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段随文识字中字理与心理运用探析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中字理与心理运用探析
峨眉山市绥山镇第二小学
周雨松 邮编614200
电话*** 随文识字是相对于“集中识字”而言的。集中识字是将识字教学从阅读教学中分离出来花一定时间进行阅读障碍扫除的专题识字形式,它对汉字字形这一难点的突破有着明显的优势。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将汉字放到具体的词、句、段、文等语境中去把握,这在识字时首先赋予了汉字意义背景,有利于字义的理解开掘,但易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学生字形掌握不如集中识字牢固。如何在随文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字形教学弱化等缺点,现粗人不揣浅陋,就小学低段随文识字中字理、心理运用进行进行粗浅探析。
一、随文识字中字理运用探析
汉字是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方块图形符号, 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的表意性决定了其造字的直观具体性,也决定了其形、音、义结合的理据性。
1.随文识字与字理教学结合的依据探析
随文识字将字放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学生面对的生字不是孤立、死板的符号,而是一种在语言中流淌、在文章中跳跃的生命系统,它就变得鲜活、深邃。汉字在词、句、段中统整了其字面意义、语法意义和语境意义,生字字义确切、运用具体。但这种将字义理解放在语境中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较易忽略汉字因义构形、形义相联的特征。
汉字形体虽几经演变,但其理据仍然存在,我们识字教学时仍可以形索义,抓字形的生成与字义的联系来突破汉字教学难点、建立形义与形音联结。汉字在演变发展中还出现了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当它们一个个、一组组脱离语境存在时,它们体现出来的意义只是文字的本义或通常意义,其具体(引申)意义需要在语境中才能得到确定。这种汉字表词的义理概括性与造字的直观具体性处在一种矛盾运动、对立统一的状态。而在随文识字中融入字理教学,恰好能解决汉语言文字这一特点带来的教学困惑,形成优势互补、高效识字的局面。
2.低段随文识字中字理运用探析
(1)随文识字时首抓独体字教学
独体字多为象形字或指事字,有其构字理据。入学不久的孩子初学汉字几乎都是从独体字开始,独体字笔画数相对较少,且数量不多,但其往往充当合体字的音符、意符和记号,具有非常强的构字能力。孩子掌握了独体字及其构字功能就相当于抓住了理解汉字结构和形、音、义的一把钥匙。在随文识字中独体字教学可先随文正其音,再随文抓出含有独体字的词,再从词中提取出这些独体字,然后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揭示其字形藏理的奥秘,把握其笔画、笔顺、书写结构以及字的学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合体字的学习打下基础,较早的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如教学《画》一文中“鸟”字时,教师先让生读古诗句“人来鸟不惊”,然后让学生仔细看插图中的鸟,又出示小篆的“鸟”字,让学生观察发现“鸟”:中间的“ㄅ”就是鸟的身体,而最下面的“一”就是鸟的尾巴。根据图文对照,进行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分析指导,学生便把这个“鸟”字牢记心间,识字的兴趣也大大提升。再如学“乌”、“马”字,可引导学生观察乌鸦全身黑,其黑色眼睛也区分不出,故没有一点;而小篆“马”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将这些字牢牢记住。
(2)随文识字时注意会意字教学
造字法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表意的形旁组合成一个新意义的字就是会意。在随文识字中会意字的教学,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步骤进行。即先让学生在词句中整体感知这个会意字的形、义、音;再把字拆分成若干个独体字,让生了解每个独体字义;然后再将几个独体字合起来理解每个独体字与整个会意字的形义的联系;在看该字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义。这中随文识字中会意字的教学利用了其构字的特性来“因义记形”,避免机械识记,让学生了解祖先通过这样的拼组向后代传达汉字学习一定要究其本义记其字形,采其引申熟练运用的文化信息。
例如二年级上册《酸的甜的》一课中“甜”字教学,老师可先让学生读小松鼠、小兔子最后尝到葡萄真甜的句子,学生整体感知“甜”就是与“酸”相对的一种味道;然后老师手中拿两个分别装糖水与柠檬水的瓶让学生想办法分辨,学生自然会说用舌头尝;然后老师出示“甜”字的卡片,学习字音,分析字形,用舌头去舔甘蔗是“甜”,感受祖先这种聪明的造字方法;最后将“甜”放到别的语境中去感受其引申义。
(3)随文识字时重在形声字教学
小学阶段识字最多的是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随文识字时要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重点把握“形旁”和字义的内在联系,形成识字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广泛迁移。如:《操场上》一课中“踢、跳、跑”的教学,当从词句中提出这三个生字后,引导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异同,从而发现这三个字都是脚上动作,都与“足”有关,再让生找找含有“足”的其它汉字词观察对比进一步明晰。再如:学了“火”字,了解火字旁的字都与火有关,其变形“灬”也与火有关,老师可出示一段含有较多“火”字旁和“灬”汉字的文句,让生从中探寻“火”的踪迹;然后教师再出示“热”、“照”、“烈”、“焦”、“煮”、“熟”、“蒸”等字,学生一观察就能自觉地用“火”去解析其形义。在这样的随文识字中,学生除了能辨识汉字外,还能感受到汉字的内涵与祖先的睿智。
(4)随文识字后及时做好归纳性教学
针对随文识字不能成批识字的特点,我们可根据汉字具有有序性的特点,在一课结束后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对所学汉字进行归纳,如同族字、形近字、同音字的归纳,把每一个个生字放在汉字的整体系统中去比较、辩识,助推学生有序思维和理性记忆,建构有序认知系统,实现字族化地成批识字。
二、随文识字中心理运用探析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就是要让儿童在大脑皮层建立起各汉字三因素之间的统一联系,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它必然引起学生认识结构的变化与改组。
1.随文识字中儿童认知心理探析
汉字认读过程中形、音、义的结合是以字形的视觉感知为基础,分别与字义和字音单独建立联系。这种神经传输路径与结构中,形义联系是点对面的,形音联系是点对点的。随文识字体现的是在整体语境中识字,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中、文章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便于儿童在新旧经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这不仅符合汉字表义从具体性到概况性的特点,也尊重了儿童对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按从整体中的具体到社会生活经验意义维度推进的特点。
2.低段随文识字心理运用探析(1)低段随文识字把握识字时间节点
由于汉字是表意性的方块符号,初入学的孩子,空间知觉的发展水平是大体轮廓的知觉,此时孩子熟记字形的心理还处于泛化阶段,对字形结构及与音、义之间联系还是一种模糊识记。此时,在随文识字时应只要求学生在词句中提出生字整体认读就行,不能让学生进行精细拆分辨别;在学生识字一个月后,其大致概括力有一定提升,在随文识字时可利用独体字作音符、意符或记号对字形进行适当辨认;到了一年级下册后学生随文识字进入精确分化阶段,可逐步要求学生当感知汉字音、形、义任一因素时,能较准确再现其他两个因素,能精细辨认、确认和重现生字,即识字开始进入准确完整的知觉阶段。(2)低段随文识字关注声旁一致效应
掌握字音是识字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识字建立于口头语言基础,但因汉字形音脱节,不能直接依靠口语基础。在低段随文识字中可引导孩子根据上下文意思猜字的读音,也可引导孩子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来猜测读音,但在根据声旁猜字读音时要注意一致效应。所谓一致是指由同一声旁构成的一组形声字的读音相似。这种一致性带来的效应给学生识字带来方便,但有时也会带来很大干扰。因为,孩子们在文中遇到不会认读的字根据声旁来推测读音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当个别字的读音与这部件完全没联系时,学生往往读错。如以“台”为声旁的字有“抬”、“胎”、“苔”等,但“治”、“始”“怡”却不一致;再如“蝇、绳”与“渑”也存在不一致;这样类似的情况还较多。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随文识字中遇到这样情况的生字时一定要及时强调防止学生出错,克服一致性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
(3)低段随文识字注重构字单元配置
当学生随文识字逐步进入分化识记阶段后,其对字形加工主要体现在从笔画到整字的各个层面以及各层面信息特征的把握。心理学研究发现对汉字字形记忆:部件字又快又好,非部件字又慢又差。因此,在随文识字中指导字形识记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笔画、部件、部件组合、整字转化为知觉与加工的单元,将一个较复杂的字分解为几个熟悉的部分,再关注其部件组合方式就能较简便快速记忆。心理学研究还发现汉字结构、对称性、笔画曲直、部件位置都会影响其识别速度与记忆效果:左右结构字优于上下结构字;下部记忆优于上部记忆;对称字优于不对称字;横直笔画字优于斜曲笔画字。因此,在随文识字的字形分析时教师要花更多时间引导学生观察记忆上下结构字、不对称字、斜曲笔画字以及字的上部件。
(4)低段随文识字注意语境迁移巩固
汉字往往一字多音、多义,而人脑对信息的记忆抗干扰力主要缘于信息的确定性。学生在随文识字中因汉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其音形义是确切的,特别是其字义是非训诂式解释,汉字的记忆信息提取线索很鲜明。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与运用生字,在随文识字教学中除了利用本文语境识记与理解外,还要让学生对生字扩词,甚至放到别的语句中去再认、揣摩,让学生对生字有一个更准确辨析识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识字会出现遗忘,即汉字音、形、义基本联系消退。为了巩固识记效果,要利用遗忘理论和意义记忆策略,在别的语境中不断再现与运用生字,让学生头脑对生字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整合,建立形义、形声方面的广泛联系,达到更有序的理解与再现,实现记忆的保持。(5)低段随文识字中采用生字联想识记
识字依赖于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儿童入学前通过口头语言掌握的一批词汇是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的重要基础,但在识字后会越来越多地遇到其口语中没有涉及的以及距离他们经验较远的字词。初入学孩子要对这些汉字建立形、音、义的联系,特别是形与音、义之间联系有相当的困难,此时要利用儿童思维特点采用联想的方法帮助其建立联系。这种联想可以是孩子在反复机械读记后再认时直接知觉的再现;可以是通过这个生字与其它熟悉的字常组成的词引起联想;可以是联想这个字在文中、书中的位置;可以是再现图画、实物与生字的联系;当孩子开始进入精细分化阶段后可以利用义符、声符联想进行意义识记。通过这种直接或间接的有层次性联想让儿童或模糊识记,或在音义已有经验基础上与字形建立联系,或先建立音形联系后再与字义建立联系,到最终使三者形成整体。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中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而其中字理与心理的运用也远不止这一些。以上只是粗人胪陈管见,以求得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薛晓光·寓字理识字于随文识字之中[J]·小学语文之友·2011,9 【2】冯丽萍·汉字认知规律研究综述[J]·世界汉语教学·1998,3
第二篇:低段阅读教学中关于随文识字
低段阅读教学中关于“随文识字”的研究
一直以来,我们低年级的大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种理解,“随文识字”就是在感悟课文时认识生字。但同时也有着这么一个困惑:这样一来,一篇课文往往会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那么,究竟该怎样的随文识字呢?在网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觉得对我们低年级的老师来说,有很实在的用处,与大家共享。
低段阅读教学中关于“随文识字”的研究 作者:郭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就是识字和阅读必须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随文识字”的研究中,我把孩子的识字心理分成四个阶段:初读感知阶段——随理解细化阶段——复习巩固阶段——指导写字阶段。
关键词:随文识字
识字与阅读
识字心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3年级是识字的高峰。要抓好这个阶段,应该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的位置上。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还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是说,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但是我们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合理的分配课程资源,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怎么要质量?我们必须弄清孩子的识字心理,顺应了孩子的识字心理,我们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我的理解就是识字和阅读必须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一切感知方面的学习,需要相应的正常的感觉分析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十多个汉字的音、形、义集中在一起解决,难度大,效果差,因此,我对怎样既落实识字,又不忽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
我认为识字教学,尤其是要求会认识的字,不要过重字形的分析,应强调整体上记忆,个别有规律的可以分析,但适可而止。要求认识,不一定很精确的记忆,以后见到这个字能猜测出来也是可以的,更不要见字就组词,没完没了地拓展,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反复与生字见面的方式让学生识字,应该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不要急功心切,不要指望着一课的生字,在一节课内都让学生掌握,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允许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的巩固。
我把孩子的识字心理分成四个阶段:初读感知阶段——随理解细化阶段——复习巩固阶段——指导写字阶段。根据这个情况,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初读感知阶段。
1、随课题识字,分散难度。
北师大版的课文中,很多要求认识的汉字,在课题中就出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揭
示课题时,就让学生识字。
如《小闹钟》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引入课题的:通过一个谜语,揭示出课题后,出示小闹钟图片和词语:“小闹钟”,(“闹”和“钟”是本课要求认识并书写的汉字),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问:你见过闹钟吗,他是用来做什么的?(教师在问这个问题时,也是对这两个字进行范读)生自由说后,教师就让学生和可爱的小闹钟打个招呼,并在学生个别读时,相机表扬:“你的“闹”字鼻音读得准,“钟”是翘舌音,舌头翘得真到位。最后,一起和它打个招呼。通过反复地读课题,“闹钟”二字的读音就解决了。
这两个字,也是要求书写的,因此,在读准字音后,我还注意把字形和音义联系起来,做到见形而知音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还注意抓题眼,运用字理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你想怎么记 “闹”和“钟”?学生记忆后,教师顺势把学生带入一种情景记“闹”:我们来到市场门口一看,里面真热闹。“钟”,给学生出示古代的铜钟画面,并发出撞击的声音,学生一下就记住钟是“金字旁”,接着,板书“闹”和“钟”字。
这一过程,符合低段学生的学习曲线规律,分散了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体现了字理识字具有的博采众长的兼容性,而且还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再相机点拨,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教师在让学生分析字理的过程中,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给他们更多更易联想的线索,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养成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逐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2、按照规律,安排步骤,朗读中反复认读。
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进入课文阶段,教师先不要范读课文,因为教师一范读,学生凭借临时的记忆,大部分字就顺下来了(临时记住的字,我称为“假认识”)那么学生真的解决了生字问题了吗?我看未必。这样学生在自学生字的时候,就忽略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字。如果教师没有范读,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里也可能出现以前学习过又忘记的字)。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允许模糊记忆。这种初步感知阶段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学生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同桌互读(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听读识字)——教师把本课生词从课文中摘离出来让学生认读(初识字义)——把单字从词语里摘离认读(正音)——检查读——全班读。从以上程序不难看出,我们在教学时力求体现随文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小闹钟》一课,我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同桌互读、个别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形,初步感知字义。
3、运用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识字热情。在《小闹钟》一课初读课文的检查这一环节,老师把生词摘离出来认读时,不是枯燥地简单地让学生读两遍了事,而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感受识字的快乐。如:“抓小偷”,学生读后,教师评价:你的手可真厉害,一子就把小偷抓住了,谁再来读?这一次,学生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加上了手的动作,不用分析,学生都能记住“抓”有个提手旁。再如,读“老鼠”,教师评价:你的“鼠”字翘舌音读得真准,而且,我听出来你肯定讨厌老鼠。学生再读的时候,不仅字音准,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为学习课文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随理解细化阶段。
通过第一时段的教学,学生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对生字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要让学生进入生字的具体细化阶段。在什么时候细化合适呢?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放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文之后再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但对字义的理解尚欠缺;学文之前就记忆字形,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缺乏语境,认读记忆很死板。当代的识字训练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注重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这要求识字训练应当有机地和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结合起来,在整体发展中求得最佳效果。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解字义,随理解识字,感受汉字的奇妙。
教《小闹钟》一课中的生字“劲”和“惯”时,我把识字训练揉合在阅读中进行,不但完成了识字任务,而且借助识字推进了阅读进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情意感受:
师:小闹钟又来到小熊的家,看见了什么?
生:一起读。小闹钟看到——女生读纸条,男生读小熊在干什么?
师:小熊有个什么坏习惯?(板书:睡觉)小熊多想把这个坏习惯从心里请出去啊。,你们看,“惯”字有个什么部首?为什么?
生:“惯”字有个竖心旁。因为习惯已经藏在心里了。
师:是呀,小熊心里很想改掉这个坏习惯,所以在纸条上写下一行大大的字,谁来大声读给我们听听!
师:小闹钟看到这一切,做了什么?指名读(板书:使劲闹)为了把小熊叫醒,用了好大的力,你们看,“劲”有个力字旁呢!谁来叫叫小熊起床?(指导读好出语气。)
这一教例中,教师把汉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和句子联系起来,使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因素紧密联系、相识字互沟通,教师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形象生动地把识字训练的部分目标,融入到读解课文中去,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再读课文时,我们不仅可以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字义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比较、借助插图(如;随课题识记的“钟”字)以及直观实物去理解。
汉字中的每一个常用字,几乎都蘸满了文化琼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
三、复习巩固阶段。
根据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的,但要经历个反复呈现的过程。学生能不能记住生字,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记的快忘的也快。所以每隔时段教师要让学生再次认读。在操作上,可以分析完字形就认读,也可以学完课文之后,再次认读。认读的
方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如采取游戏的方式(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再见面。我主张每课都识字,每课都认读,要不断的强化识字过程。
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根据本课的生字,进行重组,形成一篇包含
本课生字的又一短小的文字,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认读情况,又使学生多了一次接触语言文字的机会。《小闹钟》一课我就安排的是小熊写给小闹钟的感谢信。信里涵盖了本课的所有生字。
四、指导写字阶段。
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光通过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以学生的情况选)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随文识字与字理识字结合提高识字效率
随文识字与字理识字结合提高识字效率
郑艳玲
目前识字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现象,表现为语文课时最多,学生学、写生字花的时间最长,可学生对识字过程觉得索然无味,感到负担过重;学生使用字词的能力不强,在试卷和作文中经常出现错别字。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多音字、多义字、形近字、同音字的存在,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不便。二是识字教学方法的机械单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在识字教学中,往往把正确默写出生字新词作为检测识字效果的最终目标,因此将抄写、组词、默写等单一性的练习作为复习巩固的主要形式。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字,这样的识字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造成学生运用字词能力弱的一个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预防和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运用字词的能力呢? 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佟乐泉语)。从这个意义上讲,随文识字兼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本个学期我们低年级语文科的随文识字的优势: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 1 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例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就有六个生字:悲、惨、愈、痛、孤、裂。原文: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通过读课文,理解文意,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些生字的字义,而这些都是形声字,记字形通过分辨哪是声旁,哪是形旁,就很容易记住了。
随文识字的不足: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它的认知特点是借助课文语境及上下文的内容与联系来理解字义,利用儿童长于机械记忆的特点识记字形。
针对随文识字“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我觉得字理的识字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比如在教《惊弓之鸟》的“雁”字时,我先出示大雁图,让学生来观察这只大雁,然后总结出:大雁的尾巴特别短。翅膀特别长,所以特别能飞,它飞起来呀,成群结队还喜欢排成个“人”字。古时候,所有短 2 尾巴的鸟统称为隹,喜欢排成人字的短尾巴鸟“隹”是形旁。所以是两个单人旁;这个“厂”是声旁古时候读han合起来就是大雁的雁,不是燕子的燕。
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变机械记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相结合,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对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汉字是表意文字,最原始的象形字是用笔画简单的图形、记号来代替语言中的一个词,字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时的本义或常用义是一致的,就像唐兰先生所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由此可见,汉字是由图画衍生出来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下面我以《惊弓之鸟》中怎样认识“弓”字为例,首先教学生“弓”的笔画:“弓”多少笔呀?(3笔)它每一笔都是连接起来的,要注意从哪里断笔。请大家跟老师书空(用不同颜色笔写每一笔);然后讲字理:“弓”是象形字“你们看,这就是古代的弓,“弓”字是跟它长得多象呀!(出示图)”“弓”也是独体字,独体字是合体字的基础。它可以变成偏旁部首:“弓”字旁。大家看,这一课哪个字有“弓”字旁呀?--------弦。出示图,这就是“弦”,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形声字(左形右声),就这样,连“弦”也认识了。
会意字的教学是在明确了象形字、指事字的符号的基础上,察而 见意进行识字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图示法、演示法、描述法、联想法、字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如《惊弓之鸟》的“射”又怎样记呢?“身体只有一寸高”(会意)假如按你这样说就是“矮”的意思,有一种说法是“矮”与“射”的意思掉转过来用了,以后就将错就错。其实“射”的字理是:“寸”表示手的动作。“身”是由“弓”的“矢”演变过来的。书写时要注意哪一笔呀?“身”的撇不穿透(板书)。这样,通过“析形而索义,因义而记形”这样形象地识记汉字,使学生易记难忘。
实践证明,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和形、音、义的联系,随文识字兼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错别字,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第四篇: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繁复而又深含内蕴。为了使目前小学低龄段学生识字既能更有效率,又能体会中国的文化传承,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字理法是最符合需求的,这将是对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里程碑式的研究。为此,本文阐述了字理识字法的三大教学方法,并深入浅出的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字理法 语文教学 小学识字
字理,顾名思义字形理据。每个汉字都有特定的历史根源与繁复的演变,都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那么溯本追源就是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基本理念了。通过对字理的分析,以“形”推导“义”,使低年级段孩子的汉字识别过程增加趣味性,学习更有效率。还能以“义”来衍生“形”的构造,举一反三,提高孩子识字能力。然而汉字本就是音形义统一的符号,从不同的构字原理出发,归纳衍生,字理法是最科学的识字之根本,是极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课题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
那么教师要更有效地开展字理识字教学,就需要在了解汉字来源,构造的同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顺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参考早期的教学经验,继而开拓新的教学思维。[2]
一、字理识字法具体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中,字理可以通过象形字分析,会意字联想以及形声字结合的方式,为孩子带来全新的识字体验。
1.象形字分析,追本溯源
中国汉字仍然保持了象形文字的特征,它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是最原始的一种字体。经过千年的演变,虽有简化,但仍与我们实际生活中不同事物形态有关联。在小学儿童识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独特的形象,引导学生探索该字与客观事物间的联系。这种来源于生活的识字学习方法不仅使语文教学充满趣味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延展。用汉字“雨”举例子,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下雨的场景,雨的特征就是从天而落的密集的水珠,“雨”这个字内部结构中四个点形象的展示了雨的特点。接着可以让学生试着仿照练习古文字到楷字的各种写法,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整个文字的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该字体的认识与理解。[3]
2.会意字的联想,拓展延伸
会意字在汉字中占重比较大,所以是字理识字法中的研究重点之一。所谓会意字,即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有的字,通过不同结构合成新字,构成的新字凭借组合部分文字意义的关联衍生出对应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理念来加深学生识字的记忆效果。例如“酒”这个字。首先老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酒”这个字的发音,部首结构,含义等,然后将“酒”分解为“三点水”与“酉”,“酉”像古代的酒坛形状,故表示酿酒的瓦瓶,而与液体“三点水”结合起来就表示酒的含义,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学生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提升学生识字的能力。
3.形声字的教学,归类总结
汉字中90%都属于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同一个形旁与不同的声旁组合,形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比如“蜘,蛛,蜻,蜓,蝴,蝶”都表示昆虫类,所以都为“虫”字旁,结合右边不同的音符字体,表示出对应的含义和发音。另外一种即同一个声旁与不同形旁组合,比如“请,清,情,晴”,这些均是“青”字加上不同部首带出的新字,不同形旁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含义。对此,老师可以开展汉字游戏活动,例如同一个字添加不同的部首,看谁写的多。或者给出一个偏旁结构,请学生回答与之相关的汉字。这些多样性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分门别类,化零为整的思维习惯,而且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扩大词汇量。
综上所述,字理识字就是用研究汉字形成规律的方法,找到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方法。老师在授课前应当全面了解生字的历史根源,演变过程及简化构造,利用现今的多媒体工具,采用联想法,动态演示法等灵活的授课形式形象地剖析文字,提高学生识字质量。
二、字理?R字法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从初步的识字学习开始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源于生活,内容多变,知识范围涉及广,并且字理识字这种新模式的教学不同于传统,还可以结合口诀法,猜谜法等多样化的游戏形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其改革意义极为深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字理识字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模式,与生活巧妙结合,寻找与所学字的联系,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汉字的需求,从而激发兴趣。兴趣的提升则有助于延长注意力,减缓学习的疲劳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
2.通过字理法可以扩大词汇量,降低错误率
会意字与形声字这两种合体字的学习,只要引导合理,顺应低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就可以触类旁通,了解一类字的联系,借助同类字的支撑作用,扩大汉词量。与此同时,学生真正理解字的构造原理后,便会很快掌握其音,形,义。例如有的学生会把“篮球”写成“蓝球”,如果学生明白篮球框的雏形就是用竹子编成的,就知道应该使用竹字头的“篮”了。由此可见透彻的理解字理,可以减少书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错别字。
3.发展思维能力
汉字具象化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脑海中会产生物体的情景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领悟字义,也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展。那会意字和形声字两种合体字的学习,通过不同的分解组合,让学生掌握构字规律的同时更能延展识字,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实践证明,字理识字教学法,是所有识字方法中最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追本溯源,拓展延伸,抽象联想是字理法的根本要素,是对汉字的文化和精神最深刻的阐述,是其他识字法都无法比拟的。小学语文工作者应该高度认识字理识字的重要价值,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积极研究导入字理识字的教学模式,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最终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伍桂玲.小学字理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3):166.[2]宋恒辉.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法的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4(10):24.[3]周家庭.字理识字教学法平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6):12-15.[4]杨健.浅谈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2(23):251-252.
第五篇: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学语文?R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众多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文字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要求,它是指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对于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
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蕴藏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字理,也称造字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众多汉字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识字方法,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它注重通过对汉字的象形、转注、会意、指事、假借、形声等构形理据的分析来突破字形这个难关,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字理教学中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字理识字能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如何能将汉字的字理教授给学生,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字理时能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在教学汉字字理时要结合汉字的表意性特点,然后编制字谜、编写顺口溜再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字形和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环境中轻松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识字的效率。
汉字独特的表意构字法,构成了它独特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字理产生兴趣呢,于是我尝试了在课堂上运用“行义结合”的方法:在教“一轮朝阳”这个词的时候,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朝”的古字,然后让学生自己想象这个字里面都包含哪些单字,然后我再对这个字进行分析,“朝”左边“日”上下的“十”表示草,右边是“月”,正是“一轮红日从草丛间升起来,而天边却挂着一弯残月”。接着第二个问题出现了:当月亮快要落下去了,太阳就要从草丛中升起来了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清晨”。接着引导学生理解“阳”的形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让学生认清了“朝阳”的字形,详细了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孩子们面前勾勒了一幅“旭日东升”图,从而唤起了学生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每个汉字都有字理,都有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有一张丰富的表情。像这样在教学生的同时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欣赏了图画,这样学生怎能不对汉字感兴趣呢?
二、要把字理识字从机械识记中解脱出来,变为理解识记,从而提高识字的深度
在以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赶课程,在字理识字方面从不舍得多花功夫,只是在自习时间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知道字的结构,笔画数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让学生机械地抄,管他理解不理解反正我是教过了,只要我听写的时候你会就行了,不会的就罚,几十次甚至是几百次,只要求结果不注重过程导致学生对字的意义了解甚微。久而久之,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学前忘后,造句、作文错别字连篇。
运用字理教学,可把学生的反复的机械识记转化为理解记忆,特别难度比较大的字,可以多花点教学时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如教学“珍贵”一词的“珍”时,教师可以根据“珍”的古字体,运用图文对比的方法,认识“珍”字的偏旁“王”是一根绳子穿三块玉的形象,名称是“斜玉旁”,中国人很喜欢玉,认为玉是美好的,因此带斜玉旁的字多么珍贵、美好有关,如玲珑、碧、珊、琼等。
三、字理识字能化单纯识字为剖析内涵,感受汉字文化的精深
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不是简单的几个符号,而是有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从它的创造到今天的简化过程,都有一定的理据。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内容,如运用字理教学法,就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在教品字形结构的同体会意字时,如晶、??、焱等字,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字的结构形式外,还要注重揭示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即这个叠累的单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如:一点为火,许多火成“炎”,成千上万的火连成一片,茫茫无边就是焱了。又如,教学“牢”字时,我们可通过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古代先民为了把打猎达到的猎物养起来,不让它逃跑,于是就想到了把它们关到一个屋子里的方法,以及屋内圈猎物表示牢的来历,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牢”的构字原理,还了解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多么的聪明,想到了这样的好办法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法,孩子们通过一个个图画,一个个故事来学习识字,从而在字理识字中就会佩服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从心底产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在教学字理识字时要把字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字很复杂,别说是记了就是写也写不来,所以就要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将复杂的汉字或者成语拆开,先体会每个汉字或者每个部首的含义,再结合整个成语或者汉字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如鲨字,拆开部首后,下边是鱼字底,上边是“沙”字,“沙”这个字的含义大概都很了解,而对于“鲨”字有些人不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拆开部首,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字都有着较清楚的了解,从而让大家在看着“鲨”字的时候就联想到了“沙”字。
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顺应了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述了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能提高识字能力,加强记忆。还会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从而爱上祖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