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课程观

时间:2019-05-13 03:2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勒课程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勒课程观》。

第一篇:泰勒课程观

泰勒课程观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其人其事】

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 1902年生于芝加哥,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

• 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192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 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康茨、贾德和查特斯。• 后来在多所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是芝加哥大学。

• 1953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67年退休。• 泰勒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塔巴、施瓦布、比彻姆、古德莱得、布卢姆和克龙巴赫等。

• 泰勒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待人诚恳,深得人们仰慕。

• “一个人的美好生活,就是不断地试图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人情、更善于学习、更有助于他人,以及与别人一起形成一种尊重每个人的潜力、不贪图他人为自己服务的社会”。——泰勒

• “我只不过是把大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罢了”。——泰勒

• 泰勒作为一名学者,成就非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父”、“现代课程论之父”。

【背景介绍】

1、社会背景

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据统计,1930年,成年人中有25%失业,而青少年几乎100%无法找到工作。这样,大批青少年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又回到学校注册。据统计,在1910年美国14-17岁年龄组中只有不到17%的人读高中,而到了1930年,这个年龄组中则有51%升入高中。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社会上闯荡,他们并不打算将来升大学。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2、理论背景

泰勒从本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戴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和查特斯《课程编制》的研究成果中继承有用部分;接受了系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并创造性地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课程理论,具有心理学基础。

3、实践背景

1930年,进步教育协会在年会上决定,要从根本上对美国中学课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研究,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1933年,进步教育协会选取30所高中参加实验研究,这些高中级有机会自由编制课程,又同时不影响部分学生升入大学。300所大学和学院对参加实验研究中学的毕业生不进行入学考试,而是根据校长推荐和学校成绩记录。1934-1942年对30所实验中学进行的实验研究就称为“八年研究”。

泰勒的课程原理是在八年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并用于指导实践的。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现代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最初诞生在“八年研究”会议期间一次午餐的餐巾纸上。

• 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

• 1933年选择30所高中作为试点学校。

• 1934年正式推行改革。“八年研究”由此开始。

• 共同目标:(1)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2)编制一套更统一、更连贯的课程。

【四个中心问题】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泰勒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按照上述逻辑,泰勒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如下:

其确定教育目标过程如下图所示:

一、确定教育目标

(一)教育目标的来源

1、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主要包括: • 学生需要

了解学生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公认的常模作比较,确定差距或需要(教育需要),即“应该是什么”与“是什么”之间的差距。

• 学生兴趣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倘若学校情境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参与。

• 研究方法

几乎所有的社会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如观察、交谈、问卷等。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对当代生活进行调查研究,解释从这些研究中获得的资料,也就是说,根据有关的差距、重点和需要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推断,例如,调查得知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就可在学校中进行校园安全知识的普及。

3、学科专家的建议 阅读学科专家的报告,记录这个专家认为这门学科的主要功能,以及这门学科对其他教育功能所能做出的具体的贡献的解释,从这些陈述中推导出教育目标。

(二)筛子

1、学校哲学筛

包括明确陈述学校哲学、对最初列的教育目标加以鉴别。如对于社会中不同阶级是否应该有不同的教育?倘若回答是肯定的,学校就会为社会下层阶级的儿童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学校就要努力选择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意义的共同的教育目标。

2、学习心理学

这部分包括写出学习心理学的重要要素、指出每个要点对教学目标具有的各种可能的含义、过滤教育目标等内容。心理学理论使我们了解达到某一教育目标所需的时间,某种努力最有效的年龄阶段,以及可能目标与不可能目标。

(三)最有效的陈述教育目标的形式

1、指出要是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2、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试举二例:对“能写出清晰而有条理的社会科学计划的报告”这一目标,行为即“写出清晰而有条理的报告”,生活领域为社会科学;对“熟悉有关营养问题的各种可靠的信息来源”这一目标,行为即“熟悉各种可靠的信息来源”,而内容为“与处理营养问题的有关的信息来源”。

二、选择学习经验

(一)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学习经验是学习者与他对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如:教育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提供的学习经验就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解决问题。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如:以旨在形成解决健康问题的技能的学习经验为例,这种学习经验不仅要使学生有机会解决健康问题,而且还应该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而感到满足。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如:学生在解决健康问题时,他同时获得有关健康领域的某些信息,还可能对健康领域的工作产生兴趣或感到厌恶。

(二)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四个特征

1、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

2、有助于获得信息;

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

4、有助于培养兴趣。

三、组织学习经验

(一)学习经验组织的原则

连续性:直线式的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让学生在一段时间里连续操作直线技能。

顺序性:在更高层次上处理每一后继经验。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更高层次上处理每一后继经验。整合性: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例如算术课中要培养学生处理数量问题的技能,还要考虑到科学、购物和其他场所有效应用这些技能的方式。)

(二)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①具体科目;②广域课程;③核心课程;④完全未分化的结构。中间层次:按序列组织的学程;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最低层次:①课;②课题;③单元。

(三)学习经验组织的一般步骤

1、确定课程组织的一般框架;

2、确定每一课程领域的组织原则;

3、确定低层次组织的方式;

4、制定灵活的 “资源单元”;

5、师生共同设计活动。

四、评价学习结果

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1、界说目标,以便了解这些目标实际上达到的程度。

2、确定评价的环境,确定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情境。我们要知道学生已经获得某种行为的途径,是给学生表现这种行为的机会。

3、设计评价手段(泰勒反对把评价看作“纸笔测验”的同义词,可以采用问卷、观察、交谈、样品收集等)

4、利用评价结果 【回顾与反思】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他毕竟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无论是他20年代末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的学程评价工作,还是30、40年代参与的“八年研究”,都是想要帮助学校走出困境,从而起到缓和当年美国社会矛盾的作用。

有人认为泰勒原理是直线式的,如果评价结果不符合目标时,不能实现反馈,要重新编制课程。因此惠勒以泰勒模式为基础,将它改成圆周式。事实上,泰勒是很强调目标与评价的关系的,他认为目标是评价的准则,目标的解说是评价的初步阶段,用评价程序来确定学生目标的程度,目的在于进一步修改教育计划,但惠勒的这个课程编制模式把这层意思更加明确化了。

泰勒之后,不同的理论背景与时代背景也催生了诸多新的课程理论取向: • 实践取向的课程理论 •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 •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生态主义课程理论 • „„

思考: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课程中能做什么?

第二篇:泰勒的课程理论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1.目标的三个来源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3)学科专家的建议。

2.两个筛选器

一是教育和社会哲学;二是学习心理学。3.目标的陈述

仅仅有合理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目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1)对已有陈述方式的批判

①“把教育目标当作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如介绍进化论,介绍杜威的教育思想;讲解一元一次议程的概念;

② “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它内容要素”。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应用;或以概括以形式来陈述,“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

③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或概括。例如:“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二维图表陈述法

在分析批评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之后,泰勒提出了自己关于目标表述的主张:“最为有效地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这样的措辞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的内容。”

(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1.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1)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具有实践可能)

(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使学生获得满足)(3)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力所能及)(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多种经验→同一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同一经验→多个目标)2.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四个特征:(1)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2)有助于获得信息;(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4)有助于培养兴趣。

(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1.学习经验组织的两种方式

(1)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或时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2)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2.学习经验组织的主要准则

(1)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

(2)顺序性:或称序列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3)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 3.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

(1)最高层次:①具体的科目(specific subjects)。②广域课程(broad fields)。即将一个广泛的知识领域视为一个整体,并以此来设计课程。如社会学科、语言艺术、普通理科、保健体育。③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即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课程设计。④未加分化的课程。类似我们现在所讲的经验课程,把整个教学计划视为一个整体,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课程。(2)中间层次:①按序列组织的学程,如社会科学Ⅰ、社会科学Ⅱ、社会科学Ⅲ;②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如四年级的中国历史,五年级的世界历史。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但较少考虑其联系和关系,合起来并不构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学科。(3)最低层次:①课;②课题;③单元。4.学习经验组织的一般步骤

(1)确定课程组织的一般框架。即采用分科课程、广域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2)确定每一课程领域的组织原则。即考虑学习经验组织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3)确定低层次组织的方式。即采用课、课题还是单元的方式。

(4)制定灵活的 “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使用。

(5)师生共同设计活动。这是课程的最终实现状态。(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评价的含义

评价过程实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认为,评价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它寓意评价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第二,它寓意评价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包括一次以上的评估。否则,我们无法了解变化是否发生。•※泰勒的贡献:用评价代替了测验。2.评价的一般程序

•①先说教育目标;②确认评价情境;③设计评价手段;④利用评价结果。一是了解课程的实际结果,二是提出改进课程的各种假设。

泰勒原理的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泰勒本人也因此获得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美誉。其次,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这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评价不断搜集有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地改进和完善课程。

第三,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泰勒将学生、社会生活、学科专家三个方面共同作为目标来源,使得目标模式获得了合理地基础。将目标贯彻于课程编制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得目标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有人将泰勒称为课程编制模式的行为目标之父 另外,也有许多人对目标模式提出了置疑和批评,认为现实中的课程操作远远复杂于泰勒的直线式课程编制等问题。但无论如何,泰勒对课程的贡献都是无庸置疑的。正如有人所言:“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

第三篇:泰勒简介

泰勒简介

18世纪早期英国牛顿学派最优秀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数学家泰勒(Brook Taylor),于1685 年8月18日在英格兰德尔塞克斯郡的埃德蒙顿市出生。1701年,泰勒进剑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学习。1709年后移居伦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71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同年进入促裁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优先权争论的委员会。并于两年后获法学博士学位。从1714年起担任皇家学会第一秘书,1718年以健康为由辞去这一职务。1717年,他以泰勒定理求解了数值方程。最后在1731年1 2月29日于伦敦逝世。

由于工作及健康上的原因,泰勒曾几次访问法国并和法国数学家蒙莫尔多次通信讨论级数问题和概率论的问题。1708年,23岁的泰勒得到了“振动中心问题”的解,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这个工作中他用了牛顿的瞬的记号。从1714年到1719年,是泰勒在数学牛顿产的时期。他的两本著作:《正和反的增量法》及《直线透视》都出版于1715年,它们的第二版分别出于1717和1719年。从1712到 1724年,他在《哲学会报》上共发表了13篇文章,其中有些是通信和评论。文章中还包含毛细管现象、磁学及温度计的实验记录。

在生命的后期,泰勒转向宗教和哲学的写作,他的第三本著作《哲学的沉思》在他死后由外孙W.杨于1793年出版。

泰勒以微积分学中将函数展开成无穷级数的定理著称于世。这条定理大致可以叙述为:函数在一个点的邻域内的值可以用函数在该点的值及各阶导数值组成的无穷级数表示出来。然而,在半个世纪里,数学家们并没有认识到泰勒定理的重大价值。这一重大价值是后来由拉格朗日发现的,他把这一定理刻画为微积分的基本定理。泰勒定理的严格证明是在定理诞生一个世纪之后,由柯西给出的。

泰勒定理开创了有限差分理论,使任何单变量函数都可展成幂级数;同时亦使泰勒成了有限差分理论的奠基者。泰勒于书中还讨论了微积分对一系列物理 问题之应用,其中以有关弦的横向振动之结果尤为重要。他透过求解方程导出了基本频率公式,开创了研究弦振问题之先河。此外,此书还包括了他于 数学上之其他创造性工作,如论述常微分方程的奇异解,曲率 问题之研究等。

1715年,他出版了另一名著《线性透视论》,更发表了再版的《线性透视原理》(1719)。他以极严密之形式展开其线性透 视学体系,其中最突出之贡献是提出和使用「没影点」概念,这对摄影测量制图学之发展有 一定影响。另外,还撰有哲学遗作,发表于1793年。

第四篇:泰勒简介

Taylor 英文名:taylor swift 中文:泰勒·斯威夫特 生日:12.13 第一张专辑:Taylor swift 第二张专辑:fearless 第三张专辑:speak now 第四张专辑:red 第五张专辑:1989 前男友:cavin harrs 现男友:抖森

第五篇:基于泰勒课程原理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研究

基于泰勒课程原理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研究

郭 峰 饶异伦

摘 要:泰勒非常重视课程目标的研究,在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将近用了一半的篇幅来论述如何确定目标,泰勒的课程原理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泰勒的课程原理以及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特性,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的来源以及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初步尝试。

关键词:泰勒原理;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作者简介:郭峰(198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农大职教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原理。饶异伦(195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大职教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论。

中图分类号:G71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6)06-0007-03

拉尔夫.泰勒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原理》一书,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他认为,我们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泰勒在书中未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作很细致的区分。在他那里,这些术语基本上是同义词。根据泰勒的论述,他讲的教育目标大部分是指的本文所论及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包括课程总体方案(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分科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分科目标两个层次的内容。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上承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下接具体教学目标,它的确立对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枢纽意义。在现阶段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改革中,人们往往重实践轻理论,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亡,对基础理论研究很少,因而在课程改革中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把握不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不明确,课程来源单一。笔者最近阅读了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一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谈一点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浅见。

一、基于泰勒课程原理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因此,任何课程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明确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能够增强职教课程开发者、编制者的反省意识,提高制订课程目标的自觉性、自主性。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把课程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发散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泰勒在它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系统发展了行为目标的理念,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目标既要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泰勒认为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大多数课程理论认为.“行为目标”取向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在课程领域科学化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的时候,教师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行为目标”还有利于教育者就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便于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课程目标取向应该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观。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种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工作岗位,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首先要掌握的是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性使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应体现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专业知识要求和操作技术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明确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所组成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的制定应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为宗旨。由分解的行为构成要素组成的职业行为能力正是“行为目标”取向的实质所在。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具有职业定向性的特性,主要针对职业需求来培养人才,它的课程较之普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课程目标通常是劳动力市场的“晴雨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特点正好与“行为目标”特点相近。

如上所述,“行为目标”价值取向是适合职业教育人才观以及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特性的,但是,事实上任何一种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不可能纯粹体现某一种目标取向,所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在偏重于“行为目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作用。特别是在终身教育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所培养学生不能仅仅是纯粹的职业人,而应该是具有健全人格,能适应未来变化.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劳动者。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正是“生成性目标”取向与“表现性目标”目标取向所蕴含的作用。因而,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要采用多元整合的模式,以“行为目标”取向为中心,来整合“生成性目标”取向与“表现性目标”取向。

二、基于泰勒课程原理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来源研究

课程目标的来源是研究课程口标的另外一种视角。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课程开发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由于这一问题的重要和复杂,自二十世纪以来—直为课程理论工作者以及课程开发人员所关注,在课程研究史上留下了许多争论,争论的结果是泰勒占了上风,在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一书中,用一种折中的态度把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要、学科的发展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此后,这三个方面成为人们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当然不能离开这三个方面,泰勒所列出的三个来源是我们探求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来源的基本框架,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职业定向性的特征,文章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社会职业生活的需要、技术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1,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以学生需要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直是课程理论一种显性观点。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课程最终的成功不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而且主要是以毕业生在职业世界中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因而,对于职教课程目标而言,关注学生的需要主要是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什么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内容上看,既包括“完整的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包括学生职业兴趣的需要.因为作为未来的社会职业者,首先要是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同时,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兴趣需要。从时间上看,既要满足学生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怎样确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泰勒认为,我们只需把有关学生目前的状况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就可以发现教育上的需要,从而提示出教育目标。用常模的方法来确定课程目标虽然因为可能导致忽略学习者需要的个性差异而招到学者们的批评,但是笔者认为用常模比较法来确定课程目标可操作性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可行的。职业教育课程如何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一条可能的途径就是吸纳学生进入课程开发,使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方位了解学生,从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与兴趣中选择适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2.社会职业的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个体,最终要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而融入到特定的社会中去.所以,确定课程目标理所应当把社会生活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泰勒把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划分为“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7个方面,、在这7个社会需求方面,职业教育课程应重点关注哪个方面?可以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特性以及现代职教课程观来分析,职业定向性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独有特性,职业教育课程不仅明确培养人才的层次,而且明确今后工作的方向,其专业设置与职业的对应性较强,有的甚至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是职业导向的动态过程.强调职业所需的技能与知识的习得过程以及态度(行为方式)变化的过程。因而,对于职教课程目标而言,关注社会生活需要,主要是关注社会职业需要。

什么是社会职业的需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时间角度来看,社会职业需要既指社会职业的现实需要,又包括社会职业的未来需要。从空间维度来看,既包括职业学校学生所在地区的职业发展状况,又包括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职业发展情况。将社会职业需要确定为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不能完全依赖现存职业的研究,对未来职业需要的研究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当今.社会职业变动很快,随着旧职业的消失与新职业的出现,我们在确定职业需求时,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当前的社会职业,而忽视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职业需要。

3.技术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发展

作为实质性规范的知识是任何形式课程的本原,抛脱了知识,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因此,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应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它主要关注的是应用知识以及技能知识的最新发展。而这两类知识发展主要体现在技术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发展当中。因而,对于职教课程目标而言,关注学科的发展主要是关注技术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发展。

怎样根据技术学科、应用学科的发展来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泰勒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中指出,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应将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重要的课程来源。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科专家对自己本学科领域内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和发展趋势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可以为确定课程目标提供较为可靠的学科信息。在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是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的学科的功能问题,学科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即为学生将来从事某一学科专门化研究奠定基础的功能;二是这门学科所能起到的一般教育功能,即通过学科学习,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功能,以及满足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功能。职业教育的课程显然不是要学生成为学科研究的专家.而是为了满足学生社会需要特别是职业生活的需要。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设定中.要避免课程目标过于注重学科的特殊功能而忽视学科的一般功能的倾向。其次,不能把学科专家的建议当作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的唯一来源,而应当将这些建议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和社会职业需要结合起来作为目标来源。

如同要整合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对待课程目标的来源,持多元整合的观点也是很必要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不应该是以纯粹的“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或“学科中心课程”的形式出现.必须以整合的形式出现。在多种整合模式中,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最基本的来源.来整合社会职业的需要和技术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发展应该是合理的。当然,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并非夕日可达,需要通过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不断调整,需要职教课程研究者对课程目标现状的不断反思。

三、基于泰勒课程原理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表述研究

当目标确定后,我们还要用一种最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过程的方式来陈述教育目标。课程目标表述正确、清晰和通俗易懂,就为课程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目标表述不当,不仅浪费目标设计和确定所花费的各种资源,而且会对课程和教学活动产生误导。泰勒发现,人们在课程目标的陈述实践中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把目标作为教师所要做的事情来陈述,但没有陈述期望学生发生什么变化;列举学程所要涉及的各种要素。但没有具体说明希望学生如何处理这些要素;采用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但没有具体指明这种行为所能应用的领域。

泰勒所提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样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当中。某一职业学校电子与电工技术课的课程目标里面,有几条目标是这样表述的:“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这是典型的用课题或者内容要素来陈述目标,这种方式确实指出了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它没有具体指明面对这些内容,希望学生做些什么.是要学生记住这些概念呢,还是运用这些概念到实际生活中去?很显然,根据内容标题来陈述课程目标,不可能为指导职业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另人满意的基础。还有一些职业学校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是这么表述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主义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采用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表述课程目标,这样的表述虽然大体指出了要学生发生哪些变化,但是这种高度概括化的行为目标.是不大富有成效的,也不利于评价。

在泰勒看来,陈述目标最有效的方式是“既指出要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也就是说,每一个课程目标都应该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应用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说,每一个目标既能够指出要引起学生发生的行为变化,主要是针对职业领域的行为变化,而且还能够清晰的指出这些行为所涉及的职业活动或工序。这样的语言表述才能有效指导职业学校教材的开发与具体的教学过程,而且由于目标的明确性以及与现实职业活动的对应性,能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国家教委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初探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4]张华.论课程目标的确定闭,外国教育资料,2000,(1),[5]李尚群.高职课程目标的取向与来源[J],职教论坛,2003,(12).

[6]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7]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4,(7). [8]傅岩.关于课程目标来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3).

下载泰勒课程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勒课程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题 述评泰勒的课程编制理论

    复习重点(2011-6-8) 1、你怎么理解课程的概念? 2、述评泰勒的课程编制理论。 3、试述设计课程目标的原则。 4、多尔认为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你......

    泰勒目标模式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七个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 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09级 杨立 指导教师 吴春 摘要:泰勒公式以一种逼近的思想成为数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在分析和研究数学问题中有着重要的......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书评

    泰勒—推动历史前进的大力士 谢世仪 2011811051工商管理二班 历史上留下了太多对泰勒的非议,而这对泰勒这样一个推动了历史前进的伟人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至今仍然有很多人......

    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 通过浏览网络上的各种资料,我了解许多有关泰勒的事迹和他的科学管理。 关于泰勒的诸多事迹中的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金属切削实验这三个著名......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读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有感 一个在去世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10级经管学院财政三班 文晓志 一.关于泰勒与他的“科学管理”体系。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也可以说,他是第一位认真研究......

    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是指

    一、选择题 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是指:( ) (C) 正确答案:C    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工具 B.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评价 C.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