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可功倍的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可功倍的作用
克东县第一小学 许丽娟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道德认知的体验和感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因此,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被教师们广泛地应用着。同样,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更是被广泛地应用着。
1、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探知明理。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探知明理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形成认识,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潜在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使学生进入角色,唤起情感上的共鸣。
如: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人口资源亮黄牌》一课中,使用课件逐一呈现世界人口近50年来发展趋势图、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饼状图及我国人口增速示意图,学生直观看到了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数量情况,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世界人口数量飞速发展着,我国的人口数量多,但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在30年里是呈现下降趋势的。“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人口会出现下降趋势吗?”老师问。学生们都非常的清楚,因为中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老师接着提问:“那么人口问题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吗?”下面的环节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使用课件呈现相应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利用照相机拍摄出拥挤的地铁人群,公共汽车乘着满满登登的人等现象。通过直观地看拥挤的地铁人群、公共汽车里乘着满满登登的人……这些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口问题给交通带来的不便,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国家要控制人口数量。
2.、巧用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参与。思想品德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可爱的祖国》时,配套投影片不足以感受可爱的祖国的清秀奇丽,气壮山河。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可爱的祖国的有关录像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可爱的祖国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提示语及旁白等特色景点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比如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内容就是完全借助录像视频来得以突破和深化的。学生陶醉在祖国成立的兴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与内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只有当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愿意并能体验的情境,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自主地去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看看我们的社区》一课中,提前画出峪口镇这个社区的平面图,上课开始教师就直接提问:我们大家都是峪口镇的人,你对峪口镇的场所位置了解吗?好,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幅峪口镇平面图。我们在图中找一找。接着呈现此图,让学生想一想:学校、医院、娱乐场所、银行、社区中心等所在位置。然后同学们利用此图,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四人一组使用此图进行小组学习,找到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等名称及所在位置,填写小组学习单。使用信息技术,简单做了一幅图,就让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开展有效的小组学习。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仅知道了峪口镇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的名称,也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及培养。总之,积极合理地引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4.巧用信息技术,凸显能力培养,深化感悟积累。
“思想品德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思想品德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再如《敬礼,人民英雄》这课,教材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几位小英雄的故事及几位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无私奉献的英雄为文本。为了使学生们吃透重点,我用多媒体出示教材内容,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己觉得对哪位英雄很有趣?最值得自己敬佩?孩子们在交流内化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的设计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深化感悟积累,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由于巧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特长,自主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逐渐喜欢思想品德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创设出激励学生融合互补、敢于创新的氛围,才能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5.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双边互动,提升教学效率。思想品德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对话过程,多媒体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可被用来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情感激励,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创设联系的纽带,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畅通,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也是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完美整合。学习每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帮帮残疾人》一课中 “他们不容易”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缺的人等,请同学们赏析后展开充分想象,并结合课文内容畅谈自己对残疾人的独特理解。设计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书上的现成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话,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学生有多个切入点去理解教材内容,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有所得。在教学“我能为你做什么?”时学生就可以对教材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的基础上感悟我能为你做什么了。通过视频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给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大胆的尝试从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思想品德学科,思考自己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彰显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希望信息技术能更好地为思品教学服务。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随之,它也如春风化雨般,悄悄地潜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来,并越来越多地彰显出它的优越性来。它的进入,使本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实现了视,听,思,辨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的整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信息技术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运用,学生在不自觉中,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使课本知识得到记忆巩固,同时又活跃了学生思维,这样就将过去那种把知识记忆留待课后的旧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从而把学生从背诵记忆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活动,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品德课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教学课件中,那如诗如画的教学情景,能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学习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运用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的课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三、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我在教《直面挫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我就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自己则找到展现一些人物在挫折面前的事例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一些人物所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能。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信息技术课件最大优点就是能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将抽象理论化为具体的事实,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原理、观点条理化、形象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画面一: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群人在开荒,随着拓荒者越聚越多,草原面积越来越小,一阵狂风刮来,顿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风过后,只留下一片沙丘,人们被沙丘埋住,只有头露在外面。画面二引用了山东电视台曾播过的一则公益广告,森林被滥伐后,小鸟只好将窝筑在电线杆上。画面三:人的住房周围烟囱林立,臭水横流,人在家中无法出门,不敢开窗,只留下阵阵唉叹声。这一组动态画面,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环境污染与我们很近,环保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引导学生献计献策,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提出整改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培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紧跟时代,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如教学七年级《认识我们的学校》一课时,老师将近若干年来学校的各种活动图片、视频、以及历年来的优秀学生、教师、及反映学校变化的照片制作成微电影形式放映,使学生耳目一新,充分调动起了他们了解自己的母校的兴趣,及时地将学校的美好形象根植于新生的思想之中,培养了他们热爱这一集体的美好情感。再如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时,我从电视、电影和录象中剪辑了“三峡截流”、“98抗洪抢险”、“祖国卫士王伟”的画面,再附上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逐步实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人们社会责任感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
六、扩充知识要素,拓宽学生视野
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的事例,在传统教学中都要靠教师口头叙述,或者运用录象和幻灯来叙述。口述虽清楚、生动,但耗费时间较多。录象和幻灯只能对部分事例有用,而且选用事例时,只能选用其中的某些片段,同时,录象不具备剪辑功能,操作不方便;幻灯只能播放一些静止的,不带声音的文字或图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多媒体力劳动课件既可储存和播放文字、图片、声音、影片等信息。还具备动画和自动播放的功能。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时,从电影、电视、录象中,剪下有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生物物种加剧灭绝等音像片断,把它们连在一起播放,所需时间不到传统时间的二分之一,使学生在同样的45分钟内,能形象生动、轻松愉快地接受更多的知识。
七、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是两个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在一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学习,理解,内化更多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其强大的图文处理功能,要使花很多时间才能写出来的文字,图片等在一眨眼的时间就会展现出来,而且还能将相关内容分层显示,再加之动画点缀,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分层掌握、系统接收。
八、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主体学习作用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即光听讲没有实感。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化虚为实,为学生学习提供极好的机会。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知识,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造成挫折的因素时,选择录像《印尼的海啸》、图片岳飞和《满江红》、舞蹈《千手观音》片段,这3个实例分别暗示造成挫折的3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如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并用,在生动的欣赏中学习、思考。学生在此时借助计算机可以自己探究问题,其主体地位体现得更加充分。
九、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科学,其特点是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解枯涩,学生理解吃力,效果差,学生不感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它的声、形、色来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再加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意境,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心理和迫切求知的动机。据调查,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率高达95.7%,而传统教学,学生注意率仅为35.6%。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剪辑了三峡工程、神州六号及青藏铁路等的有关片段,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利用CAI课件扫描了教材中第37页的插图,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用时不到5分钟,深化了这节课的主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十、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主动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应积极地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有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播放了野生动物在野外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唤醒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当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后,播放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无限生机和增添的无限乐趣的影像,以及动物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的片段,使学生从心里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引导建立于人类的朋友的感情。如在学习《哲学生活》一课矛盾对立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哲学原理时,首先,我给学生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个人在一只卧着的母鸡旁睡觉,母鸡身上写有失败二字,画面上的人面带微笑,他正在做着美梦—这只母鸡下了很多蛋,鸡蛋上都写有成功二字。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幅画能说明这一道理吗?学生就你争我辩地讨论起来。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重要原因是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奋努力,从而取得成功。像图片这样坐等失败向成功转化的行为是可笑的、还是有害的。这样不仅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这功劳,仅仅缘于直观形象的一幅画电脑动画。
还有,在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几组画面,第一组画面:随着悠扬的钟声和婴儿的啼哭声,宣告我国13亿人口的到来,大街上人头攒动,以地球为背景的图片上到处都是拥挤攒动的人头。第二组画面运用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国土面积和人口的对比,并在边上配有一段文字说明:中国人口是其他三国人口总数的三倍,而土地仅是其他三国土地之和的四分之一。第三组画面运用了一组国民生产总值及主要产品总量与人均产值在世界上所占名次对比表,说明我国许多产品总量在世界上居前几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在后几位;第四组画面运用了中国人口分布图,配以生动的解说,很容易使同学们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特点。在其它几组画面中,用图画和图表的形式说明人口与生态、能源、人口素质、环境的关系,在一个个画面的推进中配以适当音乐和解说,这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我国人口形势、特点、和人口问题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懂得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将随着它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李军景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734019)
摘要:信息技术它不仅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收集、整理出切合教学实际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能够突出教学课程中的重点,化难为易,使抽象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还为学习主体提供了学习实践可能,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势作用运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历史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规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历史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借信息技术这一教育平台,来改变我们历史课的传统模式。[1]
一、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同时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枯燥乏味的讲解,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呈现多媒化。
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它以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一堂课”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它的多媒化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育信息流通网络化。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它的功能有利于因材施教、协作学习、分层导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之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克服传统班级授课整齐化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的个别化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组织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信息反馈多样化。
信息有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信息流通具有实时高效,信息传输具有异步、同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反馈形式单
一、过程曲折、速度缓慢。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化,信息反馈及时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历史史实。
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上面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网络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有许多中文的历史网站开辟了外国历史专栏,有文字材料,还有历史图片。也可以进入一些免费的历史博物馆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换的世界历史。经常访问历史网站,会觉得历史研究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生动的历史教学,这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真正可以实现“以史明智”。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历史地图。
以往历史课中的地图,大多是静止的——地图册、教学挂图或是教科书中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图“活起来”成为可能。我利用《中国教育资源网》上的“二战形势图”,取
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首先,“形势图”配备了播音员的清晰的讲解;其次,“形势图”用Flash技术制作,使二战中重要的战役随着金黄色的箭头的闪亮移动而栩栩如生,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在“闪亮”有序的登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种声形并茂的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所无法比拟的,这充分显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有了信息技术这艘船,在无涯的学海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畅游,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三、趋利避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学历史教学。
近几年来,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发展迅速,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对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课前一周,便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提供教师预先创设好的信息资源库和获取信息的网址或参考书目,下达预习提纲,预设诸如 “秦为什么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掉东方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由学生主动提取所需信息,并按思考题进行思考,形成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意义建构”。
2、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人最佳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导入这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可从《上下五千年》这套教学光盘中截取了一段介绍秦始皇隆兵马俑的录象,由此导入《秦的统一》。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讲教学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3、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在网络条件下,80%以上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2]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可创建一网站,该网站不仅储存大量图片、文字、音像和课件,而且学生还可随时在留言板上提出问题由各组讨论后回答在留言板上。在这交互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是经过自我加工、建构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形成爱学、善学的学习习惯。这种开放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崇尚合作,还给学生“参与权”。
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养成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对疑惑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
5、交互和反馈,体现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优势。
交互和反馈是计算机进军教学领域的最堂皇的理由。[3]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采用AUTHORWARE设计交互式的习题,可完全实现人机的交互作用。在互联网中建网站,课讲完了,学生依旧可以将问题反馈给教师。
由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存在着不可马上解决的制约因素,即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制约因素不存在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也是任何先进的机器替代不了的。所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它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既不能夸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效应,也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化中学历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陈家华.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3,(10).[3]、曾明荣,林金清.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1世纪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J].高等理科教育
联系方式: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李军景)
籍贯:甘肃张掖
邮编——734019
手机——***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随之,它也如春风化雨般,悄悄地潜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来,并越来越多地彰显出它的优越性来。它的进入,使本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实现了视,听,思,辨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定西市安定区团结学区
张海鹏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想品德课中,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和优越性,使本来乏味难解的思想品德课实现了视、听、思、辨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教学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随之,它也如春风化雨般,悄悄地潜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来,并越来越多地彰显出它的优越性来。它的进入,使本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实现了视,听,思,辨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主动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应积极地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有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
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播放了野生动物在野外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唤醒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当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后,播放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无限生机和增添的无限乐趣的影像,以及动物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的片段,使学生从心里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引导建立于人类的朋友的感情。如在学习《哲学生活》一课矛盾对立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哲学原理时,首先,我给学生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个人在一只卧着的母鸡旁睡觉,母鸡身上写有失败二字,画面上的人面带微笑,他正在做着美梦—这只母鸡下了很多蛋,鸡蛋上都写有成功二字。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幅画能说明这一道理吗?学生就你争我辩地讨论起来。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重要原因是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奋努力,从而取得成功。像图片这样坐等失败向成功转化的行为是可笑的、还是有害的。这样不仅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这功劳,仅仅缘于直观形象的一幅画电脑动画。
还有,在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几组画面,第一组画面:随着悠扬的钟声和婴儿的啼哭声,宣告我国13亿人口的到来,大街上人头攒动,以地球为背景的图片上到处都是拥挤攒动的人头。第二组画面运用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国土面积和人口的对比,并在边上配有一段文字说明:中国人口是其他三国人口总数的三倍,而土地仅是其他三国土地之和的四分之一。第三组画面运用了一组国民生产总值及主要产品总量与人均产值在世界上所占名次对比表,说明我国许多产品总量在世界上居前几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在后几位;第四组画面运用了中国人口分布图,配以生动的解说,很容易使同学们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特点。在其
它几组画面中,用图画和图表的形式说明人口与生态、能源、人口素质、环境的关系,在一个个画面的推进中配以适当音乐和解说,这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我国人口形势、特点、和人口问题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懂得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科学,其特点是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解枯涩,学生理解吃力,效果差,学生不感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它的声、形、色来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再加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意境,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心理和迫切求知的动机。据调查,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率高达95.7%,而传统教学,学生注意率仅为35.6%。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剪辑了三峡工程、神州六号及青藏铁路等的有关片段,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利用CAI课件扫描了教材中第37页的插图,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用时不到5分钟,深化了这节课的主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主体学习作用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即光听讲没有实感。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化虚为实,为学生学习提供极好的机会。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知识,比单一地听
教师讲课强得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造成挫折的因素时,选择录像《印尼的海啸》、图片岳飞和《满江红》、舞蹈《千手观音》片段,这3个实例分别暗示造成挫折的3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如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并用,在生动的欣赏中学习、思考。学生在此时借助计算机可以自己探究问题,其主体地位体现得更加充分。
四、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是两个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在一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学习,理解,内化更多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其强大的图文处理功能,要使花很多时间才能写出来的文字,图片等在一眨眼的时间就会展现出来,而且还能将相关内容分层显示,再加之动画点缀,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分层掌握、系统接收。
五、扩充知识要素,拓宽学生视野
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的事例,在传统教学中都要靠教师口头叙述,或者运用录象和幻灯来叙述。口述虽清楚、生动,但耗费时间较多。录象和幻灯只能对部分事例有用,而且选用事例时,只能选用其中的某些片段,同时,录象不具备剪辑功能,操作不方便;幻灯只能播放一些静止的,不带声音的文字或图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多媒体力劳动课件既可储存和播放文字、图片、声音、影片等信息。还具备动画和自动播放的功能。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时,从电影、电视、录象中,剪下有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生物物种加剧灭绝等音像片断,把它们连在一起播放,所需时间不到传统时间的二分之一,使学生在同样的45分钟内,能形象生动、轻松愉快地接受更多的知识。
六、紧跟时代,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如教学七年级《认识我们的学校》一课时,老师将近若干年来学校的各种活动图片、视频、以及历年来的优秀学生、教师、及反映学校变化的照片制作成微电影形式放映,使学生耳目一新,充分调动起了他们了解自己的母校的兴趣,及时地将学校的美好形象根植于新生的思想之中,培养了他们热爱这一集体的美好情感。再如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时,我从电视、电影和录象中剪辑了“三峡截流”、“98抗洪抢险”、“祖国卫士王伟”的画面,再附上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逐步实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人们社会责任感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
七、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信息技术课件最大优点就是能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将抽象理论化为具体的事实,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原理、观点条理化、形象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画面一: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群人在开荒,随着拓荒者越聚越多,草原面积越来越小,一阵狂风刮来,顿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风过后,只留下一片沙丘,人们被沙丘埋住,只有头露在外面。画面二引用了山东电视台曾播过的一则公益广告,森林被滥伐后,小鸟只好将窝筑在电线杆上。画面三:人的住房周围烟囱林立,臭水横流,人在家中无法出门,不敢开窗,只留下阵阵唉叹声。这一组动态画面,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环境污染与我们很近,环保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引导学生献计献策,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提出整改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培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我在教《直面挫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我就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自己则找到展现一些人物在挫折面前的事例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一些人物所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能。
九、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品德课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
化素质,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教学课件中,那如诗如画的教学情景,能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学习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运用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的课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十、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的整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信息技术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运用,学生在不自觉中,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使课本知识得到记忆巩固,同时又活跃了学生思维,这样就将过去那种把知识记忆留待课后的旧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从而把学生从背诵记忆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活动,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将随着它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五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反思: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郑延鹏
在新课程改革中,丰富多彩的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何运用好这些案例,使思想品德课生动起来,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成长的一部分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掌握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时代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已经有许多优秀的案例,教师可以充分的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可以精选一些有地区特色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一般来讲,思想品德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流程分为紧密相连的四个环节:
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提出问题和教学要求。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介绍近几年我国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3.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第一,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第二,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第三,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第四,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政治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政治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另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方法论教育。
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竞争意识;案例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