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吃惊,因为这本书就像及时雨降临到了我这片干渴的土地。我捧着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那样的打动我,似乎它是专门为我准备的一样。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日记
面对作文,学生常常感到作文无话可。虽然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电视电脑,书刊报纸,似乎有很多接触信息的机会和方式,但实际上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负于表面,生活经历也比较单调。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即便休息日,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览,但由于孩子们还不太会观察,不太会思考,所以并不能把所看的东西,转化为深刻、细腻的精神体验,从而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而且孩子们总是习惯漠视身边的人和事情,他们的注意力多半被繁重的作业所压抑着,被新鲜的玩意儿吸引着,很少去观察、思考、体验。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管老师的“内视”法,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让作为成为心灵的镜子,用镜子照见生活,在镜子里仔细看生活。
管老师的“绝招”一是“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的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过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了吗?今天我学到新的东西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凡是能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
二是“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的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人,以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
这就是“内视”,是一个写作学、作文教育学的重要概念。管老师这样阐述“内视”的意义:它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他关注的不只是外在的事物,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会为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
这就说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从根本上就是对人心灵的开发,人的灵魂的培育。就作文而言,经历的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同学滔滔不绝,有许多话要说、要写,二有的学生却觉得无话可说、可写,关键在于能不能、会不会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内心的主观感受,有了内视的习惯,就像给生活安装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镜子里毫末可见,镜子里的自己格外清晰,喜怒哀乐都可以回味,都可以表现。学会了内视,就会觉得写作天地无穷宽旷,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字不竭的源泉,就回去关注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呼唤的,作文源于生活,直达心灵。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老师,更看到了一个乐观、勤奋、上进、探索,会培育生命的智者。
第二篇:《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让作文成为心灵的镜子,用镜子照见生活
——读《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有感
王
丽
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细细读来,感受颇多。此书不同于其它教育类书籍,书中没有太多的深奥的教育教学理论,阐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
面对作文,学生常常感到无内容可写。虽然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电视电脑,书刊报纸,有很多接触信息的机会和方式,但实际上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负于表面,生活经历也比较单调。家校两点一线,即便休息日,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览,但由于孩子们还不太会观察,不太会思考,所以并不能把所看的东西,转化为深刻、细腻的精神体验,从而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而且孩子们总是习惯漠视身边的人和事情,他们的注意力多半被繁重的作业所压抑着,被新鲜的玩意儿吸引着,很少去观察、思考、体验。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和以往的一些僵化的作文教学理论指导丛书不同,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繁衍的。不但较好的解决了作文教学的“动力学”问题,而且使作文教学有了与其相匹配的操作方式,使一线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计可施,同时还能够激发老师们的创造意识,求新、求变。
为了解决“作文无米”的问题,管老师教给学生两个“绝招” :
一曰“推想法” :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吗?今天我学到新东西了吗?今天我见到陌生人了吗?今天我遇到老朋友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见谁被表扬了吗?今天我看见谁被欺负了吗?今天班上有谁过生日吗?今天又人生病吗?今天我想到什么离奇的事吗?今天我做梦了吗?今天爸爸、妈妈、老师笑了吗?今天妈妈身上有什么让我记住的事?今天街上有引起我注意的事吗?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吗?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
二曰“静默法” :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
管老师的这种“内视”法,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让作文成为心灵的镜子,用镜子照见生活,在镜子里细看生活。
管老师这样阐述“内视”的意义:它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他关注的不只是外在的事物,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会为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
这就说到了教育的本质(作文的本质):教育从根本上就是对人心灵的开发,人的灵魂的培育。就作文而言,经历的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同学滔滔不绝,有许多话要说、要写,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无话可说、可写,关键在于能不能、会不会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内心的主观感受,有了内视的习惯,就像给生活安装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镜子里毫末可见,镜子里的自己格外清晰,喜怒哀乐都可以回味,都可以表现。学会了内视,就会觉得写作天地无穷宽旷,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字不竭的源泉,就回去关注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呼唤的,作文源于生活,直达心灵。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老师,更看到了一个乐观、勤奋、上进、探索,会培育生命的智者。
第三篇: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一)清丰县韩村乡孟村中心小学 任中娜
我拜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受益匪浅。我为他善于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所折服。全书渗透着他的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
管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写几句话,简要记一件事,招数虽小,作用却大。每日简报有三部分组成:1)日期、天气和心情指数;2)题目;3)记叙或描写和积累素材,它以“放”起步,以“放”为主,但有时也要“收”一下,“收”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作文,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的作文教学,作文课上,学生要写“一件-----事”或“-----的人”,有的学生感到无从下笔,觉得没什么可写,可作文还得交。于是,学生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空洞,篇幅短小。不是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我没有像管老师那样及时引导孩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极思考,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发现、体会。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写日记,可是问题又出来了:有一位学生的日记这样写:“下学了,我吃罢饭,就写作业。一会儿写完了老师号的作业,我坐在板凳上看动画片。”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生活阅历和阅读经历致使他们的语言很匮乏。没有厚积,哪有薄发?没有丰富的积累,哪能写出好作文来?现在,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摘抄本,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让他们都能找到好词佳句,我跟学生一起读报纸,读绘本,把好的句段画下来,摘抄在本子上。我还鼓励学生背诵优美的段、篇,这学期我班学生已经背诵了多个优美的段、篇,30多首古诗。我只想让孩子们跟着我能学会某种能力,养成某种习惯,对老师来说可能要辛苦些,但对孩子们来说将终身受益。
管老师创建的“写作---发表---对话”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我惊叹:一位老师的点子在他热爱的作文教学中竟这样层出不穷,不断翻新!这不正是我缺少的吗?我时常把“写作就是为了发表”这个观点讲给学生们,并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经常性地向韩村教育论坛及清丰教育投稿,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表率。我想如果勤奋地坚持下去,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管老师成功的背后是多于常人的时间上的投入,永不言弃的精神,全心为学生服务的心态,他是那种把职业当成事业来从事的人,也是把问题当课题研究的人。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记的”。在我们看来极其简单的问题,管老师却回答出了精彩。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一是“推想法”,二是“静默法”。“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的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过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了吗?今天我学到新的东西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凡是能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的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人,以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此为“内视”。这种方法我们自己可以尝试一下,也可以介绍给学生们。只要一个学生养成内视的习惯,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会更关注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并把它呈现出来。生活中的作文才是最好的作文,作文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作文进入生活,生活激扬作文。
管建刚老师的魅力不止于此,无论哪位老师读都能从中汲取需要的营养。期望交流!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二)刘迎春
(2012年9月)
(注:翻看整理以前的文章,觉得以前有激情,现在更有理性!)
近段时间在想作文,也尝试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故而有意识地在读相关书籍,意在寻求自己作文体系的理念源泉,或借鉴、汲取一些别人的经验。当暑假细读完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之后,心中思绪万千:欣喜、钦佩、快慰、明亮、激动……难以抑制。
不甘平庸之心
人生不得意者,十之八九。管老师出道之初可谓逆境重重:没有拿到师范毕业证,生病没有了分配,又回到农村,在一所小学任教自己最不愿意,最不得心应手的语文。可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言语来表达生命,用表达来诠释自己,从而得到了尊严,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只要有心,终有一条自己的道路!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
敢于挑战权威之胆
管老师发起的这场作文教学革命,直接面临着教材,教学的权威,面临着应试地考验。正如他自己所说,搞不好就把自己弄到被革命的境地。风口浪尖,没有胆识之人,是不会,也不能弄潮的。
清明之智
面对作文这一块“硬骨头”,这一块“鸡肋”管老师思考了许多,提出了许多见解,也坚持了许多。如,我们一直面临的,如何让学生找到作文的“米”;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如何处理好应试写作与自由写作;如何转变教学形式等等。在这些思考中,我们可以看到管老师不是单纯的实践,而是在作文教学本质的思考上,理论的探究上做出的教学实验。
管老师的某些言论与思考与我心心相印,这些更倍增了我实践的勇气。如作文具有的言语生命性,小学作文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等
匠心、苦心之情
管老师的《班级作文周报》这一系统匠心独运,选择了一条切身的,切实际的道路。每每感受管老师选文、排版,兼顾差生,开辟言路等等之苦心,我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位老师做到如此,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有了维度,让学生的生命有了深度,实乃学之幸,生之幸。
管老师这来自田野、来自大地的质朴实践为孩子、为自己铺洒了一条幸福之路,感慨、警醒之情不能简言概之。
第四篇:《我的作文革命》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后感
早在《小学语文教师》里看了管建刚老师的指向作文的阅读教学课堂实录,我对他的教学风格敬佩不已,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教学设计,学生在他的点拨下轻而易举地学到了写作的秘籍,一课一得,受益匪浅。我更为他的学生感到幸福,有这么一位好老师陪伴他们度过六年的小学生涯,文学素养的奠基如此坚实!
寒假静心看了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读管老师的这本书,我时而被他投身教学革命的激情所感染,时而被他不断翻新的作文教学拍案叫绝,时而又深深地被他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所折服。他的作文教学主张,是那么朴实,那么鲜活,那么深刻,还那么贴近教师、贴近实践。书中阐述了管老师作文革命的许多妙招,一个个令学生动心,简直是层出不穷、用之不竭。他的操作方式,使一线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计可施,同时还能够激发老师们的创造意识,求新、求变。书中的许多妙招有创意又可直接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如:
为了解决“作文无米”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 :
一曰“推想法” :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吗?今天我学到新东西了吗?今天我见到陌生人了吗?今天我遇到老朋友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见谁被表扬了吗?今天我看见谁被欺负了吗?今天班上有谁过生日吗?今天又人生病吗?今天我想到什么离奇的事吗?今天我做梦了吗?今天爸爸、妈妈、老师笑了吗?今天妈妈身上有什么让我记住的事?今天街上有引起我注意的事吗?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吗?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
二曰“静默法” :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
他把这样的方法,称为“内视”。他认为“内视”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关注的不只是外在,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看了这两个朴素而又绝妙的“绝招”,我真是从心底由衷佩服。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管老师的“内视”法,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让作为成为心灵的镜子,用镜子照见生活,在镜子里仔细看生活。如果学生真的把这两个“绝招”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一定会觉得:写作的天地无穷宽广,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真的就会如管老师所说:“学生发现、积累素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会也会越来越强。”这不正是作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境界吗? 我想管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管老师那“为了达到目标,禅心竭虑,想方设法,为学生架桥铺路,帮助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我手捧书本,如获至宝,百读不厌,给我以心灵无比震撼和今后作文教学许多启迪。
读着《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看到了一个乐观、勤奋、上进、探索,会培育生命的智者!他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思想者!
第五篇:《教学革命》读后感
读《教学革命》有感
读了《教学革命》这本书之后,我对蔡林森校长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初次认识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两个月前,王校在大会上向我们介绍了它,他说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也符合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简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开始认真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我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但收集的资料较少,没法真正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正当我要放弃之际,王校找到了我,再次给我解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给了我一份相关的资料学习。这次谈话,让我进一步认识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开始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上课。一段时间过去了,没有很大的成效,因为自己对这种教学模式掌握不熟悉,导致操作困难,班级的五六个学困生没办法达到“堂堂清”,“日日清”,他们拼音不会,字也不会认,理解课文内容更困难了。每天的学习任务其他同学完成了,他们利用课间时间,午休时间,第八节课时间都很难掌握。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成绩没有明显的进步,又临近期末复习紧张,这些困难使一开始就充满信心,生机勃勃的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但是今天,读了《教学革命》这本书以后,我又重新树立了信心。我明白了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蔡林森校长奉行“吃苦是福”的信条,做一个能吃苦,会吃苦的人。他的人生观是:人活着就要吃苦,就是要自学。这样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就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他把吃苦的机会看做是一种福气。他把每天的工作当作一场战斗,并在辛苦的战斗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他的成功,是一辈子吃苦换来的。而我的学习才短短一个月,这种小困难,小挫折相对蔡林森校长所吃的苦只能算是冰山一角。我明白了:终身吃苦,才能终身幸福。
蔡林森校长表示,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吃苦才能当好教师,吃苦才能终身幸福,他从小就珍惜学习的机会,主动地自己学,碰到不会的,就请教别人,他还一边干活,一边自学,遇到不会的再请教老师。他就是用这种先自己学,再请老师教的方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他的吃苦不像我们平时加加班,改改作业那样简单,当他由教数学改为教语文时,为了当好老师,他常常通宵改作文,为改好一篇作文,舍得用上老教师加倍的时间,改了又看,看了又改,反复推敲,写好批语。领导看过他批改过的学生作文,夸他作文改得好。他从来不怕多干,就怕少干,他觉得多干才能多学东西,他就是这样不断地吃苦,才成为这样的好教师。像我们这样年轻的教师,如果能够学习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够做个好老师。
更让我敬佩的是,蔡林森校长退休后,他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选择继续献身于教育事业。而且,面对生源差,教师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成绩差这样的民办学校,他毅然决然地迎接这样的挑战。他不怕苦,不怕累,带头吃苦,边学边干,使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学
校的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了,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了,学校的生源也大幅度扩大了。蔡林森校长的管理经历使我重新获得了信心。我相信,在王校的正确带领下,只要我们能吃苦,愿意学,就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长期的实践证明:只要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并能够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一定能够获得远远超过课堂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的效果,一定能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一定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什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符合科学,富有实效呢?因为它有先进的,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1.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多少年来都是先“教”,后“学”,即老师讲了之后,再让学生去练,而这种教学法却明确规定要先“学”,看书并检测看书的效果,然后才“教”,解决“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其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
为主,“学”为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却把“学”放在开头,即以“学”为首,以“学”为主,也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而“教”为次,合作学习为次。从时间分配上讲,课上30分钟的时间是自主学习,教的时间不足15分钟,其中包括“兵教兵”,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教师教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这个教学法就决定了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次。再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摆正了“学”与“教”的关系。即“以学定教”,根据“先学”的“学情”来确定“后教”的内容和方法,然后“以教促学”,“教”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促进学生举一反三,继续自学,完成作业。最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学,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变成了主持人,也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先学”就是学生看书,自己检测,“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作业,这些都是自主学习。“后教”就是学生更正,然后进行讨论,这是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符合并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原则的教学法。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科学地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暴露出疑难问
题,个人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这是合作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这样的合作学习解决了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如果没有开头的自主学习这个基础,一上课就合作学习,让学生同桌,小组讨论,似乎学生动起来了,其实是外面动,里面不动,就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科学地处理好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了“先学后教”,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的时间缩短了,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当堂训练”,来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堂训练”,才能使“先学后教”紧张、高效。如果没有“当堂训练”这个环节,课堂上必然老师轻松,学生轻松,必然浪费时间,效果不理想。“当堂训练”是衡量学生能不能运用新知识,形成能力,能不能当堂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志,也是课堂效果教学改革达到什么水平的标志。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能很好地把国家课程转为校本课程。
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多数是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学校对这些课程必须从实际出发,或增或减,转化成校本课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学,这是一种调查,它弄清了课本上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不会的。会了的,就略去不教,不会的,就成了校本课程,课堂上就是要教这样的校本课程,而不是教国家课程。2.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尽管学生水平有高低,但课堂上优生,后进生都可以同时看书,再同时完成检测练习。结果优生做对了,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进生可能做错了。以后,优生就当老师,帮助后进生更正,还讲出“为什么”。这样,不仅后进生的疑难问题基本解决了,而且优生在帮助后进生改错,给后进生讲清“为什么”的过程中,自己夜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等等。总之,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时候,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3.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最好的分层教学。“先学”学生看书,检测,一部分做对了,一部分做错了,这就是符合实际,准确的分层。分层后“兵教兵”,即合作学习,让做对的同学给做错的同学更正,让懂了的同学讲出“为什么”,最后老师点拨,共同教会不懂得学生。4.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怎样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呢?课堂上学生看书,初步了解知识,浅层次理解知识。接着,学生模仿例题做类似的习题,就在运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错了,大家更正,讨论,老师点评,最后当堂完成作业,步步由浅入深,各个环节不可颠倒。因此,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是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的。5.体现反馈矫正原则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有一个特点,即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根主线。课上,学生看思考题,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如何看书,通过读书后的检测就会暴露出学生不懂的问题。“先学”就是暴露问题,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后教”是及时矫正。所以,“先学后教”本身就是反馈,矫正的过程。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我们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法,才能使它发挥积极作用,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课堂,才能使我们东方村尾学校培育出一流的学生。