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管理办法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
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前“双语”幼儿园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学前“双语”教育保障经费的管理,推进我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发展,根据《预算法》、《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幼儿园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享受财政补助的农村“双语”幼儿园。主要范围包括: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七地州所属县市以及托克逊县、吐鲁番市、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温泉县、若羌县、尉犁县、和静县等九县市(即“七地州及九县市”)。
第三条 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由中央财政、自治区本级财政和地(州、市)、县(市、区)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级负担。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原则
第四条 学前“双语”保障经费包括“双语”幼儿园公用经费、幼儿伙食补助经费、幼儿免费读本经费、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费、幼儿园教学、生活辅助及活动设施经费、幼儿园聘用教师生活补助。
第五条 “双语”幼儿园公用经费由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年300元标准全额负担。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水电暖费、交通差旅费、邮电费、图书资料费、园舍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炊具更新、购买低值易耗品、教师培训费等。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和偿还债务,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和接待费支出。
教师培训费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补助。
第六条 学前“双语”幼儿伙食补助经费按每位幼儿每年1000元(每年按10个月补助,每生每月补助100元,每生每天约4.5元)的标准安排。其中: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三地州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其余四地州及九县市由中央财政与自治区本级财政按6∶4比例分担。
伙食补助资金不直接拨付个人,由学前“双语”幼儿园统一管理使用。伙食补助经费开支范围包括:购买蔬菜、清油、面粉、大米、肉、水果、牛奶等伙食材料。购买伙食材 料必须确保卫生条件达到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第七条 学前“双语”幼儿免费读本经费按每生每年90元标准安排,其中:中央财政每生每年补助70元,自治区本级财政每生每年补助20元。免费教科书范围包括:幼儿读本、教学挂图、教学图片,教师参考书,教学光盘的配发与更新等。免费读本由自治区本级采购后,向各地配发,资金不拨付各地。
第八条 学前“双语”教育资源库建设经费用于重点制作汉、维、哈、柯、蒙五个语种的幼儿教育资源,引进汉语优质教育资源,开支范围包括:远程同步直播课堂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远程同步直播课堂由自治区统一制作并通过远程教育网直接播放到每个教学班,多媒体教学资源由自治区统一制作后配发到每所幼儿园。此项资金不拨付各地。
第九条 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教学、生活辅助及活动设施经费按照每所幼儿园15.6万元补助,主要用于七地州及九县市新建的“双语”幼儿园设施购置。开支范围包括:按每所幼儿园配备教学及活动器材,图书资料及影像制品,生活设施等(含床、桌、椅、厨房用具),为每班配备一台电视机和一台DVD播放机。“双语”幼儿园教学、生活辅助及活动设施设备主要由自治区本级采购,并向各地配发。
第十条 学前“双语”幼儿园聘用教师生活补助按每人 每月1028元、每年12个月补助,其中:双语教师生活费每人每月800元,“三金”补助每人每月228元。“三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160元/月,基本医疗保险52元/月,失业保险16元/月。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柯坪县、乌什县学前双语教师的生活补助资金全部由自治区本级财政解决;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阿克苏地区的其他县市学前双语教师生活补助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和地县财政按1:1的比例共同承担。
第三章 资金的拨付与管理
第十一条 自治区财政根据财政部批复的规划,将每年需要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的资金列入年初预算,中央资金到位后,按照分项目、分比例的原则,确定分配、使用方案并及时下达。
第十二条 地(州、市)县(市、区)要将需要各地承担的资金列入预算,并连同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各学前“双语”幼儿园。
第十三条 农村“双语”幼儿园经费实行单独设账、独立核算。各地财政、教育部门应兼顾不同规模学前“双语”教育机构运转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双语”幼儿园倾斜,保证较小规模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基本需求。凡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 和服务,要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四条 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当按照规定,制定本园公用经费、伙食费补助资金的内部使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当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目录,做到账、卡、物相符。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五条 各地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经费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 农村“双语”幼儿园要将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园内外公布,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新疆学前双语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全区总人口的60%。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新疆少数民族如果不能掌握汉语普通话,就很难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国家的支持下,新疆近些年来双语教学的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也已经愈来愈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汉语普通话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当前,新疆的教育硬件不差,差的是软件,即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在边远的农村和牧区。
从幼儿园到中学,各阶段都开设有双语实验班,但是最佳的办学场所应该是民汉合校
新疆喀什地区各县学前双语班的招生名额和聘请教师数目都需要上报自治区批准实施,原因是需要由自治区财政下拨学生的伙食补贴和教师工资。比如,疏附县2006年学前双语班招收2182名5岁幼童,自治区每名学生每年补助教材费20元,每人每天伙食补助1.5元(县里用地方经费增加到2元);自治区规定每40名学前幼童配备1名教师,由自治区发放工资(目前实发工资400元/月)。南疆许多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很大,没有自治区的专项经费支持,基层的双语教育完全无法开展。
由于喀什地区汉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5%,而且集中在喀什市区,有的县(如疏附县、伽师县、英吉沙县)汉族人口不到2%并集中在县镇,基层村落如疏附县和英吉沙县的乡一级人口中汉族人口仅为0.3到0.5%,完全没有汉语语言环境,因此,教师的汉语水平也就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但是由于相关人才的缺乏,许多基层双语幼儿园很难聘到合格教师。疏附县采取的一个临时性的办法就是安排县直属机构和乡镇机关干部分别到乡镇中心和村级双语幼儿园“支教”,一期4个月。此外,利用小学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在小学附设学前双语班,也是当地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
学前双语班的学制为两年。2007年,疏附县3至6周岁儿童中有29.3%的人接受了学前双语教育。其中,6岁儿童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占43.1%。这在南疆地区应当说是很大的覆盖率,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所接触的几名学前班维吾尔族儿童,已经可以和我们进行简单汉语对话。
疏附县的小学教育自2005年开始采用3种模式:(1)“民考汉”模式:县第二小学(汉校)招收的民族学生,全部用汉语授课;(2)城镇和城郊民语系小学:一年级开始用汉语讲授理科课程,其余用母语授课,逐步过渡到除母语文之外其他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3)农村民语系小学:从三年级开始用汉语讲授理科课程,其余用母语授课。疏附县政府制定了2005年至2012年期间各实施双语教学规划表。县教育局的计划是2011年乡镇小学三年级学生全部实行双语教学,2012年各乡镇中学初一年级全部实行双语教学。从2007年开始,疏附县小学教育中的汉校“民考汉”模式不变,但城镇、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有所调整,进一步加强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汉语教学。
疏附县乃至全新疆的双语教育最初是从中学做起的,直接动机是由于少数民族大学和大专毕业生因汉语水平低而普遍就业困难,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汉语能力,促进他们在大学用汉语进行专业学习,改善就业状况。后来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汉语水平很差,进入中学的双语班就没有基础,所以2000年在双语实验学校名单中增加了小学。后来又发现,如果从学前幼儿园阶段即开始推行双语,教学效果更好。从2005年开始,自治区特别为双语学前教育下达文件,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疏附县在2006年开始在农村中学按照20%的比例建双语班,与此同时,按照自治区的倡导推进民汉合校工作。这样,汉校的教师可以给双语班的汉语课授课,解决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偏低的问题,同时,双语班的维吾尔族学生有机会在同一校园里和汉族学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汉语能力。自治区政府推动“民汉合校”,也就是希望能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个听说汉语的校园环境。
由于县城里的学校条件、师资素质与乡村学校存在明显差别,疏附县中学的双语班办学模式也和小学双语班一样分为两类:(1)县城3所中学:理科(数理化、生物、信息技术)、汉语、英语共7门用汉语授课,其他科目用维吾尔语授课;(2)农村中学:理科(数理化、生物、信息技术)、汉语共6门用汉语授课,其他科目用维吾尔语授课。差别仅在于农村中学的英语课采用母语讲授。但据笔者了解,农村中学这6门规定用汉语讲授的课程,由于缺乏合格师资,事实上还是主要用母语在讲授。
笔者在喀什第一中学(民校)进行访谈时,该校的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对在中学使用汉语讲授理科课程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汉族教师不懂维吾尔语,而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很低,师生之间的交流确实难度很大,特别是在理科术语和公式的讲解方面,学生问不明白,老师解释不清,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自然就很低。他们认为效果较好的办法,就是送维吾尔语好、专业基础好的“民考汉”维吾尔族教师去接受汉语教学培训,课程使用汉文课本,主要用汉语讲授,但课上课下辅之以母语的讲解,这样学生的数理化成绩反而能明显提高。
由于汉校的汉语教学师资力量强,有汉语语言环境,所以在汉校开办双语班,在提高学生汉语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民校开办双语班,教师通晓民语,对于帮助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理解理科学习内容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综合而言,可能最佳的双语班办学场所是民汉合校。但是在汉族人口很少的南疆地区,只有在县城才有汉校,绝大多数农村中学不存在这一条件。
双语实验班如何发展:顺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民众的愿望,多种模式一齐发展
在对学生家访过程中笔者始终感到,基层维吾尔族普通民众对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疏附县,笔者访问了该县的一个维吾尔族中年农民,家住在离县城9公里以外的乡村,但他坚持送孩子到县城的双语实验中学(第四中学)上学。最初,他每天用摩托车送孩子。2002年他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全家搬到那里住,自己回去照顾农田,农闲时在镇上打零工。他的两个大女儿都在初中双语班读书并先后在2006年和2007年考上“内高班”,两个小女儿分别在双语班的小学和初中读书,他对此非常自豪。而据四中的教师介绍,该校有许多在学校附近租房让孩子上双语班的家长。
应当看到,当前基层广大维吾尔族普通民众中出现的积极送孩子进汉校、进双语班学习汉语的热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在新疆加强族际交流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历史契机。政府决心大,财政支持力度大,但是在各个地区具体实施时还必须坚持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办学方法。
发展双语班一定要具备基本条件,不能搞“政绩工程”。条件之一是有一定数量、掌握两种语言并熟悉双语教育规律和技能的合格教师;条件之二是招收的学生(根据年级)必须具有听课和与教师交流的基本汉语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校舍、图书、设备、运行经费等其他办学条件。
双语班教学语言的使用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在多数学生汉语能力较低、合格的双语师资条件还不具备的条件下,应当允许授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母语来对专业术语和知识进行讲解。随着双语教学的全面推广与发展,今后将逐步建立一个学生从学前双语班毕业进入小学双语班,再进入初中和高中双语班的学习系列。学生从小就打下一个较好的语言基础,双语班的教学效果可得到明显提高。目前,政府大力推动在各级学校同时起步建班,并把民语系低年级学生直接转入高年级双语班的做法,只能是在过渡阶段所采取的临时特殊措施。小学双语班的民语教学需要重视。发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民汉兼通”,如果在实践中削弱了母语教学,那与这一政策的初衷也是不相符的。
双语教师的培训,是建设好现有双语实验班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喀什许多学校反映,在开办双语班后,初一年级的课程还可以找到老师教,到了高年级,老师的数量和能力都无法满足需要,办学难度加大。比如,疏附县民族教师中,只有9.6%参加过双语培训。喀什的双语教师被选派到乌鲁木齐市或地区首府参加培训一年,培训费由政府支付,教师自己负担路费。有些教师反映,在培训时要交保证金,教师们感到压力很大。笔者理解,这是政府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并取得好成绩的措施,但是如果考核的标准脱离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笔者在与喀什市和疏附县的学校教师座谈时,他们多次反映目前的双语教师培训效果不理想。主要问题和建议有:目前的培训一般都是汉语较差的维吾尔族教师集中起来学习,平时仍讲维吾尔语,没有学习和练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建议把被培训教师派到地市级的重点汉语中学、汉语小学听一年课,对汉语教学进行实习,可能效果更好。有些培训班讲课的方法,完全是汉语文应试教育,并不重视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汉语讲课、答疑、组织讨论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双语教学在教育学里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有自己特殊的技能和教学方法,汉族教师需要通过培训来学习如何面对母语非汉语的民族学生进行教学,维吾尔族老师则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汉语,并掌握如何使用汉语教材来讲授数理化知识。
从全新疆广大民语系学校的发展前景看,发展双语教育以提高汉语能力和专业水平是大方向,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但是与此同时,对于少数民族群众送孩子到汉校学习的积极性也应当予以支持。据介绍,有90%的“双语”班学生在高考时会报“民考汉”即以汉语参加考试,原因是招收“民考汉”考生的学校比招“民考民”的要多,专业选择范围宽,而且可以报考内地大学,并会加分。现在普遍反映,“民考汉”或“汉考民”毕业生比较适合担任双语班教师,即使从未来在新疆普遍发展双语班教育的考虑,也应该增加开办汉语系学校,积极发展“民考汉”,对于“汉考民”更应当采取优惠政策,大力鼓励。
新疆的民族教育可以顺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民众的愿望,多种模式一齐发展。“民考民”、“民考汉”和双语教育完全可以同时发展。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所长。作为社会学者,在2000年至2007年期间,作者曾多次深入新疆地区,并与新疆的研究人员合作在一些地区开展了有关双语教育、民族学生就业状况的实地调查。)
第三篇:浅析学前双语教育(推荐)
浅析学前双语教育
【摘要】现代化的社会是知识全球化的社会,同时也是双语以及多语的社会。语言的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它既是我国中华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双语教得到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双语教育的低龄化也在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双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语言教育事业的“热点”。
【关键词】学前儿童 幼儿 双语教育 教育发展
目前,在学前教育界和心理语言学界普遍掀起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的热潮,国家高度重视对学前儿童进行切实有效的双语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注重学前儿童语音、语调的培养,了解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特别注意学前儿童句子的发展,注重学前儿童兴趣的培养,以及教学方式的游戏化、生活化、和情景化。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含义
“双语”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者第二语言,通过教学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实质性的达到代替或者接近母语的表达和应用水平。双语教育是一种在课堂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授除外语以为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媒介和工具,从而达到既提高外语水平,又学习本课程知识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双语教育的定义
双语教育即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作为学生的第一语言,通常以母语作为第一语言,另一种语言是以英语或者其他语言代替作为教学语言。双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同一教育机构中,学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并通过两种语言工具组织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的学习活动,对学前儿童而言,这两种语言是他们的学习对象,也是他们获得其他新知识和参与各种活动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界以及心理语言学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既不同于在幼儿园进行的以学习英语知识为主的单科教学,也不同于社会上举办的幼儿英语培训,更不同于小学英语的学科教育,它是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第二语言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他们对第二语言的初步感受以及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1
(二)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前儿童教育质量,培养双语或多语优秀人才为目的,组织学前双语教育乃至中小学的教学协调发展,努力开创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双语教育的总体目标
在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把双语教学摆在学前教育的突出地位,以提高第二语言教学质 1 陶玉凤.浅议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问题[J].教育探索,2010,(11)
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进程以及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的扩大,提高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质量,为中小学阶段双语教育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1
(四)双语教育的基本观念 1.整合教育的观念
整合的语言教育观念意味着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1)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
整合教育首先表现在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上,要求在制定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时,既要考虑完成语言的情感、能力和知识方面的培养目标,也要考虑语言教育可以实现的哪些与语言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哪些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中得以实现,使语言教育目标成为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的主线,同时促进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整合的目标体系。(2)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有效结合,考虑学习内容在这三个方面都对幼儿具有积极的挑战影响,考虑幼儿在学习时获得整个语言学习系统的调整和收纳。(3)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
目标与内容的整合,同时牵制着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走向。整合方式的突出特点,是以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建构语言教育内容,其中包括专门的语言活动和与其他活动结合的语言活动。2.活动教育的观念
提供幼儿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儿童发展是靠他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儿童个体与外界环境中与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材料交互作用得以逐步获得的。儿童发展需要外界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是由成人灌输去强迫儿童接受的,而是在没有压力、非强迫的状态下,儿童通过自身积极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得的。幼儿语言教育便是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语言及相关信息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显著特点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操作活动来发生于环境的交互作用。因而,操作活动同样也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组织形式。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语言教育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脑、动嘴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也意味着幼儿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还意味着幼儿在学习中同时获得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概念表征三层水平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发展问题
周欣.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的构想[J].中华民族教育,2010,(06).孔宝刚.学前双语教育研究与构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双语教育成为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与趋势,更是21世纪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是世界激烈竞争中取胜人才的需要。幼儿期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将是总的趋势,势不可挡。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有80%的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表示赞同。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积极意义
首先,学前儿童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让他们大量的接触外语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语言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学前期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比只拥有一种语言的儿童要强。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交际的工具。双语学习是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可见双语学习不仅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其次,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有利于个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加快社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利于增强个体青少年儿童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再次,学习掌握第二语言语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促进整个国家共同繁荣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发展中呈现的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教育观念作为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根本性的问题,对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各方面的人事所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现阶段的学前双语教育,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引导,切实有效的教育目标的制定,详细的教育内容的选择,规范的教育的组织实施级评价等方面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随意性过大,直接影响着学前双语教育的效果,甚至出现了背道而驰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学前儿童知识的发展,又削弱了母语的能力,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2.理解偏差问题
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并不是为了简单地教授几个单词,几句短语,也不仅仅是每周集中一次或两次来专门地学习英语,它不是一种学科教学,也不是全英语教育,更不是汉语和英语的简单相加。学前双语教育应该采用自然习得的原则,教师在集中活动时有目的地运用双语组织,也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用双语对儿童进行启发和用双语与他们交流,还包括多种活动中,如音乐、游戏、表演等的双语渗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在学前儿童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下,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思维的能力。3.师资力量问题
陈蕾.论学前儿童双语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1,(25).一个学生要得到最好的学前双语教育,老师在其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因此,优秀的学前双语教育要求老师具备极高的教学素质。能胜任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正确的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
我国目前合格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接受过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师寥寥无几,大多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学前专业大专程度的。幼儿教师的英语基础本身比较薄弱,用双语进行教学的能力更加有限,虽然她们注重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她们设计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但却很难体现双语教育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她们常常只能用汉语代替英语表达,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机会较少,难以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要求。4.教材把握问题
当前的学前双语教材繁杂,多样化而又参差不齐,每种教材也都有不同的具体适应性,这种繁多而欠统一、各具特色而缺乏高度权威性的状况,给许多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市场上繁而杂的各种教材,孰优孰劣,难以选择,导致在教材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跟风现象。同时,短期的培训也很难完全把握教材的整个体系,所以即便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也不能保证它的正确和规范使用。5.语言坏境问题
环境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起着辅导性的作用。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和承认的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习。布鲁纳等人认为,和承认语言的交流时儿童活的语言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学者萨皮尔和沃夫还强调了文化和社会需要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环境与主题相互作用学说,和以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伟基础的言语发展的生理机制研究,也都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在儿童言语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言语发展的社会性和主体的能动性,意识性甚至创造性。孩子有很好的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需要,而英语学习的环境有如何呢?不言而喻,由于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学前儿童能够营造英语教育环境的唯一地方,真可谓势单力薄。
1三、学前双语教育现状和改革建议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现状
根据调查,现阶段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调查表明,有33.3%的幼儿园认为非常需要进行学前双语教育,50%的幼儿园认为应该进行,16.7%的幼儿园认为可有可无;有51.55%的家长认为非常需要,47.42%认为应该进行,只有1.03%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和家长为零。这说明80%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都表示赞同。1雒蕴平,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3,(06).2.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实验状况
在已经开展双语教育的幼儿园中,50%的已经进行了6年以上的双语教育实验,16.7%的开展了2~5年实验,33.3%的刚开始实验还不到一年。在全省的调查结果中,有6.7%的幼儿园尚未开展双语教育。这说明幼儿园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虽然十分一致,但实施进程的差别很大,未实施的原因主要是师资条件不具备、无行政要求等。3.学前儿童双语教育课程安排方式
50%的幼儿园将双语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20%的幼儿园每天集中1次进行教学,20%的幼儿园每周安排1—2次集中教学,另有10%的幼儿园不固定,采用随机方式安排。4.学前儿童双语教材的选择
目前幼儿园使用的双语教材相当繁杂。每一所幼儿园基本上都使用不同的教材版本,这些版本包括《迪斯尼神奇英语》、《剑桥少儿英语》、《浸入式英语》、《快乐儿童英语》、《现代幼儿英语》、《洪恩英语》、《阶梯英语》、《马宏英语》等。5.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师资状况
现任幼儿双语教师中,57.1%的是英浯专业毕业的,42.9%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同时,幼儿园双语师资中大多是外聘人员,其中33.3%是聘请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英语专业人员,50%是聘请的外籍人员,幼儿园本园教师担任双语教育的还不到1/5。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改革建议
1.强化双语师资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师资。
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师资力量匮乏,师资质量低的现状。对于目前的在职学前双语教师,不仅要强化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这就包括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的组织用语、规范的教学用语、熟悉的日常交际,还包括语音、语调的纠正训练,以达到标准的口语发音水平。而且,在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内容上,特别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重视应用性培训内容,不断地创造新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在培训结束的时候进行考核,以达到相应的绩效。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门师资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专业学校,应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在将英语普遍增设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把学前双语教育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双语师资现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对于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各个领域的有关专业英语培训,要与各领域特点和内容密切结合,切忌单方面考虑。
2.科学理性的设置课程,多方面渗入幼儿的日常生活
对于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包括英语和汉语、语言和其他活动、幼儿园和家庭及社区教育等多方面的整合。学前儿童双语课程是一种活动性课程,双语教育要渗透于一日各项活动中,包括集中教学,区角活动,音乐、表演、游戏活动,生活环节,家园互动等。按照儿童习得语言的规律,最好每天都能接触双语内容。在活动安排上,可以集中活动、分散活动与个别活动结合,预设的计划性活动与灵活的随机教育结合;可以采用全浸没式课程,也可以采用半浸没式或其他模式课程。总之,双语课程要有利于
11雒蕴平,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3,(06).幼儿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能够促进他们认知、表达、情感、交际等方面的发展。3.合理的选用学前双语教材,摒弃盲目跟风现象
教育研究和管理部门应该进行宏观指导。应加强对各类教材的分析研究和评价,帮助幼儿园把握教材的特点和适宜对象。对体现先进教育理念、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泛的优秀教材,应着力进行推广,并要有计划地逐步建设一批能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具有较高质量和科学性的教材,从而使幼儿园少走弯路,减少盲目跟风现象。要重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如教材配套成体系,既有文字说明又有音像材料,既有集中教学内容又有游戏、音乐等其他各项活动设计,既有视听教材又有幼儿动手操作的玩具、用具等。对于目前的尚未构建双语教育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的学前教育机构,可启发、借鉴的信息和资源多,易于操作,这种教材就极具选择和使用价值,既有完整的体系,又能提供多样化的扩展空间,易生成多侧面多层次内容,这样的教材就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此同时,不同规格、不同办学目标的幼儿园要充分考虑本园实际,客观地分析本园的基础、条件、师资等各种相关因素,理智地选用适合的教材。要对教材进行试验,然后再以点带面,层层推开。切忌人云亦云、一味贪高和不加分析就匆忙决定。
4.改革学前双语教育体制,完善学前双语教育机制
积极推进学前儿童授课小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办法与途径,创造条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招收双语教学班,使之与学前双语模式教育相衔接。政府机构办好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积极举办附近设在小学或小学教学点内的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同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安全校舍开展双语教育班或学前班,支持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语言学习立足于从口语学习起步,以听说为主,在活动设计上形式多样,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环境中学。5.关心学前儿童,遵循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对学前儿童进行心对心的沟通交流,切实考虑他们的性格特征与学习特点,以此为前提适当地对学前儿童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兴趣。但是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或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于放弃,因此再教育的过程中应相应及时的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时的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开导与安慰。6.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据调查,处于积极学习环境中的幼儿比处于消极学习环境中的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更强。老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英语对话情景,让幼儿自由学、自由练、自由交往,经常地、大量地接触第二语言,必然有助于幼儿潜移默化地自然习得第二语言。同时,要注意创设让幼儿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如在活动室里设置双语故事角、卡片角,适时播放英文歌曲、儿歌,选播英语录像带、电脑软件等。其次,要创设读读讲讲的听说环境,以培养幼儿的英语语感和听力。如英语礼貌用语、课堂用语、操节用语,入园离园英语、游戏英语、就餐英语等。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幼儿置于一个完全开放的双语环境中,训练孩子用双语交谈、用双语思考。7.在双语教育中遵循相应的原则,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母语学习一样,儿童语言认读能力的发展滞后于听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双语教育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快乐性原则
生动活泼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儿童快乐学习的有效策略。(2)需求性原则
当英语学习的内容和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已经在日常交际中成为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内容的时候,这种迫切的需求就会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学习的渴望。因此,要创设多样化经常性的与幼儿生活需求直接联系的英语应用情景,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愿望,支持、鼓励、吸引他们用英语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3)刺激性原则
儿童语言的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刺激。这就要求我们提供可以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地渗透,同时还要在孩子接触的其他环境中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强化。(4)规范性原则
幼儿是通过模仿获得语言的,教师特别要注意语言示范的规范性,提供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正确、清晰而自然。(5)听说为主原则
幼儿期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此时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而且,幼儿的发音器官极灵敏,他们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别,能准确地模仿各种声音。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1雒蕴平,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3,(06).[1]彭先进,杨燕,陈舒怀.双语教学必须规范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2003,(03).[2]赖铭裕.分层、多元地深化双语教学实验[J].上海教育科研,2003,(07).[3]钱源伟.对“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S1).[4]胡春蕾.苏州是区中学双语师资培训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5]韩兆柱,高凌风.双语教学的价值、历史、现状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4,(05).[6]李军娇.小学实施双语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和前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7]李占国,郭新梅.关于双语教学的几点人事[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06).[8]张虹.双语教学综述[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9]王春茹,潘运红,高明琴.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10]肖洋,李芳.如何在汉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8
第四篇:分享: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论新疆学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疆的学前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儿童在幼儿园或小学学前班阶段接受基础教育,教师使用维汉两种语言组织教学和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包括保育工作)维汉双语既是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学习对象,也是他们进行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交际工具,通过习得最终有望使其第二语言(汉语)的习得水平接近母语水平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幼儿园双语教学就是幼儿园教授两种语言,或者是开设第二语言(汉语)课程,它应该贯穿整个幼儿园的管理 教育 环境创设及五大领域教学环节的全过程 学前双语教学将极大地提高自治区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政府着力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宏观政策的引导,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学活动在组织 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文章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给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的双语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研 调查中发放问卷 168 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 164 份,有效率达98% 北疆地区调研对象共 93 人,其中汉族教师 74 人,占 77%,少数民族老师 21 人,占23%;南疆地区调研对象共 71 人,其中汉族教师38 人,占54%,少数民族教师 33人,占46% 一 新疆学前双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 2005 年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 的出台,自治区的学前双语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2007年,自治区筹集7 038万元扶持七地州发展学前双语教育,使 119 654 名学前幼儿享受到伙食补贴和免费双语读本,2 992名学前双语教师享受工资补助,将乡镇小学撤并后的校舍改建为学前双语幼儿园,全区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 93 404 人 幼儿园双语教学班从城镇延伸到乡村,规模扩大了几十倍同时,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以汉语教育为主的乡镇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力争使乡镇普遍设有一所以汉语教育为主的民汉合园示范性幼儿园 充分利用边远城镇农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安全校舍,依托乡村小学举办双语教育幼儿园或学前班,重点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带动幼儿教育的普及和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 2008 年10月,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学前双语教学 截至 2008 年 12月,全区在园少数民族幼儿 212 302 人,其中少数民族双语幼儿 210 127 人,占在园少数民族幼儿总数的 99%,学前双语教师 5 399 人,幼儿双语教学班 6 714 个 全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 2 804 所,其中公办独立设置双语幼儿园 506 所,附设在小学的公办双语学前班或幼儿园 2 005 所,民办双语幼儿园 293 所 政府重点扶持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 和田地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及乌什县 柯坪县普及学前双语教学 2009 年,自治区决定未来 5 年(至 2013 年)进一步扩大学前双语教师的培养规模和定向就业覆盖范围,拓展实施自治区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每年招收1 000 人,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免费培养,定向就业,同时,中师层次计划招收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学生 200 名,充实到薄弱的学前双语教师队伍中 本国家投入 8.3 亿元用于新建 扩建 465所双语幼儿园,计划至 2011 年完成 2 237 所双语
幼儿园的建设 迄今为止,新疆学前双语教学已实施了五年的发展计划,各地州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和田 喀什等南疆边远地州及城市已新建一批教学条件优越 设施完备的双语幼儿园,政府正着手加快培训培养速度,尽快提高幼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二 存在的问题
一 对少数民族儿童母语与汉语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根据园长访谈获悉,幼儿园通常采用民汉混合班和双语班(全部为少数民族,开设双语课)两种班级模式 而城市幼儿家长与农村幼儿家长的语言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幼儿家长的双语教育观念转变较快,主动要求幼儿在民汉混合班接受双语教育,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幼儿家长仍然担忧幼儿习得汉语会丧失学好母语的基础 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的关系是进一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思想条件
二 学前双语教师对其教育目标的把握不准确 在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形势下,部分学前双语教师对其教育目标不够明确,特别是小中大班阶段性目标分界不清,教学中目标把握不准 多数教师只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幼儿不在规定时间入园与转园,中期插班等现象屡见不鲜 教育是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认知 情感 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领域,教育者必须明确:通过学前阶段的教育,要使儿童的语言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何种水平同时,为便于针对学前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施以相应的语言教育,教育者还应确定年龄阶段目标
三 双语教师对学前双语教学的内容定位不准确
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学会运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交际 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教给儿童维汉两种语言的符号系统,包括语音 词汇 语法及表达方式等;二是教儿童学会运用两种语言,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分析南北疆学前双语教师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否科学,在 教授汉语中您考虑的重点 一题中,口语表达占 85.3%,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占64%,发音占 58.4%,听力占 47.2%,课堂教学内容占 28.1%,组织形式占 22.5%,语法最少,占7.9%;在汉语教学活动中,您主要要求幼儿掌握 一题中,按照百分比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日常口语占 78.7%,儿歌故事占 65.2%,词语占33.7%,句型占28.1%,拼音占 21.3% 根据数据分析,教师注重儿童的口语表达训练,但忽略了发音的重要性 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幼儿对儿歌故事的掌握而轻视拼音 词语 句型的学习这在教学中是有失偏颇的
四 学前双语教师授课技能低 严重影响学前双语教学质量
双语教师的授课技能水平包括汉语水平和幼儿专业技能水平教师资历调查中,具有 HSK五级以上证书的教师占绝大部分,但口语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发音不准确现象严重 在幼儿教育专业技术水平调查中发现,毕业于师范专业的教师北疆占 54.12%,教师南疆占 32.46%,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的专业与幼儿教育毫无关系 在 目前幼儿学习汉语遇到障碍的原因 一题中,认为幼儿没有汉语学习兴趣 的占 9.52%,教材不具有吸引力 的占 33.33%,教师的教授方法不合适 的占 42.86%,家长不支持 不理解 占 9.5%,没有作答的占 4.79% 由此看出,教师的教授方法单一,与内容不相适应是困扰幼儿汉语习得的首要障碍 教师的技能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汉语口语水平低,发音准确度低;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语言教学的要求;教学方法应用不够广泛,采用传统的教辅工具较多,现代化的教辅工具较少
第五篇:阿克苏市学前双语教育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阿克苏市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阿克苏市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管理工作, 推动我市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计划实施,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干部支教管理要突出政治坚定,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国语教育原则。坚持支教工作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紧密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每年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分别选拔赴各乡镇双语幼儿园支教的各级干部。
第二章 支教干部职责任务
第四条 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积极、主动投身幼儿双语教育事业。协助乡镇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惠民政策, 着力加强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坚决抵御和防范“三股势力”、极端宗教思想向幼儿园渗透,做好家园沟通联系工作。
第五条 参加当地党、团组织的活动,承担所在幼儿园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加强自身学习, 改进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
第六条 严格遵守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
第七条 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确保幼儿人身安全,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第八条 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制定和执行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 1
儿一日生活。
第九条 强化国语教学,合理组织内容,提供丰富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 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幼儿园做实事、做好事。
第十条 参与“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掌握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 制定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 家园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要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当地一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结对, 深入了解贫困幼儿家庭的急需所求和疑难问题,开展帮扶活动,切实增强支教干部与幼儿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
第十一条 根据幼儿园实际工作需要,完成园内临时安排的其他教育教学任务。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十二条 政治坚定,严守规矩。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反对民族分裂、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行动坚决。
第十三条
认真履职,扎实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履行上级党委、人民政府赋予的职责任务,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和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相应的专业素养, 保持身心健康, 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同事、关爱幼儿,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模范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要积级维护教师及支教干部形象。以身作则,强化国语教育。支教干部要指导幼儿园加强 2
国语学习环境创设,在园内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倡导用国语进行交流。
第十四条 严格自律,服从管理。主动接受所在幼儿园及上级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对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实绩考核。支教干部工作期间(包括晚间、节假日值班等)应遵守幼儿园和乡镇有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请假(婚、丧假按相关规定执行);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必须履行书面手续。假期2天(含)以内的,须经所在幼儿园和乡(镇)批准;假期2-5天的,须报县(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批准;假期超过5天的,地区、自治区支教干部需报地区教育局、地委组织部批准。每学期累计事假不得超过十天。凡请假一天,按每月生活补助费除以22天扣除后上交园长,支付给同班任教的顶岗人员。未经准假而随意离岗者或请假期满而未按时到岗者按旷工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向组织部门与支教干部派出单位通报情况。
支教干部可享受教师寒暑假,周六、周日及其它节假日不得随意外出,确需请假外出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要主动参与幼儿园值班等各项工作。工作期间, 不得从事无关活动, 未经同意不得参与各类社会团体及老乡会等形式的组织,不得接受宴请,不得在园内饮酒、吸烟,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监督,不得有损于教师形象及违法犯罪行为。支教工作期间,不得带家属和孩子随同,家人来访原则上不得超过3 天,且不得在园内留宿,期间产生的费用自理。不得向当地提出规定以外的条件和要求,特别是提高生活待遇方面的要求。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五条 接受以属地管理为主,由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 3
和“访惠聚”工作组三重管理,支教干部食宿可安排在“访惠聚”工作组或乡镇周转宿舍,但须缴纳伙食费;支教干部如在任教幼儿园内用餐,也必须缴纳伙食费,伙食费用标准由各乡镇按实际核定。支教干部所在幼儿园将支教干部纳入本园人事管理序列, 一视同仁, 严格管理。对于各乡镇应急幼儿园, 由中心小学选派园长进行园务管理。
第十六条 “访惠聚”工作组要积极参与对支教干部的管理, 要经常深入幼儿园了解支教干部的工作情况,也可主动参与幼儿园的任教工作中,通过发挥自身国语优势,在幼儿园营造良好的国语学习环境。
第十七条 支教期限原则上为一年, 对工作表现出色、属地幼儿园希望留用且本人有意愿留用的支教干部, 在征求原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后, 可适当延长支教工作时间。
第十八条 支教干部服务期间,各乡镇党委、政府通过乡镇干部周转房、教师周转宿舍、村委会、“访惠聚”工作组等多渠道妥善安排好支教干部住宿、饮食及安全。
第十九条 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督促支教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支教干部在支教幼儿园参加考核,由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进行考核,优秀等次不占当地名额。考核内容包括任教班级幼儿的国语水平提升情况、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能力、日常表现和幼儿园(家长)评价等方面,考核内容重点是任教班级幼儿国语成绩:班级内80%(含)以上的幼儿通过国语口语考试,全额发放支教期间生活补助金;班级内70%-79%的幼儿通过国语口语考试,发放支教期间生活补助金的80%;班级内60%-69%的幼儿通过国语口语考试,发放支教期间生活补助金的50%;低于60%扣除支教 4
期间的全部生活补助资金。并将考核结果转至支教干部派出单位和组织部门,作为工作考核及职务、职称晋升、干部选拔使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支教期间违反政治纪律、工作纪律或在教学管理中出现重大失误, 经接收和派出双方共同确认后,取消支教教师资格,退回派出单位,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其违纪违法行为追究责任, 对其个人和派出单位进行通报。同时实行支教干部考察把关责任倒查通报机制, 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通报。
第五章 政策保障
第二十条 支教干部在支教工作期间,支教干部身份、工资隶属关系、职务、职级在原单位保持不变,享受原单位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工资正常调整。
第二十一条 支教干部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 按在原单位工作对待, 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干部支教工作视同参加新一轮“访惠聚”工作,支教干部工作经历视同干部驻村经历,在干部提拔、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第二十二条 阿克苏市支教干部生活费补助和“访惠聚”人员同等待遇,按所在乡镇类别和考核等次核发。派出单位为每名支教干部购买支教期间的意外保险。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列相关内容与以往所发文件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由阿克苏市学前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