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学语文?R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众多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文字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要求,它是指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对于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
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蕴藏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字理,也称造字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众多汉字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识字方法,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它注重通过对汉字的象形、转注、会意、指事、假借、形声等构形理据的分析来突破字形这个难关,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字理教学中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字理识字能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如何能将汉字的字理教授给学生,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字理时能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在教学汉字字理时要结合汉字的表意性特点,然后编制字谜、编写顺口溜再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字形和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环境中轻松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识字的效率。
汉字独特的表意构字法,构成了它独特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字理产生兴趣呢,于是我尝试了在课堂上运用“行义结合”的方法:在教“一轮朝阳”这个词的时候,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朝”的古字,然后让学生自己想象这个字里面都包含哪些单字,然后我再对这个字进行分析,“朝”左边“日”上下的“十”表示草,右边是“月”,正是“一轮红日从草丛间升起来,而天边却挂着一弯残月”。接着第二个问题出现了:当月亮快要落下去了,太阳就要从草丛中升起来了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清晨”。接着引导学生理解“阳”的形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让学生认清了“朝阳”的字形,详细了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孩子们面前勾勒了一幅“旭日东升”图,从而唤起了学生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每个汉字都有字理,都有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有一张丰富的表情。像这样在教学生的同时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欣赏了图画,这样学生怎能不对汉字感兴趣呢?
二、要把字理识字从机械识记中解脱出来,变为理解识记,从而提高识字的深度
在以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赶课程,在字理识字方面从不舍得多花功夫,只是在自习时间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知道字的结构,笔画数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让学生机械地抄,管他理解不理解反正我是教过了,只要我听写的时候你会就行了,不会的就罚,几十次甚至是几百次,只要求结果不注重过程导致学生对字的意义了解甚微。久而久之,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学前忘后,造句、作文错别字连篇。
运用字理教学,可把学生的反复的机械识记转化为理解记忆,特别难度比较大的字,可以多花点教学时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如教学“珍贵”一词的“珍”时,教师可以根据“珍”的古字体,运用图文对比的方法,认识“珍”字的偏旁“王”是一根绳子穿三块玉的形象,名称是“斜玉旁”,中国人很喜欢玉,认为玉是美好的,因此带斜玉旁的字多么珍贵、美好有关,如玲珑、碧、珊、琼等。
三、字理识字能化单纯识字为剖析内涵,感受汉字文化的精深
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不是简单的几个符号,而是有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从它的创造到今天的简化过程,都有一定的理据。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内容,如运用字理教学法,就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在教品字形结构的同体会意字时,如晶、??、焱等字,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字的结构形式外,还要注重揭示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即这个叠累的单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如:一点为火,许多火成“炎”,成千上万的火连成一片,茫茫无边就是焱了。又如,教学“牢”字时,我们可通过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古代先民为了把打猎达到的猎物养起来,不让它逃跑,于是就想到了把它们关到一个屋子里的方法,以及屋内圈猎物表示牢的来历,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牢”的构字原理,还了解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多么的聪明,想到了这样的好办法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法,孩子们通过一个个图画,一个个故事来学习识字,从而在字理识字中就会佩服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从心底产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在教学字理识字时要把字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字很复杂,别说是记了就是写也写不来,所以就要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将复杂的汉字或者成语拆开,先体会每个汉字或者每个部首的含义,再结合整个成语或者汉字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如鲨字,拆开部首后,下边是鱼字底,上边是“沙”字,“沙”这个字的含义大概都很了解,而对于“鲨”字有些人不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拆开部首,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字都有着较清楚的了解,从而让大家在看着“鲨”字的时候就联想到了“沙”字。
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顺应了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述了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能提高识字能力,加强记忆。还会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从而爱上祖国文字。
第二篇: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繁复而又深含内蕴。为了使目前小学低龄段学生识字既能更有效率,又能体会中国的文化传承,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字理法是最符合需求的,这将是对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里程碑式的研究。为此,本文阐述了字理识字法的三大教学方法,并深入浅出的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字理法 语文教学 小学识字
字理,顾名思义字形理据。每个汉字都有特定的历史根源与繁复的演变,都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那么溯本追源就是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基本理念了。通过对字理的分析,以“形”推导“义”,使低年级段孩子的汉字识别过程增加趣味性,学习更有效率。还能以“义”来衍生“形”的构造,举一反三,提高孩子识字能力。然而汉字本就是音形义统一的符号,从不同的构字原理出发,归纳衍生,字理法是最科学的识字之根本,是极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课题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
那么教师要更有效地开展字理识字教学,就需要在了解汉字来源,构造的同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顺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参考早期的教学经验,继而开拓新的教学思维。[2]
一、字理识字法具体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中,字理可以通过象形字分析,会意字联想以及形声字结合的方式,为孩子带来全新的识字体验。
1.象形字分析,追本溯源
中国汉字仍然保持了象形文字的特征,它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是最原始的一种字体。经过千年的演变,虽有简化,但仍与我们实际生活中不同事物形态有关联。在小学儿童识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独特的形象,引导学生探索该字与客观事物间的联系。这种来源于生活的识字学习方法不仅使语文教学充满趣味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延展。用汉字“雨”举例子,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下雨的场景,雨的特征就是从天而落的密集的水珠,“雨”这个字内部结构中四个点形象的展示了雨的特点。接着可以让学生试着仿照练习古文字到楷字的各种写法,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整个文字的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该字体的认识与理解。[3]
2.会意字的联想,拓展延伸
会意字在汉字中占重比较大,所以是字理识字法中的研究重点之一。所谓会意字,即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有的字,通过不同结构合成新字,构成的新字凭借组合部分文字意义的关联衍生出对应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理念来加深学生识字的记忆效果。例如“酒”这个字。首先老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酒”这个字的发音,部首结构,含义等,然后将“酒”分解为“三点水”与“酉”,“酉”像古代的酒坛形状,故表示酿酒的瓦瓶,而与液体“三点水”结合起来就表示酒的含义,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学生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提升学生识字的能力。
3.形声字的教学,归类总结
汉字中90%都属于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同一个形旁与不同的声旁组合,形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比如“蜘,蛛,蜻,蜓,蝴,蝶”都表示昆虫类,所以都为“虫”字旁,结合右边不同的音符字体,表示出对应的含义和发音。另外一种即同一个声旁与不同形旁组合,比如“请,清,情,晴”,这些均是“青”字加上不同部首带出的新字,不同形旁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含义。对此,老师可以开展汉字游戏活动,例如同一个字添加不同的部首,看谁写的多。或者给出一个偏旁结构,请学生回答与之相关的汉字。这些多样性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分门别类,化零为整的思维习惯,而且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扩大词汇量。
综上所述,字理识字就是用研究汉字形成规律的方法,找到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方法。老师在授课前应当全面了解生字的历史根源,演变过程及简化构造,利用现今的多媒体工具,采用联想法,动态演示法等灵活的授课形式形象地剖析文字,提高学生识字质量。
二、字理?R字法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从初步的识字学习开始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源于生活,内容多变,知识范围涉及广,并且字理识字这种新模式的教学不同于传统,还可以结合口诀法,猜谜法等多样化的游戏形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其改革意义极为深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字理识字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模式,与生活巧妙结合,寻找与所学字的联系,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汉字的需求,从而激发兴趣。兴趣的提升则有助于延长注意力,减缓学习的疲劳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
2.通过字理法可以扩大词汇量,降低错误率
会意字与形声字这两种合体字的学习,只要引导合理,顺应低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就可以触类旁通,了解一类字的联系,借助同类字的支撑作用,扩大汉词量。与此同时,学生真正理解字的构造原理后,便会很快掌握其音,形,义。例如有的学生会把“篮球”写成“蓝球”,如果学生明白篮球框的雏形就是用竹子编成的,就知道应该使用竹字头的“篮”了。由此可见透彻的理解字理,可以减少书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错别字。
3.发展思维能力
汉字具象化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脑海中会产生物体的情景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领悟字义,也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展。那会意字和形声字两种合体字的学习,通过不同的分解组合,让学生掌握构字规律的同时更能延展识字,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实践证明,字理识字教学法,是所有识字方法中最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追本溯源,拓展延伸,抽象联想是字理法的根本要素,是对汉字的文化和精神最深刻的阐述,是其他识字法都无法比拟的。小学语文工作者应该高度认识字理识字的重要价值,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积极研究导入字理识字的教学模式,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最终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伍桂玲.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3):166.[2]宋恒辉.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法的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4(10):24.[3]周家庭.字理识字教学法平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6):12-15.[4]杨健.浅谈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2(23):251-252.
第三篇:浅谈字理识字在教学的运用
浅谈字理识字在教学的运用 象州县实验小学 盘凤芳
【内容摘要】汉字之所以能承载中国的文化,关键在于它形象而又寓于理性的建构体系。因此在教学汉字时,以字理为本,多元识字,识用结合,培养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是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认识汉字,是人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人从混沌走向灵动的起点。人们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阅读和写作,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而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字理识字 品味 挖掘 渗透 拓宽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汉字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传播着社会多方面的信息。认识汉字,是人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人从混沌走向灵动的起点。人们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阅读和写作,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而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识字的序列,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
汉字之所以能承载中国的文化,关键在于它形象而又寓于理性的建构体系。因此在教学汉字时,以字理为本,多元识字,识用结合,培养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是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
仔细品味汉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上下左右的巧妙搭配,部件部首的精妙赋义,均不是僵硬的符号,更不是无源之水,而是美丽和富有深邃内涵魅力的生命结晶。汉字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认识世界、感悟文化、丰富情感、提高素养的过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量读写,提前阅读”已是大势所趋,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又大。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是小学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目前,识字理念众说纷纭,识字方法百家争鸣。经过对各种识字方法的比较、实践,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以字理为本,多元识字,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推进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一、挖掘汉字文化,激发识字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的兴趣。识字课上,很多教师喜欢以激发学生对评比、荣誉、奖励的追求,比如插小红旗、贴小红花、打“笑脸”,以至物质奖励等等,来间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诚然,这种间接动力在一定的阶段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作用,但它绝不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不竭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内驱力。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
例如在教学“豹”字时,把“豸”横着写然后让学生观察,看这个横着写的“豸”像不像张着口龇着牙的猛兽,由此告诉学生带“豸”字旁的字跟猛兽有关系。同样,依据字理,在教学“寒”字时,也可以遵循字理: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铺的冰,盖的草,会觉得怎么样?——岂有不寒之理!学生会感到汉字很有趣。
可见,在识字教学中,适时引入相关汉字的文化知识,会使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汉字文化内涵,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引导孩子进行“字理”分析,让孩子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孩子们便能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形成识字技能,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
汉字中的象形字让古今中外的人感到神奇。我们在教学时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象形字的神奇,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学。我们就可以运用字理图,汉字的演变规律。
把汉字的演变过程清楚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再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他们定豁然开朗:噢,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孩子们发现了三者的相似之处,就很快会记住了这几个字。字理图继续展示“门、人、鼠、网、石、鱼”的演变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猜是什么字?当发现图演变成字的规律后,他们猜的兴趣很高。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二、进行多元识字,渗透汉字字理
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解析字理就是给学生提供联想的线索,引导学生理性的识字,大大减少了死记硬背,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每次涉及到分析汉字字理时,学生总是表现出异样的热情。特别是有选择地抓住一些典型汉字,渗透字理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解析字理,触类旁通
形声字教学,要利用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形音、形、义的联系,通过字音、字形,促使理解字义。首先要让学生对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的意义有基本的了解,以后凡看见带有这些部首的字就能大致判断其与什么有关。这样就便于见形(形旁)大致知其意义。
一位教师在教学“领”一字时,先让学生给这个字找朋友,“领导”、“首领”、“领队”、“带领”等等,学生讲了许多,这时老师告诉学生:“你们找的朋友都非常正确,这‘领’字呀是形声字,‘令’字表音,‘页’字表义,想想这里的‘页’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这个字的本意与现在孩子们脑海中理解的页码的“页“意思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学生一般都猜不到,当他们的答案一次又一次被老师否定时,学生的求知兴趣空前高涨,不用老师说要认真听,他们的小耳朵都竖得直直的,当老师说这个“页”在古时候是表示脑袋的意思时,他们都睁大了眼睛,一幅不可思义的样子,都觉得汉字实在太神奇了!接着再请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哪些汉字也是“页”字旁的,想想为什么这些字中有“页”字旁呢?学生们发言极其踊跃,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烦”字有页字旁,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脑袋发烧时很热,像火一样,很难受,心情就会烦躁。有的说“顶”字是页字旁,因为人的顶部是头,所以是页字旁。这时老师顺势引导:是啊,古人造字可不是随心所欲的,只要你用心观察,多多去想,你会发现里边藏着许多学问呢!
在老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关注汉字的字理后,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经常会去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加联想来解读汉字。形声字是这样,会意字也会这样。“海”是个会意字,学习时他们会说,因为水是人类的母亲,所以“海”字是一个水加一个人再加一个母;学到“睡”字时,他们会说睡觉时眼皮要垂下来,所以“睡”的右边是一个“垂”字,多么有创意的想法,相信当学生对汉字有了这样的解读时,这个字肯定已被他们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识字也成了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如下面的字,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联想解读的:
男:种“田”最有“力”气的是“男”人。
辛:立着工作十个小时是很辛苦的。
沙:河水(氵)“少”了,“沙”子就会看到。
聪:上课的时候“耳”朵、眼睛(丷)、嘴巴(口)、“心”都用上的小朋友就是“聪”明的孩子。
艳:色彩丰富多鲜艳。
景:红日东升,北京的景色更美丽。
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运用字理比较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如:在教形声字“蚂蚁”的“蚂”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蚂”字是“妈妈”的“妈”字去掉女子旁换上虫字旁组成的。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蚂蚁是昆虫,而妈妈 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又如:“蓝”与“篮”怎样教学生区别呢?只要让学生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就可以很好的区别了。蓝的本意是一种颜色,古时候染色用草,所以蓝是草字头;竹篮是用竹条编制的,所以是竹字头。打篮球时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是篮球的篮也是竹字头。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特点渗透字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加快识字步伐,领略到汉字内在的意蕴。
(二)探究规律,培养能力
识字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其识字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对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字义,还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探究构字规律,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识记更多的汉字。如:在教学归类识字中的几个品字形结构的字时,先让学生知道品茶是一口一口慢慢地品尝,三个口表示很多口的意思。再告诉学生单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接下来教“森、林、”二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讲述的品字形结构汉字的字理,通过分析“森、林”二字的字形理解:“林”表示很多树木生长在一起(双木成林),而“森”字则表示更多的树木生长在一起的意思(三木为森)。学生从字形入手,由字形想到字义,增强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另外两个品字形结构的字就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法自学了。
汉字有功能奇特的部件,可以通过归类进行批量识字。在教学中要抓住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会一大串字,如:账、资、货、贷„„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首,而“贝”字给是指贝壳,而古人曾用贝壳做钱币,因此用“贝”作部件时,其义多是财物的意思,教学时就可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字是贝字旁。让学生多举例,熟能生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一天天提高。
三、识字用字结合,拓宽识字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有机整合,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之中,让理解课文和识字两条线并行,尽量让识字与孩子的生活,与学过的知识,与活泼的游戏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随文识字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有效减轻了识字量,也减少了识字的返生率。只有在阅读中将识字、朗读、积累语言有机地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才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学习汉字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的“源”在生活当中,可以说语文中的内容都是大千世界广阔的反映,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就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出发,尽力创设学习生字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识字走进生活。
识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字理为本,多元识字”的理念,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增进识字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具有对汉字文化的兴趣与教学意识,要关注文化熏陶、强化文化认同、丰富文化积淀,真正做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教师,课堂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字理+心里=合理——凸显字理,领悟汉字文化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新探》
第四篇: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
柳江县基隆小学:韦柳艳
关于识字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认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运用字理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适当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加深对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
一、忽视字理的教学误区
当前的识字教学普遍忽视字理,其做法是用分析汉字结构、数一数笔画、机械抄写几遍来代替对汉字结构的剖析和规律的探寻,从而使形象生动的汉字成了一种僵死的纯工具性的符号,学生无法对汉字本身产生真正内在的情感和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害怕汉字。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曾经这样描述:“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从小学到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字教学,却不加以解释。然而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每教一个字都要解释它的结构以及人们所知道的它的最初形式的情况。他讲汉字的来龙去脉,使它们变得活生生的,很容易理解。当时他本人作为世界最知名的汉语语言学家之一已有几十年,但是他对汉字的热爱仍然充满青春的活力,他以似乎永不枯竭的激情在黑板周围的粉尘中进行着汉字分析。”[1]这确实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语文教师好好反思。
二、运用字理的主要做法
运用字理就是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分析明理法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认真研究分析每个生字,注意汉字音、形、义统一的问题[2]。如教“阳”,教师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汉字学知识,左“阜”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回答是“山”时,再追问:右边的“日”与山结合起来,又表示什么呢?当学生领悟是山向太阳的那一边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阳”是形声兼会意字,表示山南向阳的一面。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二)比较明理法
有些汉字字形相近,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采用比较明理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1.借助字形比较明理。如教“寇”和“冠”。这两个形近字学生很容易写错。为让学生在识字一开始就有准确的认知,老师先展示“寇”的小篆字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字形是如何表意的。再把“寇”分解成“宀、元、攴”三个字符,“宀”指房屋,“元”是人头,“攴”是右手(又)持木棍,表示击打的意思。三个意符合起来理解,“寇”就是有人闯进屋里为抢劫而持棍击打主人的头;现在泛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接下来,展示“冠”的小篆字形,也将“冠”分解成“冖、元、寸”三个字符。“冖”是用布帛蒙盖的意思,这里表示帽子,“元”是人头,“寸”是手。合起来有“用手给头戴帽子”的意思。帽子在人的最高处,引申为最高、第一,就是“冠军”。学生经过这样的理解学习,不仅再不会写错这几个字,而且还学到了汉字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汉字的兴趣。这种比较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2.借助示音符号比较明理。如“狼”和“狠”两个字学生经常混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辨析比较,狼是动物,部首是反犬旁;运用基本字“良”引出一串字“浪、娘、狼、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良”的韵母“iang”示音,“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娘”指女性,部首是“女”旁;“粮”是粮食,包括大米、面、豆,部首是“米”旁。“良”是它的示音符号,所以整字读“láng”。而“狠”的示音符号是右偏旁,读艮(gèn)声。整字读“hěn”。再由“艮”(gèn)引出一串形声字,如很、跟、恳、垦等。由于重点比较了两个字的声符,学生能够记得牢、用得准。
3.依据偏旁意义,比较明理。汉字中的形近字很多,即拥有相同或类似偏旁的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针对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意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占有近百分之六十以上[3],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形旁表义这一规律很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不理解带两点水“冫”的意符含义,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导致学生经常将两点水写成三点水,于是又产生别字。如“冷”写成“泠”,“冶”写成“治”,运用字理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先从意符“冫”(bīng)入手,出示——(甲骨文)、(金文)、(篆文),引发学生观察想象:这像什么?最后才抛出正确理据——模拟水面结成冰时上拱或裂纹的形状,字义就是“冰”,是“冰”的初文(即开始写法)。“冫”作为偏旁,习惯上称为“两点水”。带有这个意符的字多与寒冷、凝结等意思有关,如“冻、冷、冽、凌、凛、凝、冬、寒”。而“泠”则是与水的清澈有关,所以是“氵”旁。这样分析意符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避免混用。
4.比较形近部首。部首表意是汉字学理论之一,利用部首归类原理帮助学生识字是科学的识字教法之一。学生经常将“却”的右边部首“卩”写成“阝”,这是因为不明白这两个部首的意思。对此,我们在纠正学生错别字时,先给他们讲解部首“卩”和“右阝”的字理。我们先出示“卩”的甲骨文字形“
”,让学生观察出这是人的跪坐之形,接着教给读音是“jié”,比如“节”的中“卩”就是起声符作用。“卩”在构字中,多起表意作用,表示字与人的活动或人的腿脚活动有关。“却”的本义就是退,如“望而却步”。再让学生说出带有“卩”部的字,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马上可以找到“叩”和立即的“即”,老师再反问学生是否知道它们为什么是“卩”这个部首。学生马上明白了“叩”是人跪下的活动,所以用“卩”旁。但学生并不知晓“即”的意思。在学生充满探究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即”是会意字,左偏旁原写作“皀”(jí),甲骨文写作甲骨文写作,模拟盛满食物的器皿;右偏旁卩,是跪坐的人,人在食器“皀”旁,模拟人跪坐着就餐。本义是就餐,引申为接近、靠近,如“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以此类推,学生在识字中如果遇到带有“卩”这个部首的字,马上就会联想到与人或人跪地而坐有关,进而理解字的含义。
而“右阝”则是“邑”作右偏旁的楷书写法,“邑”是“人群聚居地”之意,作部首表示地域、地名、城郭等义,比如“邦、邻、郊、鄙”都表示地域、地区,“邓、邢、邱、郑、邯郸”本来都是古国名,“郡、都、郭”都与城市有关。这样讲清部首义,使学生牢记了部首义及归类字,搞混“卩”和“右阝”的现象大大减少。
(三)演示明理法
在日常教学中,让教师经常感到头疼的是“染”字,因为总有学生多写一点,将“九”写成“丸”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教学“染”字时,讲台上,摆放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在观察中明确“染”的意思与偏旁的联系。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分别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在学生惊叹中,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水,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水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
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和观察中,学生理解了左上方“氵”和右上方“九”的来历。悟出了“染”字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四)迁移明理法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让学生明白,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基本义有关。如“寸”作部首表示“手”,但从楷书上很难看出是“手”形。展示古文字形:(手的形状),“
(金文)、(篆文)。金文是指事字,从又
”是指事符号,指手腕下一寸之处,中医切脉叫做“寸口”。这样小学生就明白了“寸”的构形原因,理解了“寸”作部首为什么是“牟”的意思。结合“寸”字学习相关的字:“导”是用手指路,“封”是用手封住,“尊”是用手举酒杯敬酒。“付”是用手给人付账,“射”是用手拉弓射箭……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未经过系统的汉字学培训,只认识“月”字旁,不知晓该部首是同形字,有两个称呼:一个是“月字旁”,另一个称作“肉月旁”。其实甲骨文
是“月”字,模拟半月形。本义是月亮。带有“月”字旁的字与月相、光亮、时间等意思有关。在让学生理解偏旁构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寻找与这些意思相关的带有“月”字旁的字。学生可以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出“朝、明、朗、朦、胧”等字。此时老师在黑板上写“肌”让学生说说字义。当学生说出“肌”是人体的一部分——肌肉时,老师质疑:刚刚不是说带月字旁的字和月相、光亮、时间等意思有关吗?在学生陷入迷惑时,老师再出示甲骨文
告诉学生这不是月,而是“肉”字,模拟切下的一块食用牲肉。古文字中“月”与“肉”形状相似,容易混淆。作偏旁时“肉”仍写作“月”,本义是肉。表示“肉”的“月”旁多作意符,所带的字与肉体意思有关,再出示“有、肌、肠、肾、背、炙、祭”等一串字让学生来理解字义。学生通过偏旁的辨析,理解带有这一偏旁的字的含义,达到了举一反三的迁移目的。
三、运用字理要适度
恰到好处地运用字理固然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但要牢牢把握“适度”二字,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所谓“适度”,就是要做到:
(一)难易适中
首先我们要明确识字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为了让学生正确了解字意,适当地进行字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难易适度。有些汉字形体的演变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不少汉字的音、形、义已经失去联系,而有些汉字的字理未必能为学生所接受。如“厅”,原本写作“聽”,指“聽事”之处,即官员办公事的堂屋,后省说为“聽”。以后楷书写作“廳”,成为形声兼会意字,从广(宽敞屋),聽声,兼表听事之意。规范简化为“厅”。这样分析不顾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而将简单的字义理解复杂化。因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以往所积累的汉字学知识,很快就理解,“厅北京代写论文”,从厂(房屋),丁声。本义是官府办公处。引申为现代党政机关的办事机构,如“办公厅”、“教育厅”。又引申指聚会或接待客人的房间、店堂,如“客厅”、“饭厅”。
(二)分步推进
教材的编排体系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分学段落实的。在运用字理分析识记汉字时,我们也不能一口气想吃成个大胖子,每认识一个汉字,都想把相关的一切全部塞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阶段理解和运用。如“行”,(金文)、(甲骨文)(篆文)。甲骨文、金文是象形字,模拟十字路口形,音háng引申泛指道路。由条条道路引申为行列,再引申为行辈、排行。以后又引申为行业、行业机构,如“行行出状元”,“银行”。音xíng,“道路”供人行走,又引申为走,并成为常用义。再引申为做、进行,如“身体力行”,“举行”。由“行走”引申作名词: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如“行为”,“品行”(旧读xíng)。而用作副词:将要,如“行将灭亡”。这个含义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阅读教学中,或课外阅读时巧妙渗透,使学生对“行”的意思的理解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全面而透彻。如果在学生一接触“行”字就一股脑儿全盘灌输,不但有悖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与教学目标相背离。
第五篇:浅谈小学字理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字理识字教学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等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化难为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字理识字教学的问题。本文通过与其他识字教学法的比较,突出了字理识字教学法遵循汉字的组构规律,具有实效性,适应各种教学条件的特点,文中重点归纳了在教学中使用的故事、联想、图示、对联、比较识字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识字教学方法,力求引导学生在多种渠道中轻松识字,使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的识字氛围中掌握知识。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它符合人的识记规律,教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字理识字教学法概述
字理识字是教育部推荐的七种主要识字方法之一,它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识字教学法。所谓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音、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就是字理识字教学法,也就是说,它通过对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来突破字形这个关键,达到识字的目的。在小学阶段,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比较法、演示法、猜谜法等。
二、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特点
1.字理识字教学的优势
字理识字,它的优点主要在于这几个方面:第一,它能够巧妙地运用汉字形、义统一的原则,加强对字理的讲解,切合汉字表意的性质,易于产生对汉字的正确观念。第二,字理识字比较容易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第三,字理识字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错别字的产生。最后,字理识字还有一个尤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识字教材。
2.字理识字教学的特点
(1)根据字理识字,这是本法最大的特点。
字理识字教学法遵循汉字的组构规律,运用联想去揭示汉字的构形奥秘,这就抓住了汉字的本质特点,使学习者如同掌握了密码一样,易懂、易学。如教“蜜”和“密”时,首先引导学生:蜜蜂是昆虫一类,所以“蜜”的下边是“虫”,而山上的树林又浓密又茂盛,所以“密”的下边是“山”。然后分析讲解字理,提示“密”的本义指山,山高大幽深,引申为隐蔽、隐秘、秘密等义,所以不能写成“蜜”。学生明此字理,了解了字义,就不会把“蜜蜂”写成“密蜂”了。
(2)灵活运用各种教法,这是本法的重要特点。
字理识字的教学过程,是从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手段的直观教学,能让儿童兴趣盎然地学习。常规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这些都适合于字理解析。同时,字理识字教学还可结合生字和课型的实际灵活运用分类、循环、听读、猜认、基本字带字等多种教学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法还主张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之长,以集中识字教学为主线,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字理识字教学的意义
教学实践证明:凡是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学的效果就好。因此,识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和态度,而字理识字教学法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
选用字理作为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依据汉字本身的特点,也同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他们一般都是按照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形象来思维。而在字理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说说、画画、做做的过程中,思维就得到了发展。
(2)学习积极性高
字理识字教学法把字形形象化、意义化,把看上去十分抽象的汉字变成了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在儿童眼里,由点点、画画组成的汉字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的。这样的教学既能优化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
三、字理识字教学的运用
1.联想法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视其形而能联想其义。如见到“旦”和“昏”的字形,就能立即联想到“早晨”和“黄昏”。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生字。
2.儿歌法
低年级学生最喜欢背儿歌,因为儿歌通俗易懂,念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比如,在理解“页”字旁的含义时,教师就可以自编儿歌,让学生读读想想,加深对“页”字旁的理解和印象。
页字旁,头有关,一颗脑袋一顶帽,一条领带系颈上,一把胡须真漂亮,脸颊红红精神好。
朋友朋友别烦恼,工作顺利心情好。
儿歌中有八个带有“页”字旁的字,既体现了字理教学的特点,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又照顾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进行讲解,将不同的带有“页”字旁的字放在儿歌中,深入浅出,对学生汉字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3.比较法
在字理识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识字。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比整体。对于某些形近字,可以从形义结合上进行综合比较。比如,教“蜜”和“密”时,可以引导学生: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很容易发现,蜜蜂是昆虫一类,所以“蜜”的下边是“虫”,而山上的树林又浓密又茂盛,所以“密”的下边是“山”。最后分析讲解字理,提示“密”的本义指山,山高大幽深,引申为隐蔽、隐秘、秘密等义,所以不能写成“蜜”。学生明此字理,了解了字义,就不会把“蜜蜂”写成“密蜂”了。这样一比,学生再也不会混淆了。二是比声旁。这是指对若干形旁相同,声旁各异的汉字从组构理据上进行比较。如“案、架、梨、柴”等字,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共同点是形旁都是“木”,本义都与木有关,其读音都由声旁决定,与声旁相近。三是比形旁。这是指对若干声旁相同而形旁不同的汉字从组构理据上进行比较。如“忠、钟、种、冲、肿”等字,我们可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声旁都是“中”,其读音都可以从“中”的读音上得到提示,而本义都与不同的形旁有关。
4.故事法
如教“困”字和“囚”字时,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故事帮助学生记忆。
从前,有一户人家,院子中央种了一颗桂花树,每当桂花盛开之时,香气四溢。一天,儿子放学回来,看到父亲正挥动斧头,准备将桂花树砍倒。儿子大惊,急忙上前制止,问父亲:为何砍树?
父亲放下手中的斧子,叹息道:“这院子四四方方的,中间长着这么一棵树,看上去好像一个‘困’字,我怕不吉利,所以准备将它砍掉。”听了父亲的话,儿子笑道:“照您的说法,如果您将这棵树砍掉,这院中就只有人了,那不就成了囚犯的‘囚’字,岂不是更不吉利吗?”父亲听了,觉得儿子说得有理,就收起了斧头。
“困”和“囚”均为会意字,从“困”字可知种植在庭院中的树木,由于受到空间和范围的限制,不能自由生长,因而会意为“围困”“受困”中的“困”。“囚”字则是由人在围墙中的意义引申而出。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学生们轻轻松松就掌握了这两个字。
5.演示法
即用动作、实物、游戏等表现字理。
6.对联法
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创制是以汉字自身的特点为基础的。在字理识字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对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对联当中的析字法来进行识字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加识字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一)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这样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就轻松地掌握了“柴、出、烟、多”这几个生字。
(对联二)
水少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沙”字由“氵”“少”合成,“堤”字由“土”“是”组成。通过这个对联,学生在掌握“沙”和“堤”字的同时,也学习到了有关治沙防洪的事理。
(对联三)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此联语言平易,说理明彻,学生在快速掌握“寺、诗、林、禁”这几个生字的同时,也知道了要保护山林的道理,这比空洞的说教有力得多。
7.反义联系,辩证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非常有趣的是,有些汉字的形体、意义和造字方法也充分体现了矛盾的这种同一性。
如与“木”字有关的“杲”和“杳”字:“杲”字从“日”,要在“木”上,表示太阳东升,高过树梢;“杳”字从“日”,在木下,表示太阳西沉,低于树梢。
综上所述,运用字理识字,能使枯燥的印刷符号变成生动的生活图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出字音,理解字义,辨清字形。字理识字教学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四、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字理教学中,我们应坚持重在实用,讲求实效的原则,注意处理好字理解析的“面”与“度”。
我认为,要从教学的需要和儿童的年龄、知识水平出发,去决定字理教学的“面”和“度”。我们不能把学生的接受能力估计过低,不去分析适合进行字理分析的字,放弃提高教学效率的机会;也不能把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强行分析学生难以接受的字理,造成学生消化不良。为此,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有助于学生巧记字形的,讲;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意思的,讲;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构字规律的,讲。
“三不讲”:由于汉字的简化,字形变化较大的,不讲;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即使讲了学生也不易听懂、理解的,不讲;脉络不清、解说不便的,不讲。运用字理教学法时,教师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解释或因图一时方便而随意发挥、臆猜。
总之,字理教学既要注重实用,又要讲求实效。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