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2009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措施综览
2005-2009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措施综览 2010-10-15 12:49 关键词:新疆双语教育、新疆学前教育、新疆少数民族教育
2005-2009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措施
综览
摘要: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了少数民族儿童学前双语教育,旨在为少数民族顺利接受中小学双语教育莫定塞础。四年来,新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文章对2005-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的十三大主要政策措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试图从宏观层面展现新疆教育史上这一重大事件。
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度重视新疆的“学前‘双语’教育”,把“学前‘双语’教育”作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进行部署安排。2005年7月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推进和规范全疆的“学前‘双语’教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指导和研究工作。这些政策措施,对新疆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2005年7月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是新疆第一份关于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新疆双语教育的起始点由此正式下移至学前教育阶段
2005年7月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新党办[[2005]28号),是新疆第一份关于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其宗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在幼儿园、学前班开展双语教育,为幼儿进人小学后能顺利地接受“双语”教学奠定基础。文件明确了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求少数民族 学前“双语”教育以农村为重点,通过举办附设在小学校内的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大力推进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确定了自治区将通过提供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基建补助、幼儿伙食补助、教材补助、聘用幼儿汉语教师工资补助,重点扶持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伊犁州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七地州开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政策。为此,教育厅、财政厅编制了《2006年一2010年自治区扶持七地州开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和经费使用方案》),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使七地州56个县(市)85%以上的农村少数民族幼儿都能接受为期两年的学前“双语”教育,为能与中小学双语教学顺利衔接奠定一定的基础。文件印发以来,自治区各地各有关部门层层组织落实,促使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迅速推开。
二、2008年7月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对学前“双语”教学工作做出了新的重要部署
针对学前“双语”教育以及中小学“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学段衔接不够协调、师资队伍较短缺、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于2008年7月3日审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新党办发【2008]19号)。这是继《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新党办[[2005]28号)之后,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有关“双语”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文件。该文件对新时期“双语”教育工作做出了新的重要的安排部署,与学前“双语”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在指导原则上,以少数民族双语授课和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从学前教育抓起、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进一步统筹协调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教学的关系,积极稳妥地、科学地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各学段各学科相互衔接的科学的双语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为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是阐释了自治区积极引导的三种类型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是明确了2012年之前双语教育的“规划目标”。
四是制定了一系列双语教育“规划目标”实施办法:第一,要求注意教育规律,抓好双语教育质量,充分考虑“双语”学前班学生升人小学继续接受双语教育的衔接性和延续性。第二,加大对两年学前“双语”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快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建设,大力改善“双语”幼儿园办学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办班、办园以补充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开展“双语示范园”工作,研究和规范学前“双语’,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第三,提高大中专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双语”型人才培养质量,从“双语”师资的源头抓起,为各地培养输送合格的“双语”师资。启动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农村‘双语’师资特培计划”,以缓解较贫困地区农村“双语”教师不足问题。第四,全面启动自治区“双语”教师培训质量建设工程,实施自治区学前教育“双语”师资培训计划,力争形成国家、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四级培训体系。第五,拓宽基层“双语”教师补充渠道,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第六,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积极研发远程双语教育资源。第七,加强“双语”教育教学研究,规范“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和完善“双语”教育评估体系。第八,加强“双语”教材建设,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
五是从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管理、资金投入、宣传教育等角度提出和提供了一系列的要求和保障措施。
三、2007年、2008年,自治区关于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两次高规格“现场会议”,体现了自治区对学前“双语”教育真抓实干的决心和工作力度 2006年月6月,自治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在巴州库尔勒市召开了全面启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部署会议,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从此全面铺开。
此后,有两次关于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次会议是2007年6月在和田召开的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本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总结了学前“双语”教育开展以来的主要经验和成绩,分析了存在的关键问题;对2007年以后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双语教育管理工作做了重要安排: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二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既要认真抓发展、抓实施,又要抓质量、抓效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三是抓住教师培训、培养、人口、管理几个环节,提高双语师资质量,加快学前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前双语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建设和农村教师公寓建设;五是加强学前教育指导,研究双语教育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六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学前“双语”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二次会议是2008年7月在喀什召开的南疆片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现场会暨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启动会议。这次现场会是继2007年6月和田召开现场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现场会的形式召开的第二次研究部署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高规格的专题会议。会议重点对即将启动的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国家2008年开始投人巨资实施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主要用于新建和改扩建七地州及九县市“双语”幼儿园,并对其生活设施、活动设施、教育辅助设施进行标准 化配置。会议对2008-2009年即将实施的214所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工程和发展保障工程作了全面 细致的部署。会议还总结交流了一年来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经验,研究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和任务。会议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解决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双语”教育衔接的问题;学前“双语”教师“一缺二低”的问题;吸引和留住所聘用的学前“双语”教师的问题;抓住启动实施自治区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的有利时机,改善学前“双语”教育办学条件的问题;解决学前“双语”教育机构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问题等。
在南疆双语教育的重点难点地区召开的这两次高端现场会议,充分体现了自治区领导层对推行双语教育的决心和关注力度,预示着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四、2008年初问世的《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2008-2012年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2号)的精神,2008年初,自治区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计划到2012年,新疆将全面普及少数民族两年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将达到85%以上;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在园幼儿将由2007年初的9.3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 43.82万人;学前“双语”教师将由2007年的2 645人增加到2012年的1.46万人;学前“双语”教育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质量和效益
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适应自治区“双语”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全面恢复三年制中等师范专业招生,大力改善基层学前“双语”教育师资短缺现状
新疆中等师范学校大部分成立于20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末全区共有19所中等师范学
校。2003年自治区《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意见》(新政办发[[2003]22号)要求2005年前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办学层次,完成师范教育结构由“三级”向“两级”的过渡。调整后的中师学校大部分改为教师培训机构或与其他中等学校联合,少数并人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学院或学前教育学院,或以分校形式与高校联合办学,或并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进一步推动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缓解基层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较短缺的矛盾,2006年,自治区启动了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计划,恢复了三年制中等师范专业招生,由区内各中等师范学校承担培养任务。2007年招生1 640人;2008年招生6 865人,生源分两类:初中层次6 300人,高中层次565人;2009年计划两个层次共招生5 827人(目前尚无录取统计数据)。为了解决培养力量不足问题,有的学校还采取了与内地院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如2009年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本校单独培养280人,另与北京、青岛三所院校联合培养85人。
六、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培养指导方案》,规范学前“双语”教育类人才培养行为,提升培养质量
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培养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08年8月印发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中等师范学校贯彻执行。
《方案》明确规定了自治区中等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政治合格、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懂得学前幼儿保健知识和方法,具备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能力。《方案》确定了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幼儿教师标准与“双语”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体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体现专业素质培养与汉语授课能力训练相结合的要求,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征。(2)多种课程类型相结合 的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既要科学地安排教育理论课,又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重视学前“双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方案》详细规定了学前“双语”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开设课程及其特殊要求。“必修课”中特设了“双语”专业课程,如基础汉语、汉语阅读、汉语写作、汉语听说、汉语口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知识等,主要解决非汉语学生的汉语水平问题和汉语言学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交际的问题。“民族语文课”还特地指定安排维吾尔语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基本知识讲授,以帮助学生与汉语进行对比学习。《方案》将“专业技能课”的“教育实践”环节安排
贯穿于三年教学活动的始终,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以支教形式完成教学实习。
七、启动自治区学前教育高年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缓解南疆学前教师紧缺矛盾,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2008年2月,新疆幼儿师范学校105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赴喀什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实习支教”半年;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又有405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别赴南疆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等南疆四地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实习支教”;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新疆幼儿师范学校285名学生、巴州师范学校79名学生、新疆幼儿师范学校“1+1”培养模式的563名学生,合计927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别奔赴克州的州直、阿图什市、阿克陶、阿合奇、乌恰县;喀什地区的喀什市、叶城、泽普、英吉沙、伽师、巴楚、疏
附、岳普湖;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洛浦县、墨玉县;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温宿县、柯坪县和乌什县等地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实习支教。这些中师的实习生在南疆实习支教,一方面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有效地缓解了南疆学前教师紧缺状况。
八、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正确指导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教学工作
2009年9月,为正确有效地指导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学前“双语”教育专家反复讨论、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其基本原则和实施思路为:从实际出发实施“双语”教育和素质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幼儿在已经熟练掌握母语前提下掌握汉语交流能力,打好汉语听、说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到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双语”发展的需要,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祖国、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文明礼貌的良好品德,突出语言领域(包括母语和汉语),同时兼顾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使之相互渗透融合于整体教育活动之中,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少数民族幼儿汉语听、说能力的发展。
九、2009-2013“自治区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政策优惠,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合格的留得住的学前“双语”教师 200?年9月开始,自治区为解决农村双语师资较紧缺困难,采取政策性招生,实行了大专层次的“特招”、“特培”、“定向就业”的“南疆四地州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师特培计划”。2009年,在总结2007,2008两年工作的基础上,自治区决定2009至2013年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和定向就业覆盖范围,拓展实施“自治区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该计划仍属于政策性招生,免费培养,具有单独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专门的定向就业渠道。“特培计划”在招生人 数上由2007,200$年的每年招收500人,增加到2009-2013年每年招收1 100人;在培养形式上,将原来单一的专科层次扩大到本科、专科、中师三个层次;在定向服务范围上,由原来的南疆四地州扩大到南北疆七地州和巴州、哈密等地、州的较贫困县市。这些“特招”、“特培”、“定向就业”学生,享受学费、住宿费由自治区财政拨付等优惠政策。其中,中师层次“特培生”为应届汉语言和民考汉初中毕业生,由定向就业地、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牵头选拔优秀生源人学。毕业后,将由相关地州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各地乡镇中小学或幼儿园工作,工作期限为5年以上。2009年,中师层次计划招收“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学生200名,分别由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巴州师范学校承担培养任务。“自治区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中的培养免费、就业有保障等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特别是南疆较贫困地区优秀考生报考,满足新疆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育事业对合格双语教师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这些优惠政策也是新疆的一项民』L"工程、德政工程。
十、学前“双语”教育“现场指导”、“远程直播”等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前双语教师的在岗培训、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学前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指导,2006年自治区制定出台了《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并组织专家编写了学前“双语”教育幼儿读本和教师指导用书。2006年至2008年3月,自治区安排学前双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573名,实际完成培训人数仅363人。根据各地区学前双语教师离岗培训困难但又觅待培训的实际情况,2008年开始,自治区组织有关教研专家、教师赴南疆开展双语教育教学课堂现场指导培训活动,并使这种有效的业务指导活动走上了“常规化”、“制度化”轨道。
仅2008年一年就有和田、喀什、克州和阿克苏等南疆四地州8个县市16所农村双语幼儿园和小学的1 000余名一线教师接受了现场指导培训。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还组织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自治区双语课堂教学示范月远程同步直播”活动,全疆2000余所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近8万师生参加了示范课观摩和培训。2008年,自治区还举办了首期双语幼儿园园长培训班,集中培训园长110名,全疆同步直播课堂80个,基层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近2000人同时接受了远程直播培训。
这类“集中加远程”的学前“双语”教育指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离岗培训对基层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指导的实效性,是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尝试。
十一、“自治区双语教育教学专家库”的建立、《自治区双语教育十年规划》课题的启动,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了新疆的学前“双语”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
在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自治区汇集273名从事双语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教师建立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教学专家库”。其主要作用是,强化自治区双语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的力度;对自治区双语教育的中长期规划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组织研究拟定双语班招生考试和升学政策;疏通双语教育教学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启动了(自治区双语教育十年规划》研究课题,研究确定自治区双语教育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形成全局性的教育工作思路奠定基础。
十二、积极研发学前“双语”教育系列教材、出版配套音像制品,充实学前双语教材建设和远程教育资源
在学前双语教材建设和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方面,双语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专家、教研人员编写了学前“双语”教育读本和教师指导用书,2008年1月,学前两个年级共四册幼儿读本全部编辑出版,并免费向七地州农村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幼儿发放。2008年又启动了学前“双语”教育读本新编(2009年版)工作,并于2009年9月新学期开始全部投人使用。自治区还筹措200万资金为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及阿克苏地区较贫困县共1200所双语幼儿园配备了相关音像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学前“双语”教育的远程教育资源,启动了与幼儿双语教育读本相配套的双语教育音像制品的制作出版工作。
十三、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基础设施”和“保障工程”方面,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之大、受益面之广,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为了配合落实《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新党办[[2005]28号)精神,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编制了《2006年一2010年自治区扶持七地州开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和经费使用方案》,为自治区较贫困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2006年9月,自治区落实拨付学前“双语”教育经费2 244万元,使5.19万名学前幼儿享受到了伙食补助和免费的双语读本,12%名学前双语教师得到了工资补助。当年年底,又追加900万元补助超计划幼儿的双语教育费用。2006至2008年三年间,自治区拨付学前“双语”教育经费
2.06亿元,33.3万人次少数民族学前幼)L受益,4 054名学前“双语”教师享受工资补助,学前双语教师聘用工资由400元提高到800元,工资由每年发放10个月改为发放12个月,并解决了学前双语教师的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问题;340余所学前教育机构的校舍得到维修和改造。
以2008年为例,自治区在学前双语教育“两个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和“保障工程”)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有:(1)争取到4亿元国家投资,全面实施214所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双语幼儿园发展保障工程,完成了项目选址、勘探、设计、招标工作,2009年3月开工,当年9月正式投人使用;(2)投人经费1.03亿元,使16万人次少数民族幼儿在学前双语教育中受益;(3)自治区财政拨出1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建地方双语幼儿园建设700万元(五年共将投人3500万元);(5)争取到“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援建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费用1 000万元(十年捐赠10 000万元);(6)基本落实了2009年度国家、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亿阳集团对学前双语教育建设十多亿元投资意向。
2008年“地区级”情况以“和田”为例。2008年自治区实施“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以来,该地区共完成投资6 780万元、建设面积67 800平方米的73所“双语”幼儿园的建设任务,有力地改善了和田学前“双语”办学条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国家又投人8.3亿用于新疆七地州及九县市新建或改扩建46s所“双语”幼儿园,明后两年还将加大投人,完成2 237所“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下发后,国家决定在2008-2012五年间投人37.s2亿元用于扶持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工作。2008年已启动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s年将投人20.9s亿元用于新建和改扩建七地州及九县市“双语”幼儿园,并对其附设的生活和教育辅助设施进行标准化配置,从根本上改善新疆边远较贫困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的办学条件。(张焱<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
第二篇: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试卷
姓名:
一、填空题
1、双语教育是指用________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模式。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史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____。”第四条指出:“各民族都有____和____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____或者____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十二条:“________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________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4、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课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大领域,语言领域教育使用____和________教学,其他领域使用汉语教学。
5、开展双语教育研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双语教育资源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
7、双语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素养: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
8、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测试(MHK)是在__________下,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特点,专门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分为__、___、___、__ 共__个级别。该项考试于__年正式在新疆启动。
9、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加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语言测试,它是对应试人___和____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___和___,是应试人的_______测试。
10、双语教育的四个认同”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答题
1、新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2、如何规范双语幼儿园的教学行为?如何规范中小学的双语教学行为?
3、什么是双语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因素?
4、国家和自治区在双语教师培训方面应采取了哪些措施?
5自治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答案
一、填空题
1、两种(两种以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2、普通话
使用和发展
保持或者改革
3、汉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
4、健康
社会
科学
艺术
语言。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
5、积极推进双语教育
提高双语教师素质
提高双语教育质量保证
6、纸质资源
网络资源
7、职业道德
语言能力
专业知识
教学能力
8、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
2011年
9、共同语普及进程
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
掌握
运用
测查
评定
汉语标准语
10、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问答题
1、新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原则: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进行的原则。
2、规范双语幼儿园的教学行为:
1、制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学前教育指导纲要
2、制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学前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3、制定了《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指导,一评估促教学。
规范中小学的双语教学行为:
1、认真执行课程设置方案
2、认真执行各学科课程标准
3、加强教学计划的制定
4、加强对教学 的指导。
3、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惊喜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双语教师可以是少数民族教师也可以是汉族教师;可以是使用汉语授课的教师,也可以是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的教师;可以是能够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两种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具备双语能力的双语教师),也可是只能使用汉语或少数民族语一种语言授课的教师。
4、为构建一支“政治合格、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双语教师队伍,国家和自治区本着“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学前一致、确保实效”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
1、扩大招生规模;
2、加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基地建设;
4、设立自治区农村双语教师特培激活;
5、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
5、经过8年多的努力,新疆双语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1、形成了良好的双语教育发展氛围
2、办学条件改善
3、双语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双语教育实施和管理越来越规范
4、双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5、双语教师数量得到扩充,素质逐步提高
6、双语班学生的学校积极性高,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第三篇: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年论文
题 目: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 生 姓 名 :
扎吾任·江阿别克
学
号 :
1204010151 所 在 院 系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
小学教育
届
别 :
2012届
指 导 教 师 : 黄芳 职称(学位):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1 前言................................................................1 双语教育的定义......................................................2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调查问卷............................................3 调查结果............................................................3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3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3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4
三、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4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4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4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5 面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5
一、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5
二、鼓励学生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多用汉语..........................5
三、提高学生兴趣,转变教学形式..................................5
四、师生积极交流互动............................................5
五、养成听汉语的习惯............................................5
六、加强学生纪律意识............................................5 结语................................................................5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生:扎吾任·江阿别克(指导教师:黄芳)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融入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在教育方面汉语教育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共生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开设少数民族语言的学校,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受教育的权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不仅能学好自己的语言文字更能掌握作为我国通用语、官方用语的汉语。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双语教育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待完善之处,对双语教育国内外都有很多的研究,其目的就是完善双语教育。新疆是一个民族自治地区,生活着十多个少数民族,新疆的教育水平相对其他省份是落后的,发展新疆教育水平对于发展全国教育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新疆双语教育,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发挥双语教育的作用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的责任。本文将结合新疆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完善新疆双语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新疆地区 双语教育 教育模式
Abstract: China is a multi-national state, with 56 nations living and developing together.The nation Han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minorities, vice versa.In terms of education, teaching with mandarin and that with minor languages co-exist.Schools with minor-language-teaching were established in regions abundant in the minorities.The emergen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not only helped the minorities master their own mother tongue, but also assisted them in learning mandarin,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China.It normally takes some time to develop, so it is bilingual education.Xinjiang is a typical multi-national autonomy where more than 10 minorities live there.However, its educa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behind that of the rest of provinces, and its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boosting education nationwide.I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to study and better exploit the potentials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o further explore measures to enhance it.[Key words]: Xinjiang region, bilingu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mode
前言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和文字的不同。我国民族的分布基本上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肯定大多以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在这个地区也会有不少的汉族,如果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那么你很难与少数民族朋友交流,而少数民族不会说汉语也很难与汉族交流,毕竟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方式。在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下,同时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少数民族一定要掌握作为我国通用语和官方用语的汉语,新疆世居民族有十三个,除了回族没有自己的
语言文字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教育水平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反过来,不断的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的国家就会得到发展,所以发展、完善双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像新疆这样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针对少数民族必然要开设双语学校,并且不断完善、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新疆双语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双语教育的研究会使新疆的教育不断发展,会是教育事业上的最有意义的事儿。
双语教育的定义
双语教育广义上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上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M.西格恩等在《教育与双语制》中提到:“双语教育,是描述各种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教育计划。在某一时期,同时或连续使用至少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非一门学科”。在《双语制度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传授科学、数学、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不提国际著名的双语教育专家W.F.麦凯和M.西格恩在1987年写的《双语教育概论》一书,在国际双语教育界颇有影响。各国学者在对双语教育下定义时基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将双语教育看作一种较特殊的教育体系或一种较特殊的教育制度;二是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同时或间隔性地使用两种语言教授非语言学科;三是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学生双语能力的发展。综合上述,我对双语教育的理解是以至少两种语言教语言以外的科目,以达到更
好的学习语言能力的教学方式。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学生家长对哈巴河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见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群众的意见,可以更好的帮助双语教学的开展。调查问卷总共6道选择题,3道简答题,以下是调查问卷的内容: 1.你认为双语教学:
A.没有必要 B.有必要,但必要性不大 C.有必要 D.非常有必要 2.你认为学校开设双语教学是:
A.闲的没事儿干 B.教育局规定 C.提高学生汉语水平D.吸收国外先进教育 3.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没有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有帮助 D.很有帮助 4.你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阶段是: A.学前教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5.你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采取的教学形式是:
A.汉语教学加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 B.部分课程汉语教学 C.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加设汉语语言课程
6.你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学: A.愿意 B.非常愿意 C.不愿意
7.你认为双语教学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8.你认为哈巴河县双语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结果
通过对哈巴河县100名学生家长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的数据如下:
1.有63%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非常有必要,2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9%的家长认为必要性不大,7%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
2.有28%的家长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局的规定,有69%家长认为是为了提高学生汉语水平,3%的家长认为是吸收国外先进教育。
3.有38%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43%家长认为有帮助,11%家长认为有一点帮助,8%家长认为没有帮助。
4.有88%家长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阶段是学前教育,有12%的家长认为是小学。
5.有72%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应该是汉语教学加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有21%的家长认为部分课程汉语教学的模式更适合,有7%的家长认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加设汉语语文语言课程更适合。
6.有34%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64%的家长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2%的家长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7.对于双语教学对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绝大部份家长的回答是提高汉语水平。8.对于哈巴河县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家长认为哈巴河县目前只有双语幼儿园,没有双语小学、初中、高中,一部分家长提出教师水平差,汉语口语不标准等等问题。
9.对于改进哈巴河县双语教育家长们提出的意见是,加快建设更多的双语学校,提高双语教师的水平。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双语教学的,家长们也提出了关于发展哈巴河县双语教育的不少意见。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
主要表现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爱写错别字、多音字,碰上看拼音写汉字的题,往往都是错别字,要不然就写不出来,但如果给汉字注音则问题不大,说明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记忆较困难,对拼音容易记忆。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
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三、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
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差,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简单的语句,到了高年级随着汉语词汇量和句型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学习汉语困难多,又没办法解决,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
表现在汉族教师用汉语教学,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维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维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
主要表现在汉语拼音读法错误,音调不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不接触说汉语的人,至于音调是否准确,学生也不能确定,只能凭多数学生的读音为标准,这
样长期形成了习惯,显得说普通话不标准。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
主要表现在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平时小声说话整个教室也会很吵。有些学生汉语很差,上课什么都听不懂,于是就思想不能集中上课打闹玩东西。
面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
针对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牢靠,我采取的主要是在记忆中教会学生采用字形记忆法,如“语”字可以教给学生采用左右结构记忆出汉字的字形。平时组织学生多听写汉字,多听多写。
二、鼓励学生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多用汉语
教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用汉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的好习惯,这样以来,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提高学生兴趣,转变教学形式
针对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双语教学尤其如此,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上课时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出来,这样就主动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四、师生积极交流互动
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哈语,造成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一起上课,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民族老师翻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可以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
五、养成听汉语的习惯
针对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汉字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如果条件满足,可以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平时休息时间可以放汉语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六、加强学生纪律意识
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上课不说话,不吵闹的习惯,平时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可耻的行为,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
然而我认为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结语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参与到其中,政府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牵动着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双语人才,对于建设新疆有着很大的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能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是教育事业 的关键点,虽然偏远地区因各种因素会有不少的困难,但是,相信在政府、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
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为科学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0‟9号)、《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民„2010‟6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下简称汉语)。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我区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把推进双语教育摆在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做好双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发展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双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双语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双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双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09年,全区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29.01万人,其中民考汉幼儿2.62万人;学前双语教育岗位教师0.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0.66万人。中小学(含职业高中,下同)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46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22.2%;中小学民考汉学生24.09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11.6%;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2.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7万人。我区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为普及双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新形势下,我区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4.我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人才;着眼于新疆长治久安,加强“四个认同”的教育,提高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着眼于适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5.我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6.我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5%左右。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掌握一门外语。
7.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到2012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1.53万人;到2015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19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0.51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9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39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万人);到2020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33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4.22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1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11.33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7.72万人)。
三、主要措施
8.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我区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有两种模式: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从2010年起,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
积极推行民汉合校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授课班级学习。
9.相应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10.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模式2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模式2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实行双语教育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把民族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制订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确保实现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各类考试对提高民族语文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坚持把民族语文作为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必考科目。
在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的汉语授课学校,进行开设民族语文课程的实验,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民汉兼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1.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制定双语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加快开发双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双语教育教材的监管,严格执行审查管理制度,未经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得进入学校。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帮助受援地区建设幼儿园双语图书角和中小学双语图书馆(室)。
12.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按照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全面覆盖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到2012年,通过扶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具有新疆特色、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框架,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学校具有计算机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全区中小学75%以上的双语教学班具有“班班通”设备,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
通过开发、译制、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学前和中小学的双语教育资源库,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提供。加快双语教学光盘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努力提高双语教育资源利用率。
实现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及开播双语教育节目的其它频道在我区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免费落地。加强新疆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建设,加强电视课程制作和远程教学研究,开设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数字频道。
13.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建设自治区和地州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内地9所师范大学与我区师范院校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能力。扩大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面向我区的招生规模,加大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扩充农村双语教师来源补给。
我区师范院校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要任务,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能力为重点,构建满足双语教育需要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行师范院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少数民族师范生插班学习,母语为汉语的师范生要开设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课程。
落实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向我区倾斜政策,继续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实施双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建设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争取对口支援省市为受援地区免费培训双语教师。在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语文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对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
14.完善自治区统筹的双语教师补充机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管理办法》,做好双语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招聘和聘后管理工作。实施“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自治区统一招聘中小学双语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三年聘期结束后,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有空编的直接入编,满编或超编的,纳入当地教师队伍,超编问题通过增加人才储备编制和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
争取对口支援省市根据受援地区需要扩大教师支教规模。继续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扩大我区和对口支援省市师范院校实习支教规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扩大大学生赴我区农村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志愿行动规模。
15.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双语教师标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建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定期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评优奖励挂钩。适当提高实施双语教育的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新补充的双语教师职称评聘可适当放宽岗位比例。
在自治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学校服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有关规定执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
对在学校工作多年、不适应双语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在保证其原有教师身份不变、待遇不减的前提下,调动其积极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妥善予以安排。
16.加强双语教育科学研究。把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纳入教育科学研究总体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双语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双语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新疆特色双语教育规律,促进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实践研究,鼓励开展双语教育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双语教育标准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与双语教育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加强国家双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自治区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整合全区双语教育研究资源,发挥研究、指导、咨询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针对双语教育模式,研究授课形式,形成样板,组织培训,进行推广。办好双语教育报刊杂志,建立研究成果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17.加强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双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学前双语教育要落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防止并纠正教育形式小学化的倾向。中小学双语教育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严格执行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8.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双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双语教育学生和教师进行动态监测,实行实名制管理,建设覆盖全区的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网点。依托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以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双语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引入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
四、保障机制
19.加强对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动双语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主要职责,统筹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支持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双语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政府对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具体负责落实推进双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学校开展双语教育工作。地(州、市)、县(市、区)都要设立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编制标准配备工作人员。
20.科学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要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把握好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解决好各学段衔接和不同教学模式过渡的问题,确保双语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1.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双语教育经费投入。自治区财政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力度。各地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寄宿学生补助范围。建立并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从2013年起,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覆盖全区的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双语教育硬件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结合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和普通高中,配备教学实验仪器和双语图书,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快农村学校新增双语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
22.积极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积极开展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双语幼儿园,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继续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好2008-2012年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工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双语幼儿园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建设一所示范性双语幼儿园。在国家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未能覆盖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依托乡、村小学举办双语幼儿园或学前班。同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安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双语幼儿园。
23.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继续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果,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4.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依据《农村双语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学段双语教育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问责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强对双语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
第五篇:新疆学前双语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全区总人口的60%。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新疆少数民族如果不能掌握汉语普通话,就很难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国家的支持下,新疆近些年来双语教学的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也已经愈来愈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汉语普通话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当前,新疆的教育硬件不差,差的是软件,即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在边远的农村和牧区。
从幼儿园到中学,各阶段都开设有双语实验班,但是最佳的办学场所应该是民汉合校
新疆喀什地区各县学前双语班的招生名额和聘请教师数目都需要上报自治区批准实施,原因是需要由自治区财政下拨学生的伙食补贴和教师工资。比如,疏附县2006年学前双语班招收2182名5岁幼童,自治区每名学生每年补助教材费20元,每人每天伙食补助1.5元(县里用地方经费增加到2元);自治区规定每40名学前幼童配备1名教师,由自治区发放工资(目前实发工资400元/月)。南疆许多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很大,没有自治区的专项经费支持,基层的双语教育完全无法开展。
由于喀什地区汉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5%,而且集中在喀什市区,有的县(如疏附县、伽师县、英吉沙县)汉族人口不到2%并集中在县镇,基层村落如疏附县和英吉沙县的乡一级人口中汉族人口仅为0.3到0.5%,完全没有汉语语言环境,因此,教师的汉语水平也就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但是由于相关人才的缺乏,许多基层双语幼儿园很难聘到合格教师。疏附县采取的一个临时性的办法就是安排县直属机构和乡镇机关干部分别到乡镇中心和村级双语幼儿园“支教”,一期4个月。此外,利用小学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在小学附设学前双语班,也是当地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
学前双语班的学制为两年。2007年,疏附县3至6周岁儿童中有29.3%的人接受了学前双语教育。其中,6岁儿童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占43.1%。这在南疆地区应当说是很大的覆盖率,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所接触的几名学前班维吾尔族儿童,已经可以和我们进行简单汉语对话。
疏附县的小学教育自2005年开始采用3种模式:(1)“民考汉”模式:县第二小学(汉校)招收的民族学生,全部用汉语授课;(2)城镇和城郊民语系小学:一年级开始用汉语讲授理科课程,其余用母语授课,逐步过渡到除母语文之外其他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3)农村民语系小学:从三年级开始用汉语讲授理科课程,其余用母语授课。疏附县政府制定了2005年至2012年期间各实施双语教学规划表。县教育局的计划是2011年乡镇小学三年级学生全部实行双语教学,2012年各乡镇中学初一年级全部实行双语教学。从2007年开始,疏附县小学教育中的汉校“民考汉”模式不变,但城镇、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有所调整,进一步加强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汉语教学。
疏附县乃至全新疆的双语教育最初是从中学做起的,直接动机是由于少数民族大学和大专毕业生因汉语水平低而普遍就业困难,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汉语能力,促进他们在大学用汉语进行专业学习,改善就业状况。后来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汉语水平很差,进入中学的双语班就没有基础,所以2000年在双语实验学校名单中增加了小学。后来又发现,如果从学前幼儿园阶段即开始推行双语,教学效果更好。从2005年开始,自治区特别为双语学前教育下达文件,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疏附县在2006年开始在农村中学按照20%的比例建双语班,与此同时,按照自治区的倡导推进民汉合校工作。这样,汉校的教师可以给双语班的汉语课授课,解决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偏低的问题,同时,双语班的维吾尔族学生有机会在同一校园里和汉族学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汉语能力。自治区政府推动“民汉合校”,也就是希望能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个听说汉语的校园环境。
由于县城里的学校条件、师资素质与乡村学校存在明显差别,疏附县中学的双语班办学模式也和小学双语班一样分为两类:(1)县城3所中学:理科(数理化、生物、信息技术)、汉语、英语共7门用汉语授课,其他科目用维吾尔语授课;(2)农村中学:理科(数理化、生物、信息技术)、汉语共6门用汉语授课,其他科目用维吾尔语授课。差别仅在于农村中学的英语课采用母语讲授。但据笔者了解,农村中学这6门规定用汉语讲授的课程,由于缺乏合格师资,事实上还是主要用母语在讲授。
笔者在喀什第一中学(民校)进行访谈时,该校的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对在中学使用汉语讲授理科课程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汉族教师不懂维吾尔语,而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很低,师生之间的交流确实难度很大,特别是在理科术语和公式的讲解方面,学生问不明白,老师解释不清,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自然就很低。他们认为效果较好的办法,就是送维吾尔语好、专业基础好的“民考汉”维吾尔族教师去接受汉语教学培训,课程使用汉文课本,主要用汉语讲授,但课上课下辅之以母语的讲解,这样学生的数理化成绩反而能明显提高。
由于汉校的汉语教学师资力量强,有汉语语言环境,所以在汉校开办双语班,在提高学生汉语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民校开办双语班,教师通晓民语,对于帮助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理解理科学习内容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综合而言,可能最佳的双语班办学场所是民汉合校。但是在汉族人口很少的南疆地区,只有在县城才有汉校,绝大多数农村中学不存在这一条件。
双语实验班如何发展:顺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民众的愿望,多种模式一齐发展
在对学生家访过程中笔者始终感到,基层维吾尔族普通民众对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疏附县,笔者访问了该县的一个维吾尔族中年农民,家住在离县城9公里以外的乡村,但他坚持送孩子到县城的双语实验中学(第四中学)上学。最初,他每天用摩托车送孩子。2002年他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全家搬到那里住,自己回去照顾农田,农闲时在镇上打零工。他的两个大女儿都在初中双语班读书并先后在2006年和2007年考上“内高班”,两个小女儿分别在双语班的小学和初中读书,他对此非常自豪。而据四中的教师介绍,该校有许多在学校附近租房让孩子上双语班的家长。
应当看到,当前基层广大维吾尔族普通民众中出现的积极送孩子进汉校、进双语班学习汉语的热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在新疆加强族际交流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历史契机。政府决心大,财政支持力度大,但是在各个地区具体实施时还必须坚持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办学方法。
发展双语班一定要具备基本条件,不能搞“政绩工程”。条件之一是有一定数量、掌握两种语言并熟悉双语教育规律和技能的合格教师;条件之二是招收的学生(根据年级)必须具有听课和与教师交流的基本汉语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校舍、图书、设备、运行经费等其他办学条件。
双语班教学语言的使用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在多数学生汉语能力较低、合格的双语师资条件还不具备的条件下,应当允许授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母语来对专业术语和知识进行讲解。随着双语教学的全面推广与发展,今后将逐步建立一个学生从学前双语班毕业进入小学双语班,再进入初中和高中双语班的学习系列。学生从小就打下一个较好的语言基础,双语班的教学效果可得到明显提高。目前,政府大力推动在各级学校同时起步建班,并把民语系低年级学生直接转入高年级双语班的做法,只能是在过渡阶段所采取的临时特殊措施。小学双语班的民语教学需要重视。发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民汉兼通”,如果在实践中削弱了母语教学,那与这一政策的初衷也是不相符的。
双语教师的培训,是建设好现有双语实验班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喀什许多学校反映,在开办双语班后,初一年级的课程还可以找到老师教,到了高年级,老师的数量和能力都无法满足需要,办学难度加大。比如,疏附县民族教师中,只有9.6%参加过双语培训。喀什的双语教师被选派到乌鲁木齐市或地区首府参加培训一年,培训费由政府支付,教师自己负担路费。有些教师反映,在培训时要交保证金,教师们感到压力很大。笔者理解,这是政府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并取得好成绩的措施,但是如果考核的标准脱离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笔者在与喀什市和疏附县的学校教师座谈时,他们多次反映目前的双语教师培训效果不理想。主要问题和建议有:目前的培训一般都是汉语较差的维吾尔族教师集中起来学习,平时仍讲维吾尔语,没有学习和练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建议把被培训教师派到地市级的重点汉语中学、汉语小学听一年课,对汉语教学进行实习,可能效果更好。有些培训班讲课的方法,完全是汉语文应试教育,并不重视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汉语讲课、答疑、组织讨论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双语教学在教育学里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有自己特殊的技能和教学方法,汉族教师需要通过培训来学习如何面对母语非汉语的民族学生进行教学,维吾尔族老师则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汉语,并掌握如何使用汉语教材来讲授数理化知识。
从全新疆广大民语系学校的发展前景看,发展双语教育以提高汉语能力和专业水平是大方向,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但是与此同时,对于少数民族群众送孩子到汉校学习的积极性也应当予以支持。据介绍,有90%的“双语”班学生在高考时会报“民考汉”即以汉语参加考试,原因是招收“民考汉”考生的学校比招“民考民”的要多,专业选择范围宽,而且可以报考内地大学,并会加分。现在普遍反映,“民考汉”或“汉考民”毕业生比较适合担任双语班教师,即使从未来在新疆普遍发展双语班教育的考虑,也应该增加开办汉语系学校,积极发展“民考汉”,对于“汉考民”更应当采取优惠政策,大力鼓励。
新疆的民族教育可以顺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民众的愿望,多种模式一齐发展。“民考民”、“民考汉”和双语教育完全可以同时发展。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所长。作为社会学者,在2000年至2007年期间,作者曾多次深入新疆地区,并与新疆的研究人员合作在一些地区开展了有关双语教育、民族学生就业状况的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