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的值得应用和探索的地方,例如以视频为特点的课件制作方式和授课环节,会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以内容精辟为特点的微课,将对于知识点的分析放在一个时间很少只有几分钟的小视频中,进行透彻地分析和讲解,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也能更加容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习惯和他们的知识水平来对教学的时间和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这种视频由于简短扼要,更能让学生很快抓住学习的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后还可以作为家庭中的学习资料使用,方便学生进行课下进一步的学习.无论是重难点答疑,还是考点的详解等都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呈现,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和学习.1课前复习,温故知新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学习和揣摩,在课程教授完之后,除了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自我反省,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及时复习和提炼.子曰:“温故而知新.”在知识的复习中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复习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微课几分钟的课程内容,正好可以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复习,简洁明了的微课内容,也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既调节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收获了知识的喜悦.例如,在进行第十五章《探究电路》复习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就电阻的串、并联进行解读.首先,电阻串并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街上的霓虹灯、家里的灯泡、实验室里的各种电路等都是含有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如图1所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就像是同一河道的水一样,都是一样大小的,但因为阻值不同是而导致电压大小不同的,所以可以分压;如图2所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但电流大小就像是不同河道的水一样,大小不同,所以可以分流.视频中配以形象的动画或Flash,将知识进行分类处理,以一种简易近人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同时也帮助其构建知识系统.回顾完知识后,可以对知识进行总结,从电阻连接形式的分类,到欧姆定律,再到电压、电阻的比例关系,到电流电阻的比例关系,以及两种连接方式在电路中的功能等,通过构建有层次的知识系统,学生也对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理解.2新课导入,提纲挈领
新课的引入在微课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除了贴近生活的日常举例,可以从一道题目的解答开始,用由不懂到明白的解题过程来引入新的知识概念,或者是从假设出发,推理验证或推翻验证.例如,在引入压强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从压力与压强的角度来讲,人在背书包时,由于书包的背带宽窄不一,同样重量的书包却给人以不同的“压力”体验,其实从本质来讲,便是压强在起作用,压强较大时,给人的感觉是很不舒服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推行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模式.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给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维护和助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新能力,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2.4完善应有的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进行实验教学课中,应该尽量满足一人一套实验器材或两人一套实验器材,使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充分的得到实践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从实验中获得知识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成功,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得到更加充分的理解.在当今物理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大纲要求来制定和改善教学实施方案.增强课堂内容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致力于为每个学生营造出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的.再比如,人类在登月之前,了解到月球表面有很多的尘土存在,为了登月探测器的安全着陆,对于探测器做出了一定的改进,让其支脚底部安装上面积较大的底盘,这样的话,就不会陷入较软的月球表面(图3).学生通过形象的视频记录,对于压力和压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会对压强大小的概念产生好奇,想要对其一探究竟,这时再通过物理实验所表现出的形变与压力大小以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的微视频,便可以顺利地引出压强的概念.3知识理解,深入浅出
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是指引学生打开知识世界的一扇大门,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则是自己探索世界万事万物的开端.要理解知识目标,仅靠学生自己的理解是远远不能达成的,大门打开了,教师依然要做学生的指路明灯,对于知识的理解有时在课上并不能做到完全理解,这就是人的智力的发展规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的理解差异.采用微课的课堂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对于知识的理解的多种方式,而且微课的易携性也让学生体会到极大的便利性.例如,在进行压强知识的理解时,采用直接的讲述不免有些令人烦躁,而且语言性的东西学生很难把握要点,因此在微课中引入情景对话,来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如一块规则立方体的豆腐放在平整的案板上,对案板的压强为p,现在拿刀将其竖直对半切开拿走半块儿后,剩下部分对案板压强p′.甲:一半豆腐对案板压力减小了一半,故压强p′=12p;
乙:一半豆腐的受力面积减小一半,故p′=2p,判断谁的说法正确.学生对视频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各有理由和说法,从各组中找人发言,有的同学提到,虽然豆腐少了一半,但是受力面积也少了一半,根据定义,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压强大小不变.可见,微课中传递的思想,是一种辩论式的思想,让学生在视觉浏览的同时,调动起了全身的细胞来进行题目分析,最后变成了主动式的探索学习,微课演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微课在新的科学技术下是非常适合当前教学改革方向的,对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结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练习巩固,强化基础
了解和理解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工作,要真正实现的目的就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熟练运用,对于知识的运用是对知识学习的最高领悟和最大尊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通过必要的、适当的练习来巩固和强化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选择的练习题型应当从突出知识点的题型出发,不追求难度,要注重练习的质量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力求能够在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达到强化基础、提升自我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课堂演示和操作,制成微课作为学生课下的自我提高的学习材料.例如,学生在学习惯性知识后,教师可录制一段视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为什么?解析:乘客和车原来是一起向前运动的,当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状态,所以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视频让情景再现,并辅以详细的讲解,简洁明了,详实易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在视觉、听觉上更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制作不同的微课视频,以方便课内外学生使用和研究,为初中的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5小结拓展,升华思维
知识学习的最终阶段,是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融会贯通的过程其实是很简单的,那就是采用一种能够清晰地显示教学和学习脉络的知识整理的方式,进行小结拓展,以完成对于思维的升华.知识小结要与知识教学有所不同,不能对知识进行罗列式的重复工作,要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与微课的课前复习有所相似,却又大不相同.微课进行小结拓展的目的是进行知识的框架建构和系统整合,并总结解题中所用到的新的思维方式等.例如,在进行压强课堂的小结拓展时,可以从压强的概念出发,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制作微课教学材料,可以通过Flash动画进行压强相关知识点的发散和总结.首先是压力的判定,明确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其次是关于受力面积的判定,要注意与受力面接触的部分的面积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而未接触的部分的受力面积是不计入有效接触面积的.实际的计算中,有时可能并不需要计算压力和面积的大小,而是通过概念来进行比例计算得到相应的压强.对于这些总结,微课中可以用相关的图像和简捷的例子进行分析,学生在进行构建自己知识系统的同时,也对于常见的题型进行了学习和理解,进而增强了自己快速反应的能力,使得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出色的表现,本文从其在课前复习、新课引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和小结拓展等五个环节的作用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探讨.发现通过微课这一视频形式的课堂教学工具引进,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对于问题的解决上,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和求知欲,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第二篇: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微时代”早已悄悄来临. 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名词纷纷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些在教育领域不断地酝酿发酵,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微课也成为“ 微时代”语境下一种新探索.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 年秋首创.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 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 从教学上来说,就是将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给教师,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 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设性观点.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一系列微课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变化,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微”关键就是短而精,内容小而作用大.
二、微课和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课堂,一节课为40 分钟或者45 分钟.目前学校教育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 课时有时间限制、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完整、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微课程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一道题目或者一个实验.学生借助电脑、手机、ipad 等设备下载后,可以随时拿出来学习.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三、微课教学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1、微课教学促进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广度,结合自身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微课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使学生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疑问,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2、微课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及协作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切身体会自主探索及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的快乐,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因此数学微课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3、微课教学更新数学学习方式.
微课的发展为数学教学开辟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中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为E -Learning,被翻译成“数字化学习”.通过E-Learning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网络中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学生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并为师生与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四、微课该在什么时候使用
教师制作微课,在数学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一般模式不固定,针对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内容对教学有不同的要求.
1、课前预习
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网或班级QQ 群,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自学一堂课.当掌握预习方法,习惯自学时,可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2、课堂当中
(1)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再现生活,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用微视频展示细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不仅使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运用微课建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教材中的重难点常常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 教师可将重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 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结合PPT 将其内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动态实现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使其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
(3)运用微课解决问题,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将例题讲解环节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从中提出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 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通过小组协作进行问题解决. 此构建的协作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将已建构的知识完整
化,具体化,进而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3、课堂之后
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 这时可以将重点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 做成微课程.视频里面呈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下载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
以及时得到补充.
4、专题复习
针对高三学生,专题训练很重要. 可以把一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 工具把这些导图做成微课. 这种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复习,专题复习. 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五、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人教A 版高中数学选修2⁃2 第一章第5 节中的“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要通过割圆术中“ 以直代曲,近似代替”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课本通过图象,在定义域内把区间分成许多小区间,进而把曲边梯形拆分为一些小曲边梯形,对每个小曲边梯形用矩形的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再对这些近似值求和即可.教学中我们若把图象的每一个细化过程在黑板上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曲边梯形面积为什么可以由足够多的矩形面积合成? 这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中最关键之处.因此,笔者做
了一个微课程,学生课后可以自己观看消化. 步骤如下:
第一步:做好教学设计.
本微课设计教学流程为:提出求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回顾求圆的面积的思想方法———(类比)得出求曲边梯形面积问题的思想方法———给出解决问题的“四部曲”,并得到结果———一般曲边梯形(在轴上方)面积的求法.
本微课难点之一就是如何“ 以直代曲”.针对这个难点,微课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在回顾割圆术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用正多边形计算圆的面积? 为什么让边数逐次加倍? 怎样才能“ 越来越接近”?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对割圆术在思想和方法层面都有一定的认识.另一个难点是对“极限”和“ 无限逼近” 的理解.针对这个难点,微课分别采用图形、数表两种方式呈现逐渐细分和无限逼近的过程,再在此基础上引出取极限的方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水到渠成.
第二步:做教学课件,笔者用的是最普通的PPT.一共用了八张幻灯片,重点讲清 楚如何“ 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过程.
第三步:用录屏软件录下整个PPT 的放映,生成视频. 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 心意达微课宝,这个软件比较简单,一般教师自学都可以学会.在录屏过程中,如果怕学生观看画面还不能够理解,则可以适当地配以讲解.
第四步:上传.
把做好的微课程上传至自己学校的校园网或班级QQ 群,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下载观看.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一个微课程已经完成.在自己的班级试验了一遍,学生反应良好,纷纷表示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微课视频.为了了解学生应用此微课的效果,相应准备了一份配套练习题.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比以往有明显改善.
六、结束语
从上面例子当中,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点、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章节、知识点等模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数学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课程.这需要学校整个数学团队中每个数学教师的努力.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教学中的缺陷.
第三篇: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范文模版)
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使学生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疑问,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2、微课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及协作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切身体会自主探索及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的快乐,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因此数学微课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3、微课教学更新数学学习方式.
微课的发展为数学教学开辟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中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为E -Learning,被翻译成“数字化学习”.通过E-Learning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网络中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学生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并为师生与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四、微课该在什么时候使用
教师制作微课,在数学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一般模式不固定,针对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内容对教学有不同的要求.
1、课前预习
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网或班级QQ 群,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自学一堂课.当掌握预习方法,习惯自学时,可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2、课堂当中
(1)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再现生活,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用微视频展示细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不仅使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运用微课建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教材中的重难点常常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 教师可将重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 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结合PPT 将其内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动态实现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使其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
(3)运用微课解决问题,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将例题讲解环节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从中提出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 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通过小组协作进行问题解决. 此构建的协作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将已建构的知识完整
化,具体化,进而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3、课堂之后
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 这时可以将重点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 做成微课程.视频里面呈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下载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
以及时得到补充.
4、专题复习
针对高三学生,专题训练很重要. 可以把一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 工具把这些导图做成微课. 这种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复习,专题复习. 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五、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人教A 版高中数学选修2⁃2 第一章第5 节中的“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要通过割圆术中“ 以直代曲,近似代替”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课本通过图象,在定义域内把区间分成许多小区间,进而把曲边梯形拆分为一些小曲边梯形,对每个小曲边梯形用矩形的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再对这些近似值求和即可.教学中我们若把图象的每一个细化过程在黑板上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曲边梯形面积为什么可以由足够多的矩形面积合成? 这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中最关键之处.因此,笔者做
了一个微课程,学生课后可以自己观看消化. 步骤如下:
第一步:做好教学设计.
本微课设计教学流程为:提出求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回顾求圆的面积的思想方法———(类比)得出求曲边梯形面积问题的思想方法———给出解决问题的“四部曲”,并得到结果———一般曲边梯形(在轴上方)面积的求法.
本微课难点之一就是如何“ 以直代曲”.针对这个难点,微课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在回顾割圆术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用正多边形计算圆的面积? 为什么让边数逐次加倍? 怎样才能“ 越来越接近”?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对割圆术在思想和方法层面都有一定的认识.另一个难点是对“极限”和“ 无限逼近” 的理解.针对这个难点,微课分别采用图形、数表两种方式呈现逐渐细分和无限逼近的过程,再在此基础上引出取极限的方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水到渠成.
第二步:做教学课件,笔者用的是最普通的PPT.一共用了八张幻灯片,重点讲清 楚如何“ 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过程.
第三步:用录屏软件录下整个PPT 的放映,生成视频. 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 心意达微课宝,这个软件比较简单,一般教师自学都可以学会.在录屏过程中,如果怕学生观看画面还不能够理解,则可以适当地配以讲解.
第四步:上传.
把做好的微课程上传至自己学校的校园网或班级QQ 群,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下载观看.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一个微课程已经完成.在自己的班级试验了一遍,学生反应良好,纷纷表示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微课视频.为了了解学生应用此微课的效果,相应准备了一份配套练习题.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比以往有明显改善.
六、结束语
从上面例子当中,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点、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章节、知识点等模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数学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课程.这需要学校整个数学团队中每个数学教师的努力.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教学中的缺陷.
第四篇:探索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彭 英
(阜阳城郊中学 cjpengying@163.com)
摘 要:本文通过太空授课引出微课,接着分别从微课的概述、微课的类型、微课的制作及微课的展望来阐述。特别关于微课的类型阐述对高中化学教学很实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微课定义,微课类型,微课展望
微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上,通过弹簧的作用测量失重状态下自己的“体重”,随后航天员王亚平讲解了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失重环境下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等。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内,航天员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物理公式进行了形象化演示,这在航天史上实现了伟大突破,传回到地面,给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微课。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已不再是航空航天的专利,而是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早已走进我们普通的课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概述
1、起源
2011年,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最早在国外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且开始组织佛山市最早的微课大赛。在他的坚持和推动下,2012年9月“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会”召 开,在会上他向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力推微课,促成了教育部对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视。
2、定义
目前,微课还没有严格的定义。胡铁生主任曾说,微课又名 “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3、特点
结合张一春教授的总结,微课特点可概括为:位微不卑、步微不慢、课微不小、效微不薄。具体来说,微课虽然短小,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通过不断的积累,实则效果明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4、意义
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用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
二、微课的类型
微课常见的类型很多,但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最常用的有新课导入型,概念讲授型,实验探究型,问题解答型,互补切磋型,知识拓展型等。
1、新课导入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特意制作的微课,这类微课适宜于新课的引入。如在讲解“沉淀的转化”内容前,我在实验室配好四种溶液:①AgNO3溶液、②NaCl溶液、③KI溶液、④Na2S溶液,并将其分别放进四只茶杯中,看起来就象四杯清水。让年幼的女儿当魔术师,按顺序将①倒入②中,变出乳白色的“牛奶”,再将“牛奶”倒入③中,变出黄色的 “果汁”,再将“果汁”倒入④中,变出黑色“咖啡”。我将整个过程录下来,配以文字和宝宝童稚的声音解说,制作成微课,上课时放给学生看,大家顿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看完后,学生们都非常渴望解开谜题:为什么会有这一系列的变化?我顺势引入新课——沉淀的转化。这样一来,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关注度,降低了达成目标的难度。
2、概念讲授型
教师以某个概念为单元进行简明扼要的讲授,这类微课适宜于比较抽象难懂的、会给学生带来思维障碍的概念教学。传统授课时,老师虽然花大量时间,并配以语言文字或者图片表述,却依然显得非常 晦涩,学生很难形成形象化的认知。如在上“共价键的概念”时,我做了如下flash动画微课,通过在特殊环境中的原子演示,不但简单形象,而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上课时适时播放出来,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
附动画截图:
3、实验探究型
教师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讨论,并制作成微课。这类微课适宜于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如金属钠燃烧后石棉网上黑色固体成分的探究。该实验目的是要探究燃烧后的黑色成分,因此没必要做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可以节约实验药品和完成实验所需的时间。老师可以让两位学生事先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录成微课,以便在课堂上放给全班同学观看,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共同探究黑色成分的组成
4、问题解答型
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答疑式讲解,这类微课适宜于假期中老师给学生留的家庭作业实效性的讲解。如假期中有 些问题,学生自己搞不懂,而家长又辅导不了,但在电话中又不易讲清楚的,拖到开学则缺乏实效性。此时将作业答疑录成微课,放到班内QQ群或班班通上,需要答疑的同学随时就能解决,而且还能继续质疑和反馈。由此可知,微课的使用不单单局限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学。从而改变了传统课堂中,过完假期学生退步一截的怪象。
5、互补切磋型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虽然常采用分组实验,使同学们尽量都参与其中,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但组与组之间难于交流,而且不同组之间的操作失误状况也各有不同,通常老师讲讲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但效果不好,最后学生依然会出错。如在“沉淀溶解平衡”一节中,分别验证溶液中存在I-、Pb2+,取溶液就暴露了使用滴管的操作错误;滴溶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性急,滴几滴后看不到预期现象就放弃了;有的是取澄清液少量,加入AgNO3溶液但没看到预期的黄色沉淀,于是得出PbI2溶液中不存在I-的错误结论;而有的同学向PbI2的上层清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却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用手机分别拍下这些操作过程,制成微课,放给同学看,同学们通过再次交流研讨,很容易得出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要领,进而引出Q和KSP的相对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即KSP的应用。
6、知识拓展型
教师在讲完一节新内容后,有时需要对应用作一总结拓展。传统 5 课堂老师说说,学生记记,缺乏实际观察感知,不能理解,过一段时间就忘了。若录成微课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不但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内心也能感受到。如对于“铝热反应”用于焊接铁轨的原理,我曾不断地重复讲解、画图演示,但学生总用茫然的眼光望着我,有时强制他们记着,但不久又忘了。后来我事先将焊接钢轨的过程录成微课,并配以声音和文字解说,放给同学看,当同学看到本来裂开的铁轨,随着 “铁水”的流入、凝固、进而修复,恍然大悟。这种借助情景式教学的微课,将本来枯燥的语言,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理解,记忆长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微课的制作
FSCapture和Camtasia是两款很实用的录屏软件,在微课的制作上既方便又快捷,都支持同时录制麦克风和扬声器的音频。但Camtasia除了能录制屏幕外,还能录制手写,在格式输出上除了常用的AVI及GIF外,还可输出为RM、WMV及MOV等格式,用着更顺手。“微课”的制作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老师要尽量在讲课水平、视频编辑、课件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在10分钟的视频中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 6 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四、微课的展望
随着众多社交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QQ、微信等的广泛应用,微课必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参考资料
[1]胡铁生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电化教育研究,2011 .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4] 吴岚岚.佛山“微课堂” 网上受热捧.佛山日报,[2011-7-4]:A01 [5]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第五篇: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王恩林(凤冈县第五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概念性强,较抽象,有的实验在课堂上较难实现,而且费时较多,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是直接讲述,缺少实验验证,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微课”作为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资源最大化等特点,初中物理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物理实验、知识点突破等环节,恰当运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弥补课堂上老师缺乏实验验证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讲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高效、资源共享、自主学习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⑴,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作为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资源最大化等特点。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笔者在课堂导入、物理实验、知识点突破等诸多教学环节,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形式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导入,“微课”有奇效
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常常采用“语言式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物理学史,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物理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用得多了,我们就会产生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耗时低效”的感觉。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加以解决。
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时,同样是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年前鄂洛多克小站的悬案⑵,但用不用微课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我先前使用的是讲述故事的导入方式,这个故事离奇,非常符合初中生猎奇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案件的文字描述过长,又缺乏相关视频,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改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我从电影中节选了相关片段,配以声音旁白,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导入存在的问题,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后,我又将这一微课资源推荐给同一备课组的物理老师,让大家共享。
又如《大气的压强》这节课的导入。先前,我总是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法,现场演示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问题在于,实验准备耗时耗力,演示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网络上现存的一些视频资源又过于陈旧,并且由于地域差别,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果断采取微课教学,提前在实验室录制相关的演示实验视频,瓶子吸鸡蛋,纸托水杯,马德保半球实验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效果直观生动,并且由于视频上是自己的老师,对于学生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相较先前的演示实验导入,教学效果特别好。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
二、实验课上――“微课”显身手
微课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上的有效使用,可以很好地缓解传统物理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课课时有限内容丰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且其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出来。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坐在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讲台前做演示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且将教师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积极高效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使课堂更加充实有效。
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教学中,我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的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细致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然后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这个时候,我可以一直在学生身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回顾反思,如果这节微课由学生演示录制,教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我马上召集另一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学校物理实验室完成了该内容的微课录制,稍后在课堂教学时使用,让学生深感震惊和兴奋,确实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证了我此前的猜想。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应用,也可以在同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三、知识点突破――“微课”见功夫
很多物理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将不断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一个个知识点,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习复习巩固提高便利。一段时间后,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自主独立地回过头来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这样,既避免了题海战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对《故障电路分析》这个知识点的突破上,我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但是不论我怎样提升自己的讲授能力,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反复率很高。介入微课教学后,我在一个班仍然采用原来的方式教学。而另一个对照班我采用了新的微课教学,首先,我归纳出几种常见的故障问题,分配给班里的十个学习小组,由组内讨论后提交实验设计方案,经过检查完善后在实验室分组录制微课,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学习,课堂气氛比预期的活跃热烈,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投入度很高。最后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检测,毫无意外的,平均分相差了5.73分。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是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独立复习。
微课教学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微课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能解开所有的锁,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使命,他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学习的平台。教师必须及时对微课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做好检查反馈,以便用好用活微课这件课堂辅助的利器。
参考资料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2]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 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