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时间:2019-05-13 03:0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题目: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题目: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第一篇:论文题目: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论文题目: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作者姓名:张立刚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南二路80号 邮编:255400 电子信箱:zbqzzlg@163.com 联系电话:***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

张立刚

255400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及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高中数学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此,根据本人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 所谓“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手段叠加,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高中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1、借助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教学演示。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线时,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变化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在计算机屏幕上轻松的应用动画形式作出各种三角函数线,数形结合可以把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单一化,降低教学难度。

2、借助计算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问题”是高中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高中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高中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高中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 和做“高中数学实验”。举个例子,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高中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高中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高中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高中数学结论。在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后,有学生问到当a>1时,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是否会相交的问题,因为从课本及其它很多参考书上所给的在同一坐标系内指数函数y= ax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看,当a>1时,似乎是不相交的,正确的结论究竟是怎样?学生在网络教室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作出函数y= ax和y=logax(a>0,且a≠1)的图象,底数a是可以变化的。当01时,结论是怎样的呢?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可以得到结论:可以相交(有一个或两个交点)。3.借助计算机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学习的评价。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学生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或利用教育软件,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教师或学生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进行在线考试。4.借助Internet网络进行学习。

如今的Internet,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万人正在通过Internet学习、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net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学生可以在世界范围服务器主页上浏览,可以利用E-mail双向异步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室双向同步通话,可以通过BBS进行双向同步讨论,可以使用同步多媒体环境的虚拟教室。这样,可以让远方的专家、教师替代计算机有针对性地来帮助,让学生集体通过交互讨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所以有了网络,合作式的学习(学习小组)就大大发展了,这会给个别化教学提供另一种解决方式,使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索 1.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实现职能转变。

数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冲出“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要练就一双慧眼,能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最快的速度搜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要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或科研成果,实现网上协同备课。

2.适度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投影等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如教学《圆柱、圆锥、圆台及它们的侧面积》一章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从中抽象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还可利用《几何画板》将几何体的切割、移动、重叠、翻转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辅之以必要的解说,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感。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

3.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高中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教学《正弦定理》时,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在电脑上现场画出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鼠标拖动三角形任意一个端点,自己观察和发现:无论三角形的位置(横放、竖放、斜放)、形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大小怎么变,让学生观察

asinA,bsinB,csinC对同一个三角形是不变的。最后自己得出正弦定理。这样的教学由于是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4.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科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知识的构建和重组。

数字化教学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存联系上把握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现状。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用来展示知识脉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例如,在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总复习时,我们可以根据各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了一个课件来表现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用实现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又可以看作是长方体的一种特例,它的体积公式不难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将圆柱体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而推导出来的;圆锥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又是以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基础而推导出来的。课件的形式显示了教材 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里,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注意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从而展现教材中的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转移,即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

5.借助信息技术挖掘网络资源,扩大师生的信息面,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高中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高中数学学习方式。如在教学《统计表与统计图》时,引导学生上网收集近五年、十三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每百人中电话、手机拥有量等数据,绘制统计表与统计图,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而且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体会到高中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道理。

结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指在高中数学课程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示高中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元呈现,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起来,把高中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脑子“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鹏远等:《如何用几何画板教高中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中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孟照彬:《当代课程设计与管理》,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6.程庭喜,崔海友,邹应贵。《几何画板与课程整合创新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2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一套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2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3初步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元开放学习模式

(三)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新空间。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创新之处

(1)、利用我校班班通优势,创设符合我校校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的课题教学模式。(2)、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3)、建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理论修养。

3、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习环境转到多媒体教室。

4、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技术路线

1、班班通建设到位-----学校提供研究的软硬件,对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优秀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园课题研究网,及时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在校期间,区域间交流推动,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

4、建立档案,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四)实施步骤

1、课题申报:2016年5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16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课题探索、中期研究,预计2017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17年3月—6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了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也已经向教育提出了挑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是各中小学所关心的比较重大的问题。本文结合一堂网络教学课的教学过程,论述了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网络、网络环境、资源

一、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上种种情况表明,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表明,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勇立教育潮头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为此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1、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的范畴),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实施。这给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一套办法,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2、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实施环境

看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是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研究性教学,的确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我校校园网这一智能教学环境下,我做了课堂教学实践。

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过程 1.网络教学的前期准备。

根据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并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及结果唯一性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利用网络教学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有一定困难,但是网络环境的资源非常丰富,有大量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几何模型,与课本上提供的几何模型相比要生动的多、丰富的多,如果把这些网络资源应用到数学几何教学中来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根据初一几何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平行线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2.网络教学的过程。

①由学生熟悉的跳高运动引入(复习近平行线判定及性质)

通过校园局域网播放动画,设置情景:一幅跳高的图案,横杆是倾斜的。提问:有什么办法让横杆横平?并说明依据?(使用三角板的直角使横杆和立杆都垂直)。

横杆横平就是使横杆与地面平行,而横杆与两根立杆都成直角,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推出横杆与地面平行。

由此引入课题,利用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②平行线判定与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斜拉桥及斜塔的有关资料,然后由学生展示斜拉桥及斜塔的图片和影像,使学生对这两个事物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后根据抛锚式教学给出问题。

问题1:南浦大桥是一座斜拉桥,桥身的重量都是由图中的钢索所牵引。若要在现场用简单工具测量出桥塔与钢缆之间的夹角,请同学们想一想,给出测量的方案。

问题2:虎丘塔塔身大约向右倾斜,现要在塔的左侧用钢索牵引,钢索一端已固定在塔尖,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当钢索与塔身成 时效果最佳,因条件限制,无法到塔尖直接测量,请你设计施工方案。

学生活动:4人一组,分组讨论,由组长给出方案并讲解。并通过学习小组相互讨论让学生把实际图片抽象转换成几何图形,让学生结合问题给出已知和求证,并通过局域网展示。③课堂小结

整个教学过程以校园局域网为平台,学生从网络找到想要的资料,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资料分析、加工并抽象成几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抽象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论证严密,表达合理,融会贯通的目的。

3.网络教学尝试的个人体会

网络环境下教学中,作者的个人体会是:一是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式(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这次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网络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不熟练性也制约了网络教学的发展,这对我们的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这条路将会很长。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应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善,用网络教学、网页式课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将实现全区、全国的联网。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 要】新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一环,而作为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数学教育改革已成为众多教师所研究反思的话题之一,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主体的实际情况,这些都将有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结合自身高中一线多年教学经验,畅谈下自身的教学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下就是我结合高中教师培训联系自己在平时教学时的一些情况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数学反思意义

1.促进高中数学教师对的教学的深入研究

教育作为一门育人的学科,需要不断的创新与与时俱进,教学研究的核心在于不断合理的修订教学目标,而教育反思正好与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有效的契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反思与公开课评估的反思,在追求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过程中,可以对高校数学教学不断地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加强了教学理论研究及突破。

2.促进教师向“学者型”转换

随着对教师要求的提升,传授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教师的要求,向“学者型”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学者型”高中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修养。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对教学结果、过程、目标逆向及正向的推敲,促进研究成果不断的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逐渐向“学者型”转换。

3.有效增强教师职业的师德感

教师作为比较特殊一类职业群体,其道德感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师德感可以促进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在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可以逐渐摒弃传统的呆板、机械使得教学姿态,使课堂变得更有内涵、更加活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反思对教育的研究、教学改革的促进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教师增强自身素养及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实现教育品质持续的提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时间划分

教学反思从时间上可划分为三类: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以及行动后的反思。

1.行动前反思发生在备课阶段,提前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个教学内容是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教学前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且通过以往经验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方案。

2.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师在研究自我教学行为的同时,揣测学生们的心理变化,既教学过程中的监控。教学中的反思要及时、主动地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调控能力,提升教学中的教学质量。

教学中的反思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积极处理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教学中的反思是学生与课堂、与教师密切相关的现场互动,这一阶段的教学反思更应及时总结和反思。

3.行动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的批判性的反思。在整个教学完成之后,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反馈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反馈,对后续教学中的教学设计、重点难点讲解等过程进行斟酌。总体来看,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进行教学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升华,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及理论素养。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方式

1.写好教学笔记

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教学成为一个与学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体会作为第一手的实践资料,教师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下来。比如在《线性规划》这节课中,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探索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原计划的教学课件略显死板,可通过课堂的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的过程,在今后的《线性规划》讲解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提升

通过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反思来提升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的能力,根据课堂上学生反应的热烈程度进行教学反思。比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准备阶段精心分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例题选编;课后进行反思,发现在讲解两圆相交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们的表情和课后学生问问题的情况,有部分学生似乎懂了但感觉还是有点模糊。因此,以后在讲解的这节课的这个知识点时,调整速度以及思维转换的频率,让更多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此知识点。

3.定期的教学反思讨论交流

教研组、学校间、教育部门间可定期组织教师讨论会,共同探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经验、疑惑,让优秀的教育理论得到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疑惑的解决之道,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并且将教学理论更好的应用到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逐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高度。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来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问,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定期的对课堂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一起讨论、集思广益,使得优秀的教学思想观相互沟通碰撞,使得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现代信息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源,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全方位地获得信息,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交互性强等优点,优化传递信息的渠道,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 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开阔视野、获得发展。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我就此谈谈浅显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前提。

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在于他们的思想,在于他们的理论,在于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因此,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机整合,首先是语文教师们要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方向,学习建构主义、创建教育理论、主体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标准,对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微机操作,网上信息浏览、下载,教育软件的运用,课件的制作。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会带来语文教育的腾飞,并有熟练操作微机的能力,才想用、才会用,也才能用好,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扬长避短、克服弊端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保证。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好处显而易见,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利弊,扬长避短,注意课程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与组织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此理论来讲,学习环境能有效地形成意义建构,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性,能促进意义建构。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定位,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现代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绝不是媒体使用越新越好,越复杂越好,越多越好。事实上,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媒体,体现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导入新课时的动画展示,还是课中的音乐设置、拓展延伸,都遵循着充足性原理:围绕学情而设,充分而且必要。课件不能做得太花哨,不能什么内容都做成课件,且课件不能代替板书,在使用课件时,简洁美观的板书仍是必要的。

(三)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精诚合作,制作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备课要充分,应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将与该课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或者做成课件,甚至网页、网站。选择恰当的工具制作适合自己要求的课件、制作符合学生发 展水平的课件。同时注重增强网站的价值和效益,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直观性、思想性,注重网络导航、知识的迁移,专题网页要体现动态生成和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

(四)充分利用网上资料,但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互联网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图片、文字、声音、课件、教案、作业等资源应有尽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也为语文教师供了大量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会用网上资源、合理运用网上资源、要有组装、修改课件的能力,花少量的工夫对别人的教案进行二次备课,对别人的课件进行二次改装,使之成为适合自己学生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和课件。

(五)运用信息技术时千万别忘记了语文的根本。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这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失语文课的特性,要与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相结合,要注意对语言的理解与揣摩,要注意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的同时,不能抛弃朗读、感悟等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忽视了字词句的教学,不能忽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死记硬背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它摧残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地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同伴,家长,翻阅书籍,上网搜寻。课堂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这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开启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用FLASH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五彩缤纷的春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展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古人说:“学成于思,思起于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能及时把自己的感受与疑惑传递给对方,获得对方的指导与帮助,往往这些学生一时的创造灵感被扼杀。建构主义认为,为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以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能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这课后,我想知道同学们对春、夏、秋、冬的感受,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写出你眼中的、心中的春、夏、秋、冬或者感受?让学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感情,也可以给同学发电子邮件,与同学交流,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的发表看法。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利用晚上纷纷在机上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愿望,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几乎贯穿每个课时的教学,有时甚至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示范性朗读这一角色。要使学生真正学会朗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还可以用音响等设备渲染气氛,同时又减少了由于教师个人朗读不规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若能以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播放朗读录音,同时再配上一些简洁优美的图像,必定能使课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老舍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猫,折报于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借此契机我告诉学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猫的可爱图片,你们想不想阅览?在学生浏览图片时我说:“你们怎样把这漂亮的图片介绍给你的家长或同学呢?请大家应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加以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六)、运用信息技术,师生全员参与评改作文。

从小学阶段起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学生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打字姿势及

一、两种汉字输入法,进行电脑写作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以往的作文修改工作主要在教师,但学生对此不屑一顾,很少有同学读老师修改后的文章和老师的评语。老师费力伤神却功效不大,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改作文,师生全员参与。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把喜爱的猫的图片,在电脑中进行描述,发布在网络上,老师引导学生读其他同学的文章,帮着同学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修改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加以区别引起作者注意。老师再将学生中典型文章提供给学生,让大家看同一篇文章,面对同一个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评议、修改,共同鉴赏佳作。这样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帮助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种做法改变了旧的作文修改的模式,使学生也参与到文章修改的行列中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作文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学生优秀作文、优美的散文、诗歌等,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泛的阅读材料,为我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要学会选择,培养阅读兴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每一课都有扩展资料、习题精选,还有学习指导、课后提高,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在网上答题,然后听一听声音讲解,疑难解答。通过这些方式,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信息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将信息技术广泛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大胆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推动教育教改服务。

下载论文题目: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题目: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汇总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汇总 1、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2、浅谈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3、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4、新课程算法教学给我的启迪5、算法与......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オ范文合集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オ 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电子白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辅助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起初......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也是新课改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高中数学教......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精选5篇)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教育模式将有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为高中生讲解最基本的数学原理以及公式,同时还要培养高中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的实践能力。在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新”论文大赛通知

    中央电化教育馆函件 教电馆[2011]55号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中心),各计划单列市电教馆,新疆生产建设......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发挥网络优势,探索教学新路 石首市东升第一中学 沈朝刚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内容摘要】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模式”进行高效教学。 【关键词】 网络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