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班研修活动培训心得
高中历史班研修活动培训心得
1.培训课程设置合理、形式丰富而有效。
这次课程设置,既有理论高度层面的培训,也有政策解读,更多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情况介绍;从培训专家看,有专家学者,也有政府教研部门领导,更有一线的名师,兼顾方方面面,各种课程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实施看,有聆听讲座,有实地人文考察,有课堂听课评课活动,有学员与专家的学术沙龙,还有体验式团队拓展活动等,形式多样又追求实效。
2.专家团队各具特色、学术水平高。
在此次培训中,专家学者们或博大睿智或从容务实;他们有的解读视角独特,富于激情,给我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冲击;有的结合自身亲历的生动课例,用质朴、理性又颇具感染力的语言,展现了自己历史教学的心路历程,给我带来良多启迪。我聆听专家学者们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教学动态,也近距离地感受到教育家与培训专家们身上充溢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感受到了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深刻内涵。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周满生主任的《学习贯彻<纲要>、推进教育改革》,使我在了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的基础上,认识到教育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进一步学习领会了《纲要》精神,其中国家“25亿的教师培训投入”计划也让我看到了教师教育的美好明天;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82岁的顾明远老教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一大早即起身赶车,准时为学员做了《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的精彩报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以育人为本”,我们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成长中的少年”,“教师最重要的是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个学生”,从老先生言行中所体现出的老一辈教育家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拳拳爱国之情,令我深深震撼和感动;
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以其精辟的语言、丰富的学术研究案例使我认识到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正视目前基础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抗疫力。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北师大历史系朱汉国教授的《关于高中历史教材中若干史实的说明》深化了我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我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识,掌握好讲课的深度和广度,使原来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史学知识更为清晰、明确了。后来,朱汉国教授在学术沙龙上又针对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模式等问题,与学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为我们解疑答惑,展现了国培历史班首席专家博大而谦逊的风采;
北师大哲学系主任程光泉博士《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的讲座,思维活跃开阔,善于联系实际,激情洋溢的教学风格使三尺讲台充满睿智和创造。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的思考与见解让我看到了一个哲学人对教师成长的独到视角,也让我从他身上看到打破学科壁垒,由学科性教师走向综合性人才的榜样示范;
张增强、李晓风、姚岚等一批特级教师的讲座更让我感受到中学历史名师高品质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精神:北京基教研中心教研员张增强老师就《怎样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从历史课程目标到历史教学目标》、《高中历史体系学习评价的建构》等问题,结合教学实例,谈了自己对教学视角和评价体系的新思考与新观点,对日常历史教学很有启发;
人大附中李晓风老师《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讲座,不仅在理论上清晰地诠释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概念”的内涵,还具体明确地指出教学的无效或低效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与能力问题》讲座中,李老师一针见血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出现“轻视知识、忽视知识”的现象,认为这是不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也是影响真正课改的严重问题。其“历史课堂的失败与教师的知识缺失是相关的”的观点可谓振聋发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羞谈历史知识的传授,没有扎实系统的历史知识,谈何各种技能的培养?而历史不可重复的学科特点,使讲述成为它传授的重要途径。要让历史的讲述吸引住学生,调动得了学生,教师没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超强的技术功底,独特的人格魅力,几乎是难以做到的。他启示我作为一线教师,虽然工作负担都很繁重,但无论如何,也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给自己创造机会充电,及时了解史学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才能适应得了新时代的新课程教育。
北京朝阳区教研员姚岚历史《历史教师自主教研的意义和路径》的讲座,结合大量教学案例,讲述了历史教师自主开展科研的理论支撑、实践过程、内容、价值、途径、主题等,鼓励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探寻教师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并且毫无保留地与我们交流北京历史教师优秀的教学案例,使我获益不少。
而北师大历史系马卫东教授和郑林教授的不同视角的讲座则让我看到了大学教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关注。马先生的讲座主题围绕“课程、课标、课堂”。在《从历史教学现状看教育功能缺失》中指出“教育理念的更新应该是全民的,单单教师改变理念不行”,“中国的教育始终放在‘用’上,对教育功能缺乏全面系统认识,此乃课改的大阻碍。”在《中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之比较》、《高中历史教师的素养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中强调指出“淮南之橘,淮北成枳”。课堂需要创造,借鉴不等于拿来主义,教师务必要认清自己的素质、自己面临的环境和教学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度的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活动课程与历史活动课、历史研究性学习与历史探究性学习辨析》则帮助学员辨清概念,消除了许多常常混淆的概念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北京西城区教研员张逸红老师的《乡土历史教学与学生历史视野的拓展》讲座,虽然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但是对我启发很大,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历史组开展的诸如“寻访常州历史文化”、“常州历史DV秀”、“与大师对话 —‘钱穆研究专刊’成果展示”活动、元博学生校史讲解团、运河文化展等一系列学科活动,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使之围绕主题,更具系统,更能提升层次和品味,显然我们还有很多要去思考、规划与行动。
3.学员同行交流广泛、关系融洽。
有这样有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后,就有了两个思想!在新课改背景下,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来自于全国九省(市、区)的56名学员十几天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增进了了解,建立了感情。拓展训练时大家同心同德,百战百胜;学术沙龙上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课堂上如饥似渴,奋笔疾书;听课评课全神贯注,客观中肯;网络论坛上发帖你来我往,争论不断;QQ群里成果互享,其乐融融……而这个群体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同学们可谓各有特长,从大家身上更加感受到自己要不断努力。
这次短暂的培训使我认识到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新课改也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机遇,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深感任重道远,更要与时俱进,上下求索。历史学永恒的魅力在于探究!
第二篇: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黄家骅老师在课堂上发出了疑问“幸福的教育在哪里?”个人认为,幸福的教育应该是双方的:教师教的幸福,学生学得幸福。当然目前的实际情况还是教师教的不幸福,学生也学得不幸福占多数。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相关。所以教师必须尽快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除了转变教学观念外,还应让自己的内心保留一份净土,关爱、公正、民主、自尊,我相信,当孩子们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你上的课,你们一定都是幸福的。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很喜欢翁乾明老师的课“简约化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试想一下,当一名教师将一节课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用最简洁的方式,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就能掌握,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当然,要达到这一切,教师必须做好准备。教师首先要备好课,才能在此基础上去除多余的环节,去除表面的热闹,才能剪枝去蔓,其次,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想学,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预设,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把最关键的部分展示给学生。
喜欢一句话“大道至简”。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程灵老师的“教师的心态调适”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心态决定状态”、“要处理好事情,先管理好心情”。不禁反问自己,对一些工作、任务,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好像更多的是抵触。而事情总是要做的,抵触的心态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受,不烦换个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把事情往好处想,这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必经经历,将给我们带来许多的风景。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
我是乎也是其中一员,曾经有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压力大,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好像身心俱疲,什么事也不想做,也做不好,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出门后明明已经锁了门,但下了5楼又重新冲了上来看看到底锁了没有。
后来,开始慢慢的尝试转变,每天告诉自己“一切都好”,QQ上的留言也改成了“微笑着面对生活”,当然离不开老婆的支持“知足者常乐”,这种心理暗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当然,适当的改进方法,合理的宣泄也是必不可少的。高兴时唱唱歌,不高兴时也去唱唱歌,心境自然会平静许多。消极的心态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痛苦,既然工作总是要做的,还不如换个心态,积极的心态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工作也会更顺心。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林藩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强调从教学环境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性,这对我们平时的上课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林藩老师强调要教方法、教思维、教实践、教经验、教道理、教思想,一言道出了真谛。即教师教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学生思维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可自我学习的状态,就算没有教师,但只要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学生同样可以取得进步。反之过去的教学,教师往往沉溺于对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而该理解的却没有理解,一个为什么就可以倒一大片,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思维的扼杀,更不用说培养终身发展的人才了。
第三篇:高中历史研修日志
高中历史研修日志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修,本人对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谈几点感受:
(1)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知识和“猜题押宝”的极端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2)在平时的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表述自己的观点,把每一个提问都看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次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参与历史、评价历史。平时多就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设置一些开放性回答训练,不要轻易向学生下绝对性结论,一定要尽量采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材料,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化的特征。
(3)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否顺利适应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很大程度上看老师个人对于课标的理解、阐述是否充分到位。其中,教材处理能力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理念,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感悟独特,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能清楚了解的执教者才会做到目标定位准确、恰当,使之既符合课标的本意,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从而激发学生的旺盛求知欲。因此,作为一线历史教师,知识的更新和重新构建知识框架已是当务之急。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紧跟学术研究的潮流,把握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新课标打破了原来的“通史”体例,转向“专题”模式。因此,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知识框架,以原有的历史知识为基础,重新整合,以形成新课标要求下的专题式的知识结构。
第四篇: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本学期的校本研修培训中,我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积极主动的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如学习教育理论、听课、评课、备课、上课、攥写教学反思、读书、写读书笔记等等。校本研修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一名现代的好老师,尤其是当前课改下的好老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论没法教;没有扎实的德才学识和广博无私的胸怀教不了;没有勤钻研,善反思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绝对教不好。回顾本学期的校本研修活动,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一、重视学习教育政策和理论,切实转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才能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二、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就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让思想与时俱进,使自身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努力向优秀老师学习,通过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同行一起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对在教学中所体现的教学观念和这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想一想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能否适合学生特点,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等等。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课后反思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探究与研讨的过程中,经历着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实现目标。
三、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教学工作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如果没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我们上课学生就不爱听。总是用以前的方法来教学生,已经很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源源不断的泉水,而不是一桶水,我们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的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悔人不倦、精益求精,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还不能把握教学角色,无法适应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最终被学校教育所淘汰。
总之,经过本学期的校本研修,带给了我走向成功的信心。尽管我尚没有产生过“跨越式”的飞跃,但相信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能够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篇: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陕西省丹凤师范学校 彭安良
紧张的一周省级首期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已经结束,通过这次不同以往的培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又一次得到了提高,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现将培训感悟小结如下:
一、心得与体会
1、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校本研修中,要认真制定明确的研修目标和完善的研修制度,开发研修资源,打造研修团队。配合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研修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要解决的全局问题和共性问题,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带动研修。
在课堂里,学与教是整体不能割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学生该读的读了没有?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是学生该读、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特别在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把问题当课题进行研修,这是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
3、提高了对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要素的再认识。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基本要素,它阐明了校本研修的实现方式,同时也提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股主要力量,即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其中实践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实践反思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和基础。同伴互助既是学校建设合作文化的手段和目标,又是促进实践反思的动力,它有利于突破教师个体实践反思的自我局限,在同伴交流分享中提升实践反思的质量。专业引领则是提升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质量的关键。
二、思考与做法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次听节课程之后,及时和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改革培训管理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强化自我反思,不断自我提升。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了解各地教改的动态。
积极参与各种校本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同行们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及时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5、加强师德修养,做教书育人的楷模。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树师德。”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做教书育人的楷模,是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