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时间:2019-05-15 14: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课堂提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课堂提问》。

第一篇:优化课堂提问

优化课堂提问

善教者,必善问。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经常用启发性的问答法进行教学,他主张教学要“循循善诱”,运用“扣其两端”的追问的方法,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寻求知识。纵观现在的课堂,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布鲁纳(美国):“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设计合适的问题

根据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将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低级认知问题和高级认知问题。

低级认知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一般不会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而高级认知问题则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不唯一确定,促使主动思考。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不仅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还必须问题明确,不能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当然还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准备对策。

二、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

提问必须把握时机,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时刻。例如,教师讲到“北京人用火”时,提出一个问题:“当时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怎么会知道„北京人‟用火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活跃开来。正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出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猿人居住的洞穴里厚达6米的积灰烬,一张是留有火烧痕迹的石器和残骨。紧接着教师连续问:“火从哪里来?火有什么用处?……-”层层设问,使学生深刻领悟了“火的使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教学重点。

如果找不到提问的时机,或提不出什么问题,或者不根据需要无端地提问,都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厌烦,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注意提问的策略

一般情况下,上课之初,要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以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从平稳向活跃的状态发展,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时,就要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的思维由高潮转入低潮时,可以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防止学生非教学行为的出现。同时,每提一个问题后,要有一定的时间停顿,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加全面。

四、面向全体、及时反应,促进交流

提问要面向全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责任感,同时便于教师全面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差异,因此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问题的合理分配,容易的问题,让一般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可让优秀学生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参与和成功的快乐。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及时评价,正确分析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和误答得原因,分析个别学生的对答与全班大多数同学理解的异同等等。切忌笼统评价,简单处理。同时,教师通过评价、说明、再次提问,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因此,我们不仅要善于创设问题,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问,是讲、练、思的融合,是教学方法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然鸦片输入对中华民族带来了如此深重的灾难,清政府为何还有人反对严禁鸦片呢?”“中国的禁烟是引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

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清朝的腐败、鸦片战争的性质非常有用。

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会他们求异思维的方法,悉心引导学生,从书本中、从教学中、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教会学生善于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中心思想来思考,提出问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思维、开发智力作为教育目标。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应作为专门的教学艺术,引起教育者的重视。不同的学科,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设问艺术,所以课堂提问艺术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

第二篇: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

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人“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课堂提问从内容、方式、语言、结构、过程到导学关系等诸方面的科学性安排和艺术性组织。〃

一、精心酝酿---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优化课堂提问内容至少应当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乙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在课堂上,一般不宜提发散

性思维的问题,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一课的内容。

4.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要为学生搭臵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教育测量中的难度PH=1-P/W,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答问通过的人数。难度PH在0至1之间,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

二、巧妙安排---优化课堂提问的结构

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组织课堂提问,优化提问结构,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1.注重整体性

课堂上所提问题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

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的也能解决某个问题。

2.要体现量力性

一方面,要适时,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并达到解惑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适量。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人重点。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提问占据,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可借鉴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合并、简化、删除,达到精简数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3.要增强灵活性

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人、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展等教学手段,使提问不呆板,不落俗套,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合理调控——优化课堂提问的语言

无论是问话还是解答,从高标准、严要求角度看,课堂教师提问的语言都应力求实现“六要”。一要语调愉悦。声音亲切柔和,感情丰富,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二要语汇丰富。提问和解答妙语横生,流畅自如,形容得当,措词清新,必要时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三要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和诙谐性、含蓄性;四要语言精炼。对每个词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简意赅。五要语言质朴。做到诚恳和实事求是,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六要语言机敏。为顺利答疑解惑,要善辩,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所谓明白,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那种罗罗嗦嗦的冗长叙述,只能让学生昏昏然,抓不住提问的要领。

在问题的解答上,要尤其注意语言节奏感的合理运用。所谓节奏感,是指教师解答时,声调要有高有低,节声有快有慢。讲话不能总是一个声调,一个速度,声音要有停顿,该高则高,该低则低,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停(停顿的目的是给学生以回味、思考的时间)。

四、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

课堂提问过程的优化,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臵境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用指令性语言设臵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

2,臵疑阶段

在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再要求学生回答。

3.诱发阶段

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教师可查核一下学生对问题是否明确,促进学生回答;可以给出相关提示材料,协助学生作答。

4.评核阶段.

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他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瓦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鳞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五、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1.直问

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

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2.曲问

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

3.反问

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4.激问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5.引问〃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追问

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六、主辅分明——优化课堂提问中的导学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毫无疑问,课堂提问尤其应当体现这一精神,因为在课堂提问中教与学矛盾的两个方面关系表面化,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本身最为直接。

一方面,课堂提问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课堂上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在我们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心中首先要想到学生,估计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回答。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要采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方针,回答对了,当然很好,即使答错了,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回答问题才能始终活跃,没有思想负担。有的教师期望学生的回答能与教师或书本上的所谓“正确”或„„标准答案”说法一致,如有的学生回答的不一样,还未等他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打断:错了,不必说了。其实,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的思路、标准答案南辕北辙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即使学生回答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也应倾听他说完再给予评解,说不定他的这种

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作为教师应及时予以讲评纠错才是。

另一方面,在我们组织课堂提问时,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条件。在我们设计提问时,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因作用,引导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境,从根本上改变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同时,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欢迎学生对自己的讲解提出不同看法,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绝不要有意无意地压抑学生发表创新见解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教学目标。

彭春义

鞍山市第六十八中学

2003.9.27摘自《教学与管理》

第三篇: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东阿县大桥镇第三联办小学教师路吉山

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课堂疑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应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那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确保知识的科学性

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和运用的方法及所提出的问题都应是科学的某些问题需考虑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应界定范围。如果提出了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问题,就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质量,甚至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在提问题时,应在科学性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严肃认真,符合客观实际,要避免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

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问学生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提问中,一个问题总是往往有多种提问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启发性更强的提问方式。

四、课堂提问应注意渐进性

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进行,这也是认识规律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系统,要掌握坡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五、课堂提问应和学生已有知识于自身经验相联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以及能增进一个人新知识的问题,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中国古典小说每章回的结尾,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将引起看的人爱不释手希望一章一章地看下去。这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问题,使读者渴望知道后事如何。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点,要善于将新的问题从麽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跟学生以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提高分析能力。

六、课堂提问应分层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情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在课堂提问中,如果所提问题起点比较低,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不用思考,这将影响他们的提高。如果所提问题起点比较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这回削弱他们学习的信心,影响他们的进步。因此,课堂提问应难易结合,形式多样,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鼓励他们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恰到好处地创设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这样可形成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四篇:优化提问技巧 孕育高效课堂

优化提问技巧 孕育高效课堂

巫山县南峰小学:谭发礼

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起着提示矛盾、引发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等作用。课堂提问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中努力做到“善问”、“巧问”,在动态的提问过程中策略性地调节提问的发展,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课堂提问要注重指向

提问是使学生处于“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的思考状态,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瞬间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或真正弄懂,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思维技能”。有效提问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工具,它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同样一个问题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其回答范围的大小,根据问题的回答所要求的思维域限可以把问题分为宽问题和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适当调节问题的范围,使之适合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

问题1: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问题2:路程一定,行走时间和速度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问题3:1/5和1/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问题4:1/5和1/13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吗?

上述的问题范围逐渐缩小,问题2、4的提问方式还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增加了学生给出答案的可能。一般来说,当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教师应使用窄问题,随着知识的增长或在需要解决过于容易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范围较大的宽问题。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安排的是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然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拼成后我适时提出问题:拼成后的近似长方形和标准长方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边再变得直一点?想象一下,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比较并观看课件演示很快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结论的得出为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打好了基础。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激活自身的创造力。

二、课堂提问要善于开放

开放式地设置问题才能促成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对话。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向,戴维斯把问题分为封闭型问题、开放性问题。封闭型问题是指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开放型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多数教师的提问以封闭性问题为主,有的问题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与“否”,还有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答案,而且大多是事实、记忆类的常识型问题。比如:“什么是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从题目中读到了哪些信息”„„从表面上看,学生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老师实际上通过问题牵引、甚至控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既定的轨道。在获取学生的回答方面,开放式的、以思考为中心的问题比封闭式的、缺乏思维的问题更有效。开放性的问题,要能够广泛囊括教学内容,又能明确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思维操作,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对问题的导向作用,以便能够在提问过程中收放自如。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六年级教材学习了“圆的认识”,对于圆各部分名称,学生已经知道了,但“圆心角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有无关系?”“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等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讨论后学生会明白:圆心角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没有关系,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必须要有在同圆或等圆这一个前提条件才成立,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提出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亲切感。从心理学上分析,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即具有“愤”和“悱”的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提问1: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提问2: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提问3: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以上几个问题都包含了老师认为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而且都是开放性的、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但实际上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抽象的提问往往使学生不愿意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而是消极地等待老师的答案。上面的范例可以改为“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我们该怎么办呢?”“已知直径或半径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如何运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则无疑能排除提问中学生不愿意关注的因素,把教学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想做某件事情却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但又很想解决的情境状态中。

三、课堂提问要富于逻辑

有些教师虽然设置了很多问题,但各个问题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彼此间没有问题转换、缺乏明显的逻辑联系。这种孤立式设问,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些散乱的事实性知识,却无助于他们完整的思考问题,也影响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问应该有连贯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变换和组合,而不是分散、孤立的知识识别与再现。富有逻辑性的连续设置问题,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成网状的知识系统。

逻辑性的设问,是指教师要提出“一连串按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和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和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有逻辑性的渐次推进提问,需要老师讨论的内容有递进式的把握,在问答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接触问题的核心。

很多时候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无法看出其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考虑是否全面,有时答案正确而理由却是错误的。教师在提问时可多采取探询性提问的方式,即在学生对提问有一个回答后接着迫问几个问题,它常常能起到激发新信息、扩展答案、重新引导提问发展方向的作用。试比较下述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提问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 提问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提问4: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 提问5: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6: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

上述提问一个接着一个,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问得好即教得好,它所具备的变化使得追求高质量的提问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

四、课堂提问要追求超越

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的认知水平与学生回答的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较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能带来较好的成绩,因此教师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凡是回忆具体的,前面学过的事实、定义、公式、性质等提问都属于较低的水平,而高级思维水平的提问往往要求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或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解决新情境下所遇到的困惑。数学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人手,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的高水平的提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再现推导过程,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是通过切、割、拼的方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并为后面自主探究 “能不能把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和猜想“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做了充分准备。

教师作为引导者只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剪拼,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我把各小组剪拼的图形逐一展示后,又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推导过程中,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学习讨论,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本节课,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这种较高水平的提问既能突出重点、难点,更能从方法与过程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个好的设问,不局限于对所学内容的回忆、再现,提问内容要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由此,问题的设置应以知识的建构与应用为出发点,立足于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相关情境的设置,要求学生通过批判性或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问为学生打开另一片认识与思考的天空。

课堂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过程中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循循善诱。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美国布鲁纳也强调:“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的优化设计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的优化设计

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中学 华淑瑛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提问方法都应该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设计问题的有效利用,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拉起了纽带,调动和拓展开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好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课堂提问、积极思维、优化设计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铺路架桥。

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动力,占有充足而必要的具体材料,这仅是为了开展思维活动的条件,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且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

1、课堂教学中要善问

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的信息,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需要有效地运用提问。

比如,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的特征》一节中先提容易的问题:坐在教室里,我们所看见的有哪些生物?(人、树、小鸟、蜜蜂等)哪些是非生物?(桌子、黑板、讲台、空气等),从学生熟悉的问题着手,启动思维,然后提问: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对于珊瑚相对没有那么熟悉,有些学生很容易将珊瑚和珊瑚虫混淆,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观察大量的植物、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就好象对待撞钟一样,如果学生问的是小问题就从小处回答,如果学生问的大问题就从大处回答。让学生从容领会,透彻理解,才算结束。

2、对设计提问的思考

提问本身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在提问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要适当

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即提出的问题最好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已知”和“未知”之间、“已学”和“未学”之间的连接,产生“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即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所提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事实的问题,另一种是思考的问题。事实的问题强调的是对具体的事实或信息的回忆,只需要用“是”或“否”来回答,比如,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草履虫是一个细胞构成的吗?等等。而思考的问题往往包括想象、判断、评价、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及知识的重新组合等,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要将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处理得薄而透明?请你用教师提供的词语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吧?花的结构中哪部分最重要?为什么?等等问题都需要学生或判断、或归纳、或比较、或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一项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喜欢针对有关具体事实或知识细节的问题和仅仅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发问,关注的是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是谁等等书本上有明确答案的具体信息,而很少提出鼓励学生思考、推断的问题,很少提出书本上没有明确答案、需要对许多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联系、概括才能回答的问题。据研究统计,前一类问题一般要占到2/3。这一类问题不能够形成知识间的组织和知识的结构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养成主动动脑的习惯。教师经常提问一些不需要深入思考、直接从书本上找答案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习惯于对细枝末节的东西感兴趣,而较少把注意的重点放到知识的概括和结构化上,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不愿主动动脑、不爱深入思考、不会从整体的联系中考虑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这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必须注意避免的行为和后果。

(2)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问时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引导。

(3)让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持续性

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要“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如果问题本身不具备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就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思维向深度发展,使思维一方面陷入在紊乱无序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如浮光掠影,不能深入。例如,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中,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让学生观察了红墨水使枝条的叶脉变红的实验后提问: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促使学生要了解茎的结构,对茎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下去。

(4)对学生应答问题之后作必要的反馈

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心情比较紧张,教师应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一定要注意避免当众羞辱、嘲讽和挖苦学生。

3、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设计与运用

(1)就知识本身展开提问

就知识本身进行提问的方式,具有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特点,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一步到位,适合于比较简单,学生有基础的知识。例如,在《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许多不同的花的开放了,哪怎样才是开花呢?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花的绽放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就结合所观察的直接思考,描述花的开放。

(2)使用反问展开提问

使用反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比如,在引入《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一课时,学生接受的课文知识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最简单的都具有一个细胞,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反问学生:有没有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呢?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中,学生在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之后,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教师提出:具备这些外界条件,种子就能萌发了吗?通过反问,使学生的思维有反思的过程:按理说具备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应该萌发,可是为什么有时后种子会不萌发呢?引起更进一步的思考或探究:种子萌发还需要内在的条件。

(3)结合实际展开提问

探究性学习往往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的,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不同的,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教师就要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问题作好导向,从而使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4、设置问题的“四性”和“四度”

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呢?这应考虑到设置问题的“四性”和“四度”。

设置问题的“四性”

⑴准确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不合逻辑,使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给出的学习信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⑵具体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可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例如,“鲫鱼的身体怎样?”这类的提问,使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应将问题具体化,可提问“鲫鱼的身体呈什么颜色?分为几部分?体表有什么覆盖着?”等。

(3)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回答的问题。通过对鲫鱼的外部形态的学习,可提出“鲫鱼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这样设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不仅能使学生认识教材内容组成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分析和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趣味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如按照以前课文中〔小实验〕的方法步骤做实验,可提问学生“剪掉每一种鳍的鲫鱼,它们在游泳姿态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这样寓意深刻、富有情趣、耐人寻味的提问,最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设置问题的“四度”

⑴难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即需要学生深思熟虑,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难而偏”或“浅而易”的提问都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跨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如在讲述“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通过提问,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那么这些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而用于生命活动的呢?于是顺理成章引入“呼吸作用”这一课题。

(3)梯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

(4)密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有间,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要继以小的停顿,让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有时间去梳理,以利于大脑皮层的有效储存。如果一堂课都充满了问题,就会使学生消化不良,教师问得越多,学生学得越糊涂。

总之,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提问方法都应该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设计问题的有效利用,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拉起了纽带,调动和拓展开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好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几点肤浅的见解和体会。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大大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

下载优化课堂提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课堂提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交流信息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它的设计能比较直观、综合地反映教师的学科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初探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课改的深入,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课堂提问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也已成......

    课堂提问1

    让语文课堂提问成为“艺术”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无效提问,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的现象,......

    注重课堂提问

    注重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的提高与发展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终结目标,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从“思维也是生产力”这一观点可以看出,提高和发展学生思......

    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 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

    课堂提问类型

    初中物理中心教研组学习材料2012-2-28 课堂提问类型 一、记忆型 1、目的:考察学生对概念、字词、公式、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 2、思维特征: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进......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新课改下新课程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几乎都是由教师提出,而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教师提问要艺术,还要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