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边境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发展[小编推荐]
广西边境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发展
【摘 要】广西边境地区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边民家庭贫困比较普遍,造成这一现象除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外,教育发展落后、边民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匮乏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边境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边民家庭脱贫致富意义重大。
【关键词】广西边境地区
职业教育
发展
广西边境地区为少数民族居住区,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崇左市下辖的宁明、凭祥、龙州、大新四县(市)与越南接壤,全市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6%。2009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同签署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崇左职教园区成为广西四大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以崇左职教园区建设为契机,崇左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职业教育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崇左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职教硬件条件得到改善
崇左职教园区建设启动以来,崇左市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占地534.9亩、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的职教园区,筹措职教经费33649.56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投入、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城市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财政投入20181.23万元,学校筹措7948.33万元,社会力量投入5520万元等)用于职业教育建设。全市新增校园面积61.09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2.55万平方米,新增教学设备总值5995.07万元,新增图书34.67万册。
目前,全市共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1所,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所,自治区重点扶持的骨干职业学校4所;拥有5个自治区级示范性专业,3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每个县都建有1所职业教育中心学校,4个人口在30万以上的县的在校生均超过2000人。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完成投资11242万元,成为广西市级办学条件最好的职业学校之一。天等县职业学校完成投资近2500万元,是建成的办学条件较好的县级职教中心。全市所有职业学校无危房,学校校舍、食堂、厕所、运动设施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教特色初步形成
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崇左市职业教育大胆走出国门,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与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学校联合办学,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初步形成了富有地方与民族特点的办学特色。
以凭祥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面向东盟国家,采取“双进双出”(既吸收国内学生入校学习,也吸收国外学生入校学习;毕业生既输往国内企业,也输往国外企业)的办学模式,重点培养以东南亚各国语言为基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基本形成了集多种语言、文化学习与职业技能学习于一体的职教特色。至今,该校已毕业越南语和泰语留学生21批共2046人,大多输送到东盟各国企业,成为广西职业学校输送学生最多的学校。学校与在东南亚各国的华资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定向培养,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职教师资力量不断加强
2009年,崇左市共有职业教育教师503人,专业教师占比仅为21.5%,在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到20%。
自实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攻坚战以来,崇左市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培养、引进职教教师。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教职工超过1000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师生比为1: 17.2;市级职业学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有380人,占教师的96.69%,其中“双师型”教师220人,占专任教师的55.98%;县级职业学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有291人,占教师的84.10%,其中“双师型”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的30.35%。不断增强的职教师资力量,为崇左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崇左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崇左市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贪大求全,设置普遍趋同
近年来,随着职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专业也不断扩张,有些学校没有考虑师资力量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盲目追求开设热门专业,很多专业仿照普通院校或高职院校的设置方法。还有的学校甚至采取能招到什么专业的学生就开什么班,缺乏专业设置与布局的科学论证,导致学校间的专业设置普遍趋同。全市12所职校几乎都开设了数控、汽修、机电、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二)师资力量与职教要求存在差距
自实施职教综合改革试验攻坚战以来,崇左市职教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提高,但是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专业教师的知识老化,不适应职教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崇左市现有的职业学校教师中,相当部分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已成为教学骨干,但由于长期不能获得进修学习的机会,知识与技能逐步老化,无法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2.现行政策不利于职校吸引人才
学校为满足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需要,需要引进技术与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受到事业单位编制和教师须持教师资格证上岗的制约,社会上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很难调入学校。学校向外聘请兼职专业教师,虽能满足一时之需,但是缺乏稳定性。
崇左市地处中越边境,工作条件艰苦,薪酬待遇偏低,虽然在编教师享有边境津贴,但额度少,缺乏吸引力。加上地方财政困难,很难对职业学校引进人才提供财力支持。
3.职教师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长线专业师资力量过剩,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比如锰加工技术、制糖等急需的专业师资力量非常匮乏。师资队伍结构不适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样,崇左市职业教育受到各种因素制约,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崇左市以制糖业、边境跨国旅游业、边贸、畜牧业、锰矿业、种植业等为主要产业,但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制糖业为例,崇左市作为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在“十一五”期间,蔗糖产业就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随着湘桂循环经济产业园、中泰(崇左)产业园相继投产运行,需要数以万计的掌握甘蔗种植技术、蔗糖生产技术的人才,但直至今日也只有崇左市职业学校开设制糖专业,每年招生不过百人,远远满足不了崇左市制糖业发展的需要。
三、崇左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设想
2014年12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宏观调控区域内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一致的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崇左市职业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以适应崇左市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整合职教资源,精心打造职教专业群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教会学生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能,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者,直接满足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应当确立“产业与职教一体化”的办学思路,围绕崇左市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开办专业,培养人才。
1.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统筹考虑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盘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各校教学资源共享,解决学校之间因相互争专业、争生源、争资金而进行无序竞争的问题,实现全市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优化专业布局
各职业学校要根据师资力量和地方产业需求,集中力量办好一两个重点专业,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避免专业重复建设。比如,崇左市、扶绥县、宁明县的职业学校可以考虑重点设置制糖技术专业,天等县职业学校重点设置辣椒等种植加工相关专业,大新县职业学校重点设置锰加工技术、果蔬栽培等专业,凭祥市职业学校重点设置商务越语、边贸、边境旅游等专业。
市县两级职校应考虑设置与第三产业相关的如酒店管理、美容美发、烹饪技术,以及突出民族特色与传承壮民族文化专业等,让毕业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二)多措并举,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要解决职教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要多条腿走路:
1.特殊的人事政策
人事编制部门要着眼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制定有别于普通中学的用人计划,在人才流动和专业教师引进上给予较为宽泛灵活的用人政策,逐步建立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补充机制。
2.人才柔性引进
相对于刚性引进而言,人才柔性引进不需要办理人事关系转移手续,可以采取借调、短期聘用、引进项目顺带技术等多种方式引入。这既突破了临时外聘的诸多局限,又不需要支付高额的引进费用,也不占用学校编制,能在一定时期内解决职业学校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引进对象可包括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高级技工等。这些人才或有深厚的专业技能,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定期到学校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向一线教师传递最先进的实践方法,兼顾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3.教师进修与培训
鼓励现有教师通过培训、企业挂职等途径实现转型,成为“双师型”教师;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训工作,加快教师知识技能更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政府主导推动校企合作
目前,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大多是一头热、一头冷(学校热、企业冷),形式大于内容。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必须从政府层面建立相关机制。比如,可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可由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本地优秀企业代表和部分职教专家组成。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探索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以政府为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在分析人才需求、提供专业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此外,联席会议还要推动校企合作,建立“产教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政府可在工商、税收等方面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施行优惠政策。
(四)改革职校的办学机制
可以选择部分职业学校进行办学机制改革试点,总体思路是吸收企业入股职校,这样既扩大了学校办学资金的来源,又能较好地解决校企合作问题,有效实现产教一体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环节。崇左市要破解边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当在管理机制、政策扶持、专业建设、就业服务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梅新,陈瑛.云南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71-73.[2]钱民辉.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问题构成及对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06).[3]孙琳,郁洁.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一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3).
第二篇:试论广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试论广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论文关键词】广西职业教育;地方经济;人才培养;战略思考
【论文摘要】广西职业教育虽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广西职业教育必须科学定位,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力推行教育和管理改革,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办学定位
由于广西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中专升格,高等职业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收费等深入挖潜。如此一来,当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会考虑到发展的速度问题。如果继续扩张,虽然能够使广西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跃上新的台阶,相对较快地为经济发展作好人才准备,更好地拉动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但是规模效应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严峻的挑战。因为教育规模扩张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科学的发展观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着眼于质量的提高,数量发展不能忽视质量。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个数量扩张的过程,这只是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弥补性阶段,质量如何提前,是目前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原中专条块分割,各自为阵),使得学校布局尚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随着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
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是指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要达到的水平目标,或者说,在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程度。由于广西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或建立起系统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从而对基本办学条件的合理性缺乏论证,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完善程度缺乏价值判断,因此对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缺乏理性的思考。
面对目前广西职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和要求更上一个台阶的发展现状,去年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明确了广西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和定位:(1)数量上,到2010年,全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当年初中毕业生达4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达32万人,在校生数量达89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数量比例达到1:1以上,全区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达33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的50%以上,全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新生劳动力40万人以上;(2)质量上,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5%。全区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困难群体子女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3)保障上,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教育厅,各市、县(市、区)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市长、县(市、区)长是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逐级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将职业教育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市、县(市、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挂钩,作为奖惩地方领导的重要依据。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已牵头成立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办法起草工作小组,全区14个市正在陆续召开职业教育攻坚动员会,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2011年,自治区将以市为单位对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行验收。
二、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保证,职业教育则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两者的相互促进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广西地方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需要职业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在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前,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是初中文化程度;进入工业化初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到高中文化程度,但更多的要求是具有一定技能的高中文化者;当进入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就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一战略部署为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指出了一条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道路。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特别是为地方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职业教育为广西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广西地方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面临着转向为本地第二、第三产业服务的问题,这些人最缺乏的就是技术,他们没有受过更多教育,没有掌握更多的技能,不能适应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因而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使他们转化为实用型人才。邓小平同志说,“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作用”。城区城郊的广大农民只有在掌握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在城市中具备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只有当大量由农村人口转变成小城镇城市人口的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后,城市化才能算是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将承担起提高地方人文素质和劳动实用技能的教育功能。
3.当前,广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还比较落后,办学经费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因此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财政收入越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就有可能越大,不仅如此,而且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梯度较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会提高,这时候对技术的需求就更为迫切,就会积极寻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与联姻。而职业教育院校也可以通过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接受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方式,获得企业的经费支持,增强自己的办学实力。
4.广西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客观上存在服务与被服务、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当经济增长速度达到4%~5%时,才能有效地进行就业机会的创造;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创造能力也相应增长。因此,保持广西地方较大的经济建设规模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对于刺激就业机会是有益的,而且对于容纳本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也是十分必须的。
三、广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战略思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广西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可以促进广西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在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应该是按照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在近阶段,为了使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变化,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造性地发展好广西职业教育。
1.将职业教育纳入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之中。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依托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之中,按照“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2.完善了职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区筹措60亿元,2008~2010年,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分别投入30亿元(含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及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的经费),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不含土地购置、人员经费和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各级政府将职业教育攻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专项经费,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的部分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10%;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50%;建立信用担保融资平台,由各级政府采取财政全额贴息等措施,协调金融机构放贷支持职业院校建设。
3.推进“两年制”学制改革。目前广西职业教育主要采取三年制的人才培养方式,即传统的专科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日益显示出其弊端,由此推进两年制的实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益处明显,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贫困生的比例占到27.5%,两年制相对三年制可以少交一年学费,可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另外,两年制对加快广西应用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4.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民办教育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其占整个教育规模的份额还比较小,总体比较落后。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广西经济的现状,完全由政府新建职业院校是不现实的,因此,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无疑成为基于现实的重要选择。根据广西区情,特别是在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对民办职业院校实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不失为政府间接资助民办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
5.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为了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狠抓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促进队伍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重要抓手,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和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动力,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适应职业学校定位、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为广西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中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松,吴芳.WTO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翌鸣.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
[4]高忠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联性分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5).
[5]孙琳. 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取向[J].职教论坛,2004,(2).
[6]李志宏.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
[7]于新淮.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
[8]崔为国.教育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职业教育帮你走出就业困境
学真技术找好工作就到临沂南翔技校
职业教育帮你走出就业困境
对于每一个青年来说,无论你曾高考失意,还是获得过高等文凭,最终总是要服务于这个社会;想要就业,就必须要掌握一项职业技能。有学历的人,一抓一大把,可是要找一个能直接上手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却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难找工作,而企业又叫喊着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原因。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总结过:四大发明都是中国的,但是近200年来世界上一项发明也没有中国的,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对于技术没有偏好,只喜欢“四书五经”。真的是没技术偏好吗,还是国人总是习惯把技术偏好的人看低一等呢?我们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一味的让孩子读“高”书、上“大”学,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归结原因在于我们对职业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职业教育培养出很多成功的人,不提出来,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像一些演员,开神六飞船的,或者是刘翔这些人,他们接受的都是职业教育,他们不要求博士还是硕士,只有一项专业的技能一样会成功。过去我们国家的职业发展机会很少,只有当官,所以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而优则仕”。现在整个国家有2000多种职业,只要你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行行可以出状元。
同样,企业最需要的也是技能型人才,像联想、方正这些企业,他们现在急缺两种人才,第一种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一线技能型人才,65%以上是需要这种人才。第二种是我们的学历教育按照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工程硕士,或者是专业技能很强的研究生,这两个层次一个是硕士层次,一个是中等层次,企业就缺少这样的人,怎么办?要么去读个工程硕士,要么就去学一项职业技能吧!
职业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它的培养目标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紧缺的、大学里学不到的实用技能,这一点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短缺。有这样的例子,南翔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学生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而学历教育的本科生就业率不过70%,研究生也只有80%左右。真正就业率高的还是职业教育。作为山东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临沂南翔职业技术学校,为让更多有志进入技能行业的年轻人成就自己的梦想,现正式面向社会招收计算机、中高级电焊工、中高级电工以及数控车床学员,希望能帮助到正在迷茫中的你。电话:0539-83521888379506QQ:9***400691 网址: 地址:临沂市启阳路与临西九路交汇处。
好技术一生难求要学习南翔一流
第四篇:简析“一带一路”下成都职业教育发展之困境与机遇
简析“一带一路”下成都职业教育发展之困境与机遇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周 敏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四川最重要的城市,成都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前进,成都的职业教育也从懵懵懂懂发展到如今的可谓百花齐放。从“统筹城乡”到“全域成都”再到习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成都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成都职业教育也应该不断创出,积极探索,发展自己,回馈社会。
关键词: 统筹城乡 一带一路 全域成都 职业教育
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有利于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对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五大任务措施,这让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在近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更深入贯通运用到职业学校各个方面,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既让我们领悟认识到职业教育要“合作”才能“共赢”更让我们准确而又深刻的理解信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
一、成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成都的职业教育第一次发展始于抗日战争。抗战爆发后,作为中国经济重心的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四川成为中国文教重心西移和职教师资内迁之目的地,也为西南地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固基础,根据国民政府的职业教育政策,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制定了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成都地区的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在职教资源和规模方面,全市区域内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14所,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近300个。全市137个中等职业学校校点中,已建成20所国家级、35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4个郊区(市)县均已建成省级或省级以上的重点职业学校。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职普量标呈逐年递增趋势,2004年达到4.7:5.3。目前区域内职业院校共有学历教育在校生20.7万余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6万余人,校均规模1160余人。区域内现有民办高等职业学院4所,民办中职学校校点17个。近年来,一批民办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机制灵活,就业渠道通畅,受到了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学生的欢迎。在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就业方面,全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其中二产类专业人数占30.4%,加上24.1%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在校生,其比重达到54.5%。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紧扣区域内主导产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毕业生普遍进入相应行业就业。近年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了98%以上。全市职业学校积极发挥职教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职业培训,在人才开发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2004年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地农民培训、在岗职工培训和下岗转岗职工再就业培训20余万人次,其中近一半的受培人员实现了推荐就业。但是,成都职教还远远没有迎来它的光辉岁月。学校名望,社会定位,办学实力以及社会认可度都还有相当的不足,毕业生在就业后也面临各种隐患,“职业墙”,“断头教育”等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将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成都职业教育出现的“瓶颈”
成都职业教育经过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体系逐步完善、办学层次不断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快速增强,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专业设施设备不断得到充实和升级换代,专业和课程设置越来越靠近行业、企业,但是,成都职业教育仍然不适应成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以下的发展瓶颈需要突破:
(一)职业院校办学开放性不够。办学模式比较单一,办学机制不灵活,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需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统筹城乡和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不能满足成都产业发展,不能满足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的用人要求。
(二)成都职业教育在西部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够明显,聚集、辐射力度不够,与建设西部职业教育高地还有距离,与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有较大距离。职业学校办学水平需要提升,品牌学校和精品专业不足,缺乏和成都特大中心城市地位匹配的国家级示范职业院校。
(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尚需提升。目前,成都职业教育每年向社会提供10余万技能人才,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还不高,对口就业率需要提高;初、中级技能人才相对丰富,高端人才和高级技师十分缺乏,尤其缺乏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中、高端技能人才,毕业生全球就业能力较弱。
(四)办学层次上,中高职衔接不畅通。大量中职毕业生缺乏提升学历的渠道和机会。
三、解救成都职业教育出现的“瓶颈”
面对上述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职业教育如何向上延伸,本科以上层次职教该怎么办?这也成为激动成都职教界的一个重大话题。而在国外,发展本科以上高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这些已有做法,对于成都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为学生打通上升通道,提升职教层次
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经济复苏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本产业界向当时的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设立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高职毕业生可获得“准学士”学位,升入同年在各校开设的相当于本科层次的“专科”继续学习,专科毕业后可获得与四年制大学相同的“学士”学位,拥有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教育资格。得益于产业驱动和社会需求,日本职业教育毕业生质量好、就业率高,企业和社会满意度相当高。
目前,我国还只有中职、高职两种层次的职业教育,最高层次还是专科,在“向上”迈进过程中还有很大的课提升空间。四川是我国的教育大省,拥有一批优秀的高等院校,这是我们的优势。有了这种教育资源的积累,成都的职业教育就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在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路子上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争取走在全国前列。
(二)、健全职业资格体系
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体系是许多国家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推进终身学习采取的一个有效途径。如英国的“资格与学分框架”(QCF),设有9个资格等级,包含8个资格等级和1个入门水平;法国目前正在实施的5级“国家资格框架”也是一个职业性资格框架,覆盖各级各类职业性或专业定向资格;世界上较早开发资格框架的国家之一的澳大利亚设有资格框架委员会,对资格框架进行改革和完善,将部门资格分割、沟通功能不明显的分框架整合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体现层级性和弹性路径的统一的总体框架,以顺应现代资格框架世界发展趋势。
成都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年提高,随着外资的引进和人才交流的加剧,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带动下,成都的企业构成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和外界的沟通日益密切,健全职业资格体系的需求页日益迫切。
(三)、加大“双元制”实施力度,切实提高毕业生质量
“双元制”的办学思想源于德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的职业教育拥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也是其取得成功的法宝。成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政治地位特殊,在整个西南地区可谓得天独厚。拥有大批的优秀企业和无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统筹城乡,全域成都的大格局下,在促进职教毕业生就业、转型方面,这些企业是绝佳的“孵化器”。实施“双元制”培训是由企业先进行广泛的招工(招生)宣传,企业对报名的学生要进行资格审查,并进行测试,如职业兴趣、性格、人品、合作和社交能力、智力、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健康状况、是否色盲、动手能力等,从而营造可持续的、互惠共赢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
四、校企融合的课程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保障
“一带一路”战略,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可雇佣性的人。英国高教基金会调查表明,雇主期求前十位的都是“与人合作”等通用性能力,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没能进前十位。而在我国,无论是各类院校的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技能培训,基本上都是忽视合作的个体性教育,这很显然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成都职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围绕“可雇佣性”开展课程建设,寓个体教育于团队培育之中,突出实践教学,变“消耗性的实习教学”为“经营性的实践教学”,变 “学习团队”为“企业预备队”,真正实现了由“个体自然人就业”向“团队法人创业”转变。
(一)依据社情(社会需要)设计课程
“大海航行靠舵手,课程跟着产业走。万物生长靠太阳,育人就在课程上。”“社会本位”的职业教育更直接地与产业行业相联系,必须与技术进步保持协调一致,不断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而基于“两化原则”的课程设计,具体操作是首先解构学科知识体系,依据教学目标选择知识点;然后重构应用教学体系,围绕着工作系统选择典型项目。即以专业实践为载体按工程的内容和流程,重构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理论为主的课程单元要多问“怎么做?”,实践为主的课程单元要多问“为什么?”,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做合一”。
(二)依据学情(学源情况)实施课程
职业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成都职业学校改革教学方法,从学生“愤、悱”实际出发,实施“快乐式学习,娱乐性考核”。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和伙伴教育的理论基础,将教学组织形式由传统的“排”变“圈”,组建 3—4 人的学习小组,以“五会”标准(即学会开发项目、学会集体讨论、学会团队合作、学会陈述报告、学会评估取舍)为能力目标,以工程任务或典型问题为学习任务,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式学习”。课堂上,将时间和分数还给学生,团队成员围绕项目学习讨论,并抽签形成对抗性的夺分团队,成员从团队总分中得个人分,变“教师考核全体学生”,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考核自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玩”手机,用于讨论或查阅资料。这种团队合作、优势互补,激发了学生的“愤”与“悱”,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基于数据支持的决策能力等工作能力(其实质是非常规分析能力和非常规交流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差异化发展。
(三)以雇主为主评价课程 职业教育办的好不好,雇主说了算。职业院校不能“自娱自乐”,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课程有效性,雇主对学生实习、实践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知识、能力的满意程度,是课程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因此,雇主要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帮助职业院校“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围绕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课程单元)、围绕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这也会使得学生非常重视与工作伙伴及兼职指导教师的关系,更加尊重职场文化和要求,尽快地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
(四)校企合作(融合)是保障
当前,“校企合而不作”的现象十分突出,其根源不在企业而在学校,只有把学办到企业的兴奋点上,校企才可能实现合作乃至融合。企业的兴奋点就在可雇佣性,职业教育的办学重点也应在可雇佣性。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围绕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企业预备队” 为目标,将学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专业带公司”发展之路,有力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
五、“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成都职业教育更好地“走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对职业教育有着旺盛的需求。而沿线不少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落后,人才培养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帮助当地发展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已初步彰显出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我们可以乘“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东风,向沿线国家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合作办学,打造成都职业教育品牌。职业院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举办境外分校,也可以帮助和扶持当地组建职业院校发展职业教育,使其具有“造血”功能。这既保证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又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可以改善民生福祉,实现政治稳定。
(二)培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成都的职业教育“走出去” 就要寻找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契合点,依据“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成都职校要主动联系项目施工企业,按企业所需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培养“企业预备队”。与此同时,也应按对接项目后续工程的要求,帮助成都职校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搞好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坚持“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创办教育企业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大有可为。我们探索出的“校企合一、产学一体” 的办学模式,使老师和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并按“两化原则”(即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程化)设计课程,变“消耗性实习教学”,为“经营性实践教学”,这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人才和教育的支持,也为学校自身直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道路。
成都职教应该博众家只所长,把握机会搭乘“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列车,既学习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放眼海外,“师夷长技”,去粗取精,为我所用,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不断实践,开创出成都职教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参考文献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王义桅 人民出版社2014.12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邹磊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9 《抗战时期成都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付文武 出版源《教育评论》, 2014(07):138-140 《国外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樊淑侠、樊志学 出版源《职业教育研究》 2005,6 《关于建立健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苏敏 《职教论坛》 2010(13):4-8 《对职业教育概念的回顾与思考》 周勇 《职教论坛》 2003.9 《论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属性》 王川 2005.6
第五篇: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探讨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探讨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就职业教育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见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马凯两位副总理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会前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这次会议领导重视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前所未有。会议为我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绘制了新蓝图,开启了新阶段,翻开了新篇章,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民生和经济,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体现着民本温度,更关系着个人的出彩。所以身为职业教育中的我们,应该如何在新形势下、在职教新的春天里发光发热、脱颖而出呢?
一、解读战略定位,做好自身定位
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从四个方面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战略定位。这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着力点,是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职业教育是什么。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跨界特性,也充分阐述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的作用。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从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新生力量的求学、就业,在中国教育领域占有独特的位置。
职业教育的职责。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现社会,能工巧匠稀有,高技能人才紧缺,工匠精神也亟待传播,这对我们职业教育的培育理念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及挑战。
职业教育的使命。总书记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也是民生,密切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然而,这只是总书记站位全局,给职业教育发展明确指示的战略定位,各类院校切忌照抄照搬。我们需结合自身情况,如所处地区产业结构、自身的办学规模及培养能力等,把总书记正确、明确的定位,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实际中去,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步迈进。
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战略定位的地基上,结合地域特点及自身情况,从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类型、产业结构、就业需求等实际出发,并结合自身的办学规模、办学能力,科学分析,综合考虑,做好适合自己的定位,不可一味求高、求远、求大、求快。
二、明确方针目标,重审培养方向
时代在前进,理念在更新,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及办学方向也有着它的时代性、前瞻性及创新性。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总书记指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这就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与之相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
“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从中可以看出:发展目标要形成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其最本质的特点是“中国特色”,同时还要与世界接轨,具有“世界水平”。《决定》同时就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了全面安排部署,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从根本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职业教育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首次提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和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为职业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作了制度设计;首次提出“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决定》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办学方向是学校发展的指南针,它规定了一定时期内某类教育及其实施机构的前进方向和目标追求。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新的办学方向——“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与国家2005年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有着历史承接,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容:继续强调“服务”,同时增加“服务”对象——“发展”,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即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继续强调“就业”,同时科学定位职业教育在“就业”中的作用——“促进”,要促进解决就业总量和结构矛盾,促进社会成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这为新形势下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从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出发,结合当地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就业需求,切实明确适合自身及地区发展的目标和办学方向。
三、确定培养目标,提升办学内涵
学校存在的意义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根本问题。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有三种表述: “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2002年)、“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005年)、“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3年)。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决定》的提法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对过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法的概括总结,在认知上有了深化和创新。
“高素质劳动者”不仅要有高素质的技术水平及操作能力,更要有高素质的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指会技术懂操作的人才,既“会”又“懂”,能够持续发展。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是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追求,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新定义——面向人人、成就人人。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共同富裕永远是我国不变的目标和决心。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推进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有力武器,必须高度关注薄弱地区和处境不利人群的发展,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努力让每个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五大发展基本原则。总书记指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决定》提出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强统筹、分类指导”、“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等五大发展基本原则。这是职业教育价值追求之外如何发展的内涵升级,是学院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办学方向等的综合概况,从中可以看出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向。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职业教育要适应它,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密切结合市场的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尽快实现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变。
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决定》为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办学机制,并详细表述: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校企合作、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这就要求我们扩大办学自主权,依法制定职业院校章程和制度,建立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其核心就是要确立职业院校真正落实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
四、进行全面升级,打造特色品牌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按部就班已被时代淘汰,固步自封只会自毁前程。为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突破的要求,我们必须必须科学地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规划,并进行全方位升级。
观念升级。从思想意识形态上进行升级,立足总书记重要批示及《决定》精神,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向人人,成就人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内涵升级。站位全国,职业教育要有“中国特色”,达到“国际水平”,定位自身,我们要具有“自身特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就业需求及办学能力、办学优势,办有特色的学校,育有特点的人才,做到专业有特色、就业有特色,打造特色院校,创建特色品牌。
文化升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切实形成合理并适合自身的校园文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面向人人、成就人人。
品牌升级。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通过大赛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对外合作,突显品牌形象。
总之,政府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空前,这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密切结合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刻解读《决定》精神,科学定位,明确方向,合理规划,提升内涵,全面升级,打造品牌,全心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接班人。
作者:濮阳技师学院(筹)韩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