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参训心得体会—刘永清
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参训心得体会
土城小学 刘永清
10月31日,我参加了“省级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有幸与省特级教师零距离接触,一睹他们的风采:亲切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特别是她们对于课堂的“掌控力”令我我佩服,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听他们讲课是一种享受。当然,我知道,这绝非是一日之功。通过这次学习,我有这样几点心得: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
从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求真务实”这句话。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对学生没有很多的限制,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到充分的放松,整堂课学生都没有被束缚的感觉,举手的学生多了,发言学生的学生多了,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人也多了,课堂自然而然的“活”了起来。我觉得真正的课堂就应该这样,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
二、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实效。从讲学团名师汤金华老师的课中,我感受到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要知道这样的示范课是“现场直播”的,在讲课之前老师和学生并不熟悉,也没有多少时间接触,但是在课堂上你俨然看不出这些学生和老师是第一次合作,仿佛他们是早已熟悉的老朋友一样有默契。一开始老师用蜡烛跷跷板引入课题,再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现场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器材(工具)的共同点。然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三、合理引导,注重实验过程。在给学生介绍完所要完成的实验后,汤金华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数据记录表格。这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高很重要。从学生设计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实验的认识,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明确实验中所测得科学量和数据。其次在规范学生操作上,对学生做出了示范,说明实验准备过程中。然后就是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也给学生的猜想充分的解释。帮助学生否定自己的猜想。
我觉得这次培训是非常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学思想的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能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通过这次学习,我提高了对初中科学教学的认识,理清了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路,找到了自身的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次学习中,专家名师没有给我们大谈理论,而是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实际经验和建议。“国培计划”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
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013-11-4
第二篇: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心得体会——陈沛
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心得体会
土城镇龙坪小学
陈沛
10月31日上午,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培计划(2013)—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项目”走进房县,当天上午在县实验小学举行了启动仪式。作为新进教师的我有新参加了这次的培训,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时间里在教育场景中深刻的体会到了大师的教学艺术以及教学的魅力。
培训中张志平老师的讲座让我印象深刻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张老师讲座的主题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我对这个主题非常的感兴趣,参加工作也有2个月的时间了,在讲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的时候颇感吃力,经常是拿学生没办法,教的东西学生不会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之后我茅塞顿开,不是学生不会用知识,只是学生不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已。数学起源于生活也终将服务与生活,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经验:数学知识到了再进一步学习和使用时,真正起作用的恐怕只是头脑中的一种数学意识。表现为一种数学思维方式,或说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启示,进而形成的思维习惯。就像弗赖登塔尔所说的:“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学习数学化。”即用数学来表述问题,把不会的化为会的、难的化为易的、复杂的化为简单的意识。这一思想意识在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新知识、新问题时,就不再是一种死板的知识,而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方法,一种“点石成金”的策略和手段。所以有没有数学意识就决定了学生有没有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数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种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呢?结合张老师的讲座我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从实际生活当中体验数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猴子老板共有13个桃子,要卖9个,如果你是猴老板想怎样卖?该怎样算“还剩几个桃子?”。一生说:“我先拿走盒子外的3个,再从盒子里拿走6个,也就是13-3=10,10-6=4”。另一生说:“我把盒子里的10个桃子拿出1个,其余的9个卖掉,我剩下的桃子就是1+3=4个。”有的的学生说:“如果我是猴老板,我会请顾客亲自挑选,1,2,3,4……9,一个一个的的减,我还剩4个。”还有的学生说:“我也是请顾客自己挑,不过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减,我想9+(4)=13,最后剩下4个桃子那就对了。
显而易见,学生们的这些精彩纷呈的算法都源于鲜活的生活体验。生活对于数的积淀,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对着算式讲算理所无法比拟的。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也才能使“板着面孔的数学露出笑容”,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我学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我要不断地在生活中使用数学。
二、自主学习,在探究中掌握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会写数和计算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受,使学习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要亲身体验。
比如在讲解一十几减几的问题上可以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去摆一摆,小组间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小棒,减去几是拿走多少小棒。让学生亲身体验减得过程,体会数字加、减变化的奇妙,培养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知道为什么这个问题要这样做,才能建立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实践中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仅仅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同样,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一年级小同学好奇好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他们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对数更加深印象,课堂教学中应更多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解决路程这一实际应用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将题目中的情景再现课堂,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参与到并且融入到题目的情境中去。这样学生在理解这道题目的意义的时候就会轻松得多,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快速的回想起来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合作交流,品味中领悟数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特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即使在相同的学习活动中,他们所思考感悟的东西也是富有独特见解的,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认识的时候,对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都带有各自鲜明的生活印象,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就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把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培养学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逐步实现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第三篇:湖北省数学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习心得
湖北省数学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习心得
培训是起点
今后路更长
本次培训在内容上安排四个方面:
1.区级教师教学展示:实验中学郭美凤老师展示七年级《角的比较与计算》,实验中学王芳老师展示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我们认真听课,在课堂教学中了解自己。
2.名师示范课:特级教师龙应时展示九年级《二次函数复习课》,骨干教师杨军展示七年级《角的比较与计算》,让我们在对比感悟中重新评价自己。
3.每位执教老师说课,学员议课,专家评课。让我们在互动研修中不断提升自己。4.学科首席专家龙应时老师的专题讲座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首先,龙应时老师在专题讲座中,阐述了自己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标准的专业看法,对数学思想的探讨,在专家们的引领下,我对新课标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完整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我转变了思想观念,与其给学生一碗水、一桶水,不如帮学生找到水源,学生找不到方向时,与其告诉他方向,不如给他们指南针,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其次,这次培训给了教师们一次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畅所欲言的学习机会,从而做到了教学相长。通过观看教学展示和名师授课,我明白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挖掘数学本质,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有目的,有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使教学设计更有底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重视数学工具的使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教学工具就是“水源”、是“指南针”、是“地图”,可以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教师要用好数学工具,让学生将数学工具作为翅膀,惬意的展翅飞翔。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同等重要,不容忽视。所提的问题要精心设计,不能过于频繁,空泛,不能只针对少量学生,让多数学生冷场,不能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其他想法不去处理。提问要将学生的兴致引入课堂,问题应具体些,具有挑战性,指向背后的道理,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经常反思,让学生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再次充电,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要以这次培训作为起点,活到老,学到老,博览群书,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与时俱进,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大胆尝试,以爱育人,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地与学生互动,以自己的努力,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以至于对他们的一身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多,我决心以这次难得的培训为契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乃至优秀的数学教师。
第四篇:2014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项目学习体会
2014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项目学习体会
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小学教师:黄敏 5月29——30日,“国培计划2014”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项目数学学科在神农架林区党校会议室举行,我有幸与省特级教师零距离接触,一睹他们的风采:亲切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特别是他们对于课堂的“掌控力”令我佩服,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听他们讲课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共听了四节课和两个讲座。我区实验小学教师田运开和襄阳名师郭岚同讲《方程》一课(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我区实验小学教师张常习讲授《购物策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武汉市积玉桥学校特级教师涂如豹讲授《扇形统计图》。可以说是风格各异,特色突出。两个讲座:先是听湖北省特级教师涂如豹的讲座《有效教学的形成策略》,接着襄阳名师郭岚向老师讲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累并快乐着》,感人至深,振奋人心。专家的讲座由浅入深,总是从细节入手,从教学各个环节的处理与把握入手,并把每一个个人观点与生动的教学案例相结合,生动有序。在交流会上,老师畅所欲言与专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向专家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每一个讲座都有值得品味的独到见解。下面我谈一谈几点收获: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比如,郭岚老师在讲《方程》这一节课,从开始到最后都围绕天平游戏进行,可以说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也体现老师教学水平的高超,教学构思巧妙。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特级教师涂如豹,教态亲切自然,语言非常具有亲和力,讲解主次分明,丝丝入扣。
四、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涂老师的《扇形统计图》中的领取4种实验材料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明白用百分比或者说用扇形统计图是我们表达的需要,其他3种材料试验不成功,不成功也是一种收获。
这次国培学习,给我们创造了互相学习的平台,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最后,真心感谢“国培计划”给了我们农村教师一次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机会,尽管时间是有限,但学习的知识却会在无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
第五篇:“湖北省2018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培训学习体会
“湖北省2018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培训学习体会
5月17、18日,本人有幸参加了随县教育局继教中心主办的“湖北省2018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培训学习活动,感慨良深,收获颇丰。聆听熊飞老师、张农老师的《乞巧》,贺艳老师的《鸟鸣涧》,成婷老师的《清平乐。村居》,和教育专家任利君的报告,我始终沉浸在老师们富有激情且新颖别致的导学活动所营造的教学氛围中。几位老师均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充分而卓有成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很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效果显著。他们所倡行的诗歌教学法,都重视诗歌的朗读教学,读之有法,读之有情,读中有悟,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解开了我长期以来如何教学诗歌的困惑,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借此机会,鄙人也浅谈一下诗歌教学之我见,有不妥之处,还恭请同仁指正。
诗歌,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中国曾是一个泱泱诗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在推荐背诵的120篇(首)优秀诗文中古诗词占104首。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对于古诗词教学,我总结了同事和自己的一些方法:
1、允许“模糊解读”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比如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中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为“陶醉”,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2、反复吟诵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切不可弃置不用。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4、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5、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就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摇曳多姿。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