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国争光,教育先行![小编推荐]
为国争光,教育先行!
1966年,国际上成立了国际跆拳道联盟。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随后,跆拳道在世界上迅猛发展。
1986年,知名企业家李践先生在中国率先发起跆拳道运动,并发行了中国第一本跆拳道专著。跆拳道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中国武术、传统礼节、民族文化的追忆和重现。在今后的几年里,李践先生积极推动跆拳道运动的发展,并先后培养了38位省级、国家级跆拳道冠军。
1992年开始,国家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跆拳道运动。1996年6月,经国家体委批准,中国参加了第一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摘得铜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跆拳道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及健身方式备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在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也陆续夺得了4枚奥运会金牌。
在2014年10月31日,李践先生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尊敬的李践导师,您好!学生此刻在墨西哥参加2014年世界跆拳道品是锦标赛,在运用您的赢利模式管理与训练的方法帮助下,中国代表团在两天里面,已经获得世界跆拳道品势锦标赛3金,突破历史成绩,创造新的里程碑。还有两天比赛,奇迹还在发生。此刻千言万语表达不了对您的感恩,唯有世界冠军回报您!张银余敬上
于是,我们都在期待着这个奇迹的发生。果然,中国跆拳道代表团再次为国争光!在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为期四天的第九届墨西哥跆拳道赛场上,中国代表团夺得了整场比赛5枚金牌的好成绩,再次刷新了中国代表团在跆拳道赛场上的夺金记录。
在这之前,因为跆拳道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没有一套适合中国队的训练体系,训练体系相对滞后。要在众多国家中不断为祖国挣得更多的荣誉实属不易。
国家品势队总教练,国家跆拳道团长张银余在得知他昔日的跆拳道导师李践先生在讲企业管理课程《赢利模式》之后,他意识到,中国的跆拳道要在世界的舞台上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一套属于跆拳道的“赢利模式”,以确保中国跆拳道能够在世界各国中拥有自己的特色。带着这样的想法,参加了他之前的跆拳道导师李践先生的《赢利模式》,以求突破。
张银余团长深受李践先生“行动成就梦想”的影响。同时,在李践先生的指导下,张银余先生运用了《赢利模式》课程中的“聚焦战略”打造属于中国跆拳道的尖刀;用“钻井原理——一米宽,一千米深”理论专注于跆拳道事业,专注于跆拳道每招每式的不断深入研究;用“人才战略”实施跆拳道人才培养计划;用“竞争战略”找到中国跆拳道的差异化形式;用“绩效管理”激活队员,做好赏罚评估等等。他先后多次参加复训,最终获得了今天的顺其自然的惊喜!
《赢利模式》课程,历经十年的市场考验,先后帮助5万多家中国民营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在这5万多家企业中,利润提升最快的仅用了30天,有98.4%的企业利润至少提升20%,6500家企业利润提升达到了80%以上„„而这仅仅是一串串数字,在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有更多更令人兴奋与感动的故事。
今天,我们获得的是跆拳道走上世界舞台后得到至高荣誉的惊喜,相信明天,我们将收获中国民营企业家在运用李践先生赢利模式工具后,获得的是走入世界市场,走进世界500强的理所应当!
第二篇:教育先行
主题:社会发展教育先行还是经济先行? 在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论者主要从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育经济理论等方面展开论述,尤以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教育经济收效的理论进行分析。
另一种观点则刚好相反,认为教育的发展,前提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论者主要根据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原理,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而也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本世纪50一6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着经济增长理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 经济增长的战略中,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科技是生产力,依靠科 技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容质疑,而具有科技知识、文化知识的人是生产力中最主要、最活跃的 因素,教育是培养多层次人才,开发多技能人才的十分重要的手段,所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教育的发展开始先于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经验证明,教育先于经济的 增长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是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 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的那祥:“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早就表明:教育投资不是一种消费性的投资,而是一种最有效的生产性投资。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应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这是由于受教育的周期长和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以及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一个中级人才要12年或更多,培养一个高级人才则长达16年以上。这就是说,某一时期劳动力,不是同时期教育的结果,而是在此之前的教育的结果。今天的教育只能造就明天的劳动力。
1概念
所谓教育先行,亦称教育超前,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先行是指教育相对于经济的先行,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包括教育内部各要素,诸如教育的规模结构、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等都必须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之所需适应超前。它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教育先行的产生
在古代阶级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相当落后,教育主要为特权阶级所把持,为维护其统治服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特权子第的一种享受,并不负有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倒可以称得上是旧意识形态的生产基地。这种教育在许多时候是阻碍而不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生产力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获得了相当
大的解放,发展很快。于是教育便开始慢慢与社会生产挂钩,为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此时,教育所传授的较多的是生产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及简单的机器操作方法,明显地走在经济发展的后面。
当历史的车轮轰隆隆地滚到了现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化知识空前丰富,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科技发展模式已由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④]。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都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人员和生产技术队伍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根据“科学→技术→生产”模式,教育就理应走到生产的前面,成为联系科技和生产的中介及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即教育要先行。3教育先行的必然性
1.教育先行是现代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生产对科技的依赖性日益加重。正因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此重大,要想进一步的高度地发展经济,优先展发教育便势在必行。
2.教育先行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教育的直接功能是培养人。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其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育的社会功能则是通过受教育者对社会的服务过程来体现。现代教育恰恰能发现和培养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之全面发展,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文化上的变迁。因此,要达到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教育也必须先行。
3.教育先行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的强有力的制约,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变迁。在现代社会,教育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服务,关键的一条就是教育自身内部各要素(诸如教育的规模结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规定、师资培训等),必须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之所需,这些内部要素得不断随着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作必要的修整。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超前性,它们的整合则形成教育先行的强大内因
卢梭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的确如此,对教育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为整 个社会最大限度地教育和培养生产者,并使这些生产者快速而熟练地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 能。所以说,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功在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的发展,推动全社 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走在科技、生产的前面顺理成章。只有教育先行,才会有大批人才的储 备,才会为经济的增长、科技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充足保证。所以,教育必须先行。4教育先行的可能性
主观方面:当代人们的教育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我国是1986年),实施免费强制的义务教育。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明确地认识到,在今天,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明天的胜利。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的差距,实质上乃是科技和人才上的差距,归根结蒂则是教育上的差距。可以说,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是后天的经济。鉴于此,许多国家将发展教育作为头等大事,不惜血本予以高度重视,诸如相继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增加教育投入,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等等,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饱尝了“落后挨打”的苦头,对发展教育尤为重视,以期通过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来振兴民族经济,增强国力。
客观方面:强大的经济后盾为教育先行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60年代伊始,世界经济为各国花巨资办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丰硕的资金投入和先进教育设施的采用大大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之迅速走在社会其他事业的前列,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火车头”。再加上的由于科学文化和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又为教育先行提供了足够的内容。据悉,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生物学教材每5年就要重写一次[⑦]。知识更新加快和不断老化,迫使教育内容跟着改变。又由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大发展,不断地给教育实际工作提供新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使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结构等更趋科学化、系统化。
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教育优先是根本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教育优先是我们国家确定的重大战略方针,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各地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规划时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在投入中做到教育投入优先,在各项资源开发中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一是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教育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推进,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时间充分证明,在当代,优先发展教育确确实实是使国家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并向着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前进的根本大计。
二是要从国际社会强国兴衰的历史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的教育总是居于同时期的先进水平。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全球,名为“日不落帝国”,相对落后的德国大刀阔斧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迅速赶超英国;美国建国之初,国力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强,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国力也迅速超出欧洲诸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战后加快发展教育,奠定了这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坚实基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的当代,教育的这种战略地位则更加突出。
三是要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就是有13亿人口;基本国情之二就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因此,必须尽快实现依靠自主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教育。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向国外大规模移民,不可能长期依靠消耗资源支撑发展,更不可能走对外发动战争取得资源和市场的发展模式。因而,只有依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才能真正掌握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是要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尽管成就巨大,但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长期以来,我们用世界上很低水平的教育投入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而且质量水平还比较好的教育。由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长期偏低,特别是教育财政保障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财政体制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因而,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高
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先行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重发展的阶段。今天,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如果仍滞留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水平,只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很难建立起博大的国民经济体系,更难以与世界发达国家抗衡。所以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仅仅依靠引进、借鉴尚不完备,最根本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储备和供应。这里的人力不能仅满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必须有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相适应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劳动者队伍。也就是说,为了实现产业结构方面的转变,培养足够的、高层次的、多技能的劳动者群体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间题唯有教育的先行。
第二,从人员素质来看,中国的人口素质较低,需要教育先行。现在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搞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没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没有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任何先进的发明和创造对生产都将无济于事,所以人员的素质高低至关重要。而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素质却令人堪优所以在中国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尽管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可能象经济增长那样立见成效,但为了明天的“胜利”,提高中国人口素质必须借助于教育的力量,即教育必须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教育发展也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应的不平衡。目 前,发达地区有的已普及高中(包括普高、职高、中专、中技)阶段的教育,而广大落后地区连小学教育也未曾普及。在这种教育发展地区性悬殊的背景下,提倡教育先行要适度适量,因地制宜。即每一地区的教育只是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适当先行。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一直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先经济、后教育”的传统思想还大有市场。突出表现在我国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远远赶不上经济的发展水平,难以满足教育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教育为消费性事业、福利性事业;有的同志至今仍十
分顽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教育就自然会上去。这是传统的教育后行思想在作祟。几年来,教育工作者和其他有识之士为此频频呼吁,但收效甚微。我们一直以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等堂而皇之的理由来为教育投资不足进行搪塞,并对日后作出种种许诺,实际上却是马虎应付,不思改进。就我国教育投资的分配来看,亦不尽合理。发达地区有钱投资多,贫困地区没钱投资少。且落后地区人才大量外流。国家投资又一度向高等教育倾斜。1987年我国大学生的生均经费相当于16个中学生或38.5个小学生的经费.,1989年高校生均基建投资高达1407元,而中小学生仅9元,前者是后者的74倍强⑩。从而造成基础教育资金短缺,而高等教育则存在相当普遍有时甚至颇为严重的浪费现象。再者学校机构庞大,教育投资中相当一部分用于教职工的人头费,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先进设施的甚少。另外,我国现行教育结构也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个明显的间题就是重普教、轻职教,高等教育发展过快过猛。专家预测,我国今后的一二十年急需大量中初级劳动者和中层技术人员。目前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普通劳动者素质差,已有的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我们的普通教育几乎是纯理论,应用性相当弱。普通初高中毕业生的生产知识几乎为零,而大学毕业生又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大量涌进办公楼和研究所。中等职业教育则更糟,许多职中徒有虚名,真正的职中毕业生又由于户口文凭等限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再者目前学校教育的另一重大弊端是低级教育全心全意为高级教育服务,学生需读完全程方可受益,对大多数中途退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浪费时间。
由于教育投资的严重不足,造成教师行业清贫,师资质量一直居低不上。许多优秀教师纷纷跳槽,师范院校生源发生危机,毕业生又不愿从教,使得学校几乎成了平庸之辈的避风港这种低劣的师资,必将波及几代人的教育。要改善师资,办法只有一个:提高教师工资。
三、全社会努力共建
教育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基础教育更是如此,所以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教育的发展要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是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1形成共识。在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抓经济不行,必须靠人才做后盾。而人才的培养又与教育休戚相关,所以在我国超前发展教育是不容质疑的。但若在我们这一个延袭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中,尽快实施教育先行战略,困难势必不少;加之我国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对改革的承受力较脆弱,所以教育先行策略的推行其艰巨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这就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来推行教育先行这一全新的教育体系,因而也就需要在全民的意识中加深对教育先行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持久地宣传和不懈地教育,使教育先行的概念深深地印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传统的教育后行思想无立足之地,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创建教育先行的氛围,使教育真正先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1.2.具有适应性。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之际,让会转型必然带来市场化和高科技化,而市场的不断发展、需求的千变万化、科技产品的层出不穷,都要求当代人要具有适应性—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当代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否则当被时代淘汰。而人的充实与完善过程是离不开教育的,因而教育的先行发展也必须具有适应性,即教育的目标设计、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教育的体制等必须不断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建立起功能多样、运作自如的运行体制。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
3.要适度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目共睹,并且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也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不平衡发展。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初中教育,其教育投入之多、教育普及率之高已达到落后地区望尘莫及的地步。在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一味地要求教育做均衡的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盲目地“优先”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所以提倡教育先行也要适度适量,每一地区都要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做教育的适当先行。有条件、经济基础好的地区,教育先行的步伐可大一些;而那些经济基础差、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则要积极准备、量力而行,以条件定发展,以条件定速度。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作为社会上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文化阶层,教师的素质应当是较高的。所以,若要保证教育的先行发展,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是必须的,要保证有一支精干、充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在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乃是对人的投资。教育投资不增加,教育先行就是一句空话,经济发展就要受到阻碍。“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⑩。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应当指出:任何不足的和过份的教育都会对经济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教育先行必须有个度,国家要统筹兼顾,不能搞一窝蜂、一阵风,更不能脱离实际。⑩当然,国家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教育,普及教育科学基本知识,提高人们的教育热情,增强教育意识。此外,要适当调整教育结构,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师资培训和人才预测。经济要腾飞,教育须先行?
第三篇: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最 全 的 反 映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文 天 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 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 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 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 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雷 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陈 露,中国第一位世界女单滑冰冠军,让世界知道中国的滑冰界开始出现强人。
李 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邓 亚萍小球(乒乓球)为国家赚来无数荣誉。
董 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徐 悲鸿.(1895-1953),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农村,家境清贫。父亲徐达章是个村塾教师,擅长花鸟,人物画。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耳濡目染,自幼对绘画发生兴趣。9岁随父学画,10岁已能作父亲的助手。农忙时,兼做耕作,贫苦的劳动生活,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作风和诚实正直的性格。他13岁时遇上大荒之年,随父走江湖,依靠鬻字卖画为生。17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家境每况愈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从此落到徐悲鸿的肩上。他在小学,中学任图画教师,也到上海等地靠卖画为生。19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愈加贫困。
林 则徐: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初集》。
刘 胡兰 ,1932年10月8日生,乳名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分配回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任村妇救会秘书,同年任五区妇救会干事,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
1947年1月12日,她的家乡突遭军阀阎锡山的部队袭击,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后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时年15岁。牺牲后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黄 继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所困。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敌人地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在顽抗,就忍着重伤巨痛,跌倒了爬起来,毅然直扑上去,以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根据黄继光生前的申请,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李 四光,原名李仲揆,13岁那年,李仲揆一个人到西湖新学报名上学,买了报名单后,忙中出错,误将年龄“十四”岁填入了姓名栏,再买份报名单吧,又没有钱,无奈他将“十”字添上几笔,便成了他的姓“李”,这样,姓名栏便写成了“李四”,受墙上横匾直书“光被四表”的启发,他又在“李四”后面添了个“光”字,这样李仲揆就变成了李四光。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李四光在科学史上的贡献,莫过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他著有《地质力学概念》一书,认为地壳运动中发生岩石变形是由于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1947年7月,他代表中国出席第 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之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由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詹天佑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为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曾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于同年回国。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县,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市。童年,她在烟台度过了七八载山陬海隅的生活。冰心早期的作品,常常亲切地写到大海。幼年,她广泛地阅读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汉译外国作品1912年她考入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随家到北京,进入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1918年,冰心抱着学医的目的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后改变初衷,转学文学。192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他的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刘翔,上海人,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刘翔的一跑,说明黄人也能飞。“人种论”就像麻醉剂,当日本足球、韩国足球、日本的男子游泳、马拉松等项目悄悄地大踏步地向前迈进的时候,中国足球、田径、男子游泳等很多项目还在这麻醉剂的安慰下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刘翔对中国体育的贡献是田径短距离径赛项目的突破;对于世界体育界,他的贡献在于突破了“人种论”的偏见,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谁说中国人不能进入世界前8名,我,是世界冠军!” 而且针对刘翔平了世界纪录这一点,还说黄人不仅能飞且飞的一样快。而且刘翔因为年轻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特别是2008,我们期待刘翔再突破0.01秒——看来这是很快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就是黄人不仅能飞且飞的更快了。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江西省德安县人。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带领学生下农村生产实习,目睹了农村粮食短缺、群众生活困难的现状,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探索科技兴农之路,与饥饿和灾荒作斗争。
按照米丘林、李森科“无性杂交”学说进行教学和科学试验。按照他们经典的理论,以及当时国际上的普遍观点,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对这些学说产生了怀疑,而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休学说进行探索,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他设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方法,来代替人工去雄杂交,生产杂交种子,并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讯》1966年4期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对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冯如,中国第一飞机设计师 制造家和飞行家。
第四篇:教育——师德先行
教育——师德先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出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面对种种现状,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觉得应该从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觉得教书育人不可只教书而不育人。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
二、是要以身示范,情感育人。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发扬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被广大教育家们奉为金玉良言,不无道理。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心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如果在这关键时期,受到不良氛围的熏陶,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歧。以此下去,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先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试看今日少年之雄姿,必将赢得未来强国之势。”反之,少年不争气,国将不国。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言谈举止也深受老师的影响。由于好奇心,学生非常关注教师的一点一滴,而且刻意去模仿。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却很强。中学生由于这样的特点,不分是与非,极力效仿,哪怕是小小的表情、动作,都不肯轻易放过。因此,教师的师德、简单的说就是言行举止必须慎之又慎,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家长做出榜样。
如果说,智育是给予学生一个身体的话,那么德育就是给予了学生一个完整的灵魂,德育在新时期已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完美的德育必须依托于教师高尚的师德,也就是说:教书育人,师德先行。在新的时期,“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的教育理念愈显突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要想做一名新时期合格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理念,以渊博的知识、更要以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学生、用感情来教育学生,最终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觉悟,真正实现“教育”的意义。
第五篇:传承美德,为国争光
传承美德 为国争光
北固中学 2013级3班 学生:袁永杰 指导老师:韩光琼
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愈香。”然而,我们中华民族能历经风雨后重新屹立于东方,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爱国的美德,这是帝国主义无法打败的。早在先前我们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美德,如今又踊跃出现“最美司机”,“最美教师”“超级女孩”等等事例。正是这些美德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复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敬业乐群的老师
人们常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者,我想她当之无愧。她——谈老师,我们班的班主任兼英语教师。她就像一位园丁,细心呵护着我们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清晨陪我们早读,是她;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风吹日晒,是她;生活中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还是她。最近几天里,一位同学突然性情大变,变得轻狂、猖獗。细心的她发现这一情况,赶紧对那同学进行思想教育,一次不行,又试第二次,反反复复地教育、说服、开导。“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位同学终于回归正途,又认真地学习起来。经常都听到那位同学说,谈老师比我的妈妈还爱我,我不能让她伤心。
谈老师就是这样,在平凡中演绎着美德,一丝不苟地坚守着她的职业,为复兴中华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广阔胸襟的朋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蜀相“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蒋琬便是广阔胸襟一大典型的代表,我有一位朋友亦如此。
那一年秋,学校开展运动会,而我恰好那天身体不适,但热爱运动的我却禁不住诱惑,狂热地也想报名参加。当我兴高采烈地告诉朋友这个想法时满以为她会赞同我的做法,并为我加油,但她却道:“你还是不去了吧!最近你本来就不太行,万一出事咋办?”当时我头脑发热认为她是在歧视我,于是我毫不客气地回答道:“关你什么事?我只是跟你说说而已,又没问你意见。”于是我自作主张,不听劝告参加了跑步比赛。结果赛后,果真出事了,朋友赶紧赶来帮忙将我扶起,并查看我的伤势。这时,我才明白那时我自以为的“歧视”确是她为我深深的担忧。当我问朋友:“我当初报名参加运动会时那样说你,你不生气吗?”她只是笑笑说:“我们是朋友啊!”顿时,我不禁羞愧得低下头,轻声说:“对不起„„”是呀,不正因有许许多多像我朋友那样的人,在我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才能凝聚众多中华儿女不计前嫌,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吗?
勤恳认真的同学
不知,你们发现没?还有一种最普遍的美德——劳动。我们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大扫除,每到那个时间点,各班的同学像应征出战的士兵一般,蜂拥而至,来到自己的卫生包干区,有的拿着大扫帚“哗啦哗啦”地扫着,有的拿着撮箕装垃圾,装满就运进垃圾堆里。他们都争先恐后,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干得热火朝天。他们的勤恳认真,不正是我们新一代中华儿女为复兴中华正做着的事吗?
“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工作中敬业乐工、勤恳认真,生活中厚德载物、道济天下。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节约水电、爱惜粮食、保护环境、关心集体、团结互助。让我们传承美德,为国争光吧!
教师评语:小作者开头以名言的形式引入课题,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一下引入主题。再以小标题的形式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平凡的小事,进一步叙述传承美德就是复兴中华,最后联系自身实际谈中学生应怎样传承美德,为国争光,紧扣本文主题,构思新颖,具有较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