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同志
发布者:刘亚蓓
时间:2013-09-06新疆教育信息网
1.您是自治区党委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也是双语教育事业发展的见证人,您是如何看待双语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
答:你好!首先感谢媒体记者对双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与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和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偏低的问题成为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升学、就业、走向全国的重要因素。20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自治区开展了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那个时候规模很小,2000年双语班学生人数还只有4000人左右,况且教学模式和制度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2004年自治区党委作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之后,特别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族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2年9月,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双语班和民考汉学生已达到167.86万人,占少数民族在校生数的66.61%,比2008年增长了110.40%。其中,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在校学生达到122.36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59.33%,比2008年增长了213.7%。近几年,我一直关注着双语班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在基层学校调研的时候,在同教师和学生交谈中,我感到,较之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双语教学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2年全区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也表明,监测样本中双语班学生汉语水平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汉语和数学平均成绩都好于普通班。与此同时,由于重视和加强母语教学,母语文教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年高考过后我都要向阅卷教师了解母语文水平情况,让人高兴的是,母语与汉语一样,水平逐年提高。
2.您是否可以谈谈,在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很好发展的大背景下,自治区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
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多数民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都创造、丰富、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承载着本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品质,是该民族千百年来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经验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母语对民族个体和群体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除了采取积极保护措施之外,还必须通过教育来有效传承和发展。然而,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从来不可能是封闭发展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下,各个民族要想不断发展进步、更好地融入现代文明社会,每个民族群体就必须在传承本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和主流民族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因此,国家积极倡导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我想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学术界对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每一种界定都有它自身的道理。但综合各种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通俗的讲,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那么,紧接着你会问一个问题,自治区为什么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呢?这是因为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实践证明:一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学习双语、掌握双语、运用双语,可以使我们扩大族际间交流,优化语言环境,更多更好的学习、借鉴各兄弟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开阔视野、广纳信息、增长知识。二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千上万高素质民汉兼通的人才和劳动者。而少数民族要很好地参与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日益进步的高科技、高智能、自动化、工业化的环境中,前提必须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实施双语教育,培养大批民汉兼通的各民族优秀人才和劳动者,无疑是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各民族群众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基础条件。三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一个重要桥梁就是族际间的交流和沟通。实施双语教育,使得少数民族青少年从小就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和母语,了解包括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利于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同时,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增强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3.您认为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自治区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答:积极、稳妥、有效是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所谓积极是要有积极的态度,所谓稳妥是要有正确的方法,所谓有效是要有教学质量的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指出,“双语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合实际、循序渐进。”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同志多次强调“推进双语教育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上’。”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应当根据自治区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确定双语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自治区的规划是这样的: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这是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各地可以参照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本地的任务和目标。语言学习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高于自治区的目标,语言学习条件差的地区要力争达到这个目标。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也可以根据群众的意愿保留一定数量的普通班。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双语教育的模式,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避免一刀切。那什么是普通班、模式1和模式2呢,您能介绍一下么?
我们讲的普通班是指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部课程使用母语授课,同时加授汉语言课程的教学班级。双语教育模式1是指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双语教育模式2是指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音乐、美术、体育、德育等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我想强调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与普通班教学模式都是现在学校中常规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求各地从教师、语言环境及家长要求等实际出发,从起始年级实事求是的做好教学安排。我们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模式的同时,对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体的普通班模式,也可以根据家长选择保留,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边远地区,双语教师短缺,就要办好普通班。4.国家和自治区在支持双语教育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重大政策? 答:2004年,自治区党委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成为21世纪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2005年,自治区党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确立了双语教育从幼儿抓起的工作思路,同时,自治区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使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新疆双语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会后,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保障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新时期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双语教育工作开始步入稳步实施、有效推进的轨道。
5.国家和自治区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方面给予了哪些支持?
答:2008年到2012年,国家和自治区投入50亿元资金,实施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其中,在七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及其余地州的九个贫困县市投入20.9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双语幼儿园2237所;投入保障资金29亿元,用于农村双语幼儿园幼儿伙食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教材、配套设备。除此之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支援省市和部分社会团体、企业也积极捐资建设了一批双语幼儿园。这些经费的投入极大改善了我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办学条件。与此同时,自治区制定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规定农村双语幼儿园按1园5个班7人配备教师,不仅解决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儿园教师待遇。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学前双语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及率大幅提升,免费受教育面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农村最漂亮、最舒适、最安全的建筑是双语幼儿园。各族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全区顺利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目标。2012年9月,学前两年双语班和民考汉幼儿达到42.61万人,占学前两年(5-6岁)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数的92.03%,比2008年增长了102.81%。6.上双语幼儿园的幼儿都享受那些优惠政策?
答:七地州及九县市5-6岁的农村在园幼儿,享受每生每年1000元伙食补助,每天4.5元,解决了孩子们午餐问题;每生每年90元的幼儿免费读本,使孩子们可以用到免费的幼儿读本;每生每年300元的幼儿园公用经费,可以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此外,从2013年起,中央还将比照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机制,建立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简单讲,在农村双语幼儿园实行的是免费教育,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7.国家和自治区对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方面给予了哪些资金投入?
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办学条件的工程项目。例如:2009年以来,已争取中央投入2.67亿元,实施了12所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建设项目;2008年起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落实建设资金5.6亿元,改善了农村教师宿舍的条件;落实国家专项资金1.49亿元,建设了新疆幼儿师范学校等6个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基地;2010-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设立专项资金7.6亿元,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支持新疆双语学校建设854个计算机教室,40715个“班班通”教室。此外,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双语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这些重点工程,使双语教育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8.自治区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双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张春贤书记指出:“注意提高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是家长所关注的,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努尔·白克力主席强调“要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论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自治区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双语教学质量建设工作。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2009年以来,先后制订了各学段双语教育的指导纲要、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二是加强教学指导,科学引导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专家赴基层指导教学,定期开展教材教法培训,通过远程同步直播示范课活动培训双语教师。三是建立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双语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发展轨道。调整双语教育招生考试政策,制定双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完善双语实名制系统,督促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四是加强双语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双语教育之路。成立双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双语教育研究会,启动双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双语教育研究初见成效,许多科研成果已经成为教育行政决策的依据。
9.教材建设对提高双语教育质量非常重要,请问,自治区在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材。张春贤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我为主,编写符合新疆双语教育发展实际的各级各类教材。2012年,自治区启动了新一轮教材修编工作。一是成立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撰委员会,加强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二是自治区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新疆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写供模式2双语教育班使用的语文教材;三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旧教材,2013年秋季学期,汉语教材、学前双语读本等起始年级新修编教材将投入使用;
四、为教师统一配发双语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做到人手一册。
双语教育资源制作和应用是改进双语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治区已经把教学资源建设摆在了重要地位,一是投入专项资金4500万元,制作学前双语教育DVD教学光盘以及双语幼儿园教师电子培训资源并免费配发;二是组织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收集了近万个课件资源,丰富了双语教育资源,调动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三是不断完善新疆远程教育网资源库建设。今后,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快学前和中小学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建设工作,采取自主开发、译制、引进以及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建设和整合资源,尽快建立起涵盖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各年级课程资源和各类专题资源的双语教育资源库,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10.当前,少数民族同志十分关心本民族语言文字发展问题,请问,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是如何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
答:在前面我讲过,双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包含两种语言和文化内涵。在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独特的,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是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既是手段更是目的。我们在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一是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少数民族语文课程是重要基础课程,是中考、高中学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二是在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除少数民族语文外,还有一些课程,尤其是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模式一课程设置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课程课时分别达到小学、初中、高中总课时的57%、51%、52%;模式二课程设置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课程课时分别达到小学、初中、高中课时总数的35%、28%、22%;三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保留民语授课普通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四是加大民语文教师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教师的培训,提升民语言教师授课能力;五是积极开发和引进优质民语言教学资源,辅助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在双语教育推进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并没有被削弱,而是得到了保护和加强。11.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是如何倡导和鼓励各民族学生互学语言的? 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交往过程中互相学习语言,存在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双语现象。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长大的汉族同志相当一部分都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同样,在北疆乌鲁木齐等地长大的少数民族同志也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阿勒泰、塔城长大的汉族同志能讲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很多蒙古族、锡伯族同胞能使用两三种其它民族的语言沟通交流。实践证明,新疆各民族群众在长期开发建设新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在少数。
自治区积极倡导各民族互学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鼓励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是积极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选修试点工作。从2010年起,在部分地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进行开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的试点,民考汉学生作为必修课程,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和其他年级民考汉学生自愿选修,每周安排两到三节课,通过增加周总课时数解决课时问题,并组织专家编写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在自治区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中,汉语言班级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课程并作为必修课,以适应基层学校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需要;三是举办民族语言教师培训班,选送在民语言授课学校或民汉合校担任教学工作的母语为汉语的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提高沟通能力,提升教学质量。12.我们知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关键,那么,自治区在培养、培训和招聘双语教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自治区高度重视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培养方面,2007年率先启动实施双语特培生培养计划,以“免费、特培、定向就业”方式,吸引有志于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学子就读师范,补充农村学校双语教师。到2011年累计招收双语特培生4619人。2012年实施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当年招生3155人。师范院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双语教育能力,将少数民族语言基础课程纳入母语为汉语学生教学计划,将少数民族师范生纳入相应级别“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双语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在教师培训方面,自2003年以来,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双语师资培训资金3.48亿元,安排1.97万名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一年或两年制培训,其中1.62万名教师已完成培训任务,绝大多数已成为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加强新聘双语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已对5.05万名新聘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大大增强了双语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教师招聘方面,制定了公办中小学统一招聘和突破编制按需补充双语教师等政策,加大以农村双语教师为主的教师补充力度。2006-2012年实施义务教育和双语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共补充中小学双语教师3.7万人。2010-2012年实施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计划,补充双语教师1.35万人。同时,2003年以来,通过援疆省市支教、城镇教师支教、大学生实习支教累计派出5万余人次赴农村学校双语教育岗位支教。2012年9月,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双语教育岗位教师7.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66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数(15.93万人)的41.81%,比2008年(2.483万人)增长了168%。
13.社会上有些人担忧少数民族教师会因无法从事双语教育而失去工作,请问,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 答:肯定不会。
建国以来,少数民族教师肩负历史使命,刻苦学习、积极探索、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为自治区的普九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在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许多少数民族教师积极适应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了由“单语型”向“双语型”教师的转变,成为了幼儿园和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中坚力量。在目前推进的双语教育工作中,少数民族教师仍然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五年来,自治区把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招聘工作上。截至2012年9月,幼儿园、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达到7.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66万人,占双语教师教师总数的87.29%。
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教师,由于年龄较大,汉语基础偏低等原因,很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自治区在对这部分教师过去工作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他们也是非常关心的。张春贤书记多次要求:“注意使用好少数民族教师,使他们工资不减,岗位不退,历史地看待他们的突出贡献,要让他们有事业,有岗位,有课时。”我们按照春贤书记的要求,从维护各少数民族教师的利益,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的角度出发,一是要求各地根据群众意愿适当保留以母语授课为主的普通班,让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任教;二是科学规划双语教育模式1和模式2的发展规模,让汉语难以达标的少数民族教师在双语班母语授课课程中担任教师;三是鼓励汉语难以达标的少数民族教师转型从事德育、思想品德、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学任务,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四是因年龄和个人原因不能从事教学任务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留在学校,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教学及教辅工作,做到岗位不退,身份不变,工资不减,待遇不降。14.如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答:双语教育是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多种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张春贤书记多次强调,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是新疆的区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新疆的优势。他特别强调指出,各民族之间都要互相欣赏,真正地把彼此当作兄弟姐妹。新疆文化多元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很高兴的事情,也是值得我们很骄傲的事情。我们要深刻领会张春贤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对新疆精神的追求落实在有效推进双语教育的具体实践上,加强对学生的现代制度、现代知识、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学生的 “四个认同”意识,促进各民族学生树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的现代理念,推动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形成,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形式。持续不断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教育,对于培育双语班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国家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一体多元、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教育。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校地方课程建设,把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之中。要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体操、绘画、书法、文化长廊、体育等形式,努力把各民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如何让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到推进双语教育的工作上来?
答: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一是深入开展双语教育政策和十年双语教育规划的宣传, 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家长到校体验、感受双语课堂教学。三是支持广大群众学习双语的创新活动,通过口语大赛、有奖征文、技能评比等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学双语用双语。四是热忱欢迎各族群众、机关干部和专家学者对我们的双语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以及来信来访、政务微薄等途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我们改进工作,促进双语教育健康发展。16.当前双语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就当前来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双语教师数量短缺,队伍不够稳定,这是制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二是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指导不够到位。督导、研究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三是一些地方存在不顾客观条件、急于求成选择教学模式,脱离实际,影响了双语教学质量和平稳发展。双语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推进这项创新工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通过扎实的工作实践和理论创新来逐步解决问题。
17.今后一个时期双语教育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推进双语教育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2011年自治区出台的双语教育发展十年规划,明确规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战略目标。张春贤书记指示“要加强对规划的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让基层干部人人吃透精神,抓好落实,抓出实效”,努尔·白克力主席强调“规划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的,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抓好落实。”从规划执行两年的情况来看,规划完全符合双语教育发展实际,完全符合双语教育发展规律,完全符合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双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继续落实双语教育十年规划。
落实规划,一是要抓好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向基层全面解读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措施,解答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双语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还要求,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学习纳入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的内容,单列课时,通过学习宣传工作,让基层干部吃透精神,把握政策。二是各级政府要按照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修订当地的双语教育发展规划。三是各个学校要坚持积极、稳妥、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双语教育模式,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四是抓好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培训工作,完善招聘补充制度,努力满足双语教育推进工作的需要。五是重视和加强母语文教学工作,确保母语文教学水平稳中有升。
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强力支持,有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区各族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预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欢迎媒体记者今后继续关注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谢谢!
第二篇: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
崔晓辰
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推行双语教学的政策,双语教学便成为民族教育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是民族教育的特色之一。我国6O余年的双语教学政策执行及实践运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本文从双语教育的作用、现今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进行研究调查。
关键字
双语教育 作用 问题 对策 正文
双语教育是一个包括母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整体过程,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广义的双语教育是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在一个国家里用本民族语言和国语作为教育系统的两种语言,并以少数民族的学生为教育对象,我国把它叫做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标志性特征,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奠基性工程、突破口。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体现。在本地实地调查中,被调查范围是: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调查对象是管城回族区的中小学校,其中以中学为主。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的中小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到很大比例(约百分之20),其中又以回族为主,但是由于汉化层次比较深,很多回族学生不会传统民族语言。这也就导致了当地的学校并没有广泛地开展汉语和少数民族语的双语教学。相对的,当地学校的双语教育以汉语和英语为主,有极个别学校开展了法语等语言的兴趣课程。
一,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1,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民族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教学体系、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教材和师资队伍都已经相当完备。但是也应该看到,少数民族现代教育基本上是从零起点起步的,师资队伍、教学经验、教学方式等都很难跟上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天不足”和“后天”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矛盾。
2,竞争和交流的社会需要实施双语教育。
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但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未来的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高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的人才。对少数民族来说,复合型人才是指民汉兼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能在更大范围内和不同民族的人交往的人。少数民族学生要加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学好汉语,用汉语来发展自己,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双语教育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3,信息社会需要双语教育。
首先从信息的角度看,双语比单语的信息量大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决定了教育的途径和渠道也应该是双语的,多学一门语言,就多了一条信息渠道,这也是国际教育界之所以大力提倡双语教学的原因。其次从语言的使用的范围来看,国际或国内通用语言比一般语言带来的信息量要大。在众多的语言学习中,首先要学习的最大的语言。所以说,少数民族学生只有掌握了汉语言文字,才能扩大自已的视野,才能真正谈得上接受平等的教育,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双语教育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语言交际能力。贫困地区要改变现状,要发展经济,首先是要加快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的联系,要改变许多传统的观念,要培养较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汉语,离不开双语教育。
5,双语教育是提高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
由于多种原因,少数民族教育,尤其是理科各科的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加之汉语能力差,不能够顺利融入多元文化社会,给求职谋生带来不便;少数民族学生获取现代知识和科学的渠道有限,不能够直接阅读和利用其他语言的资料。这些问题首先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和数理化课程成绩的差距上,它直接反映出民族中小学和汉族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差距,制约着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成长。
6,实施双语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交融需要双语教育。唯有双语教育才能很好的贯彻国家意志,培养学生直接学习领会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增强不同民族间的交往。双语教育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广泛的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从语言文化的感情上增强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三、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过程中,“一缺两低“是双语教师队伍的突出问题。“一缺两低“是指汉语教师数量短缺.业务素质和汉语水平低。另外汉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汉语的特点。还有教学研究和教学投入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师资教材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行双语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实施是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从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效果来看,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过程实施得比较顺畅,而一些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或者是语言处于濒危状态的少数民族,其双语教学效果明显不如前者。而且,由于中国少数民族属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针对散居少数民族实施的双语教学难上加难。因此,我们要根据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和文化环境差异以及各民族的意愿来编写不同程度的双语教材、课程大纲、教学方案,并将其应用到民族教育当中,使其发挥作用,并取得成效。一些从事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工作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尽一致,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施,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重视汉语言文字的教学,忽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他们认为汉语言文字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在学生今后的升学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民族语言文字属于区域性的交际语言,具有局限性。
另外,忽视汉语言文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事实,仅仅从民族感情出发,为了本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得以保存与传承,采取了单纯以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方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语言文字并存的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实施的双语教学是中华民族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是强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而忽视汉语言文字的教学,也不能只强调汉语言文字而忽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了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管理水平。从过去的实践来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如果只靠行政手段管理,容易造成工作上的随意性和波动性。为了始终不渝地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克服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保持民族语文教学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障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健康运行,必须加强民族语文的法制化建设和管理。
四、建议与对策
首先,要处理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的关系。进一步宣传贯彻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落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中国的少数民族多处在非主流区域大环境之下、汉文化的包围圈之中,针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民族语文与汉语文的教学,如何处理好这两种语文的关系是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关键。在认识上必须对这两种语文的性质予以科学定位,必须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为了消灭少数民族语言。民族语文是少数民族的语和文字,是日常交际的工具,是在一定范围内仍发挥作用的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之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中国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公务用语,将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普通话比方言有更大的社会作用和经济效益,推广普通话可以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汉语文是少数民族进一步发展自己、适应现代需要必须掌握的语言文字,学习汉语是少数民族的愿望,二者不是对立的。
其次,在课程教学上,要组织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注意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上熟练地掌握、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汉语文作为基础的工具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应该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少数民族学生每个个体之间的汉语言能力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课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是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语感,让学生在汉语言视听觉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言文字而立刻理解语言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比较法就是将汉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内容放在汉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大背景下进行对应的类比分析和对比分析,指出教学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教学兼重还是以教为主或者是以学为主的教学体系中,都可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传递知识信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积极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国家应该在资金、师资上给予倾斜,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加大投人力度,在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把培养、培训本民族双语教师作为重点,配备懂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人员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教学研究部门从事这项工作,按照少数民族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分类指导,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应设立并划拨专项经费,制定出科学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文化政策,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建议借鉴国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在保护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如采用“三免一补”政策,从中央、省、县财政方面在资金上重点扶持民族语言教育,实行少数民族语言15年免费教育,减免少数民族族学生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在生活费、交通费、学习用品费方面予以补助,进而激励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热隋,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上民族学校的后顾之忧,并采取少数民族授课集中办学的方式,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授课。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两种模式,采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方式、考试制度等方面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保证双语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根据中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依照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环境,采取“以少数民族语文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或“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加授少数民族语文”的授课形式,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保证双语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
目前,从语言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依靠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语言文化已经是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唯一途径。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可以为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结语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双语教学在促进各民族教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民族教育质量。双语实验班模式在民族中小学的广泛推行,使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民族中小学双语实验班模式的兴起,推动了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汉语教学的发展,使不少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除了积极参加培训许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觉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识的利用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真正使教学获得成效。促进了民汉教育系统的合作与交流。民汉合校促进了民汉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在学习上,民汉学生互相请教、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中,民汉学生交流思想、集体活动,增加了友谊。民汉合校是一个互动的场所,各民族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为他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创建了平台。
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对于建设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①雷振扬.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0.②李安辉.论中国特色散杂居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6).
第三篇:沙雅县2008-2010年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
沙雅县2008-2010年少数民族学前“双语”
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和《阿克苏地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步伐,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现制定我县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少数民族幼儿运用汉语交流的能力为重点,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好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促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和任务
1、进一步加快公办示范性学前“双语”教育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力争到2009年全县所有乡(镇),都要建立一所公办示范性学前“双语”教育的幼儿园,辐射和带动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全县70%的农村民族幼儿接受学前“双语”教育,100%的民族幼儿接受学前一年的“双语”教育。
2、举办附设在村级小学的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让更多的农村幼儿接受学前“双语”教育,通过汉语口语训练,使少数民族幼儿基本解决汉语交流的问题,为小学阶段“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全县80%的农村民族幼儿接受学前“双语”教育,100%的民族幼儿接受学前两年的“双语”教育。
3、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改建、扩建成村级学前“双语”幼儿园,将学前“双语”教育辐射到乡村。100%的民族幼儿接受学前“双语”教育。
三、学前“双语”教育的规划 1、2008年9月,乡镇公办学前“双语”幼儿园建园率达到90%;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造和扩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建成村级“双语”幼儿园,继续推进村级小学附设学前班开设汉语教学的工作;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达标的、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数,现有904名,班级38个,现有教师数38名,新增学生1507名,新增教师22名,学生总数达到2411名,教师总数达到60名。2、2009年9月,全县所有乡镇公办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园率都要达到100%,进一步加快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达标的、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数,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达标的、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数,现有1507名,班级60个,现有教师数60名,新增学生2109名,新增教师30名,学生总数达到3616名,教师总数达到90名。3、2010年9月,积极开展公办示范性学前“双语”幼 儿园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公办学前“双语”幼儿园在学前“双语”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达标的、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数,现有2109名,班级90个,现有教师数90名,新增学生2561名,新增教师27名,学生总数达到4671名,教师总数达到117名。
四、实现学前“双语”教育目标的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实施学前“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的协调发展,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民族教学质量特别是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从而为“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强大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支持。
2、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把实施学前“双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设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目标规划,加强业务指导,改革教学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二)加强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汉语教育为主、民汉合园的幼儿园,开展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继续办好县(市)公办幼儿园,重点加强乡(镇)中心幼儿 园建设,改造和扩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工作,建成村级“双语”幼儿园,举办附设在村级小学的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汉语教育为主,民汉合园的幼儿园。充分发挥县级公办幼儿园对当地乡(镇)、村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形成以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以公办幼儿园为龙头示范,以社会方量办园为补充,以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办学资源为依托,举办附设在村级小学的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兴办民汉合园幼儿园或依附小学的学前班的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办学格局,广泛吸引少数民族幼儿入园。
(三)通过多种途经,加强学前“双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l、严把少数民族学前教育新增教师“入口关”,尤其是汉语教师入口关。从2008年起,新聘用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汉语水平,HSK不达标的人员坚决不允许进入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教师队伍。新聘用的少数民族教师,除应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汉语水平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汉语听、说等能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幼儿园在聘用教师时,“民考汉”教师应予优先,录用学前“双语”教育汉语课教师标准的为HSK为6级。
2、加强对现有小学附设学前班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40岁以下的小学学前班在编在岗的少数民族教师,通过培 训,在2008年底前达到“双语”授课的要求。一是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汉语水于为重点,积极推进小学附设学前班少数民族教师全员培训。二是要加大对小学附设学前班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培训力度,重点解决汉语水平考试不达标的问题,为学前“双语”教师的提高培训打下基础,三是各学校要大力开展校本培,重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对,教师进行汉语培训。
3、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汉语水平合格的人员到农村幼儿园从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认真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积极争取区外教育对口支援,增加选送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到内地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数量;水平达标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到汉语言学校实习1—2年,也可以把汉语言学前教育教师选派到少数民族幼儿园对口支教,承担汉语教学工作。
(四)加强“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1、积极组织参加“双语”教师地区级培训基地培训(地区教师培训中心),主要是HSK高层次考前培训和国家级、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前培训、HSK已达标人员的提高培训;本县要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建好县教师培训中心,作为“双语”教师培训基地,主要承担HSK低层次考前培训和其它汉语培训。
2、各级教师培训基地要加大投入,改善培训条件,购置必备设施,建立专职及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制定培训计划,经地区教育局审核后方可开展培训工作,切忌培训走过场,一定要保证培训质量。
(五)强化汉语口语训练,为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奠定 语言基础
1、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要以农村为重点,坚持汉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薄弱的乡、村积极举办附设在小学内的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的学前班;在城镇逐步扩大汉语授课幼儿园的规模,尤其提倡创办有汉语教学特色的幼儿园,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民汉合园,实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鼓励少数民族幼儿进入汉族幼儿园学习,城镇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均实行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通过学前二年的汉语训练,使少数民族儿童基本解决汉语交流问题,为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为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幼儿园配备应有设施,为教师学汉语提供应有条件,鼓励教师运用录音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手段开展汉语教学。要充分发挥好现代远程教育和电视教学的积极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使现代远程教育和电视教学成为组织实施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实施汉语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3、广泛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总结多种教学方法,解决语言环境问题。要注重营造语言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努力培养、激发他们用汉语口语交流的兴趣和能力,坚持“创造”环境、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条件多听、多说、多练、多实践,尽一切方法,弥补没有语言环境的缺憾。(六)加强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1、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评价等方面,加强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更好地指导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机构的建设,不断充实“双语”教学研究人员,建立学前“双语”教育教研网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教学指导。要积极设立少数民族幼儿汉语教学研究课题,探索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幼儿身心特点的汉语教育体系,促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八)建立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
1、根据自治区确定的补助标准,部分在园学生每天伙食补助1元,每年按照10个月220天计算,在园学生每生每年补助伙食费220元;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每生每年20元,聘用幼儿双语教师工资每人每月400元,县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50元,每年按照12个月计算,每人每月保证550元工资。
为保证“双语”学前教学目标的实现,县人民政府每年给县直幼儿园每个“双语”教学班拨付不少于5000元的办班经费,各乡镇场每年要给本乡镇场学前“双语”班拨付不少于5000元的办班经费,保证经费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2、要建立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充分用足用好自治区对我县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扶持资金,严禁挪用、平调和挤占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专项资 金,确保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
3、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校舍的改建扩建工程建设,改善学前“双语”教育设施条件,为农村少数民族幼儿提供更多的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机会。
(九)加强督查,建立检查评估机制
1、强化行政目标管理考核,把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纳入行政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完不成年终不得评优。
2、建立“双语”教学督导评估机制。教育局、教育督导室要制定学前“双语”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定期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确保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沙雅县人民政府 2008年5月30日
第四篇: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种以上的语言,分属五大语系: 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24个少数民族使用33种文字,来源有:古印度字母、叙利亚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独创字母等。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特点和类型
(一)两个主要特点:普遍性、不平衡性
普遍性:指不管是哪个民族,人口多的或人口少的,内地的或边疆的,都存在双语问题。不平衡性:指不同民族的双语状况存在差异。◇全民双语:如基诺族◇大部双语:如彝族、哈尼族◇少部双语: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语文教育大致 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从初等教育始到高等教育全部使用汉语文教学。另一种是开展本族母语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属于前一类型的,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1、无本民族文字的民族 回、瑶、土家、黎、畲、高山、东乡、土、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保安、裕固、独龙、基诺等
◎有的已全部转用汉语:如回族◎有的已大部转用汉语:如土家族、仡佬族◎有的是部分转用汉语:如阿昌族、普米族、羌族
2、虽有文字,但文字不通用的民族,全部或部分从初等教育起就使用汉语文教学。纳西族:虽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但未能广泛推行使用。
水族:在历史上有过水书,也只有少数人能使用。
建国后新创或改革过的文字,也因各种原因(如方言差异、杂居等),有些也未能在这个民族中广泛使用过。如壮、侗、哈尼、苗等民族的新文字。
3、杂居地区的民族
◎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民族学生相对集中、有懂本族语文的教师,小学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辅助汉语文教学等,汉语文教学大多与同类汉族学校保持相同、相近的水平。
◎但也有一些地区由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教学水平一般不及同类的汉族学校,升学率和巩固率都偏低。
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是有通用民族文字的民族
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傈僳、景颇等民族。
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类型。如蒙古族中小学的三种类型: ☆以蒙语文为主,加授汉语文 ☆以汉语文为主,加授蒙语文 ☆全部使用汉语文授课
这一类型的双语教育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
指从初等教育到部分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民族语 文为主,大部分课程都使用民族语文授课,汉语文 仅作为一门课讲授,等到民族语文有了一定基础后 再学习汉语文。我国北方几个有历史悠久的文字的 民族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二)以汉语文为主,但也学民族语文
指从初等教学到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汉语文为主,但在初等教育则以学习汉语文为主。我 国南方一些有本族文字的民族均属这一类型。
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景颇族、傈僳族
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少数民族 双语的重要性?◇ 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 教学法问题◇ 要大力加强语言对比研究
(一)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 少数民族双语的重要性?
对双语的重要性,一直存在两种认识:
一是忽视母语的应有作用:
二是对少数民族掌握汉语文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双语理论建设,是当前双语教育研究必须 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关系,应坚持语言和谐的理论,既看到母语与通用语的相互竞争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互补的一面,做到母语与通用语的和谐是有可能的。语言和谐有利于民族和谐,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三语”,就是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母语和 汉语外,还要学习外语。
(三)教学法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使用传统语言教学法:翻译法、直接法、对比法。
但不同民族在使用中又根据本族具体情况又有不同的创造。
如何根据不同民族的实际,创造适合其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的教学法,是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的路子将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
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 包明宽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 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 普通话。”1992年l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通用 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教学’,并大力推广普通话。”在那些没有 汉语环境的少数民族地区,不通汉语的民族要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以招收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民族文字的要用民族文字教学;待到适当的年级再增设汉语 文课,实行双语教学。解决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关系问题时,必须根据本民族、本地区和本 部门的实际情况,决不能硬性处理。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大致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以母语为主。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按排汉语文课,过渡到大专院校以汉语
文为主,或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并行的双轨制。内蒙古的部分蒙古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延边 的朝鲜族都是这样。在内蒙古、新疆、延边,蒙、维、朝文不仅使用于小学、中学,而且还使用
于大专院校中的某些系科,这是我国民族语文在学校教育使用层次最高的。
第二种情况是小学低年级阶段以母语为主。到高年级或中学阶段则以汉文为主,兼学 民族语文,广西部分壮族、凉山彝族、西双版纳和德告的傣肤都是这渗卜
第三种情况是以汉语文或当地其他民族文字课本进行教学,使用民族语言辅助教学。这种情况,主要是那些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文字或虽有民族文字而不通用的少数民族地区 的小学。
双语教学对于学生掌握本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更广泛地吸收各种知识。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我国双语现象和双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新矛盾和新间题。这些矛盾和问 题,在诸多少数民族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全国许多少数 民族语言文字确定是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无论从作为自治地方行使职权的功能来 看,还是从学校教育、图书报刊出版、社会使用来看,都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到了90年代 有走向低谷的趋势。例如关于壮文的资料表明,目前,壮文进校的小学已从43个县压缩至 23个县,初中从41个县压缩至21个县,民族中学从22个县压缩为10个县。有些学校在 课时表上列有壮文课是为了要经费,实际上并不开课。
民族语文方面的上述情况,在内蒙古也存在,只不过存在的形式和程度上不同罢了。用心研究蒙古语文工作,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用蒙古语授 课的大学生,毕业分配上大多数都不如意,所学专业用处不大而被迫改行,从而大大削弱 了他们(她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竟争力。第二,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以及蒙古语文工作本身 的局限性,好些家长放弃了用本民族语言对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到汉语学校,使他们(她 们)直接受到汉语教育。这里的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一条是民族学校的缺少,尤其在城市 里,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如呼和浩特市区,用蒙古语授课的中小学只三所。一是呼和浩特 市蒙古族中学,二是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是兴安路民族小学(是蒙古族和朝鲜族的联合 小学)。这种客观条件,在很大程序上限制了蒙古语文的使用范围。第三,蒙文出版业进入 困境,所出的图书销售不出去,公有的几种蒙文报刊,也由于经费的奇缺面临停刊的危险 等等。
为了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保障民族语言文字的正常发展,我们必须作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第一,必须改变民族语文工作统得太死的状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该放的权 必须及时放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民族语文工作者的积极性,大大促进民族语言文 字的发展繁荣。第二,尽快解决经费短缺的普遍性间题,为民族语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 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三,健全法规建设,保障对民族语文政策的延续性。第四,领导干部必 须统一思想和认识,避免工作上扯皮的现象。第五,招工、招干、招生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平等措施,使得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间题真正落到实处。
尊重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我们党历来的基本政 策,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扫除民族语言文字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使各民族 的语言文字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既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又符合全国各少数民族人民要求 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