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走进语文课堂[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3: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语言走进语文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语言走进语文课堂》。

第一篇:网络语言走进语文课堂

创意论坛征文

让网络语言走进语文课堂

江苏省海门中专 梁彩群

网络语言走进语文课堂是时代的需要,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动态的教学课程,它需要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水分。不仅要吸收过去几千年、几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应该赋予时代的气息,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其实许多网络语言不仅形象、简洁,而且非常生动,是一个很好的语文教学资源。

一、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从《诗经》的四言诗到汉赋唐诗, 从宋元时期的话本到“ 五四”时期的白话, 语言的发展其脉络都遵循便于日常应用的原则。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新词新语出现,繁荣了汉语,补充了语言血液,也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刘半农创造的“她”字,可以说是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字之一,而林语堂先生翻译确定的“幽默”一词,可谓准确而精当。这些语言我们一直用到今天。而今天,是一个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语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那是新时代的产物,有着极强的时代感,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21世纪的网络时代,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为何我们却容忍不下“美眉”、“斑竹”等等这样一些网络语言,将它们视之为洪水猛兽呢?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统语言的纯度被网络语言稀释的时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坦然接受这种变化,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尊重。

二、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名中学生如是说:“我承认,我们的说话方式和家长、老师有些不同,有些老师认为这是‘港台腔’、‘语法不通’。但是,这是我们自己的话语方式,我们喜欢这样说话。一句‘美眉’、一个‘GG’给了我们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我觉得任何语言都是有它的生命力的,哪怕是现在我们说的‘新新话语’,它在我们中间存在着,有它存在的意义,至少,我们都认为,这样的语言是真实的、活着的,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符合我们的心情,符合我们的习惯。”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的生命力体现在其交际价值上,既然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乐于用之在一个特定的交流空间中交流,这说明网络语言存在着亲和力和生命力。“新词语是新事物新生活的一部分,流行词语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时间将是流行词语能否最终流行的决定因素。”全新的网络语言现象同样如此。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网络语言的特点。

新事物的出现、新交流空间的界定要求大量新词汇出现,网络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它所需要的词汇。

第一,原有词汇产生新义。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对“网”的解释是“①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②像网的东西;③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④用网捕捉;⑤像网似的笼罩着。”对“网络”的解释是:“①网状的东西;②指由许多互相交错的分支组成的系统;③在电的系统中,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照一定要求传输的电路或其中一部分。”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和“网络”无疑已经超越了它们的基本义,获得了词典尚未收录的新义。而且这种新义已经成为其基本义以外最重要的意义。这些传统词汇往往由于其意义上的特点符合网络的需要,而被借用于表示与网络相关的新义。如“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但由于其寻求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词汇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而“恐龙”则因形态丑陋而被借用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此外,“地址簿”、“抄送”、“论坛”、“浏览”、“账号”、“用户”、“用户名”等都是将其本义置入网络环境,而使之获得了网络词汇中的新义。第二,新词汇产生。

借用原有词汇显然不可能完全满足网络词汇的需要,非传统的新词汇才是网络词汇的主流,而这些词汇的来源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英文外来词。电脑和网络本来就是西方国家的发明,有关网络的一些英文词汇对中国当代的网络词汇有着莫大的影响力,许多网络词汇源于英文,它们的取词方式又各有不同:①直接音译,如“E-mail”——“伊妹儿”;②半音译半意译,如“Internet”——“因特网”;③音译兼意译,如“hacker”——“黑客”;④音译加表义语素,如“E-mail地址”;⑤直接借用英文或英文缩写,如“Internet”、“BulletinBoradSystem”——“BBS”。

二是港台借词。港台地区技术先进而又与内地处于同一语言体系中,因而内地许多网络词汇直接借用于港台;当然,其中也不排除近年来港台文化对内地影响巨大的因素。如“菜鸟”一词源于香港,本义指“新手”,在网络中,它则被赋予了“网络新手”的特定含义。

三是规范造词。对于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来说,按照原有的语法和词汇特点,造出与新事物、新环境相适应的词汇,才是最易融入原有语言体系的,也是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的,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网络词汇也同样如此。下文列出的网络词汇就是按照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造出的:①动宾结构,如上网、上线、掉线、抓图、灌水(形象化地形容了往BBS上贴文章)等;②偏正结构,如互联网、服务器、网站、网址、个人主页、公告板、电子信箱、网友、电子货币、网上救援等。

四是不规范造词。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词汇不可能全部按照既有规范来创造,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词汇在网络上颇为引人注目:①标音词。构成这类词的汉字起音节作用,我们把这种词称为标音词。如“斑竹”其实是“版主”的谐称,这里“斑竹”的原义,以及“斑”和“竹”的字义与“版主”没有任何联系,只起表音作用,代表与“版主”相近的音节。仔细探究,我们发现在拼音输入法中,打“banzhu”所显示的第一个词就是“斑竹”,这样看来“斑竹”一词的形成带有更多的偶然性因素,“竹叶”表示“主页”同样也是如此。然而,“美眉”一词的标音却是有意选择——对“妹妹”的可爱化。它来源于台湾。在网上,选用“美眉”来标音指称女性,一方面保留了语音变化的可爱,另一方面,“美眉”本身具有形象化的意义,“美丽的眉毛”是女性的一道风景。②为了戏谑或可爱,如用“版猪”表示“版主”带有戏谑的色彩,而“东东”表示“东西”之义,只是单纯追求可爱,这种词几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分析上述新词汇,我们可以概括出网络语言的以下特点: 1.自由性、自主性较强。

2.并没有过分超越大语言环境。3.存在自身规范。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部拿来。

三、网络语言可以是师生和谐的催化剂

当网络语言已经介入现实生活,语文教师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而要使网络语言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催化剂。2003年6月6日《北京晚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上网说话请用网语》的文章写道:“每一种语言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如果你拒绝学习某种语言,那么同时也就等于被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和圈子拒绝。所以,家长、老师别拒绝网络语言的学习。”面对网络语言向传统语言的渗透,教师不妨学习一下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教师学会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也才可能更加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导。有专家指出:老师不能成为学生时髦语言的“菜鸟”,要成为精通学生时髦语言的“大虾”(大侠),否则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

五、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遵循以下语言使用原则:

——不盲从原则。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而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如果不加限制,盲目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他们对正确字词的学习,影响对规范语法的理解,影响对母语和外语的掌握。民族语言体系需要大家自觉维护,媒体应提倡自律,对于一些不规范的用语要慎重;应加大网络空间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要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学生也要提倡自律,不盲从逐流,自觉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

——雅俗的原则。“雅”就是要高雅,语言要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明应该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生活领域所创造的先进成果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所达到的进步状态。就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应向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如“伊妹儿”、“牛市”等。

——扬弃的原则。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学会扬弃。对那些“雅”、“俗”的,充满生命力的就要发扬。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语言,对那些类似江湖黑话性的语言,对那些只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情调的语言,就只有丢弃、坚决制止。

20世纪是在中外文化交汇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经过转型进入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时代。作为现代化进程真正开始的历史标志则是世纪初发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语文史的角度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与传统绝然对立的现代语文观的形成与广泛实践,及具有现代语文观念的语文改革家的大批涌现,使这个运动成为中国语文史上的里程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1世纪初,语文课堂新一轮的改革正风起云涌,语言、语体和文化的变革,必将使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呈现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篇:浅谈网络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浅谈网络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设施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也随之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深深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因而生动、活泼、有质量的语文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教学成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轻轻松松地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

兴趣

情境

新型

辅助

一、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种情境下恰当的使用网络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深入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视听合一、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把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带进课堂,并给人更充分的交互空间,互动性更强。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直观、形象、动画优势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

机,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创设了民主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提供许多非语言素材,如时代背景、角色、形象及心理活动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这种全信息表达为语言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音等交互界面的窗口,使学习者灵活方便地操纵控制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又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真正体现出了学习认知主体的作用。

2.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交互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起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得不使我们叹息。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学生的头脑。“呼唤人文精神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对话”,而网络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扮演的是一种进步的教学方法,一种整体性方法的角色,它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尤显必要。这种方法能够使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来帮助学生以多种途径进行学习。网络教学为语文课堂汇入了声、光、电等多种视听感受,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师是知识的帮助者,学生是知识学习的获取者,在教与学双边关系的流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教师的可发挥空间将大大增加,教师可将教学网络资源

库上提供的或者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引入教学,无疑将极大的刺激学生的感观,可以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进而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使学生自然、和谐、健康、主动地全面发展,从而使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网络教学在语文课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大胆截取、加工制作,完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课件。配画、配乐的使用,更为语文课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发联想,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所选文章是具有一定趣味性或语言清丽的作品,作品本身以独具吸引力。利用网络教学,给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应的图片、动画、声音,使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这样就启发了学生自己也要配乐、配画的课堂欲望。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这种讲解常常会使学生乏味。网络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收到极好的效果。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教材的重点是:学生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而这些对学生存在一些困难:因为这些文字和他们是有距离的,到底小兴安岭什么景物美?美到什么程度?每个季节都有各自怎样不同的美?他们缺乏感性认识。这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道这些,教师就能够

有的放矢地向局域网中输入学生发展需要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文字资料以及声像资料。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制作了一个课件,会看到描写春夏秋冬的四段话,这些语言文字中,还插入关于景物的图片。分别链接上视频和图片以及文字资料。比如小兴安岭春天的这段话,学生点击开“树木”这个词语,就能够看到和它链接上的视频效果,能够看到春天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春天的树木生长的速度是那样快,色彩是那样美丽,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学生看到了特别兴奋,从文字中,从视觉上,真正感受到春天充满了生机活力。点击开“积雪”这个词语,学生就能够看到,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动态画面,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学生说,春天的小溪在唱着歌,跳着舞,唱的是春之歌,跳的是春之舞。点击开“小鹿”就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鹿的画面,感受到了春天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再比如:学生点击开主页上夏天这一图片,就会看到描写夏天的那一段文字,在这一段文字中也建立了几个热点:“树木”、“雾”、“大花坛”。学生点击开“树木”感到特别兴奋,他们看到了夏天的树木可真多!密密层层,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同样看到了秋天的树木,秋天的树木好美啊!满山遍野色彩斑斓;点击开冬天的树木,看到冬天的雪好大啊!漫天飞舞,真像进入了一个白雪茫茫的童话般的世界。学生始终是在兴奋和愉悦中学习,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四季是美丽的诱人的。

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使学生“有话会说”。

配乐朗读,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会每个角色带来的乐趣,懂得不同语言风格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如,在《狐狸与乌鸦》一课,狐狸作为奸诈人物的象征,说话的音调又尖又细,这就需要学生使用嗓音技巧,把声音扬得又尖又细,而乌鸦的嗓音为大家公认的沙哑难听,这就需要学生装出一副又粗又沙哑的嗓音来扮演,狐狸夸奖乌鸦时,自然还要带些奉承、讨好的表情,而被人夸奖的乌鸦当然显得自大、自满。配上声情并茂的音乐使人产生优美、激动、振奋、愉快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都兴致勃勃,争先恐后的跃跃欲试。接着引发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什么动物比较狡猾凶狠?什么动物比较可爱?既培养了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特色的能力,又教会了学生学会分辨善、恶、美、丑,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及思考

计算机与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的智慧,不能把心理学与教育学有机的结合,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代替教师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用崇高的思想带动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阵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十分重

要。无论技术与设备如何更新,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改变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把学生自己抛到丰富的资源网络里,他们很可能会迷了路,会偏离航道,而越走越远。整个教学过程都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的控制。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这时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教学材料进行思考,用苏格拉底式教育启发学生,达到课堂“无人不参与,参与者无人不积极”的效果,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认识语文的魅力。

网络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

第三篇: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心灵

———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培训 在九月十七日,我参加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的培训,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无疑是一次重大且良好的改革。而作为新教师的我,对《纲要》的把握以及对教材的掌握都很欠缺。这次培训具体到每一单元的每一课,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情境的创设,重难点的把握,对第一次接触苏教版的我来说,非常实用!

培训老师不光为我们分析教材,还举了很多现实的教学案例给予我们启发。在趣味学习生字讲座上,老师谈到可以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法,“形声字归类”法等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把握了这节课的重点,无疑是一节既吸引学生又有品质的课。随后我做了反思,在我的课上,常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的乏味性可能。我认为,作为新教师,越是不熟悉教材,就越要努力勤恳,开放思想去备课,联系学生生活,有创新、有创意,将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一样去准备,我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半天的教材培训是结束了,但是之后长此以往的时间感受的交流是永不会结束的!我会继续坚持并诚恳的学习各位前辈的经验和建议,努力使自己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语文低段的课堂和苏教版的教材!感谢培训老师以及所有讲课老师的艰辛付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希望我们榆次区教育局能更多的举办类似的教师培训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巩固教师的教学知识点,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

培 训 心 得

长凝中心校范舒静

2010.9.19

第四篇:三 走进语文课堂

三 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语文教改课堂,就像一个初学游泳的人走进河里,只要不随波逐流,只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你虽然有可能被呛着,但在一次次尝试之后,终会尝到能在水中畅游的那份惊喜和惬意。做一名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能适应新教材、适应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呢?在近一年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实践中,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加强政治学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做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通过学习、内省、慎独等多种方式,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像保持“党的先进性”一样永保“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本色,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扩大知识储备,做一个知识多元化,而且知识在不断更新的语文教师。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断了解新观念新教法,做一个学习型社会里的学习型教师,做一个不止“一桶水”,而是“有活水”的“一口井”的教师,这是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的文化基础。

(三)作为语文教师,要适应学生、适应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作为前提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业务技能。、精心准备教具、教案和课件,做一个有备而战,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语文教师。语文与其他学科比较,它更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上好语文课,平时积累重要,临场发挥重要,而在课前了解课标、了解教材、了解学生,收集上课所需的相关资料,确定重点、难点和教法并制作课件、教具——同样重要。

2、走进课堂,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普通话流畅,讲话有激情,做一个能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师。只有师生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

3、导入新课,灵活多变、自然生动,做一个能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语文教师。一首诗、一首歌、一个提问、一段表演„„总之,选择适当的导课方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参与到语文课堂,带着求知的欲望积极地投身到语文课堂活动中。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做一个能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非常关键,千万不能什么文章都从头到尾句句讲、段段讲,以求面面俱到。

5、变学生客体为主体,做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教师。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运用、赏析四个层面。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内参与和课外参与。课外的参与包括预习、复习、完成练习,也可以收集某主题的歌曲、收集名言、看书、记日记、记读书笔记、收集公益广告等。课内参与包括记课堂笔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默看课文、朗读课文、复述大意,也可以唱歌、背诗(文)、讲故事、讲笑话、做游戏、口头作文、表演短剧、进行辩论等等。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把课真

正上活;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得到实现;才能夯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才能提高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和赏析的综合能力。为此,我在语文课堂做过以下尝试——

读: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读是常用而又实用的一种方式。抽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作文前有一点压力,把作文写通顺、写准确、写生动从而提高写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唱:上《最后一课》下课时,让学生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既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爱国感情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之情。平时偶尔自己或抽学生唱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歌曲,对活跃课堂,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很有帮助。

模仿:上《口技》一文时,让全班的学生参与模仿文中表演的口技,与文中“无所不有”的声音对比,学生更认识到了文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所表现出来的口技的绝妙。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大无畏精神,我激情朗读《最后一次演讲》全文,而学生则根据老师暗示,模仿听众中或长、或短、或热烈的前后十次掌声。“演讲”结束,“掌声”结束,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而闻一多无所畏惧的形象则深深地印在了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表演:演课堂短剧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胆识和表演,表现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表演《皇帝的新装》、《自相矛盾》、《画蛇添足》,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游戏:为了让学生记住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八荣八耻”,我把“八荣八耻”编成童谣,让学生课外准备背诵,课内分组进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热爱祖国”是第一;你拍二我拍二,“服务人民心不二”;你拍三我拍三,“崇尚科学”敢创关;你拍四我拍四,“辛勤劳动”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团结互助”知荣辱„„通过游戏,学生不但记住了“八荣八耻”,而且真正感受到了荣辱观的重要。

6、关心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把“教育公平”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的语文教师。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有点自卑,有的学生总坐在教室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常常把“学习优秀的学生”当成课堂的宠儿,而“后进生”则只好坐冷板凳。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我们应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每人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乡,每人读一句、一段课文,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每人说一个名人、一句名言,每人说一句成语、一句诗,每人讲一个短故事,每人出一个作文题„„有时一节课就可以使许多学生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机会说一说、唱一唱,练一练自己的胆子,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能力,从而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7、注重教书、更重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一个努力集严父、慈母、良师、益友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语文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对学生如何做人这方面的影响,甚至比学生家长、学生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有德育目标、有德育渗透,只有既教书又育人,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语文科“以人为本”的特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如沐春风,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知道怎样做人——的语文教师,才是最棒的语文老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近一年的语文教改实践中,虽也有过不如人意的时候,但我一点也不沮丧,因为班上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语文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明天的语文教学我国人民仍然充满了希望。这得归功于《新课程标准》,新语文教材,而最重要的则是创新教育理念

第五篇: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陈翠玲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那么,如何开启朗读训练这扇大门,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范读引路,激发兴趣

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我想这“口授”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进入意境,受到熏陶,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有滋有味的朗读一定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

1.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范读,或者听录音朗读,把文中包含的深情朗读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本。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朗读水平就能有所提高。教师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他们同样可以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和感染的作用。

2.领读

通过范读后,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一句一句领读。这样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到的学生,他的朗读水平得到老师的肯定,喜形于色,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朗读的兴趣。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很好的促进,大家都十分专注地跟读,因为如果表现出色,也会当选为小老师领读。

二、掌握技巧,传授方法

当大部分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时,教师要趁势交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传授方法时不能操之过急,起点要低,要逐步引导,循循善诱。

1.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一个“准”字",即: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发音清楚、响亮、不拖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这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学生如果一口气把课文读完,语调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那就谈不上是朗读了。

2.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读好关键词语能帮助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如:教学《笋芽儿》“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一句,我引导学生:“低声呼唤”时是怎样的表情?自己做一做。该怎样把它表达出来呢?学生马上意识到该轻轻

地读。“沉睡”是什么意思?你睡的很香时希望别人怎样把你叫醒?学生意识到要亲切的呼唤。通过对关键词“低声呼唤、沉睡”的点拨,学生的脸上马上出现了亲切的表情,读的语气温和。“熟能生巧”,随着朗读文本数量的积累,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捕捉文中的关键词语,语感在悄悄地形成,这样就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美读了。

3.换位联想朗读感悟

新课程的课文贴近生活,朗读训练时把自己换成文中的一个角色,试着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读书的语气、表情来。如: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时,就会笑容满面的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

三、反复诵读,体验快乐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起学生朗读兴趣,带领学生感受朗读乐趣。

1.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这样,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就能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

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丑公主》、《三个儿子》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

(2)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朗读

如《三个儿子》一课,对话多,可通过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两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的,这两个妈妈的儿子是怎样表现的,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是怎样帮助妈妈的。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帮助学生理解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比赛式朗读

比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教学中同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进行同桌赛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师生赛读。让朗读小能手展示自己的魅力,带领大家共同提高。

4.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在菜园旁边追黄蝶;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到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菜花中飞舞的蝴蝶……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5.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新课程的课文录音带里都伴随着合适的音乐,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它利用起来。比如学习古诗,我们就可以为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像古人一样吟诗,尝一尝当诗人的滋味。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下载网络语言走进语文课堂[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语言走进语文课堂[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

    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让流行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让流行音乐走进语文课堂摘  要: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关注他们的生活、性情等。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

    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摘要: 我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在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尝试:在古诗文教......

    微信走进语文课堂

    微信走进语文课堂杭州某校高二的一堂选修课上,老师与学生打开微信,上课时师生刷微信进行讨论交流。 把微信带进课堂,家长们又是怎么看的?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意外发现,不少家长觉......

    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摘要: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校在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中做了许多尝试: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

    让读写走进语文课堂

    让读写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

    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后……

    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后……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体验式学习通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

    《走进快乐语文课堂》读后感(定稿)

    本书是有关如何让语文课堂快乐起来的书。在阐述了快乐语文的概念后,作者告诉我们让语文课、读书活动、写作活动以及实践活动快乐起来的方法,最后通过自己的教学实录带领读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