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论复习重点
军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中国国防
一、国防的概述
1、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
2、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和法杖的安全保障。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判断题)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主要手段是军事。
3、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逐渐成熟。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5、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主要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6、学完国防建设的主要启示:①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②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③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④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⑤只有国家统一、名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⑥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7、国防的基本类型:我国属于防御自卫型
二、国防法规
1、我国的国防法规在纵向结构上可分为五个层次
2、我国现行主要国防法规简介:①第一部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通过;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55年问世,第二部在1984年5月31日出台,1998年12月29日江泽民修改;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年4月28日出台;④《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出台;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6年10月29日出台;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2月23日出台。
3、公民的国防义务(六方面):①履行兵役的义务(兵役义务是公民最重要的一项国防义务;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⑤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⑥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三、国防建设
1、国防的基本目标和职责:①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②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同意;③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④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⑤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2、我国国防政策:①坚持党对国防事业的领导;②积极防御使我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正确军事战略;③立足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④正确处理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的关系;⑤坚持高科技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3、武装力量的编成: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③民兵。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①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党和国家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②国防部(国家政府机构中的最高行政单位,掌管国防事务);
③解放军各总部(是指总参谋部最高军事机构、总政治部最高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98年成立)他们既是中央军委的办事机构,又是全军的领导机关;④军区(全国划分为七个军区和18个集团军)。
4、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①陆军的主要兵种是步兵、炮兵、通讯兵;②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成立于1949年4月23
日;③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④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它与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我国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2003年裁军20万。军队规模现保持230万。
四、国防动员
1、国防教育:是指在和平时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树立民众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从而使每个公民积极承当国防义务和责任,在平时表现为积极服兵役、参加民兵预备役组织,在战时能够以实际行动参加保家卫国的斗争。国防教育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判断题)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概述
1、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2、军事思想的分类:按时代划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兵学《武经七书》中的5部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堂堂之阵
3、中国古老兵种:步兵、骑兵、水兵。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战争、革命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2、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产生和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日,毛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
子中取得的”科学论断;1927年9月29日,毛进行了具有伟大意义的“三湾改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党指挥枪的原则;1928年5月,毛总结出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为核心的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1934年1月,毛提出“革命战争史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关于人民战争的著名论断。
②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③解放战争中达到全面成熟;④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了新发展。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是什么P50);(2)人民军队思想{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②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选择题】;④创立了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坚持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创立了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制度;1947年10月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激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作为全军行动的基本准则。}
(3)人民战争思想P52【判断题】;(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最基本的作战方式:运动战、阵地
战、游击战)
4、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P
54四、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
务
2、实现总目标和总任务:就是要全面建设部队,提高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军队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水平。
五、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军事战略思想: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要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要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把思想认识进
一步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
2、1990年12月,江创造性地提出了抓好我军全面建设的总要求:“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3、国防建设思想:①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②实现中国特
色的国防现代化;③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六、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1、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2004
底,胡郑重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
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思想:①维护国建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②
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
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是个亚洲大国,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14个,共有陆地边界线约
22300多千米,这些国家及其与我国的陆地边界的情况:蒙古4670千米,俄
罗斯4330千米,越南约2000千米,缅甸2000千米,印度约2000千米。
中国海疆线长约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有海岛约7100
个,与中国相邻的3个边缘海的总面积为468万平方千米。
2、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3、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我国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4、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P855、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P876、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材料题】800字的感想30分
7、P97思考题的4、6题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一、军事高技术概述
1、高技术:当代高技术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
术、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是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支柱。
2、军用高技术是信息技术
二、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手段:①电子侦察技术;②光电侦察技术;③雷达侦察技
术(警戒雷达、侧视雷达、相控阵雷达);④传感器侦察技术
2、伪装隐形技术:①伪装技术;②隐形技术
3、精确制导技术:什么是精确制导技术?P106(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
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
4、导弹制导系统主要分为:自主式制导、遥控式制导、自动寻的制导和复合制
导四大类。
5、精确制导武器的种类:①导弹(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指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或武器系统。导弹的本体一般由战斗部及引信、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弹体四部分组成。一枚完整的导弹必须具备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本身是一个飞行器这四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就不能称其为导弹。按射程分类近程导弹:射程1000千米;中程导弹:射程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8000千米以上。)②制导炸弹;③制导炮弹;④制导地雷;⑤制导鱼雷。
6、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队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7、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P1138、“网络中心战”的作战理论是1997年提出
9、核、化、生武器技术:①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具备即死作用)核爆炸产生五种杀伤破坏效应: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②化学武器(化学武器是指以毒计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③生物武器(生物武器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裁,旧称细菌武器,不具备即死作用)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1、信息技术的含义: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
2、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主要支柱是通讯(Communication)技术,计算机(Computer)技术和控制(Control)技术,即“3C”技术。
3、信息化战争的含义: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战争。P1234、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主要表现形式P123—1245、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①数字化军队的出现(是指装备了数字化武器装备的武装力量);②天军的出现;③信息化战场的出现;④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⑤智能兵器的出现。
6、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P12
5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1、信息化战阵的作战样式主要有: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
2、网络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在信息化战争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3、心理战P13
3四、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1、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①完善自动化指挥系统;②调整军队结构;③提高军队素质(毛泽东同志
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一般军事人才的共性要求,也包括体现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特殊要求。大学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注重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中。)
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70分
材料题:写对南海争端问题的感想,800字左右,30分。
1.国家统一指什么?
2.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第几部?3
3.国防教育指什么?
4.中华人民解放军有四个总部,是哪四个?各个总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通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指什么?
6.生物武器的杀伤效应如何?
7.我国军官的军衔分为?具体是哪些?
8.士兵的军衔分为?具体指?
9.高科技条件下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10.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陆地争端是?
11.战略导弹按射程分类1000、1000~3000、3000-8000/8000以上
12.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几个?14
13.心理战最基本的手段是什么?
14.化学武器的效应是什么?
15.化学武器有哪些?
16.我国现行的武装力量有哪三位?(注:指的是三位一体中的三位具体指哪些)
17.中华人民解放军在何时由何人命名?
18.第二炮兵的全称是什么?由何人在何时命名?
19.在高新技术中,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是什么?
20.21.22.23.《孙子兵法》有几篇? 公元前几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221 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什么? “三大纪律”是谁在1927年10月制定的?
24.中国古代的武经七书中有几部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5
25.我国当前有多少面积在边境问题上存在危机?
26.“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谁向全军提出的?
27.目前现役的解放军有多少人?陆军被编成几个集团军?
28.我军的三大民主政策是什么?
29.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30.什么是出现信息化战争的标志?数字化部队
31.我国公民最重要是一项国防任务是什么?
32.“C3I”中“c3”指什么?控制、通讯、指挥
33.网络中心站是1997年由哪个国家提出?
34.美国海湾战争中证实了什么系统的重要价值?网络
35.中华人民解放军于今年几月几日庆祝海军成立几周年?
36.“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作战出现于我国历史时期的那段时期?
37.中华人民解放军有几个军种组成?(答案以书为准)
38.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是怎样的?
39.国防的目的是什么?
40.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在整个人民解放军的地位是?
41.空军的主要职责及构成42.我国陆地边界线有多长?海疆线有多长?领土面积是多少?
43.我国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44.我军未来的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什么方面?
45.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几大条令?内容是什么?
46.义务兵役制度包括那两个制度?
47.数字化部队指什么?
48.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标志?
49.军用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50.“三湾改编”时期提出什么?
51.陆军的主体兵种有哪些?
52.我国的恐怖威胁主要来自何方?
5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的日期
54.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
5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在什么时候颁布的?
56.我国百万大裁军是在那一年?
57.我军的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58.我军新时期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59.毛泽东军事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60.1971年6月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将我国的哪一部分划给日本?钓鱼岛
61.什么是我国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武装反侵略斗争?三元里
62.信息化作战的样式有哪些?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
63.利用原子核裂变产生释放能量的是什么弹?利用原子核聚变产生释放能量的又是什么弹? 导弹
64.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哪两弹?原子弹导弹
65.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三大兵种步兵、骑兵、水兵
66.导弹的完整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本身是一个飞行器
材料题:南海问题
第二篇:《中国特色主义理论论》复习重点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国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 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
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2.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主要内容如下: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五、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六、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主要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主要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要点介绍:
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国家机关 前提:有法可依 依据:宪法和其他法律 核心:依宪治国
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地位: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 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权威性:依法行政(执法必严)强制力的体现:违法必究 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总结(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制定各项法律;有法必依——各级政府行政机关; 违法必究——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执法必严——税务人员查账 犯罪入狱(例)
3.“两学一做”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学党章党规。着眼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逐条逐句通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从***、***、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肃清恶劣影响,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2.学系列讲话。着眼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党员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区别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3.做合格党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引导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主要措施
1.围绕专题学习讨论。把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明确自学要求,引导党员搞好自学。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党小组要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不设党小组的,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学习。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每次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讨论。学习讨论要紧密结合现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看自己在新任务新考验面前,能否坚守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宗旨,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能否努力追求高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能否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通过学习讨论,真正提高认识,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2.创新方式讲党课。讲党课一般在党支部范围内进行。党支部要结合专题学习讨论,对党课内容、时间和方式等作出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党支部讲党课。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模范到基层一线党支部讲党课。要鼓励和指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联系实际讲党课。注重运用身边事例、现身说法,强化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七一”前后,党支部要结合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集中安排一次党课。
3.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年底前,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及其成员对照职能职责,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面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党小组可参照党支部要求,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4.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个人自评和党员互评可分党小组进行。结合民主评议,支部班子成员要与每名党员谈心谈话。党支部综合民主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确定评议等次,对优秀党员予以表扬;对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置。
5.立足岗位作贡献。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提出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际,组织引导党员立足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岗位、履职尽责。在农村、社区,重点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在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重点落实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重点落实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促进党员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在学校,重点要求党员增强党的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在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中,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
6.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走在前面、深学一层,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与党员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查摆解决问题、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加党员民主评议。要召开党委(党组)会,专题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等形式组织集中研讨,深化学习效果。民主生活会要以“两学一做”为主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存在的问题。组织领导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由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1.层层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门(系统)党委(党组)要结合实际作出部署安排,加强具体指导。县级党委要发挥关键作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障工作力量,加强督促指导把关。基层党委要对所辖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现场指导,帮助党支部制定学习教育计划,派员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仅要管好干部、带好班子,还要管好党员、带好队伍,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教育。
2.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力度,配齐配强班子特别是带头人,健全工作制度,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人抓、有人管。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摸清“口袋”党员、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党员情况,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努力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参加学习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员等党务骨干普遍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方法,明确工作要求。
3.注重分类指导。县(市、区)党委和企业、学校等基层党委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特点,对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提出具体要求。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可因企制宜、因岗制宜,灵活安排;对党员人数少、党员流动性强的党组织,可依托区域化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开放式组织生活等方式,组织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对流动党员,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流入地为主的原则,把流动党员编入一个支部,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教育。对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及年老体弱党员,既要体现从严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组织他们参加学习教育。
4.发挥媒体作用。针对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手机报、电视栏目、微信易信和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发制作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注重运用各类媒体,宣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做法和成效,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4.社会治理方式改进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正确把握。
第一,坚持系统治理,治理主体要从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一是加强党委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去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努力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二是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治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政府不能越位、错位、缺位。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治理网络。要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把广大群众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局面。
第二,坚持依法治理,治理方式要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一是强化依法治理理念。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二是切实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依靠法律来规范个人、组织的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监督和保护公共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三是各级执法机关要严格公正执法,努力把各项社会治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四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第三,坚持综合治理,治理手段要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一是强化道德约束。要善于运用道德的软力量,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二是规范社会行为。加快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体系,通过自律、互律、他律,把人们的行为尽可能地纳入共同行为准则的轨道,形成既要维护社会公共权益、又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三是调节利益关系。善于运用教育、对话、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更好地调节和保护各方面的利益。四是协调社会关系。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第四,坚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要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一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使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二是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科学划分网格,把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使网格服务管理人员承担起了解社情民意、采集治理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身边。三是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社会矛盾说到底大多是利益矛盾,治本的办法是把握群众利益诉求点,协调平衡利益关系。特别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5.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济南市、南昌市、唐山市、漳州市、东莞市、防城港市,以及浦东新区、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大连金浦新区、武汉城市圈、苏州工业园区等12个城市、区域,被列为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综合试点6大探索:1 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2 各类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3 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4 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外贸促进新体系、5 全方位开放新格局、6 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
一、当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啃硬骨头。通过试点,疏通整个开放体系中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使新体制的构建更有活力、更加协调。
二、12地入选开放综合试点,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不是搞政策洼地。
三、开放试点相比自贸区更突出自内而外,不会影响第三批自贸区计划。两者有三大不同。:应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主要目标和方向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探索形成对外开放新机制。一是具体的目标不同:自贸试验区是新时期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管理体制的探索,开放力度大、试验程度深,其中不少内容涉及21世纪开放新规则等,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做好敏感领域关键环节开放的压力测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更加多样性,考虑到了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不同,以及不同程度的需求,有助于多梯度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功能定位不同:自贸试验区更侧重开放,专注对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以及金融等服务业开放等进行深度探索,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更突出新体制,更侧重与开放配套的改革,形成与开放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三是试点的范围不同:自贸试验区的面积一般相对较小,均为100多平方公里,先行探索的主要措施主要集中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侧重是“点”。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和区域面积一般比较大(甚至超过1万平方公里),是“面”。因此,可试点的行业更为宽泛,包括现代农业、一般制造业、产业集群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对外开放层次、水平差异较大,覆盖的基层组织、市场业态更为完备,更能体现国内不同地区开放的特点。
四、试点分为三个阶段,争取两年内收官。
(1)是全面启动阶段,各试点地区尽快研究制定各自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政策清单。今年6月底之前,试点地区将试点方案报送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备案。
(2)是督促检查阶段,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评估工作组,形成评估报告,今年下半年在年底的时候做出中期评估。
(3)是总结经验复制推广,争取明年下半年总结出经验,梳理成功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清单上报国务院,争取在两年内收官。
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包含“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也包括“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两个层面。
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强调国际国内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础和前提。
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强调政府转变经济管理方式,依法监管、健全保障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这是构建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主要突破口。
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强调从完善国际国内两大战略布局入手,形成东西联动、陆海统筹的双向开放新格局,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线。
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强调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培育竞争新优势,形成以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为主的综合优势。习总书记曾就此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这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求认真研究并形成综合性对策。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动力所在。
六、陕西西咸新区:聚集科技创新产业。沣西新城是陕西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位于西安与咸阳两市之间。这里有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航空科学城„„经过近5年的发展,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科技创新产业彰显聚集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已然崛起。
沣西新城提出包含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产业聚集、促进创新创业、促进企业总部聚集四大类、36条招商引资政策,满足从初始创业者到企业集团的不同需求,多项政策直接支持企业落户,落户奖励最高可达1000万元。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亿万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
《中特论》部分复习重点
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倍努力。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相关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篇:幼儿园课程论复习重点
1幼儿园课程:由教育者依据16认知学派对幼儿园的启示:子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工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需要,1)课程就是促进幼儿在认知作,而项目课程是自由选择活有目的,有组织,计划地为幼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推动幼儿的动。4)单元主题课程持续时儿安排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认知发展。2)在课程内容的间短,项目课程持续时间长。活动。选择与组织上,代表人物布鲁20幼儿园课程的要素:①课程2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幼儿在纳强调:不论我们选择什么学目标②课程内容③课程组织④幼儿园通过活动所获得的所有科,务必使学生 理解该学科课程评价;
知识和经验的总和。的基本结构。3)课程设计要泰勒四问题:1)学校应该达3学科(领域)课程:将幼儿依据幼儿的认知结构水平,尊到那些教育目标 2)提供那些园的课程分为若干学科,以学重幼儿的认知规律。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科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17人本学派对幼儿园的启示: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的过程。1)在课程目标上以促进幼儿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4单元主题(综合)课程:以主题或单元为核心的课程模式,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的教学活动,运用系统的学科理论,以各领域的知识内容为主导线索,有机地构成一系列的主题或单元,再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5项目(主题)活动: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6课程实施:将课程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7福禄贝尔:德国人,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称为幼儿园之父,提出一套教育玩具“恩物'',使幼儿教育成为独立的部分,并把游戏列入幼儿园课程。提出儿童内在的力量和心理发展的原则。8五指活动课程: 是指陈鹤琴以人的五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独立中蕴含的整体性,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9整个教学法:是五指活动课程内容在实际中的具体化,是在对儿童心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幼儿园课程的活动组织方法。10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11隐性课程:是指教学计划之外的潜在的和非预期的课程,在教学情景之中无意识的获得经验。12区域活动: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等,在其中投放材料,制定活动规则,幼儿自由活动。13行为目标:把学校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加以称述,指明学习后学习者所发生的可见行为变化。14表现性目标:儿童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产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追求的是儿童的个性化反应。15张雪门: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一起被称为“南陈北张”,他的课程论思想体现在“行为课程”中,提出幼稚教育生活化,教育化著作《幼稚园课程编制》。完整人格的发展,独特潜能的发挥以及达成自我实现目的为核心。2)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对幼儿的个人意义及与实际生活的适切性。3)课程实施中,人本主义者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4)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手段。18国外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福禄贝尔:1)教育目的:培养万能统一的人生观,形成对世界的和谐发展认识。2)教育任务:促进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发掘儿童内在生命潜力。3)教育原则:统一性,发展,适应自然的原则。2瑞吉欧:1)儿童观:具有生存和发展的儿童,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儿童,善于表现艺术的儿童。2)教育观:注意内在品质的培养。3)教学方法:注重合住与交流,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抓住教育的时机,依托社区资源。3蒙台梭利:1)儿童观:“心里胚胎期”与外界环境,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发展教育的敏感期与教育时机,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2)教育观:自由教育,有准备的教师和环境。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模式从尊重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天赋、潜力出发,力图寻找适合每个儿童发展的教育方式。通过语言智能、数学——逻辑只能等八种基本技能为基础,探究出“区域活动”“主题活动”等形式的课程,使得幼儿园课程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5陈鹤琴:⑴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在其中重点阐述了具有独创性的幼儿园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五指活动”是以人的相连五指比喻幼儿课程的五个方面,即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其个有特色,注定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独立中蕴含整体性⑵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整个教学法,来组织课程内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是幼儿在各个领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19单元主题课程与项目课程的区别:1)单元主题课程是由老师预先计划好的,而项目课程是慢慢的发展出来的。2)单元主题课程是老师事先设定好目标,而项目课程是经由孩子和老师商议发展出来的。3)单元主题课程中所有的孩目标正在得以实现。21课程评价要素:1.对课程目标的评价:1)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是否一致。2)幼儿园课程目标实现是否可行。3)课程目标来源是否科学。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1)对教师教的评价,2)对幼儿学的评价。3.对课程结果的评价。1)评价幼儿的发展2)评价教师的行为.22设计活动目标的确定有哪些依据:1.要以《纲要》中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2.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
识规律。3.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4.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5.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别需要。6.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23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一,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基本生活的活动,一日生活。二,游戏活动:特征,动作,表情,材料,环境,语言,自主自愿的。
三、教学活动 教学特征:教育的情景性、生活性、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操作性,形式的多样性。24低结构化和高结构化活动的区别:1)低是由老师与儿童共同确定学习目标,高是由老师确定的。2)低是由儿童生成活动,高是由教师发起的。3)低的教学活动动机主要是
儿童的需要,高动机是老师的 惩罚。4)低强调活动过程,高强调活动结果。25 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26设计幼儿园课程活动目标的确立有哪些依据? 依据;㈠依据幼儿的需要①儿有发展水平㈡依据社会的需开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发展要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 ㈢依据知识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形成判断是非对错美丑的标准,掌握有效的行动方式方法。27案例分析 1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⑴选择确定主题⑵目标⑶内容⑷过程。2学科(领域)课程设计步骤⑴初步设定目标⑵学期、学年计划⑶选择、确定目
标内容⑷设计活动过程
第四篇:体育教学论复习重点
1.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持续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登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2.评价 评价:通过系统地收集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 的活动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根据 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需要和特点来安排 4.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 体育教学过程 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差异 与不同需求;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6.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校体育教学条件 2>体育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 5 个领域 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领域、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领域、心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 个领域: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 心理 健康领域、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领域 6 级标准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初中、高中、高中阶段的发展性目 健康 社会适应 标 8.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的主要性、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教学效果的综 合性 9.体育教学的三大规律 体育教学的三大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10.体育教学过程的六个层次 体育教学过程的六个层次 超学段体育教学过程、学段体育教学过程、学年体育教学过程、学期体育教学过程、单元体育教学过程、课时体育教学过程 11.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与智力活动的相结合性、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动态性、实践性、社 会交往性、组织具有复杂性 12.发挥教师主导性的 3 个条件 教学观念、教师熟知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教师熟知学生 发挥教师主导性的 个条件:教师熟知体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 体育教材 13.教师主导性发
第五篇: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意味着地理教学论将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进行系统的剖析和研究。
地理教学活动一般说来包含以下八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关系: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学生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保障因素,地理教学环境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但易被忽视的因素,这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学生占据中心地位,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包括:
1、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
3、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4、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各自特点,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合这些方式。
5、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及其特
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
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功的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地理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地理科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2、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3、学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的类型: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它们之间的界限是以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是以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的。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是根据学科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3、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核心课程: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规定为必修科目,同时尽量使其他学科与之配合。外围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是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的。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目标)是地理教学领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动机功能:明确的目标,可以引发学生探索地理新知识的欲望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衡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尺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是指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世界、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具体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的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2、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变现程度。
设计地理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以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代替地理教学目标。
2、在一则教学目标中尽量指出一条要求。
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地理教学方法的作用:
1、正确的教学方法能顺利引导学生学习好地理知识,使学生在形成地理表象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基本规律
2、实践证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3、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也是很关键的4、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最和谐的结合,它能促进师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地理性。
地理教师的角色:
1、地理知识的传授者
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4、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1、地理教师本体性知识
2、条件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
4、文化知识。
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能力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构成状况与结合方式。包括:
1、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认知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加工能力
2、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分析学生特点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制定恰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
3、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地理板书能力、绘制地理版图和版画的能力、制作搜集教具的能力、开展地理实验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4、地理教学评价能力:教师开展学生学业评价和同行间互评与自评的能力。
地理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
2、说教材
3、说学法
4、说教法
5、说教学过程
6、说板书设计。
地理教学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地理教学测量与地理教学评价的联系:
1、地理教学测量是地理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地理教学评价信息的主要来源
2、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测量的深化和发展。
地理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