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幼儿数学游戏化的方法
要上幼儿数学课了,老师在教室门口喊着“上数学课”啦!幼儿极不情愿的收拾着玩具,拖拖拉拉的走回教室,嘴里还嘟囔着“又要上数学课了”„„
数学活动课上,一向活跃的幼儿也变得死气沉沉,没了活力,老师的自信心也一下子被打落到了低谷,对幼儿也慢慢失去了信心,甚至抱怨幼儿“笨”,怎么教也学不会。与其这样怨天尤人,不如让我们把幼儿数学课变得更加有趣!
一、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方法
1、编制数学教学游戏
(1)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年龄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如在中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蚂蚁妈妈找宝宝”的情景游戏,最后通过游戏蚂蚁搬家的竞赛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
(2)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3)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请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2、幼儿数学游戏化中教师的指导策略(1)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 a、教师应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在进行“认识数字4、5”的教学时,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数卡、实物印章以及做纸球用的皱纸。孩子们通过游戏“给数卡排队做实物卡”、“看数字做纸球”,很快就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
b、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在进行“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有趣的“小猫吃鱼”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金鱼缸”,继而又把6条小鱼放入“鱼缸”,当出示7只小猫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猫要吃鱼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我提出问题:小猫又有几只,小鱼有几只,他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地获得了知识。此外,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我在活动室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数学活动角,放置了各种教玩具。其中有彩笔,纽扣、印泥,各种印章,操作卡片,大小珠子,塑料小动物,分类盒以及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等等,幼儿可以三三两两、自发地随意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根据需要我及时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添加、更换。“数卡接龙”、“给实物卡片排序”、“图形分类”、“看标记放图形”、“会变的数卡”等游戏,提高了孩子们数数、分类的能力,巩固了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3)教师应对不同形式和性质的游戏采用不同的指导
在集体进行的游戏中,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小组玩的游戏中,教师起观察与鼓励合作的作用。在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以观察为主,并对个别幼儿进行交谈与指导。在情景性、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角色身份进行组织与指导,在操作性、竞赛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与发现。
二、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作用
1、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
2、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能帮助幼儿消除平时学习中的紧张、厌烦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把教学活动变成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游戏中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驱使与束缚,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严格的外部控制,能享受到一定的自由,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验和发挥。当利用材料操作成功时,会产生自豪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失败时,也不会受到教师的责备,而是得到启发和鼓励。因此,幼儿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主感、胜任感等积极情绪。
3、促进智力发展。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为幼儿在活动中接触各种材料提供了条件。幼儿在操作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体会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发展了视觉、听觉、嗅觉、肤觉等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4、培养非智力因素。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游戏,使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幼儿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成功,因此对幼儿的意志性格的培养和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性、自制力的发展有较大地促进作用。同时,游戏中要求幼儿遵守一定的规则,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制力。在一些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中,必须依靠幼儿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获得成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性。
第二篇:中班数学游戏化的途径和方法探索(范文)
中班数学游戏化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中六班 刘海霞
一、编制数学教学游戏
1.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年龄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如在中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蚂蚁妈妈找宝宝”的情景游戏,最后通过游戏蚂蚁搬家的竞赛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
2.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3.将数学活动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请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二、幼儿数学游戏化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
1.教师应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在进行“认识数字4、5”的教学时,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数卡、实物印章以及做纸球用的皱纸。孩子们通过游戏“给数卡排队做实物卡”、“看数字做纸球”,很快就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
2.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在进行“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有趣的“小猫吃鱼”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金鱼缸”,继而又把6条小鱼放入“鱼缸”,当出示7只小猫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猫要吃鱼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我提出问题:小猫又有几只,小鱼有几只,他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地获得了知识。此外,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我在活动室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数学活动角,放置了各种教玩具。其中有彩笔,纽扣、印泥,各种印章,操作卡片,大小珠子,塑料小动物,分类盒以及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等等,幼儿可以三三两两、自发地随意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根据需要我及时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添加、更换。“数卡接龙”、“给实物卡片排序”、“图形分类”、“看标记放图形”、“会变的数卡”等游戏,提高了孩子们数数、分类的能力,巩固了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二)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1.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教学活动从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的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的学习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活动过程中,对于不同情况教师应善于以不同的角色——“合作者”、“发现者”、“援助者”、“评价者”对幼儿进行诱发、激励、辅导、组织、评价。因此我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观察、询问、交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并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调整。我通常对以下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全班幼儿会不会使用材料?是不是对游戏活动感兴趣?看全班幼儿有几种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正确的有几种?错误的思路和做法是什么?有几种?有代表性的那些幼儿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幼儿做错的原因是什么?(教具设计不合理、没听清问题、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原有知识没掌握、动手能力差等)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我一般通过交谈对幼儿进行启发、暗示,进行指导。
2.教师应对不同形式和性质的游戏采用不同的指导。在集体进行的游戏中,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小组玩的游戏中,教师起观察与鼓励合作的作用。在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以观察为主,并对个别幼儿进行交谈与指导。在情景性、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角色身份进行组织与指导,在操作性、竞赛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与发现。
三、结果分析
1.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教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感知6以内的数量,认读数字6”的教学活动,我以“参观动物园”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小动物,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设置了森林背景图,一些幼儿领悉并喜爱的小动物在活动:小鸟在唱歌、小兔在弹琴、小鱼在跳舞、小猫在敲鼓、小猴吹喇叭。这些小动物形象动作生动有趣,符合中班
幼儿的兴趣爱好,并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去观察、发现、寻找,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如果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来对这个内容进行教学,教师比较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的兴趣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准备的材料大多只有教师进行演示的教具,教师在开始直接引导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感知,少了游戏的环城和气氛,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
数学教学游戏化是由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创设一定的游戏环境,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与好感。由于教学活动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也和游戏一样,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丰富幼儿的情感。通过教学活动游戏化,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能帮助幼儿消除平时学习中的紧张、厌烦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把教学活动变成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游戏中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驱使与束缚,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严格的外部控制,能享受到一定的自由,因此幼儿在
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验和发挥。当利用材料操作成功时,会产生自豪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失败时,也不会受到教师的责备,而是得到启发和鼓励。因此,幼儿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主感、胜任感等积极情绪,例如,“按6以内的数量分类”这一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分蛋糕”和“我来帮助你”。前一个游戏让小朋友根据小动物的要求,找出它们需要吃的蛋糕数量并送给它们。对同种不同数量的物体,按数量分类。后一个游戏通过让幼儿帮助熊猫整理家中的物品,学习把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物体按数量分类.在游戏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觉得自己是在帮助熊猫解决困难,从而充满自主性,乐意参加活动.当活动结束,熊猫感谢小朋友的帮助时,幼儿又从中体验到成功和劳动后的喜悦,并增强了自信心.
3.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学者布鲁纳研究了“游戏对3至5岁儿童解题能力的影响”,证实了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没有压力,但需要坚持性和毅力的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环境,在游戏环境中,有利于幼儿思考和处理问题,并取得结果。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为幼儿在活动中接触各种材料提供了条件。幼儿在操作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体会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发展了视觉、听觉、嗅觉、肤觉等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例如在“学习5以内序数”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小动物们分别躲在5棵树上,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孩子们进行了积极地观察,并回答出“某某小动物藏在第几棵树上”,既认识了序数,又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在操作游戏
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探索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运用想象和思维,从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各种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又如,在“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小兔和小熊的争论,从而引出课题,让幼儿来进行评判。通过让幼儿观察圆和椭圆的外形,看看是不是一样;把两个图形分别比一比、折一折,说说发现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得到了加强,同时幼儿还须进行分析、比较、概括,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接下去教师通过幻灯片让幼儿欣赏辨认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状组成的东西,并启发幼儿想象椭圆形组合的图形(如螃蟹、小鱼、气泡等)幼儿在游戏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想象与思维,并用语言说明想象与思维的结果,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4.培养非智力因素。
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游戏,使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幼儿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成功,因此对幼儿的意志性格的培养和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性、自制力的发展有较大地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梯形与其他图形的转换”中,我设计了“帮小动物分饼干”这样一个游戏情景,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理解转换的含义,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游戏设置的问题,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持到了提高,当活动成功时,更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游戏中要求幼儿遵守一定的规则,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制力。在一些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中,必须依靠幼儿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获得成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性。
第三篇:怎么实现幼儿英语教育游戏化,方法是什么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怎么实现幼儿英语教育游戏化,方法是什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能够体现21 世纪人的整体素质。在我国,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英语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启蒙期的幼儿教育,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语言非常敏感,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幼儿阶段学习英语成为必然。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来辅助学习,它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少儿英语免费试听课。
本文试从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幼儿英语游戏的形式及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予以讨论,进而说明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前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具有简单的英语模仿和听辨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首先,为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贴近孩子的生活,从孩子的心理特征出发。幼儿都喜欢游戏,我认为以游戏为主的英语教学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孩子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也诱发了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创设趣味化的语言环境
幼儿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孩子学习的方式。有趣的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孩子融入到童话的世界里,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言语环境,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其次还可以让孩子扮演童话故事里的人物,让孩子们有主人公的感觉,既可以让孩子学会英语,又可以让孩子充分锻炼自己,在不同的角色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3)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新世纪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式,幼儿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是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基础性作用的阶段。游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孩子自我思维的过程。因此,教育者应注意此阶段孩子的特性,在教学活动中要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培养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英语游戏的形式(1)韵律式
富有节奏感的小朗诵能够体现幼儿的天性,幼儿对这种小朗诵的敏感度和领悟能力都比较强。例如,在学习小蜜蜂的单词时,我们可以设计“bee,bee,buzz around,but you never touch the ground”这样具有押韵的小朗诵。这样读来朗朗上口,同时,幼教老师可以模仿小蜜蜂的动作,让孩子猜,不必说出中文,孩子们就能理解该词的意思。然后幼儿轮流学做小蜜蜂,以此类推,孩子们就会很快领悟到该小朗诵的意思了。因此,把韵律与英语融合,借助节奏感作为英语的载体,就能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从而也培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角色式
幼儿学习英语一般注重的是听与说,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翻来覆去地让学生读,只能让孩子们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因此,利用游戏教学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孩子们能轻松习得英语。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也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当教幼儿用“How are you”(你好吗)这句话及答语(I am fine)的时候,先教会发音,并让他们了解其意思之后,就组织几名幼儿,创设了一个语言环境。让孩子之间互相问答,也可以表演给其他的孩子们看。幼儿在这些创设的情境中很快就能掌握这句简单英语口语,而且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充分发挥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
(3)竞争式
竞争式的幼儿英语游戏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的竞赛。通过竞争孩子们可以获得自己喜欢的小红花,积累起来换取自己的小奖品,这种方式也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与竞争的积极性。比如说学习一些小动物的英语单词,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谁跳得高并同时练习读单词,或是通过分组,然后辨别高低声等方式。在复习时,教师还可以将卡片放在地上,让两个同学比赛谁拍得快且读得准,这样既练习学过的单词,又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应变能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力。通过这种竞争式的游戏方式,幼儿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基于幼儿的特点,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及情景时应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来保证幼儿的安全
(1)关注课堂游戏的合理性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考虑班上幼儿人数,如果班容量大则不适宜玩像“摸人”等游戏,此类游戏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安全。因为幼儿很活跃,一旦安排欠妥,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教师在课堂上操控游戏时,可以充分运用活泼孩子的个性如助人为乐等方式帮助胆小的孩子,并能协助幼儿教师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合理地安排游戏以保证幼儿课堂的安全。
(2)注重课堂设计的连续性
幼儿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应充分注意到教学环节的连续性,即做到巧妙结合、过渡自然。如果只注意形式的多样化,而忽视教学环节的连续性,则会影响到整个游戏活动的组织。幼儿在参与课堂游戏时,有时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出现课堂混乱,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时刻注意整个课堂组织的连续性,以保证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3)注重课堂游戏的教育性
1)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教师通过采用游戏形式, 使幼儿能很容易喜欢,并乐于接受。在玩的过程中, 幼儿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会得到提高。各种课堂游戏, 对促进孩子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加强血液循环, 增强体质都有很大的益处。
2)游戏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
游戏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而且能增长知识, 开发智力。在游戏中, 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得到提高。实践证明, 幼儿在游戏中记词汇比在一般教学情况下要记得多。游戏能借助想象进行, 这有助于增强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让孩子逐步学会全面看问题并试着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幼儿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教育幼儿遵守课堂秩序,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活习惯。游戏有合理的规则,因此幼儿须遵守规则才能顺利获得奖品。这有力地培养了孩子互相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幼儿来说,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幼儿具有爱玩的天性,幼儿教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时应时刻不忘趣味性的宗旨,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欢快轻松的课堂中学会英语,并可慢慢积累大量的词汇。事实上教幼儿学英语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幼儿英语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活动的游戏化,充分调动孩子们学英语积极性,就一定能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会英语,掌握英语,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篇:中班幼儿游戏化活动设计
中班幼儿游戏化教学活动方案
设计理念:游戏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自发自主性的活动,在幼儿园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儿童发展为本,关注幼儿兴趣点,捕捉幼儿的生成点”的新教育观念为幼儿园游戏课程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的理念。
一起来吧,民间幼儿游戏系列大发现
一、热身游戏:翻滚吧,炒饭
总体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不知不觉过程体会到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潜在的的文化意识 2、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跳跃能力、感知身体各部位的用途。
3、让幼儿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4、通过初步尝试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产生兴趣,并喜欢做民间游戏;
5、学会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并在运动中体验自信、勇敢、成功的快乐。
6、培养幼儿胆大、心细的品质。教学准备:
两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
小朋友们,上次我们玩了团团转,好玩吗?今天,老师想跟你们来玩个民间游戏呢,你们想不想玩啊?
三、讲解游戏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炒饭应该怎么样炒?
2、请个别幼儿来示范炒饭的动作。(提醒幼儿用多种方法来炒,如单手炒、双手炒等)
3、讲解游戏动作要领。
4、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共同示范动作。
四、幼儿游戏
1、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站好,两人共同做游戏的动作,师巡视指导幼儿的立翻滚动作。
2、幼儿练习。
3、全体幼儿一起游戏。
二.快乐游戏:熊出没
活动准备:
场地中间放四张椅子,相距三米左右摆成正方形,在椅子外边套有松紧带、松紧带距地面60厘米。多于幼儿人数的花片散落在正方形中间,篮子一个。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自由分散地做熊走、熊钻树洞等动作。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解玩法:请一名幼儿当熊站在正方形的洞里,熊的周围放上些花片,其余幼儿站在洞的四周,一边唱儿歌,一边钻进洞里想办法抢到狗熊脚边的花片,放在洞外的篮子里。狗熊看见别人来拿他的东西,急忙用手去拍,被拍到的小朋友就和狗熊互换位置,熊不能钻出山洞。
2、练习基本动作。
(1)练习“钻”的动作,重点提醒幼儿灵敏,协调地钻圈。
(2)学习儿歌:“狗熊冻得不得了,躺在洞里睡大觉。我的手真灵巧,拿起浆果哈哈笑。”学会后一边念儿歌一边钻山洞3次。
3、幼儿进行游戏:提醒幼儿被拍到的小朋友就和狗熊互换位置,熊不能钻出山洞。
三、结束部分:
(1)、表扬钻得快、胆大的幼儿(2)、自由自在地抛接小花片
三、感悟游戏:我是谁
重点: 在运动中体验自信、勇敢、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独木桥一座、障碍物三个、垫子1个、半圆形爬桶一个;
幼儿用书A《我是谁》和《胆小先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活动身体:
“我们身体上哪些部位可以动?”“手脚可以帮助我们做哪些运动呢?”
请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二、提供材料,请幼儿自由探索:
请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练习,体验身体各部位用途:
“这里有许多运动器械,想一想,玩这些器械时身体哪个部位作用最大?”
请幼儿集中交流经验:“在运动时哪些部位的作用最大?”
三、重点指导,请幼儿练习难点:
向幼儿介绍游戏“能干的我”:幼儿分成四队站在场地的四个角上,每组幼儿按逆时针的顺序进行游戏,依次完成过独木桥、跳着绕过障碍物、滚过垫子、钻爬桶等项目,先完成的小组获得胜利。
请幼儿游戏1-2次,并向他们强调,虽然每组幼儿起点不同,但所有人必须依次完成四个游戏项目。
四、请幼儿听《健康歌》自由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四、活动指导:1.保障宝宝游戏的安全性。教师在带宝宝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应对宝宝有安全防护意识。采取强大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宝宝及安全,同时,不要带宝宝玩危险性游戏,比如向空中抛宝宝等。
2.和宝宝保持平等的姿态。教师要放低姿态,以和宝宝平等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不要对宝宝指手画脚,批评或责备宝宝。让宝宝在游戏中慢慢的探索,慢慢的达到熟练的效果。
3.教师要及时给予宝宝鼓励和赞扬教师在和宝宝游戏过程中,如果宝宝做的很好,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要是宝宝接受的有些慢,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宝宝,让宝宝认为自己很行。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鼓励宝宝的小玩具,在宝宝掌握一个游戏的时候,给宝宝发奖品以示鼓舞,让宝宝再接再厉。这样可以给宝宝增添信心,对玩游戏更有兴趣。(1)注意儿童游乐场内的卫生。(2)指引小朋友如何游玩各个项目,并在小朋友害怕的时候,鼓励他勇敢通过并克服。
第五篇:让中班数学游戏化
让中班数学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景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首先,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说说中班数学游戏怎样的游戏化:
1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究
1.1编制数学教学游戏:(l)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年龄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2)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3)将数学活动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们可以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请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通过数学游戏贯穿到教学中的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学中玩,玩中学才是寓教于乐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