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03:1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一篇: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

1、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地位:必修课程

3、生物学的课程理念: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课程标准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展开):

①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③爱国主义教育;

④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5、课程标准能力方面的目标(展开): ①实验操作技能;

②科学探究技能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6、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填空):

①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②科学是一些了的思维方式 ③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④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7、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填空):假设、观察、实验

8、如何算是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简答)

①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历史上生物学概念的发展

②应对科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等问题具有正确的态度;对生物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③能够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能够创造性的思维;知道如何正确的利用技术;能够在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作出个人或社会决策;能够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④并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这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做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变现出反应,即便是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1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①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②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又叫试误学习理论(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10、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叫做讲解式教学或陈述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

11、建构主义的重要人物:

①杜威的经验性学习;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③皮亚杰的双向的建构过程(同化、顺应):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观、教育观简答二选一):

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 存在于学习者脑海中的相关概念有多有少,存在个别差异,新知识的学习是在这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上的 ②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并不能像货物一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学习科学的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的学习过程,再建构自己的意义

③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④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

1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习观、教育观简答二选一):

①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在教导科学知识之前应认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

②角色的调整: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协助者”,适时创设机会给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建构自己新的认知

③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④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学习者能对过去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加以思考,教学时注意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教材次序,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建设性的理解

⑤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于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辩论协调,及澄清疑问等过程,以引导学习者由非正式的先前概念向正式的科学想法接近。

14、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解释这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5、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16、导入技能(名词):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及其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简历治时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17、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18、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 ①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②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③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19、提问(名词):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20、提问技能的应用原则:

①要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重认知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②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将问题聚焦在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方面 ③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可以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④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合理设计问题,预想学生的回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⑤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⑥教师要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态度提问,不用强制或惩罚的态度提问 ⑦学生思考不充分,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给予启发和引导

⑧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⑨对于学生的答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有明确结论,强化学习

21、讲解技能的优缺点:

优点: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讲解时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某些知识而言,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缺点: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低位,只有极少的师生交流和反馈信息

②学生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物亲身体验

③只靠听信息,保持率不高,教学效率不突出

22、板书的设计目的(简答):

①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教学程序或教学思路 ②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③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23、板书的类型: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和方程式

24、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线和连线上的词表示。

25、命题:是对宇宙中自然发生或建构的食物的陈述,这种陈述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及其连接词形成的有意义的陈述。命题有时被称为语义的单位。

26、绘制概念图是最后的大题,具体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见P85-86

27、概念图在教学中应用:

①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②作为学的工具

③作为评价工具

28、合作是一起工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9、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③学习责任由教师转移至学生;④学生不仅自己学会,有责任帮助小组其他成员 30、STS指的是科学-技术-社会

31、如何使用直观教具(举例说明P119-120):

①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②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③用于突出教学重点、④用于突破教学难点、⑤用于揭示机理、⑥用于设置悬念、⑦用于巩固知识

32、教具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演示的环境条件;②出示教具的程序。;

③出示教具的时机;④传统教具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33、认识哪些属于教具。各种模型见P118-119

34、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从生物学学科特点: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分类学实验 从教学活动的特点: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和制作实验

35、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包括: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

36、生物学实验中认知和情感的教学目标(了解P156)

37、学生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

38、实验的组织方法: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伴随讲授实验

39、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简答可扩展P165-166):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实验操作、检查实验效果、小结及清理结束 40、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 ②、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③演示实验装置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41、如何表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结合实例论述哪个教学目标正确)? 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②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③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④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体现了谁(行为主体)做什么(行为动词),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到什么程度(表现程度)。

42、备课从哪几个方面备学生,通过什么具体途径?

①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阅读文献、课下和学生聊天,倾听学生的讨论和课堂发言,以及注意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测验中的答题等。

②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基础:阅读相关课程文件或教科书,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听课,去图书馆浏览刊物,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经历以及使用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情况。

③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的课堂氛围: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听课,课前与班长、生物科代表交谈,初几次授课要倾听班主任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43、生物学教师如何选择课程资源?

①学校资源:熟知本校和学校周边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极其在教学中潜在的利用价值,如场地条件,设备耗材,药品等

②社区资源:了解和熟悉学校中生物学实验员,校医以及花卉栽培人员,注意本地农业科技人员,养殖场管理人员等

③家庭资源:自己活着有生物科技背景的学生家长等

④媒体资源:了解图书馆的书刊资源和由计算机互联网支持的教学资源

44、教学评价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形势来分:纸笔测验、实作评价

45、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分:配置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46、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分:效标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47、实作评价: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平时成绩等。

48、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如期中期末考试。

49、效标参照评价: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位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适用于学校内的教学评价。

50、常模参照评价:指在某一集团中(班级、学校、地区或国家),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适用于选拔考试。

51、试卷的基本描述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相关性分析

52、试卷分析:综合分析、难度(P)分析、区分度(D)分析

53、信度:指评价的结果(分数)与其拟评测的学习成就的一致性。

54、中学生物学教师选题考虑的因素:实践性、探索性、客观性、行动性、实效性

55、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

56、行动研究法(名词二选一):是教育实践者根据在自然、真是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身解决此时此地教育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现场研究。

57、教育实验法(名词二选一):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8、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①学情分析 ②教材分析 ③教学目标 ④教学重点与难点 ⑤教学方法 ⑥教学用具 ⑦教学过程 ⑧板书设计 ⑨课后作业

⑩教学反思

第二篇:环境生物学复习重点

3.环境生物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的分支 4.外来化合物:是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的化合物,即使在生物体内存在也是非生物途径火非生里量进入生物体内夫人外来化合物。

5.生态毒理学:研究环境压力对生态系统内的种群和群落的生态和毒理学的效应,以及物质或因素的迁移途径和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

6.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学将生物技术用于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控制以及废弃物处理中

7.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8.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9.外源化合物:除了营养元素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以外,存在与环境之中,可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引起机体发生生物学变化的物质,又称为外来化合物或外源性生物活性物质

10.生物浓缩系数(BCF)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可用以表示生物浓缩的程度,又称浓缩系数、生物富集系数、生物积累率等。

11.生物污染对人和生物有伤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的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12.种群是在一定时空中同中个体的组合,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13.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量。14.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15.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中物种的数目(丰富度)和各个物种的相对密度(群落的异质性)。16.毒性: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7.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机体时,能与生物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或剂量虽微,但累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合物,亦称毒物。

18.中毒: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

19.无损害作用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的降低和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害;所引起的的生物学变化一般是可逆的,当停止接触化学物后,不能检出机体维持体内稳态能力的降低;不能使机体对其他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影响的易感性增强。20.损害作用:生物体接触外来化学物期间或停止接触后(1)机体维持体内的稳态能力下降是不可逆的(2)对某些环境因素不利易感性增强(3)代谢速度降低和酶系的相对活力发生异常改变。

21.效应:表示接触到一定剂量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个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

22.反应:是接触一定剂量化学物质后,表现一定程度某种效应的个体在一个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23.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出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24.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与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25.危害性:有毒物质与机体接触或使用过程中,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性。

26.致死剂量:表示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27.绝对致死剂量:表示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8.半数致死剂量: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 29..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能使一群动物中仅有个别死亡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30.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能使一群动物虽然发生严重中毒,但全部存活无一死亡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31.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32.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外来化合物对人体不致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33.最高容许浓度MAC:某一环境污染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34.最小有作用剂量: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35.急性毒性作用=半数致死量÷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 36.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h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鱼类,水蚤类和藻类。

37.亚慢性毒性试验:在相当于动物生命周期的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接触受试物的毒性试验。38.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环境质量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具体划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等。39.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与特定对象而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最大阈值。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权力机构为保障人群健康和适宜生存条件,为保护生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对环境有害生物因素在限定的时空范围内容许阈值所做的强制性的法规。

40.环境质量调查:了解环境的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41.环境质量预测:对环境质量未来趋势所做的推断,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环境法规,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以及规划区域性人口资源、生产布局的重要的基础性依据。

42.环境质量调控:应包括狭义及广义两方面。狭义的调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调节和控制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和不超出允许的容纳量。广义的调控:采取人工手段,使环境要素变化不超过或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

43.浮游生物:具有很少或没有克服水流的能力,随波逐流的生活于广阔水域或大洋的微型水生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生物尤其是浮游植物长期以来就被用作水质的指示生物,有些种类对有机污染或化学污染非常敏感 44.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栖息在水底或附着在水中植物和石块上肉眼可见的,大小不能通过孔眼为0.595mm(淡水)或。。(海洋)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包括水生昆虫、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圆形动物、扁形动物以及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微型生物: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包括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甲壳类等,常用的方法是PFU法 45.生物半减期(T1/2):一种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到原有浓度(或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46.水污染的细菌学指标: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1ml自来水不得超过100个,大肠杆菌群数每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47.受污染的水质自然的恢复原样的现象称为自净作用1.重大的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与气候变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有毒物质的污染.5.生态环境破坏。

2.环境问题类型和实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污染,环境生态的破坏。实质: 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3.环境生物学的发展:(1)1962年《寂静的春天》标志环境生物学的开端。(2)以后的毒理学级生态毒理学研究成为主流。国内70年代末农药的毒理学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遗传毒理学。(3)认为胁迫下环境多样性的保护。

4.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三个对象(1)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省区效应和生态效应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抗性级适应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2)生物或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和应用。(3)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及生物修复。5.环境生物学的任务:(1)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2)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污染净化的效率。(3)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6.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和实验(2)实验室实验(3)模拟研究

7.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毒理学的研究2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 3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4保护生物学8.我国在本学科中存在的主要优先领域有哪些方面(1)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生物控制 2)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 3)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4)食品中药饮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及其清洁生产5)环境因素和我国人群健康 6)转基因食品、生物入侵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9.环境污染的概念、类型、含义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的类型: 1)按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污染物的性质: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 3)按污染物的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 4)按污染产生的原因: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生产污染又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 5)按污染涉及范围: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污染。环境污染的含义: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系统,导致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利于人类及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包括各种变化所衍生的环境效应。10.污染源类型: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11.三致作用,优先污染物的含义、种类。三致作用: 致畸 致癌 致突变。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12.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释放,废物的排放,人类活动中故意的应用

污染物迁移方式及影响迁移的因素。迁移方式:1)机械迁移2)物理化学迁移3)生物迁移。影响迁移的因素:内因: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外因:外界环境理化条件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3.污染物的转化形式及内容,转化结果: 转化形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

内容:污染物的物理转化是指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一种或几种过程来实现的转化。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是指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是指通过吸收和代谢作用发生的转化。解毒和激活作用统称为生物转化

转化的结果:可是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降低,甚至转化为无毒物质或形成易降解的结构,以增加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使污染物的毒性增强,或形成难降解的结构

14.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特殊转运,胞饮作用。

特点:被动转运,生物膜不起主动作用,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特殊转运,具有特定结构的环境污染物,与生物膜中的蛋白质构成的载体形成可逆性复合物进行转运,生物膜有主动选择性;胞饮作用,由于生物膜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因此,对颗粒状物质和液粒,细胞可通过生物膜的变形移动和收缩,把它们包围起来,最后摄入细胞内。.15.生物转化的两大反应及其意义

生物转化的两大反应,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为结合反应。

意义:1)研究环境污染物生物转化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它有助于阐明污染物对生物机体作用机理。3)解释环境污染物的联合作用。4)判断或评价环境中外源性五指对机体的危害程度,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概念及其的异同点; 生物浓缩: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的浓度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生物积累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 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生物放大: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提高而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异同:生物放大是针对食物链关系而言,污染物浓度的比较:高营养级和低营养级生物;生物浓缩对象: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污染物浓度的比较:生物个体和环境; 生物积累:随着生长发育,浓度系数不断增大。

17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后果:

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现象。后果:①水体外观呈色,变浊。②水中散发出不良气味。③溶解氧含量下降。④水生生物死亡。⑤产生藻毒素。⑥污染饮用水源。

18.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不同水平机理;

大量的研究表明,污染物对生物的最早作用是从生物大分子开始的,然后逐步在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个水平上反映出来。(1)污染物在生物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1.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2.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2)生物体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1.对细胞的影响2.对组织器官的影响(3)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主要有死亡,行为改变,繁殖下降,生长和发育抑制,疾病敏感性增加和代谢率的变化。(4)污染物在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影响:1.对生物种群的影响2.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19.污染物对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酶活性的诱导:1.混合功能的氧化酶(MFO)2.抗氧化酶防御系统酶3.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酶的抑制作用:不可逆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20.DNA修复类型;(1)光复活修复(2)切除修复(3)复制后修复

21.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对生物体影响类型

污染物对动物个体水平的影响:死亡、行为改变、繁殖下降生长和发育抑制、疾病敏感性增加和代谢率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受阻、失绿黄化、早衰等。

22.联合作用及其类型;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称为联合作用。根据生物学效应差异,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23.生物测试、主要类型及其含义

生物测试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类型:根据生物测试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测试方法、中期测试方法和长期测试方法。根据实验溶液或试验气体的给予方式分为静止式生物测试和流动式生物测试。根据生物测试中所用测试生物的物种可分为单物种生物测试、多物种生物测试和模拟生态系统生物测试。根据生物测试中所测试的生物效应性质分为毒性试验、积累试验、行为试验、“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DNA损伤试验等等。

24.蓄积毒性类型;物质蓄积;功能蓄积;如何判断蓄积作用;生物半衰期

蓄积毒性作用低于中毒?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蓄积分类①物质蓄积②功能蓄积。物质蓄积:环境污染物不断进入机体内,其吸收量大于排出量,使其在体内的量逐渐积累增多。功能蓄积不断进入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反复作用机体,引起机体一定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并逐渐累积加重,最后导致出现损害作用。评价: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是引起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的基础。生物半减期(T1/2):一种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到原有浓度(或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5.突变及其类型;Ames试验的原理;细胞遗传学试验方法(微核试验);DNA损伤实验; 突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基因结构的变化称为突变.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mes试验:利用一种突变型微生物菌株与被检化学物质接触,如该化学物具有致突变型,则可使突变性微生物发生回复突变,重新成为野生型微生物。细胞遗传学试验;(1)染色体畸变试验(2)微核试验①动物体内细胞微核率检测试验②细胞培养微核试验人淋巴细胞、中国地鼠卵巢或肺成纤维细胞。③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DNA损伤试验:(1)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2)DNA修复合成试验(3)单细胞凝胶电泳

26.致畸作用及其特点:致畸物通过母体作用于胚胎而引起胎儿畸形的现象称为致畸作用。特点:1胚胎与致畸物发生作用时,可因胚胎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敏感性,2毒性作用带小:不同种系的动物呈现不同的敏感性。27.致癌作用及其特点:细胞癌变学说;癌变过程机理; 化学致癌作用:化学物质(包括有机、无机、天然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引起肿瘤的过程。一次效应较大;从机理看,一般都和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关。过程机理:⑴引发阶段:是致癌物引起的变化成为永久性变化,是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此种引发过程需时较短,一般为不可逆过程。⑵促长阶段:促长是经过引发的癌细胞不断增值直至形成一个临床上可被检出肿块的过程,是癌的增值阶段,促进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一般为可逆过程。⑶浸润和转移阶段已形成的癌肿不断发展,逐渐侵害周围的正常组织,并扩散到较远的部位。28.微宇宙法及其试验方法种类:微宇宙法;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被称为模型生态系统法。试验方法:自然微宇宙、人工微宇宙、标准化水生微宇宙、烧杯水生微宇宙、室外水生微宇宙、土壤核心微宇宙、模拟农田生态系统。29.生物监测及其特点、优点缺点: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论据。优点:①能直接反映出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②能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状况③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④监测灵敏度高⑤价格低廉,不需购置昂贵的精密仪器⑥不需要繁琐的仪器保养及维修等工作⑦可以在大面积及较长距离内密集布点甚至在边远地区也有布点进行检测。(易于大范围作业)缺点:①不能像理化检测仪器那样迅速作出反应(速度较慢)②不能想仪器那样精确地监测出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生物监测通常只是反映各监测点的相对污染或变化水平。(精度较低)30.指示植物、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常见大气污染指示植物举例、指示植物的选择方法

指示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来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的生物称为大气污染指示生物,它包括指示植物和指示动物两大类。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①对污染物反应敏感,受污染后的反应症状明显,且干扰症状少;②生长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③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④尽可能具有一定的观赏或经济价值,以起到美化环境与监测环境质量的双重作用。常用大气污染指示植物:①二氧化硫污染指示植物:地衣、苔藓;②氟化物污染指示植物:郁金香、唐菖蒲、玉簪等;③臭氧污染指示植物:洋葱、萝卜;④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指示植物:矮牵牛、早熟禾、繁缕等;⑤乙烯污染指示植物:芝麻、番茄⑥氯气污染指示植物:大白菜、萝卜⑦二氧化氮污染指示植物:向日葵、番茄、秋海棠。指示植物的选择方法:①现场比较评比法②栽培比较试验法③人工熏气法

31.主要大气污染对植物伤害症状特征、调查方法、注意: 特征:①二氧化硫:症状主要出现在叶脉间,呈现大小不等的、无一点分布规律的点、块状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限明显,也有少数伤斑分布在叶片边缘,或全叶褪绿黄化。伤斑颜色多为土黄或红棕色,但伤斑的形状、分布和色泽因植物种类和受害条件的不同会有一定变化。幼叶不易受害。②氟化氢:伤斑多半分布在叶尖和叶缘,在正常组织之间有一明显的暗红色界线,少数为脉间伤斑,幼叶受伤害。伤斑的分布于叶片的厚薄、叶脉的粗细和走向也有一定的关系,通常侧脉不明显或细弱的叶片受害斑多连成整块,位置也不固定。侧脉明显的叶片伤斑多分散在脉间;平行脉叶片的受害部位常在叶尖或叶片的隆起部位;叶质厚硬的叶片伤斑常分布在主脉两侧和隆起部位或叶缘;大而薄的叶片伤斑多分布在边缘,常练成大片。③氯气:大多为脉间点状块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模糊。重时全叶失绿漂白甚至脱落。④氨气:大多为脉间点状块伤疤,伤疤褐色或褐黑色,与正常组织界线明显,症状一般出现较早,稳定的快。⑤二氧化氮:大多为叶脉间不规则形伤斑,呈白色、黄褐色或棕色,有时出现全叶点状斑。⑥臭氧:大多为叶面散布细密点状斑,呈棕色或黄褐色,少数为脉间块斑。⑦过氧乙酰硝酸酯:叶片背面变为银白色、棕色、古铜色或玻璃状,不呈点、块状伤斑,有时在叶片的先端、中部或基部出现坏死带。⑧乙烯:叶片发生不正常的偏上生长(叶片下垂),或失绿黄化,并常常发生落叶、落花、落果肌结实不正常的现象。⑨酸雾(硫酸、盐酸、硝酸等)叶上出现细密、近圆形坏死斑。调查方法:⑴现场调查法⑵植物群落检测法⑶现场盆栽定点监测法⑷地衣、苔藓监测法⑸微核技术的应用⑹污染量指数法⑺大气污染的综合生态指标

注意问题:⑴区分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与其他因素对植物的伤害⑵有害气体会使植物受害⑶冻害、病虫害、肥料不足、农药药害等也可使植物受害,并且有时它们所产生的危害症状十分相似,容易混淆。

32.水环境的生物学评价方法;污水生物系统及其对水体污染的评价:

水环境的生物学评价有七种方法。1.)一般描述对比法2.)指示生物法3.)污水生物系统4.)生物指数5.)种的多样性指数6.)生产力7.)残留量指数I及富集系数K

污水生态系统:由于受污染河流的自净过程而导致自上游至下游形成一系列在污染程度上逐渐减轻的连续带,每一代都生存有大体上能表示这一带特征的动物和植物。根据一条河流中一定区域内所发现区系的动物和植物区系来鉴别该区域内有机污染程度。河流按其污染程度划分为以下三带:多污带、中污带、寡污带

污水生物系统法对水体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价:①主要应用对象是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水域,在重金属和其他工业污水引起的污染水域的应用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②注重单纯以某种生物评价水污染,一定程度上可靠性受影响,且没有定量关系;③需要较熟练的生物分类知识,对于非生物专业工作者很困难,同时工作量大,费时间。

33.用来评价水质的生物指数类型;种的多样性指数;生产力;

用来评价水质的生物指数类型:⑴Beck生物指数 ⑵硅藻生物指数 ⑶颤蚓类与全部底栖动物相比的生物指数 ⑷水生昆虫与寡毛类湿重的比值 ⑸特伦特生物指数 ⑹钱勒计分系统 ⑺污染评价均值 ⑻污染生物指数。多样性是生物群落中种类与个体的比值。生产力是反映一个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一个指标。

34.生物标志的概念、类型、特异性、应具备的原则、在监测评价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任何生物学水平上用于测定污染物暴露和效应的指标,包括亚个体、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类型:生物标志物种类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⑴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差异很大 ⑵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生物在化学品危害的监测和危害中都有应用价值 ⑶乙酰胆碱酯酶特异性受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抑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基本原则:⑴一般指示性 ⑵相对敏感性 ⑶生物特异性 ⑷化学特异性 ⑸反映的时间效应 ⑹固有的变化性 ⑺与高级生物学水平上的效应关系 ⑻野外应用价值灵敏性高、响应快、检测较为方便、特异性高

35.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概念、研究内容、研究原则.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作用物、环境和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患病人群与环境中某些因子有无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找出剂量-----反应关系,从而从复杂的综合因素中推导出病因的假设,确定病因。研究内容:⑴调查不同地区特异性疾病的人群分布(包括年龄、遗传特性、性别),地区分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时间动态(包括变化、季节变化、短期变化)⑵调查致病因子的环境分布 ⑶分析调查结果,评价影响,提出卫生标准⑷综合实验结果,提出和验证病因假说。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原则:⑴选择样本要有代表性 ⑵调查设计要有对比性

36噪声、城市噪声的来源、噪声污染的特点、环境噪声标 噪声: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既不需要的声音。城市环境噪声来源:⑴交通噪声 ⑵工业噪声⑶施工噪声⑷社会生活噪声环境噪声污染特点:⑴环境噪声是能量污染,发生源停止发声,污染及自行消失⑵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要考虑受害者的审理和心理状态。⑶环境噪声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环境噪声标准:环境噪声标准的制定是以保护人的听力、睡眠、休息、交谈、思考为依据,按照不同的地点和人的行为状态制定适宜的标准 37.大气气态污染物的类型、固体废物的类型

常见的五大类:1一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2以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3碳氢化合物4碳氧化合物5卤素化合物等。对于气态污染物又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固态废物的类型:1)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2)按其危害性状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3)按其形状可分为固体的(颗粒状、粉状、块状)和泥状的。固体废物分类:1)矿业固体废物:来自矿物开采和矿物选洗过程;2)工业固体废物:来自冶金、煤炭、店里、化工、交通、食品、轻工、石油等行业的生产和加工过程;3)城市垃圾:主要来自市镇居民的消费、市政建设和维护、商业活动;4)农业废弃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禽畜饲养过程:;5)放射性废物:主要来自核工业和核电的生产、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医疗和有关科学研究活动等。38.废水处理方法类型及其种类;基本要求

类型:物理法:1沉淀法(或重力分离法)2过滤法3离心分离法4浮选法(气浮法)5吸附法6萃取法7吹脱法8蒸发结晶法9反渗透法

化学法:1化学凝聚法2中和法3氧化还原法4离子交换法 生物处理方法的四个要求:1要求去除废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得到透明的处理水。2尽量去除N、P等营养盐类。3尽可能减少生产的污泥量4尽可能将有用的物质作为资源加以回收。39.大气污染物净化方法的类型及种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的控制1重力沉降2旋风除尘3静电除尘4过滤式除尘

气态污染物的吸附和净化1气体吸收法2气体吸附法 生物处理法1生物吸收法2生物洗涤法3生物过滤法 50.生物修复中的微生物类群及其特点,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因素

生物修复的微生物类型:1)土著微生物:自然训化2)外来微生物:竞争,存活,优势种。广谱、极端微生物3)基因工程菌(GEM)

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因素:1)微生物营养盐2)电子受体3)共代谢基质4)污染现场和土壤的特性5)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40.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

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1)物理和化学方法:废矿石和尾矿;覆盖石头泥土高炉渣和煤灰渣;水泥原料(2)生物方法:植物修复 动物修复

城垃圾的处理和利用1填埋法2堆肥法3制取沼气4焚烧 41.废水污染的指标种类:

1)生物化学需氧量它可以度量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2)化学需氧量它是度量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常用水质指标。3)总需氧量是指废水有机物彻底燃烧氧化的总需氧量4)总有机碳的测定方法类似于TOD5)固体物质6)含氮化合物:废水中的氮主要以四种化学形态存在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7)pH值8)生物污染指标一般以微生物总数和大肠菌群数这两个指标来检测水体遭受生物污染的程度,特殊情况需进行病原体的检测。

42.BOD的含义、机理、BOD曲线、种类;COD含义及其与BOD的关系;TOD、TOC及其与BOD及COD的关系 BOD:在20℃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典型的BOD曲线分七个阶段:(1)微生物增殖的迟缓期(2)细菌的对数生长期(3)耗氧平缓期(4)原生动物耗氧峰(5)耗氧再次平缓阶段(6)硝化细菌耗氧峰(7)微生物都在继续减少化学需氧量(COD):用强化学试剂在化学氧化被测废水所含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关系:COD一般表示沸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量的98% BOD反映的是微生物能够降解的那部分有机物的数量。COD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耗氧量,写作CODNB。BODu=1/3CODB的原因(1)微生物通过导化作用氧化分解1/3的有机物(2)2/3营养基质通过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同化)转化为细胞物质BODu=1/3CODB+2/3CODB0.8=0.87CODB

BOD5=2/3BODu=2/3×0.87CODB=0,58CODB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无能全部被生物降解,也即假定COD=CODB

BOD5/COD的MAX为0。58。COD=a×BOD5+b总需氧量TOC是指废水有机物彻底燃烧氧化的总需氧量。TOC、BOD、COD之间的关系是BOD5/TOC=1,38CODCr/TOC=3.13~3.45各项有机污染物指标之间的关系,TOC>CODCr>BOD5。

43.水中固体污染物的种类及含义:(1)总固体(TS)指单位体积的水样在103℃~105℃蒸发干后的残留物质总量;(2)悬浮固体(SS)与溶解性固体(DS)被滤器截留的固体称为悬浮固体SS通过滤器进入滤液中的固体成为溶解性固体DSTS=SS+DS(3)挥发性固体(VS)与非挥发性固体(FS)把水样中的固体物,经550℃灼烧1h,固体中的有机物即被气化挥发,此即为挥发性固体VS;残剩的固体为非挥发性固体FS,它主要是有砂、石、无机盐等组成的灰分。水质的生物学指标:微生物总数和大肠菌群数这两个指标。

44.微生物对物质降解与转化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微生物能合成各种降解酶,没具有专一性,又有诱导性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6)微生物降解有毒物质的方式:矿化作用和共代谢作用 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与转化的途径:自然界中化学物质的降解:1)光降解2)化学降解3)生物降解(1、氧化作用

2、还原作用

3、脱羧作用

4、脱氨基作用

5、水解作用

6、酯化作用

7、脱水作用

8、缩合作用

9、氨化反应

10、乙酰化作用

影响微生物对物质降解转化作用的因素:1)微生物的代谢活性2)微生物的的适应性3)化合物结构4)环境因素 45.生物可降解性: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使污染物的化学和物理学性能改变能达到的程 六种评价方法:1)测量生物氧化率2)测呼吸线3)测定相对耗氧速度曲线4)测定BOD5与CODCr之比5)测COD30培养法

如何利用呼吸线及相对耗氧速度曲线来评价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

1)生化呼吸级位于内呼吸线上,说明该有机物或废水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两条呼吸线之间的距离越大,该有机物或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越好。反之亦然。2)生化呼吸线与内呼吸线基本重合,表明该有机物不能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氧化分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3)生化呼吸线位于内呼吸线下,说明该有机物对微生物产生了抑制作用,生化呼吸线越接近横坐标,则抑制作用越大。相对耗氧速率曲线来评价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a表明底物无毒,但不能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所利用。b.底物无毒无害,可被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耗氧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c.表明底物有毒,但在低浓度时可被生物降解,并随底物浓度的增加相对耗氧速率可逐渐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相对耗氧速率逐渐降低,说明生物降解逐渐受到抑制。当相对耗氧速率降到100时,表明已达到活性污泥微生物忍受的临界浓度,这时,对外源底物的生物降解已完全被抑制。d.表明底物有毒,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47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物理作用:河流自身的稀释作用和有机颗粒的下沉等。化学作用: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等。生物作用:即生物有机体对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

48.废水生物处理的类型

按所利用的微生物种类:根据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可把微生物处理法分为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处理。2)按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存在的状态,可把微生物处理法分为悬浮生长系统和固定膜系统。3)按反应器的形式分类:分为完全混合式生化反应器、间歇式反应器、完全推流式反应器、固定填充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

49.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优缺点)生物修复:利用生物将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系统。原理:主要利用生物(天然的或接种的),并通过工程措施为生物生长与繁殖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与去除。

特点:优点:1)与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相比,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投资费用省 2)对环境影响小3)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4)适用于在其他技术难以应用的场地,如位于建筑物或公路下受污染土壤 5)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6)可在现场进行原位修复

缺点:1)不是所有污染物都可以使用,有些污染物不能使用2)有些污染物转化产物毒性和迁移性增强 3)地点特异性强 4)工程前期投入高 5)需增加生物检测项目 51植物修复:是更经济,更适于现场操作的去除环境污染物的技术。

优点:1)植物具有庞大的叶冠和根系,在水体或土壤中,与环境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在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植物修复逐渐成为生物修复中的一个研究热点。3)在土壤修复中利用适当的植物种类能去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放射元素4)植物修复适用于大面积,低浓度的污染位点。植物对重金属的适应:在生物进化中,生长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的植物产生了适应重金属胁迫的能力,适应重金属胁迫的植物有三种情况:①不吸收或少吸收重金属 ②将吸收的重金属钝化在植物地下部分,使其不能向地上的部分转移 ③大量吸收重金属元素植物仍能正常生长。植物对环境中有机物的降解与去除的三种机理:1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2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刺激根区微生物的活化和生物转化作用 3植物增强根区的矿化作用。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对策: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 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第三篇: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总结

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是指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和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包括两种:生物学教学中的评价和生物学教学评价。前者是针对学习过程,后者为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对于教学评价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可分为纸笔测验和实作评价,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可以分为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标准可分为效标参照评价(绝对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相对评价)。要使得教学评价公平客观,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2.兼顾多重目标;3.采用多元方法;4.进行多次测评;5.重视反应过程;6.善用评价结果;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师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备课是一个长期和包括多方面的工作。备课中教师要通过阅读相关课程文件或教科书,以及观察课堂教学活动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前科学概念、相关学科基础、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的课堂氛围,还要研读课程文件和教科书,确认选择课程资源。分析教学内容可采用的方法是:1.分析并建立反映单元重点之间结构关系的总概念图;2.编排局部内容的教学范围和顺序;3.梳理局部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建立子概念图;4.依据概念图形成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师需要撰写学年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案)。教案的基本要素是1.教学目标;2.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前科学概念为教学活动的起点;3.主动学习;4.为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而设计的教学活动;5.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断保持他们热情的内容和活动设计。教案的内容为:

1.学情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结构和生物学概念);3.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教学技能相关);4.落实课程标准;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6.教学的重点和难点;7.课前准备;8.课时安排;9.教学过程(以表格的形式,包含教学内容及时间、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和教学意图);10.板书设计。

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5.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概念图策略:概念图的特征除了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外还有:1.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2.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3.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的意义;4.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明显不同。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有多种用途,一般可用作: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的内容,学的工具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用概念图做课堂笔记或者用它整理笔记和组织学习过的内容。评价工具是课程前用于测量学生的先前知识,在课程进行中观察学生知识的变化,课程结束后可以评价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知识增长的情况。学生和教师都能利用概念图的反馈信息促进学习和教学。

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基本含义包括: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者帮助者;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成员学会。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是包括有:积极主动相互依赖,面对面促进性互动,成员负起责任,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评价和过程监控。其中促进小组成员积极、主动相互依赖设置的目标应该具有相互依赖性,奖励应具有相互依赖性,要资源共享,角色分担;为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分组时需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和方法的差异,小组成员的作为要经过策略性的安排;为增加成员的个体的责任,就要对个体的表现做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本人和小组,然后根据个体对小组的贡献来分享小组的成果。教师要善于鼓励额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欣赏和尊重。过程反思的主要目的是明晰并改进小组成员的工作效力,以更有效地实现小组目标。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探究教学的特征为:1.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的去探究,经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2.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3.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4.培养探究位置自然的积极态度;5.通过探究活动热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探究教学的目标是: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总的来说就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概念和养成探索自然的积极态度。初中的探究教学侧重于让学生获得进行探究活动的感性经验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而高中探究教学则侧重“假说-演绎”法的运用及多种探究技能的训练。根据活动的情境可以分为:发现式探究(以学生本身观察或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胡总通过自己的探索区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推理式探究(没有动手做的探究,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实验式探究(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进行学习)。探究能力由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技能(观察和描述、提出问题、变量控制、构建假设、解释、设计实验、测量、收集数据、准确表达等)和探究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构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于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反应。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人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忽略人的学习的社会性,以及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及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是主动的,也是整体性的。布鲁纳的学习论的特征: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而且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新知识和就只是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和意义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以及新概念的有效性四个条件。影响概念转变的个体的经验背景称为“概念生态”。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中学生物学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在初中阶段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素养为主要宗旨的必修课程。高中生物学课程是在义乌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划人生、终生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科学课程。本学科不仅体现出科学课程的本质和特征,而且有技术课程的本质和特征。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1.知识方面的目标;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3.能力方面的目标: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及思维习惯。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1.定量化(精确的测量和充分使用数学的方法);2.观察和实验;3.量化的预期;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5.科学过程(静态和动态)

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1.对科学知识、情感态度就爱只管以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2.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的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爱你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主要是在与喜爱四个领域得到发展:1.科学态度(好奇心、诚实、合作和创造力)和科学的世界观(世界时能够被认知的、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虽然处在不断变化中,但这种变化知识处于缓慢的修正中、科学不能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爱国主义教育);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全是结果,科学思维的方法);3.科学、技术和社会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初步的生物科学素养-功能化的生物科学素养-结构化生物科学素养-多维的生物科学素养。

第四篇:生物学教学论专题

《生物学教学论专题》试题

一、简述题(每小题8分,7小题共56分)

1、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教师是是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也 是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担负着培养人材的任务。因此,生物学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职业上的许多其他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

(2)了解学生;

(3)有广泛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4)有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知识技能;

(5)有教育事业心和改革精神;

2、评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学生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选拔淘汰三大功能。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这是生物新课程学生评价中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调节功能。

(4)激励功能。(5)反思功能。

(二)鉴定水平的功能

所谓的鉴定功能是指学生评价可以对学生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三)选拔淘汰的功能

所谓的选拔淘汰的功能是指学生评价可以为选拔优秀者,淘汰不合格者提供依据。

3、程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

即彻底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把达到智育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分成许许多多分离的小题目或称步骤、并且把它们按照逻辑的顺序排列起来,这叫程序化。

(2)减少线索原则

为了使学生容易做出必要的反应,程序开始时,要提供丰富的线索,叫提供线索。

(3)即时确认原则(及时强化原则)

第一步正确后(反应正确后),要向学生告知正确的结果,就是立即给予强化。

(4)自定速度原则

学生用适合自己速度进行学习(反应)。

(5)验证学习原则

教师要记录学生的一系列反应,对不是加以说明或解决。另一面,也可以根据记录,修改程序。

4、发现教学可分为哪几个层面,试简要比较其异同。

答:依据生物知识的层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法教学分为三个层面。

(1)听课中的发现——第一层面

这一层面是教师在叙述,演示教学中,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多适用于这一层面。例如我用常温实物投影仪演示蚯蚓运动的实验,同时演示蚯蚓体壁挂图,这时再用提示语让学生自己发现出蚯蚓运动原理。

(2)教师控制下的发现——第二层面

这一层面是教师控制下的发现法教学,即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作业,事前教师不告诉学生将有什么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发现的过程严格地置于教师的控制下,分段齐步前进,最后教师给每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例如发给每名学生一条活蚯蚓、玻璃板、甘油和马粪纸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蚯蚓在光滑面和粗糙面上运动的原理。这一层面多适用于初、高中生物的观察、实验课的教学。

(3)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发现教学法——第三层面

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是“高档次”的,探索的内容比较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很少讲述,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获取教师安排的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组组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认知理论在教学中的集中产物,它比控制下的发现法又高级一步。为了培养具有发明创造的人才,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 握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探索态度,掌握科学地研究方法。这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真正体现。例如,高中生物中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的比较教学,把学生组织进实验室。发给学生两种细胞分裂的装片,让他们自己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然后学生书面绘制出两种细胞分裂类型的比较图。这样学生通过独立发现、得出课本上没有给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

5、举例说明生物学基础知识中,事实、概括、应用三者的关系及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

答:在生物界几百万种生物和它们表现出来的庞大而复杂的现象面前,人类智慧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能在掌握大量 事实(现象和对象,变化与发展)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进行集中和 概括。在概括的基础上,再去掌握更多的事实,修正已有的概括,提高概括的抽象性和容纳量,产生近

期乃至遥远的目标,使知识永远延伸发展下去。生物学的教育也要与此相似:教师向学生传授精选出来的基础知识,其结构必须包括事实、概括和 应用 三部分,形成归纳与演绎的反复循环关系。如果教给学生大量的事实而不概括,表面看,—课接一课,似乎也是一个系统,实际.它是一些现象的罗列,这样的知识是无用的,极易忘掉。“ 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埋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主人也什么找不到。”同样、缺乏足够事实为依据的概括,就会成为概念的空壳,不能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无法去理解它。只得被迫背诵空洞的定义或叙述文。“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部贴着商品的标签,但是,柜子里却是空的”。但是,有大量事实为根据的概括,如果不能应用,也不会有什么价值,学生知道几十种鸟,井概括出鸟的特征.但不能判断一种他不知道的鸟的心脏、泌尿生殖系统的特点,这就是不会应用的例子。不去应用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被动,心理上产生静上因素,淡漠感,最后把它忘掉。总之,事实、概括和应用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组成了一个“知识系统的三角形”

6、复习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1)加强记忆

(2)加强理解改善知识质量

(3)把知识应用于实际

7、比较生物标本和模型在生物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答:(1)标本的制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标本的制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3)模型的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二、论述题(共15分)

你对生物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是怎样理解的?你怎样评价我国目前中学生物教育的现状?

答:生物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中学必修的基础课程大约有上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科学与技术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生命科学成为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头科学。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也随之而不断地改革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物课程采用学科中心范式,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和完整,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为

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1],生物课程失去了它独特的学科价值。“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生物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生命关怀。

三、论述题(共15分)

有人认为,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教师就应该主动放弃讲授法。简述你对此有何看法?试对叙述—演示教学法的优点、不足及基本原则进行评述。

答:

所有的课全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刀切”地运用探究教学也是我们要避免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用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能一统天下。学生对某一个话题一无所知的话,也就不可能做相应的思考,更谈不上探究了。因此,教师要寻找到探究的切入点,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整合,精心布置课堂情境,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学中并不能说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好,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不好。方法只是手段,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念。

(一)演示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系统、高效地掌握知识。它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大量的而且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另外就是老师经过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包括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使学生在不仅掌握大量系统化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就是讲授演示法对于教学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就比较经济实用。再有就是可以发展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从教师语言当中获取知识的这种习惯和能力。

2.有利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发展层次不一样,学习水平、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应用讲授-演示教学法有利于老师调控整个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演示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讲授和演示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一般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这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显然处于“喂不饱”,而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则感到吃力。

2.学生单向的接受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思维这种活动就会起到一定的限制的作用。在授课的时候,主要是老师活动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应用题(共14分)

生物学新课程提倡生物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有位教师说“厨房就是实验室”。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设计一组“利用自家厨房,开展生物学探究”的实验。要求结合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说明设计思路和大致过程。答: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多年来笔者在怎样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中指导学生“利用自家厨房, 做好生物学实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觉得这位教师的说法很正确。

在厨房里,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做很多植物学实验。如在讲有关植物种子的内容时, 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着自己发绿豆芽、黄豆芽和麦芽等。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可以认真地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 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有关区别。学生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或根据教师的要求, 对种子的萌发条件进行探究性实验。豆芽、麦芽生长出来后, 可要求学生留一部分继续生长, 以便观察其根的生长情况, 并作为后来“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的实验材料。又如, 学生平时吃到的往往是切碎、煮熟的海带等, 在讲“藻类植物”时, 可以让学生亲手清洗海带, 以便认真观察认识其形态、结构等。另外, 还要求学生平时多帮家长洗、削、切各种蔬菜、瓜果等, 可以观察认识有关植物的各大器官的形态、结构, 为学好课本知识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第五篇:生物学教学论

1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2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3简述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4简述备课的依据。5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6简述中学生物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7简述生物学校外活动的功能。

8、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

9、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分析教材?

10、简述课堂板书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11、简述从哪些方面可以获取课程资源

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明确学习目的知道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3、▲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使生物信息资源更为可观。

4、▲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教学目标的指向。▲教学对象的需要。▲教材内容的规定。▲教学经验的借鉴。

5、▲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习业绩。

6、▲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深造提供帮助。

7、▲完善个性。▲提高科学素养。▲服务社会。

8、▲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9、▲从整体上领会设计思路。▲从结构上分析教学主线。▲从内容上分析逻辑系统。▲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重点和难点。▲分析联系实际的因素。▲分析育人因素

10、▲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11、▲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媒体资源。

下载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学论复习重点

    1.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持续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登......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意......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负责人;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生物学教学论(5篇)

    《生物学教学论》一、课程基本信息课 程 编号:2532050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学教学论课程英文名称:Biology Teaching Theory课 程 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学分:2适 用 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专业技能,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 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

    生物学教学论填空题

    生物学教学论填空题 1, 直观教学法包括:直接直观,间接直观,和语言直观 2, 课堂教学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环节 3, 有效复习包括:及时作业,平时作业,课后再现。系统复习等方面 4, 自......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 (第二讲)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标 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它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

    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合集)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四部分 判断题 1.(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在知识方面应具备的条件是:有较深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及较强的生物学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