饭,也不说话。我很奇怪。
夫人:(哈哈大笑)先生:(哈哈大笑)
夫人:(把小姑娘搂到怀里,亲了一下)这是我们的孩子。她和她爸爸都是中国迷,差点我也变成中国迷了!
先生:是呀!我曾两次随贸易代表团去中国。中国的东西呀真神奇。什么广东凉席、福建纸伞、苏州刺绣、景德镇瓷器。还有算盘、毛笔„„这些我们都买回来了呢!那不吃不说的中国人就是几个小泥人呢!
阎纯德:噢,原来是这样啊!小姑娘:爸爸!(撒娇)
先生:你去那边玩。(手指着滑滑梯)我们在中国时还到北京、桂林、洛阳„„那儿的风景真美!你们中国呀,真是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引以为荣的历史文化。你们国家有巨大的潜力,是谁也比不上的。
小姑娘:爸爸。(很急)
阎纯德:你看,你的娃娃闭上眼睛了,她要睡觉了。
小姑娘:不,她总是和我一起睡!咦?你有娃娃吗?睡觉时也抱着娃娃吗?你喜欢她吗? 阎纯德:(笑着说)我也喜欢布娃娃。不过我不抱娃娃。只有女儿才天天都抱呢!她有好多娃娃!小姑娘:她叫什么名字?我能和她玩吗?(很高兴地跳来跳去)
阎纯德:当然能!不过她在北京。等你到了北京,到我家,她一定会欢迎你!小姑娘:可是,她会讲法语吗?
阎纯德:会,可是不多,不过你可以当她的老师嘛!小姑娘:太好了,太好了。
先生:我希望她到中国留学,将来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一个法国家庭的心愿多么美好。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剧 终
壮壮老师笑道:“你们别争啦,说得都很好。用不同的体裁写心愿,这呀,得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积累。不过你们已经知道用心去写的重要性,这可是关键。看来我这个故事没白讲。还想听么?”
“想!”声浪排山倒海!
2、为心愿寻根,让心愿安家
壮壮老师说起了一个让大家瞠目结舌的故事《张贤亮的“天价”水》。
故事说的是著名作家张贤亮看到市面上虽然流行“中国结”,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结”卖不出价钱,于是,他别出心裁推出了一款新型“中国结”。先找一个厂家生产一批造型精美的小瓶子,再到黄河壶口瀑布打来黄河水,将黄河之水灌入小瓶再密封,然后把装有黄河水的小瓶子挂到“中国结”上,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寓于了“买中国结,带回母亲河的祝福”之深意,价格比单纯的“中国结”翻了十来倍,产品推向市场就卖疯了。张贤亮为这些东西找到了源头,注入了“爱国文化”的内涵。“中国结”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情结,而黄河流域又是中华文化发祥地,黄河向来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结”加上“母亲乳汁”,那是怎样一种情境啊?面对母亲的祝福,谁不动容,谁不虔诚之意顿生,谁还会在乎价格昂贵而拒绝呢?
大家听得入迷了。等到壮壮老师讲完,大家才回过神来。此时再一想:这和写心愿有什么关系呢? 壮壮老师说:“关系就在这探‘源’之上。卖水要依靠文化根源,写作更要有根源。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源头的文脉更加顺畅流淌,有源头的文字才能鲜活生动。”
小莫说:“我明白了,就像莫言的小说,源头就是中国农村根深蒂固的文化。正是这些文化打动了评委。其实,应该说是大中国这个概念征服了评委。”
话音刚落,掌声四起。
壮壮老师说:“不愧为‘莫粉’啊。我也快成为你的粉丝啦。我要强调的是,写自己的心愿,要关注心愿的来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把这源头的情结写清楚,你的文章更能打动人。也许,被感动的读者还会帮助你达成心愿呢!”
“哦,原来如此!太棒啦!”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喊出来。
壮壮老师趁胜追击,乘热打铁,出示了一段话,让大家清楚地看到写清楚心愿的“源头”是多么重要。
片段展示:
中午,她发来短信说她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和我交换,先写班级日志,让我等到晚上再写。我可是盼了三天才轮到写班级日志啊!但这是她有这样小心愿,我不得不满足她。我心里酸酸的,很是不愿意,不过还是答应了。之后她发来一条短信“就算我欠你一个人情,谢啦,明天给你带些礼物。”这条短信我没回,因为如果不满足好朋友的小小心愿,就谈不上友谊了。更何况,我们的友谊就是从交换开始的。我不止这一次和她交换过,水笔,本子,零食,口中的话,日常作业,甚至是性格!那次她送我的蒙古的彩镯子一直被我锁在抽屉里,现在她左手上的那块表原本是属于我,可她喜欢,我就和她交换。我摘下这块表时,心里满是心酸,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让我舍得割下那一块心。
眼尖的“赛悟空”一下子就发现了:文中的她,心愿是交换写班级日志,作者起初不答应,后来同意了,满足了对方的心愿。原来,这心愿被满足是有源头的,那就是她们经常交换东西,友谊在交换中越来越浓。如果没有之前的交换,这个心愿也就不成为心愿,因为实在太小了,更不会得到满足。我们也看不到这篇充满爱意的文章啦!”
壮壮老师带头鼓起掌,大家也频频点头。这个故事让每个小伙伴都记住一个要点:写心愿,要注意交代清楚心愿的来源,让这个心愿来得有根源。
3、让心情描为文章增色
“故事先说到这里,你们对写作内容已经了解得不少了。接下来该你们动动笔,练一练,把文字表达做得更到位,让文章更精致!”壮壮老师介绍说,“写好心愿,千万不要忽视对自己心里感受的细致描写。请大家特别注意写好自己产生各种心愿时的心情。关注心情描写,写好细节,你的心愿就变得更加细腻感人啦。”
大家一听,都来了精神,纷纷要求壮壮老师快快帮忙,说出写好心情的秘诀。壮壮老师却说要组织一个比赛:“第一赛季:心情大集合:请小伙伴们写下几个表示心情的词,看谁写得多。”
大家立即埋头猛写:高兴,哀伤,忧愁,苦闷,满足,兴奋,亢奋,愉快,无所谓„„许多几乎要变得陌生的词重新回到词语库中。第一赛季就这么简单,因为好戏在后头。
“第二赛季:见识心情的魔力。”壮壮老师说,“有个小伙伴,同样观察一株大树,由于心情不同,写下不同的句子,先请大家看看: 高兴:望着眼前这棵在风中摇摆、哗哗作响的大树,我仿佛听到它在向我招手示意:欢迎你,我的好朋友!
悲伤:望着眼前这棵在风中摇摆、哗哗作响的大树,我仿佛看到它也在为汶川地震死去的同胞低头默哀,哗哗地流泪。
愤怒:望着眼前这棵在风中摇摆、哗哗作响的大树,我仿佛听到它在风中挥动自己臂膀,哗哗地怒吼,表示自己心中的愤慨。
夸赞:望着眼前这棵在风中摇摆、哗哗作响的大树,我仿佛听到大树也随着风声哗哗地鼓起掌:“你捐助希望小学的同学,做得对,不愧是首都的小主人。”
“怎么样,体会到了么?心情不同,即便写作对象一样,写出的习作也不同。接下来就请小伙伴们动笔创作啦。对象就是家中的挂钟,晚上秒针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请大家添加心情的成分,写下不同的句子,句中要带着自己的心情,如高兴,悲伤,激动,愤怒,恐惧„„
小莫写的是“激动”类的:看着家中的挂钟,秒针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我受伤的地方已经不疼了,我仿佛看到它正盼着还未得到治疗的人们尽快恢复健康。此刻,我多么感激那些医生啊!
小王写下“悲伤”的感受:看着家中的挂钟,秒针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我仿佛看到它正在为争分夺秒的援救人员抬着一个个有生命危险的人走出废墟而伤心。
小张写的就是“恐怖”小小说:看着家中的挂钟,秒针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我仿佛听到“噹”的一声,午夜来到了,四周一片黑漆漆的,只听到猫头鹰和野狼的叫唤。
小李心情不错,写得异常“高兴”:看着家中的挂钟,秒针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我仿佛看到了它在为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气象做着最后的倒计时,等待着清脆响亮的钟声。
壮壮老师看了看,说:“练习得真好,很有效。要把练习运用到整篇文章中去。其实,不仅仅是心理描写,还有其他诸如环境,感受,过程等的细节,如果用心描写都能为文章增色。我们仅练习了一方面而已。请记住,当你在表明心愿时,注意适当安排内心感受的描写,文章更有真实感,不再死气沉沉,生冷僵硬。读者甚至能体会到你独特的情感,有人也许阅读后会流泪、大笑、大叫,充满愤怒等。这呀,就叫做共鸣了。写文章,和读者有共鸣,那才叫帅呢!记住,你们要做最帅的写手,要写最帅的作文哦!”
第三季:“心”动更要有行动
眼看着就要下课了,“赛悟空”突然发现了一个困扰他的问题:“壮壮老师,我突然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写下这些心愿之后呢?能干嘛?”
他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壮壮老师高兴地说:“简直太棒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写作文,究竟为什么?写心愿,写有有啥用?好吧,答案很简单——心动不如行动。写下心愿,就像做了承诺,去实现它们,让你的校园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你看,我往届毕业的班级中,有个同学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毕业前的十个心愿 董楠 在毕业,有一些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达成的心愿。如果空度,没有实现,自己的小学时光就留有遗憾。我想每个人的心愿都是不同的。我的是个心愿就是做好十件事,分别是: 1.在毕业前,在全班面前,像刚来到这所学校时一样,大声的自我介绍。
2.在毕业前,保留一本至今为止自己做的最好的作业。这样如果你是好学生可以感叹一下过去,如果学习不是很好,也可以借此督促自己努力。
3.在毕业前与曾经因为一些小事而分开的好朋友和好,不管你先找他还是他先找你。4.在毕业前至少记住一条老师教给你的人生哲理。这条哲理会对今后的你帮助很大。5.在毕业前,认认真真的做一次操,体会一下校园生活。
6.在毕业前在一个闲暇的下午绕着校园走一圈,怀念每一处的一草一物。
7.在毕业前写一本关于这段校园生活时光的回忆录,以免在多年后忘了那些温馨而美好的小细节。8.在毕业前去拜访一下自己最尊敬的老师,访问一些小秘密。9.在毕业前和自己学习的教室合影,以此来纪念成长。
10.在毕业前与同学们合影,记住他们现在的模样。也可以拍一张自己笑着的时候的照片,在以后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自己现在无忧无虑的模样。
或许你需要做的十件事,你的心愿和我的并不一样。不过也请你列张单子去一件件的把它完成了!让自己现在这段时光不留遗憾。
大家读了文章,不约而同地问:“她完成这些心愿了么?”“当然完成了!每做一件她就和我说,分享她心愿达成后的快乐。我想,你们写下心愿,一来让读者更了解你,二来也可以督促自己完成这些心愿。这样一来,写作文不就更有意思了么?再也不是一道枯燥无味的作业啦!”
小莫提高嗓音说:“何止如此。依我看啊,这么写下去,我们真的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因为我们比莫言幸运,我们从小就能爱上写作,写好作文!这呀,叫家底厚实呢!”
哈哈哈„„乱乱班里传出阵阵笑声„„
瞧,这就是壮壮老师班上的作文课。哦,不!称之为课好像有些怪,这与其他的作文课简直太不一样啦。应该教什么呢?好吧,就叫作文快乐大本营吧。
作文走廊巡展
最后啊,壮壮老师还为每个来看课的孩子们准备了礼物,那就是一些写得比较有特色的“心愿”主题作文啦。壮壮老师将它们张贴在班级的外墙上,那可是乱乱班最整齐的地方——作文走廊。壮壮老师还为大家分了类,我们这才发现,心愿主题作文有各式各样分类方法:分为“想象型”与“现实型”;可以分为“夸张型”和“朴素型”;还有“达成型”与“未达成型”;“经验分享型”与“未知探索型”„„好啦,自己定吧。总之,写什么类型,都要很有型!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么?这些孩子一点都不乱,他们都是有个性,有活力的好孩子。心愿达成型习作展示:
当一回老师,改一篇作文 刘琪瑶
同学们都说老师这个工作是最辛苦的,作为何老师的学生,我的心愿就是体验一下老师的工作。当我将这个心愿告诉何老师的时候,他爽快地答应了,说让我体验老师是怎样改作文。
改作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找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又要找错别字、病句、废话等,还要写旁批,最后还得写评语„„肉容可多了,光是改一篇作文都累得够呛,更别提改全班同学的作文了。老师所肩负的这个批改任务,可想可知有多累多苦呀。
说干就干。今天,我拿到了一个同学的作文,决定体会一下老师改作文的辛苦过程。首先,找作文的不足之处。先从错别字找起,倒是找了
一、两个;再找病句,“无功而归”;废话嘛,倒是不少,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整篇文章都快删完了,还不见好转。你瞧,这又冒出一个来了。接着,开始欣赏作文了。欣赏了半天,才找着了个好词(也只能勉强算),我把整篇文章里的每个字都啃过了,才冒出了个好句(这句子也勉强算好句吧),我在旁边批了一句话:“好!这一句进入主题!”我又拼命在这几乎没好东西欣赏的文章里搜索好段,待我满头大汗而“归”时,手里头终于有了一个好段(其实也才三句话而已)。我总算完成了文章的“搜索”了,接下来是写评语了,我把脑子里积累的句子统统倾泻在这纸上,我“一气呵成”后,看看评语有半页纸多。
最后是打分,我给这篇作文打了90分,错别字扣分、好句、好词、好段加分,总分算出来90分。要打等级,90分属于优。打完这些东西,这改作文才算正式完成,真累呀!我才改这一篇文章就觉得力不从心,那老师要做这样的60倍工作,那岂不是更累了?
今天,我的心愿达成了,也深深体会到:做老师其实比做学生更难、更累、更苦呀。
经验分享型习作展示:
不再迟到的秘——给迟到者的忠告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我是何老师的弟子,经过无数次迟到,也因此写了不少“情况汇报”。现在,我终于能不再迟到啦。回想起过去每次迟到,我都说因为遇堵车,车祸,天灾„„因此人送外号——God(上帝),因为我们每次都遇到人间怪事。在我即将毕业,离开二附小之前,我有一个心愿——为你们留下一样“秘方”。这可是我千辛万苦,历经几年时间才总结的“不迟到秘方”,望学弟学妹们笑纳。
秘方很简单,就是早睡早起。如果迟起床,穿衣吃饭要加速。可谓:头可断,血可流,不可迟到。何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少之又少,但我每次还是迟到,都是因为晚上花在吃、喝、拉、撒上的时间太多,最后导致作业做迟了,晚睡觉,早上困,衣服穿着穿着又倒下去睡;吃饭时吃着吃着头会掉到饭里。
请大家记住,迟到了就要加快速度做每件事,下车后就要朝着校门口跑起来。这时候就想着:有人在后面追杀自己,跑慢了你就活不成了。有这样的心,你就远离迟到了,甚至还会早点到。千万记住,如果到校看到何老师还在教室门口和别的老师说话,你千万不可以放慢脚步,进教室算是安全。
相信在我的秘籍指引下,“不迟到”的心愿会达成。到时你的全家就不必每天受你的闹钟之苦啦。还有个小心愿:学弟学妹们,请你们理解何老师,他抓迟到也很辛苦,自己也要早来。我在他班上三年了,他从来没有迟到一天。他是为了培养习惯,不要错怪哦。
第二篇:何捷《匆匆》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上传: 龚弋兰 更新时间:2012-5-30 19:27:13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造句,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生:您——)说到“您”,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弹钢琴,还会吹葫芦丝。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生:她比较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生:我承受不住。)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生:承受得住。)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现在增加点难度,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评析:【 用“不一样”说话,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对老师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高着”。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眼前)的“不一样”,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自由地呼吸”开始了。】
二、初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披文会意 评析:【面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请看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点评:播放著名艺术家孙道临的朗诵,既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又是倾听能力的考察,所以何老师对听的要求非常明确,边听边做记号、边听边思考。善听者亦善读。】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中感受到匆匆。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生:“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生:我从第五自然段。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师: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四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其次,通过老师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因文生感,而不是空发议论;第三,巧妙地“骗”学生读书,多读、读好。]
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初读散文,要不要了解散文的特点、要不要认识散文的形式?如果要,怎么样体现“那个年段”特点?何老师这一笔虽不是“浓墨重彩”,但是“画龙点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朦胧而又具体地感受“形散神聚”】。
三、品读,静下心、凝聚力、潜入文,读思议练学语言
【 阅读教学,学生得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潜入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即读书、思考、质疑、批注笔记等等,才能真有所得(包括有所疑、有所惑);非得抓住重点或关键词句、语段,反复琢磨、推敲,才能得得更扎实、更可迁移运用。个体有所得还不够,还要与同学分享、讨论;还要得到老师的点拨、指导,才能得得更深刻,化为自己的“血肉”。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方可提升语文素养。何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环节,铆足了劲,让学生牢牢锁定在语言学习上。请看教学片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学生默读课文,老师静静地关注)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生读第一自然段。(自发鼓掌)[点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对话”是心灵相遇、相通、相知的。学生在沉入语言文字与作者(文本)心灵相遇、相通后,产生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此为第一层;到此还不够,还要把这种感受“融入”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因文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便有“相知”的味道了,这才是阅读教学之“阅读”。]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生读)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各读各的。(学生自由读文。)
[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是一个个独特的“这个”,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前提是教师要为学生生成、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时间和空间。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其次,何老师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由品语段到品关键词,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品读提供借鉴。诚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所期待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继续往下品吧。再用几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之后咱们再交流。(生自由读课文。)师:你想品哪段就说那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生:很渺小。)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八千多日子……”)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生齐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齐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点评:《匆匆》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教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反映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生成不同的教育效果。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老师只相机点一下,促其提升,如毫不怜惜夸奖、如在关键处点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所得,才是真得。]
师:品得好,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生:我听出一种矛盾。
师: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学生站起来读。)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赵老师,孩子们请坐。再最后品一处吧。[点评: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眼睛才亮、脑子才灵、心灵才明、智慧火花才能迸发。教师是“幕后推手”,“心甘情愿地„让学‟”。因为学生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之根本。]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例举的这些事情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生:跨过。生:闪过。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学生自由读文。)
【 阅读教学,就是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学习语言”在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一是积累,靠熟读;二是吸纳,靠揣摩;“运用语言”在积累、吸纳的基础上,运用于口头、书面表达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渐成渐进,谓之发展语言。除此没有捷径。何老师把这一理念变成可操作的语言实践,先读书,抓住重点琢磨;再练习,联系生活表达;最后总结,回到课文诵咏。何老师还是一个善听者,只有全心地倾听学生,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即时的、自然的“教化”,如“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统一于一个个教学环节、一个个教学细节。】
四、学思结合,以疑结课,意在把学习引向生活、把思考推向深入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实践?在何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以行动做了很好的回答:即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又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广泛阅读、积极思索……学习已然成为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愿景。】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显得稚嫩,今天十一、二岁的少年自然难以读懂《匆匆》、更难以读懂朱自清和那个时代,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思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长是一个慢而长的过程,只要勇敢地迈出一步、坚持不懈地朝着理想目标前进,便是成功、便是胜利。综观整节课,何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潜心徜徉在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思想和情感世界中,以学生独立思考或在老师启发下所能及为教学起点,读书、思考、感悟、表达,在这个年段的学生、在这个“例子”的学习中得意、得言、得法。我以为,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和灵魂。】 教师感言:
有人说这堂课上得很实,甚至有些平。的确如此,单看实录和设计,你似乎不能感受到一丁点儿教师的光彩,不能领略到些许设计的巧妙之处。但是我却对这“实”和“平”抱着满心的欢喜,实中见效,平中出奇。
相信大家在师生课堂对话的言语中能分明地感受到孩子智慧的火花,发现孩子的思维是火热积极的,这正是有效课堂的最关键之所在。其实,这样独特的体验也正迎合着《匆匆》作者朱自清先生努力营造的氛围。文章就是一段段看似平淡的文字,是类似吃饭,洗手,发呆,睡觉等生活的碎片的组合。但是,在这样如同从水面上滑过的文字背后是朱自清追寻时间无痕踪迹的情绪流动,是他在无限惋惜之余的自我解嘲,更是发出生命呐喊的前奏,其犀利之笔触妙不可言,言而不尽。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几乎每一句都能牵动着读者的思绪飞逝,如一条流动的河,一首快节奏的曲,一串前赴后继的碎浪。无刻意雕琢,却有着音乐的律动之美,节奏的跳跃之美,诗人的情怀自然不受拘束地表现。文章正是作者在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对未来的严肃思考,对生活的执著追求时发出的最强音。品读这样的文字,你不能急躁,需静下心来细细品,慢慢嚼。我的课堂设计就是给孩子创造咀嚼文字的最佳气场。这样朴实的课同时又具备3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返璞归真。我仅仅在作家简介和名家朗诵两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其他时间都留给师生共同品读文章所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本文的关键词、重点句也不用幻灯片出示,而是让学生在默读、自由读、有感情品读、听读的过程中自己动笔,动脑找出,品其用法,悟其蕴含的感情。这样的设计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大型公开课上可谓大胆,不过其正体现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髓,是一种原生态,无干扰的纯阅读过程。孩子们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真读书过程才读出真味,品出真情。孩子在课堂上每一个读的活动都是用心参与的,学习活动频繁,思维紧张活跃,真正做到了用心会文,涵咏品味。
其次是体现了还学,让学于学生的课改重要精神。本课设计中,我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思考、倾听、批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回忆、口头表达,孩子学得格外充分,老师仅仅担当示范、引领的角色,没有侵占他们学习的时间。据统计,仅提供给孩子参与各种形式读书的时间就确保有十分钟,这十分钟是不受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提示的自读自悟,切实保障他们能沉浸在文字中。
第三是授之以渔,注重了学法迁移和运用。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品读文章的方法,那就是“倾听、思考、对话”三部曲,这是品读散文的3个“口”。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此法品读文章,随即又共同总结学法,形成认识后还能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成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扎实有效,下课后孩子能从课堂上带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能体会读文的快乐,能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能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有法可循。这一切,都是一堂语文课的价值所在,是留给孩子学习的“福音”。附:人教版六下: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三篇:何捷-人物写不像怎么办
人物“写不像”怎么办?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人物描写,涉及到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各个方面,容易陷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尴尬境遇中。儿童写作中特别突出问题在外貌描写,千篇一律,怎么写都不像,怎么写都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指导的时候可在三个方面着力。
其一,慢一点和快一点。写得像,重在观察与描写。观察是描写的前奏与基础,决定着描写的精确度。儿童下笔随意,写出格式化的外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观察与发现。我们主张“观察慢一点,发现快一点”。
指导儿童“慢”观察,细打量,不要轻易错过能够体现人物特征的细节。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儿童观察随意性很强,瞟上一眼就算是观察。然而那些熟悉的面孔,固定的五官搭配,很容易让观察滑入无效的深渊,在形式化走过场的观察中,错漏了对人物特征的把握。观察过程中,“慢”字诀就是最佳的提醒与指导。有个孩童笔下的人物,脸上“北斗七星阵”,原来是零星点点的小痣。可以想象,没有慢观察不会有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
我们曾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慢观察”,分享片段:
师:我们玩个游戏叫做“捉逃犯”。先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有一个逃犯的肖像,请认真观察一分钟,【板书:看】争取记住他的长相。(如右图,图下附有一行小字:克劳里斯·迪克)
生:看图。
师:【回收图,板书:写】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个目击证人,根据自己的记忆,写一写这个逃犯的肖像。
生:写片段【约10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谁写得像【增添板书:写得像】。请两三个孩子来朗读片段,其余的孩子一边听一边回忆,评一评谁的描写比较像。
生(读片段)他的脸很长,眉毛很粗,眼睛圆圆的,鼻子比较大,牙齿很黑,可能因为逃亡,很久没有刷牙„„(其余同类描写略)
生:评选“最像描写”奖。(略)
师:虽然我们评出了“最像描写”奖,但我们还是感觉有些遗憾。好像没有一篇描写能作为公认的“写得像”片段。为什么呢?
生:刚才看的时候不认真,没看仔细。生:到了写的时候我才后悔,看的太随意了。
生:我只看了大概,具体他的脸长得什么样并不是很清楚,一开始写就更加记不住了,瞎写,凭印象。
师:问题关键找到了,没看仔细。【增补板书:看得细】确实,大家在观察的时候要留意,要有心,要看得细致些。接下来我们做个测试,看看你的观察是否足够细致。请大家完成关于刚才那个逃犯肖像的十道选择题,每道十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看谁是“观察达人”。
【材料:选择题】
(1)他的发型是:
1、中分;
2、三七分;
3、长发;
4、短发;
5、卷发;
6、直发
(2)他的脸型是:
1、尖脸;
2、三角形;
3、国字脸;
4、长脸;
5、瓜子脸
(3)他的痔的位置:
1、左脸颊;2右脸颊;
3、鼻尖;
4、眼睛上;
5、下巴
(4)他的胡须:
1、没有胡须;
2、长须
3、上嘴唇有胡须;
4、下嘴唇胡须没有剃干净;
5、络腮胡
(5)他的牙齿:
1、没牙齿;
2、上排牙完整;
3、上排牙有缺;
4、上排牙左侧缺;
5、上排牙右侧缺
(6)他的眼睛:
1、圆眼;
2、小眼;
3、对眼;
4、眯缝眼;
5、两眼靠得近;
6、两眼分得开
(7)他的鼻子:
1、小鼻子;
2、大鼻子;
3、尖鼻子;
4、圆鼻子;
5、没鼻子
(8)他的眉毛:
1、无眉毛;
2、柳叶眉;
3、一字眉;
4、中间粗尾端细;
5、中间细尾端粗
(9)他的耳朵:
1、两只耳朵都缺;
2、左耳缺;
3、右耳缺;
4、两只耳朵都在
(10)他的名字:
1、克里劳斯·迪克;
2、克里斯劳·迪克;
3、克劳里斯·克迪;
4、克劳里斯·迪克
生:选择答题(约5分钟)
师:【和孩子对答案】老师编了几句口诀,供大家在统计后对照:70分以上,你是合格小侦探;80分以上,你是福尔摩斯好伙伴;90分以上,没有你破不了的案;满分,真神,过目不忘!怎么样,对照一下自己的得分情况,为自己的观察喝彩吧!
生:计算得分。(此课案中,仅有一人在70分以上)
师:要知道,这个游戏大有来头,它是侦探考核中的一道测试题,70分为合格,可是受试者看图时间只有10秒钟。现在请你结合自己参与游戏的经过和这个结果猜猜看,这节课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关于人物肖像描写的重要知识是什么呢?
生:慢慢看,看得细才能写得像。
再说说发现,就要提示儿童“快”,注重“第一眼印象”,发现人物最为突出,显著的特征。特征,就是笔下人物有别于他人的写作要点,发现的要诀就在“快”字中。“第一眼印象”,就是扑入观察者视线中的,让你过目不忘的特质。它能瞬间留给观察者深刻印象。例如有孩子写我,就抓住我的发际线形成英文字母“M”型的特征,给我起了个绰号——麦当劳叔叔。凡是写到这样的发际线,不用多说,都知道是在写老师。后来,我借此开发出了《特别的自我介绍》一节作文课,借助麦当劳的商标“M”,一道闪电,一颗南瓜三幅简笔画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如闪电一样的处事风格,还有像南瓜一样的身材,留给所有听课孩子深远的印象。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先“快”后“慢”,在把握特征后逐渐发现更多不易察觉的细节;也可以快慢穿插结合,互相补充,辅助儿童通过观察与发现做更为周全的写作准备。
其二,少一点和多一点。动笔描写时,不少儿童贪多求全,喜欢一个不落地写。这使得之前的观察与发现失去意义,作前准备与写作脱节,也使得笔下的人物毫无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少一点和多一点”的对比式指导,帮助儿童解决问题。
“少”和“多”都是针对第一点谈到的人物外貌特征而言。“少”指的是描写的特征要少而精,可以将笔墨集中在之前发现的一到两处。儿童写作有些像“小猴子下山”,什么都想要,都希望写到,哪怕只是凑字数也能引以为豪。写多,多写,其实不难,少写,写好才有练习的意义。我们常发现一些惯用句式容易在惯性思维作用下,轻易在儿童笔尖写出。如:“两只眼睛像黑珍珠”“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原因就在于此。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让而让笔下人物与众不同,让这些司空见惯的表达排除在仅属于“我”的文字中。外貌特征至多一两处,写的时候不要贪多求全,越是精简越容易突出。
我们分享一个案例,借助漫画观察,知晓何谓人物特点,确定集中写作重点。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漫画,好好看一看,能认出画的是谁吗?说的时候注意语言表达完整,如可以用上:我的漫画画的是„„
生:(观看)我这幅画的是刘欢;我这幅画的是姚明;我这幅画的是刘翔„„ 师:好的,看来漫画家的技艺真是高超啊,画作不但有强烈的幽默效果,还能准确地反应出漫画的对象,让人看得开心,认得准确。请看老师这里的一幅。【幻灯出示漫画】能一眼认出是谁吗?
生:李咏。
师:是的,就是主持人李咏。你是从何判断的? 生:我从他的招牌式卷发。生:我一看那张长脸就知道是他。
生:还有他那“非常6+1”的特殊手势和招牌笑容。
师:漫画家画得惟妙惟肖,大家看得真真切切。大家说的清清楚楚,能让别人听明白,真好!
看来漫画家真会抓住人物的特点。你来说说,何谓人物特点?
生:人物最突出的地方。
师:可以抓那些地方作为特点呢?
生:面部长相,身材,衣着,动作„„
师:是啊,漫画中只抓住人物面部特点就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写作文时如果还能抓住其他的特点来写,一定会把人写活啦!
“多”指的是在这一些“点”上施以浓墨重彩,让这个写作点成为人物外貌中最大的亮点,也成为全文中最好的看点。如何做到“多”呢?可以借助工笔细描的方法,是什么样就怎么写;可以借助各种修辞手法,让表达更加生动;可以借助“多”与“少”,甚至是“多”与“无”的对比落差,只突出写特征,让写作重点给读者留存更深刻的印象。这有一些类似中国画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
其三,集中一点和分散一点。常见的儿童习作中,人物外貌描写常集中在一个段落,这一现象折射出写作前构思的缺乏,属于依靠惯性思维的被动式写作。写人的文章,人物描写无疑是重点,完全可以在文章的不同段落,根据表达的需要多次出现。我们提出“集中一点”和“分散一点”相结合的设想。
“集中”是指有集中的,成段的外貌描写,这是大家能掌握的,不再赘言。“分散”指的是在文中的不同段落,都可以有类似的描写,反复多次的出现,能起到特别的表达效果。例如一篇写爸爸的文章,小作者从手的粗糙突出爸爸的勤劳特质。全文中分散多次写了爸爸的手。有集中一段的手部素描;有描写爸爸和孩子进行“掰手腕”游戏时,从孩子感受角度写;有通过别人和爸爸握手时的评价来写,还有通过爸爸自述自己的手为什么这样粗糙来写。分散多次出现,间隔反复地提及,让手成为人物特征的代表,文章也让读者过目不忘。
“分散”不是随意安排,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要“散”而不“乱”。首先,“散”的是位置而不是描写的重点,切不可一处一个点;其次,“散”的是各个表达的语句而不是表达的主旨,分散的各处还要集中为突出表达主旨服务;第三,“散”的是形式,“不散”的是意念,是灵动的写作方法,不要有意地分散,该集中时要集中,不要让描写各自为政,文章成为一盘散沙。
第四篇:《匆匆》(福建 何捷)
《匆匆》课堂实录(福建 何捷)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 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教师准备:
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2.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3.设计教学环节。教具准备:幻灯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1.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2.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3.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1.听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2.自读全文。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 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 3.学生交流,老师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1.尝试读段,指导学法。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句的特别之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反复朗读。(3)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2.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2)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关注“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等词语以及“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加深体验,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感悟生活。(3)朗读句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2.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①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②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第二课时(简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朗读。
2.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议定本课研读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重点研读,体会感情,提出问题,研读文本。
1.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朱自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语句交流,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
(三)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1.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2.展示交流学生写话作业,组织评议。3.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相关作品。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 福建 何捷 六年级 《匆匆》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我知道你们站得很久,已经很累了,放松一些。大家知道,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会吗?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注意,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师:那好,还是喜欢自己平常的学习环境,很恋旧。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师: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师:特别是这位老师——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平时上课的老师要慈祥些。师:哇,不错,谢谢你对我这么好的评价。师:女生坐哪了?说说。生:老师,你特别帅。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
师:你会不一样的乐器。你会哪些乐器? 生:会钢琴,还会葫芦丝。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的掌声鼓励,好吗?
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 生:我用的课本与以前不一样。师: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然后老师请他坐下)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伟人一样。
师问小猴同学:他说你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你同意吗?(生同意)师:同意,你也说说他的不一样。生:她有时候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鼓掌)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陪你,我给你撑撑腰鼓鼓劲。其他的同学也来给他撑撑腰。生:我尽量不打击他吧。师:瞧,多好。
师:来,你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师笑: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生:我的同桌要唠叨我把桌子底下的纸捡起来。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他从小可唠叨。师:会听吗?(学生鼓掌)
师:你的难度增加,你来说说,敢吗?
师:你来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会说吗? 生:我以前老被别人欺负,现在我也长大了,学到了知识。师:将来——
生:将来我会变得更好。
师:还有谁自己想说的?来,这位小同学。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生: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师:再来一个自发举手的。都是男生啊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说:你一定有话要说。生: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因此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孩子们,请坐 上课开始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课题的时候不要匆匆而忘记了匆匆这个字眼,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师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里。生齐说:朱自清
师:一起说的不错,对他谁能简单的说一句话? 师:谁简单的说一句
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那么就让我们来倾听吧,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播放朗诵《匆匆》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给大家读一读。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生:吃饭的时候„„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会听吗?(生鼓掌)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
师:第三自然段给你强烈的感觉。还有哪个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来、再开能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死而复生 师:失而复得好不好?
师: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师:好孩子。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生:第三自然段的闪过这个词也可以看出作者在掩面叹息。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就这么听就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你看能够让你感受的这些地方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孩子们一听就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听要求,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可以拿起笔快速的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孩子,抬起头,五分钟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以第一段为例,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 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时间匆匆?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
师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点自己的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有它重新来过的感受,但是时间不可以,另一个意思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师:还有谁读出不同的感受? 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是谁偷了他们?如果他们是自己逃走了他们现在又在哪里呢?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请关注他,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提供了一种方法,他抓住了关键词来感受。生读
师:我和大家一样都非常欣赏那种气声。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各读各的,好吗? 学生自由读文。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之后,你和作者一起思考,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一起对话,这就是一种品读,这就是品读散文的方法,通过你的读和作者对话,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文章,不急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读一读,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开始
生默读课文
师:你想读那一段?他说那一段,咱们都看那一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生读: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 师:她读得多好
生:就是作者比作八千多日子,很夸张也很形象,同时我们也知道,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的一种感觉。
师:周老师,你说慢点。这一滴水和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
师:这一滴水大的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读出它大的部分。师:你记住它的重音了吗?周老师再来
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毫无边际的时间之流。生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这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就这句话,你还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孩子们,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是赵老师的知音,我们一起来听听感受? 生:作者感到忧伤。生:作者感到非常彷徨。点男生读
生: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师:所有愿意做赵老师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赵老师,你来领读。学生站起来读
师: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赵老师,孩子们请坐。师:我们再最后品一处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看出浓墨重彩。师:这些具体事情每天都做吧,你的时间也过去了吗? 师:还有谁要说?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你瞧瞧朱自清怎样写?在他的笔下时间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师:你请
生:从我身上跨过
生: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师: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读读这段 学生自由读文。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人生当你走到不同阶段你会有不同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罢,思考也罢,你觉得越是深入,这三者我们的落脚点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刚才提出的疑问现在整理出来提出来。生:怎么要徘徊呢? 师还有谁要问
生:第四段作者为什么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学生读第二节课要准备的内容。师:孩子们,下课。生:老师,再见
第五篇:教案设计 匆匆 何捷
教案设计 匆匆 何捷
时尚圈 2011-03-26 21:23:15 阅读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分享:银川的教案,请大家评点!
作者:何捷老师 2010-10-23 22:19 星期六 晴
教案设计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课
匆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朱自清的散文,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按大赛主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
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
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
幻灯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一)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二)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三)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
(一)听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
(二)自读全文。
1、学生轻声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 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
3、学生交流,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一)尝试读段,指导学法。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引导发现这些问句的特别之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反复朗读。
3、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二)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感受最深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2、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关注“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等词语以及“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加深体验,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感悟生活。
3、朗读句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一)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二)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搜集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1}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
{2}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时间的感受。
第二课时(简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学生展示朗读。
(二)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三)师生议定本课研读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重点研读,体会感情提出问题,研读文本。
(一)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朱自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语句交流,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
三、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一)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展示交流学生写话作业,组织评议。
(三)推荐朱自清的相关作品 永恒的美丽 美丽的永恒——《跨越百年的美丽》(人教版六下)课堂教学评析 执教: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时尚圈 2011-03-26 21:38:25 阅读7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永恒的美丽 美丽的永恒
——《跨越百年的美丽》(人教版六下)课堂教学评析
执教: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评析: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黄国才
这是何捷老师参加首届福建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荣获特等奖的课堂实录。课文节选自梁衡的同名散文。全文以优美的笔调叙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一生动翔实的事件,赞美居里夫人对科学执著追求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文章在充分表现她对人类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展示居里夫人独特的美丽。何老师以“美丽”为线,和学生一起挖掘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探索居里夫人“美丽”的奥秘,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课堂教学设计精巧、学思结合、语文味浓厚,展现何老师语文课堂的“独特美丽”。
一、巧读课题,初识“美丽”
师:请看老师书写一个词(板书:美丽),生活中,美丽的人和事有许多,请你用上“美丽”说一说。
生:美丽的世界。美丽的老师。美丽的教室……
师:就像哲人说的那样“美丽是这世间最大的遗憾”。的确,美丽太短暂了。不过老师要在“美丽”前添加一些内容,弥补这一缺憾。(板书:跨越百年)请大家连起来读一读。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生:读课题。)
师:一份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必定能够跨越千年、万年,最终达到永恒。(板书:永恒)这是为什么呢?这篇课文所说的这份永恒之美是关于谁的呢?请完整地说出她的名字。
生:玛丽?居里。
[点评: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入题。何老师巧妙地利用课题,设置悬念:美丽—遗憾—永恒,一波三折,激发阅读兴趣,挑动阅读期待,引发积极思考,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师:课文用了三个词语来向我们介绍她这份永恒的美丽,读一读课文,能发现么?
生(读书):美丽。极美丽。美名。
师:这里的“极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么?
生:不是,指的是镭发出的光。
师:为什么它也能用以说明居里夫人的美丽呢?
生:这是居里夫人的伟大贡献,是她所从事的科学研究。
师:原来人的美丽和他的工作、对人类的贡献息息相关。这样的美有内涵,不空洞,这美名也不是空穴来风啊。请一个孩子串联三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美丽的居里夫人发现了极美丽的镭,留下了千古不变的美名。
[点评:什么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何老师此设计和实践是一个范例,启示有三:一是细读书;二是抓关键词;三是理思路(文路)。]
二、品读语句,深解“美丽”
师:让我们逐一品读这三个词。先看“美丽”。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文章中写描写玛丽居里美丽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怎么能看出她的美丽?
生:我画的是“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这句话中的“年轻漂亮”直接说明她的美丽。
师:这份美丽极具震撼力!我们能从这句话的一对反义词中看出,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生:“人声鼎沸”和“肃然无声”。
师:先来理解“人声鼎沸”。请大家大声地自说自话。(生:各自说话。)
师:这就叫做“人声鼎沸”。你能结合刚才大家的表现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么?
生:说话声音很大,很吵。
师:就像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嘈杂的声音。这里的“鼎”就是古时候的“锅”。现在请大家再来合作表现“肃然无声”。(生:全体不说话。)
师:为什么这么表现?
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很安静,很严肃,不说话,没有一点儿声音。
[点评:词语有时是不需要“解释”的,或心领神会之、或想像感悟之、或表现描摩之。此处学生对“人声鼎沸”和“肃然无声”的理解是领其义会其神的。]
师:好,大家真会学习,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理解。法国科学院由人声鼎沸到肃然无声,可见这份美丽的庄严和震撼力。还有描写她美丽的句子么?
生:我画的是“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这句话。
师:这句话中说到居里夫人的美可不单调。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共有几个层次的美?
生:衣着美,神态美,眼睛很美。
师:一袭黑色长裙。这里的数量词“一袭”,相当于哪个词?
生:一身。一件。一条……
师:为什么作者选用“一袭”呢?用上你们说的这些词好么?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不好,好像不够美。
师:是啊。知道么,数量词也是有色彩的。“一袭”用做量词时,带有高贵,典雅,端庄的意思,是能够体现居里夫人的美。看来作者的选词很讲究,也看得出作者对居里夫人很崇敬。因此,作者才会在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时,写下这样一篇纪念文。大家继续聊吧!
[点评:“一袭”,看似平常却奇俏。何老师抓住看似不起眼的数量词“一袭”,引导学生体会词的色彩意义,进而读出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敏锐学生的语感。]
生:我不明白什么叫做“淡泊”?
师:把它和“名利”联系在一起理解就容易多了。
生:淡泊名利就是不看重,不重视名利,在荣誉面前很平静。
师:是啊,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个淡泊名利的科学家,所以她的神情中有淡泊之美。试想一下,当你通过刻苦和努力,拿到钢笔字比赛的优秀成绩单时;当你用一学期的汗水换来一张“三好生”奖状时;当你手捧参加竞赛而获得的奖杯时;当你获得进步奖章、表扬卡时……你何等地珍惜。可居里夫人却把自己获得的、别人做梦都希望获得的荣誉看得那么平淡。这就是淡泊名利之美,这种境界真难得。据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奖章后,直接将它作为玩具给孩子玩。居里夫人对别人解释说她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看来,这美丽确实不简单。
[点评:对“淡泊”的解读,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问题由学生提,“有不懂就问出来”;二是解决问题还由学生做主,老师只是点拨;三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建构知识。]
生:我特别喜欢她的眼睛,这段细节描写很精彩,我好像能看到她美丽的双眼。
师:这样的着装加上这样的神情,再配上这样迷人的双眼,这种美就叫做“气质美”。(学生笔记:气质美)
师:还有发现表示她美丽的句子么?
生:我画的是“玛丽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句话直接写她的精神之美。
师(要求学生笔记:精神美):请大家再把这些美丽的句子读一读,把这些美丽定格在你的心里。(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有关美丽的语句。)
[点评:该环节的教学充分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老师组织学生充分地读书,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其一;其二,老师关注学情,抓住生成,相机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其三,抓住关键词,品读重点句,层层深入地解读“美丽”,丰富形象,同时用朗读把自己感受到的形象和情感表现出来。]
三、变换角色,辩析“美丽”
师:请大家看“极美丽”这个词,它描述的是什么?
生:镭发出的淡蓝色荧光。
师:你觉得这样的光能算的上是“极美丽”么?
生:算不上。
师:本文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衡,他的遣词造句功力堪称一流,他是绝不会随意地将“极”和“美丽”生硬地拼凑在一起的。这样的独特表达必有特殊原因。大家想一想,居里夫妇发现镭,这是她和丈夫工作的那一部分?
[点评:高明的老师是“骗”学生读书、“骗”学生思考的。学生真读书、真思考的教学,才是真语文教学。]
生:这是他们工作的结果。
师:“结果”用上这样的极致词语,可见实验过程非常特殊,值得研究。爱因斯坦说:任何科学研究,相对于过程来说,结果是微不足道的。让我们一起看看居里夫妇研究实验的过程吧,相信你能找到作者这样写的依据。请读一读描写实验过程的内容。
(学生读: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师:现在请你把自己当做是大作家梁衡,结合“实验过程”部分的某一处文字来说服我,让我知道这里必须用上“极美丽”这样极致的词语。
生:你看这句“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的过程是多么的艰辛啊,这不能不让我用上“极美丽”。
生:关于实验的艰辛,我也有补充:“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这里的“酸痛”、“疲劳之极”就能说明了。
生:还有实验设施的简陋。“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这样简陋的设施能有这样伟大的发现,所以要用“极美丽”。
师:是啊,据说这“破棚子”原来是一个停尸棚。
生:这个实验是极其难的,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可以看出来,这么长的时间才提炼出这么一点的镭,这不容易,所以必须要用“极美丽”。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请一个同学做个总结吧。
生:难度大,时间久,工作艰辛,过程复杂。
师:总结得真好,请做好记录。(学生笔记:难度大,时间久,工作艰辛,过程复杂)
[点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以及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作者和教材编者是以无声的文字存在于现场,如何激活它们,真正参与共同对话,形成积极的对话场?这需要老师动一番脑筋。何老师此设计和实践是成功一例,如,巧妙地挑起矛盾——“极”和“美丽”怎么拼凑在一起;角色变换,让学生“代”作者“发言”。学生在“化解”矛盾和说服辩驳中,悄然理解了内容,同时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之妙,得意得言。]
四、感情朗读,体悟“美丽”
师:这“极美丽”的结果也让居里夫人发生了许多变化。(板书:变化)请大家找一找描写居里夫人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对这些变化的体会。
生:我找到“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这句话说明她的美丽在消退,这个变化让我感到失望。
生:我也感到担忧、伤心。
生:我感到惋惜,这么美丽的居里夫人成了这个样子。
师:担忧,伤心,惋惜……读书后能这些情感体验真好。了解了居里所从事的失业后有这样的体验,这就叫做良知。带着这份良知,再读读这句话。(生:读书)
[点评:“良知”教育。何老师的点拨是自然生成的、德育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学生真读书、动真情,老师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生:我还发现一些可喜的变化“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这是全人类赋予她的崇高地位。你有何感觉?
生:我为她感到自豪、骄傲。
生:我感到她是实至名归。
师(板书:不变):是啊,玛丽居里的美名将永远留在人类历史上,留在科学史上,这些美名是永垂青史,亘古不变的。请大家将课文中集中描写其美名的部分读一读,带着你对她的崇敬和爱戴,恭敬地读一读。(生:读课文最后两段。)
[点评:概言之,阅读教学是教学生“读”的。具体地说,阅读教学是教学生有思考地读、有情感地读、有心地读。唯此,才能练就阅读能力、启发写作、陶冶情操。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是很好的注脚。]
五、紧扣主题,升华“美丽”
师(擦去板书:美名)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视这些“美名”如粪土,不值一提;(擦去板书:极美丽)镭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所熟悉,它所发出的淡蓝色荧光已经也不再那么诱人;(擦去板书:美丽)青春易老,容颜易逝,玛丽居里离开我们百余年。现在我们来读一读剩下的板书。
生(读):跨域百年的——永恒。
师(擦去板书:跨域百年的):永恒又何止百年。大家想一想,玛丽居里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公认的永恒之美,这份永恒的美丽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内涵。这个问题,可能要思考一两天,或是一两年,也许是你的一生都要思考的永恒的话题。
[点评:写板书与擦板书,本是老师再平常不过的事,但何老师把平常事变得如此巧妙、如此深刻、如此意味深长,勘称“行为艺术”。更为可贵的是,课虽止、思再起。学生能带着问题下课、带着思考回家,应该是“教学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好诠释,也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总评:刚刚颁布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如何贯彻落实到课堂呢?何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不失为一个好例子。理由有二:一是何老师用心地启发学生(包括老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读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由问题始由问题终;二是积极对话,用好生成。有效的课堂生成依赖于动态的、开放的对话。何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即不设限、不画框)读书,与作者对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讨论,与自己、同伴和老师对话;老师适当点拨、引导、讲解,推进对话、提升对话,使对话有方向、有质量。此课荣获首届福建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