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课改说成败(共5则)

时间:2019-05-13 04:3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年课改说成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年课改说成败》。

第一篇:十年课改说成败

十年课改说成败

本报记者 李新玲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 03版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10年来,新课改实施的现状如何?教师对新课程体系如何评价?他们对下一个阶段的推进有哪些建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日前举办的“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其与中国教育网合作开展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网络调查结果。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在内的全国29个省区市的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调查,其中城区、乡镇、农村分布均匀。

仅四分之一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

问卷涉及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度与10年课改效果的总体性评价问题。从统计结果看,74%的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6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新课改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得到积极开展。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新课程改革后,您觉得您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的提问,回答“改变很大”的占9.8%,“有较大改变”的占22.5%,“有一定改变”的占51%,“没有多少改变”的占17%。在主要教学方式的采用上,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为52%,以小组讨论为主的为26%,以讲授式为主的仅为22%,这些数据显示了教师能够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启发式教学的比例明显提升。

一位在河北省某县级市任教的语文教师这样评价新课改10年:“我觉得确实有了质的变化。教师的观念不断更新,尤其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了,热情高涨了,思维活跃了,高效课堂自然形成了。”

但是,和对新课改理念与开展状况的高度认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师们对新课改实际成效评价偏低。

“新课改对于育人的核心理念缺少与世界接轨,不能很好地吸收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念;小学教材并无多少新意,文字拙劣;课改重视学科教学‘术’的层面的研讨,往往见‘术’不见‘人’„„新课改的成效可以说微乎其微。”这是江苏一位语文老师在调查中对新课改的评价。这样的观点在这次调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显示,对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仅为3.3%,“满意”的为21.3%,即仅有约四分之一的教师表示满意。

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这也是社会公众对新课改所寄予的期望。那么,10年来这个目标实现得如何?

在对“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的改变上,21.7%的教师认为“有改变”,40.3%的教师认为“差不多”,还有25%的教师认为“比过去更难”了。另外,有高达73%的老师认同“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难度加大”的观点。

安徽一位英语教师提出自己的具体意见:“要减轻学生负担,我认为应该删减课本内容,如英语课本后面的生词量太多,我们农村学生接受不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每册书删掉1~2个单元,学生负担就轻了。”

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上,有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之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4.2%的教师认为与以前相比差不多,仅有8.5%的教师认为有所减轻。对于“新课改是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的提问,11%的教师认为“促进很大”,41.3%的教

师认为“有一点促进”,两者共计52.3%;此外,认为效果“不明显”的为31%,认为“应试教育”更加严重的为16.7%。这些数据显示,城乡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认同度不是太高。

新课改在高中成效最差

调查显示,新课改在城乡之间、中学和小学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有62%的老师基本认同“新课改在城市还可以,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学校”的观点。有部分教师反映新课改之后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对教材的适应难度较大。

对于不同学段,教师们认为小学的新课改开展最好,其次是初中,高中的成效较差。

关于“新课改实施中主要问题”的回答,认为“评价和考试没有变”居第一位、“教育资源不足”居第二位、“师资培训跟不上”居第三。教师能力不足、领导工作不力、推进速度过快等,都是影响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矛头指向的主要是高考制度,认为高考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缺乏外部环境,新课改理念就很难实现。而农村教师更多关注资源不足和缺乏师资培训的状况。

新课改应当探索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

“对于影响亿万青少年的课程改革而言,1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课程改革应该成为上下互动和相互调适的过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丽在完成问卷整理后最大的感觉是,课程改革很难用“成功”或“失败”这样的传统二元思维来评价,教师对新课改总体评价较低,与新课改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及配套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制约新课改实施的最大瓶颈——高考体制,这是新课改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王丽认为,目前新课改采取的主要是自上而下行政动员的方式。下一阶段的改革,是否可以探索以学校改革为主的自下而上、上下结

合的推进之路,从而使课改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变革的内在动力,政府则以提供教师培训、资金支持等有效支撑为主,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策略。

相关文章:

教育现实与新课改目标还有距离 课改动力来自哪里

教育现实与新课改目标还有距离

周大平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03版

新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启动并逐步推进至今已有10年。由于一个社会教育系统实际运行的课程形态,必然折射出这个国家未成年人生活、生存、成长的基本状态,因此实事求是地评价它的得失,在眼下有着继往开来的意义。

课改10年,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新课改反复强调的基本理念得到了集中强化;教育领域从历来只谈教学不谈课程,到开始对课程建立起系统的认识„„这些变化不断激活着社会各界对新课程的认识,几乎没有人说不要改,这个收获就很了不起。

然而,与公众对新课改的期盼强烈并存的信心不足,则显示着基础教育整体面貌还与它的理想状态相距甚远。一项网调表明,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之后学生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仅1/4的教师对新课改表示满意。还有专家列举了没有很好体现出当年设计的课改方案中的四大亮点:力求打通多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分流学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的选修课,中考、高考选拔学生时,学生平时成绩和表现情况要占30%。

为什么新课程中许多好端端的设计在现实中实施不了?一种分析指出,新课程不仅在实验阶段的一些配套性措施跟不上,而且推进的阻力之大更难以想象。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导致诸如“择校风”泛滥之类公众关心的具体问题长期解决不了,根源就在于有些既得利益集团实际上垄断了教育资源,而他们绝对是不支持新课改的。

正是在这个被认为“难度不小、进展不大”的大背景中,坚信新课改有内在的动力,推崇行动者力所能及搞改革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推出的一批新课堂的改革案例,就显得弥足珍贵。虽然相关的几位校长自发地在新课堂探究新课改的模式不同,却都以不寻常的理想、激情、毅力和智慧致力于改革,从而既带给后来者种种先行一步的课改经验,又体现了他们自身勇于实践、百折不挠的某些草根特质。这恰恰是当前新课改最稀缺的资源。

据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审议工作已全部结束。新课标的主要方向是使各个学段的目标更明确,比如每个年级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量,对教学方法也有一些建议,对教科书的编写也提出一些新要求。总之,这些工作的组织者称既坚持了改革的理念,又比修订前更加实际,可行性更强。

“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口中说了出来,也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孩子们却要面临学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过少、独立思考能力不足、自由表达空间太小的反差。这个现实与新课改的核心价值定位——真正为了孩子们的和谐发展还不相称。

基础教育如何给予每个未成年人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如何提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贡献率?这类能否助推教育回归本质的深层次问题仍在叩问着新课改的未来。

课改动力来自哪里

李新玲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03 版

课改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是来自教育外部的社会环境还是教育内部?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来自一线的校长、教师抑或学生?这一主题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老师争着发言。这是发生在“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中的一次热烈的分组讨论。

讨论之前,论坛上展示了众多自下而上的民间课改案例,其中包括山东杜郎口模式、山西新绛中学的学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发起的“自然分材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发起的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以及青海吉美坚赞进行的民族教育改革的探索。

从这些鲜活的、具有草根性和民间性的改革和探索,不难看出,课改的动力来自那些有教育理想、不甘平庸,勇于实践的学校掌门人。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当初接手的是一所将要被调整、全乡排名倒数的农村薄弱校;山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几年前推出问题解决式课堂时,正是这所百年老校因为优秀师资被大量挖走,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下降之时;吉美坚赞是不想让牧区放牛放羊的孩子成为文盲,而创办了免费学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个道理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再一次得到印证。就连熊川武、何克抗教授分别在各地进行的教育实践也不例外。虽然何克抗和熊川武教授只是指导和推广,但如果这些校长没有改革和承当风险的精神,无法识别特色的课改方式,自然不会有“自然分材教学”和“跨越式教学”的大量实践。

当然,也有人认为课改的动力并非完全来自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实,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无论是从农村到城市,还是由城市到农村,几种课改路径可以同时存在。一位校长说得好,动力来源于内心,来源于对教育的追求。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在一线做校长或者当老师的,意识到教学有问题时,都会力图改变。这才是课改最珍贵的资源和最强大的动力。

http://zqb.cyol.com/html/2011-10/20/nw.D110000zgqnb_20111020_2-03.htm

第二篇:有错必改说课1

信息技术《有错必改》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鹤壁市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下),第四课的内容,《有错必改》。主要内容是word文字的编辑和修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排版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Word排版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重点是利用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来编辑文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至少一种插入文字和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让一半的学生能掌握多种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在实例当中运用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方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重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是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发挥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水到渠成地达到教学目标。小组讨论法:四人为一小组,带着问题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解决在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在探究中找到乐趣。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

2、将以下学习任务做成word文档保存在电脑中

任务1:三个分别需要在首、尾、中、插入字词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是:

流之下三千 飞流直三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

任务2:三个分别需要在首、尾、中删除字词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是: 飞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尺 飞流直下下三千尺 任务3:一个需把词与词的位置相互调换的句子

飞流三千尺直下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首先用广播教学在学生机展示两段古诗配图:望庐山瀑布,故意将这两段的第三句写成“流直下三千尺”和“飞飞流直下三千尺”。并配上图片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去观察这段话,有什么发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一个学习环境,故意通过古诗配图演示一个美中不足的动画,并引导学生发挥观察能力,学生能一眼看出缺憾,利用如何修复这个缺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此时抓住时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修改文字——写出课题:知错就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也分两个部分:插入文字和删除文字。

(二)、讲授新知,合作学习。

本课时计划采用任务法分层教学。

1、插入文字。

教师演示插入文字的操作方法。先打开任务1的文档,用鼠标单击“流直下三千尺”流字的前面,然后输入“飞”字。完成讲解后,布置任务,你能成功修改任务1的错误么?让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并完成任务1的修改任务,教师则巡视并进行辅导。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后进行下一步删除文字的学习。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句子插入文字,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任务为驱动,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并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加以个别辅导,让学生掌握在句子中插入文字这个操作。

2、删除文字。

在学生基本掌握插入文字操作之后,教师用广播教学演示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打开任务2的文档,用鼠标单击“飞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第一个飞字前面,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删除。再布置任务,你能成功修改任务2的错误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么?让四人一小组带着问题合作讨论并完成任务2的修改任务,教师则巡视并进行辅导。

收集学生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并鼓励学生用广播教学向其他学生演示操作,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所有方法,教师加以引导并讲授补充。

方法1:“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第一个飞字前面,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删除。

方法2:“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两个飞字中间,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或backspace删除。

方法3:“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第二个飞字后面,等鼠标定位后,按backspace键删除。

在学生讲述完毕后,教师补充,由此可见,删除文字主要是backspace和delete键的使用,教师总结两个键的功能:backspace是删除鼠标定位点前面的字,delete是删除鼠标定位点后面的字。

让学生用不同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重新做一次任务2,并讨论哪一种删除方法去方便。

信息技术的操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一个知识可以用很多种方法达成,这个环节我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删除文字的操作,教师中途辅导,然后强化训练,之后,我又鼓励学生分组研究,探究新的操作方法,让学生除了基础方法外,至少再掌握一种方法达到删除文字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新知的意识。

3、完成任务3 教师在打开任务3的文档,布置第三个任务:你能成功修改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第三环节的任务在前两个任务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行完成,所以我把这一环节重点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字编辑操作中综合学会多种插入文字和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而完成任务,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以达到学以致用,并且熟练掌握本课知识。

(三)归纳总结、结束课程。

当学生完成任务3之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完成了任务,为什么用这个方法。最后教师板书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所有方法,插入文字的方法:

先打开任务1的文档,用鼠标单击“流直下三千尺”流字的前面,然后输入“飞”字。

删除文字的方法: 方法1:“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第一个飞字前面,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删除。

方法2:“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两个飞字中间,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或backspace删除。

方法3:“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第二个飞字后面,等鼠标定位后,按backspace键删除。

这个环节主要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点之后,强化对新知识点的掌握。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2、为了达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自己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主导的指思想。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抛出每一个任务时,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三篇:课改十年总结材料

课改十年总结材料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发展

乌兰浩特市兴安二小

2013.6.27

课改十年,我们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在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大胆实践,锐意创新,收获很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天我只交流一个方面——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这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给学校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兴安二小在全面落实国家、地方两级课程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本地区、本校的教育资源,根据本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十年的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发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初,为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校形成了“以校为本,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工作思路。2002年启动了“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科研课题,形成了“一主两翼”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即: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以“亲子社会实践、自主社会实践”为两翼,达到了校内外结合,课内外并举,融会贯通,整体优化的格局。

“小马过河自主社会实践活动”是此课题最具本校特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这一活动是挖掘各学科教材,把那些最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证明的,最适合渗透德育的内容选择出来,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设计成不同的主题,编辑成册,命名为《小马过河》。“小马过河”因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而得名,寓意在于提示学生:“不论什么事,自己不去试一试是不行的”。手册分寒暑假两版,共12册,每册由5—6个主题活动组成,供学生寒暑假自主实践时使用。所谓自主,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寒暑假学生多是独自在家,既无教师的现场指导,也无家长的在场帮助,只能独自去完成。其二是学生对活动主题具有选择权,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完成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寒暑假学生的时间绝大部分是离开教师和家长而自己支配的,最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打破传统的看管式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在实施中我们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主题,淡化作业意识,按照《小马过河》的提示,完成自己喜欢的主题。例如二年级寒假版《小马过河》中有一个“缝口袋”的栏目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去亲自动手,讲起当时的情景,他们总是喜上眉梢。再比如:三年级暑假版“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这一主题中设计了四项内容。第一个栏目“唱一首文明歌”中要完成的内容是:你最喜欢唱的一首文明歌曲是什么;你能说出几个音乐家的名字,请写下来;如果你还不会唱,那就学一首吧。在这里,不但涉及了音乐知识,实践中也锻炼了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个栏目“画一幅文明画”中是这样要求的:假期在户外活动时,你一定见过很多文明行为,比如:路人把食品袋主动扔入垃圾箱等,请把你看到的画下来。这里,不但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也是对美术学科知识的补充与巩固。第三个栏目“种一朵文明花”中说的是:文明之花处处开,把它请到家中来,用你勤劳的小手种下一棵文明之花;选择一种你想种的花亲手把它种在花盆里;施肥、浇水,仔细观察,记下它的生长过程;看到亲手栽种的花儿开放了,你最想说点什么?可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在这里,既涉及到了科学、综合实践学科的知识,也涉及到了语文学科的观察日记。而这些又都是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中完成的。第四个栏目“做一个文明人”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

“我是一个文明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从我介绍的这一个主题,大家就可以感觉得到,学生们在完成主题活动时,不但巩固强化了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穿了学生的唱、画、读、写、观察、动手实践等,而且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教育,更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办事,促进了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如今,“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课题早已在自治区结题。可以说,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二、开发蒙元文化课程,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主题,它与新课程改革相继提出,教育部已经把每年的九月作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可见这一主题的重要地位。为切实落实主题教育,我校从开发文化课程入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感染、熏陶及潜移默化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从2002年9月份起,我校就把“学习蒙元文化”确定为校本课的主题,确定这一主题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蒙元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我们的家乡乌兰浩特是蒙古族地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蒙元文化资源。开设“学习蒙元文化课”的宗旨是让学生从小学习、了解和弘扬家乡蒙古族文化、红色文化、科尔沁文化,从而升华民族热情,培育民族精神。我们把“蒙元文化”列入课表,设专职教师授课。先后自编了四册教材,供不同年级使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家乡的地理、人口,蒙古族的语言、文字;了解了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体会到了蒙古族舞蹈、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的魅力;走近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关汉卿、王昭君、乌兰夫、巴拉根仓、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各类历史人物。经多方协调把中蒙药厂、蒙医院、罕山公园、蒙元饮食城、乌兰夫纪念馆、蒙古族小学等作为我校学生学习蒙元文化的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访问,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蒙元文化的博大精深。

“蒙元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种子,有利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发经典诵读课程,陶冶学生情操。

经典是我国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瑰宝,为了让学生从小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同时,增加课外阅读量,我校校本课程编写组于2004年编写了校本课程读本《小雨沙沙》。去年,我们又把这套教材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小雨沙沙》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经典性:这是这套读本最基本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无论是诗、词、曲,还是美文,都是经典之作,每首诗词几乎都包含了流传几千年来的名家名句,如《别董大》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我们希望用诗心去激荡童心,用经典去叩启学生的阅读之门。

序列性:读本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等有计划地安排了诵读的内容,努力让学生读到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经典之作。如:低年级除了经典诗词外,还安排了“晨读对韵”,中年级开始增加了“成语熟语歌”,高年级有了《陋室铭》《劝学》等文质兼美的古文。美文诵读的篇目选择尽量接近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如:配合着教材的“走近诗歌王国”主题,读本安排了《再别康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中外经典诗歌。

原创性:这套读本从选择内容、打字、排版、校对,直至最后成稿,均由我校教师独立完成。

趣味性:教材中的诗、词、曲、名言、谚语、对联等内容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早读的教室里、放学后的校园里、晚饭后的家里,孩子们都要读上几句、背上两首,我校学生人人熟读成诵。里边的内容也是各年级语文学科学期末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实用性:在我校完成小学学业的孩子们,毕业的时候,仅这套校本教材就让他们已经积累了课本以外的200首诗、80首词、20首曲,名言、谚语、对联各150条。这厚重的积淀,必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许,不是百分这百的孩子都能完全背诵得下来,也许背诵过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忘掉一部分。但我们相信:细雨洒落大地,短暂的润泽之后,可能没留下什么痕迹,然而当嫩嫩的芽儿从黑色的泥土里冒出来的时候,我们会记起雨的光临。这也正是我们把这套校本课程取名为《小雨沙沙》的真正含义。

近十年的使用,我们发现,这套校本课程读本让学生丰厚了底蕴,并带动了更广泛的阅读;让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世界优秀文化,陶冶了学生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

四、开发写字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也是巩固识字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规范汉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好汉字书写教育,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我校启动了“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起步的实践研究”科研课题,此课题被确立为自治区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我们把写字课作为全校的校本课程,每班每周一节写字课。为了让广大的语文教师重视写字教学,提高写字课的教学水平,我们还在广大语文教师中开展了写字指导研究课,通过研究,分别总结出高、中、低年级写字课的教学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描帖,如何掌握临帖的技巧等,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认真上好每一节写字课。如今此课题已在盟里结题,还被评为兴安盟优秀科研课题。去年,我校又被盟里推荐,申报了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此项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由于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规范师生的语言文字工作,所以先后被评为盟级、区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如今,“读经典书、说标准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已成为我校鲜明的主题文化,丰富了“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这一校训的内涵。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不断地开发着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困惑与思考

十年课改,应该说是一场触及人的心灵的文化意义上的变革,它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十年的坚持,虽然没有创造出人们预想的那些“成绩”与“目标”,或许我们没有立竿见影地看到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现实的课堂改变了多少,但它却创

造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伟大——在最广大的层面上实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启蒙,今天教师们学习观念的转变便是最好的证明。

上面我所提到的,只是我校十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所做一些探索与尝试。另外,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带给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等,都是让人感到欣喜的;教师学习观念的转变、专业素质的提升、课堂角色的转变等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些都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时,也存在着令我们堪忧的困惑。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在2006年曾经这样大声疾呼:“课程改革远不是‘过’的问题,而是远未到位。”他对语文课堂这样描述:“日常课总体上仍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仍是以训练为主,简单、机械的训练逼仄着学生的思维,个性化的阅读还处在边缘;课堂仍比较封闭,学生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六年前,成老先生是这样描述课改的,六年后的今天,如果再用成老先生的话对照我们的课堂,坦率地说,仍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为此,我们的困惑就是:课堂教学永远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虽然说“课改”绝不仅仅是“改课”,但课堂教学没有改观,任何改革都将难以触及课改的核心和实质。今后的课堂到底该如何改,方向何在?将成为我们长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第四篇:十年课改体会

十年课改体会

东港市东尖山学校 周 伟

十年课改,坎坷跋涉,风雨相伴,酸甜苦辣,喜忧参半。为了教育的明天,我们必须平心静气地回顾和反思,诚恳深刻地探讨和总结。

首先我们可以坦然面对课改十年的历练和些许成果及经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信教研兴校的目标,科学管理,坚定不移地走“教、研、训”的研改之路,建立合理地教研机制,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觉、自愿、自主、合作、乐学、善为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令我们深思、阻碍我们前进的问题。

一、属于主导地位的学校管理人员和个别教师,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思想懵懂,课改意识不强,观念陈旧,工作上出现“懒、散、浮”的现象。将课改当成一时的冲动和形式,机械应付,不能蹲下身子,深入学生了解。课备不透,备不到位,教学设计只是将教参翻抄,甚至将教参拿到课堂上去读,学生被动应付,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不注意角色定位,教师仍然是讲师、主角,学生是听众、观众。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换汤不换药,教师独霸课堂,教师死灌,学生硬记。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热情,表情木然,感情冷漠,课堂沉闷,学生被动厌学和机械应付,整个课堂缺乏激情力。

三、个别老师不能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只把课堂教学当成谋生的职业场地,事业心不强,缺乏责任感,情淡意冷,不讲奉献,追求回报,缺乏课改动力。不注重专业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注重自身基本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课堂语言贫乏、平淡,缺乏艺术性,与教学无关的废话较多,不能及时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驾驭不了课堂,堂上乱哄哄,堂下一团糟。

四、在课改的浪潮中,个别学生较狭隘自私,缺乏感情交流沟通,学习品质较差,缺乏恒心和毅力,坐享其成,学习没有目的,一副与世无争,玩世不恭,我行我素的心态,使正常的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得无力、无助、无奈。

五、课改虽已蹒跚十年,各校都相继构建了较为适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但仍有部分教师对模式促进教研的意义认识不透,单打独斗,不能适度的把握运用环节进行教学,预习流于形式,预设问题不明确,学生只是走马观花,不能下马赏花,目标设计过泛过大,预习检测方法不当,只是无效重复,不能精讲、精练、精点、精评,落实不到位,教师对学生心中无数,多媒体教学过程只是装饰。

点点滴滴虽不是什么大错,却是我们课改路上隐形或显形的坑凹、障碍,我们只有主观分析,客观面对,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促使我们在课改路上走远、走好、走向成功境界。所以,我们今后必须做到:

一、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培养,引导教师客观的面对现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更新理念,强化教师课改意识,指导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态度决定一切,相信只要教师思想意识健康,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遵循教育规律,制定科学、合情合理的评价机制,跟踪评价,充分调动师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生成性。

三、进一步塑造学习型、专业型的教师队伍。加强专业学习,理论研究,深入实际,走出去,请进来,专家引领,互动交流,提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强化校本研训,设建校本教材、教研档案,构建完善教学模 式,运用模式促进教研,利用教研积极推进模式构建完善。

五、要注意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师注意角色定位,注意教学环节、知识、能力、情感等递进意识的培养,增强面向全体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教学品质和习惯,渗透情感和健康心理的教学意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虽然我们现在的教育出现百花齐放,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基层管理人员,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生为本,以师为根,以校为基”,“学懂为人之道,学会做事之理,学通学习之法”,让师生“愿学、乐为、善做”,才是课改的真谛,才能把课改推向成功的彼岸。

2013-11-13

第五篇:十年课改经验总结

寄情十年课改,追求发展创新

----------哈拉道口学区十年课改经验总结

自2003年9月,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正式进入全面课程改革。自此,教育部2001年8月27日颁布实行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正式成为指导学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我学区的教育教学开始走向不断发展创新之路。历经十年,时至今日,我们有过彷徨与迷惑,有过失败与苦痛,最终收获的那份成功与欣喜,促进我们不断追求发展与创新。为更好的发扬成绩,促进我学区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特对十年来课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改背景:课改之前,唱得最响的一个词就是素质教育,特别是1996年5月11日,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提出“汩罗经验要逐步在全国推广”的号召,我学区开始掀起探究素质教育理论的高潮,但几年的研究并没有走出我学区的素质教育特色之路,加之,我学区自1998年9月开始进入义务教育达标阶段,一直到2001年验收,期间,我学区的教育现状是教学与整理义教档案同步,教师工作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钻研素质教育理论,也没有很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实践,可以说那时的教育现状就是一种维持性教育。2002年教育局发起第一轮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确立实验教师,组织全员培训,自此,我学区开始走出义务教育达标的狂热,走向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历程:

1、启动阶段:2002年,全员参加局组织通识培训后,学区中心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实施课程改革的策略,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为确保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做了大量周密的前期筹备工作,2003年9月确立小学一年级与初中一年级为课改实验年级,自此,在2003年9月国家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理论指导下,课程改革在我学区生根发芽。

2、探索实施阶段: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我学区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完成。期间,我学区参加松山区第一轮课程改革总结表奖大会,我学区实验教师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我学区中心校被评为先进课改学校。

3、总结推广阶段:自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参加市组织的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推广会中,我学区实验教师被评为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并在会上做《课改伴我成长》典型发言。

4、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以马金华校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为有效落实局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对课程改革工作空前重视,重新进行了策略构建,以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我学区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紧

紧把握 “纲要”的核心,将改革着眼点确立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为每位学生的发展”上,实现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这标志着我学区的课程改革进入崭新的时代。

三、具体实施及取得成效:

(一)多元长效的研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课程改革提供动力源。

1、局组织的通识培训,使得我学区全员教师初步认知课程改革理念,具备了基本的课程改革技能,有了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欲望,这成为我学区课程改革的源动力。

2、进修校组织的各年段、各学科的课标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改革基本理论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扎实有效的促进了我学区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实效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能。我学区全员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

3、教研室以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对课标施教点进行解析、对教材系统化进行解读,对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对教学模式进行引领,大面积提升了我学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有效实现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教研室提出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模式,为我学区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了发展载体,我学区以此为引领,本着模式学习、实践操作、创新运用的原则,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水平。

4、市教研中心为我学区教育科研基地建设提供了支持与帮扶,多次到我学区进行课题研究指导、研究课题结题、基地建设检查,有效促进我学区科研促教策略实施。

5、校本研修,是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新的培训方式,我学区逐渐走出一条集“校本研修、专业引领、自主学习”为一体的研修之路,不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

总之,我学区在市教研中心、局、进修校、教研室、普教股、师资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培训下,坚持“干部、教师”两支队伍一起抓的理念,采用专业引领、自主研修、结队帮扶、主题培训等策略,从“文化学习”、“课标研学”、“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教学模式学习创新”、“班主任专题培训”、“心理健康专题培训”等内容上进行了有效培训。学区中心校每学年编制《队伍建设文辑》一册,涵盖队伍建设“意见”、“方案”、“制度”、“评价”、“培训内容”等多方面内容,为干部、教师提供第一手培训资料,体现先进管理理念、现代教育思想、先进教育技术系统培植的理念,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促进两支队伍建设工程的实效发展,我学区近几年每学期初都要组织领导班子考试、教

师业务考试、出台《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进行培训与指导,让领导、教师明确目标,掌握策略,重视评价整改,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在近几年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培养中,我学学区共有4名教师成长为市学科带头人、17人成长为市或区级教学能手、15人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这也是我学区有效促进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二)、明确具体的管理目标、科学严谨的管理方针、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学区课程改革不断发展。

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经过多年打磨、提炼、总结升华,于2010年提出“夯实常规、突显特长、发展区域优势”的总体工作目标;“抓安全、提质量,抓班子、带队伍”的管理方针;“想全、做细、求效、抓实”的工作方法。这不仅为我学区课程改革工作提供了方向,还提供了方法策略,从而实效性地在课程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多元研训机制有效建立。本着研训一体的理念,对研训形式进行了创新与规范,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推进。

通过近几年的总结与创新,我学区共创新运用了八类研训形式,全面体现现代研训特点,发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功能。这八类研训活动主要包括:(1)课堂教学研究类(集体备课、听评课、研析诊断课、公开课、示范课);(2)课标研学类(课标专题研究、解析课标制订学生三维目标评价量规等)、(3)人人上过关课类、(4)教育叙事报告会类、(5)学科活动类、(6)教育教学专题研究会、(7)专题报告会、(8)校际间交流活动类等。在这些类型教研活动中,集中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教师成长的双重培植理念,重视了人的自主发展,重视了教育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不失为一种适合我学区发展形势的有效教研机制。

2、教育科研引领机制有效发挥:(1)、努力建设好教育科研保障机制。自2004年,我学区依据教学点多,教科研资源分散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以学区中心校为中心教科室、以学区中学、哈拉道口小学为示范基地、以各校建立分教科室为支撑的教科研组织机构,从而有效的整合了研究资源,为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效提供了保障。

(2)、努力提升教育科研的实效性。选拔各校领导队伍和教

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形成了以学科建组、以解决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实际问题为宗旨的研究机制,保证了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3)、强化教育科研规范管理:学区中心校教科研领导组织,制订出台了《学区中心校教育科研管理办法》,本办法就组织机构及职责、课题分类原则、课题申报和评审立项、课题管理及经费管理、课题验收和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及其奖励、课题立项指南、课题中期检查实施细则、课题成果验收鉴定办法、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合理规定,确保教育科研规范操作。学区中心校不断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建设,特别是对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的奖励机制较为健全,突出了教育科研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不断促进教科研管理的规范性。

(4)、强化教育科研全员参与。我学区教育科研历经“示范引领”、“全员培训”、“整体推进”三个阶段。2004—2006年,主要以学区中学市级教科研课题《语文三维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为示范引领,历经三年,被市教育科研规划办评定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这一课题研究成为我学区示范项目,培养了一大批能够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2006至2007,主要是全员培训,学区中心校教科研领导组织,多次组织培训活动,从教育科研的方法、教育科研的选题、教育科研过程文本的撰写、教育科研成果运用等角度进行培训,大大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技能。自2007年以来,我学区逐渐走向整体推进的道路,目前为止参与教科研人员占全员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5)、突出教育科研的策略功能:教育科研做为一种策略,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与前提,力求做到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整合,课题研究与教师评价整合,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整合,课题研究与教师成长整合,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整合,课题研究与解决问题整合,通过以上六项整合,大大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在2011教育局综合评价中,我学区获得: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实绩突出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考核实绩突出单位等荣誉,教育科研的实效运行为这些荣誉的取得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促进功能,将教育科研打造成促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保障策略工程势在必行。

3、不断促进新课程价值转型。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支撑下的教与学的方式转变,要求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我学区在教育教学中本着“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人的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双轨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发掘学生的价值。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以人文关怀为本,以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为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植为重点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2012年新启动的“用国学濡养师生”的大德育活动正在火热开展中。

(2)坚持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践行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发展。深入教改,开拓创新,改革教法,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先进的“三主教学”、“创新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三维整合”等教育思想和“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主题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引导我们教学发展的航灯,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本位,自主的、能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各校以建立起每年一度的“过关课”评比活动,即有效检测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情况,也发展成为促进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策略。

(3)、构建运行“功能多元化、内容整体化、方式多样化、反馈激励化”的考核评价运行机制。依据新的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我学区逐渐走出富有实效性、可操作性、依据性、指导性、矫正性于一体的评价之路。对教师的评价,兼顾了奖惩性和发展性、规范性与灵活性,让评价既能对教师的聘任、提升、加薪等提供有说服务的依据,又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还能对教师专业的发展不足和差错起到矫正的功能。对学生的评价,着力体现评价的全面性:有知能的评价,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在评价中还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引性。

(4)强化课程开发建设工作稳步实行。新课程强调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整合。这项工作在我学区也有了起步,学区中学、哈拉道口小学做为示范学校,在学生生活管理、弟子规践行等方面,已发展成为校本课程,彰显了我学区的区域优势,很好的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5)综合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第一次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提出,综合活动的开展近几年一直是局工作要点之一,因此我学区也重视了此项工作的开展与创新。学区中心校制订并不断修订《学区综合活动实施方案》,下发指导意见,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对综合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结合教育局下发的《松山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学区中心校的《深化推进综合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本校“综合活动方案”,对综合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从“社会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选题,开展活动,学区中心校在调研检查中发现,各校常态活动均开展的扎实有效,基本完成了局下发的“蓝皮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了强化和提高综合活动开展水平,我学区重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摸索农村学校开展综合活动的有效途径,重视加强各校的合作与交流,紧密联系本校实际,积极探索与实践,促使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目前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第一、基地引领,板块设计深化综合活开展:为深化综合活动在我学区的开展,学区中心校建立了学区中学和哈拉道口小学两所综合活动示范基地,哈拉道口小学在落实基地建设工作中,开展了书法、剪纸、儿童瑜伽、科技制作、音乐、舞蹈、快乐英语、篮球、踢毽子等多项特色综合活动,做到了有指导教师、有活动时间、有活动设计、有活动记录,有活动评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虽然这项工作做得还很肤浅,但足以让我们看到希望。

第二、主题拓展、多元整合,提升活动成效:四个主题的活动内容,从实质上并不能概括综合活动所有的内容,其实有些活动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如“社会教育”与德育活动、体育卫生与33211工程、文学艺术与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之间是不能决然分开的,因此我学区综合活动的设计,重视了主题的拓展与活动形式的多元整合,将文学艺术与33211工程整合,学区中学开展了艺术展览,各学校及学区开展了文艺演出,成效极大;哈拉道口小学把社会教育主题与德育修养整合一起,采用开发校本课程的形式,编辑了“国学濡养师生读本”,也是一种创新实践,效果也非常好;其它小学将学科活动整合到综合

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所有这些整合,都更加丰厚了综合活动的内涵,提高了综合活动的成效。

以上就是我学区在课程改革中的总结和体会,但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诸多的不解与疑惑,在这里提出来,希望能得到各们专家的引领与指导。我们主要的困惑有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其有效性,需要采取哪些策略。

2、有效评价机制的完善,到目前为止还是我学区一大难题。

3、三级课程有整合开发,在我学区呈现出水平极低的状态。

4、教育科研水平提升策略及教育科研功能发挥也是我学区目前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5、有效促进课程改革的条件建设,比如多媒体匹配、综合活动基地建设等还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以上是我学区就十年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和总结,其中也有我们的困惑与不解,言辞不周,敬请领导专家指正。

下载十年课改说成败(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年课改说成败(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十年话课改

    “课改十年话课改”园丁论坛 课改十年的收获 金汤小学 姜晓坤 课改已度过了十个春秋。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身为一线教师参与了课改,也见证了课改,我在课改中探索,反思其不足,思......

    课改十年感想

    《课改十年名思教研》学习体会 金凤凰学校 曾燕华 2011-11-07 11日四日,我有幸参加东莞市体育馆举办的课改十年名思教研活动,聆听了郑毓信《立足成长》的报告、黎锦才、黄爱......

    课改十年心得

    课改十年心得从事数学教学24年了,十四年前上数学课,总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学手段是那么的单一,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老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年的教学实......

    课改十年经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十年总结转导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首要任务,目的在于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使之培养新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课程改革以来,我校领导和教......

    十年课改总结02

    十年课改结硕果 联片教研铸辉煌 ——特色材料 东赵乡中心校2010年12月 十年课改结硕果联片教研铸辉煌 ——特色材料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喧闹走向冷静之时,东赵乡中心校......

    “课改十年”论坛(五篇模版)

    渭南市教育研究所 关于举办渭南市小学语、数、英三科“课改十年” 论坛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为了及时总结、推广我市在新课程的改......

    课改十年总结先进个人材料

    课程改革教学教研先进个人 事迹材料1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基层教研员来说,却因课程改革的历史机缘而承载了太多的执着与奋斗、荣耀与辉煌,于是无形中拉长了长度。 一......

    十年课改反思总结

    十年课改反思总结 作者: 杨艳霞 (小学数学高台县小学数学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10 发表日期: 2013-07-30 10:30:12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十年课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