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4的乘法教案 沪教版
4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26~P27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因数为4的乘法,及有关4的乘加与乘减。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编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因数为4的乘法。教学难点:
有关4的乘加与乘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P26题1的上半部分。
师:动物王国准备进行跳远比赛,青蛙先生在练习跳远,今天它准备4格一跳。现在它在起点,几个几?
对!看,青蛙先生跳了一次,几个几是几? 跳两次呢? 跳三次呢?
2.师:那么跳四次、五次或者是十次呢?分别是几个几是几?两个两个相互说一说。老师请一组小朋友开火车。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1.出示P26的左下角。
师:看着这幅图,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算式填完整?边填边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秘密? 老师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2.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秘密? 为什么积一个比一个大4?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4的乘法”。问:4的乘法算式还有没有其他的小秘密?
3.师:今天同学们积极开动小脑筋,发现了4的乘法算式中的2个秘密。现在请你们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把算式填完整在书上P26的右下角。师:这回老师请××组同学开火车。
4.师:两道乘法算式可以编一句乘法口诀,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和2的乘法口诀,想一想,怎样编口诀?好!我们来试试看,第一句谁来编? 一四表示什么?这里的四又表示什么? 第二句呢?同意吗?
第三句?三四表示什么?十二表示什么?
师:接下去的乘法口诀请你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请××小组开火车。
5.师:同学们真聪明,小组合作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我们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问:有问题吗?那么我们来做“接口令”的游戏。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1.出示P27题2。
问:你是怎么想的?口诀是什么?(想:5个4是多少? 口诀:四五二十或五四二十 所以5×4=20(个)
答:5辆小车一共需要安装20个轮子。)2.出示P27题
3、题4。请学生独立解题。
问:你是怎么想的?口诀是什么?(想:4个4是多少? 口诀:四四十六 所以4×4=16(片)
答:4台电扇共有16片风叶。
想:4的2倍是多少?或2个4是多少? 口诀:二四得八或四二得八 所以4×2=8(人)或2×4=8(人)答:一辆面包车可乘8人。)3.出示P27题5。
请学生计算,边算边想,这些题目有什么小秘密?
小结: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4是2的2倍,所以下面一题的积是上面一题积的2倍。4.出示P27题6。
师: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师生交流,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知识的迁移。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的乘法4沪教版
10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个0”,会计算10以内数与10的乘法。
2.能利用10的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知道“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10的乘法”的形成过程,理解10的乘法含义,培养他们的探究和推算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10的乘法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会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知道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
题目/板书
一、情境引入
T:小兔参加跳远比赛。
1.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小兔一次能跳几格?(10格)
我们就说小兔跳了1个10,1个10就是几的几倍?
2.小兔跳两次跳到了几,几个10,是几的几倍?小兔跳3次呢?
3.接下去小兔该跳到哪儿了?你能自己来填一填吗?把书翻到第16页,填一填第1题的数射线。(请小朋友按照“小兔跳几次跳到了几,是几个10,也是几的几倍”的句式来回答)(核对完答案把书放好)
T:小兔10格一跳,每跳一次1个10,跳了几次就是几个10,也是10的几倍,那小兔还没有跳的时候,它在数射线的哪个位置?(0)
0表示几个10?小兔跳了0次,就是0个10。
二、探究新知
T:谁会用乘法算式来表达小兔每次跳的情况?
(0个10,0×10=0,交换题10×0=0)
(开火车,一个小朋友说乘法算式,同桌说交换题)
T: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22个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因数都有10)
对,我们发现这些算式其中都至少有一个因数是1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10的乘法“(出示课题)
T:小朋友刚刚已经发现了这些乘法算式的共同点,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谁能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T:对,我们发现,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一个0。(这句话请小朋友重复)0×10和10×0,和10相乘的数已经是0了,我们写积的时候还要不要再0的末尾添一个0?0×10表示0个10(就是没有10),而10×0表示10个0,结果是不是还是0?那如果是4×0,0×5,请小朋友猜测一下,积是几?这就是乘法的另一个秘密: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三、阶段练习
T:乘法的新秘密小朋友学会了吗?老师有几道题目,请小朋友练一练(1.同桌开小火车抢答)
(2.手势回答)
四、整合应用
T:小朋友学会了计算的工具之后,老师要请你们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们看这题。请小朋友先把题目读一下。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每份数和份数)要求什么?(总数)这道题就是要我们算几个几?(10个10)所以我们的乘法算式是10×10=100(支)做应用题不能忘记?(单位名称和答句)请打开书,P17,请小朋友把这道题的算式和答句写在书上。
T:第(1)题做完的小朋友,轻声读一下第(2)题的题目,想一想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做一做。(请小朋友说一说题意并核对答案)
五、拓展提高
T:熊猫买了新铅笔后忍不住拆开,分了一点给小兔,这幅图里就是熊猫剩下的铅笔,你能帮熊猫算一算,它一共有几支铅笔?同桌讨论算式怎么列?(讲对的小朋友请他说说怎么想的?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T:这里4捆铅笔,每捆是一样多的,但是另外有一堆是不一样多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乘法。
T:我们可以这样算,先算4捆铅笔一共有多少支,这里每一份是?(一样多的)所以可以用乘法。算好4捆铅笔的数量后我们再把零散的铅笔支数加上去。哪个小朋友能试着列一下算式?(可能小朋友会列4×10=40,40+7=47)小朋友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在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乘加。
T:我们也可以用零散的7支,再加上4捆,算式就可以写成7+4×10
T:像4×10+7和7+4×10这样,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我们称之为乘加,乘加要先做?(乘法)这样的规则叫“先乘后加”
T: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零散的铅笔凑个整。熊猫先向小兔借了3支铅笔,和他原来的7支凑成了10支,和另外4捆每捆的数量一样了吗?(一样了)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来计算了,但是,有3支铅笔不是熊猫的,所以,我们要减去3。
算式是?这个算式叫乘减,计算时它也是先算?(乘法)
T:熊猫还剩下47支铅笔,它又给了小丁丁两捆铅笔,它还剩几支铅笔?这个算式应该怎么列?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谁能来总结一下它的规律?
总结:当一个递等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时候我们先算?(乘法)
打开书P17/4,练一练。(核对第2、3列答案时要求先说8×10=80,再说80+7=87)
判断
六、巩固新知
T: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给对方出题,要求涉及到10的乘法,可以是简单的一步计算,也可以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
(播放课件)
(在数射线上标注)
(列出算式和交换题)
0个10
0×10=0
10×0=0
1个10
1×10=10
10×1=10
2个10
2×10=20
10×2=20
3个10
3×10=30
10×3=30
4个10
4×10=40
10×4=40
5个10
5×10=50
10×5=50
6个10
6×10=60
10×6=60
7个10
7×10=70
10×7=70
8个10
8×10=80
10×8=80
9个10
9×10=90
10×9=90
10个10
10×10=100
课题:10的乘法
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一个0。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4×10=
0×10=
10×6=
10×3=
2×10=
10+5=
7×10=
10×10=
10×9
=
0+10=
10×()=80
()×10=50
60=()×10
70=10×()
90=()×()
100=()
×()
(P17/2/(1)出示课件)
(P17/2/(2)出示课件)
(P17/3图)
4×10+7
7+4×10
先乘后加
5×10-3
47-2×10
先乘后减
在有乘法、加法或乘法、减法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10×8-3=77
3+5×10=80
10×4+5=90
7+10-4=66
10+0×10=0
反思: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猜想验证确信十的乘法的特点效果较好。本次教材在乘法计算的第一课时增加了乘、加混合运算,学生能够理解,但掌握上仍需要教师在之后的学习中重点辨析。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2的乘法口诀教案 沪教版
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归纳编撰的能力。2.熟记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求积。3.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
理解2的乘法的意义,熟练进行2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
理解2的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感悟阶段 1.创设练习情景
请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写出得数。2+2+2=()×()=()2+2+2+2+2+2=()×()=(12)2+2+2+2+2+2+2+2+2=()×()=()2.创设体验情景
说说12是怎么算的?有没有算起来更快的方法呢?
二、探究阶段
(一)理解2的乘法意义,获得2的乘法算式。1.出示媒体(今天我们继续和小白兔玩跳格子游戏)
(1)猜猜游戏规则并说说理由。(2格一跳,因为每2格换一种颜色)(2)以媒体演示,跳2格标一个数,引导学生完成主题图上的练习。2.引导学生完成几个2和它的交换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个2、2个2是几?算式怎么列?还可以怎么列? 板书:1×2=2 2×1=2
2×2=4 2×2=4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3×2=6 2×3=6 4×2=8 2×4=8
5×2=10 2×5=10 6×2=12 2×6=12 7×2=14 2×7=14 8×2=16 2×8=16 9×2=18 2×9=18(2)仔细观察几个2的一组题目,你发现什么?
当学生发现乘号后面的因数都是2时,揭示课题:2的乘法。
当学生发现第一个因数每次增加1,积就增加2时,追问:为什么积增加2,而不增加3等?
(二)2的乘法口诀。1.编写口诀
(1)引导学生说出 1×2=2的口诀:一二得二。
2×2=4的口诀:二二得四。
(2)学生独立编写2的其余口诀。(3)校对并齐读口诀。2.记忆口诀
(1)再次出示感悟阶段的练习题,问:现在请你算3×2、6×2、9×2等于几?你会怎么算?(用口诀)
(2)乘法口诀重要吗?要不要背出来?(学生独立背口诀)(3)同桌互背、对口令、抽背。
(4)推算:6×2=?,一时想不出来,你可以怎么办?
三、内化阶段
1.根据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想想哪句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2.说说你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6×2 2×1 8×2 3.完成数学书P25(5)的前两列。
(估计有学生对0×2=()、20=10×()感到有困难,可以组织学生质疑、讨论)4.有关2的乘法应用题。欢欢想请小朋友用今天学的本领帮它解决些问题,你们愿意吗? 实物出示:2个苹果放一盘,有4盘,欢欢想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求一共有几个苹果,表示求4个2是多少?用“×”。(2)学生列式并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书P25(2、3、4)5.完成书P25(5)的最后一列。(1)独立完成。
(2)指名任选一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小结
请小朋友互相交流一下,今天你学得开心吗?那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第四篇: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2的乘法》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2的乘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窗口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素材选择富有童趣、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因为学生刚刚接触乘法口诀表,所以在教授本窗口时要注意难度适中,避免造成学生的记忆困难。教学目标: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通过实践熟悉、掌握2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于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和应用2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直观的观察到数的成倍变化,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再根据这一系列的过程,总结出乘法口诀。教具准备: 小棒学具盒
第 1 页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窗口
同学们,教师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本领。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爬竿。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简练不罗嗦,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二、新课 预设一 生:有灯笼
师:对,有灯笼,一根线上有几个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一根线上有7个灯笼,2个红色的,5个黄色的。师:说得非常完整。谁还有? 生:一共有几个灯笼?
师:这是你的问题。你不光发现了数学信息,还提出了数学问题。谁还能继续提出数学问题。生1:竿上一共有几个人? 生2:一共有多少个人在顶竿?
第 2 页 生3: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生4: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师:真不错,提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竿上一共有几人? 预设二
生:一根线上7个灯笼
师:都有什么颜色?分别有几个?
生:红色和黄色。黄色有5个,红色的有2个。师:很好。谁还能发现数学信息? 生:有5个人在顶竿
师:很好,他说有5个人在顶竿。谁还有? 生:一根竿上有2个人
师:哦,一根竿上有2个人,2根竿上有多少人呢? 生:4人。
师:3根呢?4根呢?5根呢?分别有多少人呢?如果一根小棒表示竿上的一个人,先摆一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预设三
生:竿上一共有10个人。
师:竿上有10个人,那么一共有几根竿啊? 生:5根。
师:好,也就是说,5根竿上有10个人。那么4根竿上有多少个人呢?3根竿呢?2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手里
第 3 页 的小棒摆一摆,一个小棒代表竿上的一个人,咱们先来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二、新课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学生1到台上来摆。预设(1)学生摆了1根竿,竿上2人,竿下1人。师:你表示的竿上的人在哪里,生1:上边的4根小棒
师:我们想知道出竿上的人一共有多少,就只表示用小棒表示上面的人数的就可以了,(教师去掉下面的表示竿以及顶竿人的小棒)
师:根据我们摆的,2根竿上一 有几人? 生:4人。
师:那现在仔细观察,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生:2个2 师: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生:相加。
师: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生:2+2=4
第 4 页 师: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 师:口诀是什么? 生:二二得四。
预设(2)学生正常摆的竿上的人数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数了两根竿上一共有4个人,我就摆了4根小棒。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同学们现在仔细观察小棒,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生:2个2 师: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生:相加。
师: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生:2+2=4 师: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 师:口诀是什么?
第 5 页 生:二二得四。
师:好,这是2根竿上的人数,下面,再摆一摆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摆,巡视之后,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其他学生认真看。
师: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数了3根竿上一共有6人,所以摆了6根小棒。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根据我们摆的,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6人。
师:仔细观察,这一共是几个2? 生:3个2。
师:我们要知道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3个2……相加? 生:相加。
师:3个2相加,该怎么列? 生:2+2+2=6 师: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3×2=6
师:刚才老师还听见,有的同学说2×3=6,其实这也是对的。师:那现在老师问你,这里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
第 6 页 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师:恩,说得真好。谁能像他一样说的完整? 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 师:你也说的很好。那口诀是什么? 生:二三得六。
师:真棒,二三得六,三二得六行不行? 学生众说纷纭。
师:我们在说口诀的时候,一般习惯上上把小的数放在前面,所以习惯上说二三得六,而不是三二得六,其他的口诀也是一样的。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2根竿上、3根竿上的人数,那4根竿上、5根竿上有分别有多少人?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填表格。好,现在开始吧!竿上人数 2的个数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4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 7 页 二四得___ 5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________________ 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对同桌愿意到台上来做小老师,跟大家一起交流你们的想法。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师:你们跟他们的想法一样吗? 有不同的意见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真棒,把2的口诀都总结出来了。现在大家齐读这些口诀,如果已经背过的可以不看黑板进行背诵。学生读。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的乘法口诀(板书)。现在同学们观察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师:大家看这些结果,是不是后边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生:是。
师:为什么师大2? 生:因为每次多了2个人。
师:说得真好啊。每次多两个人,所以乘法算式结果也大2.你们发现了吗?
第 8 页 生:发现了。
师:现在口诀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四、巩固
教师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红色的灯笼? 师:我们看到一根线上有几个红色灯笼? 生:2个。
师:那一共有几根线? 生:一共有4根线。
师:怎样列算式?快在你的练习本上列一列。师:好,都列完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的? 生:2×4=8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其他列法吗? 生:4×2=8 师:是不是这两种列法都是可以的?
生:是。但是口诀只有一个,一起说,口诀是……? 生:二四得八。
五、1×1的教学
师:那我现在再考考你,1×1等于多少? 生:一一得一,1×1=1
第 9 页 师:同学们真棒,把口诀都说出来了,我们昨天学了1×5=5,表示1个5;1×2=2表示一个2,那1×1=1是不是就表示1个1,1个1时多少? 生:1.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现在老师出题考考大家。
六、练习
1,幻灯片出示自主练习1,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做。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
2,幻灯片出示兔子图片,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写。教师做成表格,之后学生依次回答,不过速度要放慢。表示乘法算式口诀
1只兔子2只耳朵1个21×2=2一二得二 2只兔子__只耳朵2个22×2=4二二得___ 3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4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5只兔子____只耳朵_________ 3,同桌2人配合,一人说口诀,一人说乘法算式。教师巡视,之后找一对同桌到台上演示。
4,1个人用2只筷子,我家有4个人用几只筷子?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一对同桌有2人,5对同桌有几人? 一间教室2个门,3个教室几个门?
第 10 页 一个人2只眼睛,4个人几只眼睛?……
七、谈收获
同学们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 11 页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1教案 沪教版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一个因数加倍,另一个因数减半,积不变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交流让学生归纳出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能运用积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用它们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初探2、4、8乘法之间的关系:相同的积。)
1.情境创设:小朋友们,你们爱看欢乐蹦蹦跳吗?今天小青蛙、小兔子和小袋鼠要在数射线上玩欢乐蹦蹦跳。小青蛙每次跳2格,小兔子每次跳4格,小袋鼠每次跳8格(电脑演示),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把它们在数射线上跳过的数据在下面表格上用打“√” 的方式进行记录。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独立打“√”)
2.把你记录到的三只小动物跳远的数据进行汇报。(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表格上一一打“√”。)
3.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说一说。
小结:原来小青蛙跳到的数据就是2的乘法的积,兔子跳到的数据就是4的乘法的积,小袋鼠跳到的数据就是8的乘法的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2、4、8乘法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
二、初探(2、4、8之间的关系:一个因数加倍,另一个因数减半,积不变的规律。)
1.刚才有的同学还发现2、4、8乘法中有些积是相同的,那我们把积相同的算式找出来,观察这两组算式的因数和积有什么规律好吗?(小组讨论。)8=1×8 16=8×2 1 8=2×4 16=4×4 8=4×2 16=2×8 2.小结:原来2、4、8乘法的积相同的原因就是:一个因数加倍,另一个因数减半,积不变。(板书)
三、练习。
1.同学们非常聪明,发现了这个规律。看书上题,这些题目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填一填、想一想。(独立完成,并汇报。)
小结:其实我们在做这样的题时,不仅可以用口诀帮忙,也可以通过刚才我们所找出的规律来解答。2.出示()×2=()×4,你们想想()可以填几? 3.出示: × 4 = ?,这道题目我们也没有学过,谁能想出办法算出结果?(9)×(8)=(72)
小结:我们可以用今天找到的一个因数加倍,另一个因数减半,积不变的规律,把不能用口诀来求积的算式转化成相应的口诀来求积。
4.师: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写出多少个积等于64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请组长用手势表示出自己小组得出的乘法算式。(对于得出最多的小组进行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