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原点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3 03:0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的原点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的原点读书笔记》。

第一篇:语文的原点读书笔记

语文的原点读书笔记

静心下来,就开始读手边的教育类专著。

先读老师推荐的《语文的原点》。两天读完第一章上篇。速度比较慢,是因为既然读就不想走马观花。

黄厚江老师的激情,在学术专著里依旧淋漓,让我眼前总是浮现他上课时的声情并茂。所以不会有读理论专著那种枯燥生涩,面目可憎,看一眼就想束之高阁的想法。

当然,还只是读到开头,很多论著提笔时候胸潮澎湃,颇有一腔热血救众生的理想,但是文字继续着,梳理出千头万绪,混乱最后,不知所终,就只能抓住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而空的大理论,来覆盖一下。摆出问题,列举现象,终究还是“泄愤”一类而已。与小民骂娘度日类似。

第一章上篇,提到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列举7个标准论。黄老师也随后说明,标准论不是他这样的一个中学教师可以解决的问题。到此,我留下读后第一段感想:

1、效率概念引入教学,引入语文教学,就必须从物理数学的逻辑里研究效率的公式。分子:收获的结果;分母:消耗的能量。谁收获,谁消耗,这里的分子分母,对象应该是统一的吧。统一对准学生或者教师或者学校,分子分母应该对应变换不同内容。

2、现状是,中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分子是根本不考虑教师自己的收获的。更为严重的是,没有分母!不考虑分母的教学效率评价也已经成为普遍习惯。比如,对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学科的支持和经济或荣誉考核的偏向!比如对舍得消费自己早中晚时间的教师的赞美肯定!评价发言权,和发言者的评价保准就显然继续着“皇帝”的秩序。

第二篇:《回到教育原点》读书笔记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每当到了暑假,就是读书的好时机。一个多月的时间,能让我放送自己的思维,拥有自己的阅读空间,把平常攒起来的书慢慢品味。我相信人与书是有一种缘分,总有一本书是属于你,总有某一段文字能打动你。这个夏天,学校推荐的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有那么一篇打动我的文章。

窦桂梅老师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她的文章都是教育精华,每一篇总是能让人有所感触。可能由于我是数学老师,所以翻开的时候,我下意识就寻找“数学”这两字眼。这次读书笔记就是《“秀”中方能“眉目清”——从一节数学课看教学》有感而发。

语文老师改作文总是注重头尾,我看文章也是先看首尾两段,了解文章大致,再看中间精华部分。那么第一段先摘录:

“有人说数学课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课堂思路清晰简单,思维严谨,并深入浅出。我的理解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眉清目秀。”

开头很有意思,我听到过有学生是这么形容数学的:“数学就好比是一条线,不过我眼中的数学是一乱线团,根本理不清。”可能很多初中生对于数学是又爱又怕,感觉很难理解。这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用“眉清目秀”来形容,很清雅,但不容易达到。所以,第一段很吸引我,令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怎么样能更好的用这种方法上更好的课。接着看第二段:

“眉清目秀,清清爽爽,方能‘秀’中看清眉目。当然,这里的‘秀’,应该是指我们的学生。„„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秀’,引领学生成为课堂上思维活跃的主人。学生呢,也知道自己‘秀’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是知道自己究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这样,‘秀’的水平和质量才能高,才能清晰地看清自己所学的‘眉目’。”

想起赵大运教研员说过的,中国的课堂,最怕是上完一堂很完美的课,但是课后学生根本不知道上了什么,美国的课堂,最好的地方是,上完一堂课,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现在国内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窦桂梅老师这段话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一节课,“作秀”的不能是讲台上挥洒粉笔的老师,而应该是学习主体的学生。窦老师文中所指的“作秀”是学生的表现。课堂是学生的主场,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观众,只是看着讲台上老师“表演”而不开拓思维,要的是让学生活跃思维,随着老师的启发而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今时今日,“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用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作秀者”,让他们从自己思考中体会学到什么,看清自己所学的“眉目”,这才是以后课改的方向,也是接下来我要摸索,发挥到自己教学中的新学期的一个问题。

由文章起始引发的问题,我希望能在结尾找到答案或者启示,所以,我翻到了结尾,摘录如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直被称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被专家们改为‘课程工作者’。用刘良华教授形容,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这个时候,教师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教教材’者,而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者说是‘重新开发教材’的人。

换句话说,课堂无论怎么改,要让学生听得‘懂’,落得‘实’,教学的效果必须看得见,而不是一种感觉,一种想象,特别是像数学这类学科。否则,一切都是无效的。”

虽然结尾的这段话并没有给我答案,但是这是让我深有体会的,怎么把数学教学让学生听得‘懂’,落得‘实’。其实数学一直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纵观初中三年的教材,都会发现很多课程是环环相扣,初一教的内容会在初二加深,初二教的内容会在初三再总结加深。如果初一数学没掌握好,初二学习会很吃力,初三还要面临中考压力就更不用说了。林日福老师说过,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其实这里面也包含了,要让学生把每节课学习的内容落实,不能云里雾里。

现在初中数学教育普遍是,喜欢数学、数学成绩好、又觉得数学很容易学的学生不多,很多数学对学习数学兴趣不大,觉得下的功夫很多,但是成绩就是上不了,看到题目就是不懂。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而且成绩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差。这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上课学生习惯跟着老师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解题习惯,没有自己去思考如何解题,反而是死记硬背,把解题的方法当成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所以,有部分学生只要题目稍微一改变,就不会做题了。这就是死做题,做死题。要么一部分学生,课程掌握不完整,那做几何题目就惨了,一部分概念理解,一部分概念不理解,题目连通不到,找不到解题思路,那么,这道几何题也就作废了。

反正咀嚼窦老师文章,联想到平常教学中的一些困难,越发觉得“眉清目秀”四字成语言轻意重,不容易达到。但是我相信,有问题才能引发思路,有问题才能开拓创新。就像平时我也喜欢学生多问问题,这说明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所以,要改变以往学习数学的旧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每节课都能及时掌握到自己学习的路线,清楚明白课程内容。

新的学期,我会带着暑假读后感中得到的问题,来作为我新学期工作的方向,希望能在实践中找寻到答案。

第三篇: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在语文课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况下,不少有识之士强烈提出让语文教学走上回归之路。回归,不是简简单单的回来,也不是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上,更不是倒退,而是回到原点,寻找一种新的平衡,酝酿新的突破。那么,语文教学要回归什么?就是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一、教学内容:基于“素养”,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

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可现在却成为许多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大的难题。于是,语文教学“表面热闹花哨,实质低效无效”的有之;“追赶潮流,人云亦云”的有之;“这个主张,那个流派,唯我独尊”的有之……笔者认为语文课得干语文的事,应该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据文本独特价值,合理确定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

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语文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1]这类教学内容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语文往往被赋予了太多的东西。但语文姓“语”,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可见,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文课有时却失去了自我,“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从而出现泛语文、非语文的现象。对语文的理解仅着眼于课文内容,即重视“说了什么”,而忽视“怎么说”。对于其他课程,懂得教材“说什么”就可以了,无需知道“怎么说”,但对语文来说,弄懂课文“说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应当侧重于引导启发学生去领悟课文“怎么说”,如果离开了“怎么说”,不但不能深刻理解“说什么”,而且更不可能从中去领悟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借文本之力,使学生得语文之力。我们不能紧紧盯着文本的内容,满足于文本意思的获取,我们要跟着内容跳出内容教,教什么?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将非语文的元素剔除,确保语文教学不缺位。”叶老强调语文教学不缺位,实质上就是语文教学要关注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学习言语表达的智慧、学习文章的解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方法:基于“语用”,返璞归真

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并不是看教师讲得漂亮不漂亮,而是看教师有没有组织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看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没有提高。教师在语文课上要着眼于“语用”教语文,要遵循语言能力形成的规律(言语―语言―语用)。每个人学习语言都是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去感悟语言的规律,不断积累语言运用的知识经验,再迁移到生活世界的语言运用活动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语用能力和语用素养。

当前的语文课,课堂上的语文味淡了、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没了、展开想象的空间缺少了、听说读写的扎实练习不见了。孙绍振教授指出,语文教学一味依赖手段的潮流,实是出于对音像规律性(优越性和局限性)的无知。[3]因为图像是显性的、确定的,它不等同于语言,语言是模糊的,每个人由语言而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语言与图像感受的方法更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就是借教材中的选文,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课堂上过多的媒体展示、过多形同虚设的小组合作活动等,反而会导致语文学习功能的减损。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何以得到提高?说到底就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不少语文大家回顾自身语文学习的历程,都说出一个既简单又深刻的道理:我的语文能力就是读出来、写出来。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首先是读。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就是强调语文学习要“熟读精思”,舍此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生能把一篇课文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语言感悟有了、形象感受有了、情感升华有了、方法表达有了、语言积累也有了。如果读不好,则什么也没有。然后是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要学会表达,而我国语文课程在构建中存在重阅读、轻表达的现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安排学生言语表达的实践活动,每堂课尽量安排时间让学生练习书面表达。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有了指导思想。任何方法的选择都应该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为言语学习服务、为更好地开展语文活动服务。

三、教学视角:基于儿童,关注言语实践

特级教师李吉林有句经典名言:我――一个长大的儿童。“长大的儿童”是对教师角色最准确的定位,提醒教师时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理解儿童、去发现儿童、去发展儿童。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就会更多地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去思考学生如何“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心理学研究发现,兴趣主要源自学生对知识本身魅力的好奇,以及经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探索活动后获得的成功体验。语文教学中,一篇文章哪些语文知识对学生最具魅力呢?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内在的需要,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呢?王荣生教授指出:“学生感兴趣的、似懂非懂的、理解不了的,往往是文本体式的紧要处、关键处。”这既是这个文本独特的价值所在,也是这个文本特有的语文学科本体性教学内容所在。学生读不懂、理解不了的地方,一般可以通过文本体式的解读来解决。由此可见,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儿童学习需要,其实与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相吻合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从儿童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这个交集点,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就会在课堂上自觉地转变教学方式,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给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课堂上,学生或反复吟诵,领悟语言节奏韵律之精美;或咬文嚼字,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准;或品味涵泳,感悟文章表达方式之精巧;或熟读精思,积淀语感经验之精妙;或迁移运用,训练言语表达之精当。学生在言语实践中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如郭初阳老师执教“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一课,使用的教材是《南方周末》评论版的8篇短文,其中6篇是小学生写的(最小的是一年级)。教师完全退居幕后,让位于学生。首先,学生作为读者,自由默读、评论事件。然后,学生作为编辑,揭秘文章发表的秘诀。教师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变成在《南方周末》评论版编辑的身份,以8篇短文为例,给五年级学生讲讲:文章要怎样写,才有可能刊发在《南方周末》评论版上。学生研读圈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发现文章发表的秘诀:①发自内心,说真话,有自己独特的见解;②题目要新颖;③要有现象和具体证据,让人信服;④事件虽小,但与很多人都有关系;⑤文笔要流畅,写得要精彩。最后,学生当“作家”,进行创作。学生发现并学到了文章发表的秘诀,渴望看到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南方周末》评论版上,创作兴趣盎然,已经不再把写作当作头疼的难事。由此可见,学生在具体言语实践中能够独立发现知识、自主建构知识,并化知识为智慧。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1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孙绍振.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语文建设,2013(4).【责任编辑:陈国庆】

第四篇:高考作文-原点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族君轻”、“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但是,当今社会,当今国家,本来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牡人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成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恕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有之。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用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平权利,人民幸福感,于是有了GDP世界排名第二,幸福指数排名却100多名的现象。

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从温总理两会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执政为民”论断的提出,到今年来关于“幸福”的全民大讨论,无不揭示了政府向“民本”这一原点的回归。

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

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人的幸福组成了国之幸福。

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每个人的觉醒也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这一原点的前提,从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美好的函数图景。

第五篇:坚守常识让语文回到原点

坚守常识: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

——刘恩樵老师《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述评

我对常识的理解,就是那些最基本的理儿,为生活的,为人的;为教育的,为师的„„我也很不情愿地在“常识”之前用“坚守”一词。“常识”到了要守的地步了,何当以堪呢?读完刘恩樵先生的《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之后,我仍然固执地想说,坚守常识: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吧。

现时,语文有很多身份,语文教学的“花样”也层出不穷。正是在这些不断翻新的花样之中,语文教学的常识不知不觉丢失了,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近,我一直在反复研读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一书。黄厚江老师回到“语文最初的地方去”,回到本原处追问“语文是什么”,寻找并明晰语文的“身份”,找寻语文最初的规定性。我以为这就是对语文教学“常识”的捍卫和尊重。

身处一线的非著名语文教师刘恩樵老师也能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捍卫语文教学常识,显然是对语文怀着一种挚爱情怀的。二十讲,近8万字,似乎很难将“语文教学常识”讲全讲尽,也似乎难以讲深讲透。可是,从第一讲开始,我还是被这些带有温度的文字深深吸引。

刘恩樵老师用独特的视角来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常识。语文教学常识可谓多矣。刘恩樵老师在语文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了将近30年,有着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他把关注的视角投射在了与一线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元素和问题上。课堂是什么?语文课怎样才是好课?阅读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早已不是问题了。当下语文教学可谓乱象丛生,这些常识性的问题,提出来做一番思考,或匡正或明晰,或批判或探讨,显得及时而且意义重大。刘恩樵老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回答,他的很多观点掷地有声:“语文的童子功„„依我看,有三个:写字,背诵与习惯”“研究学生应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极其重要的途径与方法,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hào)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常识中的常识,是第一常识,是伟大的常识,是妇孺皆知的常识”“活动活动语文好。这,只是常识而已”“并非都是应试惹的祸”„„ 尽管刘恩樵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带有“常识性”的意味,有的也只是他的一己之见,但的确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关注,激起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共鸣,触发了一些思考和讨论。有很多问题还真的关乎语文课程改革走向。

刘恩樵老师用独特的言说方式来讲语文教学中的常识。纵观《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没有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大多是来自语文教学实践的偶得之作,但刘恩樵老师用其独特的言说方式,使这二十讲深入人心,常常给人心有戚戚之感,或颔首或蹙眉或喜形于色。刘老师用“讲”的方式和大家交流互动,说出了大家想说而未能说出的话。

“二十讲”的文章或许未必能称得上是规范的学术论文,也许未必能入一些专家的法眼,但刘恩樵老师观点鲜明,旁征博引。既有名家的理论阐述,又有教学中的见怪不怪的误区呈现,还有他的智慧实践总结和深刻的思考结晶。文章虽短小,却丰满精实;文字虽朴实,却意味深刻。

好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刘恩樵这样告诉我们说:语文课堂,首先是课堂,它自然应该具有好的课堂的特质。还是先看两个比方吧:其一,好课就是能把学生撩拨得嗷嗷叫,就是做懒妈妈,就是让孩子不肯离开玩具店,就是星光大道晋级般扣人心弦,就是进入果子林满载而归。其二,我们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喻为:教师是司机,学生是乘客,课堂教学就是老师用一辆车载着学生到达目的地。现代课堂应比喻为:学生是司机,教师是教练,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驾车到达目的地。一个是坐车,一个是驾车,同是到达目的地,其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展现,显然是不同的(引自《第九讲:语文课怎样才是好课》)。

语文教学中缺失了的常识,刘恩樵老师正是用这样的独特的言说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在他鞭辟入里的论述中鲜活起来,站立起来,走进一线教师的心灵里去。

刘恩樵老师用独特的行走姿态来捍卫语文教学中的常识。刘恩樵老师能自觉尊重和捍卫常识,源于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着其独特的行走姿态。他是一个智慧的实践者,把自己的生命和智慧融入课堂,融入学生之中。在语文教学常识的指引下,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他说“我的语文教学的实践观就是‘三多三少’,即多读书,少学教材;多写随笔,少做练习;学生多讲,教师少说。”多少之间的斟酌损益,是基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他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刘恩樵老师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作为教学科研的有力的抓手,用一个思考者的眼光捕捉日常教学中那些游离常识、违背常识的现象,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批判中建设,在质疑中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流行语”,似乎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定律”,诸如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教是为了不教”“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等等,刘恩樵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因为他有扎实的实践作为基础,所以他的声音显得有力而发人深省。能有这样的声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刘恩樵老师有着丰厚的理论基础。他还是一个勤奋的阅读者,他“一个人的教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二十讲”丰富的引经据典,正是基于他勤实的阅读积累之上的。他的阅读范围绝不是狭隘的语文教学,而有着宏阔的视野。他的很多论述带有哲学的思辨与美学的诗意。

尊重常识,捍卫常识,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我想,刘恩樵老师的《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更大的意义在于促发我们更多的人更多的教育者去思考去讨论,引发出更多的真知灼见来。我说,坚守常识吧,让语文教学回家,回到属于语文的原点。

附:《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目录

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

刘恩樵

目 录

第一讲 常识的力量

第二讲 我们的眼睛盯着什么? 第三讲 练好语文的童子功 第四讲 让学生阅读是第一常识 第五讲 多写随笔,少做习题 第六讲 课堂是什么?

第七讲 研究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 第八讲 当语文遇上课堂…… 第九讲 语文课怎样才是好课? 第十讲 语文课堂教学流行语反思 第十一讲 语文课堂常识五题

第十二讲 阅读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十三讲 语文课可以有这些课堂样式 第十四讲 语文精彩课堂例析(1)第十五讲 语文精彩课堂例析(2)第十六讲 活动活动语文好 第十七讲 并非都是应试惹的祸 第十八讲 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 第十九讲 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第二十讲 我理想的初中语文教学

下载语文的原点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的原点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读书笔记整理

    人生 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根就越是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所有人来到你生命里自有他的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 这是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的中国大地原点主体建筑(7月8日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使用以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为坐标原点的大地测量坐......

    ,教育原点读后感

    读了何炳章先生的《从教育原点出发》本学期,我读了何炳章先生的《从教育原点出发》。这本书主要向我们阐述了自育自学思想及其实验。“自育自学”论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凸显......

    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如果你问我原点是什么的话?现在的我会回答:原点是人的本性。“贪、嗔、痴”。 我们时常想着去挣脱它们,逃离它们,但往往稍有不慎一下子就......

    原点经典诗歌(大全5篇)

    叹到底是谁伤了谁都那么悲观谁喜欢谁那么阳光灿烂。伤谁在流年遇见谁路过这里,伤痕累累如此不堪,暗淡无光消极散漫。累听着累,看着心酸好坏一瞬间,判若两人阴阳各占一边。念无语......

    八年级语文读书笔记(本站推荐)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不懂得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远在天边的东西。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丰富生活的天赋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多么可惜啊!读完海伦·凯勒的《假如......

    五年级语文读书笔记

    读《霸王乌江自刎》——有感五(2)班马世艳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成为了项羽的千古绝唱。 公元前202年岁末,汉王刘邦......

    语文读书笔记[5篇模版]

    语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