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3 03:0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初 中 文 言 文 教 学 中 的 几 点 体 会

.新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是中国语言的根基所在,从个人方面讲,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明理、明善、修身养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人,应该对中华民族性的东西有所了解。“不知有秦汉,无论魏晋”!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无价之宝,具有及强的研究价值。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也是我们个人素质的一个整体体现。

文言文那么重要,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把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不止把文言文上好,关键是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有一些体会,现在和大家分享: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注重“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一篇文言文如果学生没有读熟,那么我建议老师们不要忙着去讲解内容。

其次是“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

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一些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再次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翻译完课文后,其实脑子对整篇课文任然是一篇凌乱,这是就需要我们老师帮助其整理,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以上是我粗浅的体会,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

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份量明显增加,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怎样教,如何学,仍然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及学生,但也促使大家寻求良策,去努力探索。在新教材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出发,开展重视诵读,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培养能力的教学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重视诵读,陶冶学生的知、情、意

文言文教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法灵活多样。其中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使学生能“熟读成诵”和“读书破万卷”,就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纵观新编文言文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很多,课后的“思考·探究·练习”也大多要求在背诵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问题,这正是教改中重视诵读的体现。我在教学中也体会到,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而,教学文言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如读正字音、读准句读等,还应让学生诵读,让学生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互动,领略文言文的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中我采取下列方法,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如果有通假字、古代专有名词,教师应适当作指导,校正读音,扫清诵读障碍。

2.读准节奏。要求在语意层面上通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如《陈涉世家》中“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节奏正确的朗读就有利于正确理解文句的含意,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意境,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远大抱负。

通过诵读指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他们的知、情、意,增强了文言文教学的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情景教学”的一种方式,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特质,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学生在这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全面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消化重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我利用多媒体讲授《三峡》一文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配合优美的旋律在屏幕上展现三峡不同季节的美丽山水画面,引发学习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抓住三峡各季节景物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该课件成为学校语文组课件实用材料。

三、选择适当途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的是分工、合作。探究学习是创造一种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使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教材的契机,通过圈点与评注、善思与质疑、积累与归类的途径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1.圈点与评注,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圈点与评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圈点”,是给字、句划上符号,以引起重视或质疑。“评注”是把对内容的说明或评论意见写在正文旁边或行间,也可以另附小纸条夹在其间。圈点与评注,对学习语文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为合作探究一些疑难问题做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布置预习题训练学生圈点与评注;也可让学生独立阅读,针对疑难问题自行圈点与评注。

2.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古代许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思考与质疑。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法,《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为学论,都启迪了我们:教学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即善于思考,设疑释疑。如教《醉翁亭记》一文时,一位

学生提出了疑问:古代许多官员出巡,都要清宫除道,作者既然是滁州太守,上山赏景,为何有那么多人一同上山呢?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我做了适当的点拨,学生终于明白作者游山的乐趣——与民同乐。正是由于学生主动质疑,才为合作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话题,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也掌握了文章的表现手法。所以说,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

3.积累与归类,是合作探究的深化。学习文言文,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名言典故,并对文言文的知识点作相应的归纳。如名句的积累一项,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某方面内容,定期抄写在黑板上,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检查落实。又如古汉语知识点的归类整理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当然不能机械抽象地归纳出几种用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应立足于课文中鲜活的例子,联系学过的知识,不断归纳积累,再根据积累解决更新的问题。通过归纳比较,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独立阅读、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真正变“学会”为“会学”。

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一般的操作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但要注意小组成员的调配,力求平衡,也必须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高高在上,要走下讲台,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中,并适当作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才干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比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拓展阅读是教师在授完课内文言文后,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关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或情感体验,从而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完成从阅读到欣赏、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例如在学习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后,我让学生阅读了《礼记》的选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就布置学生运用注释作翻译,并注意“于”“子”“夫”“之”“而”等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做如下的小结:宁与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暴露出当时社会统治的残酷,真是不堪忍受。这与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何等的相似!又如学习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后,拓展阅读了“孙叔敖杀两头蛇”“管仲相齐”等人物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更多地了解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为文章的整体认识充实材料,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古代语言离现在太遥远,学的好坏与否都没有多大意义。而对教师而言,能否讲好文言文更是教师水平高低的一个评判标准,本文就如何教好文言文谈了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言文;思考与体会

古代文学作品是我国古代文人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更是文化遗产中的精髓,我们学习它,既继承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又能促进对现代汉语的理解。然而,现在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理由是年代久远,学了没用,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枯燥乏味,是一门苦差事。面对这种现状,很多教师在古文教学中一筹莫展。要解决学生不愿学,教师爱莫能助的状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好文言文教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去研究。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让文言文的魅力吸引学生,学生入迷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了精神力量,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枯燥无味也变成了饶有兴趣。下面以《<论语>六则》为例,说说笔者在第一堂文言文课上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中先向学生提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同学说是四大名著,有人说是《诗经》,也有同学答《毛泽东选集》,我说这些书的影响虽然大,但都不能与我要说的这部书相比。学生都很惊讶,越不说学生越发好奇,等每一个学生都很渴望得到答案时,再揭示答案:是《论语》。然后还介绍了《论

语》的另外两个“最”,第一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书,第二是成语最多的书。这些知识对于初一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因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学习文言文的好处。如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可以帮助更好的学习现代汉语,提高语文素养,可以提升人生价值等。在这样诱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给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既说明了语文课程独特的审美价值,也说明了语文课程体现了多元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才能翱翔于语文世界之中,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以《卖油翁》为例,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1、给足学生阅读感悟的空间

学生深度阅读文本是自主体验的前提,阅读的关键在感悟、在发现。教学中先让学生静读,再让他们反复朗读。只有聚精会神地静读,除去浮躁,沉入文本,直接进入真实的原生态阅读,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感悟。朗读是一个体味的过程,只有用大量的时间去朗读,才能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意蕴。通过静读和反复朗读,让学生把握语音语调和节奏,感知本文的故事内容,体味人物不同的内心感受,从而为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教学生学会质疑,就是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工具,这对提高学习成效有明显的帮助。那么,应在什么地方质疑,如何质疑呢?笔者认为要抓住关键问题质疑,这类问题往往提纲挈领,直指主题,如《卖油翁》中可以这样质疑:为什么用“卖油翁”为题,能不能改为“陈尧

咨”或是“卖油翁和陈尧咨”?卖油翁是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质疑可以诱发学生多元的体验和解读,使他们在辨析中理解文章的旨意。

3、为学生表达创造机会

教学是一种自然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充分表达就是让学生找回自我。如果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灵性就受到了禁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提问题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譬如在《卖油翁》教学中教师问:你认为本文中哪些词用得好或哪些句子写得好?课文中写了两个人物,你们喜欢谁呢?请说出喜欢的理由?回答好这样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会评价。陈尧咨打发走了卖油翁后,他会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往往会展开联想。一问一答之间,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课本,掌握知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而且还展示了自己,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阅读并背诵一定量的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这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文言文的知识积累大有好处。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读的时间往往很少,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句子,分析课文,等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背诵,大部分学生是死记硬背临时应付,即使当时背会了,但过不了多久便会全然忘记,以致到考试时文言文的得分总是很低。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呢?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师的朗读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好的范读能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把教师范读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其次,引导学生默读、放声朗读、齐声读、对比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文言文语感的培养都大有帮助。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魅力,让学生着迷,要努力搭建“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平台,给足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趣味盎然,信心十足,敢于参与,善于体验,不断积累。这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强,教师的教学将会越来越轻松,课堂将会越来越和谐。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讲好古诗文,让学生对其感兴趣,从而学好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而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引入新颖,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普遍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引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

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学生再仿读,以及分组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的揣摩,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三.扩展阅读,课外延伸

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系,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如学习《石壕吏》一文后,课外拓展读《礼记》选文孔子过泰山侧

四、联系生活,学习运用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学生心理,就一定能够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所收获。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文言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第五篇: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如古代的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体会到文言文的美和趣味。恐怕要考虑到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的惧怕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在我的文言文教学中,为了做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做过以下的几种尝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比如:上任何一首诗前,都可以老师先读,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听,多放几次,然后让学生也跟着读几次,让学生进入到对那首诗的情境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预先解决“言”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自己没有学会的小组内部共同学习,小组内部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老师在自主学习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检测和验收,并且做出评价。

三、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的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二读文本,处理好语气语调,安排好节奏、语速;三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与作者思想,体会写作技巧;四读文本,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会意处,画出不解点,引导学生质疑,安排大家探究,互答疑点。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可见,阅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一遍遍阅读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也便由“言”过渡到“文”,这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总之,在平仄交替、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学生的学习由“言”泡开生发到“文”,师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魅力。

下载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学好文言文对传承民族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学生对当时的......

    文言文教学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点滴体会中国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简洁、典雅,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也是我国文化的知识宝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将古代文化发扬光大,尤......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提起文言文,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平时的教学中,讲解字词句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字词句是基础,我们不能丢。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单纯的或大部分......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最终定稿)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的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杨品茹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诵读能力训练初探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诵读能力训练初探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223851 管超 *** 诵读,即熟读和背诵。包括朗读、朗诵、背诵等多种方式。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会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会深圳石岩公学余洋摘要英语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内容和本质,词汇组合在一起才能成为表达思想的语句。一个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