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有感
作文讲评课——一种常被忽视却很有实效的课型
——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有感
第一次认识管建刚,是在一次自贡的一次优质课堂观摩上,听了他的一堂生动高效的作文讲评课,再听他的“如何进行作文系统的训练”的讲座,当时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也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是,上学期,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每人都买了一本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进行学习,我也认真地进行了阅读,才发现,他的讲评课并不是简单的“欣赏—挑刺—训练”三个环节而已,每一个环节里都蕴藏着许多的智慧,值得反复品味。
一、“欣赏”的艺术
1.对习作兴趣的精心呵护。在管建刚老师的课上,你总会涌现很多的感动,孩子们写得好的句子都会出现在大屏幕上,并醒目地标上作者姓名,哪怕写作水平不好的孩子,也会有几句生动的句子并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可以想象对孩子们的激励有多大。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以欣赏者、发现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产生再次表达、再次被赏识的欲望。而我们自己的课堂,太缺少这样赏识的机会,怪不得孩子们习作的兴趣不浓了。
2.对学生写真话的赞许。管老师对学生的欣赏,表面上是肯定语言的精彩,深层次则是对学生写真话的赞许。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这些话为什么精彩,他说的都是真心话,都是心里话,精彩源于真实,来自你内心深处,有你的笑,你的泪。”“能让大家笑、大家哭的句子”就是精彩的句子。”一句句看似无心却很用心的点评,引导学生讲“作文”与“做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佳句的到位点评。平时的习作讲评,对孩子的评价中也有激励,但只是泛泛而谈,只是通报写得好的学生姓名,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管老师的点评,总是巧妙地评出这句话好在哪里,让学生指导,这不是教师的廉价表扬,它有实实在在好的依据,而这样的点评,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才是对有效的。
二、“挑刺”的技巧
管老师的讲评课第二个环节便是具有诊断功能的“挑刺”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1.由“个性问题”转向“共性问题”。平时的习作讲评,总习惯于“就文评文”,过度关注一篇篇的文章而忽略了一类文章,这样的讲评是低效的。管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总是认真归纳出孩子们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关联病”“重复病”“大头病”“大尾巴病”等等,并引导学生当堂进行修改。每次讲一两个典型病例,持之以恒,学生的语言就会准确、顺畅、干净、利索。当然,对于习作问题的梳理还应体现年段特点,比如高年级多在谋篇布局、审题立意上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2.修改方法的多样。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管老师对作文的修改方法也很多样。比如板书一段作文,当堂进行修改,学生能很直观地感受一句句推敲修改后的进步;也有直观对比的方法,出示不同表达的两句话,对比哪一种写法好,好在哪里;还有出示几段话,让学生给每段话打分,并说出理由等等。这些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深度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习作的能力在多样的方法中得以提升。
三、“训练”的实效
习作是一项技能,除了说,更重要的是练。管老师的第三个讲评环节便是“训练”,这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也是一堂习作讲评课的“生长点”。
1.训练点小而实。管老师每一堂讲评课都会针对该次作文学生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进行训练,一次突出一个训练点,很有实效。如开展的“写景即写人、让哑巴说话、让题材开阔起来、开头结尾”等训练,内容生动,形式活泼,指导到位,练习充分,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扎实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便能螺旋上升,比每一次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似的训练收效肯定好得多。
2.训练环节清晰。管老师每一次的训练并不是生硬的,而是循循善诱的。如由“例话”到“说话”到“写话”的环节,或由“病例”到“欣赏”再到“训练”的环节等,让学生能明白怎样的文章是精彩的,并懂得这个练习点的方法,再进行练习,指导细致到位,学生的训练不再是盲目的,而是方法的运用,是作文的再次生成与提高。
当然,习作课堂的轻松高效,更源于课前的大量功夫,源于教师对生本的深情关注,对教育的不倦追求。管老师的每一堂讲评课例上,无论是欣赏的精彩句子,还是要挑刺的句段,都来自学生笔下,以学定教,训练的内容也是学生此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内容离不开老师课前对每一个孩子作文的细心阅读,并针对学生习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及准备,同时,也要修炼扎实的基本功,对作文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而这些做法,才是真正地对生本的有效关注,也只有这样的深情关注,才能获得习作教学的高效。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教研组将尝试开展“习作讲评课”的研究,并作为教研组的一项特色活动进行总结与推广,期待管老师作文教学的先进理念能引领我们在习作教学的路上走得更朴实、扎实与高效。
第二篇:作文教学的新支点——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管xx,小学组成教学改革领导,一个令人钦佩的小学语言教师。夏天,我读老师的我的文章教学课。
老师的组成教学,他声称革命,因为他的组成教学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组成,不主张预先指导,组成的指导,会被刻板,但也缺乏自我发现和自我锻炼能力。他认为,组合教学的最佳途径应该贯穿于教与学,教与学,学习学习,以及认为它是写作教学的方向的原则,结果将是完全相反的。总之,它是强调指导。
质量控制老师的论文课堂,是一种欣赏,总是惊喜,无处不在有意外。管理老师分三个步骤教会。他的方式,有相关的词语疾病,重复疾病,我想生病,生病,然后生病,愚蠢的疾病等多种病名,其实这些我以前在做文章课,提到,关键是我没有总结,学生没有一定的顺序跟随。甚至有时我做了他所说的阴谋,也教了学生的生活,我们也作为一个经验来教学生,想来真的!amed!
在过去,我在写课,但也总是希望预先指导帮助学生写一点写作,通过组成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可以满足要求,很少会是穷人不可能读的组合出现,但内容工作是大同小异的。但不要指导,一些后成人的文章根本不叫。我想来,我的预先指导没有给教学的组成有多大的影响。管老师的评论,强调评论是最好的指导,值得一试新的教学支点。因为他正在仔细学习,而不只是纠正学生的组成,指的是学生的写作,写得好,句子应该写,写在写作;指的是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注意后。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解决什么,通过学生的论文状态指导,靠近学生最近发展领域的写作培训点。本评论实际上是第一步脉搏诊断后的药物出病,效率高,消耗低。在整个教师的课程中,所有的老师的非凡的技能。他的文章教学研究深入细致,一个新例子,很容易看到管老师的苦难;指导过程能力,恐怕不能一天实现。因此,老师告诉我们:课后评论,老师的努力比课前指导深。
总之,写出好的写作,好的写作能力改变了。
第三篇:作文教学的新支点——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作文教学的新支点——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作文教学的新支点——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管xx,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一个让人佩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暑假,我细读了管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管老师的作文教学,他自称革命,因为他的作文教学颠覆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提倡“作前指导”,认为经过指导出来的作文,会千篇一律,还会缺少自我发现和自我觅食的能力。他认为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应该贯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原则,更认为这是作文教学的方向,方向偏了、错了,结果就会“南辕北辙”。简而言之,就是讲评重于指导。
品管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是一种欣赏,时时有惊喜,处处有意外。管老师评讲分三步——欣赏亮点、幽默挑刺、扎实训练。于永正老师概括为三句话:“管得宽、管得细、管得严”。正因为这“三管”,在不断训练中达到了教学目的——教会了。他的方法中,有“关联词病、重复病、我想病、说病、然后病、哑巴病”等五花八门的“病名”,其实,这些我以前在作文讲评课中,也对学生提过,关键是我没有进行归纳,学生没有一定的条理可依。甚至有时我犯了他所说的套话病,还教着学生去套话了,还被我们当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想来真是惭愧!
以往我上作文课,也总冀希望“作前”的“指导”能帮学生写出好一点的作文来,经过指导的作文,全班大部分学生能达到要求,很少会有很差的实在是读不通的作文出现,但习作内容却大同小异。但是不指导,有些后进生的作文简直不叫作文。细细想来,我的“作前指导”并没有给作文教学带来多少成效。管老师的“作后讲评”,强调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是值得一试的教学新支点。因为他是在认真研读而不仅仅是批改学生的作文后,“指”出学生的作文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真正弄清楚了学生需要什么,要解决什么,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导”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这样的讲评课实际上就是先号脉诊断后下药除病,高效低耗。
纵观管老师的课例,无不透视管老师的非凡的“功力”。他对作文教学研究的深入细致,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不难看出管老师的付出的艰辛;指导过程游刃有余,恐怕也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的。因此,管老师告诫我们:课后评讲,老师的功夫要比课前指导深厚。
一句话,好作文是写出来的,好的写作能力是改出来的。赞!
第四篇:读《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专题研究》有感2000字
读《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专题研究》有感2000字
钟政营
这两天,县里进行期末数学统测,回卷时面对学生的错题:填空出错、计算错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失分严重,我困惑、迷茫。不仅反问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知识的遗忘过快?也许应该从平时教学新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做到扎实、有效。正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候,恰逢近段时间细读《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专题研究》此书,受益匪浅。它使我豁然开朗,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上,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书围绕八个专题(概念、计算、探究、应用题、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分为八章,每章都包含“观点报告”和“课例研讨”两个部分。本书内容与以往一般的教育专著有所不同,它不像课例集,缺少系统性和理论,也不像纯理论的专著那么枯燥。本书既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又具有课例的鲜活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
1.关于“观点报告” ——以学为中心,观点鲜明
观点报告以开展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反思各专题教学存在的困惑点,探寻突破策略,并积极大胆地付诸实践。每阅读完一个专题,总能给我以新的启迪,让我经历“柳暗花明”的美妙境界。
书中的“观点报告”一般包括“教学疑难问题梳理”和“教学策略与建设性的意见”两项内容,针对内容涉及面比较广的专题,把12册内容分成两个学段展开阐述。每个观点报告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和建设性意见都是主讲人在参阅大部分理论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整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启发性。比如在“专题
一、概念教学”章节中,从教材缺失、教师缺位、学生不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概念教学困境原因及教学突破的策略,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借鉴;“专题
二、计算教学”章节,将疑难问题采用了表格的形式进行清晰而又系统的梳理,让大家看了一目了然……
2.关于“课例研讨” ——以课为抓手,课例典型
通过对本书八个专题课例研究的细读,文章中每个专题并选取几节典型课例进行解析,现将点滴体会赘述如下:
(1)概念教学,基于“学生经验”的激活。
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判断、解释、推理、运算和解决问题。
比如,课例认识“乘法”,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活动,在激活旧知的同时,学生获得“几个几”用“连加计算”的经验,促进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的构建;
反思自己的课堂:每节课的教学是否激发学生的“经验”?是否经历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感知材料——聚类分析(分类分析)——提炼概括”?……
(2)计算教学,基于“算法与算理”的融合。
书中提到,数的概念和算理、算法三位一体,算法的依据算理,那么算理的依据是什么?那就是数的意义了。比如:课例“三位数乘两位数”,注重迁移,在迁移中明晰算理和算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结合海宝玩具的价格这个现实情境理解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
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在计算教学时关注算理与算法的沟通?算理与算法的沟通过程是否有效?……
(3)探究教学,基于“猜想与验证”的落实。
探究学习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能满足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的需要。
比如,课例“梯形的面积”的教学,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的,引出转化思想,再动态的把三角形顶点沿对边平行线拉长,就形成了梯形,通过猜测、验证,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反思我们的课堂:一些适合探究类的知识是否放手让孩子探究?探究的形式怎样才能做到有效?……
(4)解决问题教学,基于“情境与数量关系”的应用。
平时我最苦于应用题教学,拿到此书时,我就从这一专题看起,每一课例给我留下了颇具借鉴的价值,给我答疑解难,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教学规律,使我能更好地教学。
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清楚地知道:教学目标需“三维一体”,教学方式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评价要“讲过程,重多元”,教师角色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
反思我们的课堂:每一节课如何体现“三维一体”的目标?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提高数量关系分析的有效性?如何创设情境?……
(5)图形与几何教学,基于“几何直观”的建立。
比如,绕着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旋转,形成的是圆锥,再沿着底面直径剪开,就是那个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猜测、演示(借助几何画板)活动有利于建立几何直观。
反思我们的课堂:如何体现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深入骨髓?……
(6)统计与概率教学,基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
比如,课例“可能性大小”教学,整节课体现操作与观察推理的有机结合;论理概率与实验规律的和谐统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的渗透融合。关注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反思我们的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数据?
(7)数学广角教学,基于“思想方法”的感悟。
比如,课例“找规律”教学,渗透了对应思想和极限思想。对应思想体现在重复出现各组元素之间是一一对应,正因为有这种一一对应,才有重复的可能。整节课都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思维美。
反思我们的课堂:通过怎样的活动感悟思想方法?
(8)综合与实践教学,基于“数学经验”的积累。
比如,课例“打电话”教学,从“通知3名队员”入手,以解决用简洁的方式表达打电话的过程;接着探究“通知7名队员”方案,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寻找最优方案。再探究“通知15名队员”的最优方案,以发现规律,最后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获得对数学的情感体验,积累活动经验。
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的效果如何?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只要我们多看书,多吸收书中的知识,那么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道”,育人之“道”。
第五篇:我读经典有感
我读经典有感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故事,也是一个蕴含着深刻道理、个人以启发的故事。它证明了,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世间没有做不成的事,一切皆有可能,人是可以超越极限的……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英国人不顾全家的反对坚决去航海,但在一次海难中流落荒岛,历尽艰险,坚持不懈,顽强的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获救的事。他在岛上有自己的王国、仆人,大批的食物等,这全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果。在吗、在对孤独和寂寞的时候,有的人抱怨沮丧,灰心低头,甚至选择极端的自杀,但他却挺过了二十六年。他,就是鲁滨孙!
鲁滨孙是当之无愧的勇者,他在荒岛上一个人生活了那么多年,有过失落、悲伤、快乐、欣喜,但他全都挺过来了。这既显示出了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惊人的生存能力,更显示出了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品质。鲁滨孙在稳定了心情之后,立即和大自然做起了抗争,他靠自己勤劳能干的双手和一些简陋的工具,克服无数困难,挖凿山洞,建造房屋,驯养动物,种植谷物,烧制器具,烘烤面包等,并且从不气馁,这是非常难得的。
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得了疟疾的那一段日子吗?他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人照顾,这该死的疟疾却又把他折磨的死去活来,是多么痛苦啊。像我有一次发烧,烧到了39.3°,自己感觉天旋地转,非常难受,连睡都睡不着,后来还是妈妈带我去看了医生,又挂了两天的盐水,自己才好受多了。但鲁滨孙就大不相同了,他没有人照顾,甚至连最基本的药品和可以睡得踏实的床都没有,一脸病了十几天才好,还没人谈心来发泄苦闷,可见鲁滨孙是多么的可怜!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鲁滨孙在病的日子里放弃过吗?不,他没有。他一直希望这病快点好,没有一点自暴自弃,这也是他勇者风范的一次体现。
鲁滨孙的勇者风范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不止体现对抗病魔的坚韧不拔上,更体现在他的博爱之上。那是在他上岛后的第二十六年,一群野人带着三个可怜的野人上了岛,先杀了其中的两个。最后一个逃了出来,被鲁滨孙救下并培育它,使他成了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显示出了他不抛弃的品质。我和他比就不行了,有时十分小气,就连同学向我借个东西都不肯给他,看来我确实应该多学学鲁滨孙的作风。
“不抛弃,不放弃。”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它可以使我们不惧怕困难,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