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方巷中心小学作文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责无旁贷,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与提高写作能力的思维水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需要有效的指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的教育则往往过分强调了整齐划一,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突出问题:指导不当,学生习作可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而言。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它的根源所在。从习作要求来看,低年级学生习作是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内容统一,只要达到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即可。训练、评价的重点为语句,而中年级的习作向高年级习作要求过渡,以命题习作为主,缺少了以图作为内容这一载体,学生则一时手足无措。为了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教师往往是选择一个主题对全班学生细细指导,结果收上来的习作就变成了“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写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中年级的孩子多在八、九岁之间,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善于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加以描述,但是一般不会加以提炼,需要有效地提醒和指导才能将一件事叙述清楚,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欠缺,因而模仿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似曾相识的参照物来进行模仿,以减少自己的操作难度,教师的指导或例文的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参照系”,无怪乎,学生也就写出了相似的习作。如果我们中年级语文教师因为学生的这两方面特点而不去指导学生习作,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也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因此,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则成了当前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中年级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我们曾在省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说写能力的衔接和发展研究》以及省学会“十五”课题《新课程:愉快的教育愉快的作文》的课题研究中,对作文教学都进行过专题性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生活作文起步教学”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真实而富有个性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使做人与作文一起进步,是“生活作文”教学改革的宗旨。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作文的起步阶段,是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不少同学觉得坡度陡,无目标,不得法,轻感情,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无从下手。因此,我们提出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引一泉“活水”来降低坡度,产生写作自信心,最终能使学生得心应手。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几个基本观点组成:“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
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2、其他教育家、作家的“生活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作文。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入微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概念又怎能学得好呢?”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就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作家契诃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4、新课程改革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重点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起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策略
课题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要对作文教材进行再设计,力求从生活中寻找与其相吻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方式方面,要通过教师课堂生活化的语言、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习作,培养能力。另外,还要设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习作兴趣,师生之间要积极互动,相互讨论、交流,相互理解、对话,使作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作文教学评价也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作文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从而达到提高全面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最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中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带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朝阳文学社,朝阳电视台、雏鹰广播站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
(5)利用互联网,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由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4、因材施教原则。人与人之间不仅先天遗传有别,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教学分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愉悦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6、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7、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本课题决定在我校中年级语文学科作文中进行研究。以二(1)、三(1)班为实验班,三、四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研究者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等实践活动。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实验法:设立实验班,探索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5、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调查、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起步作文的现状,积累研究素材。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探索出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3)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总结阶段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作文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课堂教学实录等)。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学校的行政领导为整个实验的指挥系统,做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调节控制工作。教科室为实验的参谋管理系统,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检查反馈、总结推广等工作。课题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努力实施课题计划。
第二篇:浅谈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作的过程不仅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也必然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更好地加强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是势在必行。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着重让学生体验,主动有效地收集材料,加强口头作文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应试教学为主,教育新理念要求我们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为目的,把作文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有计划有阶段的训练,将生活和语文中的作文教学结合紧密,在生活中体验,在课堂中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作文能力等。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比重也越来越重,作文的起步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作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关键,而进入三年级开始都将开始作文教学。而在一、二年级中没有接触过作文,应而加大了写作的难度,才导致学生的作文的不真实,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甚至是语无伦次等现象。所以,我认为作文起步教学应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学生的写作做好铺垫,走好第一步。
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是个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贯穿一至三年级,具体按年级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创设情境。激励说话
新大纲对于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即“对写话感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写话不秫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写、自觉自愿地写,作文要求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兴趣入手,使学生从害怕作文到乐于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一定的情景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再配以优美地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
2、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每次说写训练前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导入语非常重要;
3、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
二、激活体验,鼓励说话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向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董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里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为此,安排相应的课外活动,如观察性的活动课。如在《春雨》的说话课中,我和学生走出课堂。
步骤安排如下:
1、选择一个雨天,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雨、听雨、感受雨;
2、引导学生谈谈你对雨的感受;
3、引导学生由雨展开丰富的想象。你看着雨联想到了什么。或想到了哪些人或事。
第二阶段(二年级):积累储备,广泛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夺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
活动一:故事会。
美国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
1、组织学生阅读故事书,认识安徒生、格林、凡尔纳„„
2、组织一次故事会,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
3、开展一个“小小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让学生讲自己最拿手的故事。活动
二、美文赏析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这是从广义上说的,也就像前面所说的让学生从阅读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注重在日积月累上下功夫。要多让学生自己去“听取(包括阅读),记住,分析,比较”,不要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要搞华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是正确处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不能令人满意,除了生活不充实外,读书太少也是一个原因。他们除了学习几本教科书以外,很少有时间读其他读物,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在此基础上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有助于使大多数同学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交流可以是喜欢的儿歌、故事,也可以是自己新学到的词语等。
交流的形式最好先采用口头交流,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再慢慢过渡为书面交流。不论采用那种方式,都一定要使听众“有所得”。活动以两周为一个周期。
活动安排:赏析会 基本步骤:
1、学生各自推荐最近两周自己看得自己喜欢的故事,儿歌,小诗等,最好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学生根据听了别人的推荐,表达自己的想法。
3、评选当次的最佳推荐,并抄写在黑板报上。
第三阶段(三年级):由易到难,片断写作 训练形式一: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中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学生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学生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文,我让学生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骗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编——《聪明的小羊》等。在学生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不承诺,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学生所携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学生向写作的殿堂王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训练形式二:模仿文本,作文“快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人读写结合的经验之谈,提示我们把作文起步的着眼点定在“读”上。中低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如蜜蜂般光采博取。而那些结构明快的诗歌,孩子们记忆理解,是仿说仿写的极好例子。
具体步骤可以安排:
1、选择学生喜欢的诗歌,片断等在,在班内读一读,背一背。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仿写:
如(1)出示几张彩虹的图片,和一段录像
(2)说说你觉得彩虹像什么?你心中的彩虹是怎样的?(3)记录下来,形成书面作文
这样倚仗文本,点滴渗透,分项训练,让学生轻松的乘上了写作的“直通快车”。训练形式三:不命题作文,自由写作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因此我推崇“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步骤:
1、选择写作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知道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写。
2、写作训练。
3、教师改进指导、评价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自由倾吐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的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学生一旦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便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写作的内驱力。在评赏作文时,我将学生的优秀作文编排丰富多彩的“作文小品”,边读作文边看小品,在作文中活动,在活动中作文。学生在作文时都能把事情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清楚,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导说训练,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现在的小学生是今后四化建设的主力军,信息时代的大量信息要靠文字来传递。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小学生的说写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浅谈起步作文教学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作文心理研究专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动力。教师要特别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小孩子,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总想刨根问底弄个明白,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老师要及时肯定,让他们体会到用笔表达思想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开始,观察妈妈的眼睛、鼻子、嘴巴有什么特点,平时爱怎样装扮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等等。如果能把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更好了。
三、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
作文教学中要巧用导入,导入方式要多样,加强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1、故事导入。
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上学期的第七篇习作时,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玩具,一上作文课,我手里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灰太狼玩偶,根据现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听得很专心,笑得也很开心,然后问学生听了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觉得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各同学都很激动,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把玩具集中起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故事,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有话可说,故事也有趣完整,批改时我充分肯定他们,好多第一次得了“优”,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活动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本学期的习作二时,要求调查家乡被污染的情况,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就趁着辅导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村头河边路旁,看到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河里漂浮的泛着臭味的杂物,还有路边折断的小树,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写也提高了环保意识,效果较好。
3、情境导入。
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象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四、选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千人一面”,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减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五、评语要以激励为主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还能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件事就会更加关心,想再试一试,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我给学生的评语尽可能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做法是:每次评出“最恰当的词语”奖,“最美的句子”奖,“最优秀的作文”奖等,这样从不同的角度鼓励他们,作文就成为学生愿意做的事了。
六、鼓励反复修改
就算大作家写文章还要三番五次地修改,何况我们的小学生?我始终坚持“五遍作文法”,所谓“五遍”就是老师布置作文后,自己先独立完成作文,并自己修改一遍,然后找同学俩人互相修改,之后再誊写到课堂作文本上,等老师评讲批改后,根据老师的建议再修改一遍,并誊写到专门的作文本上。这样是有点麻烦,但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成材嘛!
当然,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他们在习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妥善地加以解决,以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生涯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三篇: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学生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学生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学生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学生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学生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学生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学生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学生的兴致很高,有的学生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我培养学生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学生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学生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要让学生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学生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
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学生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学生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学生讲《小学生守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学生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学生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学生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低年级学生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学生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学生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学生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学生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学生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学生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学生:“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点和好奇心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学生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学生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学生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骗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
羊》等。在学生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学生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第四篇:浅谈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学生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一学期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学生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材料,对学生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学生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学生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课标》十分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要求学生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有时很多花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如动物小档案,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猪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们之间的故事。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学生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学生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学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学生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学生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教学楼,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学生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学生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学生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学生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学生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四、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学生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学生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学生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学生带来一片芳草地。
第五篇:浅谈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建宁县溪口中心小学 范旭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提起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时的我真叫苦不迭。学生们觉得像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如何才能让第一次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轻松地跨过这个门槛呢?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教学,觉得要使学生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本阶段学生的特点是生性活泼,记忆力好,接受模仿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思想认知和思维能力,而三年级是起着承前启后过渡作用的关键年级。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并接触了写一段话的训练,能用一个或多个句子来表达某个主题。但对篇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时教师应切实地在写段上多下工夫,训练的时间不妨放长一些,不要操之过急,过早转入写成篇文章的训练,这样会让学生知难而退。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学生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学生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学生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需要从作文训练开始之日起养成。每次写作我都提出如下要求:
1、认真审题,弄清习作要求;
2、勤动笔;
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4、句子通顺;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写完后勤修改。其中,我更注重抓“勤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不断进步,不断体会收获的喜悦。
三、抓好课内、课外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于课内,工夫在于平时,一篇好的作文要平时积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要在写作上指导学生,而且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来自生活实践,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处处做个有心人,养成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有所见、所闻,才能有所思、所感,从而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2、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通过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见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感,为写作做好必不可少的准备。
(1)课内阅读。指导学生课内阅读,首先要让学生读懂每一篇课文,每一篇都有所收获。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积蓄。因为每个单元的课例,就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范文。让学生学透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叙述顺序、句子表达等。这也是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就拿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来说,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描写某个地方的景色,而《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最好的例文。这两篇课文的结构,描写顺序,写作特点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借鉴。此外,文中精彩片段(〈〈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2、3、4自然段;《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描写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景色的四个自然段。)。课文中中优美的语句琅琅上口,让人百读不厌。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加以推敲运用。经过我的指导,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本次作文,大部分学生做到了中心突出,条理清楚,句子通顺,感情真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并做读书笔记。多读、多记、勤写。这样既能积累材料,又可锻炼读和写的能力,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作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学生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写《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围绕中心“勤劳善良”用总—分—总结构,总述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学生根据总述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五、精炼作文讲评。
讲评既是对本次作文的一个小结,又是对学生下次以至以后作文的指导,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抓好这一环节,并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
1、抓住重点,分析作文得失。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所侧重,抓住重点。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选一两篇中等偏上的文章抄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出文中的错字,病句,不恰当的标点符号,让学生自己去修改。老师则在文章的内容立意、材料选择、叙述顺序等方面去引导学生,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好,为什么?可以怎么改?
2、注重鼓励,树立范文影响。
教师不能单单表扬写得较好的少数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及时的表扬是最好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在学生中选一些写得好的文章、片段或句子抄出来贴在习作栏里,让大家共同学习交流,让他们体会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写作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文难,在于难入门,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写作欲望,养成好的写作习惯,掌握方法,就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轻松起来,作文也不再是一件让学生头痛的事。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学生是会喜欢上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