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

时间:2019-05-13 03:5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探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探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

第一篇:初探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

初探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

江西萍乡市安源一中 文绍锋 邮编:337000 电话:0799—6922772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课堂上提问是否遵循了针对性、准确性、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探索性、生成性、量力性和新颖性的原则,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有必对以上提问的原则展开探讨。

【关键词】

课堂提问

原则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传播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巧妙地、科学地利用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使课堂提问恰倒好处,我认为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提问遵循教与学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而进行。

从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时应避免缺乏明确的目的和中心的随便提问,特别是提一些无关痛痒的枝节问题,以免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问题是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具体化,教学内容和目标必须问题化。一节课中的提问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问。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点,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老师在备课时务必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从学生角度来说,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学中的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原有历史知识水平,提问要能启动学生心理上新的需求,提问要能指向学生的潜在水平到现实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在学习心理、历史知识水平和学习历史科目的能力等诸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个性特征需要来设计问题,使提问的深度和难度适应不同的教育对象。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设计浅显明白、形象直观的问题,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设计具有一定理论色彩和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

二、准确性

提问准确性主要是指提问的范围准确、语言表达准确,避免冗长、模棱两可的提问,以免学生无法作答。例如:“ 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完成的?先后灭了哪六个诸侯国?”这个问题具体明确,“ 完成”、“ 先后”四个字的运用,具有鲜明的准确性。若提问为“ 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灭了哪些国家?”问题在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上就含糊不清,学生难以作出精确的回答。

长期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准确的提问,能够使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思维周密,提高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周密性,教师提问就要做到提问准确性,就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并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三、整体性

整体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所提的某个问题或“问题链”能够体现整节教学内容。

教师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数特定的学生,要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不能只限于提问少数学生而冷落大多数:太难,让基础差的学生无精打采;太容易,又让掌握得好的学生索然无味,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提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当重要的角色,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根据教材内容播放一段鸦片战争的资料片,创设一种历史情景,从中引出“假如没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很大的思考兴趣,在“会”与“不会”的争议中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渴望,而后再由浅入深层层设问,如: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如何?这一时期英国形势如何?英国要发展本国经济,必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虎门硝烟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关系如何?理解列宁“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旋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的论断。这样,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上所提问题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将课文的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谈一谈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个提问就能将课文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日义勇军、一二九运动、蒋介石到陕西督战、西安事变发生后亲日派 2 和亲英美派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等联系起来,这个问题起到了统率全篇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找到起统率全篇的问题,而是需要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利用这种“问题链”体现一节课的整个教学思路。教师要使自己所提的问题或“问题链”能够贯通全文,就必须充分研究教材,理解课文重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四、开放性

问题的开放性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者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例如:在讲述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教师提问:“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大胆地假设和猜想。同时,教师也提示学生:“你们仔细思考一下,可以大胆地说,答案不要求统一,怎么想就怎么说。”这样提出的问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设计开放问题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开放问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是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第二,开放问题应使学生能获得不同水平层次的解答,学生所作的解答彼此可以互不相同。

五、层次性

认识问题是一个由浅入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层层渐进,使问题环环相扣。比如在讲到“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时”,我提问:“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他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后果怎样?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历史人物的?”这三个问题代表了三个递进的层面。第一、第二层讲的是秦始皇的功与过,第三层是从理论上全面评价秦始皇。因为问题有层次性,能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化。

六、探究性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探究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过程、推理过程和发现过程,使学生在自求通达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思维。例如,在讲述“北宋与辽、夏、金的关系”时,尽管教师一再向学生说明,北宋不是一个统一王朝,但 3 不少学生仍然把北宋当作是一个全国统一的王朝,作答时屡犯错误,疑惑不解。因此,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教材中只提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而没有说统一全国?”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探求答案。通过阅读教材与思考,学生发现当时与北宋并列的还有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即契丹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夏。所以,北宋不是一个全国统一的王朝。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比教师生硬地灌输要有效得多。只有当教师的提问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他们发展的现有水平,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

七、生成性

生成性指教师的所提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联想到其他相关的问题。比如在教学《战国七雄》时,进入新课教师就提出:“人们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历史称作‘战国时期’。下面大家想一想,从这段时期的名称你能联想到哪些问题呢?”这是一个生成性问题,它引发了学生的一连串问题:“为什么人们这样来命名这段历史时期呢?”,“这段历史是否与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等等,这就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所提的问题有没有生成性。

八、量力性

一方面,要适时,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并达到解惑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适量。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40钟,不能都由提问占据,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可借鉴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合并、简化、删除,达到精简数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九、新颖性

提问新颖,就会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4 如讲“巴黎和会的召开”时,先介绍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素有“狐狸”外号;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手段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多才、工于辞令而被称为“百灵鸟”,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结果只能又聋又哑。设计提问:(1)“狐狸”的野心是什么?(2)“老虎”的意图是什么?(3)“百灵鸟”为什么会又聋又哑?这样的设疑,更富于启发性,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高质量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提问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莲英《课堂教学实效例谈》,《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2期。

3、欧艳珍《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第23期。

4、田军玲《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河南教育2006年第12期。

对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的培养

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方法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实践和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我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

一、教会学生“历史地思考”

让学生具备历史思维习惯,首要问题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历史地思考”,也就是教给学生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分析历史的“三分法”、“背景分析法”、“过程分析法”和“历史结果分析法”等四大类。

分析历史的“三分法”,就是历史事物由“背景”、“过程”、“结果”三部分 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三分法”,这是进行历史思考和历史分析的基本前提。

“背景分析法”是教给学生分析历史背景的基本方法。历史背景的基本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出历史背景分析的“公式”:历史背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组织+群众+军事+民族„„。接下来每当分析历史背景就由学生轮流上台演示。

“过程分析法”是教给学生掌握历史过程的基本方法。由学生总结自己掌握历史过程的心得体会,总结出阶段分析法。

“影响分析法”是引导学生如何得出历史结果。要求学生必须思考: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胜利原因和失败原因)历史事件如何定性?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教会学生“走进历史”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还必须让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时间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学生无法准确定位历史时空,这是历史教学的老大难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学到了一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1、让学生完成特定历史时空的历史作文。如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变化,加入你是五四运动中的一员等等。

3、历史阶段特征训练法。训练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归纳本阶段的基本特

2、训练学生准确定位特定历史阶段历史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如数轴定位征,再从历史阶段特征回忆反映这些特征的历史事实。只有让学生“走进历史”,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三、教会学生“整理历史”

学生有了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可以对历史知识形成较准确的再认再现。但是,要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还必须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整理历史知识,将知识系统化。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形成对历史发展变化全貌的整体性认识。这种方法的具体 6 步骤是:首先在课堂上尽可能展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并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其次是在复习课上打破教材知识体系,让学生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如整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线索”;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历史小专题,并作为作业考核。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容易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整理历史”。

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希望我能交给学生一把真正思考历史的“钥匙”,能够为中学历史教学贡献自己微薄得力量。

第二篇:如何有效发挥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作用

如何有效发挥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中,提问的含义是“提出问题来问”,泛指一切有询问形式、询问功能的句子。而本文所谈的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作出回答。”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他主张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即要注意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当前,历史教学改革提倡变灌输式为启发诱导式,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下面,笔者试从历史课堂提问的功能出发,对提问的原则、方法做粗浅探讨。

一、中学历史课堂提问有哪些功能

(一)激发兴趣、乐于学习。众所周知,中学历史课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记忆性东西过多,这些特点造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但是,我们通过对6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并不十分讨厌历史知识,甚至有34%的学生还十分喜欢历史。然而,由于通常的课堂教学方法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时间一长,对历史的热情、兴趣日益降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正是为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供有利条件。它改变了过去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变授为学,使学生从亲身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唤起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奥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历史课的心理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达到激趣乐学目的。

(二)启发思维、辩理析髓。历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始终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课题。虽然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应该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失为一个启发学生思辩的基本范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指出思考的方向,提供思索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激发思考,启迪学生去认识矛盾,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

(三)反馈信息、教学共赢。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与学的本质是一种交流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对教授情况的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中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其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取得有效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同其他的信息反馈手段相比,具有更及时、更具体、更准确的特点。首先,它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当堂的学习情况,从而根据学生构答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其次,教师还可根据课堂上的问与答,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掌握的情况,把握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差异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中学历史课堂提问应坚持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提问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而定,针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而进行。从教学角度说,每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问的设计应围绕其展开。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要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对教学的难点内容,设问应平中出奇,浅中见深,理清头绪,化难为易。针对性原则要求提问时应避免中心和目的不明确的随便提问,特别是信口提问一些细枝细枝末节或者无关痛痒的问题,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启发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且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所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各种问题,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思路的诱导,必须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引导学生到思维“王国”去探求,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少问诸如“《史记》的作者是谁?‘

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等缺少思路诱导、启发探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当教师的设问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其现有水平,需要“跳一跳才能摘果子”的问题,他们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索,摘下思维的甜果。

(三)效益性原则。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遵从学校教育的要求,执行学校教育的各项规定。首先,它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一学期多少学时、一周多少学时,一节课多长时间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次,它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一学期讲授多少内容、每周的教学进度、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等也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些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问的效益性,切切不能多多益善。一堂课仅短短的45分钟,倘若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影响了整个教学的安排。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遵循效益性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服务于教学的,也是服从教学的,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二者关系,恰当提问、适时提问,杜绝乱问、滥问,以达到更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恰当运用各种课堂提问方法

(一)直问和曲问。直问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提问的目的在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切入主题,获得直接的答案。

(二)趣问和妙问。趣问和妙问同样是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有效方法。趣问指用形象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提趣引思,使无疑变有疑。

(三)窄问和宽问。窄问即针对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分析的提问,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其内容有哪些?”等。宽问即即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进行逻辑归纳和概括的提问,如:“应该怎样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作用?”这种发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比和深入分析。因此,对这类问题所作的构答常常要超越课本知识,而包含一定的个人判断因素。由此可见,窄问具体而明白,宽问概括而富有逻辑性,课堂教学中应视教学需要而有针对性运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兴趣盎然的构答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且意犹未尽。

(四)单问和重问。单问是指仅提一个问题,然后释疑。它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针对其重点内容而设问。一堂课的提问往往由几个单问组成。

(五)正问和反问。正问即深入浅出地就相关历史知识发问。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必要的疑问,如关于怎样理解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可发问:“孙中山为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反问是指从问题的反面发问,逆其道而行之,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说“善教者,必善问”。但平时在课堂上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课堂提问需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而 倾向于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成 绩一般的学生则没有受到重视,在此情况中,学习成绩一般的 学生不仅难以通过获得成功体验来提高自身学习动力,并且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产生一定的惰性心理,甚至在自暴自弃中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 落。因此,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坚决避免的问题就是只向成 绩较好的学生提问,因为这种提问模式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 则。这要求教师能够将课堂提问的对象定位为全体学生,并注 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类 别划分。随

二、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

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

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

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

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

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

问题来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 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

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教师提问之后要对学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把握提问时机

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

于察言观色,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

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

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

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在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二)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

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

序。提问要面向全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

了提问对象,还应该掌握提问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

(1)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2)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

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 这样的情况,“20÷5”,老师提问:“20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20是个两位数”“20是个大于19 的数”、“20是个偶数”

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 “20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 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 “敢问”、“想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长期

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好奇心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商中间有零的两位数笔算除法”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一天,15只小猴在花果山摘了1516个仙桃,正当他们为分桃发愁时,猪八戒狡猾地说:“好办,好办,你们每人分11个桃子,剩余的就归我八戒叔叔吧。”猪八戒还在地上列出了算式1516-1=1515个,1515÷15=11(个),小猴们检查后都表示同意。正当小猴们捧着11个桃子,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孙悟空赶到,他一看算式,顿时大怒,抡起金箍棒要打猪八戒,小猴们犯糊涂了:“我们每人拿11个,八戒叔叔只拿1个,大圣为什么还要找他算账呢?……”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逐渐进入情境,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的学习也就更加专心、认真了,为的是要解开心中的疑惑,更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了解错误所在,以便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 引起关注。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

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存在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了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认识闰年时,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可先谈话创设情境: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 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 “ 疑 ”,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创设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拓展空间,让学生标新立异 , 拓展思维空间,不仅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而且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

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

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

跳一跳,摘果子 ” 的求胜心。心理学上称好奇为直接兴趣,求

胜则是儿童的天性,二是热情鼓励。在提问时适当运用 “ 说说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

说错了没关系 ”

等鼓励性语词,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

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觉 高不可攀,丧失信心。

提问要注意趣味性,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要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 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收获:

一、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把握提问时机

(二)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

(1)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2)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

.(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2、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

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 这样的情况,“20÷5”,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 ”、“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 ”

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 “20 在这个

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 ”

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四、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要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 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 ,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 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 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课堂提问的要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探索,以此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良好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随意提问,没有针对性。

2、单向提问,学生只被动回答。

3、提问成了考验学生记忆的手段。

4、提问脱离实际,超越学生认知水平。

5、提问反复,数量过多。

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价值,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握教材,注意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不仅要明确自己提什么问题,而且应预先知道学生该如何回答,这是课堂提问的最基本的原则。教师不能信手拈来,随意发挥,使学生思维突然脱轨,从而停滞、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问题数量要求少而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新授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难度控制要适度合理。难易适度就是指的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要考虑二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二、善于捕捉孩子的信息,适当追问,层层递进。

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课堂提问要灵活运用,根据孩子的反应即时调整,围绕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追问。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要善于通过追问让孩子把行为背后的思考表达清楚。在预设活动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经验大多是无序的,零星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性,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多层设问,层层递进。

三、注重开放性提问,努力营造双向提问的良好环境。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要求学生只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而要能够激发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萌发创新思维。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没有把学生当做是学习的主休,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贵于思,学起于问。教学艺术在于放手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质疑,从博问中多识,从多识中博问,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课堂提问观念,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才能实现课堂的真正价值,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课堂提问的要求和原则

课堂提问的要求:

(一)设问得当。

设问的时候,要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知识内涵和知识的联系,又能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把握知

识,开阔视野,获得能力。

(二)发问巧妙。发问能很好地切入到知识的内涵,一语中的,与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课堂的思维实际巧妙结合。

(三)启发诱导。

提问,能引导学生从恰当的角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利用相关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一步一步地解开知识的之谜,最终获得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课堂提问能很好地归纳知识的特点,总结出知识的特征,使学生牢固地

掌握知识。

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提问应有充分的准备。

课堂提出什么问题,备课的时候要有通盘的打算,并考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出现的哪些情况。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某一问题由哪一知识层次的学生回答,这些都应该有所考虑。

(二)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活动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能力。所提出的问题必须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的一切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所有的问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三)提问宁精勿滥。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提的问题越多越好,而是要精练,一个问题解题能使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能准确理解知识,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思维能力,这是最高超的提问高手。

(四)提问应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提问不能片面,应该全面的关注各种问题。

课堂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养成边读边想不断探索的好习惯。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是一位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师,对此,我深表赞成,特别是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提问有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十分好奇,脑子里好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有问不完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时,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问题,打断你的讲课,兴趣盎然地问了出来;有时你讲这,他问那;下课了,他们围着老师刨根问底,问个不停。这时,老师千万不要烦学生,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饶有兴趣的和学生讨论解答。老师要保护学生可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究问题的兴趣,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问,想问,这是低年级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来源

1、来自于课前精心设计

有效提问是教师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理解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

2、来自于课堂生成

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有效的学习中,边读边想时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在师生互动学习讨论中,生成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变为课堂的有效提问。

教师设计和课堂生成的这些有效提问,往往会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我在上小学语文第二册园地的一篇短文时,课前设计问题:这个未来机器有哪些妙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大脑是种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不断思考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人回答,有人补充,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有人情不自禁地小声说:“除了书上有的,我还想让未来机器有更多的妙用。”我马上抓住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同学们,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个小声说的学生这时挺高兴地和其他学生踊跃发言,这个神奇的机器还可以让人起死回生,暴雨时吸进水,干旱时喷出来抗旱,火灾时吸进火,又马上有人质疑,火和水吸在一起会打架吗?老师借势问:“那你怎么设计让他不打架呢?”有学生马上回答:“设计两层——”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求知欲强,师问,生答,生问,生答,质疑,问难,回答,补充,由于我课前设计有效地问题,又能机智地抓住课堂生成地有效问题,真是酣畅淋漓地理解了短文,这个过程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三、如何设计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呢?

1、换位思考

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但那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进行角色

换位,仍然以教师这一成人的感受去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备课时,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出最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2、巧设悬念

根据文本,学习的目标,把握文章的脉络,巧设悬念,展开学习的思路,一下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在本课的学习任务上。如,我在教学 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时,课一开始我就设下悬念:“石头是我们见过的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黄山的石头却很神奇,你想知道黄山的这些石头到底神奇在哪里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老师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随后的图文结合中,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紧紧围绕着者课开始的悬念,深深地体会到黄山奇石的神奇,学生纷纷想像并描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神奇模样。在整个课堂上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都特别浓厚,围绕着老师巧设的悬念,展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层层剥笋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像层层剥笋一样巧设探究性问题,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

探究学习的兴趣,随着老师积极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如,我在教学小学第三册语文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时,师问:诗的第一句描写深秋景色特征有,荷花、菊花都开败了,但菊花还有傲霜枝,作者在这里赞美了菊花残枝的什么精神?生答:赞美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精神,师接着问:为什么作者又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要记住的是什么美景?学生读诗后知道:“正是橙黄橘绿时,”师又问:这行诗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斑斓,富有生气,那么作者要赞美的是深秋的什么?生答:赞美深秋是收获的季节。师追问:苏轼把这样的诗送给刘景文,能给好朋友什么美感和精神力量?生:感受到深秋丰收的美景,傲霜斗寒的气概,师总结: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深秋富有生气,是收获的季节,还有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气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苏轼。教师通过这种层层剥笋的提问,让学生理解了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教师设计的这种层层剥笋的问题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问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要有层次和前后衔接,相互呼应。

4、拓展想像

学完课文,教师朝深处拓展,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的趣味,培养学

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我上第二册《棉花姑娘》一课,在课尾,我提问:棉花姑娘会怎么感谢七星瓢虫呢?学生纷纷展开大胆的想像力,有个孩子作出了有趣的回答:“棉花姑娘会用棉花做成被子送给七星瓢虫让他冬天盖,好暖和暖和。”我给予了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你真懂事,是个心怀感恩的好孩子。”孩子听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像创新的能力,又教育了学生做人要知道感恩。

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课堂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生成的问题等变化,而灵活地变化,才能在课堂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教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治理角逐的乐趣。

第五篇: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交流信息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它的设计能比较直观、综合地反映教师的学科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①。”然而在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行为却存在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不良的课堂提问观念

(一)满堂发问、浅白直露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培养同学们思维能力。但是,再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提问的有效方法,设计的问题没有一点科学性,往往进行一些浅白直露的发问。看似一个问题,实则流于形式,学生根本不假思索,随口回答。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糊糊,晕头转向。记得一次公开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某位老师总共设计了几十个问题。如、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教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学生答:“有一条水沟。”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了?”学生答:“牺牲了。”还有同学随口说:“死了” ……这样按教材内容推磨式的发问,虽然问得很多,但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的思考,那学生的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课堂提问并不能以问的次数的多少去评论,当然,我们也不反对教师课堂提问,但问题是否“问”的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针对性,关键是在情景中要有刺激思维的问题。

(二)只有部分学生具备学习潜能,只提问部分学生

闲谈之余,同事们经常说起自己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几乎都是异口同声。他们长叹自己班里只有少数学生还好,上课能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其他的都不行。像有些学生在课堂中提问他们,还不是耽误时间,一节课也讲不了多少,根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这种说法却正好反映出教师认为只有部分学生具备学习潜能,是教师无意地对学生学习好与学习差的划分,并且他们对学生的这些期望已经在学生身上变为现实。教师认为某些学生有学习潜能时,就给这些学生的回答以更多的支持和表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耐心。这种态度被学生感受到并做出相应的反映。这样给予高期望的学生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相信自己在学习上真的能行,于是在课堂中也善于表达;而给予低期望的学生教师眼中的差学生则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上的确没有潜力,倾向于自我放弃,于是在课堂中就沉默不语。这样,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往往是那些好学生参与了课堂交流,而其余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于是,在课堂中,学习好的学生便成了主要“演员”,大部分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或“听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在课堂中就失去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其后果就是班里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

明显了。

(三)、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等于掌握了该内容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就能说明他已掌握该问题涉及的内容。这看似合理,其实不然。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教师就按照自己认为的答案获得过程进行见讲解。课后,当翻开学生的作业,会发现好多错误之处。究其原因是教师只在课堂中注重了结果,但忽略了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正确回答问题并不等于已经掌握了该问题,学生有时只靠猜测获得了答案,有时可能答案正确,但过程错误;而有时,尤其是集体回答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正确答案,但碍于班级环境的压力(如果不随声附和,老师和学生会小看他),对他人得出的答案加以附和,而其本身并

未理解该问题。

(四)、鼓励学生猜测

在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老师提出回答有关对于错、是与否之类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便让学生去猜测。特别是代数学的老师,总是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的窍门,如猜测。他们认为猜测不仅会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做题技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这种想法是极度错误的。首先,“直觉思维是根据对事物现象及其变化的直接感触而做的判断。它往往是在逻辑推理思维的多次运用和熟练后压缩、略去许多中间环节转化而成的。其结果是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或实践活动来加以验证的,这与没有根据的盲目猜测截然不同。”②虽然有时庆幸猜对,只是偶然的结果,如果题型稍加改变,那就无法去猜了。其次,对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事物的计划性,组织性和逻辑性都较差,老师应该平时也要注重培养这些不足之处。然而,教师却鼓励学生做题猜测的方法,无疑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无计划性,无组

织性和无逻辑性的倾向,阻碍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五)、“我不知道”等于我不理解

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回答“我不知道”的现象,而教师对此也往往很无奈。很多教师虽然清楚有些学生可能只是不想回答该问题而不是不会,可有担心继续追问下去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只好到此为止,或停止提问或转向其他学生。显然这样的提问无形中浪费了时间,却没有效果。这类现象其实是“从众效应③”(即由于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个人在认识或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于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因此,当学生认为回答“我不知道”要比潜在的回答错误有更大的好处(比如避免了同伴的嘲笑和教师的讥讽)。并且该课堂已经形成说“我不知道”的氛围时,学生出于两全其美的心理,就会

更倾向于说“我不知道”。

(六)、学生不会回答时应给予过多的提示

具体教学时,当学生不会回答某问题时,教师常常按照自己的思路给予学生提示,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答案。这一现象,教师普遍认为合理。因为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时给予一定的提示,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回忆所学的相关内容,而且可以保护学生的面子,节省教学时间。这一观点似乎很正确,可是慢慢就会发现,当学生已经习惯教师提示时,就不再会自己主动进行思维去寻找答案,也就没有任何回答不出而造

二、改善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宽松的班级氛围

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其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在意外在标准对自己的评价。怕他们回答不出问题或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丢面子。因此,只有在心理上感觉安全,宽松的环境氛围下,个体更倾向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相互信任,支持,他们之间不担心说出个人看法后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如丢面子,受到嘲笑与批评等)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应对学生少评价,多支持,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创造

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班级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情绪安全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提问要有广泛性,平等性

这里所说的广泛性是指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性是要对全体学生有同样的期待。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提问少数学生(如好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这样使除好学生以外的学生思想更加消极,有的教师虽然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但提问时却有意无意给“差生”提出较容易的问题。殊不知学生极可能从中获得这样一种“暗示”:“我不行,我只有回答这一类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师的眼里对差生降低提问的要求可能是因材施教,可有时却未能达到目的。因为这些学生可能会因意识到教师对自己提出了简单一些的问题而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学习的确很差,从而消极地对待自己和学习。同时,好一点的学生对简单的问题由己知道答案而不再思考。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坚持以同样的期待来面对全体学生。尽管有些

学生可能回答不出,但只有相信所有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确认他们都能回答出问题,这样,才可以促使

每一个学生都用心思考,才能最好地引导学生最高的表现,使他们得到最优发展。

(三)提问后要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

课堂时间虽然有限,但是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能急于找学生回答,而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性的问题,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等待时间要稍长一点。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好学生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等④。”但在等待时需要注意,因为随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即

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四)应对“我不知道”回答的策略

针对学生回答“我不知道”的原因,除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班级氛围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改变这种状态。

1、重复该问题

当教师感到学生其实可以回答该问题,可是却用“我不知道”来逃避回答时,一字不变地重复该问题比仅仅消极接受学生“我不知道”的反复更为有效。重复该问题时,教师注意不能带有消极情绪或明显的对抗

意味,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与焦虑情绪。从而造成逃学、厌学。

2、原意不变,改变问题的措辞

恰当的做法是适当改变原有问题的措辞,这样既没有降低问题的难度,保证了对全体学生高标准的要求,而且也能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促其认真思考该问题,做出尝试。

3、缩小提问的范围

当重复问题和改变问题的措辞都不能使学生有所回答时,那说明学生真的不理解该问题或只是部分

理解该问题。这时恰当的缩小提问范围是合适的。

还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然后继续课堂教学活动,但需要在课下单独对不会的学生进行补习,坚持在学习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思想。如果其他同学也不能正确回答。这时教师对该问题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回顾,以

找出学生没有理解的环节,重新释疑,使学生完全理解。

即便上述几个相互关联的策略没有成功,教师也要按这一系列的程序来应对。因为坚持的结果是让学生意识到说出自己知道的部分要比仅仅说“我不知道”容易的多。即当学生说“我不知道”后他还要面对教师的一系列询问。

总之,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

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在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提问始终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某些具有思考价值的东西,学生不容易发现,经过教师提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的知识较难,学生不易懂,教师就把难点和关键之处用疑问句式提出,引起学生不定向思维,便可以化难为易,深刻理解。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乐于提问和善于提问,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会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系统性、艺术性。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1.提问要新颖,要有新意例如学习完“有理数”后,呈现问题:“桌子上有3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转2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3只杯子的杯口全部朝下?7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转3只呢?如果用„+1‟„-1‟分别表示杯口„朝上‟„朝下‟,你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学生觉得有趣,积极动手、动脑,积极思考。2.所提数学问题要注重知识的难度水平所提数学问题的难度水平要根据学生对所提问题是否能够回答来确定,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提问,即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得着。3.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不同程度的......

下载初探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探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提问[定稿]

    《课堂提问技能训练》摘录 一、课堂提问概述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初探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

    企业文化课堂提问

    一、海尔企业文化的内涵海尔文化是一种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16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四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

    课堂提问类型

    初中物理中心教研组学习材料2012-2-28 课堂提问类型 一、记忆型 1、目的:考察学生对概念、字词、公式、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 2、思维特征: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进......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

    泰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叁等奖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但目前......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新课改下新课程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几乎都是由教师提出,而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教师提问要艺术,还要让学......

    课堂提问1

    让语文课堂提问成为“艺术”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无效提问,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的现象,......

    注重课堂提问

    注重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的提高与发展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终结目标,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从“思维也是生产力”这一观点可以看出,提高和发展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