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材创新 教学创新 强化实践:落实创新理念的三环节(范文模版)
教材创新
教学创新
强化实践:落实创新理念的三环节
发布日期:2010-07-20
教了几十年书,经历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在同事们合作与帮助下,不断教学实践,悟出一个道理: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才一代要比一代强,这是规律。教师工作要顺乎这个规律,不止要学生超越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要一届比一届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树立创新理念,而且把它作为教学实践的主旋律,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现把这一心得体会表述如下。
一、教材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引擎
教书需要一本好教材,好教材有几点标志: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信息,不止内容新颖,而且体系有所创新。教材不同于专著,它要把基本概念交代清楚,说理要透彻,系统性要强。教材要摆正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处理好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把相关内容衔接得好,而且篇幅适当。再者学生好读。1992年我与同事出版的土壤地理学教材就是按这几点要求来写的,其中特别关注创新性。
在近代,国际上土壤地理学发生重大的变革,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土壤系统分类,70年代在世界上广为传播,成为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然而,1949以来,我国土壤地理学属于地理发生分类体系。因此中国的土壤分类学处于系统分类与发生学分类交替时期。面对这一实际国情,出版一本既能照顾我国长期使用发生学分类的实际情况,又能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的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地理学教材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我们不能丢了历史,要求学生学了本教材能看懂土壤地理学历史各时期的论述。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掌握未来,使学生学了本教材能掌握国际上本学科的新动态。而这两者又不是对等的,应该有所倾斜,要从以新替旧的角度来编写教材。
将两种思路迥然不同的分类制融会在一个教材中,这不止在技术上有诸多难处,更会遇到新旧学术思想矛盾冲突所带来思想障碍,因为两种分类制不单纯是分类指标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认识土壤在思想方法上的差异。发生学分类是从生物气候带为主因素的环境条件来识别土壤,而土壤系统分类则是从土壤本身属性来识别土壤。显然,从方法论上来看,后者科学性更强。然而一种思想方法的转变是很不容易的,何况前一种思想方法已有一定历史基础。这就造成了新教材体系的难度,只有用创新的理念才能处理好这一特有问题。
我对这一点作了长期的探索,1985年出版的《世界土壤地理》虽已为此转变打下基础,构成新教材体系雏形,但不急于编写新教材,仍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求索。及至1988年,才把本教材的编写大纲提出来。主要做法是:
1.从土壤属性入手认识土壤,以此为主线处理教材内容。改变了历史上同类教材应用生物气候带划分土壤类型的做法。每个土壤类型以属性归类,包括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着力于把定量化的特征突出出来,建立起土壤类型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属性,外部条件只是影响因素,而非划分的主要依据的科学概念,而且把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名称与发生学分类的土壤名称相比照。
2.突出地理性。精练处理土壤学基础内容,压缩篇幅。使土壤地理学内容占全书的2/3。这不止体现于分量的加重,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土壤分布的鲜明空间概念。利用各种图式表述了土壤与地理空间的关系。编制了三个分类制的世界和中国的土壤分布图。其中中国土壤分布图是根据原始材料独创设计的。每个土壤类型都有一个剖面构型图,加强立体空间感。因此本教材显示鲜明的地理性。
3.着眼于方便教学。编写教材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用对比法、关联性表述,做到脉络清晰,相互关联,便于记忆掌握。如各个土壤类型中,都有一个土类关系的三角表,这个三角表看来很简单,但却是精心设计的。它非常清晰表达了各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插图与表格的作用,注意文字与图表的匹配,如土壤形成条件、基本性状都采用列表比较的表述方法,这样使得繁杂的内容简化,避免了过多的文字叙述,便于学生掌握。各章节之后精选了思考题,富有启发性,教学适用性强。
4.土壤地理学是高等学校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显示联系有机自然界与无机自然界知识的中心枢纽地位,又要为后续的区域地理学、综合地理学课程作铺垫。因此本教材十分注意与这些相关课程的衔接问题。
由上述特点构成的土壤地理学教材体系完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它顺应本学科发展的总趋势,与国际同类教材接轨,又承前启后,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力度较大,显示本教材独特风格与特色。本教材1995年之所以能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要害在于有创新理念。
鉴于本教材发行十多年来,现代系统理论和崭新技术不断地向土壤地理学渗透,而土壤系统分类学又在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迅速进展,其影响越来越大。又加以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不断革新。面临这一新的形势,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要求,我与同事们决定修订本教材。修订本除仍保持上述第一版教材的特色外,重点从三个方面修订:(1)以现代系统理论为指导,把土壤作为一个系统,调整教材体系;(2)充实土壤地理学近代新技术的应用和土壤分类的新进展,充分体现当今国际土壤地理学发展新动向和研究新成果;(3)精简篇幅,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科学在发展,教材要不断更新。我认为,要建立教材更新机制,以保持教材活力。
二、课堂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而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应是掌握一门学问的钥匙,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新问题。
各学科都有其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这部分知识,就将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而教师要把它讲深、讲透、不仅说清这些理论、原理本身的含义,还要教会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能力。如地学中的地带性学说,用一、二节课就可以把其本身含义说清。然而把这一学说应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中,就会出现许多复杂问题,而学会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这是学生一辈子都应掌握的知识。所以我讲课不贪图讲多,而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力求说理至深。尽管我讲授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为研究对象,但我总是把土壤看成我讲授知识的载体。在剖析土壤、认识土壤运动规律、阐释土壤分类的分歧等问题上所引导的思想方法大都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这样学生学了这门课,不止学了这门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每一客观事物都是由多因素组成的,而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并由此形成系统。然而教师在讲课时,却必须逐条讲述单个因素,才能条理清楚。例如形成土壤有五大自然因素,讲课时只能先后分述。问题的关键是在说清五大因素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在不同条件下,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哪些因素在什么情况下起了突出重要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典型事例的综合分析,树立起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的概念。这种思维方法不止运用于土壤地理学的研究,还可运用于其他学科。
知识是无边的,一门课程内容的延伸也是无限的,但是课程讲授的时数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讲好无限的内容,这就要把握住本课程内容的精度。通常教材求其完整性,总是面面俱到,然而讲课却不能这样,把精髓的东西讲好就行了。
从讲授角度看,通常可以把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必讲的,这包括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必须费力量阐释的内容以及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等,这可称为基本点、难点和思考点;另一部分是可以不讲的,这大都属于叙述性内容,学生自己看得懂,讲起来又嫌繁琐的;再者是可讲可不讲,视讲授对象而定,这些内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教师要用力于必讲的部分,并对可讲可不讲部分作弹性发挥,着意于求精不求全。
总之,教师要努力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般人都认为土壤是固相的,为什么土壤学把它说成由固相、液相、气相组成的?”由此可以引发出一系列思考:土壤的本质特征、土壤结构、土壤内在特性、土壤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这就把土壤学的主要内容串连在一起,由联想而形成记忆链,这种联想记忆容易把知识用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营造环境很重要。首先要营造学生爱听您讲课的环境,讲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语言灵活,说理透彻。若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说起话来像话剧台词一般,并不产生好效果。再好的内容,照本宣读,或脱稿背诵,都会失之生动,学生听久了,还会感到厌烦。
我上课时,一般是在课前掌握授课要点,上课时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方式,千方百计把要讲的内容讲清讲透。所以同一内容,我每次讲授表达的语言可能有出入,但把问题讲清讲透这一基本目的总是不变的。表达语言出入,是出于我观察授课对象水平、课堂情绪而灵活应变的。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得对本课程拥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对教材融会贯通。
再者,营造学术讨论的宽松环境,形成教学互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敢于对学术问题包括教师的学术见解质疑、评说,通过讨论、提问、作业多种形式,形成学术的交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创新是在全面掌握现状基础上的提高,不全面了解现状,就无从创新。因此,教师在介绍本学科全貌的同时,要把生长点、争议点、疑难点摆出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要破除学生的思想束缚和“人云亦云”的思维惰性。当然,有的学生也可能出现一些非科学的想法,对此,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加以辨识澄清,使他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化。
三、强化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实践教学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把理论学活,引出新思路。凡是理论学得好的学生,在实践中都显得思想活跃,思路出新。这说明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收获更大。我把它喻之为:“堂中授论理,野外寻验方”。
要强化实践教学,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基地。为此,我与同事们在20世纪70年代,在福建武夷山和戴云山两个大带作了大量系统调查研究,两相对比,最终确定以武夷山作为长期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一套实践教学规范。主要内容是采用土壤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论文写作三结合教学方法。学生首先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野外土壤调查,然后根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和土壤室内分析的数据进行论文写作。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验证和巩固了课堂讲授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土壤调查研究,产生新思路,写成论文,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好办法。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可视为师生共创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而且仍然要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当前地学研究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是高新技术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地学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局部到全面,从三维空间向四维时空发展,这将引导研究向高水平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从单一圈层的研究发展到圈层间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研究。特别是引导学生面向经济建设,应用系统理论,对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综合思考。三是各种不同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的交叉,如地理学研究中区域派、生态派、景观生态派、区位派、数量派等各有特色,可以相互渗透应用。要引导学生掌握各派的实质,选择性运用在自己的选题上。
教材创新——创新教育——强化实践教学三个教学环节,贯穿创新理念,构成系统化教学体系。这是我与同事们共同工作的总结,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事物在不断发展,过去的工作,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但留下深刻印象:创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基本动力这一理念却永远记在心中。企盼创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涌流。
第二篇:创新机制 强化实践
创新机制 强化实践 充分发挥中心组带动作用
沙日浩来镇党委中心组(2010年7月14日)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是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确保理论学习质量的制度保障。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围绕强镇富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狠抓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强化中心组带动作用,促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切实将理论学习与本地实际贴紧靠实,依托本地优势,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肉鸡养殖业,有力提升了中心组学习的活力和实效,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点,健全机制。一是落实“一把手”责任制。领导重视、落实责任是抓好中心组学习的关键。党委书记作为中心组学习第一责任人,带头学习,以身作则,带动了中心组其他成员的学习。同时,我们明确各自分工和职责,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党务的副书记任副组长的中心组学习领导小组,确定专门工作人员,确保中心组理论学习正常化、制度化,为抓好中心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 是健全机制。健全机制是抓好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对于抓好中心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完整的中心组学习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中心组学习的顺利开展。我们机制上落实了六项制度。坚持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发言、学习体会交流、学习笔记批阅、学习心得公示等六项制度,确保中心组成员年均自学120个学时、每年集中学习12次以上。每年年初,结合沙日浩来镇实际下发《沙日浩来镇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阶段性学习计划和专题学习计划,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针对学习内容,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确立学习的主要目标,通过要求约束和目标牵引,促进学习深化。三是规范学习形式。在学习形式上做到“七有五统一”,“七有”指:有学习计划、有集中学习记录、有考勤登记、有个人学习笔记、有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有学习阵地、有学习专项经费。“五统一”指:学习计划统一、学习时间统一、学习笔记统一、学习考勤统一、学习档案统一。镇党委专门划拨学习专项经费,用于购买辅导书籍、录像教材、光盘及聘请授课讲师,中心组成员每人每年都坚持个人订阅2-3份报刊,每人每年阅读2本以上的图书,这为理论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优化学习方式。采取专题讨论、观摩、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丰富了学习形式,优化了学习方式,使中心组 成员乐于学习。通过实地观摩让中心组成员和广大党员群众直观、深切感受到发展的迫切性和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镇确定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思路中,现场观摩和座谈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是实行奖惩。强化督促检查是抓好中心组学习的保证。镇党委非常重视中心组学习, 对中心组成员学习开展及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督促,及时进行指导,确保中心组学习落到实处。对中心组成员学习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先评优、工资奖金等相挂钩。(二)创新思路,丰富载体。一是跳出原有模式,实行轮流授课制。每次学习由一名中心组成员进行专题领学或讲课,跳出“一人念,大家听”的老模式,增强中心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二是开展大调研活动。每季度在全镇开展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大调研活动,中心组成员深入嘎查村,结合各自分管业务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出学习体会和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今年以来,镇中心组成员共开展大调研活动2次。通过调研中心组成员提出目前我镇范围内日光温室蔬菜的收益虽超过农民种大田的收益,但随着东北部地区大面积的建大棚,镇域内的蔬菜收益必然会受到冲击,通过考察建议在棚内种植果树,已抢占未来市场的先机。通过考察、聘请知名专家论证,在宝贝河、金星和校田地设施农业小区种植了600亩的桃树,目前长势良好。我们计划今年进一步扩大桃的种植面积,总面积达到3500亩,争取 桃和蔬菜的种植比例达到80:20。三是创造条件“走出去”学。有计划地派中心组成员前往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带领机关、嘎查村干部和当地农牧民到经济发发展有特色的地区进行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经验。为解决设施农业农家肥问题,2009年我镇开始进行肉鸡养殖。针对肉鸡市场前景、养殖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疑虑和问题,组织3批200余人次前往长春、辽宁等地区培训学习,为肉鸡产业在我镇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四是利用远教资源专题学,以网促学。加大建设和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终端接收站点的力度,截止2010年5月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1个镇级和20个嘎查村级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21个站点的建立使中心组成员、广大农村党员学习掌握前沿理论更迅捷、更直观。五是实行信息化带动。2009年1月建立了沙日浩来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围绕镇域内的农业主导产业和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重点加强设施农业进行产前、产中操作技能培训,加强产后销售服务培训,广大农牧民通过图书、上网查询解决了技术和销售等问题,我镇也初步实现了信息化带动服务。
(三)把握核心,务求实效。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增强趣味性、提高自觉性,使中心组学习切实学深学透学出成效。一是坚持学习内容以解决思想问题为基础。为夯实中心组成员的思想根基,我镇始终把最新理论前沿知识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围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先后组织学习、座谈10余次。二是坚持学习内容以解决发展问题为核心。每次中心组理论学习时,都围绕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精心设计专题,坚持议中心、谋实策,集思广益,缜密研讨,科学制订了“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特色种养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镇党委多次组织中心组成员深入已建和在建项目建设工地、农户田间地头,进行“开放式”学习和现场观摩,增强中心组成员学习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扩大理论学习覆盖面,增强带动作用。镇党委将全镇划分为机关站办所干部;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广大农民群众五个层面,层层开展理论教育。并聘请了3位理论功底深厚,文化知识广博、职业道德良好的理论宣讲员,进村入户送理论,确保全镇理论教育工作全履盖。每月指定一名中心组成员结合调研课题和中心组学习内容为机关干部上一堂课,与机关干部沟通、互动,推进工作,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创新中心组学习机制,使我镇中心组学习得到大力加强,学习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心组的学习带动能力也得到增强。
二、主要成效
建设学习型机关关键是要取得良好效果。在建设学习型机关过程中,要结合阶段性工作任务,着眼发展和创新;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落脚点,因此我们每次中心组学习都围绕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精心设计专题,言必及发展,论必及创新,议中心,谋实策,让理论学习融入中心、参与决策、服务发展,使中心组学习成为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催化剂”,使中心组学习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发展思路清晰,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在学习中统一思想、锤炼境界,有效促进了班子成员思想的“内化”和升华,达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目的,班子成员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发展思路清晰。大家知道,我镇从2007年开始规划发展设施农业,2008年开始具体实施,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群众认识几乎没有,甚至有个别党委成员也对发展设施农业这一“新生事物”信心不足。思想发动是抓好中心组学习的前提。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攻坚克难。我们从中心组开始学习有关设施农业方面的知识,包括技术、国家产业政策等。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仅2008年3月中心组成员5次赴辽宁北镇、赤峰等地实地参观考察。通过学习讨论、“走出去”实地观摩,我们思想统一了,并 确立了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的目标,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为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群众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中心组成员身先士卒,主动承包大棚,中心组成员每人承包2栋以上日光温室,并发动亲戚朋友承包,为设施农业在我镇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在中心组成员的带动下2009年宝贝河设施农业小区1500亩的日光温室仅一个上午就发包完。截止2009年我镇已建成日光温室5600亩,春秋棚200亩。2010年上半年我们完成了水泉2200亩、宝贝河300亩和黑泡子村800亩的规划和征地任务。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班子成员思想观念明显转变了,发展思路清晰了,而且为全镇勾画了一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发展蓝图;通过中心组成员的实际行动带动,如今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正亲手描绘着这张蓝图。
2、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在学习中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带领群众加快致富的本领。广大干部群众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发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带动作用,学习型乡镇创建活动的开展。机关、站所干部学习的热情增加了,业务水平和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而且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用具。农牧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3、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通过开展中心组成员调研活动,中心组成员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解决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有效搭建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在今年的社会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中,我们入户率达91.8%。通过排查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件,收集合理化意见建议5类。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征用土地2宗共2500亩,涉及资金75万元,未发生一起与征地有关的矛盾纠纷。通过加强中心组学习调研,提高了中心组成员驾驭局面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赢得了农牧民的称赞。
4、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推进。通过狠抓中心组学习,强化带动干部群众学习培训,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三年来,镇党委获得市委、旗委的多次嘉奖,通辽市委的“五个好党委”,镇党委书记也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党务工作者”。2008、2009年全镇的各项工作在全旗评比中居前位。
总之,我们深深感觉到加强中心组学习对于统一思想、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质、促进各项工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抓好中心组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中心组学习与旗委的要求和所担负的任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理论学习的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宽,理论学习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等。今后,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要求,突出中心、统筹全局,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中心组学习的成效,为我镇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提供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
第三篇:创新理念
烟草创新理念 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着国际控烟、垄断体制、构建和谐、市场竞争等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必须积极的实施管理转型,增强行业竞争实力,为未来应对市场竞争积蓄力量,而要实现管理转型,逐步缩小与国际烟草业强势企业在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就需要烟草人勇于突破原有的惯性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勇于创新,敢于创造性的工作,不断采用新的方式来加速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积极引入全面创新管理模式,这是专卖商业企业创新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方式
1、深化执法行为规范化工作。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实现证据形式、种类及证据内容的格式化,做到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动态完善和有效应用机制。制定行政裁量权具体工作规范,提高自由裁量基准的规范化水平,控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最大程度避免主观因素对处罚结果的影响,防范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完善说理式执法模式,做到行政执法“全程说理、执法普法”,推进和谐执法。注重强化行政处罚、许可文书的说服力、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群众对行政执法的理解和认同度。
2、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效能。通过开展试点活动,对烟草专卖零售行政许可证办理时限从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新办证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书面等方式提出预
先勘验申请,证件中心在接到申请后安排勘验组人员上门勘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勘验完毕。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当场接收办证所需材料,对明显不符合办证条件的予以告知,有效减少申请人前往办证中心的次数,提高办证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3、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通过启用烟草市场稽查移动感知终端,执法人员在日常市场检查执法时,能进行零售户信息查询和日常数据处理工作,实现了市场监管的科学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质量。
二、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是一时一地的事,因为它不仅仅是提倡,或者通过搞运动式的方式来达成,而是需要用规划来带动,用制度、流程等体系来保证。所以,建立创新管理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支撑性的工作,它包括规划、预算、激励、考核、评审等制度与流程的建设。制度与流程等将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持续的影响。
三、为全新管理顺利开展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要素:
1、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创新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贴近一线、注重实效、提升水平”,努力与行业中心工作和一线需求紧密结合。必须把强化专卖专营体制、建立现代流通企业、增强行业竞争能力,作为开展全面创新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不断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品牌培育能力、市场控制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真正使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成为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引擎,专卖商业企业的创新工作才能体现出更大的作用,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2、把握“三用”原则:必须坚持有用、好用、管用的创新工作原则。有用是根本,创新要有针对性,必须“为了工作而创新”,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好用是目标,要充分考虑创新成果实现的可能性和可推广性,避免超越条件和不计成本去盲目创新。管用是方向,要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努力使创新成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挥积极效用。只有坚持有用、好用、管用的创新工作原则,烟草专卖商业企业的创新工作才能富有成效、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工作氛围。要把“理解创新、善待失败”作为重要的行业共识,积极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去;要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宽容的舆论,使他们即使经历失败也不失去继续创新的勇气;要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在创新实践的发展中促进创新者个人价值的实现。
最后再说一点:过去的专卖所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查案上,很多人不办案,甚至不会办案,即使办案,案件性质也很简单,陌生的领域不敢去探索和实践。加之人员少,经验不足,基层也很难开展工作。新的形势要求专卖所必须去创新,创新是判断工作优劣的关键,是进步的灵魂。不能单独盯在工作量化指标上,要想创新也要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相应的转换。比如,由过去粗放式管理向精确式管理转换。以往,专卖所对市场的监管,是为查案而查案,往往是应对式监管,粗放式监管,有举报就查处,有办证就受理登记,出了问题就解决问题,监管是被动的,粗放的,现在要主动监管,对经营者的监管也要从面上监管深入到经营方式上、经营规范等等的全方位的监管,切实做到分片分类管理。充分动用诚信管理办法,对首次违规,而且程度轻微的,主要采用谈话,诚信扣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等引导为主。根据分片到人,责任明确精神,每位所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到遇到的问题,通过民主会议,互相借鉴,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改变实现创新。通过强化创新理念,使得专卖所上下形成我要学习,学习为我的氛围,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来促进专卖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第四篇: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创新理念
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创新理念
关键词: 创新
意识
阅读
写作
综合实践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要求,加强言语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本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创新活动的有关要求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对语文的创新活动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一、意识类创新
创新行为的源泉是创新思维,培养求异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训练求异思
维,就是要求思维有独创性。具体表现为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已知事物或者说已经认识的事物,更新途径进行重新审视,提倡多角度观照和独创性相想像。
1、标新立异。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当然,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事理,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教师应予以点拨(不能批评);学生发表完见解后,教师应给以概括和恰当的评价。
2、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变换思维的角度,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教师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时,应强调逆向思维要准确揭示内涵,要合乎情理,同时强调逆向思维要立意求新,但不能脱离实际。
3、批判意识。批判意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加强的重要内涵。诚然,今天教材中选的作品大多是经典名篇,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是,也应看到不少篇目毕竟带有特定时代和地域的局限,需要我们从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去认识和评析。同时,文学本身往往是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需要我们作出令人信服的独特阐释。一个人具备了这种批判意识,才能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才能作出明晰的论断,为创新准备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可靠的保证。
4、创新意识。意识支配行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不囿于教师和教材的定论,敢于怀疑,大胆质疑,勇于超越权威学说,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教材升华类创新活动 此活动就是对课文阅读、审美之后,再升化一步,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尝试的方式有:
1、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精选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训练。常用以训练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整句与散句等。
2、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精选教材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扩展,使之更具体生动、形象,表达更细致。压缩语段就是将课文中的某一语段进行精减、提要,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学生大胆地、有独立思维和见解地对课文作者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态度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4、编、演课本剧。是带领学生体味当主角的乐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角色,在体验作品蕴含的情感中感悟人生,更可以感悟创作的艰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激活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学生在编、演课本剧时,创造性地复活场面,自制布景、道具,设计对白、动作、特技,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培养。
5、小制作。就是对课文审美后,依据教材制作物品,这既可以巩固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小制作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采取的主要是以下几种方式:
(1)制作音像制品。如课文录音制品、多媒体课件作品等。(2)制作图表。如绘制课文插图、画语文知识树等。(3)诗词配乐、配舞。诗词、音乐与舞蹈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教学时可以发动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情调、节奏等,为诗词选配或自谱乐曲、编排舞蹈。
(4)手抄报。即要求学生围绕课文选编材料,但自己创作的稿子不少于整个小报内容的1/4。学生自创版面、自己写稿、自己插图,形成自己的风格。
6、教材指瑕。“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教材在编写时非常严谨,但百密难免一漏,因此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质疑,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瑕疵给予指正。
三、阅读类创新活动
1、比较阅读。就是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体裁的文章,或是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比较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体裁、立意、标题、结构、内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表现手法、描写的方法、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方法、抒情的色彩、议论的方法作用,乃至文章风格、修辞手法、词语运用、语言特色等等。通过比较阅读,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比较联想、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节约教学时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请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文学家传记,可诱导、激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第一,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二,要提出要求,教方法,教会学生读什么和如何读,指导学生分阶段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第三,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共享”的情境;第四,教师应注意课外读物的推荐,“读物的选择,须认定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四、写作类创新活动
1、仿写。仿写就是结合对课文的审美,在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优点后,模仿教材中某一类作品或某种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创作完成之后,可择优指名朗读交流,让学生相互借鉴。
2、师生同题作文。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一起写作,进行竞赛,互相学习、借鉴。题目可由教师出,也可以由学生临时出。师生同题作文,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竞争意识,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还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提高。
3、想像作文。想像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像的注脚。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既成目标,加强想像作文的训练与探索已成为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想像作文包括写寓言、写童话、写科幻作品等。
4、作文自改、互改。引导学生按写作训练要求,自改、互改作文,既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也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综合实践类创新活动
1、社会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然后总结,写出游记、访谈录、调查报告、新闻报道或通讯。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并能学以致用,独立打开知识大门,从而达到两个“自能”的境界。
2、当小老师。让学生进入角色,上讲台为大家讲课或做教师的其他工作,如评讲作文、拟试卷、分析试卷、评讲试卷等。
3、对对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对对子”的训练。对联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它不仅要求上下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还要求意义相联、平仄协调。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这一形式进行语言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学做主持人。让学生担任课内讨论的主持人和课外活动的主持人,意在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发掘自己的主持潜能提供机会、提供场所、提供帮助,由此带动他们自觉地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个性,提高综合能力。
5、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为家乡物质文明的精神文建设出谋划策。
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充分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
第五篇:强化管理创新
强化管理创新,提升内涵素养,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一、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立校。
1、全面落实教体局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抢抓会议机遇,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强化管理,规范办学。
2、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以“打牢文化基础、培养广泛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为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常规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计划的可行性,以确保各项教学任务有序高效完成;狠抓备课的实效性,以保证的高效课堂的现实性。
(2)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实效。积极参加市组织的教研活动,本学期三人获得莱西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3)开展听评课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三课”活动,大力推行“联合听课会诊”制,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授课能力。
(4)扎实开展作业教学。规范作业设置,优化作业设计,增强作业的针对性;规范作业批改;加强作业讲评,实现作业的反馈纠错功能,实行随堂诊断性评价,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总结的习惯。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学校教学工作实现了一学期有起色,一学年上台阶的目标,本学期镇组织的学业水平抽测获全镇第一名,期末检测获联考学校成绩第一名,取得历史性突破,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3、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探求各种知识的兴趣。充分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在镇组织的体育选拔赛中我校张腾飞同学一人夺得三项第一名,代表镇参加市运会;在镇组织的乒乓球比赛获第四名、书画比赛获第四名、软笔书法比赛中三人代表镇参加市比赛、硬笔书法比赛中三人获得青岛市良好等级,参加省比赛、科技作品比赛中金点子设计和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代表莱西市参加青岛市展出、微机打字、电脑程序设计比赛均获第三名,学校学期总评也获得了全镇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增强三个“吸引力”,打造和谐学校。以“魅力”凝聚师生
1、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学吸引力。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让教学更具魅力。(2)强化教学基本功,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3)建设高效课堂,增强教学吸引力。
2、建设和谐班集体,增强班级吸引力。
(1)建设班级和谐文化氛围。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班规,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
(2)自主管理,培养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校设立学校、班级二位一体的学生自主管理机构,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检查作用,学校形成了学校策划,学生实施,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教育氛围。(3)学校积极推行“教师助学制度”。每个教师带3—5名学困生,从各方面给于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助学让教师全面了解了学生、倾听学生心声,使教师找到最合适的教育切入点,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3、建设和谐学校,增强校园吸引力。
和谐校园的打造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水”,让教师乐教,让学生乐学,“用心”做教育,是我们的共识。
三、重视“三化”,力求“三点”,抓学生习惯养成,以活动细化落实德育工作。
(1)重视环境建设教育化,力求校园有一点靓景。(2)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化,力求师生有一点精神。
(3)重视五种理念意识化,力求工作有一点起色。通过强化活动效果,随时比出水平,评出典型,实行意识引导,典型引领,达到面上开花的目的。
四、重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管理水平,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效益。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管理思想。通过培训,形成“立马行事、智慧处事、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履职水平、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2、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集中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学校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五“下”:即:静得下心思、俯得下身子、容得下异议、舍得下面子、抛得下旧我。
(2)高度重视学校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组织了“治理庸懒行为”专项排查治理。切实改进了全校干部教师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了工作效能,在全校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浓厚氛围。
(3)加强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确保实效。有两人获得表彰。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五、强化安全工作,加强家校沟通,以“情”让爱实现传递。
1、安全“三进”不放松,责任“层签”神经绷。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学校实行安全工作“三进”制度。即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家庭”。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追究落实到位,人人绷紧安全弦。
2、开设家长热线,及时沟通信息,实现爱的传递。学校将现有的一部无线电话专设为家长热线,学校教师包联到人,定期联系。
3、做好家访工作,将学校的关心向外延伸。学校要求教师定期家访,将学校的关心带到家中,实现爱的成倍放大;通过家访将爱庭的需求带回学校,实现工作的修正。
立足工作的同时,学校加强了经验宣传工作,本学期我校有三篇经验文章在莱西教育网上发表,得到了相关领导高度评价。
新学期工作思路:
1、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安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打牢学生坚实的文化基础。
2、坚持学生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5、未雨绸缪,着手落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相关工作。争取相关方面的支持,硬化学校门前主路,改善办学条件。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帮助,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努力,新的学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各项工作取得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