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时间:2019-05-15 06:1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建构体查找资料、集体备课、集体设计、集体评议探讨、共同反思,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观念上互相完善、智慧上互相学习,思维的互相碰撞,使每个人的优势整合为集体的智慧。

虽说教师的工作独立性较大,但教师团队的形成,既是教师间的一种鼓励支持,更是一种启发和补充。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人家,学会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别人,同时学会尊重,学会谦让,互相取长补短,在开放、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责任编辑:李 静 ]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建构聂柯湘** [作者简介] 聂柯湘,户县第四中学教师(陕西 西安 710300)

一、问题的提出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并获得成功感,是一线教学者一直在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传统的教案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考虑更多的是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另 外,现 在 有 些 学 校 实 行 的 “ 学 案-学 导 式 教学 ”,由 于 对 学 案 理 解 差 异,教 学 弊 端 显 而 易 见。

第一,学案只是知识点的罗列和相关习题,无教师上课思路,教师用自己教案,学生用学案,教学分离,学生对教师的上课思路仍不清楚,上课还是被动的。

第二,发给学生提前预习的学案太多,效果不明显。为此,笔者经过认真分析,查阅相关资料,与大量一线教师交流沟通,并根据笔者致力于学案和有 效 教 学 研 究 的 经 验,提 出 建 构 在 新 课 程 改 革 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它是在“学案-导学”基础上的一种师生任务更明确化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理论研究

(一)概念诠释“教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教师在授 课 前 准 备 的 教 学 方 案,内 容 包 括 教 学 目 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 织 等 ”。它 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本。这里“学案”是指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学案里教师把教案中的目的、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清清楚楚地注明。此学案是教师将教材内容按一定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 生 自 主 学习和 建 构 知 识 能 力 的 一 种 重 要 媒 介。“ 有 效 ” 指 “ 能 实 现 预 期 的 目 的,有 效 果,且 高效”。“有效教学”就是说教学应对 促 成 学习者 的学习有效果,有所获,通常以学生学业发展的角度去衡量教学的有效性。“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即任课教师先根据自己教案的内容目标设计出和教案紧密结合,能体现教师用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用来学习的文本———学案;在上课时,学生根据教师所发学案,在已知道上课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基础上,与教师合作学习知识、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以便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强调的是此学案不光是印发给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和习题,主要

还是展现学习过程、方法、归纳总结、感受体验、阅读资料及阅读方法等。

(二)理论依据[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获得成功感,使教师获得学与教的乐趣,这是一线教学者一直在追求的最高境界。据此,笔者在致力于有效教学研究基础上,提出建构在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关键词 ] 新课程;学案;教案;有效教学教 学 改 革73

第二篇:新课程下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浅谈

凤县黄牛铺小学

陈玉娥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有: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当前仍有不少课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遭到破坏,本应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寻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成了教师独挥教鞭、强力灌输、传道布施的“教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表现为

1.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僵化,导致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课堂教学模式是发展变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重地注重模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往往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实际上教学模式只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理论框架,实践早已证明:试图用一种教学模式去指导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现行课堂中,教师为模式的顺利展开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使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时间减少。现代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常常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上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因此,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学方法选择盲目崇尚新异

教学中要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目前,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似乎粘上了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的掌握是肤浅的,方法也只是表面,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记忆性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普遍存在“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教多少学多少”等弊端,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必须的记忆、理解,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固然好,但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学大于教”。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况,过于疲惫,对学习必然为产生厌倦心理。3.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

就学生而言,存在着学习行为的受动化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目标靠老师来确定,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行为靠老师来督促,学习过程靠老师来调控,学习结果靠考试来评价。缺乏个性意识,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仅靠自己的冥思苦想,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的形式并不多见,多方对话的情形也不常见;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地、多元地反馈交流自己的学习信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

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应用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具体操作中,应坚持: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

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3.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

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4.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中介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三篇:教学案论文:教学案 历史 新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案论文:“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是关于“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共包括三章。第一章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学术史回顾以及论文重点。国内外对“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研究不是很多,且多集中在概念、特点、原则、意义等较为宏观的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进行研究的很少,本文则尝试从这一方面着手进行初步的讨论,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重点所在。第二章简单介绍了“教案学案一体化”产生的背景、概念及举例。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章第二节部分简单地介绍了学案、教案的概念。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选取本人在山东省滨州一中进行教育实习时的一则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作为研究对象。本章共分三节,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所选教学案的设计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部分地方还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结语部分简单叙述了教学案的发展前景,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它仍是一种值得继续推广的。本文只是初步的探索,还不够完善,还有待于阅读者不吝赐教。

【英文摘要】This paper is about case studies of teaching case, including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cademic paper review and focus of this paper.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case is not man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ore concentrated in concept, characteristic,principle and meaning form macro aspect, about the research of specific teaching case is very few, yet my paper is trying to discuss about it and it is the key of the paper.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关键词】教学案 历史 新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英文关键词】Teaching Case Histor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ode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6-7ABSTRACT7

摘要

第一章 本课题的学术史回顾、研究的第二章 “教案学案一体化”概述

第意义及论文重点9-1212-14第一节 “教案学案一体化”产生的背景12二节 “教案”、”学案”、”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内涵及教学案的实践举例12-1

4第三章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以滨州市滨城区一中高三·二十二班的历史教学案为例14-35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教学案14-22析、评论22-3540

结语35-37

第二节 对所选教学案的分参考文献37-40

后记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峪耳崖高中物理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1、从2004年到2011年河北省承德市高中文科生、理科生分班上看,这些年变化不少,由文科生、理科生基本上是半对半,到现状的文科生明显占优,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普通高中更为明显,甚至有的学校文科生占75%,调查其中主要原因,惧怕物理的多,这样严重的问题让人堪忧啊!

2、普通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很多:第一,从入学的学生素质看,底子薄,能力差,在思想上都是“懒虫”,入学的成绩大都是300分左右,有的甚至200分以下,从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足。第二,从教室队伍的建设看,主要表现在教师出外学习的机会少,甚至没有,都是自己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点点的探讨,见识面太窄。第三,从学校教学的硬件、软件上看也存在些问题,学校的配套实验不全,很多实验不能做。第四,学校的环境和家长的素质和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美丽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第五,普通高中的学生,辍学严重,他们的思想、能力、知识都没有成熟,就步入社会,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第六,在信息化问题上也存在差异,学生不能从网络上面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第七,高中物理难,学生的兴趣不浓厚,体会不到高中物理其他方面的美。

二、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为我国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发扬优点,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活”的教学模式,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由“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由“单兵作战的自我奋斗”变为“合作互助的团队攻势”。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再从物理学的本质出发,看看为什么研究本课题,第一,物理是一门科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物理概念、规律、原理、实验,以及物理学丰富的思想方法和严谨的数学表达。第二,物理是一类文化。物理学家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创造的大量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就构成了物理文化,它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方法就是实践,因而在客观上表现为“真”;物理学创造的成果最终是为了造福人类,它在目的性上体现了“善”;此外,物理学还在人的情感、意识等诸方面反映了“美”。正因为物理学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属性,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物理不仅是文化,而且是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第三,物理是一种智慧。物理学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一系列独特而又卓有成效的思想和方法,这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并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 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背景。这就是说他们从物理学中吸取了智慧,转而在其他非物理学领域获得了成功;反之却没有一例是由非物理专业人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这就是物理智慧的力量。难怪国外有专家精锐的说: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从以上无疑可以体会到学好物理的重要性、必要性。

三、目前国内外研究本课题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后,特别是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省内外的论述很多,现简单列举说明一下:安徽肥西农兴中学徐昌存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有效教学策略,从创设情境、构建、探索、合作等方面分析的;湖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郑淳和郭定和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主要研究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甘肃省平凉市平凉七中罗微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策略转变探讨》重要研究了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如何适应、对应新课程改革,介绍了教学方法;郑州市郭勤学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与策略》重点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以人为本,打破传统物理教学理念,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金子明的《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从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教学评价的制度上做了大量分析;李上才的《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主要研究了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有效性问题,应该说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 都很好,但是任何教学模式也好,教学策略也好,实验探讨也好,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必须寻找自己的、适合本校的、能培养学生独立的策略。本课题将在学生的兴趣培养、老师对“差生观”的看法、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自制教具等方面做下重点突破。将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收获。

四、研究的方法手段

1、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兴趣的提高、思想成熟的规律为指导,依据《教育学教程》、《心理学》的理论,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自主发展现状,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学习相关理论,找出高中生在自主学习、兴趣方面提高自主学习、兴趣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分析原因,研究同类资料,探究学生自主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教育对策,撰写论文。研究实施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研究出高中生在自主学习物理、提高兴趣的途径。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首先是搜集和查阅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研究方法的文献资料,二是在拟定方案,实施研究时,查阅同类研究资料,及时借鉴和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拟定和论证方案提供资料。

第二,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是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的,本课题 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就是课题教学实践本身,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把探索研究成果与运用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既保证学生学习,又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策略等等,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多次循环研究,发现问题,形成可操作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第三,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组先对个别班级和班级中部分学生分析研究,从特殊中找出一般,找出有代表性的原因及对策,然后在扩大范围,在本校选择实验班。

第四,访谈调查法、问卷法,在现状调查与分析时,分析2004年到2011年的高考成绩,把2010年入学的学生和2011年入学的学生作为实验班,通过谈话、访问、开调查会、问卷、测试等方法,收集学生学习中各个角度资料,调查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情况,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提高学生兴趣的影响情况和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五。、结果和讨论

1、《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转变后进生》,研究论文,2011年3月-6月。

2、《在高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研究论文,2011年6月-9月。

六、附录和附注

1、吴洪成主编、田宝军副主编,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2、王金霞主编,有效课题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3、雷洪主编,高中物理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玲主编,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年

5、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题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6、另外研究中多次分析、挖掘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情况。

第五篇: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1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1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进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日趋成为课堂教学所关注的焦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也成为现阶段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通过对文本的读与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进行对某特定文本对象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实践,学生过多地专注于文本的解构,逐渐形成乏味和卷殆感,缺乏了学习积极性,从而忽视了语文语文能力的习得,导致教学中学生能力目标的完成效果不理想。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引领了各行各业的改革思潮,也同样渗透到教育领域中。以WEBQUEST为学习模式的学案则为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网络庞大的信息覆盖量弥补了学生课外阅读不足的弊端,而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学案设计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全新尝试,我以学案为载体,进行了《北极熊的故乡》一课的教学。

一、从“教案”到“学案”

“教案”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所用的教学脚本已让人非常熟悉它的内涵,它在指导教师教学、落实课本知识点等实践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若再仔细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我们就会发现“教案”所蕴涵的另一方面:即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往往从课文文本出发,结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自身认知体验,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其着眼点在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而“学案”与“教案”相反,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体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在备课中忽略学生的做法,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说的通俗点,学案就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强调学生的“学”。

“学案”的提出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实现,它促使教师发生角色的转变,由传统教学中“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员”,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由教案到学案是主体地位由教师向学生转变的重要表现。而语文学案的设计应以此为出发点,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运用,促使教师由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因此,在设计《北极熊的故乡》一学案时,我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并着手展开学案的编写:

1、明确性

二期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本的篇目数量大副增加,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的弊端。因此,我认为,在教授每篇课文时,知识目标单一化、具体化,集中于某一知识点的彻底落实,是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2、方法性

语文学习,不再是为读课文而读,而应将课文转变成获取某一语文能力的工具,让它成为教师传授知识时的载体。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真正将已学得的语文知识化为己用,学会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3、时间性

教师的讲应该尽量少而精,用一些提示性、评价性语言引导、辅助学生完成整个学案学习过程,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进行各环节的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4、梯度性

在设计过程中的各环节时,应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坡度,给学生一根“拐杖”,在适当的时刻搀扶学生一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自主性

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尽管本学案的设计与考核主要由教师把握,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时刻让学生参照教师所给出的“评价表”进行自我检测、评估,完成学习策略、行为的调节与完善,初步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6、合作性

让学生以几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互相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整体学习进度,进行速度、难度的适当调整。

7、生动性

考虑到本次学案课是以WEBQUEST的学习模式呈现,而学习对象是一群刚步入中学校门的活泼好动的六年级学生,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我对网页的内容和布局进行了一定的美化,目的在于给学生亲切感和新鲜感。

不过,虽然我们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以致用,但教师的应有作用也不容忽视。我认为,对于教师来说,在整个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操作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学习活动的合理性筹划和对以WEBQUEST学习模式为基础的学习的开放性组织。

二、学案进行式

学案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案设计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以WEBQUEST任

务型的学案模式呈现,可以更加深入地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其参与性,实现教学目标。

我将整堂学案课的学习过程设计如下

课前

课内

课后

过程

预习课文

探究学习

及时反馈

学生活动

了解课文内容

问题讨论、方法、评价 学习总结、评价

完成相关练习

指导、思维拓展

完成作业

教师活动

布置要求

讲评、点拨

矫正辅导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2

(一)课前感知

《北极熊的故乡》是一篇知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北极熊的生活环境、北极熊的食物、捕食方式、北极熊的繁殖以及北极熊的保护情况等。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实、生动。

以往课堂的说明文教学,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无法为学生创设一些逼真的虚拟情境。而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教学则可以弥补这一点。因此,结合培养学生流利、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教学设想,我设置了“应聘小导游”这一情境。试想,有哪一位学生不想获得这项“学生导游”的殊荣呢?在学案课前一周,将学案内容发布在校园网,学生们的热情立即被点燃,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跃跃欲试,课后积极寻找各种有关北极熊的课外知识,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完成了课前的学习任务。

从学生易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这一点出发,要求学生依据过程中的步骤,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学”,深入了解文章内容,钻研课本。随后学案又导出知识重点和难点问题——“完成有关文中对于北极熊各方面内容介绍的表格”以及“谈谈自己在阅读后的感受”。上述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及时交给老师批阅,如此,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预习任务的监控难得以改善,学生递交上的课前预习作业能让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二)课堂探究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读,老师讲,枯燥乏味的讲授大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无法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而学案课,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知识点,才能铭记于心。

学生是学案课课堂的主角,但是对于初次接触说明文的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具备独立发现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我以文章中的一句例句“它的嗅觉特别灵敏,可以闻到五六公里以内的海豹的气味”为切入,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字在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引出“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自主寻找文中其他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语句,积极性异常高涨,一击即中,回答的准确率较常规教学相比

也大副提升,收效良好。

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在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后,我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也即将这一说明方法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争做小导游”这一情境的前提下,我在“资源区”提供了一些北极动物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能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某一特征。这一环节是整堂学案中最精彩纷呈的一部分,而每一子环节中的时时评估和相互讨论,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

1、组内评价,互帮互助

在此次学案教学过程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要求以小组形式完成,也即每一小组推选最优秀的一位学生为代表进行与其他小组的争夺“小导游”。这就意味着首先组员必须在组内轮番一一发言,组内进行第一次组员之间的评价及个人自我评价,在确定代表人选后,其他组员需要帮助该同学进行适当修改,力争尽善尽美。在最后被选出的六位小组代表中,有四位学生是班中学习成绩处在中游或以下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每组学生在进行组内评定时所持态度公正、客观,而学生的参与性也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2、小组评价,良性竞争

第二次评价是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即在每位小组代表发言后各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发言。教师在整个环节中几乎无需涉足,整个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们在这里进行思维创造,各抒己见,通过“个体”努力和“合作”学习,扬长避短,寻找最佳答案。而教师所做的只是在课前为他们构建一个评估的平台和标准——“小组评审表”。毫无拘束的畅所欲言和目无章法的胡乱评价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知识的遗忘,因此,在“小组评审表”中对考核标准加以明确,不仅能启发学生思考,在评判他人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调控,而且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人发言,从而才能做出准确、到位的评价。

结果证明,往常课堂上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很善于总结他人的不足之处,并能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参与性得到了提高。这一活动的创设,把本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学有所用,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发散性地融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在和谐互动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三)课后总结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初探3

课堂的教学结束后,是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议的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关系到谁才是“小导游”的最佳人选,甚至那些平日里经常迟交作业的学生也表现地异常认真、积极。学生在完成“导游词”作业时,投入了相当的热情,对于进行内容回顾、总结、复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而达到掌握和消化的效果,将学有所获落到

实处。

四、启示与反思

通过本次学案课的尝试,发现它比常规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1、情境式的任务创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在本学案中,我是将“争做小导游”这一情境最大程度地真实化展开,借助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在应聘小导游的过程中获得乐趣、逐步提高,自豪感油然而生,成就感随之而发,而自豪感和成就感又让学生不会轻易忘却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节学案课的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什么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将这一说明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言语表达中。由此可以看出,要在学案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真实、有意义的任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是学生达到像实践那样有意义和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立足点。任务一定是现实的、非琐事的,所呈现的问题要足够复杂以使学生探究其中。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所做的准备。”当学生开始探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他们就会实践重要的, “生活技能”。这些生活技能包括决策能力、获取整体的知识、自我定向学习的能力、激发理想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2、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教学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

网络教学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常规教学,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必须配合学案。学案实质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导读、导听、导练、导思”的特征。提前一周把学案上传到校园网内给学生看,学生就会带着目的性去听课。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大了思维密度。

学案与网络教学有机的结合,可避免学生在网络教室“走马观花”的现象,且能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拓展两不误,即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方面都能达到合乎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与价值。

3、时时评价,自我调控,提高课堂实效

评价量表在学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扮演着“督导者”的作用。不仅要代替教师监督学生的各项活动情况,还要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我调整,促进学习。而要制作一张符合学生年级的、并有明显优劣区分的评价表并非易事。

在这节学案课上,我大胆尝试用直白的语言代替平日语文课中抽象、模糊的评判语言,落实到学生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并设有“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两项,力求达到客观、准确。

总体说来,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把握知识内容,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将变得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挥与施展。当然学案设计一定要防止把“学案”等同于作业,没有层次,难度偏大,题量太多,使学生望而生畏。

当然,任务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于一定的弊端,而学案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

1、在起步阶段,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困难多,要求学生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借助学案自学,反复朗读文本,并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抛弃文本的情况。

2、学生过度沉浸于新鲜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课外知识,而对学案中一些关键性指示语句一扫而过,不能集中精神耐心倾听教师的点拨和指引,造成学习任务不明确,不能有效地展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3、评价表的优劣划分仍然模糊不清。在本次学案课中我要求学生用三中不同的符号对某项活动作评价,而对三种符号的具体涵义并未作细致规划。而今后,如何用属于学生的语言、角度来明细评价表,是我所需要探究的,让评价表真正担负起“督导者”、“管理者”的责任。

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发展学生的个体为本,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特征,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的作用是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质疑,相互补充,在适当的时刻给予一定的指导,强调学以致用,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主动探究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案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实现了学生的“自学、自立、自悟”,能真正促进教学重心从“教”向“学”的转移,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奏响了上海课程改革中崭新的乐章。

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研究(上)

赵修瑞

一.问题的提出

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建构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学习中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学生们并不十分清楚教师重点讲什么、练什么;从接受的角度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

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素,课堂上学生也就很少有时间思考和消化;而且由于语文知识体系的非完全系统性的特点,学生常常感到毫无头绪,学习的主动性更无从谈起。于是建构一种具有联系师生教学环节的中介,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教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代教育认知心理学认为,主体性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而学案式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进入到了一种语文教学体验式的境界,改变了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依赖性和未知性的被动状态,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复习最大化的接受了传递的信息量,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环境。

二、语文学案教学法的建构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背景

要搞清楚学案教学法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学案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为指教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由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根据这个定义,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教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思、导练”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这也是要提出学案教学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学案教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和有效途径,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不仅有着教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很好的理论依托。也是我们设计学案、进行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案教学使我们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长期以来,我们过去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

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没有具体教学机制的约束下,人们自然转而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但这难以彻底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缺乏的问题。而学案的建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

(二)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的机制

1、设计原则:

⑴、语文学案的设计与编制,首先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⑵、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⑶、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教学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合理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2、编写要求:

⑴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⑵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和作用;⑶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教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⑷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⑸强调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注意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为此,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评价机制:

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如下作用:(1)树立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大纲,贴近实际;(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不一。

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研究(下)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语文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从而建构起完整科学的认知体系。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的解决,带有明显的研究性的特征。此种课型的学案设计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研究方法,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平台,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推断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开放性学案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递进式:泛读—精读—讨论—作业

递进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阅读教学。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特征。精读是为了系统、深入地掌握阅读材料所具有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学习者从字、词、句入手精研细读,甚至反复阅读,进而掌握各个段落及整篇文章的精髓,以便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字、词、句入手就是要逐字逐句地阅读,逐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反复阅读,层层深入。精读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及实质的理解,是形成学习者知识系统的基础,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如此。因而无论什么学科的基础内容,都应组织好精读,以便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精读的技巧通常是:(1)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在道理的阐述、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应首先抓

住它们。(2)找准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就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搞清了文章的中心内容。(3)把握重点段落。一篇文章在叙事论理时,总有一些段落是起铺陈作用或过渡作用的,而另一些段落则承担着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的任务,这样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在阅读时应着重把握。泛读是一目十行式的阅读,它有利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泛读的技巧主要有:(1)意群扫描式阅读。意群扫描即不是以单个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注意引教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在阅读时,不要过分看重对个别字词的辨认,只要能掌握基本意思即可。(2)浏览。即对全文粗略地阅读,甚至只读其大小标题,以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或对某些重要观点、重要信息的大概出处有所了解即可。如在字典里查找词汇,或复读已读过的文章,或确认某个信息等等,通常用此方法进行阅读。(3)跳读。即对自己关心的内容或特定内容进行阅读,如寻找特定的数字、符号、日期、事由或确认某个信息等就属此种阅读。其特点是跳跃阅读,不逐一阅读。这适于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研究结果

(一)学案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作用最终会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成绩上。研究结果证明通过选择以两个平行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没有学案学习的经历),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实验班采用学案教学法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学期期末语文成绩:实验班平均77.4,优秀率35.1%,及格率100%,对照班平均68.6,优秀率17.6%,及格率89.7%。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要明显好于对照班。

(二)对学生计划、控制和调节学习活动的作用

关于学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作用,我们设计了“学案教学法调查表”分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然后按照学案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最高分25分)、学习过程(最高分30分)、思维(最高分15分)、学习负担(最高分5分)的影响以及对学案的评价(最高分15分)和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最高分10分)六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学案教学法的各方面评价都是积极和肯定的,特别是学案对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学习过程)几个方面的作用评价非常高,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和纠正错误(计划监控)方面的作用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思维起到的作用也是积极的,而且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学案的使用并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倾向于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四、结果分析

1. 学案对指教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学案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我们依据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和巩固以及错误检查等方面设计了6道评测题目,结果学生评价非常满意。这说明基本上学生认为学案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以便使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学案内容发生联系。

学案的作用应该是长期的、而且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生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学案对学生成绩还是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对女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尤其有帮助。如何使学案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设计更为严密的、时间跨度更大的实验。

2.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开展“语文学案教学法”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语文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

2.语文学案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

3.语文学案教学法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4.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设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学案—教案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吴起县第一中学杨培芬 一、教材依据 本课所处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倡教学有效性。积极寻求和创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这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识。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异彩纷呈,而课程的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们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应怎样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教学反思

    教学展示活动反思本学期自开学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校组织了多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教研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认真观摩并在课后进行了相关教研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1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校组织了多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教研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认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