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体验式 语文 教学(精选)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古岘小学
李玉洁
2012年10月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就是老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是一个有序,可探,实践,开放的教学体系.一: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问题性.学习者总是从问题出发,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
2.尝试性。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只有敢于尝试、善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
3.合作性。学习者在进行尝试探究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指导性。教师在学生尝试探究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探究成功。
5.反馈性。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二:六模块十环节
六模块:
1.课前引导自主预习
2.创境导入,激情诱趣
3.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4.细读批注,问题质疑
5.合作探究,释疑品读
6.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
十环节: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模块设计两大环节: 1.先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自主解决绳子新词,初步感知文章大意.2.全班交流整体感知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生字新词,把握了文章大意.细读批注,问题质疑模块两个环节: 1.方法引导:关注文章细节,感受语言.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读悟结合,批画批注”
2.引导质疑或教师提出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释疑品读模块的几个环节: 1.自主默读,合作探究.2.全班交流释疑品读.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模块: 1.体会出情感之后,重点引导读好重点内容,读出感情.2.回归整体,理解全文.3.体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4.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体现学习的生活化原则.拓展阅读,拓展习作,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童话的分类
童话分为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文学童话概括为4类: 认知类:如《世界多美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秋姑娘的信》、《小松鼠找花生果》等涵盖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获取自然常识的。
交往类:如《这儿真好》、《小河与青草》、《会走路的树》、《三个小伙伴》等与自然相处、与朋友相交、团结互助、塑造人精神品格的。
励志类: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鼓励人不断攀登、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
警思类:如《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猴子种果树》、《谁的本领大》等启蒙儿童用正确的评价标准、道德观念端正自己言行的的。
童话的文体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二:思想是童话的”脊梁” 三:形象是童话的”骨肉” 四:语言是童话的”血脉” 童话赏析需把握的要点
一:把握童话的艺术特点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2.理解童话中的夸张,象征,拟人等特征.二: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语言的品味 四:重视情感的体验
童话类文章探究体验教学策略
一:读懂故事,把握内容 1.点面结合法 2.看头望尾法 3.情境连缀法 二:品评人物,领悟中心 三:朗读体验,入情入境
四:感悟语言,积累表达:1.复述2.续编3.创作 五:阅读拓展,深化感悟
第二篇:探究体验式 语文 教学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就是老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通过营造和构建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阅读心理情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是一个有序,可探,实践,开放的教学体系.一: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问题性.学习者总是从问题出发,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
2.尝试性。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只有敢于尝试、善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
3.合作性。学习者在进行尝试探究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指导性。教师在学生尝试探究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探究成功。
5.反馈性。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二:六模块十环节
六模块:
1.课前引导自主预习
2.创境导入,激情诱趣
3.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4.细读批注,问题质疑
5.合作探究,释疑品读
6.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
十环节: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模块设计两大环节: 1.先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自主解决绳子新词,初步感知文章大意.2.全班交流整体感知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生字新词,把握了文章大意.细读批注,问题质疑模块两个环节: 1.方法引导:关注文章细节,感受语言.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读悟结合,批画批注”
2.引导质疑或教师提出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释疑品读模块的几个环节: 1.自主默读,合作探究.2.全班交流释疑品读.美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运用模块: 1.体会出情感之后,重点引导读好重点内容,读出感情.2.回归整体,理解全文.3.体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4.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体现学习的生活化原则.拓展阅读,拓展习作,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童话的分类
童话分为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文学童话概括为4类: 认知类:如《世界多美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秋姑娘的信》、《小松鼠找花生果》等涵盖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获取自然常识的。
交往类:如《这儿真好》、《小河与青草》、《会走路的树》、《三个小伙伴》等与自然相处、与朋友相交、团结互助、塑造人精神品格的。
励志类: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鼓励人不断攀登、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
警思类:如《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猴子种果树》、《谁的本领大》等启蒙儿童用正确的评价标准、道德观念端正自己言行的的。
童话的文体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二:思想是童话的”脊梁” 三:形象是童话的”骨肉” 四:语言是童话的”血脉”
童话赏析需把握的要点 一:把握童话的艺术特点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2.理解童话中的夸张,象征,拟人等特征.二: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语言的品味 四:重视情感的体验
童话类文章探究体验教学策略
一:读懂故事,把握内容 1.点面结合法 2.看头望尾法 3.情境连缀法 二:品评人物,领悟中心 三:朗读体验,入情入境
四:感悟语言,积累表达:1.复述2.续编3.创作 五:阅读拓展,深化感悟
第三篇:幼教专业体验式音乐教学探究
幼教专业体验式音乐教学探究
重庆市合川教师进修校 张昕
【内容摘要】
幼教专业体验式音乐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通过体验的瞬间生成来改变学生的意识和心理,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积极体验、感悟、理解、发现。【关 键 词】教育教学 音乐教育 体验
幼教专业体验式音乐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体验式音乐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教学模式的建构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求异创新的基本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音乐新课标也进一步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那么,究竟该怎样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更好的欣赏和理解音乐呢?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能很大程度的改善目前欣赏教学的现状。
二、体验和体验式的内涵
“体验”,从哲学的角度看,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形态。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体验时指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验和验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验主要时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去感受和理解事物,因而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的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因此,体验是在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
音乐欣赏在本质上是欣赏者对欣赏对象的动力反应过程,是欣赏者与欣赏对象的交流,理解最终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全身心的投入,在体验和感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在不断的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式欣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领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关注、感受、欣赏、评价。通过自身的体验把陌生的、外在的欣赏对象变成自己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时融于心智的审美活动过程,并从中得到高度的精神愉悦。
三、体验式教学的过程
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形式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动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审美境界。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这份优美的情感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载着你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这一切对音乐的感受都来自音乐欣赏。对于职业中学生来说,音乐欣赏并不重在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音乐欣赏的核心是审美。体验式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可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音乐审美直觉是审美活动最主要的特征,是指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乐音响,直接接受音乐信息,从中获得直观审美感受。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把握好音乐欣赏的第一个阶段,审美直觉非常重要。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他们还没有那样多的知识积累与人生阅历,我们必须把审美直觉把握好,让学生对所欣赏音乐有兴趣,愿意去倾听。在音乐审美体验阶段,欣赏者处于一种主动地状态是一种积极地在创造活动。想象、联想和情感在欣赏审美体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升华阶段,旨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物我两忘、心神合一,发生了共鸣和顿悟,使欣赏主体悦心怡神,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很长的体验过程。
三、体验式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是在想象中体验。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欣赏是一种以听觉、感知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特殊的认识过程。“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发生在两种不同但又有相似因素的事物之间。在音乐欣赏中,引导学生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联想,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感觉,这就是联想法。
二是在轻唱中体验。对欣赏作品进行小声哼唱是熟悉作品感悟作品的有效手段,哼唱不浪费嗓子,并且只有在注意力集中的小声哼唱中,作品的内容更容易被细心地察觉,情感的体验才可能更准确。三是在对比中体验。在欣赏中对比的范围是很广的,有题材、体裁、曲式等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首作品各乐段之间的对比,还有同一种题材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对比……这样既能较好地使学生经过自己的体会与感受,选择准确的词表达乐曲的情感,又可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习兴趣。
四是在角色中体验。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适合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更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了不同的音色特点并结合相应的动作体会到了声音的高与低。
五是在交流中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 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总之,幼教专业音乐体验教学模式是一次新的尝试,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音乐特有的魅力,也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第四篇: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唐惠兰
摘要:应摒弃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加强体验、感受音乐,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以此理解音乐、爱上音乐。那么,怎样才能顺利的实施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这已经是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论述了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其次,制定了促进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主要指的是按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与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者重复经历的情境与机会,呈现或者再现、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发展能力、产生积极情感的一种教学观与教学形式。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急需要实现的目标任务。
1.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小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的求知欲望高,而学校的教育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音乐课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能够陶冶人 的情操,使人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切身的感受美,丰富自己的生活。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供娱乐和消遣的一门课程,此观念是不对的。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集体精神予以培养,并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阶段,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各学科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中学生物教学论文积 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每次授课与每首歌曲中都得到更深入的体会,不仅调动了学生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促进了学生良好情感的形 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其他课程稍有不同,音乐不会太注重知识点,主要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被音乐中所传达的美所吸 引,进而主动的探寻和体验音乐,潜移默化中和音乐有机融合,如此一来,才能对音乐知识点充分的掌握了解,使学生对音乐更进一步的欣赏。2.促进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在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之前,必须全面激发其兴趣。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促进学生兴趣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音乐具有很强的情境性。通过 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全面的调动,而且,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及情感体验也会被唤起,以情感的角度推动学生和教材的共鸣。比如,教育者在上 《海》一课时,通过音画相结合的方式,在屏幕上展现出了一副优美的大海图景:太阳从东方慢慢的升起映红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天空上飞翔着几只海鸥,海上漂浮 着几艘小船。并且,还播放了一段《大海的风光》乐曲,以创设出一个优美的大海的情境,使学生彷如亲临浩瀚的大海上。然后,教育者与学生共同用手中的画笔与 彩纸将自己心中的大海绘画出来,让学生在情感情绪上形成一种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欣赏课《龟兔赛跑》中,三位同学分别饰演裁 判、兔子、乌龟,其他的学生饰演大森林,通过图画、音像进行情境的创设,音乐一响起,整个班级学生都各自用花、树枝、动物头来搭设所需场景,班级瞬间变为 了葱郁的大森林,再配上一段精彩的旁白描述,教育者也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表演中,当解说词的深入和音乐的发展,表演越发的激烈„„音乐课程中有不少曲子或 者是歌曲均存在着一定的情节,讲授完后,应让学生自己担任创作家,创编后传与故事情节,并将自己所编的故事表演出来。同学们的兴趣被全面的调动。课堂教学 过程中,教育者应正确的引导学生把音乐和文学、音乐和美术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不仅与音乐学习的特点相符,同时,还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相一致,这样 的教学效果显著。
2.2还原音乐场景
大多数的优美 音乐作品中均涵盖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虽然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的丰富,但是他们的阅历不深,因此,能够想到的场景范围很小。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倘若只是 简单的教学生学唱歌,而对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歌曲的意境不注重,那么,将呈现出了“鹦鹉学舌”之象。因此,教学中,教育者应适当的将课本中描绘的场景实际 中还原,让孩子们知道歌词中所写的内容,具体体现的美在哪,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什么。可先对孩子们单凭想象产生的不足加以补充,然后,可更加直接的理解歌 曲。比如,在学唱《踏雪寻梅》时,该音乐主要表现的是作曲者在寒冬里寻找梅花的故事,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照片或者PPT等诸多的形式把歌曲中所描述的 寒冬全面的展现,倘若在雪天里授课效果更是明显,因为学生可以直接的欣赏到雪景。虽然外面特别的冷,但作者依旧奋不顾身的去寻找梅花,孩子们很容易被作者 的欢快、喜欢之情所感染。通过还原音乐场景,孩子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极大的促进了孩子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2.3创新音乐方式
音 乐课表演过程中,不仅有歌唱表演,还涵盖了打击乐伴奏、续讲故事等一些活动项目,打击乐伴奏是让孩子们上台用各种乐曲进行歌曲的表演,此活动不仅满足了小 学生天生爱动手的习性,同时,还调动了学生们对演奏方式的创新。续讲故事主要是由教育者讲一半的故事,然后学生接着老师未讲完的故事继续讲述,多数学生懂 得临时发挥,创新了歌曲内容。比如,在歌曲《小青蛙找家》中,教育者授课时介绍了小青蛙怎样找家这个故事,但只讲一部分,剩下的由孩子们自己补充完整。通 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另外,把各种乐器的声音、各音阶的敲击方法等有关技巧展示给学生,然后,邀请小学生上台演绎歌曲。虽然 小学生的年级较小,但是在乐器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的主张,让孩子们完全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演奏 工程师论文,能使他们对歌曲进行创新,这不仅全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乐曲的兴趣,而且,自豪感油然而生。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们得到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激发,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同时还是学生教学过程中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2]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3]李雪.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思考[N].毕节日报,2010年.[4]陈慧芬.在体验式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3期.[5]陆云.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三要素[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
在全市“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
福建省去年高考作文给了两幅图,左边是一个圆,旁边写着“我规范,我稳定,周长短,面积大”。右边画着一个不规则多边形,旁边写着“我新颖,我多变,周长长,面积小”。有一位考生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8,18,28》。大体意思是这样:8岁那年,我图画不及格,老师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绿的呢?我心里不服气,因为我戴着爸爸的绿色眼镜呢。但是我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一定都是真理。18岁那年,我经过高考的打磨,已经没有任何棱角,我变成了一个规范的圆。现在我28岁,我去幼儿园接我的女儿,女儿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说我画的不好,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黄的了,可我戴着爸爸的黄色眼镜呀。”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我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读过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不正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吗?当我们批评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意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给学生思维上锁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
我们究竟该怎样教作文?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一定有多种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不管采取哪种思路和方法,都只是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其中所蕴含的作文教学的规律应是相通的。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当写出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试看当今世面上流行的各种中考满分作文集,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屈原投江,就是荆轲刺秦王,要么就是堆砌上一些华丽的词藻,大段地引用古诗词,空发感慨和议论。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写生活?究其原因,是老师对作文的审美标准出现了偏差。很多老师都认为写历史人物和引用古诗词的学生,一定读了不少书,有所谓的文化底蕴,作文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色彩,应当得高分。而写生活的作文,取材往往千篇一律,要么是与同学闹别扭,要么是生病父母送自己去医院,往往缺少新意,不容易拿高分。而初中生是最善于模仿的,于是就出现了对这种所谓的“文化作文”趋之若骛的现象。殊不知,任何一种作文一旦形成模式之 1 后,就缺少生机与活力了。评委如果接连看上几百篇风格雷同的文章,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很难给高分了。作文原本是个性化的思维产物,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将学生的写作臵于模式化的桎棝之中,势必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
中国文学传统里向来主张书写生活,杜甫、白居易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体验式作文教学把观察和体验生活作为写作的起点。
生活是无限广阔的,外出旅游、上网浏览、看电视、参加各种活动、逛公园、爬山郊游等都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生活又是琐碎的,妈妈的一句唠叨、邻居的一声问候、朋友的一个眼神、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也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丝心灵的颤动。但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无话可说呢?《语文教学通讯》上曾发表过黄本荣老师的一篇文章----《作文,魂系何方》,他在文中说:“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它们的动人之美;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老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本领。”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这是老舍先生的经验之谈,正如他在《想北平》中写道:“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和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激情,一种语文的本色,是我们同学写作文的一种正常心态,考场作文也不例外。
下面这篇作文中的情节可能大多数人都遇到过:
我到学校的浴室洗澡,里面黑漆漆的,“停电了,不是灯坏啦?”没人回答,人们在脱在穿,在整理衣物,全摸着黑,我不吱声了,也摸黑脱衣服,解鞋带。“哟,怎么不开灯呀?”再后面进来一位问。没人吭声,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黑着灯,得倍加小心。突然,“啪”的一声,灯亮了,晃得人眼有点儿晕眩。“你们这些人,摸着黑怎么不开灯?”刚进来的那个初二的小丫头尖着嗓子喊,原来灯并没有坏,只是一茌茬的 2 人来人去,纳闷、询问,就是没人去试一下。我想着,不禁哑然失笑。生活中不是常有类似的事吗?一次见到人们都推左边一扇门进出,便以为右边一扇锁着;不经意触到右边一扇:哟,原来它只是虚掩。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释了一个哲理----生活中的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只能打开一扇门,而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作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用各种自以为有效的作文教程去指导学生的时候,是不是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二、感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在写作的三个要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中,认识水平是同学最弱的环节。现在很多老师都注重学生的阅读和积累,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阅读了许多的时文佳作,这是非常好的。但有了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有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读过之后,从中汲取了作者的观点,提升了认识,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地上去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脑子里堆积了一些素材而已,只要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这些素材只是一些死的知识。如许多学生在读了《小故事,大智慧》这套丛书之后,将里面的故事整个搬到自己的作文中,唯独没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认识。
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就要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也就是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例如写感恩,可以感恩自己喜欢的一部经典、感恩熟悉的大自然,感恩母亲做的布鞋,感恩父亲灯下无言的陪伴,感恩祖父那没有兑现的承诺,感恩生活给予的那根鱼刺……无论写什么都必须是你熟悉的,只有熟悉才能写的深刻。
对话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初中生人生阅历尚浅,对生活也往往缺少深刻的感悟,老师的点拨至关重要。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的交流环节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来提升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感悟。当学生对父母的呵护视而不见的时候,你是否能拨动他们感动的心弦;当落叶飘零、秋虫呢喃的时候,你是否让他们意识到时光悄悄流逝,秋来春已归去;当他们吟经诵典、赏读名著时,你是否引导他们把经典当作镜子,从中照到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样的对话才是有启迪意义的对话,教师的作用也就在于此。
具体地说,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换一种角度认识事物,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有位同学 3 从吃鱼这件小事中选取一个细节:
我喜欢吃鱼,唯独不喜欢鱼刺。
热腾腾的水煮鱼用烫了金边儿的盘子盛着,悠悠地透着红辣椒的几分香甜,喷香喷香的气味扑鼻而来,早已悬在半空的筷子对准了鱼腹上白白嫩嫩的那块肉,插下去,轻轻一旋,夹起一大块儿,便往嘴里送。鱼肉刚刚碰到嘴唇----哎呀,有刺!我不得不恼怒地把鱼刺儿挑出,再一点儿一点儿吃下去,生怕被鱼刺扎疼。
从这个细节中,他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
想吃鱼,就不要怕潜藏的鱼刺;爱生命,就不要怕暗藏的挫折。如果怕鱼刺,吃到的只能是鱼尾那平淡的一口;如果怕挫折,生命只能像一潭寂静的死水……
二是善于“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这次作文比赛有不少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佳作,有的通过“一杯茶的回报“表达了对外公的感激;有的借用童年的一句童谣“金钩钩,银钩钩,谁骗人,是小狗”抒发了对祖父的深切怀念;有的用书信的形式描绘了“大山妈妈”的宽容和美丽……但也有一些同学的作文内容空洞,满纸都是这样的排比句:
感恩你的父母,是他们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让你感受到阳光;感恩你的老师,是他们把你带进知识的殿堂,让你品尝学习的奥妙;感恩你的朋友,是他们让你的世界充满欢乐,让你感受到友情的美好;感恩你的对手,是他们激发你不懈的斗志,让你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生活中感恩,感恩你身边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受益终生。的确,世界上值得感恩的人太多了,如果选择一个对象具体地写岂不更好。三是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化认识。北京高考作文命题组的组长王大绩老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枝一叶一盆土”。这盆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积累,但是只有土没有水和肥,照样长不出枝叶开不出花。水和肥就是学生的认识和感悟。北师大附中有一个学生叫周婉琪。他痴迷海子,不仅读了海子的所有作品,了解海子的生平,连关于海子作品的赏析文章他也尽数浏览,走在路上与同学谈的是海子,晚饭桌上与父母交流的也是海子,高考前写了十几篇作文无论什么题目无一例外他写的也都是海子,海子就是他的那一盆土,就是靠的这一盆土,他在高考中作文得了满分。当然,一个学生如果能有一百盆土,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没有水和肥,也就是没有对生活的感悟,那即便是拥 4 有再多的土,也只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
三、锤炼语言是彰显文采的最佳途径
如果说认识和感悟是作文的思想和灵魂,那么语言就是其载体。没有细腻的动作描写,朱自清就不可能将父亲的背影烙在每一位读者的心里;没有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刻画,文学画廊中也不可能留下“孔乙已”“阿Q”“奥楚蔑洛夫”等一系列典型形象。
评价作文语言的标准之一是准确,先把话说明白,把事说清楚,没有错字、病句等硬伤;
之二是恰当,语言是为主题服务的,如果游离于主题之外,即使语言再华丽,也是空洞的;
之三是具体,要“言为心声”,切忌套话连篇,无病呻吟。如许多学生在写父母时都有类似这样的话:“我应该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的培养,感谢他们对我的无私付出,感谢他们的一路陪伴,感谢他们的细心呵护,使得我能够顺利成长。”一看就是空话。
之四是生动,善于借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修辞一定不要滥用,有的同学一篇作文中有三四个段落都是排比句,却没有一点具体的内容。
除了让学生多写多炼外,自评自改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把老师拖得精疲力尽,于是有人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上辈不是人,这辈教语文,白天上课写笔记,晚上点灯批作文。”就连朱自清先生在回忆自己在中学教语文的经历时也感慨地说:“批改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如果我们每次作文后,都让学生从标点、错别字、病句入手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不但能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养成学生对自己文章负责的习惯。
四、有创意的表达是写作的理想境界
创意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超越常规。目前的各种写作套路,或多或少地桎棝着学生的思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维问题。要做到有创意最关键的就是突破思维定势,打开右边那扇虚掩的门。
一是,改变传统的就题选材的被动做法,将命题放在熟悉的生活中去表现。备考的重点不是去搜罗百科材料,而是感悟熟悉的生活。作文从命题时代到话题时代,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说无论什么样的话题均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去表现,关 5 键是你要表现什么。真正的限制不在题目本身,而在写作人的头脑中。一根定海神针,在东海龙王殿前是权杖,在齐天大圣手中是玩具,可以做紫禁城的门闩,可以做祈年殿的梁柱,可以做电视塔的避雷针,可以做乐山大佛的挖耳勺,可以是哈里〃波特的磨棍,也未尝不可以做HB公司的广告……能不能打开联想和想象的大门,是学生能否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新与奇的关键。
二是善于开启正反两扇思维之门。正向思维就是表现传统,需要写的好,常常以情取胜,以理服人;逆向思维就是表现时尚,关键是要写的通,往往要以新致胜,以趣诱人。传统的多面向历史和现实,时尚的多面向未来和幻想。同样是“感恩母爱”,有一位同学就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鹰学飞的坚难历程。
我们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