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时间:2019-05-13 03:2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篇: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提纲

一、序言: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三、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操作?

四、新模式是什么样的?

五、实施新模式有何效果?

一、序言: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学会学习。

真正的教育是不制造“差生”,而是人人学会学习,人人体验成功,人人享受幸福,为每一位学习者走向成功人生惠及无穷能量的教育。

真正的课堂教学是人人愿学习,人人都学习,人人会学习的真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在生生互动交流、师生交往交流中找到自尊自信互爱、体验成功快乐、品味成功愉悦。在这里没有因呵斥、惩罚、被迫、分类、排队等原因导致的压抑、郁闷、烦躁、睡觉、逃避、厌学等现象。而是因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产生的自信、真诚、合作、快乐。学习活动由单打独斗的消极学习转变为团队合作发展的积极学习。这种真实、自然、人文、生态的课堂是不导致“差生”,而是能够让学生人人都灿烂的课堂。(一)走出当前的困惑与误区 1.以下特征不是新课程有效教学: 局部范围内少数学生的互动参与; 教师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单向问答;

单纯由教师设计学案,学生在课堂内使用的课堂教学; 学生单纯的“爬黑板”学习; 没有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国内有“影响”的学校。2.以下特征不是新课程好教师: 精彩讲授、考试成绩高的好教师; 以“教”为中心的全国名师; “百家讲坛”上名人大家。

(二)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蜡烛” “教师是园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师像警察”

教师真正的课堂教学角色:从“蜡烛”走向“打火机”。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 实现“教知识”走向指导学会学习;

实现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能力、管理能力与日俱增。简言为由懒惰型学生走向勤奋型学生;

实现教师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勤奋讲授走向退隐二线、收敛个性、智慧指导,逐步学会智慧型教学。简言为由“勤奋”型教师走向“懒惰”型教师。

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标准: 学生而言:学习变成一种享受。●人人愿意学习、人人喜欢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想成功 ●班班无“差生”,人人都灿烂 教师而言:教学变成一种幸福 ●人人愿意教学、人人喜欢学生 ●人人会教学、人人想成功 ●人人都主动,人人都发展

三、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操作?

课前行动策略:学生结构化预习,教师结构化备课——课中行动策略:学 生合作展示学习,教师智慧型教学——课后行动策略:学生回归评价学习,教师回归评价指导——回归复习策略:“成功意识”,“老板意识”。(一)课前

1.学生学习行动策略——结构化预习策略 读:走进文本策略。◆要求保证阅读遍数。◆启用《阅读评价章》。

◆采用“六字诀”阅读:查、划、写、记、练、思。导:完成导读预习评价 ◆《问题导读——评价单》 作:完成课后作业 ◆《预习笔记》 ◆《预习作业》 问:完成问题评价 ◆填写《问题评价单》

2.课前教师备课行动策略——结构化备课策略: ●全:全景式评价表 ●单:结构化教学设计

“一案三单”:《学习方案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定:落实“五定”要求——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误区: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备知识!因而备课过程中只是看教材、看教参、看教辅。(二)课中

1.课中学生学习行动策略——自主合作展示策略 ●新型小组合作学习◆建多元评价,合作讨论 ◆重点是“一真二助三评” ●学生展示型学习: ◆《问题生成——评价单》 ◆《问题训练——评价单》

◆采用“展示学习”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正确:做课堂学习主人,自己负责自己学习成就!♣误区:许多学生认为上课“师讲生听”!2.课中教师行动策略——智慧型指导策略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按问题解决课组织学习

[问题呈现——自主合作——展示评价——问题训练——提升意义] ●实施智慧型指导策略

◆角色行动策略(“生进师退”)◆关注问题与“差生” ◆《随堂记录评价卡》 ◆“一激二评三落实”

♣成长趋势:做智慧型“懒”教师!♣误区:许多教师上课就是讲授知识!(三)课后

1.学生学习行动策略——回归评价学习策略 ●学生周反思日记 ●知识模块归纳表 ●创建学科文件夹

♣正确:多元拓展,提升能力!♣误区:许多教师认为课后就是做卷子!2.课后教师行动策略——回归评价指导策略 ●组织单元回归复习●契约评价学习●学生作业评价 ●抓学业成绩评价

●根据课标要求布置拓展学习任务 ♣正确:树立老板意识,提供多元发展服务,使学生成绩持续提高!♣误区:许多教师认为布置作业!

四、新模式是什么样的?

(一)厘定“有效教学”概念及涵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

◆核心理念:“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对学习始终有着高昂的学习情趣,都在为实现愿景而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

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传授者,知识权威的象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者。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关注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和质量。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极强的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性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时间内如何提高学习绩效,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目标,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有效课程资源,通过有效学习方式理解文本“三维”目标,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并通过多元化评价,实现“三维”目标,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业成就,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性格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学会发现问题、创新实践、积累经验和历练智慧,不断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持续发展。●有效教学思维: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对发现生成问题进行师生合作指导——学生理解建构基础上问题训练评价——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宜策略工具——作业视为问题从始至终全部完成。面向全体,主动学习,人人理解; 工具支持,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时间+策略=高效;快乐+学习=素质教育。

●传统教学思维:教师讲授知识——学生静听记录——师问生答互动——课堂练习应用——布置作业任务。面向少数,被动学习,消极怠工; 两极分化,时间+汗水=低效; 痛苦+劳累=应试教育。

(二)有效教学基本模式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三)有效教学的行动要素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学生与教师、文本、环境等外在要素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材料、情景来组织对话、协作等互动性活动。

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为有效教师、有效学生、有效课程、有效环境。在有效教学富有新意的学习共同体中,这四个基本要素在交互性活动过程中,分别生成具体的行动要素。这些行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便构成了活跃的、动态的有效教学的生态系统。1.有效教师的行动要素

什么是一个有效教师?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有效教师的核心行动理念是“导”,而不是“教”。主要行动要素是“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刺激”、“科学指导”、“问题评价”。2.有效学生的行动要素

什么是一个有效学生?有效学生不是被动学习者,而是主动学习者,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的人。有效学生应具备以下品质:有愿景;信任感;归属感;互惠感;分享感;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效学生是一个善于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帮助他人、敢于质疑和交流的学生。

在有效教学中,有效学生的行动要素主要体现为“主体张扬”、“兴趣持续”、“交往真实”、“思考质量”、“生成能力”。3.有效课程的行动要素

什么是一个有效课程?有效课程是指有效教师、学生以及参与者共同开发和研究,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的优质课程资源。有效课程不仅指教材和参考书,而是根据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进行整合的课程系统,在有效教学中,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进步和有效教师成长的需要。“‘课程资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不论是那种形式的有效教学,其效果都取决于课程资源,可以说,它决定着有效教学的质量。

有效课程的行动主体主要是有效教师和有效学生及参与者,通过共同研究和开发后,要体现以下行动要素:即“目标清晰”、“创新知识”、“建构意义”、“丰富资源”、“引发思考”。4.有效环境的行动要素

什么是一个有效环境?有效环境是指有效教师、有效学生以及参与者共同开发、研究和营造,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的优质环境保障系统。有效环境不仅仅指物质环境系统,而且包含着根据不同学生身心特点来开发的心理环境系统。有效教学环境,对保障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成长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有效环境的行动主体仍是有效教师和有效学生及参与者(包括家长和学校教师),其行动要素主要体现为“安全氛围”、“组织民主”、“科学环境”、“先进设施”、“和谐开发”。

五、实施新模式有何效果?

(一)直接效果分析

♣提高学习力,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提高兴趣力,人人体验成功快乐; ♣提高思考力,人人思考分享成果; ♣提高表现力,人人展示张扬个性; ♣提高情感力,真正合作完善人格; ♣提高体育力,积极运动体力支持。(二)间接效果分析——黄金般素质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发散思维、多元思维和积极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科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潜效应:真正改变学校文化 管理创新:

1.教务处——学生学习发展中心 2.政教处——学生情感发展中心 3.总务处——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中心 4.校医室——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中心 教师创新:

1.新型校本教研—组(教研组、备课组)本教研 2.新型校本培训—小组合作方式。3.新型学术沙龙—主题辩论会。

(摘自《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著,首师大出版社。)

第二篇:新课程下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浅谈

凤县黄牛铺小学

陈玉娥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有: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当前仍有不少课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遭到破坏,本应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寻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成了教师独挥教鞭、强力灌输、传道布施的“教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表现为

1.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僵化,导致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课堂教学模式是发展变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重地注重模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往往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实际上教学模式只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理论框架,实践早已证明:试图用一种教学模式去指导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现行课堂中,教师为模式的顺利展开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使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时间减少。现代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常常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上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因此,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学方法选择盲目崇尚新异

教学中要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目前,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似乎粘上了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的掌握是肤浅的,方法也只是表面,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记忆性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普遍存在“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教多少学多少”等弊端,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必须的记忆、理解,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固然好,但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学大于教”。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况,过于疲惫,对学习必然为产生厌倦心理。3.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

就学生而言,存在着学习行为的受动化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目标靠老师来确定,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行为靠老师来督促,学习过程靠老师来调控,学习结果靠考试来评价。缺乏个性意识,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仅靠自己的冥思苦想,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的形式并不多见,多方对话的情形也不常见;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地、多元地反馈交流自己的学习信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

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应用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具体操作中,应坚持: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

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3.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

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4.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中介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三篇:新课程之有效教学

新课程之有效教学

摘要:2010年7月国家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办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并且提出了“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那么如何在给学生减负和 教好学生之间权衡得失,把握好尺度,这就需要每一个一线教师进行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余教授还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钟启泉教授等人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师个人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有效教学呢,这里我就自己的实践做一肤浅的论述。关键词:

一、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有效,首先是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体现知识问题化理念,走向以生为本的结构化设计。1.教材解读是有效设计的基础。第一需要教师对教材本身的理解;第二需要教对教材的教学理解,即根据学科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已知”,挖掘其教学价值。2.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有专家认为,规范的目标设计,应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可测量、可评价)、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表现程度(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3.训练设计是有效设计的重点。从内容上来看,包括基础的训练与变式的训练;从方式上,包含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从组织上,有个人训练与小组训练。其次是教师要充分备学生、备学情,掌握学生学情现状特别是情绪现状,由此设计“问题结构”。明确备课过程就是将文本知识转化为“问题”的过程。这一点至关重要,我在实施有效教学之初,就遇到过这一问题,课前的知识性素材准备的十分充分,但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设计的问题结构梯度单

一、水准偏高,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苦恼,自己苦恼,如若长期下去,不仅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累坏了教师自己,事倍功半。再次,应加强集体备课。“上好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之间积极开展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在积极合作研究、相互交流经验中提升素养,创生智慧。第四,教师要积极地反思备课。每一节课下来,要和其他教师谈谈自己的这节课的得失,发挥集体智慧,总结优点,相互借鉴,发现不足,提出对策。

二、有效上课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与实践结合.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文化大革命》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因地制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文革史料,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询文革的史实和各方对文革的认识,有的从亲戚朋友那找到了文革期间的传单,徽章,红卫兵证等,有的在图书馆查询资料,有的还观看了有关的电影电视,有的向自己的爷爷奶奶询问他们在文革期间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教师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整个文革的面貌,原因,评价等就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并且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自然好.针对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还要纠正学生的“历史无用论”,在教学中体现历史的学以致用.如讲义和团的内容时,给学生描绘了一个情景:“前两天我去文物市场看到一个虎头牌,小贩告诉我这是1899年的时候光绪赐给义和团的,珍贵文物啊!同学们,你们来帮我鉴定一下,这小贩骗我了没有 ”这个情景很快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他们很快七嘴八舌的告诉我“别信!光绪1898年就被慈禧关到了中南海!”“说的对!但是它又告诉我说是老佛爷打着光绪的名义赐给义和团的.我又糊涂了.”学生们经过唧唧喳喳的讨论很快又告诉我,“1899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镇压,不可能赐他们东西,到1900年夏才承认他们是合法的.所以小贩说的又是假话.”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这个虎头牌肯定不是光绪或慈禧赐的,但可能是义和团假借他们之名制造的,有文物的可能性.通过情景材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锻炼了他们缜密细致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还都体验了一次“文物专家”的经历,有了初步的“历史有用”意识.2,教学手段多样.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手段都是不能够适应教学要求和多种多样的学生的,甚至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永远适应一个学生的,因为学生又是变化的.比如,经过长时间单一乏味的练习之后,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拿鸦片战争这节课来说,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采取资料介绍,观看影片片段,课本剧,辩论赛等多种手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手段运用要适当不可过多过滥,本末倒置.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4,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5,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起着一个反作用.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7,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课程的改革精神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各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学会读书,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魏书生老师在教学中即把对学生的读书训练纳入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然后理解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解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如标准式,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选读式,速读式等.(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3)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思考是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必须做到: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思考.只有三思而问,才能豁然开朗,才能在无疑之处见疑,乃至通过思考发现真理.(4)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了走过的路线,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和分析思考.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了战胜困难的意志.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5)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它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教师应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将具体问题变形,转化,假设,分解,类比,重组,统摄,拓宽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和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5,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内40分钟的教学效益,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负担.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只有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心理学表明,初中学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他们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能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充分发挥听,视觉感知活动的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了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认知过程进行得更顺利,从而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丰富的教学或学习资源,扩展教学或学习空间,使教学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形声并举,教材表现力的提高,使学习更有趣,更有效,也更加简便;媒体的信息表现技术的优势,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有效地揭示事物的实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扩展了人们学习的空间,时间和途径,它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各方面的技能.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等的提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三、有效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手段。

1、秉持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评价原则 随着评价科学的发展,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开拓与发展,使得评价的对象或范围已突破了对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扩展到教育的整个领域,这就要求评价不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应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到活动中去。在有效教学的评价中,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而是要将学生的活动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和进行整体性评价的依据。

2、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在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上,既要看到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运用教育测量和统计以及模糊数学的方法,可以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科学合理的描述和判断,又要看到定量评价的缺陷和不足,过于量化的评价,会忽视或抹杀隐藏于教育内部的教育规律性,如教育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具有模糊性,存在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对复杂的教育现象适当进行定性分析,比单纯的定量描述更能恰当反映实际情况,使得评价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3、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的价值判断活动。在教学中,就价值主体而言,既包含对价值客体的评价,也包括对价值主体自身的判断。同样,价值客体的评价也不例外。在有效教学的评价中,既要重视评价者的评价,更要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第四篇:创建有效教学

“创建有效教学的两点支持系统行动策略”心得体会

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探索、探究题”,“生活实践题”的题意不理解其意思,或者能理解意思,但写不出正确的答题过程。究其原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低下,造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是把数学问题以历史事件或现实生产生活的实例且带有趣味性的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中,以境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的知识点,形成有趣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做个数学游戏,讲一个数学故事或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个数学问题的悬念,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时,再经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

例如,在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教学时,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一个皮薄瓤多的小西瓜,分给沙师弟一个皮厚瓤少的大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算一算得大西瓜合算还是得小西瓜合算。故事激起了学生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浓厚兴趣,学生很想知道结果,学生求知欲大增。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自主学习的欲望自然就高了。

二、多渠道开展数学问题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通过开展有关数学问题的各种兴趣活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推动人们去采取行动,寻找满足。动机在人的活动中不仅起唤起活动的作用,同时也伴随着活动的进行,起促进和调节的作用。

例如,教学“比较线段的长短”时,先做夺旗比赛游戏,引入新课。请两个学生到课室后面同一起点,同时出发,目标是谁先拿到讲台上的红旗为胜。规定一人走直的,另一人则从后门出经走廊进前门到讲台。游戏开始后,走直路的同学很快就夺到了红旗。马上就有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教师马上问:“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那应该怎么做才公平?”。这时学生会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掌握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数学知识,就能使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益。否则,就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给生产带来损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这样的兴趣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学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增强了记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还能获得成功的愉悦,这就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学习动机。

三、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过于“勤奋”地教,一味追求把问题讲深讲透,不仅占据了大量时间,而且学生不动脑筋,被动地接受教师“灌给”的知识,必然会导致学生“惰”性的产生,大大减少了学生思维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空间越来越狭窄。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不需要想什么,等到在解答问题时需要想什么的时候,他们往往想不出来了。即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就似是而非地“知道了”,其实是一知半解,学生运用知识去理解和解答有关问题的能力就不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和采取的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我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这里的“先学”,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后教”,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出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第五篇:诗歌有效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现代诗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内容提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相比古典诗歌而言,现代新诗似乎更难理解,也更难讲解,所以“读不懂”“讲不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也成了很多教师颇感棘手的教学难题。对现代诗歌单元,结合新课标的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在导入与诵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通过这些尝试,笔者发现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对学生鉴赏现代诗歌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

现代诗歌有效教学

导入

诵读

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是:“诵读—释义—分析理解”三步(通称诗词教学“三步曲”)。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应试教育”模式,但在倡导素质教育、有效教学的形势下,这种教学方法因常用而显得呆板,因呆板而落于俗套,这对于喜好创新求异的学生来说,因司空见惯而显得索然寡味。从而,违背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原则,也背离了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情感目标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短短几句话,看似简单,若付诸教学实践,又感到很难。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学习诗歌的水平和能力难以与课堂教学合拍,如果继

续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想达到新课程的标准,那是难上加难。怎么办呢?在现代诗歌单元教学中,我决意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导”与“读”上进行大胆的尝试。

我始终认为诗歌欣赏教学的基本环节应以“导入”为前提,以“朗读品味”为重点。为了激发学生们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课程资源,且安排合理,为学生情感的迸发搭建了一个平台,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现就本人在“导”和“读”方面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导

导入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其目的在于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启发学生。我的做法如下:

1.简介基本理论,了解流派与风格。

初中阶段关于现代诗歌教学就再也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会读几首诗就行了。这时候要体现出一种更高的现代诗歌教育教学要求,对他们实施纯审美和娱乐功能的教育。在学习本单元的诗歌之前,我首先专门用一节课让学生在对现代诗歌的形式、流派作比较全面的了解。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较好地把诗歌理论与诗歌赏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发展自己审美能力,最终达到纯审美的自我陶醉的娱乐境界。

2.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生平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大胆地采用了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徐志摩浪漫的一生,让学生明白徐志摩为什么要写康桥,他热爱康桥到底为什么有那么深刻?让学生明白,徐志摩是个性情中人,他一生与几个女子有过难忘的恋爱关系。在他看来,女人似乎是心头中的最爱,再把康桥比做如水一样的女子,说明他爱康桥就是他爱生命中的那几个女子一样热烈!这是一堂非常愉快的课。课后有学生跟我说,老师,如果你不和我讲徐志摩的浪漫情史,不知他的诗歌风格,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进入他那种痴迷得不知忘返的心境中去的。学生的肯定让我觉察到,要让学生达到审美的较高境界,只有在充分认知诗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3.利用媒体手段,助学生产生共鸣。

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对于背景的介绍,很多老师都喜欢在屏幕上列出大段的文字,学生看得很累,也记不住那么多内容,这样做显然效果并不太理想。毕竟现代诗歌的创作年代离我们现在的学生太远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作家产生共鸣,介绍作者创作背景时,我尽量寻找与那个时代有关的影音资料,用直观的形象代替整版的文字。例如,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我向学生播放了日军侵华的有关片断,让学生融入这段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愤慨和激情;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文革期间一些真实的资料片断,让他们重温这段历史,从而理解诗人走出坎坷,顽强写下这首诗作的艰辛。

4.创设语文活动,走近诗人的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自查资料识诗人”这个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另外,诸如课前5分钟演讲,要求学生以“走近诗人闻一多”“我心目中的舒婷”为题进行信息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其他“听众”的主动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了解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

汉语具有“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特点,语言思维结构偏于笼统模糊,这促进了中国诗人形象思维、经验思维、直观思维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使整体把握、笼统感受、模糊思维成了感受言语对象的主要的和擅长的方式方法;出于同理,会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事实。因此,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诗歌的教学,诵读是必需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始终紧抓一个“读”字,引领学生通过听读、析读、自由读、背读等方式,在反复的诵读中,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品味诗人的真情实感。

1.听读。一方面,我专门向学生介绍中国网络朗诵文学网。2.自读。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和重音方面的指导后,可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也可采用学生个

人朗读的方法,读出诗词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朗读过程中,要逐渐提高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

3.析读。引导学生诵读“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分析所表达的感情及深刻含义,让学生诵读该诗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感悟。教师在这环节中应调节好读书与讨论赏析的节奏,处理好听讲与诵读、思考与表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听得热情,思得激动,说得明快,读得酣畅。

4.背读。在一定时间内,运用不同的组合,提出不同的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沸沸扬扬的背读竞赛。

通过大量的反复地朗读,学生便会渐渐地惊异于文字的奇妙组合,领略数千年锤炼的汉字的意蕴,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韵,从而提高诗词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诗歌有效教学模式的模块设置及基本步骤

(一)导入

导入——作者、背景、解题、名句、典故

(二)朗读

朗读——教师范读、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指名单读、男生朗读、女生朗读、小组朗读

评价——自评、他评、师评

指导——重音、停顿、急缓、强弱、情感

(三)导读

写什么——整体感知、那些意象、什么情感

为什么——写这个、这样写

怎么写——形式、段节,炼字、修辞,手法、特色

(四)质疑

质疑——学生发问、生生互动、教师明确

(五)朗读升级

朗读升级——学生带动、教师参与、录音示范、配乐渲染

(六)理解、赏析升级

作者情况、背景再现——选点准确、规范表达、合作共享

(七)学生总结

(八)比较拓展

(九)课堂练习

(十)分层次作业

课后习题、仿写练习、理解赏析、中考相关、课外搜集积累、同主题作品探究、小小论文等

者:赵亚亮

工作单位:宝鸡市高新区千河中学

新课标下现代诗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者:赵

工作单位:宝鸡市高新区千河中学

下载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1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收获很多,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其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强调课程的实施与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与探究方式的转变。在此,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尝试与探......

    有效教学模式介绍

    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 活动单教学近几年,江苏如皋正在实践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 活动单教学。 如皋是一个滨临长江黄海边上的人口大县。全县145万人,苦读求学的莘......

    有效教学最新模式(整理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学科性教学流派(模式) 【参见《中国教育报》2007年“暑期特刊——教学流派回顾”】 一、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辅导教学的七条教学原......

    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1 我们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请了几天假,但似乎并没有落下什么。的确如此,语文课和数学课不一样。数学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缺......

    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一: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为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

    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1本学期学校提倡开展“5+3+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领导提出这一建议之时,我想起了去年到晋江一中听课时,其中一个班的学生他......

    有效教学模式读后感

    有效教学模式读后感 类型:读书心得 题目:有效教学模式读后感 作者:王小飞 学校:芜湖县西河中学 有效教学模式读后感 读完《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模式》,我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