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3 04:5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我在成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2-3页内容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6、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7、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8、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9、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10、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教学难点: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预习设计: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比如:图片,录像。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4.交流预习收获。1课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1.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三、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四、限时作业(限时3-5分钟)评价方式:小组交流,推荐汇报。

1、举出证明我们成长的例子。

2、谈一谈,你对于自己这么多的变化后的感受。

五、预习作业:

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相关资料。

2.近来自己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有没有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设计

我在成长

1.人体生长包括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整体各部分比例的变化。2.人体身高出生后一年内增长最快。

3.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先快后慢,8岁时脑的生长已基本结束

4.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疾病、遗传、精神及体育锻炼和劳动。教学反思:

2、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内容: 教材4-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2、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3、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4、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5、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

6、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教学难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

2、课前让学生分男、女生坐或和好朋友一起坐。

预习设计: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相关资料。

2.近来自己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有没有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交流预习收获。

师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1.讲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在这段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

2.谈话: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师说说悄悄话,交流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3.同学自由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作简单的记录。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

5.教师针对性小结。

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性别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课时 男 身高121 126 131 135 141 145 154 160 165 168 169 171 女 120 125 131 136 143 148 153 156 157 158 158 158 6.谈话: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始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

7.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

9.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10.学生读一读课本第5页“青春期的心理特点”。11.提问:近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变化?

1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说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三、讨论如何对待青春期变化

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 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点: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人”了,你觉得当孩子好,还是成人好?为什么?

3.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五、限时作业:(限时3-5分钟)评价方式:独立完成,小组评改。

1、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的开始。

3、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青春期?

六、预习作业:

搜集资料,对人生的分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板书设计

悄悄发生的变化

1.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叫青春期。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3.青春期应注意: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学反思

3、人生之旅

教学内容: 教材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4、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5、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6、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7、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教学难点: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学生准备: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预习设计:搜集资料,对人生的分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1.师:哪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呢? 2.揭晓谜底:人。交流预习收获。

二、讨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几个时期

1.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旅)

2.请把你的划分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人 生 之 旅

我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个阶段

分别为: 3.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单。

(1)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是怎样来划分的。(2)与大家交流你是怎样划分的?

(3)每一个同学汇报完,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他的划分依据、划分阶段?(4)看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三、预测自己的身高

1.出示P8上面的一组照片,谈话: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有趣吗?从他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他们的身高为什么越来越接近?长得为什么很像?

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相近了。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长大后身高多少?

(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4)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四、讨论、交流

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么做?

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

4.思考:请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会怎样生活?

五、拓展延伸:尊老爱幼

谈话:我们知道了婴儿和老人都是需要照顾的,你们愿意去关心、照顾他们吗?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周围哪些婴儿和老人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学雷锋小组,去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吗?

六、限时作业(限时3-5分钟)

评价方式: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反馈矫正。1.请将下列特征与人体生长相对应的时期连线 呀呀学语 老年期 十月怀胎 婴幼儿期 颐养天年 胎儿期 抚育后代 青年期 勤奋求学 成年期 生长迅速 学龄期 努力工作 青春期

2.我们在生长发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七、预习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2.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板书设计:

人生之旅 人的一生要经过:

胎儿期 婴幼儿期 学龄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教学反思:

4、踏上健康之路

教学内容: 教材9-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2、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3、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4、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

教学难点: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自己的生活。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

预习设计:1.查阅资料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2.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交流预习收获

二、分析全班同学的身高

1、谈话:这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这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研究,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做我们全班的身高统计图。

(1)出示一张空白统计表,按照身高分段统计人数。(身高数据在第1课时已测量)(2)分别做男女生的身高统计图。

(3)观察此表,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

三、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

谈话: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在班级的状况了,我们再来根据教材12页的身高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

学生活动。

四、了解健康生活方式。

谈话: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从个人卫生、营养及膳食卫生、学习卫生、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科学用脑、正确使用电脑几方面加以认识。)

五、限时作业:(限时3-5分钟)评价方式: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1、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该怎么做?

2、制订自己的健康作息表

六、板书设计

4、踏上健康之路 注意个人卫生

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加强体育锻炼 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迷恋电脑 科学用脑

教学反思:

第二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放大镜

微小世界的第一单位

放大镜

一,教材分析:

有三页的教科书。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首先让学生回忆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填写网络图并交换讨论,了解放大镜的使用工作范围和意义。

第二部分:在新发现的放大镜下:事件的目的是与放大镜和肉眼对比最终有什么区别。

第三部分:放大镜特点:希望学生观察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比较镜片和普通镜片,平镜片是不同的,找到秘诀。

二,教学背景:

眼睛是人们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到1/5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

多年来,发明用于观察较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年前,人们就发明了

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学生不熟悉放大镜,从放大镜的三年级开始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研究。但他们是 本发明的放大镜的意义和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非常了解。这个类鼓励学生采取

新的问题与放大镜观察的过程,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理解一些放大镜

简单的光学知识。

三,教学设计:

学习 目的 标准

(一)科学概念: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的物体图像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于人民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科学词汇:凸透镜,透明,细节。

(B)工艺和方法:

1.用放大镜正确观察物体。

2.与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比较。

科学方法:正确观察,比较差异。

(C)情绪,态度,价值观:

1.了解使用放大镜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看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裸眼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核心价值观:工具和观察

教学困难

焦点:引导学生进入微小的世界,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精细部分;

理解放大镜透镜的特点是凸透镜。

难度:您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

放大镜放大与尺寸无关,取决于它的表冠。

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

学习

说明和提醒

课件和展位

物理:放大镜,玻璃,圆柱形和球形透明器皿,平面透镜

放大镜,报纸(带图形),透明食品保鲜袋,橡皮筋,水等。

记录纸

放大镜最好准备:尺寸相同,放大倍率不同;不同尺寸,相同放大倍率。

2.当应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图像,或书写或绘画时,使用放大镜。

3.放大镜使用方法指导。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共有8篇课文,包括《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涵盖了小学简单机械中杠杆、轮轴、滑轮、斜面四个方面的知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常用的工具,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分析、猜想、实验,研究我们常见的工具,发现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是区分运用了多种机械原理工作的简单机械,如钳子既是杠杆,又是轮轴,要引导学生加以区分。

这个单元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喜闻乐见,同时,正因为知识和生活联系密切,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差,造成错觉,影响学生认知周围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要加以正确引导。

本单元的教学计划授9课时。分四周授完,其中每篇课文1课时,安排1课时实践活动。

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需要利用工具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认识这些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了解其作用和特征。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工具的使用方面和作用。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的工具。选择工具完成不同的工作。

教学准备:开瓶器、剪刀、钉锤、镊子、螺丝刀、螺钉、图钉、小刀、木板、铁钉等。课前在木板上钉一口铁钉、一口螺钉、一口图钉。教学过程:

一、我们用过的工具:

出示常用工具,说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各有什么用途。

1、依次出示开瓶器、剪刀、钉锤、镊子、螺丝刀、小刀、木板、铁钉等工具,请学生说说这些工具各是干什么用的。

2、说说我们是怎么使用这些工具的。

3、认真填写第2页的表格。

4、教师巡视,指出问题,集体订正。

二、学会选择工具:

1、师述: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地解决很多问题。

2、出示木块,上面钉了一口铁钉、一口螺钉、一口图钉,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用讲桌上的工具将这些不同的钉子起出来。(提示:用什么工具最简单省力?)

3、说说使用不同的工具做这些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用起钉锤起铁钉最方便,也可以用钳子拔铁钉; 用螺丝刀拧螺钉最方便; 用小刀撬图钉最方便。

4、学生汇报在家里使用工具做事情的经验。

三、认识简单机械:

1、什么是机械?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2、什么是简单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3、对于简单机械,我们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我们身边的工具很多,在平时使用时,我们要学会选择工具,使所做的事情更顺利、更快捷。

教学反思:

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杠杆有省力的作用,杠杆有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之分,会找杠杆尺里的规律和秘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举一反三,根据现象找规律,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借助杠杆尺研究杠杆的秘密。教学难点:杠杆省力的规律。

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学前班玩过翘翘板吗?你描述一下当时的感觉。(生描述)今天我们就来玩玩与翘翘板类似的工具。(出示杠杆尺)

二、初步研究,探索新知。

1、演示实验 认识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

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杠杆尺的右边的么一、二、三、四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分组实验,并指名上台演示。)

记录下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出示小黑板,学生填空。

三、深入研究,深化认识。

1、认识杠杆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认识杠杆各位置的名称: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认识生活中的杠杆。

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钳子、钉锤、剪刀等都是杠杆。找出它们工作时的三个位置。

4、寻找杠杆省力的秘密。实验证明: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联系我们曾经用过的杠杆类工具,讨论杠杆在什么状态下能省力?在什么状态下不能省力?

2、分析常用的杠杆工具,说说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不省力杠杆。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等。

3、为什么在有些地方我们要使用费力杠杆? 教学反思: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杠杆的性质,学会比较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经历制作小杆秤的过程。

3、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兴趣,养成会观察、会动手、会分析比较的习惯。教学重点:杠杆类工具省力不省力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比较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教学准备:教具:铁片、密封铁桶、啤酒瓶、铁夹子、开瓶器、镊子、枝剪、钳子、钉书机、钩码、杆秤

学具:制作杆秤所需的竹条、细绳、硬纸片、针、剪刀、小螺丝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开瓶器将啤酒瓶打开。

2、提问:这位同学借助什么工具完成打开瓶盖这件事?

3、过渡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事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如打开瓶盖、抬起重物等。这些工具是应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

二、初步研究,探索新知

1、比较三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用铁片撬开铁桶盖子; 用夹子夹住东西; 用开瓶器打开啤酒瓶。

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比较?比较一下哪个省力,哪个不省力?如何找出它们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看看瓶盖上的凹痕就知道支点在哪里了。)

2、认真分析比较三种杠杆类工具的三点位置有什么不同。

向下压的位置

靠在铁桶边缘的位置

插入盖子底下的位置

()

()

()

3、比较这三个杠杆类工具,哪个省力,哪个费力?

4、下面的杠杆类工具与上面的杠杆类工具比较,哪个与哪个更相似? 钳子、枝剪、镊子、切(铡)刀、曲线钳、剪刀、钉书机 填写下表:

5、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

三、分组实验,深入研究

1、认识杆秤。

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谁能说说杆秤的使用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杆秤。

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3、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分析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

4、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和研究,使学生能发现螺丝刀的结构特点,认识轮轴,认识轮轴的性质,能发现轮上用力省力的秘密。

2、经历实验、比较、分析、探究的过程。

3、培养学生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的运用,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轮上用力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比较、分析,发现轮轴省力的秘密。

教学准备:螺丝刀、铁架台、钩码、小黑板、大小轮轴模型、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出示螺丝刀,问:“这是什么?”

2、说说螺丝刀有什么作用?

3、观察螺丝刀的构造,看看能发现什么?

(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刀柄上有些凹,这可以增加摩擦力。)

二、认知事物

1、什么是轮轴?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板书:轮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轮轴有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把两个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实验。填写第10页的表格。

3、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力气小的同学握刀柄,力气大的同学握刀杆,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看看谁能取得胜利。

4、认识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把上面的轮轴装置中的轮换成一个更大的轮,在这个轮轴上再做上面的实验。记录下每次所用力的大小。填写第11页的记录表。板书:轮越大越省力。

三、分析比较

1、面两种轮轴提起重物所用的力进行比较,从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2、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它们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轮?哪一部分相当于轴?

3、轮轴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哪些方便?

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扳手、辘轳、自行车脚踏板。

四、总结发现 教学反思:

5、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研究,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和作用,会制定研究计划。

2、通过找滑轮上三个点的位置,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寻根究底的科研精神。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演示用:滑轮若干、绳子2根、钩杩2盒、铁架台,简单机械演示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语:升国旗时,我们肯定想过,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子就能升那么高?你猜有什么秘密?

二、初步探究新知:

1、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在铁架台上完成“升旗”实验。

2、认识定滑轮及其作用: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试一试,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在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定滑轮是不是有省力的作用?完成分组实验。填写第13页的表格。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定滑轮不省力。(板书:不能省力)

3、认识动滑轮及其作用:

演示动滑轮实验,学生记录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填写下表:

板书: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三、拓展延伸

1、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2、以杠杆原理分析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上三个点的位置。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二单元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

1.细胞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洋葱、镊子、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

三、重点难点 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自然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

2.小结:植物、动物、人都是有生命的。由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统称“生物”。自然界中无生命的物体——砂、岩石、水、空气等,称为无生物。

植物、动物、人,从外表看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身体是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探究活动 了解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

我们先来进行一项观察。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 师演示一下),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分组观察。汇报观察结果。

小结: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

2.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这样的„„

分组观察。交流: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你能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课件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两头比较尖,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板书课题)每一个小格子是一个细胞。

细胞由四部分构成:周围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中间有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细胞质。细胞

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大约放大了××倍,一小片洋葱表皮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3.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1)课件出示一幅通过显微镜拍摄的叶的纵切照片。

观察: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叶细胞的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2)课件出示根的纵切图。

观察: 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根尖纵切的照片。根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根的细胞? 根细胞的形状、大小相同吗?

(3)观察茎的横切: 出示茎的横切图。

观察: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幼茎横切照片。这是茎的表皮部分,这是茎内的导管部分。茎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茎的细胞?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各部分的细胞有大有小,形状不尽相同。

4.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1)出示投影片——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人的血细胞、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神经细胞。

(2)讲解: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是两栖动物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这是人的血细胞(红血球)、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位于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3)观察:这6种细胞分别是什么样的?哪种细胞比较大

(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人和动物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各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不同。

5.总结关于细胞的知识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能生长、能繁殖,需要不断吸收营养,也要不断向外排出废物。

有些低等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大部分生物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有关系。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各部分的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如果人的某个部位的细胞大量坏死了,这个部位的机能就会丧失了。

(三)自由活动 制作细胞模型 1.小组活动。2.展示交流作品。

(四)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板书设计:

成生物体

(生长 繁殖 变化)

决定

细胞

课后反思:

2.我从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辛苦感悟亲情。活动准备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把“我从哪里来”作为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做调查报告。2.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新课

最近,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

(二)探究活动:我从哪里来? 展示资料 感受生命来之不易

1.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

2.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3.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板书:搜集 分析 运用)4.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 5.总结过渡:

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

个体验游戏,(出示课件)“我做5分钟的妈妈”。

(三)自由活动:游戏体验

感受母亲的辛苦

1.教师: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坐着吃饭、伸手够东西、低头看脚尖、抬腿上楼梯、弯腰捡东西、弯腰穿鞋系鞋带)

3.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4.教师: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播放课件音乐)

5.学生说心声

(四)拓展活动

整理获取的资料,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板书设计;

精子

搜集

我从哪里来

受精卵

胚胎

婴儿

分析

十个月

运用 课后反思:

3.人的一生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能选这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三、活动准备

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

课前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体特征,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过程

1.探究人的一生身体发展变化特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人从小到大身体发展变化”的资料,有的同学 还准备了上学以来的体检表。下面请你们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看看能从资料中发现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

生1:我出生时才3.5千克,身长50厘米。我现在52千克,身高1.55米。我的体重增加了,身体也高了。

生2:我通过比较体检表发现:我比上四年级时长高了,体重增加了3千克。师:除了身高和体重有变化之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方面的变化吗? 生:我的脸上长出了小疙瘩,这叫“美丽青春痘” 生:我妈妈说我说话的声音变粗了。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人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男同学会长出喉结,也有的还没长出来。女同学不会长出喉结,也摸不到。

师:同学们发现了很多人的身体的变化得特点。那么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

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变化大,从小学到初中变化大,人老了容易生病,身体变化也大。生:从让大人抱着到自己会走路,这个阶段变化也大。生:人退休以后,头发变白了,走路也慢了„„

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和思考。人出生后,身体逐渐长大,直到长成健壮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体又会逐渐的衰老,直到死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道40岁)、渐衰期(40 到60岁)和衰老期(60 岁以后)等4个发展阶段。

从出生到死亡是人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展示以上4个时期的图片)人的身体特征发育比较缓慢,相邻的两个阶段身体特征没有明显的界限。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时间比较长短因人而异。2.探究青春期身体变化特征

同学们已经查阅了自己的体检表,从上面的数据你感觉到什么?(生略)是的,很多方面都说明同学们上学已来身体发生了变化。如果利用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形,研究起来就会更明显。想试试吗?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研究呢? 生:我们用统计表研究身高 生:我们用条形码统计图研究身高 生:我们用折线图研究体重

请同学们先绘制图表,然后再观察图表,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在绘制图表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互相帮助。学生绘制并展示图表

生: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我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是的,你们中间的一些同学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有些同学将要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人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都增长的很快,而且还有人会长出青春痘,男同学长喉结、长胡子等特征。3.青春期的卫生保健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关系到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了给江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我们在青春期应该注意什么? 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生:应当学习更多的知识

生:要注意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

生:不能光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食物应该多样化,并且不挑食。师:还要应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多和他人交流,多表现自己。生:不吸毒、不参加赌博 生:不和坏人交朋友

师:对,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4.自由活动

同学们,想知道你为来的身体是什么样子吗?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知识吗?请同学们开展一个“预测20年后的我”的活动,有资料的同学也可以交流一下资料上的内容。学生进行自由活动 5.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的外形特征。可以写出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出一期专题研究。课后反思:

4.我像谁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打下基础;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一张全家福照片 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3.有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肖像描述):请学生口头描述班级内同学的肖像特征,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谁,若能猜出来,则说明这位同学描述成功。通过这个游戏,能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描述时,为了能描述的具体形象,就要抓住同学的最主要的人体特征来描述,这样就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

2.师:看来,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有各自的特征,在茫茫人海中,你的特征总是区别于其他人,(多媒体演示学生站队放学的情景,紧接着出现本班几位学生的镜头特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学生对镜观察自己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全面。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要求叙述语言要连贯、有条理,用词恰当。

结合学生的汇报师讲解:从具体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分成若干类,同时多媒体出示书25页的图,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特征的代号。

小结:象这样如果人体之间的某一特征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把它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

多媒体出示课本的画面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上四位同学的舌头和头发分别有什么不同。师发放事先收集的照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本班同学的父母(本组同学找其他组同学的父母照片)。在活动中,师适当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说出你们组是怎么找的,根据哪些特征找的。通过这个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遗传的全部过程。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学生要想正确分离出班级内同学的父母,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比较,在头脑中就能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师进一步说明:早在公元300-400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发现,凡是有亲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特征,因此,人们把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的现象叫作遗传。讨论:人体哪些特征可以遗传?

师:子女与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照片,找一找班级内同学与其父母存在着哪些差异,最后师总结什么叫变异。

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学生观察各自带的全家福照片,分析自己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哪些特征和父母发生

了变异?同时结合课前调查情况将结果填在课本27页的两个表格中。学生汇报结果。

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三)自由活动

课件出示一组植物、动物图片:比较相同和不同 1.小组观察、比较。2.交流观察发现。

(四)拓展活动:

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2.进一步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5.让身体热起来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到我们的身体能发出热 2.知道使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教学难点:人体能量的吸收和消耗。教学用具: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几种人体发热的图片:火锅、烤火炉、运动(参考问题:这些热是从哪里来的?)

二、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以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运动、吃火锅、烤火、晒太阳下等。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太阳为我们带来了热、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3.拓展: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运动、工作等消耗了,或者转变成糖与脂肪储存了)

三、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

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生活结全起来)(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2)而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晚上再次去睡时被窝还热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参生了怀疑?

(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的思考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2.分级讨论制定实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4.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1)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2)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

(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 5.问题: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作总结:

1.让人体热起来的办法,2.人体的能量的消耗,3.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板书设计:

运动(摩擦、跑步等)

热源(太阳、烤火、电热毯、泡温泉、拥挤的人群)

热起来了:

吃食物(菜、热饭、火锅)发烧、紧张、害羞使人体产生热量等

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细密的毛,厚厚的脂肪等。

6.摆的秘密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

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 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2)汇报观察结果。

2.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2)讨论: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5)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学生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90次的摆。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

2.提问:同一个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

(四)布置作业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你的发现。

钻木取火

一、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二、活动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另外,还应让学生课前注意观察生活中摩擦生热现象,如玩滑梯、电锯、流星、飞机起飞、疾驰汽车的轮胎、火车道、划火柴等,并做好记录,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铺垫。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如可以准备教科书提示的实验用的主体材料——手钻、木板、砂纸、钢条等,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只要学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师课前也应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古代人用火的音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

2.展示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出关于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

(二)认识钻木取火的道理

1.提出问题:“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尝试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3.计实验验证。

4.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

(三)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让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四)自由活动:

1.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 2.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

8.通电线圈

(一)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教法建议:

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自行发现问题:

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2.提问: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3.学生质疑。

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二、研究电磁铁的性质。1.演示实验:

(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4.谈话: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6.汇报结果:

(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

(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通电 有磁性断电 没磁性)

三、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 1.讨论:

(1)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

(2)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思考:

(1)你制作的电磁铁有南、北极吗?(2)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为什么? 4.分组实验:

用指南针检验电磁铁两端是否有南、北极。5.汇报结果:

(1)钉帽一端是南极、钉尖一端是北极。(2)钉帽一端是北极、钉尖一端是南极。6.师生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板书有两极)

8.通电线圈

(二)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教法建议:

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自行发现问题:

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2.提问: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3.学生质疑。

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二、研究电磁铁的性质。1.演示实验:

(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4.谈话: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6.汇报结果:

(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

(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通电 有磁性断电 没磁性)

三、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 1.讨论:

(1)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2)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思考:

(1)你制作的电磁铁有南、北极吗?(2)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为什么? 4.分组实验:

用指南针检验电磁铁两端是否有南、北极。

5.汇报结果:

(1)钉帽一端是南极、钉尖一端是北极。(2)钉帽一端是北极、钉尖一端是南极。6.师生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板书有两极)

四、认识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变化的及其原因 1.思考:

通过刚才各组的汇报,关于电磁铁的南北极问题,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学生质疑:

(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同是钉帽或钉尖一端,为什么有的是北极,有的是南极,这是为什么?)3.谈话:

(1)两个实验不同结果的小组,把你们的装置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

10.无处不在的能量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学习过程:

观察P17的课文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导入新课。1.生活中的能量

(1)、可以采取演讲或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

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 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例。

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2.了解能量之间能够互相转化 寻找我们身边的能量

1)我们来寻找一下周围的能量,看谁找到的多。

2)小组研讨,交流各自知道的能量形式和具有能量的物体。

3)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带来的资料。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示准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供全班同学研讨。

4)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

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3.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

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开发新能源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能源利用率的概念.2.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两条途径——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3.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习热机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热机的效率,同学们还记得它的含意吗? 学生: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教师:回答正确.我们知道煤燃烧放出热量的过程是碳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那么一般情况下放入炉膛的煤能不能完全燃烧光呢? 学生:不能,总会留下没有烧透的煤碴.教师:对,我们在利用燃料时,一部分被有效利用了,还有一部分没被利用就扔掉了;那么被有效利用的燃料放出的内能能全部被有效利用吗?同学们在学习内燃机时知道,内燃机在工作时能不能把汽油或柴油燃烧时放出的内能全部变成机械能呢?

学生:不能,还有相当一部分内能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了,内燃机的效率只有20~40%.教师:回答得很好.由此可见,能源在利用时,能够有效利用的能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被利用而散失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部分,减少未被利用的部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进行新课。(1)什么叫能源利用率

板书:<有效利用的能量占消耗的能源所含能量的比值叫做能源利用率.>(2)提高能源利用率就可以节约能源的消耗

教师:以热机为例,有效利用的能量仅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内能,如果能把从内燃机中排出的废气带走的热量也利用起来,从整体来讲也就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了.板书:<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教师:我国目前总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的50%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国能把能源利用率提高到50%,按1989年的数据计算,每年就可节约标准煤3.8亿吨,这是个多么大的数字啊!所以节省能源消耗,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能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意义是十分巨大的.(3)提高能源利用率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师:在热机那一章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使用蒸汽机的效率只有10%左右,后来发明了内燃机,效率提高到30%以上.从火电站到热电站,能源利用率从30%提高到50%以上.采用超高压送电,大大减少了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又等于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板书:<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4)我国挣取的节能措施

请同学阅读该节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共同总结。(4)开发节能新产品,淘汰能耗高的旧产品。

教师:同学们可以算一笔帐:如果把60瓦的白炽灯都换成11瓦的小高效节能灯(亮度相当),那么消耗的电能将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呢?从这里可以看到淘汰老、旧设备,开发节能新产品,在节能上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而能源的供应往往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每个人都要提高节能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学校做起,节约能源消耗,也是为祖国建设做贡献.(5)全章结束语 ①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教师:能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更多地开发利用能源,就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现在还不能利用可挖核聚变的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旦可挖核聚变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可以说将永远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需求了.因为核聚变使用的原料氘,储量非常丰富,1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氘,经计算:1升海水中的氘聚变释放的核能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

时放出的能量.地球上的水总共含有约40多万亿吨氘,假如这些氘的1%作为核聚变的燃料,按现在的能源消耗计算,就足以满足全世界几亿年对能源的需求,所以只此一项就足够人类使用了.何况现在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规模还很小,如果找到了光电转换效率高的材料和技术,人们可以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这也是一个诱人的前景.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使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出现新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还不能充分利用的能源,明天可能会发现一种新方法而利用得更充分;另外今后也还会发现更加巨大的新能源,这些都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世世代代的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为人类开发利用能源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还一直在不断发现、不断前进.在座的同学们都是21世纪的建设者,希望同学们将来在能源问题上,或在其他科学技术问题上能够大显身手,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3.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了解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关问题,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或()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

》)一书,全面提出了()。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它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下来。

3、写出马的进化顺序()、()、()、()、()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5分)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

5、为了吃到更高处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三、观察与分析(17分)

1、观察下图是什么化石?推想:这种化石是怎样形成的?(5分)

2、现有青色青蛙和淡黄色青蛙,研究它们的生存环境。(12分)

(1)如果都生活在有青草的水边,哪种易被蛇吃掉?哪种易生存下来?(4分)

(2)如果都生活在有沙滩的水边,哪种易被蛇吃掉?哪种易生存下来?(4分)

(3)通过以上分析,你有什么发现?(4分)

四、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1、你见过或知道哪些具体的生物化石,请至少写出四种。(4分)

2、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解释一下长颈鹿的颈部为什么这么长?(5分)

下载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 姓名:______班级:________ 卷首语:语文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熏陶,是一种积累,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亲爱的同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放大镜也叫。 2、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组成的。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 4、如果一个放大......

    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教案 微小世界 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

    苏教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范文模版)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师:螳螂和蝉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文中写“螳螂捕蝉”故事的内容。二、学生自读课文。......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水滴里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精选]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1、认识土壤 教学目标: 探究: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大象版六下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填空 1、大量的证据表明,人类是从()演变而来的。 2、在距今大约()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取火。 3、考古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