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专题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教学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艺术性。中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毋庸置疑拥有独特的艺术性。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是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所体现出的具有科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教学活动特征。现就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功能作用及创造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
教学艺术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不朽的话题,中外不少教育家对教学艺术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总体来看,教学艺术需要满足教育哲学所体现的“真、善、美”原理,并且具有和谐统一的内容与形式。当代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也不例外。1.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当蕴含“真”
从哲学范畴来说,“真”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人们对这种规律性的如实反映。所谓物理教学艺术的“真”,即在教学中反映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揭示自然界的内在美,也就是物理教学体现出的科学美。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客观真理,并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便是对物理教学艺术中“真”的探索过程。在美学中谈到,有“真”才能“美”,因此科学性是物理教学艺术的基础,它体现在物理理论的真理性、物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物理学科学美的合理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体现出它所具有的科学美。以物理教学内容为例,在物理课堂上,优秀教师总喜欢用演示实验来代替画面清晰且形象逼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演示实验的可信度高、真实性强,触手可及,且能够自行操作。当演示实验所展示的实验现象与学生所预设的结果不同时,学生不但不会去怀疑他所亲眼看到的现象,反而会对这样的反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2.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当包含“善”
“善”,在哲学范畴里是指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关系中客观事物对人的功利性。教学艺术所说的“善”是指教育者被肯定的有目的性的教学实践,真正的教学艺术都应该对社会和个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即教学艺术在教育性上所体现出的社会功利性。脱离了教育价值一味去追求审美价值,这样只会让教学艺术失去其真正存在的意义。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音乐、绘画、雕刻等其他艺术有所不同,是否具有教学艺术需要以教学效果的好坏,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判。例如有位物理教师为了将枯燥的物理概念上得生动有趣,他在教学中使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度过了整堂物理课。但到后来测验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物理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听教师的逗乐言辞上了,对物理概念的记忆并不深刻。这样的物理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答案不言自明。虽然这位物理教师使学生听课的情绪高涨,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不佳,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不满足教学艺术“善”的特点。一切教学艺术都应该以教育性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教师应当力争把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很好地协调起来,这就是教学艺术与一般艺术的区别所在。3.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一 教学艺术中美感的激发,都是由于教育者的智慧在形式上的显现。但对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来说,也不能只片面地强调形式,因为形式只能由内容所决定,脱离内容的形式就算再完美,也只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该兼顾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形式,使他们达到和谐统一。例如多媒体教学对中学物理教学来说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教学形式,因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模拟许多无法在学生面前进行演示的物理实验,且能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对其注意力进行捕获,于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教学形式。但对课型繁多的中学物理教学来说,不是什么类型的课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的使用取得好的效果,有些课型反而会因此适得其反。因此,不能盲目地使用那些所谓好的形式,只有当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物理教学艺术的功能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鲁迅先生认为,一切人类以为美的东西,就在于他有用。教学艺术的美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不能给人带来益处,那它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学生个体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突出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素养的提升。与传统教学相比,艺术化的中学物理教学以其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根本上摆脱了灌输和说教,使他们沉浸在教学艺术的享受之中,无形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中学物理教学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精神上的审美享受。例如有位物理教师,他在讲授圆周运动课题时,不需要使用圆规、直尺和三角板,只用一支粉笔,边讲边画,画圆即圆,画方即方,堪称一绝。他用艺术性的板书征服了他的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学中的美不但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到愉悦,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审美愉悦中启发智慧,发展思维,增强能力,从而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导动机不单单只是为了在各项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更多的是出于对学习活动、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爱好。2.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并没有去关注自身所蕴含的美,更谈不上对于教学美的刻意追求。然而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所体现出来的美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细细琢磨的,因为这种美不仅让教师为之着迷,也让学生为之倾倒,它将深深影响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如果一个物理教师只是像知识的搬运工或教科书的传话筒那样去教学,他将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他的课堂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也无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快乐,甚至有可能让学生觉得听物理课是一件不堪忍受的事情。一堂具有教学艺术的物理课,教师不需要过多地担心学生会不会因为复杂的物理概念或原理而感到枯燥无味,也不用刻意强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具有艺术性的中学物理教学无形中会存在一种吸引力,犹如鲜花对于蜜蜂的吸引,飞蛾对于光明的追求一般,牢牢地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这正是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想取得的效果和要追求的目标。
三、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创造
教学艺术的创造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审美观、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以及浓烈的教育热情。在教学实际中,物理教学艺术通常是只属于少数优秀教师的“专利”,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对教学艺术所产生的神秘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实际上,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门槛不高,教学艺术的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创造。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必须经历如下两个阶段: 1.从模仿到创新
教学艺术的创造要以模仿作为基础,教师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优秀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教学经验就是值得学习、模仿的对象,将他们的教学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样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快的提高。当然,模仿不等于照搬。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表层的形,更重要的是要领会其中隐含的神。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并不是单纯地把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机械地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只有将好地教学经验与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完美地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始于学步,终于创新。”模仿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创新。教学艺术创新的表现是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个性和特色,它是个人教学艺术趋于成熟和稳定的主要标志。教学风格的形成是由简单的学习、模仿,再到独具特色的创新,拥有创新的教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学。2.从构思到传达
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教学艺术构思活动和教学艺术传达活动的总和。中国古代画论中所提及的“意在笔先”,是指在艺术的表达之前,要先经历艺术的构思。教学艺术的创造过程与其他艺术的创造一样,也要经历从构思到传达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在课前做到巧妙地构思,精细地设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挥洒自如,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教学艺术构思涉及教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大到对学生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考虑安排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确立,小到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联系过渡,甚至教学中的表情动作的设计等都需要精心准备,不得大意。教学艺术构思仅仅是教师在头脑中对教学艺术形象的设计,要想把教学艺术构思的成果表现出来,还需要有教学艺术的传达活动。教学艺术传达,即教师通过物质媒介将头脑中的构思表达出来。因此,只有当独具匠心的构思得到超高水平的传达,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教学艺术。参考文献
[1]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李如密.我国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观[J].教学与管理,1992(3).[3]张翔.试论教学艺术之本质[J].教育研究,1987(3).
第二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摘要:应用教育学的知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简述了一名中学教师必须具有的教学艺术水平。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教学准则
物理教学艺术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高水平发挥,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 劳动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它具有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揭示和展现物理学的科学美,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本人结合教育学的知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认为一个物理教师应具备如下的教学艺术。
1、物理学的科学美与物理教学艺术 物理学的科学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它有美的内容,它揭示物质运动的合理性、有序性、规律性、和谐性等自然界的内在美;
(2)它有美的理论结构,是一个由物理概念、物 理定律(及公式)构建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3)它有一套完美的研宄方法和表述方式。由于物理学的科学美揭示了自然界的内在美,是物质运动规律性的凝结与升华,它又具有科学方 法论的功能。许多物理学家都自觉地把它作为科学 工具,指导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改造旧理论并构建新 理论,或作为评价和选择物理理论的一种科学准则。
物理学的科学美是对物理学理论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从整体上对物理学科学特性的一种把握,它理应成为未来物理学工作者必备的专业修养,一个物理教师在逐渐认识物理的科学美的同时还应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学习成为他们追求物理学科学美的自觉行动,应成为每一个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物理教 学艺术并不纯粹是教学技巧问题,更主要是如何从 教学内容中发掘物理学的科学美,并通过物理知识的传授,明显地或潜移默化地把它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知、情、意、行心理结构获得重组和优化。物理教 学是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其艺术性来源于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发挥,也来源于物理学令人心醉神迷的科学美。
2、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准则
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准则亦即是其美学准则,它是对物理教学艺术的规范和要求,其出发点是反映物理教学并看作是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授受过程。笔者认为这样 的准则至少包括以下四条。
2.1科学性准则
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客观真理,并逐步形 成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是求真的过程。又具 有“真”才能“美”这是美学的一条基本准则。因此科学性理所当然成为物理理论的首要美学准则,它是 物理教学艺术性基础。它应包涵三方面的内容:物 理理论的真理性,物理理论哲理分析的正确性和物 理学科学美的合理性。
2.2简明性准则
这是科学美的简单性特征在物理教学中艺术性 体现,它要求教学目的明确,中心突出,步骤分明,传递信息清楚明达,讲述简明扼要。若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缺乏简明性的原则,会使学生茫茫然、罔罔然,根本谈不上美,也就毫无艺术性可言。
2.3整体性原则
它包括两重意思: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做到 分而不散,浑然一体。二是确保教学系统中三个子 系统(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协调运作,强化系统的 整体功能。实践证明,教学系统中任一子系统失调 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2.4适切性准则
物理教学的一切方案、措施、方法都是为学生设 计的,只有切合学生实际,受他们欢迎,才能产生好 的效果。适切性是由合理性所规定的,它是从合理 性方面对教学艺术提出的原则要求。
上述四条准则是对物理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是评价教学美的主要标准。
3、物理教学艺术的若干表现形态
物理教学的艺术性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我认为物理教学应包括如下三个方面。3.1组织艺术
它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对学生的组织,即 是教师子系统对其他两个子系统进行组织整合的主 导作用。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艺术表现在对物理教材 结构的优化,使之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衔接。对 学生的组织艺术则表现在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讲授、实验、讨论等)对学生作合理的组合,藉以发 挥最大的互补作用和群体效应。
3.2逻辑艺术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应用逻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思维活动过程,思维离不开逻辑。物 理前辈们的一切理论成果,除了创造性思维成分上,原则上都是逻辑思维的产物。现代教学理论证明,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物理教 师必须善于“逻辑地”向学生作传授,既达到授受知 识的目的,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 响。
3.3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工具,除了日常口 语、文字和必要的体语之外,物理学还包括大量的符 号、图像。物理学的语言艺术,首要的一项是正确,说话的板书要符合语法,对物理数学符号的使用要 规范;其次是要准确,保证信息不走样;然后还要优 美,透过正确的发音,悦耳的声调,丰富的词汇,有变 化的节奏和必要的风趣的比喻等,増加语言的感染 力和吸引力。同时,讲述应力求少而精,切莫“水漫 金山”。此外,由于物理概念和公式是物理学的共同语 言,在讲授中能否熟练地、准确地运用物理概念和数 学语言,消除普通语言的模糊性和冗余性,是衡量教 师语言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物理教师 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南阳.开封.安阳.周口师专心理学教师编写.心理学(第一 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6):213~ 221.[2]王红梅.利用物理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素质|J|.中学物理教 学参考⑴0,(9):9〜10.
第三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一、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管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对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探析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探析
摘 要:物理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恰当的教法,而且要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提问艺术
中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是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所体现出的具有科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教学活动特征。物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模式,只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更快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在课堂中设置悬疑,巧妙运用提问艺术
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从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通过提问还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专心听讲。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对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有了更高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功能、实施的方法和原则,在教学中灵活、自然地实施课堂提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热情总是与其期望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一旦产生了某种期望,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学生个体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素养的提高。与传统教学相比,艺术化的中学物理教学以其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根本上摆脱了灌输和说教,使他们沉浸在教学艺术的享受之中,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中学物理教学艺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精神上的享受。例如有位物理教师,他在讲授圆周运动课题时,不需要使用圆规、直尺和三角板,只用一支粉笔,边讲边画,画圆即圆,画方即方,堪称一绝。他用艺术性的板书征服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学中的美不但能够使学生感到愉悦,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审美愉悦中启发智慧,发展思维,增强能力,从而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导动机不仅是为了在各项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多的是出于对学习活动、对知识本身的兴趣爱好。
三、展示物理科学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不仅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仅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体验的,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形成审美能力。
四、巧妙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的特点,使其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够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过分依赖,要恰当运用,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力求避免以下几种情况:①通过多媒体传递的信息超量,使学生感到迷茫,应接不暇。②技术含量低,缺乏艺术性。3.过分看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有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动画太多,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素材和动画等特殊效果的使用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要少而精。
五、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一
教学艺术中美感的激发,都是由于教育者的智慧在形式上的显现。但对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来说,也不能只片面地强调形式,因为形式只能由内容决定,脱离内容的形式就算再完美,也只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该兼顾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形式,使它们达到和谐统一。例如多媒体教学对中学物理教学来说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教学形式,因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模拟许多无法在学生面前进行演示的物理实验,且能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对其注意力进行捕获,于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教学形式。但对课型繁多的中学物理教学来说,不是什么类型的课都能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取得好的效果的有些课型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不能盲目使用那些所谓好的形式,只有当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利用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对于实验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进行实验可以锻炼他们观察、分析、总结和归纳等能力。如学生在实验中取得了一些数据,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初步结论,然后对初步结论进行质疑,检查和思考探究方案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所获结论的科学性,再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探究释疑,最后得出可靠结论,并用文字、图像和公式等方式表达出来。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有足够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教师走下讲台,在实验桌前与学生一起交流仪器的使用、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发现,这时教师更像是学生实验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热心的助手。当然,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如:指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保证实验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这种经常性的活动强化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互动关系将进一步迁移到其他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样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有待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第五篇: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人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关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
2.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