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课堂 享受教研

时间:2019-05-13 03:1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磨砺课堂 享受教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磨砺课堂 享受教研》。

第一篇:磨砺课堂 享受教研

磨砺课堂 享受教研

临淄二中 苗金霞

12月11日,阳光特别灿烂,温暖着整个大地,一缕微风抚摸过脸庞,暖暖的,柔柔的,闻不到冬天的气息。我区初中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在雪宫中学进行了本年度的最后一次学科培训,享受着教研员王老师带给我们的盛餐。王老师围绕“提高教研水平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做了精彩报告,对我区初中语文教学做了深刻的思考。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培训伊始,王老师就提出了我们临淄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学定教,板块推进,活动充分,大语文观。

接下来,王老师围绕这个基本要求,结合我们的课堂做了以下阐释和要求:

一、教,要教的明白;学,要学得扎实

1、根据文章体式和学情确立合宜的教学内容。如课文的章法、写法、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斟词酌句等方面的他色,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王老师还特别列举了余映潮老师看《羚羊木雕》一文的例子,的确,《羚羊木雕》一文一直不是很受语文老师们的喜欢,但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余老师硬是从里面发现了本文的最佳教学点:人物对话中千姿百态的说。这就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样的文章,根据文章体式和学情确立的教学内容才是最合宜的。

2、课文研读与教材处理的能力亟待加强。课文研读意识常规的阅读(基本的理解);而是提取的阅读(课文的精华);三是语言的阅读(品词论句);四是文学的研读(提高欣赏能力);五是写作借鉴的阅读;六是别有创意的阅读(表达的规律)。这也是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中不约而同共同提出的。王老师提出:特别是余老师的“读一组文章,学一点技巧”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课堂积累丰富,学生活动充分。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活动的充分,还要追求高雅的活动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从而丰厚学生的积累,特别是语言的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达到厚积而薄发的效果。

4、学生能力的训练必须落实到课堂上。例如:朗读能力的训练、品词论句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充分利用课文的课,充分设计学生活动的课就是好课;得体的课,得法的课就是好课;关注知识积累的课,关注能力寻量的课就是好课;内容集中深入的课,学生集体训练的课就是好课;着力于思路清晰的课,利于提问简洁的课就是好课;多读多背,多说多写的课就是好课;讲求教师素养的课,讲求教师设计艺术的课就是好课;注重时间效益的课,注重综合效益的课就是好课。只有称其为好课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研究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一直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王老师特别推荐了余映潮老师的“游记的写作”“叙事文结尾议论抒情的笔法训练”和刘湘玉老师的“咏物类文章的写作”“感悟文的写作”,希望语文老师们能够从大师们的写作教学中汲取点营养,从各类的范文中找规律,帮助学生总结,用方法、规律引导学生的写作,强壮一下我们的写作教学,让孩子们喜欢写作。这也让我更加感受到王老师对语文老师们的殷切期望。

四、逐步加强研究试题的能力,特别是对淄博市近五年来试题的归类研究。王老师从整体上给我们做了以下工作提示:

1、基础辨识能力的训练;

2、基本分析能力的训练;

3、整体把握能力训练;

4、概括提炼能力的训练;

5、阐释解说能力的训练;

6、语言品味能力的训练;

7、手法寻上能力的训练;

8、感受评价能力的训练等。

除此之外,王老师还从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处理、学生的表达需要训练、以及执教《莺》《马》与《珍珠鸟》的反思等方面引导全区的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关注细节、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反思。其实,在此次培训会上王老师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足以证明我们可以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王老师注重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在新的学期,王老师将聘请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老师为我区的指导教师,在场很多老师都自愿报名积极参加这次与专家近距离学习的盛会,能与专家面对面是很幸福的事情,相信接下来的语文教研会变得丰盈而充实。作为报名的一名教师,王老师的讲座留在我心田的是对今后语文教学的深刻思考:

一、静心阅读,提高专业素养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次走进余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儒雅的余老师,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勤奋的余老师,为了一节课的精彩呈现,查阅的资料达到十几万字,也许就是这样的坚持演绎出课堂的精彩。余老师说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语文的专业书籍,特别是专业杂志的阅读,简洁、方便、又是最前沿学术著作。64岁的余老师还长年不懈、持之以恒地坚持做读书笔记、资料卡,在家里,余老师常常对着墙上、柜上记录的纸片沉思、说话、驰骋想象。而我们却常常抱怨工作太忙、太累,没有时间读书,在教学研究上仅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始终缺乏积淀、缺乏勤奋、缺乏恒心和耐心。与之相比,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提升自己,不丰富自己了!

二、精心设计,提高教学艺术

我们不止一次学习研究余老师的课堂,余老师每节课都有独特的特点,板块式推进,高雅活动的贯穿,学生活动的充分,时间的有效利用,无不体现课堂设计的精心。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能让孩子们一起展示的就不要个人展示,能让他独立思考的就不要小组讨论,动静结合的课堂才是好课,当然这里的“动”并不是单纯的身体的动,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动。我们的课堂需要将繁琐的教学环节有效整合,每一个环节做到精心设计,重点难点要选点突破,语言的赏析我们可以精选一个或几个段落让学生总结方法,做到选点精读,选点赏析。

一篇文章还要发挥例子或引子的作用,整合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归纳与提升,这样教学目标才能水到渠成。

三、细心评价,彰显教师魅力 我们看余老师虽已年迈,但他课堂上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让我们心间感到暖暖的:“请!”“很好!”“不错!”“你很会总结!”等等,我们看到了和蔼可亲的余老师。余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理解,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感。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余老师的课堂——和谐:和谐的课堂会诞生精彩,和谐的课堂会诞生希望,和谐的课堂才会厚积而薄发!在我们的课堂中,鼓励的话语可能都能运用,我们缺乏的是多角度研读教材。当学生的一种理解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能引导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这样的课堂才厚实,这样的课堂才让学生收获颇丰!

四、诚心合作,打造团队品牌 一个团队提高的过程,就是团队成员思想不断交流、智慧之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研训的机会,充分利用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的时间,把自己的经验、思想拿出来和其他教师分享,集体的智慧势必大增,记得王老师说过一个人可以早起步,但是一个团队会让他走的更远!现在我们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研特色,我们要真正做到“诚心合作、共享智慧”,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百花齐放春满园。

回顾每次培训,王老师总是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细心做好各项工作,让我们每位教师享受集体培训的盛宴。让我们牢记余老师成功的秘诀:“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别的窍门,就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相信我们全区的语文教师在王老师的带领下,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长,用坚持的毅力和勤奋挑战,努力精心打造出高效课堂,让成功的阳光撒向我们!期盼下次教研盛会,共话语文的发展,共享课堂的精彩!

第二篇:课堂精彩磨砺出

课堂精彩磨砺出

——教学《一夜的工作》引起的思考

安化县梅城完小

我校同课异教活动开展已有六年的历史,今年活动有了改革,同年级上完后,还要推荐一堂到学校上汇报课,我很庆幸承担了本次汇报课任务,让我有了一次磨砺的好机会。这次我授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一夜的工作》。【教学内容分析】

《一夜的工作》记叙了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本课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熏陶学生情感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和简朴生活的崇高品质。

2、领悟课文选用生活小事、以平实文字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第一次备课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

2、揭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周总理,去看看他一夜的工作。板书:一夜的工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2)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读过之后,在你心目中总理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请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总理的一夜是多么简朴,多么劳苦的?

2、生自主学习

3、合住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⑴、“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① 重点理解“极其简单”“如此而已”。

②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③ 指导朗读。

⑵“花生米几乎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

①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② 谈体会。

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① 齐读句子。

② 怎样理解审阅?总理是怎样审阅的?

③ 你体会到什么?

④ 指导朗读

⑷学习最后一段

师:“我回来后„„”(生接读作者的心理话。)

① 师:当你读完这句话,当你高声对全世界说,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②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总理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吗?这是我们敬爱的总理走完生命最后历程时最后的几行脚步。

(课件出示字幕,师深情叙述总理生命最后一段日程。)

2、同学们,看完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的生命历程,你有什么话想说?

3、面对这样的总理,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五、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

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我看到了总理的一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展开。但由于学生对周总理的感性认识很浅显,没有很深的感情基础,所以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就会不深刻。我认真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第二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一、情景开路,引入课题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

2、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国家的和平稳定、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周总理呕心沥血,废寝忘食。1976年1月8日9点57分,敬爱的周总理与我们永别了。(播放录象)

3、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

4、揭题。周总理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周总理,去看看他一夜的工作。

板书:一夜的工作

【设计意图】观看影视资料,让学生感受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夜的工作》,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2、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读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在你心目中总理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3、假如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对总理这一夜的工作的最大感受,你用哪个词语?

(劳苦、简朴、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日理万机、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殚精竭虑、劳苦功高„„)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故让学生静心阅读全文后,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对总理这一夜的工作的最大感受。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总理“生活简朴”和“工作劳苦”的?请一边读一边画。

2、生自主学习

3、合住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⑴ 生活简朴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①重点理解“极其简单”“如此而已”。

② 体会到什么?(陈设简陋)

③ 想象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些什么东西?(学生思维活跃)

④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些什么东西,设身处地,使学生从陈设简陋这方面深刻感受总理的生活简朴。

▲“花生米几乎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

①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② 谈体会。(生活简单)

★小资料:(感受总理穿着朴素)

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拉进与文本的距离,从住、衣、食、三方面着手,感受总理生活是多么简朴。⑵ 工作劳苦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① 齐读句子。

② 怎样理解审阅?总理是怎样审阅的?

习作引路:细节描写

③ 你体会到什么?

习作引路:对比写法

④ 师导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总理坐在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了他今晚要审阅的文件,只见他──

(生接读。)

师:夜很深了,只是时钟“嘀嗒嘀嗒”走动的声音,总理坐在办公桌前,继续审阅文件,只见他──

(第二组接读。)

师:夜更深了,人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依然坐在办公桌前。只见他──

(第三组接读。)

师:东方发白,夜色烂珊,总理坐在办公桌前审阅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

(第四组接读。)

【设计意图】通过引读的形式,借助朗读,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总理生活是那么简朴,工作却如此劳苦,从而激起学生对总理的崇敬之情,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总理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吗?那么我们敬爱的总理一天的工作呢?。

出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的1967年春天的广交会上,红卫兵要砸烂广交会,总理轮流找各派红卫兵谈话,做他们的工作,30小时没离开现场,没停止谈话。劝说红卫兵,接着又连续工作70多小时,前后达100多小时,没睡一次觉,没休息一刻。

★再请大家看看1974年3月27日周总理身患重病时他的工作安排:

下午三时 起床

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

晚七时 陪餐

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 办公

中午十二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 休息

2、出示总理夜里工作的图片

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总理说,你愿意劝一劝总理,让他工作轻松一些,生活舒适一些吗?

3、出示最后一段话

生多种形式读最后一段。

当你读完这句话,当你高声对全世界说,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动、兴奋、骄傲。)

4、在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将他内心的话写成了一首诗──《你是这样的人》,著名作曲家三宝为之谱曲,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让我们全体起立,用心聆听,一起走近我们伟大的周总理。

(播放视频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录像。全体起立。)

五、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

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3、读后感:《走进一代伟人周恩来》

【教学反思】

两次教学虽然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但是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1、以读代讲,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设计总理生活是多么简朴时,第一次设计侧重于理性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单;二次备课设计更注重思维的拓展和情感的激发。实际上当孩子们描述这个宫殿式的建筑和室内的简单陈设的时候,让孩子们说说这宫殿式的房子里面应该有什么?这一个问题就把我们的孩子们一下子拉进了周总理工作的场景,孩子和周总理拉近了,孩子和文本拉近了,更容易激起了孩子们对总理的热爱。又在感受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样的修改,变分析为感悟,让孩子们走近文本,走进文本。

2、创设情景,引起情感的共鸣

第一次教学,几乎没有创设情境,学生与文本之间隔着一堵墙,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阅读教学中,我们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自觉体悟课文里面的情感世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所以第二次教学,我多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把学生的情感一次次推向高潮。课始,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感受世人对总理的敬仰与爱戴。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理话,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周总理的其他品质来进行表达,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在最后两段的朗读时学生激情饱满,情动而辞发发自内心的呐喊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3、内外课堂,语文教学的境地:

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内容教学化,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阅读,“人生体验──言语活动──新的体验”这一循环才会活跃起来,才能极大激发课堂里的生命活力。

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整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以《走进一代伟人周恩来》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前后不同的教学效果,缘于一个“情”字,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是啊,课堂上感染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发挥出自己的才情,和学生一同融入这个具有生命活力的同构体,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向“学生、教师、文本,平等对话;过程、情境、情智,立体展示”的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新境界。

第三篇:磨砺

磨砺

军人所面对的苦累,既不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吃苦受累,也不同与宗教中所谓的“褂欲”修行,而是指在为崇高理想和共同事业的奋斗中,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性格和品质。有人说,军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材料就是经过苦累熔铸出的钢筋铁骨。可以说,军人所面对的苦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分餐露宿宁非库,且试平生铁石心”,正是我们军人面对苦累仍执着追求的真正含义。

“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这首歌在我军广为传唱,伴随一代代官兵在风霜雪雨中成但是,现在我们少数同志却不想吃苦,怕吃苦,甚至为此而消极对付,躲避训练。有的担心累坏身子,不敢刻苦训练;有的意志薄弱,冬怕寒风冽冽,夏怕烈日炎炎,不愿刻苦训练;有的出工不出力,精力不集中,总是现在训练中怕托后退;有的一搞训练就想出公差,想请假看病,借以躲避训练。这是非常有害的。军事训练确实是个苦差事,但“苦”是军事训练本身决定的,也是掌握军事技术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做一名军事过硬的军人,就必须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自觉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一丝不苟的练好每一个动作。

精益求精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对所训科目,一点一滴都不马虎,敢于“较真”,不走过场。实践证明,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练就强中强,有一份付出,才会有一份收获!

第四篇:磨砺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共)

磨砺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建湖县裴刘初级中学

崔金妹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仍有部分教师常带着考试压力的烦恼和素质提升的欢乐相矛盾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努力摸索着课堂教学,可依然有不少教师对新课改本质在认识上存有困惑,以至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及偏向于语文知识型教学,从而丢弃了语文课中很重要的“语文味”及“人文精神”。其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磨砺细节,用自己的诚心去朗读、倾听、评价、尊重,用自己的真情去关注整个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美丽动人!

关键词:细节 诚心 微笑 范读 倾听 评价 尊重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语文课堂正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比原来更具有人文性,更热闹,更丰富,可有不少语文老师对语文的理解有点偏向于急功近利,为了应付学校的实绩考核,应付升学,课堂上难免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不能从长远去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把知识当成获取利益的桥板。因而将知识与情感、个性等非智力素养剥离,无视知识在生活中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人文性、情感性、趣味性,还人为地把语文知识与应试联系起来,缺乏对知识体系的系统的把握,片面地追求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体现出的求知欲望。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培养良好人文素养的关键,在于人性的自觉、心灵的自悟。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因而在语文课堂上应注重创设和谐氛围,春天化雨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记得一次在全校性语文公开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堂课热热闹闹,课上在多媒体的运用下就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有个细节成了课后议论的中心: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原则,执教者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其中有同桌讨论,有4人小组讨论,在讨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我对三味书屋有什么看法”时,不少同学经过同桌或小组讨论,进行了交流,有的说:“百草园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而三味书屋生活单调,还要背书,背不起来还要挨戒尺。”有的说:“三味书屋的老师教育的方法太古板,不能让我们快活。”也有的说:“儿童的天性就是爱自然,爱玩,枯燥的《诗经》文字不如捉苍蝇喂蚂蚁,捉蝉脱有趣。”但是教者不满意学生的回答,拼命要大家再动脑筋,最后老师在无奈的情况下,用屏幕打出标准答案并说,要记住这是作者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得儿童的身心。课后这位老师还抱怨学生课上不配合,不肯动脑筋。试问,学生的几种回答真的没有道理吗?难道就是你的答案才是标准的吗?这种预设的标准答案很可怕,因为它好像是一个圈套或一个陷阱,尤其用媒体设计的投影。教师千方百计把学生引诱要标准答案上,不然,他的设计就要废弃了。这种做法也正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正是新课标要摒弃的。教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知识,只要是有道理的,都应该给以肯定。这是一个典型,同时这也折射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让人甚忧的现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的怀抱,要充分体现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不应该因为学生答案与预设答案不一致而被无情打击,更不应该因此让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判决。

我常想:精彩不是表层的张扬,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一个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以自身的生命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磨砺细节,语文课堂就会更加精彩,语文教学会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一、微笑面对学生,让学生的心中充满阳光

上课伊始的心情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带着微笑或严肃走进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所产生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老师给学生一张真诚的笑脸,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由发挥,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研究表明,经常处于自由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氛围中的学生,不仅性格开朗,语言表达水平也高,学生的理解、写作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难道不是语文课堂所需要的吗?诚然,老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有时也难免出现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的状况。但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自制,因为这样内心的不良情绪会通过表情传染给学生,往往使之情绪受到压抑,思路受到桎梏„„记得一堂新课前的课间时为了一些学生的错题而大发雷霆。上课时我就绷着苦瓜脸进教室,还延续着课间的怒火冲着全班同学吼了一通,之后再进入课堂教学。整堂课是出奇的安静:机械地站起、坐下、应答„„课堂是索然无味。从那以后美美步入课堂的前一分钟我定要对自己说:“要微笑、要微笑!”当然,老师的微笑也应是有尺度的,需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二真情做好范读,让学生纯净的心灵得到升华

新课标的鼓舞下,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广泛,语文课堂上,“请听录音”成了一句习惯用语。“以机代读”越来越普遍,“教师范读”越来越少见。确实,“以机代读”给师生带来不少好处,它可给学生提供语音示范,可克服教师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可指导学会恰当运用朗读技巧,同时在教学中也可起到渲染气氛、陶冶情操的作用。但“以机代读”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范读”。范读是教师在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的充满情感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当他们 3 在细心聆听时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境界。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达成共鸣,产生对学习语文的浓浓兴趣,陶冶了自己的情趣。

上语文课,除了注重知识性,同时还非常注重情感性。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与功能是不可轻视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有时可使师生心心相通,有时可激活学生思维,甚至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本校一优秀老师在讲授岳飞的《满江红》一词时,课前反复揣摩练读,授课时充满激情地几乎忘我地进行了朗读,在这当中仿佛自己就是岳飞,不时觉得一股股热血往上涌;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那一字一顿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让课堂一片肃穆;铿锵有力,响亮高亢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学生们则昂高了头,神情悲壮。朗读完毕学生静默了两三分钟,接着才是一片唏嘘。远在宋代的岳飞师生之间在这里在此时已达成了不用言语的共识。这种师生的和谐共鸣不正是语文课堂的美丽所在吗?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中有“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表述。只有口读、心惟,耳醉其音,目醉其景,心醉其情,对课文所表达的情、物、事才能有真正的感受和切实的体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用真情做好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之后还要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潜心诵读,让学生自己一次次地去拥抱课文内容,去一次次地感受内容,进入情境、体验情感。的确,朗读是一中心智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三、用心倾听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新课标推行甚广的今天,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课堂上,教师提问之声还没结束,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可是回答却牛头不对马嘴;某个学生已经在回答问题了,边上却还有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过程,而没 4 有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课堂是热闹的,可有语文课的深度吗?真的体现了语文课的“人文性”了吗?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似乎也只停留在教师与学生的提问与回答上,管他对与错,只要我的课堂能顺利进行下去就行。这样的课堂缺乏的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架空在肤浅的“对话”之上。

其实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倾听,即学生注意倾听教师的提问讲解,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你的提问,同时也要时刻检查自己是否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没有,不妨停下讲课,让学生再听一次问题,再听一遍同学的见解。也许这几分钟的倾听,就是你这堂课的亮点所在。

真诚的倾听之后要有诚恳的评价。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老师也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也常被学生的见解所震撼,深切感受到正确有效的引导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目前跛为流行的评点而汗颜:“你真聪明!”“真棒!”“太好了!”课堂上充车斥着流于表象的过分热情的表扬式评点,而缺少让学生知道自己之所以被称赞的实质性评点。当然他们需要适当的鼓励来增强自信心,只是这种一味迁就式的评点用多了,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久而久之他们他们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站起来说就能得到老师热情的表扬。他们无法分辨自己想法的合理性,却还为自己偏离文本的见解而沾沾自喜。同时学生在教师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的热情式评点下失去面对“你错了”的勇气,将来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呢?

其实教师的点评对个性化的精彩发言是否被其他同学所接受至关重要。在一课堂中,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水调歌头》后,你的点评仅仅是“你读得很好!”那么朗读的学生会认为他的朗读并不怎样,其余学生也会对该生的朗读不以为然。他读得棒,到底棒在那儿 5 呢?如果我说:“你读得真好!读出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寄寓的愁思与旷达,我为你精彩的朗读而喝彩!”由于这是发自内心的赞赏,可以肯定那名朗读的学生以后会读得更好。

美丽的课堂需要师生互相真诚地倾听、教师真诚评点,让学生明确自己之所以被肯定或不被肯定的原因,这样会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说服力、更美丽诱人!

四、真诚尊重个体,让学生心灵得以荡涤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精神交流,让学生走进屈原,理解什么是豁达„„并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字里行间去发现、感悟作者的隐隐情愫,实现教学中知与情的统一、和谐和优化。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心灵的尘垢得以荡涤,使学生的灵魂得以升华。那种把语文课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枯燥孤立的单项训练或作成人化的理性分析,忽略生动感人的因素,解词、分段和概括段意、中心思想成为讲解许多课文的“流行式”,特别是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一字不差地背诵教师圈定的现成的结论,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同学们都在嚷嚷:一点也不感人,一点也不激动。这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背影》的年代离同学们太远了,让今天的孩子们认同上一代人的情感难了;二是说明我们教学中有问题。可能是我们没有把同学带入到文章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如果你只是教几个生字词,概念化地介绍背景,概括主题,再说有几点写作特色,那么,学生没有受到情感陶冶,觉得不感人也就不奇怪了。假如你这样来试试看,效果会如何呢?

“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送我到南京的?找出有关词语和句子。”(祸不单行 奔丧 狼籍 典质惨淡 赋闲 谋事)

找出父亲过轨道、爬月台的艰难动作,加以体会。(蹒跚 探身 攀

缩 倾)

你有过和父亲或者母亲共同度过家庭困境的体会吗?如果没有,请父亲或母亲给你讲一段他们和父亲、母亲共同度过家庭困境的故事,(他们一定有!)谈谈你的感想。

回忆你父亲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一个细节或一个瞬间,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如果课堂上有了上述几个活动之后,我们的学生还会对《背影》无动于衷吗?我想:绝大部分同学应该为之动容。“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关注人的情感。不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没有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就放弃了语文课本里最重要的感情资源,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残缺的。

因此,我们应当提倡那种富于变化、充满情感交流的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以学生为本,以情感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教学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行,而过程则既有清风朗月,也有山呼海啸。只要每位语文老师用真诚去对待课堂中一些细节,课堂必定会绽放学生心中的幸福之花!

参考文献:

程红兵《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1、4)

周一贯 《语文教研案例论》《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宁波出版社 2004年版)叶 澜 《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中学语文教学.》(《让情感与智慧的火花竞相发》2007、11)

吴效锋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2003年版)

第五篇:磨砺记叙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不吃点苦可是不行的。世上的人总会经历一番磨难,舟舟出生时患有先天残疾和智力障碍,父母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个孩子,舟舟的父亲是一名小提琴家,他总会带着舟舟去自己的乐团,家庭的熏陶下,舟舟慢慢的被这种音乐气氛感染,开始学起了小提琴,父亲见他很有天赋,便开始教他拉小提琴,没想到他拉得很好。虽然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这并不会影响他什么,如今他已经被请到各个地方演奏,家喻户晓。正是因为经受了人生中最痛苦的磨难,才使他更加努力去学习、去珍惜生活,创造奇迹!

磨难就像贝壳,如果你全力冲破那坚硬的壳,就会发现无比耀眼的珍珠。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从前身为富家子弟,后曹家被抄,曹父被捕,家业衰败,尝遍人间疾苦,终著成一代名著;史铁生青年时下乡插队发生意外,下肢截瘫,不能行走,他忍受着这样的痛苦和肾衰竭的折磨,在轮椅上写出一部又一部撼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作品,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力克·胡哲先天患有残疾,先天缺少腿和胳膊,他从不向命运屈服,坚强的活了下来,参加冲浪等体育运动,成家立业;马云创业时,一路波折,无人支持,遭到别人的嘲讽讥

笑,可这些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经历了磨难,他最终创立了如今著名的阿里巴巴集团。

你不是蝴蝶,你不会知道破蛹成蝶时的艰辛和成蝶后的灿烂;你不是杜甫,你不会知道被贬途中的辛酸,无家可归、饥肠辘辘时的痛苦;你不是李白,你不会知道虽纵情山水、孑然一身,却无法填补内心的壮志踌躇。没有经历过磨难,又怎么会明白成功后的辉煌与灿烂。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要抱怨一路坎坷,平坦的大路是准备给那些在磨难后重生的人的,也不要随意就放弃,钻石蕴藏在岩石之中,也许你再割下一刀,就能看到那无比耀眼的光芒。不经风中苦寒来,怎知梅花扑鼻香?篇二:磨砺则变 磨砺则变

大豆变成豆腐,从不好吃变成了美食;原石变成宝石,从不起眼变成了众人眼中的聚焦点。没有磨砺,也就没有变化后的那番美丽。

人亦然。

遥想苏秦当年,他素有大志,起先他游说秦国统一中国,结果不仅没有成功,而且花光了盘缠,衣衫褴褛如乞丐。他的父母、妻子和大嫂全都看不起他,这让他心中的郁闷难以诉说,他的才华和抱负也无人重视。经过这一次打击,他决心闭门不出,苦读太公《阴符》,一旦觉得困乏,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悬梁刺股”中“刺股”的来历。苏秦后来写成《揣》《摩》两部书,改变游说对象,联合六国来对抗秦国,最终身佩六国相印,风头一时无两。如果没有秦国失败一役,没有决心改变的勇气,没有这份磨砺,也就没有后来有名的合纵连横了,人们也就无法领略到苏秦辩论的慷慨激昂与用兵用计的智慧了。

磨砺的过程是痛苦的,唯有熬过那份疼,才能等来蜕变的重生。

越王勾践尝苦胆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他即位没几年越国便被吴国打败,勾践不得不到吴国去服苦役,服侍吴王夫差。在吴国期间,他表面上心甘情愿为阖闾守墓,饲养夫差的骏马、给夫差脱鞋,甚至在夫差生病后观察他的粪便察看病情,表演了一个完美的臣子形象。而且在回国后,他也送礼给吴国,好似已然成为了吴国的忠臣。但在勾践的心里,这一切只不过都是表象,他将其视为一种磨砺,日尝苦胆,用蓼薪刺激眼鼻打消睡意,他明白唯有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才能牢记那三年的屈辱,才有动力支持着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了吴国,让虚弱的越国重新成长为东南一方的霸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苏秦、勾践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磨砺对人的影响,证明了经过磨砺的人生会绽放光华。其实,磨砺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生,它更重要的是改变一个人的内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角保尔·柯察金是一名青年的英雄。按照过去书籍的一贯描写,生活在最底层的保尔应该是欺软怕硬的主,但他却在一次次生活的打击与磨难中逐渐坚强,成为了一名年轻的英雄。他也曾经彷徨过。当24岁的他收到残疾证明书的时候,前所未有的绝望包围了他:没有了战斗力,自己还能怎么战斗,他还能给谁带来幸福?

茫然的保尔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告别这个“黑暗”的世界。然而,保尔的意志曾经在平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中受过洗礼,因此他重新战胜了懦弱,拿起手中笔,从事了文学创作,其作品激励着一个又一个革命同志。他重新找到了战斗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没有曾经的磨砺,在身体遭受常人无法接受的伤害后,保尔能坚持下去吗?我想,当今社会的留遗书轻生现象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份答案。

磨砺是点亮人生的火柴,虽然它不够温柔,却能令我们足够坚强。迎接磨砺,挺过磨砺,品尝人生精华。

守业与创业

老话说攻城容易守城难。攻城是创业,而守城则是守业,在很多人看来守业更容易。因为前人栽树后人好乘凉。其实不然,无论是守业还是创业,我们都需要借助上一辈人的经验,但想要开拓新领域,则必须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在西方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在德国更是用“创造——继承——毁灭”来形容三代人的命运。其实想要守好城,开好业,就应该协调好经验与勇气的关系。

经验是智慧的老人,他是人们在多年的光阴和坎坷的打磨中所总结出来的处世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如不能一味毁林种田,必须让自然得到休养生息。这位老人是青年人成长路上的启蒙者和守护者,他能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更好地守业。勇气是充满着朝气的小伙子,他讨厌被老人的经历束缚,喜欢独自去闯,崇尚自我,对所有的未知都很好奇。他是年轻的先驱者,不畏困难,为了达到目的而满怀激情,是开创新事业的佼佼者。

“年轻人还是应该多向前人学习,不要毛毛躁躁。”经验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拘囿于过去的经验不敢探索,那不就是懦夫吗?!”勇气不服气地道。的确,若是过分注重经验,遵循经验,那就陷入了经验主义,只能以静止而狭隘的眼光看待问题,无法与时俱进。而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就是典型的经验主义指挥棒在运作,使得许多干部凭借着以往同革命斗争胜利的经验来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轻视了理论和知识的作用,结果导致“左”倾错误严重,闹出了许多的笑话。

不过,光有勇气也不见得是件好事。众人皆知项羽是勇者无惧的男子汉,当时他与刘邦争天下,刘邦虽故意示弱,但项羽的谋士范增发觉了他的野心,故命项羽布下鸿门宴准备诛除之。然而,刘邦却以一跪就获得了勇猛的项羽的原谅。范增心生二计,准备来个项庄舞剑,一心要刺死刘邦,可结果刘邦被人解了围,最终逃离。这次放虎归山给了刘邦机会,反过来打败了项羽的军队。可见,想要成就大事,就应该像刘邦那样,有赴宴的勇气更有灵活应变的经验,光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当经验与勇气相辅相成时,我们才能跳出狭隘的眼界,放眼更长远的天空,这样才能既安稳地守业,又能有攻击力地创业。

作为教师,就免不了与学生打交道。事实上,学生工作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教师,如果连学生都搞不定,这个教师基本不能算是成功的。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的独生子女,因此,现在的学生,的确是越来越难教。我刚刚当班主任,学生管理方面的知识很贫乏,于是,利用暑假买了好几本与班主任工作有关的书来啃。其中《班主任兵法》给我的启发最多。

自古不论将、相、王、侯都熟读兵法,而兵法中又以孙子兵法为首,在各行业中有识之士将之运用得当,须不知,原来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它记述了作者万玮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班主任兵法》分实践篇和理论篇。实践篇是万老师精选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一个个案例就像一篇篇章回“小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充满智慧,读了让人回味无穷,让人留下无尽的思索。理论篇是万老师对《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其中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可见万老师的理论功底之深厚,对哲学思想的深刻洞悉。读着《班主任兵法》,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要做好老师,做好班主任,首先就必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爱心是教师情感的核心。面对有待培养的一个个如此年轻蓬勃的学生们,教师要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情感、思想一天天的变化和成长,精心呵护,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没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热爱教育事业是无从谈起的。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或缺的情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热爱和关爱尤其

重要。作为班主任,平时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都能够比较清楚地掌握,要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全班每一位学生多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沟通。仅仅对学生充满爱心还不行,如果碰到学生做错事,批评又不接受,还不服气,这时就要想办法让其服帖才行。在理论篇“攻心为上”讲到。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的核心思想。万老师提到:“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我班一名叫xx的学生,他经常打架、捣蛋,喜欢搞恶作剧。我花了很长时间用爱心感化他、引导他,还把我们班的公共邮箱交给他管理,他终于有了转变,变得乖巧了、懂事多了。但是后来,公共邮箱里出现了一首不雅的歌曲,同学们都怀疑是他做的,我也认为是他做的,但没有说出来。自从这件事之后,他又故伎重演,上课不专心听课,拿水喷同学,还把大头钉放进同桌的水壶里。我忍无可忍,大声地,狠狠斥责了他,但他不但不改,还得意地嬉笑,我气极了,说:“不听我教,就走,不要做我的学生!”结果,他站起来就往教室门口走去,我连忙吼道:“回来!”他回到座位,嚣张地看着我,我知道自己就快崩溃了,连忙克制自己:“你放学到办公室找我!”回到办公室,我思考:他为什突然会变成这样呢?肯定会有原因的!于是,他来找我时,我调控好情绪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谈话,发现,原来他认为我冤枉他往公共邮箱放不雅歌曲,他很生气,所以要故意和我作对。我向他道歉时,他哭了!矛盾化解了,他的表现又恢复了正常!

现在的孩子很叛逆,但心灵敏感而脆弱,所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原来可以使我的工作事半功倍。

看了这本书,我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注重及时的反思,总结以及方法的灵活运用,以达到更人性化的管理。在《班主任兵法》中提到,“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读过万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使我很受启发。读着读着,经常感叹,这个方法好,当时我怎么没想到,那个我也做过,我怎么不写下来呢?所以我在想:我们有很多老师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教学中,有很多好方法,何尝不能写下来,何尝不能相互学习呢?如果万纬老师不把他的经历经验反思成文的话,我们也不知道他的那么多好主意。所以,我感觉,做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班主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 因此它更强调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有效地变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找出更容易贯彻班级指导思想的办法。可见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主动反思总结的习惯,我们的教育方法一定可以获得不断的创新和提高。看完这本书,我很佩服万老师,我认为他是一个教育界的有心人。他凭着,一股锐气和冲力,成为一位教育专家。他有智慧,把古代的《孙子兵法》甚至现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篇三:挫折磨砺人生

挫折磨砺人生

水富一中 成玉莲

世上没有失败,那些挫折只是通往成功的基石而已。失败算什么,它们不过是上苍赐给自己的一次次锻炼,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勇敢的挑战未来。缺少了挫折的人生也许看上去完美,但是这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生顺顺利利,殊不知挫折才能磨砺人生。

挫折——成为乐坛雄狮

他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钢琴震撼了无数人,他的生活虽然黑暗,但人生却一片光明,他用音乐为自己带来了希望之光。贝多芬,音乐界最伟大的人,用心奏出了《第九交响曲》,在挫折面前,他发誓要“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的越来越旺盛,他始终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挫折丰富人生。”所以他被誉为了音乐界的“乐圣”。

试想如果贝多芬的一生平平安安,谁又能保证他依旧能像今天这般辉煌灿烂呢?所谓天空不只有蔚蓝,花儿不会永远绚烂。从牙牙学语到夕阳西下,有几人会是一帆风顺的?换一种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也许你会发现它是一种财富。

挫折——成就天下

他不甘亡国之痛,他卧薪尝胆多年,他虽为敌国奴隶,却从未向困难低头。越王勾践,历史长河中的一代传奇。他一度沦为阶下囚,却忍辱负重,等待东山再起的一天,无论前进之路多么坎坷,他依然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挥师问吴之际,他仰天大笑的魄力让人心中一震。今天,我们可以豪情万丈地诵读那段属于他的历史——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试想如果当时“会稽之战”中失败的是吴王,谁又能保证吴王不是第二个卧薪尝胆之人?所谓逆境出人才,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只有勇敢的接受挫折,才能磨砺出钢铁般的意志,只有敢于挑战自我,才能突破极限,取得成功。

挫折——人生无悔

他发明了电灯,为世界带来光明,他惜时如命,每分每秒无不在为工作奋斗,他经历了1000次的失败,却从不放弃。

天才发明家爱迪生,人们只道电灯为我们带来便利,可又有谁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所面临的困难呢?他试用了上千种材料,历经种种挫折,失败多次后终于获得成功。有人问:“历经这么多的失败,想到过放弃吗?”他却说:“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进一步。”是啊!失败了一次,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试想,如果爱迪生真像那人所说,放弃了实验,那么今天的留声机,摄影机还会有吗?若是幼虫畏惧挫折,哪来的破茧成蝶?若是小鹰畏惧挫折,哪来的翱翔蓝天?若是人人都畏惧挫折,哪来的成功?所以,为什么要害怕失败,畏惧挫折呢?抬起头,昂起胸,我们看到的是突破,是希望,是创造,是追求,是奇迹。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俞振飞老先生说:“不经一番苦风霜,哪来梅花放清香。”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挫折作笔,痛苦为墨,在人生之路长途跋涉,让我们战胜挫折,书写成功。指导教师评语:此文用语凝练而生动,故事经典而引人,恰当的引用更让文章韵味悠长。这是今天生活在众人宠爱、物质丰富、尊崇自我的中学生们的警示钟,是让他们从坠落中崛起的精神食粮。篇四:2013年高考作文人生需要磨砺 2013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如媒体预料的那样突破了150万,再创历史新高,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个体的职业选择自有他们的理由和权衡,都值得尊重和理解。但近年来年轻人扎堆儿去挤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却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有媒体将他们成为“稳一代”。有人认为,如果社会中原本应该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普遍盛行求稳心态,趋于安稳和保守,那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

人生需要磨砺 2013年的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稳一代”趋于安稳和保守的心态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早在清末,梁启超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以天下兴亡,皆在我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对当下求稳的青年一代有警醒作用。我们诚然应该趁着大好青春,主动迎受栉风沐雨的洗礼,用生命的激情和活力支撑一个国家不断前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需要磨砺,我不愿意在安逸享乐之中虚度我的年华,我愿意对将要来临的暴风雨顾盼生姿,以使自己的价值能得以历久弥新。经过焚烧的金刚石终能成为钻石,受过沙粒疼痛的蚌终能吐露珍珠。《宽容》序言中的先驱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开了通往光明之门,那无数伟人为世人指明了真理的方向。“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愿意用一时的波澜不惊去积淀下一次奋勇冲击的力量,平淡保守绝不是青年生活的常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稳和保守的生活只会销蚀人们血液中的激情与活力。杰克?伦敦,曾辉煌一时,一书《沉寂的雪原》迷醉多少芸芸众生。但当他成名之后,贪图享乐,晚年时,无一篇佳作登世,不思上进的他最终亡于安乐之中。正如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腾,则会失去雄浑;沙滨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只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一个社会型塑着它的青年,而青年又最终将引领这个社会的未来。有什么样的青年,我们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国正力争做一个创新型国家,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还远没达到让年轻人可以老成守业的地步。如果青年群体普遍缺乏开拓的激情,甚至失去接受社会和时代的磨砺的勇气,而安于现状、但求稳当的话,这个国家恐怕很难拥有令人称道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只有经历了磨砺,我们才能拥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我们才能拥有“风景这边独好”的自信;我们才能拥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洒脱。人生需要磨砺!篇五:磨砺意志 成就人生

磨砺意志 成就人生

永春达埔中学 吴金源

指导老师:汤宏达 联系电话 *** 有的人老是管不住自己,容易被一些事情所诱惑;有的人虽有远大的抱负,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把它丢到脑后;有的人在困苦的环境中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是为什么呢?这与人的意志有关。

优秀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取得优异成绩;而意志薄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成不了大事。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文化巨匠、科学专家、体坛名将,无一不是意志坚强的人。如:轮椅上的科学巨人—— 霍金,高位截瘫的“当代保尔”—— 张海迪等都是凭借坚强的意志而取得成功的典范。我们每个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都难免遭遇挫折和逆境。因此我们只有向张海迪等先进人物学习从小培养坚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我们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必须做到:

一、应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二、要向自己挑战,向自己的坏毛病、坏习惯开刀,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意志品质。

三、提高自制力,抗拒各种不良诱惑,坚定地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四、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如可采取为自己定座佑铭、请父母、同学监督,当自己松懈、违规时、主动接受“惩罚”等措施来提醒自 己坚持到底。

下载磨砺课堂  享受教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磨砺课堂 享受教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享受语文的幸福课堂范文

    享受语文的幸福课堂 ----------“青岛市名师开放课暨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养成教育研讨会”心得体会 莱西市滨河小学 李训梅 3月13日,到月湖小学听了两节课,宛若坐在小舟中顺流......

    让课堂成为一种享受

    让课堂成为一种享受 新沂市草桥镇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思......

    品味语文 享受课堂听课心得

    品味语文 享受课堂:“福建省第九届小学阅读教学观 摩研讨活动”听课心得 尚干中心小学林宇琦 10月18日至21日,参加了宁德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期间,观摩了来......

    追寻本真课堂 享受教育人生

    追寻本真课堂 享受教育人生 ——记一次教科研沙龙 ● 左海电 蔡绪稳 不久前,我校全体青年青年教师同广东东莞市校长研修班的校长、专家一起开展以“追求本真课堂、享受教育......

    享受新课程 我说新课堂

    享受新课程 我说新课堂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在人们的脑海里已打下深刻的烙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在探讨关于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该如何驾驭的问题。如果把新课改萌动时期的......

    享受成功 享受幸福的美术课堂

    享受成功 享受幸福的美术课堂 【摘 要】 成功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名词,曾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不断地被运用在管理、营销等各个领域。所谓成功教育,是通过老师的帮助和......

    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总结

    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总结 市局小教室推出构建“高效课堂”理念已经历经几个春秋,我校依托于小教室提出的各项适合高效课堂发展的好政策,也在慢慢探索和研究自己的高效理论模式,通......

    磨砺则变(范文)

    磨砺则变 大豆变成豆腐,从不好吃变成了美食;原石变成宝石,从不起眼变成了众人眼中的聚焦点。没有磨砺,也就没有变化后的那番美丽。 人亦然。 遥想苏秦当年,他素有大志,起先他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