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3: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研究》。

第一篇: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研究

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研究

摘 要:

小学音乐教学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会唱歌,而且也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欣赏美的能力。音乐欣赏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通过想象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也逐渐渗透到音乐欣赏中来,如何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欣赏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音乐欣赏 信息化 渗透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走入课堂的每个角落,它不仅使得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对教育思想的本身、观念和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可控、可变,目前的信息技术能够提供给音乐欣赏教学异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文化、网络音乐的兴起,这种优势更加明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类音乐资源在书籍、磁带、音像制品数量方面的不足。其次,通过信息技术,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的教学资源能够激起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引领他们摆脱对于音乐肤浅的认识,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教学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向学生内在的感悟渗透式转变。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适应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要求,其中信息技术中交互式、演示、查资料、自学等表现形式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下面将结合作者亲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的实施办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建教学背景

表面看上去,音乐虽然是由一个个音符组成的,但是其背后隐藏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要想更好的欣赏音乐,就必须对于其背景有一个尽可能详尽的认识,这种背景通常包括一些作品发生的历史年代,作者所属的音乐派系,以及背后的故事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音乐本身有限的表现力极力扩展开来,图片、动态文字多方位结合,音乐本身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立刻被拉入到课堂上来,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最小化,从而营造出一个浓郁的音乐鉴赏的气氛,牢牢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接着也可以给同学们放在现实生活中世界各地出现的带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幻灯片,如奥运会的领奖台上、神舟五号的太空舱前等。学生在影片和图片的双重影响之下,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深深的与音乐《绣红旗》的内涵合而为一。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也可以分配更多的时间来对音乐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

二、采用网络搜索,充实内容,扩展视野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的发明,通过关键字词的输入,通过鼠标的点击,我们想要的资源便能够在毫秒之间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在课本知识有限,不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情况下,这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讲到《紫竹调》,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运用搜索引擎下载该曲目的其他乐器的演奏版本,不仅有琵琶、古筝,甚至还有大型交响乐的演奏。通过不同乐器演奏版本的对比,学生们可以很快聆听出其中细微的差别,从而体会到《紫竹调》的细腻婉转,含蓄动人。讲到《走进新疆》这一课时,网络搜索可以在有关新疆的风土人情的讲解方面很容易给出我们想要的东西。通过网络文字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新疆的日常生活;透过图片的展示,新疆风情的点点滴滴毫无保留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找到有关演奏这首曲子的乐器的介绍和教学视频,这对于学生辨别曲子中的音调是怎么发出的,如何才能够发的比较准的音符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扩展学生的视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书本,而达到“起于音乐,而不止于音乐”的境界。在学习之余,还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搜寻校园音乐鉴赏网站等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制作教学课件,提高审美能力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信息技术还可以用来提高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比如音乐欣赏教学课件的制作。学生利用学的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可以恰当的融入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现在常见的网络元素,从而将自身的学习兴趣牢牢的定位于音乐的欣赏,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的情境,在一个声情并茂、声形同步的世界里实现时空的统一,加上多种感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大脑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从而使得思维更加活跃,对于音乐的欣赏更加直观,审美的能力得到提升。

因此,我们要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与音乐教学的本身相结合,将其想方设法融入到实际的音乐欣赏之中,不断为学生的音乐欣赏打造良好的氛围,让其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想象的视野最大化,并逐步提高其在音乐中的审美能力从而将美妙的音乐带入脑海,在心灵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两者之间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吴真真.论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山东青年,2011(5):32

[2]于瑶.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群文天地,2012(6):145

第二篇: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渑池县城关镇xx学校

xxx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多么幸福》、《国旗国旗我爱你》、《爱我中华》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红旗颂》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此外我还查找了三代领导人近十张关于开国大典的照片,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三结合”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经常把“学者型局长”———教育局高局长作词,曲家乾校长、崔雪作曲的享誉辽宁的《我爱我家》、《父母心声》、《受伤的小鸟》、《隔辈亲》等歌曲在音乐课中让学生学唱,进行感恩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第三篇:音乐欣赏课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

音乐欣赏课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

汤焱

(岳阳市第九中学 湖南 岳阳 414000)

对于音乐课,在初中生当中出现一种“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初中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失去兴趣,对音乐教师失去兴趣,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应从中加以借鉴,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欣赏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与音乐作品相关的音乐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等方面的开放性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的可能性

1.初中音乐欣赏新教材体系的构建,为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的音乐欣赏教材纠正了以往重技能、轻审美的教学指导思想,它以音乐文化为主干,加深了音乐教材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把文学、史地、哲学、美学等内容融入了选编范围。这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跨学科、综合性地解决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某些教材相关章节的标题与内容,本身就可以直接转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备选课题;相关内容在拓展与延伸后还可以产生其他一些小课题:如“音乐与人的健康”、“音乐作品单响载体的历史演变”等等。

2.网络与视听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飞速发展的电子和微电脑技术给传统的音乐欣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可以利用相关软件,通过电脑对录音磁带、激光唱片的音轨进行压缩,转换成wave、mp3等制式的声音文件,并在Internet上下载、传播,传统的课堂音乐欣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听赏需求。他们可以直接点击音乐网站,从网上下载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作品,并通过随身携带的MD、MP3播放机自由自在地欣赏;有条件者,甚至还可以把家里的电脑与此同时高级现代音响直接接驳,获得比音乐课上更好的视听效果。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具体渗透 1.合理挖掘教材,大胆拓展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最典型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我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内容和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加以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结合对音乐作品的听赏实践,对与之相关的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各种现象加以探究与思考。如在“音乐作品的音响再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挖掘,得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课题,然后当堂公布,与学生一起研讨、总结得出以下6个小课题:“传统的音乐欣赏方式作品的传播”、“网络的发展与音乐作品的音响再现”、“网上音乐版权问题之探悉”、“电脑音乐的过去、瑞和将来”、“MIDI探秘”,学生自行分组、自行选题、深入研究。

2.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大胆创造

网络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在教学中我大胆创新,经常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与组合音响接驳,充分利用我校局域网络世界;把电脑与组合音响接驳,充分利用我校局域网、Internet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对音乐审美小课题进行研究。学生针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剑、刀光剑影;建立网站,直接在Inter-net网上与外界合作、交流。3.营建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适时进行角色转换

探究性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呼唤综合型教师。探究性学习对于师生双方来讲,无疑都是一个“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有时让自己从传统教学中的“裁判员”角色,转变成“崔化员”、“指导员”,来捉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有时自己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成了一名纯粹的“学习者”--与学生一起欣赏音乐,一起收集资料,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倾听其他同学的困惑。

三、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1.可以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及相关联的社会现象、人文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心

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学习兴趣各不相同,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自我价值观念日益增强。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教材相关内容拓展上提出问题,从问题的研究着手,让音乐欣赏的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了亲身经验,学习变得生动而实在,充满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和完成任务的喜悦,自我价值也充分得以实现。

2.重视学生音乐欣赏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检验与创造中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渗透使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更为广泛,教学方法更为灵活,教学媒体更为丰富,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与角色转变也更具弹性;学生是音乐欣赏实践、音乐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巧妙地引申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在音乐欣赏实践中,自觉运用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学科知识、学科理论,并在问题探究中不断总结与完善。这种学习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施展,创造能力得以全面提高。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教育应追求共性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的统一。由于生理条件、周围环境、心理发展速度与水平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而探究性学习则提供了广阔的课程空间,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发了,借助于不同的探究方式,在个性化的欣赏实践中了解音乐艺术,关注音乐人文,从而关注社会生活。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合作学习环境下实现个别化的学习方式,注重人性化教学,注重学生人上性发展。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既转变了学生学的方式,也转变了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开放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注重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篇:浅谈音乐欣赏课中的体验教学

浅谈音乐欣赏课中的体验教学

美妙的旋律,和谐的音符,可以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徜徉辽阔的音乐空间,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深刻的体验方式,学生就会进行艺术殿堂。在职业中专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体验式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获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准确地体验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情感体验,唐诗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比拟,他是描写人对于情感的最基本的体验,是植物和动物所少有或没有的生理体验。而音乐创作的初衷正在于让欣赏者和自己有一样的或相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共鸣。因此,准确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首要要求。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主题:如罗西尼《霍拉舞曲》。我们自然会从这由弦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泼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这是由于快速引起的生理情感反应。又如鲁丁的《江河水》,我们听到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心头涌起。这是由于缓慢的速度引发的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又如波.肖邦《C小调练习曲》,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这是由于音乐本身的动态美给我们以直观的情感体验。以上是无标题的音乐给我们的较直观的音乐感受,这些音乐本身就存在着较容易理解的音乐内容和模式,欣赏者对它们的情感把握是一般人很容易做到的;对于有歌词的歌曲,欣赏者更容易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去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

二、深刻地体验音乐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侯,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课堂实?表明: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一个基本要求。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这一段音乐时,学生听完后,我让大家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①回忆的、依依不舍的。②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③充满深沉的情绪。④欲言又止的。⑤远方的倾诉。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音乐是描写祝英台通过抗婚失败后,和梁山伯的最后相见,言语中流露出哀伤的、酸楚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再如,在欣赏《牛车》,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回答出以下几种答案:①沉重的。②悲伤的。③艰难的,缓慢的。这些情感的表达,与内容也比较吻合,这是穆索尔斯基曲、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的一个纯情景的音乐,学生的答案分别从各个侧面反应了音乐的内容。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三、全面地体验音乐欣赏知识的积累和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音乐之所以能够让不同层次、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是因为音乐本身有着许多共性的东西。如①速度的行进是音乐的脉搏:快速的乐曲善于表达快乐、愉悦的情感;慢速的乐曲善于表达哀伤、悲痛的情感;中速的乐曲善于表达抒情、流畅的情感。②力度的要求是音乐的气息:弱的乐曲善于表达安静、祥和的情感;强的乐曲善于表达强烈、张扬的情感;特强的音乐表达的是激烈、辉煌的情感。③音色的要求是音乐的色彩:柔和的弦乐善于表达细腻、甜美、抒情的情感;高昂的铜管善于表现坚强、奋发的情感;细腻的木管善于表现活泼、华丽的情感;强劲的打击乐善于表现激烈、兴奋的情感。④旋律的走向是音乐的风格:平稳的曲调表现平缓、流畅的情感;起伏的曲调表现强烈、高昂的情感;特殊的音程走向是某些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这些经验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乐曲欣赏的积累,有目的的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反复体验音乐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便可以获得较普遍的、大众化的欣赏能力。二是音乐实践的积累,在演奏或演唱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把握乐曲的情绪,就要细致地、认真地做到乐曲中各种技术的要求,这种实践活动对于直接欣赏音乐来的更直接,欣赏能力更容易获得。总之,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全面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选择最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第五篇: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

内容摘要:

摘 要:“感受与鉴赏” 音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摘要:“感受与鉴赏” 音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关键词:音乐感受能力;开放式;体验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 理学 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 发展 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多次尝试和 总结,如今,得到了以下两点体会: 1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情况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旅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下载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在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

    信息化在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 鲍行勇 怎样实现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最佳整合呢?从音乐教学的实际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用现代信......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的大师名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欣赏......

    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目前,我们基础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然而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留于形式......

    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被动的局面。一个没......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 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用音乐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汇编)

    音乐欣赏课《枉凝眉》教学反思 王陶中学 姬艳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