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高效的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六年级四班
刘文慧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就好比是“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期末复习是对一学期所学内容的总结巩固,同时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是每位老师都会必然遇到的重要教学环节,语文学科,知识辐射面广,知识点零散,考查的方式灵活题型多变,所以复习过程不易于把握。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避免做无用之功而浪费了我们的宝贵时间,下面说一点我肤浅的看法。
一、正确对待复习
现在我们的复习课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练习课,导致孩子不愿意上。长年累月就造成了老师和孩子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逐步弱化。其实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其更大的意义是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错误,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二、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率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也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如多和学生平等对话、将微笑带入课堂、正确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等。台上是老师台下是朋友,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和蔼可亲、平等待人,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乐园。
(2)、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向的互动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开放课堂教学,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富有变化的语言,配合自己的幽默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3)、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对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简单判断,而是认真倾听。即使有错误存在,也要善于发现其中对的成分,并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正确的方面来,同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尤其是面对暂时落后的同学,教师更应注意到他们获得的每一个成功,赏识他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通过鼓励,帮助他们产生更强大的动力,从而去取得更大的成功。比如:我们班的徐国心同学3年来稳居班级“第一”,原因是拼音不会读,这学期我每天中午午休后及周五(因为是走读生)让其默写背诵拼音,刚才是拼一个急的我忍不住的声音高上去,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就改用夸奖及当全班表扬,效果不错上次期中考试10分全部作对。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登台讲解等,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在这里我着重谈一下课文默写复习课的问题,一般过程是这样的:
一、认真学习十分钟
在上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明确地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默写的内容,”不用说,学生在这十分钟时间内,都在拼命学习,时间一到,老师说:“如果每一节课,每一分钟都像这十分钟那样,该有多么好呀。”刚过去的十分钟,是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小高潮。
二、仔细默写二十分钟
开始默写,同学们翻开自己的本子就默写,大概有二十分钟,学生默写的内容就完成了。一些记忆力好的同学,用刚过去的十分钟,就可以记住很多内容,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速记能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都在奋笔疾书,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也有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在默写的过程中,偶尔翻阅一下课本,作为老师,这个时候最需要你装糊涂,你在糊涂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在默写的过程中,他们偶尔翻阅一下书,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有自尊,有想学好的愿望。假如,他们连翻书的兴趣也没有了,那么,他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
三、自己检查五分钟,对手检查五分钟
根据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的成绩寻找各自的对手,一般是3人一组,即,学习成绩好的与学习成绩好的一组,成绩差的与成绩差的一组。互相比较,超过对手一次,就在自己的名字后面画一朵小花,过一段时间一总结,把总结的结果及时通知家长。家长很自然地就感觉到老师在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家长也便于及时地掌握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一直处于比赛过程中,有竞争就会产生压力,检查出来了,写2遍;一旦对手没有看出来,这个错误的地方冲到了老师的面前,那么每个错误的地方写3遍。默写一篇文章,每次满分都是50分,错一个字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
所以,在给对手挑字的过程中,错别字一般不会冲到老师那里去,因此学生很少有抄写3遍的机会。
四、自己修改五分钟
改完了的同学主动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找出错的同学,让他们修改写错误的地方,这样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互当老师、互当学生、既交流又学习的机会,这5分钟比较松散,收上学生默写的本子,接着布置下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如果我们的复习课都能,课下不留作业,学生的负担真的就能减下来,从而学生也会更加喜欢我们,学生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通过总复习,是让学生有了该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有以旧翻新的感觉。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孩子在感受它与新授课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
第二篇:如何上好复习课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上好复习课,打造高效课堂
一、专题研讨活动流程(片二)
课堂示范——做课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及复习经验介绍——集体评课互动交流——主任点评指导——学区总结引领
二、关于复习课(片三)
★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特点:一是“理”,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网,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就是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意义: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某一单元或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目的:温故而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常见课型: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复习课类型: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片四)★复习课的常见课堂结构:(片五)
一、确定目标
二、回忆知识
三、疏通整理
四、评价交流
五、练习提升
三、小学数学部分复习课教学现状(片六)★ 教师观:
1、复习课——先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做题训练,尽可能多地做题,做题越多效果越好。
2、复习课没有新鲜感、没法上、难上。(因为复习课跟新授课相比,它更缺少一种固定的结构,固定的内在逻辑。新授课因为有新的学习、探究内容,它有一种固定的内在逻辑存在着。比如,学习圆柱体侧面面积时,要通过运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体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展开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把曲面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探究圆柱体的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最后根据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可见,这里的推导过程是用一步步联系紧密的探究活动很自然地把课堂教学串了起来,这就是新授课一种内在的结构和逻辑,所以,这样的新授课我们就很容易设计几个教学环节,把课上好。而复习课呢,它就缺乏一种教材本身知识结构存在的内在逻辑,所以都觉得复习课很难上。
3、复习课就是练习课,做题——讲评——再练习——再讲评。
4、无法体现教学水平,不愿别人听课。★学生观:
1、复习课——复习无非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题海战术,没有新意。
2、复习课——会做的题、做过的题还得做,真没劲,真累……
尤其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受小考的影响,复习课难免就是把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恐怕遗漏知识点,恐怕学生练得不够掌握不好,这样一来,复习课,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一点劲都没有,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累。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片七)
1、重知识整理,忽略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 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单一。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上,学生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
★复习课上,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想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等.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渗透不足。
★复习课上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老师罗列知识,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了,就万事大捷,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学生不会应用,不能归纳与提升。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不能把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
5、教学目标不全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低下。
★复习课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三维目标也就难以全部实现。
6、因材施教原则性不强,人本主义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复习课上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统一的复习规划,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学习,导致优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难生则迎难而退的效果。忽视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五、如何上好复习课(片八)
(一)了解学情,明确复习目标,做到以学定教。
科学合理制定复习目标,是上好一节复习课的前提。复习前,教师应将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作业反馈,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
(二)、选择设计复习策略。依据复习目标,设计一个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复习环境,合理地选择和安排重点知识的学习材料,设计学生能够自由开展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书写教学设计。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复习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2、创设“大”问题情境。
所谓“大”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
(四)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小学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的串在一起。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成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并且把重点知识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它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同时结合读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索,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精神基础。
2、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
3、使用好必要的材料。一是教材。由于课题所包含的知识分散在教材中,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搜集不能回忆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弄清各知识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各知识点的原始出处,能使学生回忆起当初学习时所用的数学思考方法。二是必要的学具材料,这是物质基础。
4、要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学生在合作探索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的结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揭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合作探索整理也由于课题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
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对学生探索活动和探索结果的认识,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指导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同时,参与小组合作探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指导重在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具体方法:
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3、进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表扬鼓励,发挥评价作用。
(五)、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如果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整理结果不能充分估计,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教师就不知如何处理,交流活动将无法进行。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所谓“有序”,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对数学问题的完全理解,不应只是显性的知识结论,还应有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过程,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首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从被评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评价者。其次,评价要从不同侧面展开,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还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外,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最后,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六)注重练习环节,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片九)
复习课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型:
1、基础性练习.2、综合性练习。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让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的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能力。
3、探索性练习。这类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第二节课)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这个学生都知道。课上老师反问了一句:如果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就一定等底等高吗?学生通过举例、推理等思考判断,得出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不一定等底等高,打破了思维的定势,拓宽了思维的宽度与深度。
4、开放性练习。开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都能得到训练。传统复习课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5、针对性练习。在理解知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的习题。
6、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练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多种策略(游戏、变式练习、现实问题情境、数学背景知识等等)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第三篇:最新如何上好复习课
如何上好复习课
俗话说,平日里的教学就好像是“栽活一棵树”,而复习就是“育好一片林”种好一棵树容易,但是种好一片树林,那却是很不容易的。复习课比新授课难上的原因就在于这种课对学生基础的夯实、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其实除了这些,我觉得复习课难上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兴趣,对于新授课,一个好的导入可能会伴随着他们来学习整堂课,而复习课却不是。
由于这周运动会的准备,一些课程被占用,所以这周上的课全是复习课。从这些复习课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复习课并不是一味的老师讲题,学生听,老师总结,学生记。其实这样并不能达到效果。尤其是我们实习学校这些学生,平日里学习老师就要催促好多次,别说让大家下课去记了。于是我转变了复习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总结。
也就是说,在复习课中和新授课一样,让学生自己整理归纳,规律自己去寻找,以前的错题自己改,自己不会改可以小组讨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主体性。
二、针对性需要加强。
上一次月考的复习,我没有考虑到全班学生的水平,而是以班里较好的几位学生的水平带领全班去复习,所以课堂没讲一半,有些学生就以听不懂为理由不听课了。而这次我选择的方法是,将这些复习的知识分出层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让班里后1/4的学生复习,一些偏重难点的但是出题多为选择题的知识点给班上中间1/2的学生复习,重难点的一些知识点,要求班上前1/4的学生复习。这样对症下药,复习效果更佳。
三、体系知识的呈现,便于记忆。
在这次复习之前,我参考了一些教参,讲这次的知识点构建了一个思维导图,在课上带领大家过了一遍。其实在复习课上讲知识按类别分类,带领学生从新梳理一下,这样的知识易于形成一个系统,学生在复习时可能就会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运用。
同时,将课上的知识分为记忆部分与运算部分,学生就会沿着这个难度阶梯一步一步的走,先记忆,再将知识进行梳理并加以分析,最后通过练习来加强,这样复习课就算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当然就是学生自身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课下辅导,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四篇: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的高效复习课
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的高效复习课
摘 要: 高中地理复习课,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疏理、沟通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系统整理所学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复习课 思维锻炼 教学方法
每到学期末,每位地理教师都会面临复习问题,复习是对学过知识的再次回顾,但是复习的目的不仅是温故,更要知新。这里所说的新不仅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熟练,还包括学生是否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运用和创新,以及思维有没有深度与广度,实际生活的经验和能力有没有提高,是否会继续学习。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复习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有没有生成。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疏理、沟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上,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上的问题要集中解决,为此,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充分备课,以高中生掌握的知识情况为基础,精心筛选教学问题,设计好问题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好练习时间。高中地理的复习课要上得有新意,不能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更应该是知识点的升华和再加工创造。在高中地理总复习中,由于复习知识面比较广,内容又比较多,复习时间往往有限,这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导致教师的教学节奏比较快,后进生容易跟不上,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忽略了对后进生的照顾,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故意忽略后进生的学习诉求,导致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成绩落后。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教师在高中地理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知识,重在复习提高
高中地理期末总复习必须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内化知识体系。在讲授高中地理时,不能原封不动地把知识搬出来一再重复,而应合理地建构基础知识系统,内化形成知识体系,注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更要进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所以高中地理的复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初,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可以针对每一部分知识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练习,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在对这些练习的批改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在复习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发现的问题,修改和完善复习课教学计划,一定要重基础知识,设法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再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复习教学工作。我们一再强调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是因为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可让学生重新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所以通过重点练习的反馈手段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升级,是高中地理复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抓好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
二、注重思维训练,优化高中生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应用在新授课中,更应该应用在复习课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复习课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简单罗列和知识结构的简单建立,而更应该锻炼学生思维,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高中地理的复习课中,教师的注意力不能只是盯在知识和书本上,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复习课中的表现,要把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各种能力的养成,与巩固知识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了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做的是在教学中尽量多地组织高中生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而不仅仅是硬背知识点。
三、展开专题复习,实现重点突破
对于高中地理复习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展开专题复习,实施重点突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实施激励机制,因为凡是被教师选为专题的内容,往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的集合。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如此,为了避免一些学生由于畏难情绪而打退堂鼓,教师要在复习过程中实施激励机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增强,有利于高中生对疑难问题的及时突破。
四、重视反馈和高中生的自我评价
高中地理的复习课不仅要重视进度,更要加强复习效果的检测,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反馈和高中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阶段性的练习反馈进行教学进度和知识难度的及时调节。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自省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更有效地强化复习效果。为此,我们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心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练习题,实现精讲精练。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复习课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更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要组织生动高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培养高中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要及时监测学生的复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案,实现高效复习。
第五篇:如何上好期末复习课
如何让期末复习更有效
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以来教和学的总结,通过考试反思平时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进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什么是复习课?
复习课是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
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如何组织期末复习
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要抓住复习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即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能力训练、积极反馈讲评。
(一)梳理知识结构
训练清晰简练复习不同于新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合、综合基础,以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基础知识的再现与巩固,进而实现知识的突破。(1)抓基础知识再现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力求把知识点问题化,关键问题明了化,并且借助于检查、体验与点评,同时结合诊断性训练,然后扣准要点扼要归纳,理清知识点。
(2)抓知识网络构建
在复习时可以打破章节、模块顺序,将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比较、总结概括、化零为整,同时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知识线织成知识网,进而形成简明精当的知识结构。
(3)抓知识拓展深化 从知识结构的若干知识点中提炼出考点,选取其中的重点,抽取难点,找准疑点,化大为小,力求横向宽到边,纵向深到底,并借助于归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等多种思维的基本方法,综合探究,集中突破。
(二)强化能力训练
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复习,离不开试题训练,但不能搞“题海战术”。习题训练是集“加强记忆、加强理解训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新课程考试形式常变、多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熟练掌握试题解答过程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
1.要精选、精编试题。
兼顾常规题和新颖题型,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能力的考查。
2.要精讲、精评。
首先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掌握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讲评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就典型性问题举一反
三、合三为一。
3.要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加强能力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
通过改变书中的原有体型,多角度深层次的强化训练的辐射面。4.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
(三)积极反馈讲评
反馈是期末复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调整、充实复习内容,更新学习方法。在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为复习反馈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练习、测试、问题解答、学生质疑及面批等方式进行反馈,要求学生重视每一次练习及每一次失分,使学生逐步减少失误,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抓典型例题分析
针对考点精选例题,在分析例题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并且点拨思路和方法,强调规范与技巧;还要注意一题多变,借题发挥,拓展发散,最后通过示范引路,努力构建解题的思维模式。
(2)抓针对性训练和变式训练
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最好跟进一二个练习题,严格控制训练时间,提高做题速度,教师指导还要到位,查看练习情况,即使获取练习信息,从而及时反馈矫正,达到练习一个,点评一个,落实一个,不留遗漏。
三、指导应考技巧
在期末考试中要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在考试前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同时还要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1)要统揽全卷,弄清题量、题型及难易题目,以合理地安排答题时间。(2)要认真审题,仔细析题,依序作答,先易后难。(3)要准确表达,书写规范。
(4)要讲究技巧,灵活应对。解决较难的问题时,可采取由已知入手,知因索果;还可从结论入手,由果探因,逐步趋向已知的策略。
(5)要认真复查,做到不漏题漏解,确保应得的分全部得到。
总之,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讲方法、懂策略,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在考试中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