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彝语正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彝语正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陈建祥
所谓“迁移”主要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有正负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则叫负迁移。彝族学生受家庭和周围环境影响,大多数交流都用彝语,大脑中的彝语信息量已相当丰富,在接受汉语信息的时候,彝语对汉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干扰的程度会因年龄、语言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65.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5.3%,在汉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彝语迁移规律,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彝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异同,从而准确地接受和运用汉语知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彝语与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属于汉藏语系,彝语属藏缅语族彝语支,汉语属汉语语族。教师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实现汉语教学的正迁移;彝语与汉语更多的则是不相融,即负迁移。正确地识别正负迁移对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是极有帮助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语序、文字等方面来探讨彝语的正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语音
1、彝族语言,自成一派,与其它民族语言完全不同。一音一义,彝语于口腔的发音部位,与汉语稍有不同,无论唇音、齿音、舌音,均须参以喉音,或者鼻音,其语调才能准确,且有时发音极其短促,有时发音又特别深长。
1、彝语辅音数量多,有43个,结构较复杂,基本特征是浊辅音发达,43个辅音的清浊比例为21∶22,除喉部外,各个部位都有浊辅音,它们同相应的清辅音两两对立。在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中,又区分为带与不带鼻冠音的两类。但就声母而论,结构又很简单,都由单辅音组成,没有复辅音声母。汉语有22个辅音。辅音按阻碍部位可以分成7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和舌根音;按发音方式可以分成5类:塞(sè)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按声带是否振动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清音又有送气不送气之分。
2、彝语元音松紧对立。元音共10个,y、i、o、u、e是松元音,yr、ie、uo、ur、a是紧元音。这十个元音组成十个韵母,没有复韵母,没有塞辅音韵尾和鼻音韵或鼻化韵。
汉语元音10个,1.舌面元音:前元音i、ü、ê ;央元音:a ;后元音o、e、u; 舌尖元音:舌尖前-i,舌尖后-i;卷舌元音:er儿。
3、声调
彝语有四个声调。一至四声的调值依次是55、44、33、21,从调值可见只有平、降两种调型。
汉语声调中有四个声调:阴平调值[55]、阳平调值[35]、上声调值[214]和去声调值[51]。发高音时,声带相对紧张;发低音时,声带相对松弛。汉语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声调区别意义。
4、音节结构
彝语主要由辅音(声母)+元音(韵母)组成,少数由元音(韵母)单独构成,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辅音不能单独成音节,但鼻音(双唇、舌尖前)、边音在一定条件下有近似自成音节的现象,即它们同弱化的舌尖元音(y、yr)、闭元音(u、ur)结合时形成这种现象。
汉语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除了个别情况外,普通话的每个音节中都有一个韵母,有时有声母,有时无声母。无声母而有韵母的音节,叫做零声母音节。音节按韵母的不同,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总称四呼。
汉语拼音和彝语语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标准彝语43个辅音,全部按汉语拼音发音,元音中有o,e,a,i,u,也仿汉语拼音即可,不过o开口要小一些,以与uo区别,通过比较读音的异同,绝大部分彝族学生一般能掌握正确的汉语读音,实现汉语学习的正迁移。
二、词汇
彝语与汉语在词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按词的使用范围、彝语词汇可分为方言词和全民词(同源词),两者比较,同源词约占所比较的2800多个词的40%~60%。按词的结构方式划分彝语词汇,有单纯词、复合词和派生词三类。从构词角度看,单音根词和词根占优势,在单音根词和词根的基础上构成的复合词较多,复音的单纯词很少。双音复合词在现代彝语词汇中占首要位置,代表彝语词汇发展的趋势。表意丰富、生动的四音格联绵词很发达,它是一种特殊的复合词,多半是“双音格”的扩展形式。
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 “语素”构成。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六千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的词有几万个,常用词也会有上万个。
在学习汉语之前,彝族学生已经能用彝语进行交际,时间、地点及空间概念已经形成,只需要教会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形式即可。一般来说,汉语中指称意义的词汇大多能从彝语中找到相应的词来表达,如彝语“ɡu21ɡa33”对应的汉语是“道路”,彝语“vi55vi55ɡa33” 对应的汉语是““衣服”,彝语“mu21”对应的汉语是“细”)等等。因此,我们在记忆这些汉语词时,借助彝语就能够更加迅速理解及掌握,实现汉语学习的正迁移。
三、语法
彝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利用语序和虚词。单句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虚词有组合、定性和表示语气等语法作用。例如彝语可用不同的结构助词作多种句子成份的标志,用不同的时态助词表示五种时态。彝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同,特别是动宾式的合成词与汉语完全相反,如“跳舞”的彝语顺序是“舞跳”。
彝语有词的形态变化等表达语法意义的辅助手段。人称代词有表示“数”、“格”、“人称”等范畴的曲折变化;动词、形容词重叠(多音词则重叠最后一个音节)并变调表示疑问式;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全体等等。
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一个词不管出现于什么位置上、与什么样的词语组合,形式没有任何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单句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如汉语“不快乐”用彝语表达是“u55(快)mα21(不)di21(乐)”,宾语在前,谓语在后。另外,彝语的介词一般在宾语后,指示代词一般在名词中心词后,数量词可在名词前,也可在名词后,显而易见,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时还是可能使用彝语语法从而产生彝语的这种负迁移现象影响了汉语的语学习。
四、文字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文字,彝文从形体上看虽与汉字很接近,实际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它是长方形为主体的音节文字,自成一派,一字一音。彝文最基本的笔画仅两种,即直线和圆弧,彝文的造字法可大致分为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通假,以通假为最多。其书法从左到右横写或纵写。虽然,彝语字从右到左的书写顺序会对汉字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会对汉字的学习带来负迁移,但是,多数的彝族学生对彝语来说,只是会说不会写,因而,这种负迁移影响不大。
总之,彝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语学习中,由于经常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彝语的影响,彝族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大打折扣。在进行交际时,由于彝族经常借助彝语来表达思想,与汉族学生交际存在一定障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细心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间的相似点,借助彝族学生已经掌握的彝语知识及积累的彝语学习经验,充分激活、利用、发挥彝语的正迁移,防止彝语干扰的消极的负迁移作用,从而提高彝族学生汉语学习质量,促进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白显云主编《汉彝词典》(楚雄版)2.伍精华:《规范彝文方案》 3.陈康,巫达 :《彝语语法》
4.普忠良:我国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
第二篇:Nuosu彝语教学
Nuosu-English-Chinese Trilingual learning material I.Vocabulary mu ne su go ap da la nyi nge li ꃅ ꆏ ꌠ ꇬ ꀋ ꄉ ꇁ ꑌ ꉬ ꆹ ꃅ(p139):do, make, horse, all, ꆏ(216):you ꌠ(387): ꇬ(256):him, her, it, ꀋ(57):no ꄉ(173):from, because ꇁ(235):come ꑌ(481):exist, sit, ꉬ(326):be, 5, correct ꆹ(227):go, II.Sentences
1.ne
kat da
la? ꆏꇿꄉꇁ? Nga nip lat da la.ꉢꆀꆿꄉꇁ.2.ne xix mu la? ꆏꑞꃅꇁ? gna tit ggep la.ꉢꄚꈩꇁ.3.tit(go)nyi.ꄚ(ꇬ)ꑌ.4.cyx max kax ddix nge? ꋋꂶꈀꄸꉬ? 5.cyx max xix nge? ꋋꂶꑞꉬ? 6.ngax lix nuosu nge.ꉬꆸꆈꌠꉬ.III.Phrases mu ti ꃅꀂ, mu ketꃅꈊ, su hlit ꌠꆗ, ix goxꀁꇫ, ap ngeꀋꉬ, dde ap jjiꅉꀋꐚ, ax ddaxꀉꄾ, kat da laꇿꄉꇁ, nyi ddeꑌꅈ.
第三篇: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汉语语法教学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143-01
前一阵子,我们聆听了来自东北师大的史校长以及其他一些教授、专家的报告,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号召每个教师都要拿起笔,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有启示意义的经历以及有关的思考、感想写下来,形成自己的关于教育教学的观点和看法,逐渐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四十几岁虽未到回味人生的年纪,但已到了品味教学生涯的年龄了。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层的往事,犹如浩瀚宇宙中的繁星,如果你能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接近他们,每颗星星也都会变得越来越明亮,最终像太阳一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说教育教学规律是隐藏在教育教学表象背后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星星一样,教育工作者只有发现他们,遵循他们,才能使教育教学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果。
下面是我学生时代的一次真实经历,也许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新学期第一天,班主任弓老师就向同学们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我们的语文教科书还没有到!学生们议论纷纷:那我们学什么呢?弓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已是初二的学生了,在教材没有来之前,我们也不能荒废掉语文的学习时间,我看这样:利用这段时间,我把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内容给你们先讲一下吧!”
从这天开始,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跟着弓老师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汉语中有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这些词性划分,也知道了各种词性在语句中所能担当的句子成分,并且对于句子成分的划分,有个口诀,至今不曾忘记: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而且能够准确地用语法家所规定的符号来把句子成分划分清楚,记得主语、谓语、宾语分别用 ‖、____、来划定,定语、状语、补语分别用()、〔 〕、〈 〉来划定。也知道了“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字。
后来语文书来了,并没有影响到教学进度,也许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从我自身来讲,当时并未觉得怎样,只觉得对汉语语法有了比较清晰完整的印象,很有成就感。可现在回想起来,这段语文学习中的意外经历,其实对我后来的英语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当时,我所在的长青林场子弟学校是一个“帽中”,刚刚开设英语这门课程,师资力量极为缺乏,英语教师只能是来自“青年点儿”的初中毕业生,在县城里培训了三个月就走上了三尺讲台。主要使用翻译法来组织教学的。测试也不考察听力和作文,教学中也不注重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几乎没有在课堂上朗读过英语课文,所以只要学生能把单词,句型和语法掌握好了就可以得高分了。我学习英语只背单词和句型,而英语语法有很多是与汉语语法相通的,我只是稍加比较,找出二者的区别,就可以牢记了。因此,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100分满)。到了高中,那点语法底子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对英语句子结构的掌握真是一清二楚,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是年级组前三名。英语学习变得容易了,自然会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回想起来,我真应该感谢那次语文课本晚来了一个月,感谢弓老师高瞻远瞩的教学智慧。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有助于另一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反之,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错误和困难发生,就是负迁移。就英语学习而言,汉语对英语知识的正负迁移并存,也就是说,汉语对英语学习既存在在促进作用,又存在着干扰或阻碍作用。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效率,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其实,英语和汉语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如英文26个字母中除了V之外,都能在汉语拼音中找到相同的拼写形式,英语48个国际音标中有多半在汉语拼音中能找到类似的发音,英语音标中辅音和元音相拼构成音节就相当于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相拼了。我曾异想天开地认为英语只不过是汉语的一个语系分支而已。
只可惜后来我没有被英语师范专业录取,但在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学校领导就让我转行教英语了,因为农村的英语教师还很缺乏,一教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么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使用过人教版(小本)、人教版(大本)、仁爱版和外研版等几种版本英语教科书。在1993年,正式将听力列入教材和考察范围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与时俱进,把为交际而学习英语作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终极目标。但一直以来,几乎每届学生都在不停地问英语教师,“老师,啥叫名词呀?啥叫谓语动词呀?”等等很简单的问题,可想而知,他们又如何能理解像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这些概念呢?记得在十年前的一次年级期末质量分析会上,我就提出了英语语法教学需要语文教学上的语法支持。领导和许多教师很认同这一观点,可惜现在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语法教学列入正式讲授内容,学生的很多语法知识是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的,又转而去学习语文知识,这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使英语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上困难重重,很多学生不是栽在单词上面,而是栽倒在语法学习上面了,因为他们对句子结构不清楚,对于像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无法理解,更不要说含有各种从句的复合句了。写作时也经常会出现许多“中国式英语”的语病错误,如有的学生学习了Christmas一词,就在给老师的明信片上写下Christmas Happy!这种现象称Chinglish(中式英语)。这是学生所在的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英语的负面影响,是负迁移,但学生不可能忘掉本族语,需要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密切配合,因为既然是语言,必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而就语法而言,无论英语教师如何用英语句子做示范,也不如语文中用汉语句子解释得明白,毕竟中国学生有极其丰富的汉语句子和语感积累,所以很易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转向英语句子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容易找出二者所存在的差别,两者相比较,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学生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强烈的自信心。
虽然现在英语教学不提倡语法教学了,但并没有完全放弃语法教学,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学习外语时,也始终离不开本族语法教学。如果有了本族语的语法教学相助,在学习外语时,就会得到迅速的同化理解,那么学生就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完成听说训练,以达到学习外语的终极境界,为交际而学习外语了。
以上是我通过自身英语学习的经历以及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我的一些思考,对当今的语文教学提出的一点意见和建议,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思考,也能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共鸣以及广大语文教师的支持,共同为中国的外语教学献计献策,使英语教学不再成为老大难问题,解放学生,解放教师,同时对语文教学也有促进作用,毕竟汉语语法是咱们语言文化的精髓,是咱们的立篇之本。
第四篇: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范文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 3 《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 4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6 论英汉机器翻译中被动语态翻译的缺点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 8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9 人性的苏醒—《香蕉鱼的好日子》主题研究 10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1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1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4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 15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6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 17 张培基散文翻译赏析 18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比较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观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语言学视角 《麦琪的礼物》中环境语的分析
Purity and Doom: o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 外贸合同中介词的用法与翻译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浅谈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奇幻作品中所反映的欧洲民族神话—以《指环王》为例 英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原则 浅议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较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
The Lost Generation—“Nada” in 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浅析广州-ELEVEN的经营模式及其发展前景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 从《彼得潘》看儿童世界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误译
“雨中的猫”与“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比较研究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蕴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
人际会话中英语委婉语的功能与应用 论《达芬奇密码》中的基督教元素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乱世佳人》中的清教主义思想解析 解读海明威的性属观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道德观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84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 86 粤菜翻译之“信达雅”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 88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89 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研究
《野性的呼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91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 92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 94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95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96 网络广告在中国营销中存在的弊端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8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99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战争观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 101 对比分析《喜福会》中母女美国梦和母女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03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104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 105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 106 浅析《贵妇画像》中的心理描写 107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爱情观对比研究 109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 110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Values Based on Friends 112 多元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 113 英文商标的汉译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115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116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解读电影《刮痧》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父亲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19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122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23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 124 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126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127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 129 论《紫色》的社会意义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131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 134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 135 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7 Emerson’s Ideas on Nature and Social Harmony 138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140 A Probe into Assisting Func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Texts 141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142
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歧义 144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147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 148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49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 150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 151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15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 153 Error Analysis in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54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55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156 儿童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教育语言学重估 157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158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
159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60 爱的缺失:班吉康普森的痴人说梦—《喧哗与骚动》班吉叙述视角研究 161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162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
163 On Promo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164 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165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ourism Texts 166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 167 英汉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
168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 169 软文中的隐喻研究
170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 171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
172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173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174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175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 176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
177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178 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179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180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
181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82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 183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184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
185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 186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 187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188 从《傲慢与偏见》的婚姻看妇女的社会地位 189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 190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微探
191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
192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193 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
194 试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讽刺艺术
195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 196 分析法律英语的特点 197
198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199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第五篇:网络文化对汉语母语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互联网对中小学汉语学习的影响与对策探析
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学号:80)蒋和勇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世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汉语教育也必然受到其影响。本文针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种种现象,从文化视角进行了透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基础教育的汉字教育教学;二是提倡良好的书信写作以及“勤动手、勤动笔”习惯;三是尝试开展“汉语四六级”国标测试;四是有针对性地在各级教育展开一些以“汉语学习和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关 键 词】:互联网 汉语 对策
一、互联网对汉语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上网人数急剧增加。互联网在带给人们资讯共享、沟通联络等方面的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带来很大冲击,有的甚至可以用颠覆来形容。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有感于实践中对汉语教育的一些感受,就互联网对汉语或汉语学习等的影响予以了关注,并形成了有关思考。
现象一:互联网对书信通信方式的冲击
在十几年前,书信还是大家通信方式的主要形式之一。这一传统的书信沟通方式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倍受冷落起来。最近有调查显示:“手机短信是普通人向亲朋好友问候和祝福的最常用方式(68.3%),其它方式依次是打电话(19.7%)、QQ和MSN等即时通讯工具(8.8%)、电子邮件(2.8%),而传统的写信方式仅有0.5%的人还在用。”
现象二:互联网时代“提笔忘字”
互联网时代,书写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的技能,电脑、打印机普及,生活工作中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成为平常事。最近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提笔忘字的经历,74.2%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手写机会不多,68.8%的人有一年以上时间没收到过别人的手写稿。
据联合国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不能读书识字的人,称为“传统文盲”;而另一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也即“现代文盲”。电脑的普及在扫除了“现代文盲”同时,却带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互联网时代“传统文盲”,“提笔忘字”的现象出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
现象三:学生作文充斥着大量的互联网语言
在最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互联网语言,如一个初中生在某次作文中写的一段话:我只是一只菜鸟(初上网的人,这里指初一新生),一晃三年,已是初三的大虾(能够熟练上网的人,这里指初三老生)了。在我的主页(这里指学习生活)上找不到“欢乐”。铺天盖地的练习,折腾得我毫无办法。我真想趴在桌上Zzzz„„(睡觉),或给自己设置防火墙(防木马、黑客的程序。这里指不做练习的想法),让练习远离我。真羡慕初一的菜鸟,他们可以在操场某个聊天室,畅谈自己。7456(气死我了)„„。除此以外,甚至连一些类似“:)”(笑脸)、“o_o”(戴眼镜的人)的符号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了。这些互联网化语言的使用,给多少年来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写作,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但也对一直以来在学生写作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正规书面语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现象四:互联网文化中的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人们用它进行商务洽谈、感情交流、戏语调侃和谈情说爱。手机短信以其费用低廉、使用便捷、个性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报道,2001年12月全球短信息量达到了200多亿条,也就是说全球无论男女老少,每一个人平均发了三条短信息。2002年除夕一天,从互联网上发出的短信超过2000万条,把手机短信的使用率 2 推向了高潮。手机短信已经融入我们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力工具。但勿庸讳言,就互联网文化本身而言,也有其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与此上述四个现象紧密相关的还有林种种,其无怪乎反映了这样的道理:从语言学习行为来讲,互联网的出现,减少了人们“动手动笔”的习惯,手写的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正在逐渐得到弱化;从语言思维角度而言,网络造就的网络语言在提升汉语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怪异”和“变形”、“生造”,使得汉语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工具原本的严肃性受到严重挑战,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和规避,这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互联网对中小学汉语写作带来的异化
当学生们在互联网语言的新奇中把粗俗的互联网语言当成有个性,把怪词、别字当作了幽默,把不规范的语言变成了调侃,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语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他们的写作习惯。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作文中大量错别字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不断改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习惯,互联网语言开始以一种强势的姿态扩张开来,大规模地侵入了传统汉语的领地,攻城略地,影响大有不断壮大之势。由于多数网民采用拼音输入法,在输入的过程中,贪图速度与便利,就忽视了对正确字形的选择,加之许多人的普通话不标准,拼音又水平不高,并受方言的干扰,甚至故意使用错别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热衷和追捧互联网语言,开口闭口“酱紫”(这样子),把“我”写成“偶”,把“美女”写成“霉女”,把“人”叫“银”,将“睡觉”写作“水饺”,把“喜欢”称为“稀饭”等。从08年开始,作文中的错别字已经成为高考作文中的一个失分点,一个错别字就要扣去一分,这类错误是那些已经把互联网错字当成日常用字习惯的学生所不可避免的。
(二)使用词语的畸型变异让作文目不忍睹
互联网语言中,词汇变异是主流。互联网语言大量利用字母、数字、符号表达意思,任意改变构词语素的意义、书写方式和读音,写出的作文让人难以接受。3 如:“反对”叫“拍”,“惭愧”叫“汗”,“吃惊”叫“寒”,“好看”叫“养眼”,“提意见”叫“扔砖头”,“3X”表示“thanks”(谢谢),更有甚者,不少中小学生喜欢在作文中用“TMD”“TNND”等脏话缩写来显示自己的性格,或者故意在文后多加几个:^-^、【:-(】表情符号以显高超,等等,五花八门,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三)作文语言运用规则的失范
互联网语言随意的成分太大,存在着大量的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现象。互联网语言多是短句,具有非语法性的特点,“有字无句,有句无篇”,生搬硬造出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导致作文中出现大量诸如:“我走先!”、“我汗”、“真雷人”等的句子。造成学生对句子构成成分的模糊,词性概念的异化。这种现象使得目前已经淡化的语法教学更是如入水火之中,教师教学难度进一步的加大。在作文中出现类似的句子,会影响学生正确地表情达意,造成句法成分残缺、词性的变化,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取代。部分教师由于年龄以及生活工作条件的差异,很难掌握不断更新的互联网语言,他们根本搞不清学生写的是什么意思。这无疑是阻断了中小学生学习、形成语言能力的途径,使学生们缺少了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分析事物,形成独特情感体验的复杂意识过程。
(四)作文表意的模糊化
学生在作文中极力模仿或乐此不疲地引用大量的互联网流行语,以表示自我的个性,殊不知正是这样,反而千篇一律,落入了俗套。如写道“相遇”,说成:“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写到“珍惜”,就是“曾有一份×××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一样的句式,相同的口吻、固定的表情传递出来的不会再是独特的生活体验,从而失去自我,难以表达完全属于个人的真实感受。
另外,互联网语言更新快、稳定性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流行语,还未等大家都接受和使用就遭淘汰,新的互联网词汇取而代之。这使得充斥了互联网用语的写作一时间只能让很少的一部分人理解,削弱了语言表达、交流的功能。
(五)文化审美由雅文化走向俗文化
互联网语言的简单直接破坏了作文的内涵和美感。如孟浩然《春晓》互联网模仿诗:“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将男踩死”(江南才子)、“四裤全输”(四库全书)、“大痔若鱼”(大智若愚)、“不醉乌龟”(不醉无归)等等,这些俗文化无不代表着学生的审美疲劳,预示着思想的颓废、积极情操的瓦解!汉语粗俗之风弥漫于写作空间,形成了一种“语言公害”,充斥着学生的写作。人们越来越担心丰厚而典雅的中华古老文化是否会被这种俗文化所取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
三、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打基础(语言素养的基础、科学素养的基础、完善人格的基础等等)的时候,如果不对互联网语言尤其是那些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加以规范、引导和控制,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对科学精神的培育、对健美人格的养成,均很可能成为不规范互联网语言的受害者。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规范汉语的使用,让语言的稳定性得到传递。所以在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排斥互联网语言,还要引导学生在正式场合不使用互联网语言。这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增强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汉语,被唐诗、宋词、元曲等典雅的文学样式不断擦拭,温润过我们诗意心灵,照亮过我们文化期待的古老而优美的语言;汉语,带领我们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的母语,承载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文明。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当前,世界汉语热正在持续升温,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到3000万。在法国巴黎的街头就矗立着这样的广告牌:“学汉语吧,那将是你未来20年的机遇和饭碗。”因此,各级教育应该从启蒙及后期教育阶段就要注重对汉语学习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甚至公民自觉学习汉语、保护汉语传承的历史责任感。
(二)遵循教育的民主性、开放性、延缓性、成就性及个性融会贯通原则 互联网语言是汉语语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是汉语词汇的外围部分,仅限于互联网环境。它可与内核部分的基本词语相辅相成,互不取代。因此,我们在看到互联网语言引发的语言文字应用的问题同时,也应看到它对语言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健康的语言文字运用观。语言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互联网语言中的一部分在经过时间的考验被人们接受后是可以进入基本词汇的,是人们的创新使用,能丰富、活跃我们的文化生活。
(三)推行各级“汉语四六级”国标测试
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共同推出、国内第一个全面考察听说读写汉语母语水平的考试“汉语能力测试”经过3年的设计研发,已经在部分城市试点。“汉语四六级”的意义旨在以考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从而避免越来越普遍的提笔忘字现象。通过测试的实施和推广,潜移默化地提升参试者对母语的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提高人们对于母语的重视,尤其是在人们参加工作后,保持对母语继续学习的状态。“汉语四六级”的推行应当由社会机构来完成,面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以及社会学员等各类学习者。
(四)对中小学汉语言学习教育的几点建议
1、对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干预手段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学习传统汉语的过程中,如果经常反复性地使用不正规的互联网语言写作,有可能导致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分辨不清孰是孰非,或许会一直将错误进行到底,所以在面对他们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教导学生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来写作。
对于中学生群体中不规范互联网语言的使用情况,应采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方法。作为老师和家长,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这些互联网语言,辨析互联网语言的属性,及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引导,将互联网语言和正常的作文教学加以区分,限制中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以及正规的语言交流中使用互联网语言,引导中学生重视正式书面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及合理性的问题。在引导的 6 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让中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和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
2、鼓励青少年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阅读可以是学生扩大知识面和汉文字的储备量。通过阅读,培养他们的语感,指导他们学会品味作品中的优美又富有个性的语言,让他们能自主地摒弃一些会在文中引起歧义的互联网语言。引导学生欣赏传统美文,阅读经典著作,特别是列入中、高考必读的篇目。通过阅读,也让他们在反复的“刺激”和“记忆”中记住生僻字、常用字以及一些优美的词句。
3、鼓励青少年学生多谢书信。
书信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感情、交流信息的方式。通过鼓励孩子多写书信,不仅让孩子能养成“勤动笔”的思考习惯,还能促使他们在写作中不停地思考、使用一些最能表达自己心迹、也是最正确的语言表达规范,避免错字怪字。
4、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以“汉语学习和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开展一些以以“汉语学习和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情景作文”、“作文大赛”、“故事写作”以及创意方案、调研报告等,通过这种主题活动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提升汉语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将汉语的学习和使用逐渐成为一种内化思维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杨鹏.互联网文化与青年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2]于根元.互联网语言概说[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3]吴锡平.拯救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N].中国教育报,2006-4-13,(7)[4]韦晔,何晓丽.互联网语言,分清场合是关键[N].南京报业网,2005-4-27 [5]殷文静,史婷婷.网语负面影响汉语?专家市民激辩:宽容还是扼杀[N].江南时报,2004-1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